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30

第30章 论语为政篇(4)

尽吾心以测度其理,乃印之于古人,其道果可据为典常乎?抑未可据而俟裁成者也?则学不容不博矣。乃敏断之士,信心已甚,而信古轻,但念虑之所通,而即欲执为是。而不知先我而得者,已竭其思;仿古而行者,不劳而获。非私意所强求,而曲折以求通,则乍见为是,而旋疑其非,为殆而已矣。

如是以为学,犹弗学也。且拘于其迹而愈不得通,不如其无学也。如是以为思,犹不思也。且其执之偏而反以成戾,不如其无思也。善学者岂若是乎?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不恃其性之所近,而曲成其才,存乎学者之自勉而已矣。

【元典】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走入异端邪说中,就是祸害。”

【诸儒注疏】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其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其中矣。”

【理学讲评】攻,是专治。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者,叫做异端。如杨氏,墨氏,及今道家,佛家之类,皆是害,是伤害。孔子说:“自古圣人继往开来,只是一个平正通达的道理,其伦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其德则仁、义、礼、智、信,其民则士、农、工、商,其事则礼、乐、刑、政。可以修己,可以治人。世道所以太平,人心所以归正,都由于此。舍此之外,便是异端,便与圣人之道相悖。人若惑于其术,专治而欲精之,造出一种议论,要高过乎人,别立一个教门,要大行于世,将见其心既已陷溺,其说必然偏邪,以之修己,便坏了自己的性情;以之治人,便坏了天下的风俗。世道必不太平,人心必不归正,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所以说斯害也已。”当时杨墨之道,犹未盛行,然孔子深恶而预绝之如此。至于后世道家之说,全似杨朱;佛家之说,全似墨翟,尢足以眩惑人心,而伤害世道。深信而笃好,如宋徽宗、梁武帝者,不免丧身亡国,为后世之所非笑。则异端之为害,岂非万世之所当深戒哉!

【心学讲评】夫子曰:夫道亦甚明矣,人心亦本正矣。乃世变之所起,忽一旦而成乎邪淫之风俗,流荡而不知归,何其为害之速,如此其急也?则惟道之不明,而异端兴也。夫道自本而通于末,由近而椎于远,止此一端而已矣。不揣其本,不循其近,乃于非其端之中而别为一端,遂与道而相离;此异端之不足责也明甚。始为是说者,亦若有所见,而犹不敢自信也。不谓有攻之者,其言甚陋,而文之使巧;其旨本粗,而凿之使精。于是而天命人心皆可诬也,人伦物理皆可废也。愚不肖者喜其新奇而利其便安,遂靡然而从之,未几而遍天下。其为世道人心之害,甚烈也,亦甚速也。君子任斯道之责,其能容已于拒之乎!

【元典】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诸儒注疏】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者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理学讲评】由,是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诲,是教诲。子路好勇,凡事只要胜人,盖有强不知以为知者。故孔子呼其名而告之说:“由也有志于在,我今教汝,以求知之道乎。盖人于天下之义理有所知,必有所不知。自家心里本是明白,有不可得而自昧者,若但以有所不知为耻,而遮护隐讳,不论知不知,都强以为知,这便是欺了自家的心,而知有所蔽矣。汝但于所知的,即认以为已知,于所不知的,即说是我尚未知。则虽不能尽知天下之理,而此心不敢自欺,于真知的本体,不曾昏昧,这就是知的道理了,何必无所不知而后谓之知乎!所以说是知也。”此可见天下之道理无穷,虽圣人亦有不能尽知者,但圣人之心,至虚至明,固不以知者自强,亦不以知者自是,故稽众从人,好问好察,此尧舜之知所以为大也。

【心学讲评】子路之于道,已得其大端矣。而自任过勇,遂自信为是,唯勉于行,而略于知。故夫子特呼而告之曰:夫人不知而行,行而得,非其得也,而况行之而必不得者乎?顾不能行而自见为行者少,不能知而自忘其不知者多。由也,女其自以为知之乎?抑谓可不务所以知之乎?抑欲知之而不知所以能知之道乎?今诲女以知之学,则即今日而憬然悔悟之下,知即从此开也。

夫女固有所知者矣,可以自信矣。乃不役意于知,则谓唯吾意念之所然,而即可决于行,而不念已知者之果有可信而不可易也。于是而信焉?反而念曰,此吾所知也,条理分明,果因于心之不昧,则以正告天下而行之,曰此吾所知也。乃女不有所不知乎?女特未觉耳。不复知有其不知,则谓举凡天下之事理,皆可任情而获,而不念不知者之固有其道而不可遗也。于是而觉焉,退而省曰,此吾所不知也,通变无穷,必待于学之已彻,则以明示天下而始无行焉,曰此吾所不知也。夫人之终于不知者,并不知我所知之外,有理之可名,有道之可信。若能自审而不妄如此,则是灼然知天下之有此理,特为吾所未见,于道之无穷已得其涯际,而心之历久不昧者昭然辨是非得失于寸心。其因是以求其知也,则所不知者已信有之,而察之也无难。即未遑勉其所不知也,而于所已知者极致其精,而为之也不爽,是知之之实功,而在女之一反求之而已矣。不然,谓天下之可知可不知,一且任之,而但决于行,吾未见所行之无悔也。由也,戒之哉。

【元典】

子张学干禄。

【译文】子张学做官。

【诸儒注疏】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干”,求也。“禄”,仕者之奉也。

【理学讲评】子张,是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干,是求。昔子张从学于圣门,以干求俸禄为意。

【元典】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孔子说:“多听,不要说没把握的话,即使有把握,说话也要谨慎,就能减少错误;多看,不要做没把握的事,即使有把握,行动也要谨慎,则能减少后悔。说话错少,行动悔少,就能当好官了。”

【诸儒注疏】吕氏曰:“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愚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

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理学讲评】疑,是所未信者。尤,是罪过。殆,是所未安者。悔,是懊悔。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辞。孔子教子张说道:“君子学以为己,不可有干禄之心,且学自有得禄之理,亦不必容心以求之也。若能多闻天下之理,以为所言之资而于多闻之中有疑惑而未信的,姑阙之而不敢言。其余已信的,又慎言而不敢轻忽,则所言皆当,而人无厌恶,外来的罪过自然少了,岂不寡尤。多见天下之事,以为所行之资;而于多见之中,有危殆而未安的,姑阙之而不敢行。其余已安的,又慎行而不敢怠肆,则所行皆当,而已无愧作,心里的懊诲自然少了,岂不寡悔。言能寡尤,行能寡悔,便是有德的贤人。名誉昭彰,必有举而用之者,虽不去干求那傣禄,而傣禄自在其中矣。又何必先有求之之心哉!”尝观古之学者,修其言行,而禄自从之,是以世多敬事后食之臣,后之学者,言行不修,而庸心干禄,是以世少先劳后禄之士,然则学术之所系,诚非细故矣。作民君师者,可不以正士习为先务乎!

【心学讲评】士之必仕,义也。仕而得禄,以君子受野人之养,而食君之食以事君之事,亦义也。顾先王以禄待天下之士,即以奖进士人于君子之途。士人以道为服躬之则,初非侥幸于先王之典。世之不古,遂有干禄之学,大抵饰其言行以求合于时之所尚,则其立心之始已不正,而所学者皆虚妄而无所用。子张学焉,夫子深恶其非,而但言学者之不当以禄为念,则重禄利者未必能改,而与先王以禄奖君子之盛心相戾,且成乎不仕无义者之过。故就禄而诏之曰:学焉而不得禄,虽于学者之志行未有损也,而国家设禄之至意将以何为哉?故即言禄,亦但言学而足矣。

今以学之切于身心之实者言之:以考之前言往行者,则有闻;以察之人情物理者,则有见;闻焉而可述以明道,则有言;见焉而可酌以制事,则有行。言之不得,则无稽之说,人且尤之;行之不臧,则无据之为,将自悔焉。学者于此求之也详,用之也谨,故终身学焉而不足,无暇饰虚以为实,而致咎于身世也。

于闻也详之,必多闻乎!多闻而不可信于心者,亦不少矣。于所闻者谨之,阙其疑乎!闻之多,疑之阙,可与言矣。而尤恐理之未惬,或为无实之论,又加谨焉。于所不疑之余,而慎言之乎!如是以为言,于古不谬,于心不欺,则可以信天下之心也,其于尤也,寡矣。于见也详之,必多见也。多见而不能安于心者,亦不少矣。于所见者谨之,阙其殆乎!见之多,殆之阙,可以行矣。而犹恐事之不顺,或为不正之操,又加谨焉。于所不殆之余,而慎行之乎!如是以为行,于物得情,于事得理,则可以信后此之心也,其于悔也,寡矣。凡此者,皆学者有此身,即有此言,即有此行,而不容不极致其详,极致其谨。舍此则随世主之喜怒,时俗之好恶,而茫然无以自主,君子小人之界于此别矣。

而以之言禄,则岂遂与禄而相左乎?今试就言寡尤之日而思之,其多闻而阙以慎者,人或未之知也。殆至于本无可尤,则虽以苛核之习,尚不能指我一语之非,试就行寡悔之日而思之,其多见而阙以慎者,人或未之鉴也。殆至于一无可悔,则虽历险阻之途,而不复有乖方之过。于斯时也,世之知我而大行不加,不知我而亦不能不矜式我也。先王诏禄之典,本所期于学者如是。今虽不可复见乎,而国典犹是也,人心犹是也。君子得禄之理,即在其中矣。子勿曰,君子之学,学而已矣。用世之道别有学焉,将自昧所从,而并昧先王终始典学、择贤任职一致之心。师也,尚自念之。

【元典】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哀公问:“怎样使人心服?”孔子说:“以正压邪,则人心服;以邪压正,则人心不服。”

【诸儒注疏】哀公,鲁君,名蒋。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错”,舍置也。“诸”,众也。程子曰:“举错得义,则人心服。”谢氏曰:“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理学讲评】哀公,是鲁国之君。举,是举用。直,是正直的君子。错,是舍置而不用。诸字,角做众字。枉,是邪枉的小人。鲁哀公问于孔子说:“人君以一身而居乎群臣百姓之上,不知何所作为,才能使众人每个都心服。”孔子对说:“人君若要服民,不是严刑可以驱之,小惠可以结之者,只要顺民好恶之公心而已。大凡臣下有心术光明行事端慎的,便是正直君子,必然人人爱敬他,望他得位行道。有心地奸险,行事乖方的,便是邪枉小人,必然人人憎恶他,怕他误国害民,这是好善恶恶的良心,人之的同有也。人君若能举用那正直的君子,授之以政,而凡邪枉的小人都舍置之,不使参与其间,则用舍各当,正合了人心好恶之公,百姓每自然欢欣爱戴,无一人之不服矣!若人君举用了邪枉的小人,使之在位,而凡正直的君子,却舍置之不能有所简拔,则用舍颠倒,便拂了人心好恶之公,百姓每必然心非口议,虽欲强其服从而不可得矣!”夫民之服与不服,只有用舍之公与不公,然则人君于用人之际,可不慎哉。

【心学讲评】哀公以令之不能行也,强之以从,而庶民之交议,且有离叛之忧也,乃问何为则民服,将求之民乎?抑在上有以制之使服乎?夫子曰:上之与民,势相绝而心不相信,久矣。通乎上下之交,使亲民而达上之意者,百职也。民于此征上之好恶焉,征上之为得、为失、为贞、为邪焉。故上之举错,不可以不慎也。

夫人之遵道而行,而是非无所曲挠者,直也。其委曲徇世,言行不由于轨则者,枉也。顾上之人恒喜枉者之阿从其好,而惮直者之难亲。若民,则公是公非之不可泯,而早已鉴别于家居未用之先。如其于直而举之,于诸枉者而错之,民晓然知上之指意非党邪而害正也,非徇己而忘民也。如是有所令焉,则虽不能家喻而户晓之,而已深信之曰,英明之施行自不妄也,帖然顺受之矣。若其枉者举之,而诸直者错焉,民以为上之所好者阿徇上意,而不念民隐者也。即政无有失,而且增其疑。况枉者盈廷,其施为必重为民损乎!疑而谤,亢而叛,皆用此矣。民既不服,苛为之禁令,严为之刑法,而欲使之服,愈以失民,而安可为乎?

【元典】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怎样使人尊敬、忠诚、勤勉?”孔子说:“举止端庄,能赢得尊敬;敬老爱幼,能赢得忠诚;任用贤良、培养人才,能使人勤勉。”

【诸儒注疏】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庄”,谓容貌端严也。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

张敬夫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理学讲评】

季康子,是鲁国的大夫。敬,是恭敬。忠,是尽心不欺的意思。劝,是劝勉。季康子问于孔子说:“为人上者要使百姓每敬事于我,而不敢慢,尽忠于我,而不敢欺,相劝于为善而不敢为恶,果何道以使之乎?”孔子答说:“为民上者,不可要诸在人,只当尽其在我。诚能于临民之时,容貌端庄,而无有惰慢,则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民之得于瞻仰者,自然敬畏而不敢怠慢矣!孝以事亲,而无有悖违;慈以使众,而无有残刻。则其德既足以为民之表,而其恩又足以结民之主。民之得观感者,自能尽忠于我,而不敢欺悖矣。于那为善的,举而用之,使他得行其志。不能的,教诲他使之为善,不要轻弃绝之。如此,则善者益进于善,而不怠、不能者亦将勉强企及,而无有不功者矣。”是则季康子之问,专求诸民。孔子之答,专求诸已。盖人同此理,吾能自尽其理,而人岂有不感化者哉!

同类推荐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法家的治国之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行,其中必有其合理因素,法家思想及法家精神中必有其精华。这些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有可供借鉴之处。即使是其糟粕部分,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肃清封建流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并非毫无益处。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鬼谷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鬼谷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周易智慧

    周易智慧

    《周易》这部书,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潮流和流行风尚所吞没,成为没有思想的躯壳,然后在信息的丛林中变得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生命的彷徨和杂乱无章,在喧嚣中把我们本应体验的美好人生悄然错过。这时候,我们极需要一种让一切归于平静的温婉与淡定来放置真我,我们这才发现,一切原来那么简单——成功是那么简单,快乐是那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简单。南怀瑾大师把老子、庄子、孔子等先哲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娓娓道来,趣味横生。他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
热门推荐
  • 那时花开谁人知

    那时花开谁人知

    三年前,她遇见她的男神,以为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谁知却是一场令人伤心的骗局。三年后,他遇见她,莫名觉得自己的身体熟悉她。还有谁来告诉他,他这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女儿是个什么鬼?千辛万苦找回记忆,才发现自己三年前做下的人神共愤的事……后半生怎么办?只能开始宠妻无度……争取宠得人神共愤……
  • 第一少爷

    第一少爷

    黑道就我的王国,跟着我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只要有我在,你们就可以藐视一切机构,藐视一切势力,藐视一切规则。那些与我为敌的人,在我的刀下除了颤抖什么都不会!
  • 大周武林

    大周武林

    一代女皇武则天登基为帝!江湖内乱纷争不休,八方诸侯纷纷起兵勤玉。黑龙台镇压江湖武林,八大威武卫军捍卫皇朝国土。林寒崛起于黑龙台,在江湖之中成名,成功征服一代女帝,成为了大周王朝最有权势的一个人。
  • 仙凌神上

    仙凌神上

    神事物之主宰掌控一定之事有为者称神魔万事之逆反逆反一切不顺不为顺者称魔仙无所之定义逍遥一世只为存乎本心这是一个多种种族修炼方式并存的世界且看美女势力实力金钱斗智斗勇如何围绕其中
  • 何为九尾

    何为九尾

    主人曾问它“你可知何为悲伤?”老道士曾说“八尾为妖,九尾为灵。”小娃娃总说“我不要你死,你要胖胖的好好的活着。”……
  • 逆世小妖妃

    逆世小妖妃

    一场爆炸,让她一不小心穿成了古代小酒楼的烧火丫头,被毒打还被赶出门?她从人人欺辱的下人成长为人人敬畏的一代灵神,神兽,神器,神丹,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最终落入某人的怀抱,“累了吧,来,夫君抱抱。”他是俊美无比的妖君,拥有强大无比的妖力以及高高在上的权力,却为她甘愿背叛使命,“我说过,要么你是我的人,要么是我的鬼!就算是我死,你也逃不开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染的黎明

    血染的黎明

    很多年前、因为一个巴掌、我踏上这条不归路,很多年后、回想曾经、到底是对是错。如今的我、有该何去何从?我只是知道、谁在我面前装就踩下来。我只知道、美女神马都浮云、因为我手指已经数不过来了。
  • 仙灵圣医

    仙灵圣医

    背叛的刀锋刺入他的心脏,却被一柄小剑而救。他来到这个陌生的地球,远古的神话,传说的文明,争斗的延续......在他的到来后而一一浮出水面。热血,诙谐,大义,你所想要看的,这里都有。
  • 柠晓夏!加油!

    柠晓夏!加油!

    拥有天籁之音的柠晓夏,是一名漂亮可爱的大一女孩。在一次演出中成名,被一家公司签下。和总裁相恋。看看霸道总裁叶岚怎么追调皮倔强的柠晓夏!!!!
  • 破凡尘仙

    破凡尘仙

    世间虽有三千法,难得逍遥自在仙。仙凡之间,是云泥之别,还是一线之差?且看懵懂少年郎,踏上漫漫修真路。破凡尘,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