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302

第302章 孟子尽心章句上(12)

【理学讲评】跃如,是踊跃,见于目前的模样。承上文说:“由曲艺观之,教人者,固皆有不易之法矣。然道虽不容少贬,而理则不容终藏。是以君子立教,但告以务学的方法。不告以得道的妙处。如教人以致知,使知此道而已,而知之精细的去处,则待其自悟,未尝轻示之也,教人以力行,使体此道而已,而行之纯熟的去处,则待其自化,未尝强聒之也。就如射者引弓至满而不发矢的一般,虽其至道之妙,不容以轻传,而上达之机,固已指示于言意之表,其所不发者,殆踊跃着见于吾前矣。夫引而不发,则斯道若隐而难知,而跃如之妙存焉,则其理固显而易见,非难非易,无过不及,昭昭然揭中正之矩以示人,特人不知所从耳。惟善学者,由其所引之端,究其不发之蕴,为能因言见道,灼然明向往之途,体道成身,确然敦践履之实,高不失之太过也,卑不失之不及也,而道之中立者,始于是乎有从入之地矣,岂不可几及为患哉。”夫道一而已矣,自阻,则苦其登天之难;自勉,则契其跃如之妙,是在学之者,有力有不力耳,公孙丑乃欲贬道以循人,何其所见之谬乎?

【元典】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译文】孟子说:“天下清明太平,道能被我施行;天下混乱黑暗,不惜为道献身。没听说牺牲了道去迎合别人的。”

【诸儒注疏】“殉”,如殉葬之殉,以死随物之名也。身出则道在必行,道屈则身在必退,以死相从而不离也。

【理学讲评】以死随物,叫做殉。孟子说:“君子一身,与道为体者也。身固不能离道,道亦不能离身,观其出处而可知矣。当夫明良交会为天下有道之时,正吾身应运而出之候也。身既出,则道不容以或违,以身靖献于上,即以道而致其君也。以身表率于下,即以道而泽其民也,此道紧紧随身,盖身显而道与之俱显矣,肯负其行道之志乎?若明良不作,为天下无道之时,正吾道不可则止之日也。道既屈,则身不容以不退,上无以成正君子之功,则卷怀以独善也。下无以究泽民之用,则敛德以自全也,此身紧紧随道,盖道隐而身与之俱隐矣,肯变其守身之节乎?夫以道殉身,以身殉道,是君子出处进退,无往而不与道俱也。此吾之所尝闻者也。若夫身显而道不能行,惟知枉道以求合,道屈而身不能隐,惟知希世以取容,此乃以道殉人,苟且以赴功名之会,一鄙夫患失之事,妾妇顺从之行而已,我实未之闻也。”当是时列国策士,驰骛于功利之场,惟知以身之显侮为欣戚,而不知以道之用舍为进退。孟子所以有感而为是言也。

【元典】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译文】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学习时,似乎是属于要以礼相待的人,然而您却不回答(他的发问),为什么呢?”孟子说:“倚仗地位来发问,倚仗能干来发问,倚仗年长来发问,倚仗有功劳来发问,倚仗老交情来发问,都是我不愿回答的。滕更占了其中的两条。”

【诸儒注疏】赵氏曰:“滕更,滕君之弟,来学者也。”赵氏曰:“二谓挟贵,挟贤也。”尹氏曰:“有所挟,则受道之心不专,所以不答也。”此言君子虽诲人不倦,又恶夫意之不诚者。

【理学讲评】滕更,是滕君之弟。挟,是恃已骄人的意思。公都子问于孟子说:“滕更以国君之弟,来学于夫子之门墙,若当在礼貌之中,而每有质问,夫子拒而不答,果何故哉?”孟子晓之说:“学者之从师也,不贵执求教之礼,而贵有受教之诚。盖师也者,师其道也,不可以有挟也。若矜其爵位,挟贵而来问,矜其才能,挟贤而来问,或挟长而问,恃其年加于我,或挟有勋劳而问,恃其有功于我,又或挟故而问时,持其有故旧于我。五者之中,但有一件,其求教之意,便不诚笃。虽有所问,皆在所不答也。今滕更来学,而不免有挟贵挟贤之意,挟此二者以骄其师,则不胜其满足之念矣,此我所以不答其问者,正欲矫其矜己骄人之失,而发其尊师重道之情也,岂为吝教乎哉?夫滕更以国君之弟而有向道之心,其贵其贤,亦可嘉矣。”孟子因其有挟而遂不答,可见位高不可耻于下问,贤智不可以之先人,惟虚已受教,斯可以来天下之善,集众思而广忠益矣。

【元典】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孟子说:“对于不该抛弃的人却抛弃了,那就没有什么人不可抛弃了。对于该厚待的人却给予薄待,那就没有什么人不可薄待的了。进得太快的人,退得也快。”

【诸儒注疏】“已”,止也。不可止,谓所不得不为者也。“所厚”,所当厚者也。此言不及者之弊。进锐者用心太过,其气易衰,故退速。

【理学讲评】孟子说:“君子立身行己,固不可不用其心,以处事言之,凡是有关于纲常,切于性分,此在所当为而不可已者也。若于此不可已者,顾止之而不为,则志怠于因循,气衰于鼓舞,其究必至于逡巡畏缩,视天下之事,无一件可担当,而无所不可已矣,岂能有任事之力乎?以待人言之,凡人有情爱相属,分谊相维,此在所当厚而不可薄者也,若于此所当厚者,顾薄之而罔恤,则悖睦之意微,刻薄之私胜,其究必至于残忍少恩,视天下之人,无一人可亲厚,而无所不可薄矣。岂复有胞与之情乎?以为学言之,功固有所当进,序亦在所当循。若志意太高,工夫太骤,其始非不勇猛锋锐,而气过激则易衰,力已竭而难继,奋发未几,而怠惰随之,其退必速矣,岂能望其成功于终乎?”夫是三者,颓靡自委者,固不足以有为,急遽无序者,亦同归于废弛。君子如欲有为于天下,岂可不惩其太过不及之弊,而酌施为缓急之宜哉!

【元典】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译文】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而不必施予仁德;对于百姓,施予仁德而不必视作亲人。(君子)首先要亲近亲人,进而把仁德施给百姓;把仁德施给百姓,进而爱惜万物。”

【诸儒注疏】“物”,谓禽兽草木。“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程子曰:“仁,推己及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民则可,于物则不可。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言之则有序。”杨氏曰:“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无差等,所谓理一而分殊者也。”尹氏曰:“何以有是差等?一本故也,无伪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人物之生,本同一气,而亲疏厚薄,分则悬殊,惟其分之殊,而用恩自不能无序矣。故其于物也,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推其心岂忍一物之失所乎?然但爱之而已,而未必有治教渐摩之泽,则爱之而弗仁也。其于民也,所欲与聚,所恶勿施,推其心,岂忍一夫之不获乎?然但仁之而已,而未必有天伦维系之恩,则仁之而弗亲也。夫仁而弗亲,非故靳其恩于民也。以民视亲,其亲疏自不同矣。君子隆一本之恩以亲其亲,而因推亲亲之念以仁其民,自不得以待吾亲者,而概施之于民也。使于民亦亲之,则何以别于吾亲乎,此所以仁之而弗亲也。爱而弗仁,非故靳其恩于物也。以物视民,其贵贱则不同矣。君子扩民胞之度以仁其民,而因推仁民之心以爱乎物,自不得以爱吾民者,而概施之于物也。使于物亦仁之,又何以别于吾民乎,此所以爱之而弗仁也。”夫亲亲、仁民、爱物,统而言之,则均谓之仁,分而言之,则各有其等,此君子之仁,所施虽甚博,而所操则甚约,惟其举此加彼,善推所为而已,世有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恩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岂不悖哉。

【元典】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编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偏爱人,急亲贤也。”

【译文】孟子说:“聪明人本该无所不知,(但总是)急于知道眼前该做的事情;仁人本该无所不爱,(但总是)急于先爱亲人和贤人。尧、舜的智慧不能遍知所有事物,是因为急于去做眼前的大事;尧、舜的仁德不能遍爱所有的人,是因为急于先爱亲人和贤人。”

【诸儒注疏】知者固无不知,然常以所当务者为急,则事无不治,而其为知也大矣;、仁者固无不爱,然常急于亲贤,则恩无不洽,而其为仁也博矣。

【理学讲评】孟子说:“人君之治天下,知以明理,仁以爱人,二者不可偏废,然有要焉,不可不知焉。盖知者通达万变,于天下之事,固无所不知,若事事而求其知,则不胜其劳,而事亦有所难治,惟于庶事纷纭之中,求其所当务者,如关治道之大体,系民生之切务,惟以此为急,而励精以图之,则弘纲既举,细目自张,凡众务之杂陈于前者,自然次第举行,而事无不治矣。其为知也不亦大乎。仁者包含遍覆于天下之人,固无所不爱,然人人而用其爱,则不胜其烦,而爱亦有所难周。惟于众人泛爱之中,求其人之贤者,如德可以正君而善俗,才可以修政而立事。惟以此为急,而虚己以亲之,则众贤在位,庶事自理。凡群黎之待惠于我者,自然德泽旁流,而爱无不洽矣。其为仁也,不亦博乎!果何以征之,尝观诸尧舜矣。若钦明,若溶哲,古今称大知者,至尧舜而极,然岂能物物而编知之哉?其所急者,亦惟先务是图。如授人时,治洪水,齐七政,辑五瑞之类是已。此外一曰万机,虽未尝不加之意,而政教之大纲,不与存焉。即尧舜之智,亦有所不暇图耳,况智不如尧舜者乎?曰如天,曰好生,古今称至仁者,亦至尧舜而极,然岂能人人而偏爱之哉?其所急者,亦惟亲贤是务,如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是已。此外百工庶职,虽未尝不加之意,而赞襄之重寄不与存焉。即尧舜之仁,亦有所不暇及耳。况仁不如尧舜者乎?”欲知仁智之要务,诚不可以尧舜为法矣。

【元典】“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歆,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译文】(如果有人)不实行三年的丧礼,却讲究缌麻、小功这类(三五个月的)丧礼;(在尊长面前用餐,)大吃大喝,却讲究不用牙齿咬断干肉(这类小礼节),这就叫不懂轻重缓急。

【诸儒注疏】三年之丧,服之重者也。缌麻三月,小功五月,服之轻者也。“察”,致详也。“放饭”,大饭;“流歌”,长歃;不敬之大者也。“齿决”,啮断干肉,不敬之小者也。“问”,讲求之意。此章言君子之于道,识其全体,则心不狭;知所先后,则事有序。丰氏曰:“智不急于先务,虽遍知人之所知,遍能人之所能,徒弊精神,而无益于天下之治矣。仁不急于亲贤,虽有仁民爱物之心,小人在位,无由下达,聪明日蔽于上,而恶政日加于下,此孟子所谓不知务也。”

【理学讲评】察是详审。放饭是纵意吃饭。流是长饮无节。齿决,是以齿啮断干肉。承上文说:“观尧舜之所急,则知仁,知各有所当务矣。乃若知不急先务,仁不急亲贤,而借书证琐细之事是图。譬之丧服,三年之丧,是重服,缌麻三月,小功五月,是轻服。制服者,谨其重而后及其轻可也。乃今于父母重丧,不能自尽,却于缌麻小功之服,讨论之必详焉。又譬之饮食,放饭长饮,是大不敬,齿决干肉,是小不敬,饮食者,慎其大而后及其小可也。乃今于放饭流之大过,不知自检,却于干肉无齿决之礼,讲求而不置焉。若此者,察察为明,虽若说于细微之事,而莫辨,实则昧于缓急之宜,舍重而图轻,得小而忘大,真乃不知务之人矣。”仁智不知所务,何以异此,此尧舜智不彷物而智,而光被四表,仁不彷物而爱,而泽及群生,惟其知务故也。人主欲识为治之大体,宜于此留意焉。

【心理穿梭】集注谓心者“人之神明”,四字极斩截;新安益之曰“神明之舍”,则抑全不识心矣。想来新安病根在错看太极图上面一圈,将作轮郭看。先儒画太极图时,也只得如此画,如人画曰,也须只在四围描一轮郭。究竟日体中边一样赫赫地,何尝有轮郭也!

太极图中间空白处,与四围一墨线处何异。不成是一匡壳子,如围竹作箍,中间箍着他物在内!今试反求之于此心,那里是他轮郭处,不成三焦空处盛此肉心,里面孔子作包含事理地位邪?一身若虚若实,腑脏血肉,筋骨皮肤,神明何所不行,何所不在,只此身便是神明之舍,而岂心之谓与?

新安意,以心既是神明,则不当复能具夫众理;唯其虚而为舍,故可具理。此与老子“当其无,有车、器之用”一种亿测无实之说同。夫神明者,岂实为一物,坚凝窒塞而不容理之得入者哉!以心与理相拟而言,则理又为实,心又为虚,故虽有体而自能涵理也。者个将作一物比拟不得,故不可与不知者言,须反求始得。

朱子以“物格”言知性,语甚奇特。非实有得于中而洞然见性,不能作此语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此孟子知性之验也。若不从此做去,则性更无从知。其或舍此而别求知焉,则只是胡乱推测度得去,到水穷山尽时,更没下落,则只得以此神明为性。故释氏用尽九年面壁之功,也只守定此神明作主,反将天所与我之理看作虚妄。是所谓“放其心而不知求”,不亦哀乎!

然此语须看得精审圆活,方能信其确然,不尔,则鲜有不疑其非然者。盖格物者知性之功,而非即能知其性;物格者则于既格之后,性无不知也。故朱子以曾子之唯一贯者为征。“一以贯之”,物之既格也,而非多学者识之即能统于一以贯也。穷理格物只是工夫,理穷物格亦格物穷理之效。乃至于表里精粗无不豁然贯通之日,则岂特于物见理哉!吾心之皆备夫万物者固现前矣。

到此方识得喜怒哀乐未发之中。盖吾之性,本天之理也,而天下之物理,亦同此理也。天下之理无不穷,则吾心之理无不现矣。吾心之理无不现,则虽喜怒哀乐之未发而中自立焉。万物之皆备于我者,诚有之而无妄也。此非格物未至者所可知之境界,故难一一为众人道尔。

物理虽未尝不在物,而于吾心自实。吾心之神明虽己所固有,而本变动不居。若不穷理以知性,则变动不居者不能极其神明之用也固矣。心原是不恒底,有恒性而后有恒心。有恒性以恒其心,而后吾之神明皆致之于所知之性,乃以极夫全体大用,具众理而应万事之才无不致矣。故曰“尽心则知至之谓也”,言于吾心之知无所吝留而尽其才也。此圣贤之学所以尽人道之极。而非异端之所得与也。呜呼,严矣!

朱子曰:“梏于形气之私,滞于闻见之小,是以有所蔽而不尽。”此三语极广大精微,不可以卤莽看过。所谓“形气之私”、“闻见之小”者,即孟子所谓“小体”也;曰“梏”、曰“滞”者,即孟子所谓“从小体”也。盖性,诚也;心,几也。几者诚之几,而迨其为几,诚固藏焉,斯“心统性”之说也。然在诚则无不善,在几则善恶歧出,故周子曰“几善恶”。是以心也者,不可加以有善无恶之名。张子曰“合性与知觉”,则知恶、觉恶亦统此矣。

乃心统性而性未舍心,胡为乎其有恶之几也?盖心之官为思,而其变动之几,则以为耳目口体任知觉之用。故心守其本位以尽其官,则唯以其思与性相应;若以其思为耳目口体任知觉之用为务,则自旷其位,而逐物以着其能,于是而恶以起矣。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突出故事的可读性,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跋,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或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悉心品味这些经典故事,就像搭乘了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虚空浮华的彼岸……如果你想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就请翻开本书吧。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百姓读易

    百姓读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易经》,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自它产生的那天起,它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无论是在我们的显意识里还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它都起到了一个风向标的作用,已经像空气一样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空间与角落。
热门推荐
  • 国民校草:校草大人是女的

    国民校草:校草大人是女的

    女汉子这个词对于千夜雪来说完全是不够的,假小子才是她的终极目标。被自己哥哥骗会中国的千夜雪收到学校的入学通知书,为了好好报复一下自己的好哥哥,千夜雪女扮男装,装成自己哥哥的样子入学,没想到还成了校草?!在这个学校,有一个恶魔三人组,住在宿舍512。这个宿舍,百年都没有人敢入住,千夜雪是第一个,不过倒不是这三个人惹了千夜雪,而是千夜雪好好逗了一下这三个人。看假小子千夜雪怎么玩转学院。
  • 快穿唯有套路得人心

    快穿唯有套路得人心

    戚染觉得每天吃喝玩乐,安安心心做个米虫的日子简直不要太安逸。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见了一个自称233的系统。这劳什子系统居然还要她做什么任务。嘀——【宿主,请不要消极怠工!】戚染弯了弯眼眸:“啊~让反派不要杀死男主而已。很简单的哦”微微一顿“233不要担心哦~”233:宿主真是太贴心了……个鬼啊!(ノ=Д=)ノ┻【宿主,你的任务是保护男主不被反派死,不是让你拿刀捅死他啊!】【还有,宿主你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到底是从哪来的】233:摔桌—摊上这么个宿主,吃迟早药丸戚染眨眨眼“我在认真完成任务呀~不要太感动哦!”不过话说为什么反派都喜欢缠上他啊!某反派:小阿七,乖乖被我攻略哦。(1V1,女主强势有故事,男主追妻路漫漫。恋爱只是调剂品)
  • 《少爷追情小姐接招》

    《少爷追情小姐接招》

    一个不停的奔跑着,一个不停的追逐着,在这场爱情战争中,谁会首先停住自己的脚步?
  • 重生之奇幻修仙

    重生之奇幻修仙

    在这里,真正的强者可以征服巨龙,踩在巨龙的头顶上领略这片大陆真正的风光;恐怖的魔法可以焚天煮海,有的魔法师一不小心打翻一瓶药剂就会酿成大祸。霍比特人挖至地底深处,从哥布林手中拿回原属于自己的宝藏;有邪恶的半兽人在觊觎精灵王头顶的那颗圣石;有贪婪的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把灵魂献给恶魔。而我们的故事,就要从那位最强修真者的陨落开始讲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凄王

    凄王

    身负血海之仇,身藏惊天之秘,游走于大陆各族之间,堕入一个个情网之中,收了大群小弟,灭了大堆牛人,闹得天翻地覆,却总身不由己。总的来说,一个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牛人故事。本书等级:武学极致(简称武极),武灵,武王,武圣,武帝,武神。
  • 快穿殿下别自闭

    快穿殿下别自闭

    【1V1,身心双洁,甜宠撩~】系统:免费投胎,了解一下。飘荡千年的老鬼木棠去祸害人间了!系统:宿主,你当初的温柔体贴、善良大方呢?木棠:那你怕是找错鬼了。系统:宿主,求你不要再拉仇恨了,我们真不负责这个。木棠:可逗弄这些鱼唇的人类不是很好玩吗?系统:宿、宿主,你在做什么!Σ(????)?快、快住手,我们殿下真的不好玩!某殿下:只要是棠棠,想做什么都可以哦。
  • 偏门秘籍

    偏门秘籍

    相传,得《偏门秘籍》者,捞天下横财,所以,无数英雄争抢此书,最终落入花花(花木兰)之手。本专栏故事围绕《偏门秘籍》主人公花花展开,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连载中,敬请期待!
  • 一世长安之暗香

    一世长安之暗香

    即使我们是遭到了神的唾弃,以不死不灭之身永远背负着诅咒游走于黑暗之中,也要永远高昂着我们的头,保持着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相信,即便我们与光芒永世不能得见,太阳也始终燃烧在我们的心中。
  • 法眼识凶

    法眼识凶

    欧文带着他的他的团队破获一个又一个案子,但是有一个惊天大案真正慢慢靠近,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