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305

第305章 孟子尽心章句上(15)

孟子尽心一篇文字别是一体撰,往往不可以字句测索大意,顺行中忽作一波,疑其门人所记,别是一手笔。善读者须观大旨,不当随字句煞解。则“性善”二字括此一章之旨,而彼所云“无善无恶是良知”者,不待破而自明矣。

古人文字,始终一致,盖有定理则必有定言也。“大人”之名见于《易》,而孟子亟称之。盖孟子自审其所已至之德与可至之业,故言之亲切。乃于答浩生不害之问,则胪列为详。然则为大人者,其以未能化而不至于圣,审矣。

孟子谓伊尹圣之任,就其任之圣者而言,则已化矣。使其未化,则放君、反君之事,为之必有所碍。若孟子则道不同,而不以伊尹为学,而要亦自审其未能化也。故孟子学孔子而为大人,伊尹虽不逮孔子而已圣。若天民者,列于大人之下,则是未至乎大者也。伊尹圣,而天民未至乎大,安得谓伊尹为天民哉?伊尹曰“予天民之先觉者”,其言“天民”,犹言生民尔。此言“天民”,则以奉天理而成乎人也,其义殊矣。

此章俱就得位而言。“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犹言达天下之可行者行之,初不云达不可行而不行。夫唯事君人者,未得患得,而冒昧自炫。其在安社稷之臣,亦必社稷之责在己而后任之,不必天民也。大人之“正己而物正也”,则亦不能不乘乎时位。苟无其位,则孔子之圣,且不能正鲁人女乐之受,况其下此者乎!是则朱子所云天民专指未得位者,殊为未审。

盖“安社稷臣者”,田单、乐毅足以当之矣。天民者,所学正且大矣,而于己之德未盛,则居位行志,亦不能令上之必行而下之必效,抑择时之所可为,因与补救,若夫时之所不能行者,不能必也。子产、蘧伯玉足以当之矣。盖有君子之道,而未几乎“与时偕行”之德。使太甲以为之君,“多士”“多方”以为之民,则彼有所穷矣。大人者,不用于时则为孟子,用于时则皋陶、傅说其人矣。道备于己而光辉及物,故不仁之民可使远,以高宗之惫,而厥修亦可使来也。

进此而上,则有大而化之之圣,偏则为伊尹,全则为孔子,固为孟子言之所未及。然至于正己物正,则道虽不得与圣侔,而德业亦与圣同矣。此章但就德业而言,则固可举大以上统乎圣也。集注列伊尹于大人之下,未为定论。

前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后云“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此固不容无差异之疑。乃云峰谓前言乐在性中,后言乐在性外,则不足以释其疑,而益以增疑矣。

不知前云“君子有三乐”,在一“有”字上不同。言“有”者,有之则乐,而无之则愿得有之也。父母兄弟之存,英才之至,既皆非非望之福;仰不愧、俯不怍,亦必求而后得。故当其既有,唯君子能以之为乐,而非君子则不知其可乐。然当其不能有则不愧不怍,正宜勉而自致;英才未至,亦宜厚德畜学以待之;而父母之不存,兄弟之有故,则君子之所耿耿于夙夜者。故有之而乐,无之而或以哀,或以思,或以悔恨而忧之不宁,而王天下之与否不以动其心也。

若所云“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者,则已然之词也。业已得位而道无不行矣,非未有之而愿有之以为乐者也。作君师以觉斯民,与得英才而教育之,其于吾性中成物之德,又何别焉,而其事业则尤畅矣。

既不得以得位行道为性分以外之事,抑若就性体之固然者言之,则前之三乐,亦非能于所性而有加损。盖不愧不怍,在赵阅道、司马君实已优有之,而君子之“反身而诚”,以见性于静存而立天下之大本者,则岂得遽为二公许!此于圣学中,自有升堂、人室之辨,而非一不愧不怍之即能尽性。若所性之孝,不以父母之不存而损;所性之弟,不以兄弟之有故而损。周公善继人志,大舜与象俱喜,固不以有待为加损也。至于英才之不得,则所谓“人不知而不愠”,其又何损于性中成己、成物之能邪?是不得以前言三乐在性中,异于后言乐之在性外,审矣。

要此两章言乐,皆降一步说,与“乐莫大焉”之乐不同。而就所乐者较量,则又有可求、不可求之别,故不妨同而异、异而同也。

“君子所性”一“所”字,岂是因前二“所”字混带出底,亦须有意义在。集注云“气禀清明,无物欲之累”;语录谓“君子合下生时,者个根便着土;众人则合下生时,便为气禀物欲一重隔了”。如此,则竞以“所”字作“之”字看。上云“所性不存焉”,若作“之”字说,则君子之性不存于“大行”,众人之性存于“大行”乎?“所欲”者,以之为欲也。“所乐”者,以之为乐也。“所性”者,率之为性也。

若论“合下生时”,则孟子固曰“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是四体”,抑曰“人无有不善”,今乃殊异君子之性于众人,则岂不自相矛盾!且君子之四德以根心而生色者,若一恃其天资之美,而作圣之功无有焉,则孟子之言此,乃自炫其天分之至以傲人于攀跻不及之地。是其矜夸诧异,与释氏所云“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者,奚以别焉?

若云气禀之累,众人所以不能如君子,孟子言性,从不以气禀之性为言,先儒论之详矣。况本文明言“君子所性”,与“所乐”“所欲”一例,则更何天命、气禀之别?岂众人之欲乐陷于私利者,亦天使之然而不能自瘳邪?

性者,人之同也;命于天者同,则君子之性即众人之性也。众人不知性,君子知性;众人不养性,君子养性;是君子之所性者,非众人之所性也。声色臭味安佚,众人所性也。仁义礼智,君子所性也;实见其受于天者于未发之中,存省其得于己者于必中之节也。

“大行不加,穷居不损”,而知其为“分定”者,唯君子知性也;不知,则非得位行志而不足以着仁义礼智之用矣。仁义礼智根心、生色以践形而形着其化者,唯君子养性也;不养,则四德非不具于心,面、背、四体非不有自然之天则足以成乎德容,而根之既仆,生以槁也。

故性者,众人之所同也;而以此为性,因以尽之者,君子所独也。知性,养性,是曰“性之”。唯其性之,故曰“所性”。岂全乎天而无人之词哉!周子曰:“性焉、安焉之谓圣。”唯其“性焉”,是以“安焉”。“性”云者,圣功之极致也,而岂独以天分表异求别于气质之累不累者乎!孟子曰“君子不谓性也”,义通此矣。

杨、墨所为,正以贼仁、贼义。子莫却调停,各用一半,只就他二家酌取,则仁、义皆贼矣。道总不恁地。杨、墨以私意窥道,略略见得一端。子莫并不曾用意去窥道,眼孔里只晓得杨、墨,全在影响上和哄将去。此古今第一等没搭侄人,故其教亦不传于后。近日李贽用一半佛、一半老,恰与此人同其愚陋。

集注将“中”字“一”字,与圣道之“中”“一”辨,未免带些呆气。他“中”只是杨、墨之“中”,“一”只是杨、墨各成一家之“一”,何嫌何疑而置之齿颊!

尽天下无非理者;只有气处,便有理在。尽吾身无非性者;只有形处,性便充。孟子道个“形色,天性也”,忒煞奇特。此却与程子所论“气禀之性有不善”者大别。但是人之受命,则无有不善也。

盖人之受命于天而有其性,天之命人以性而成之形,虽日性具于心,乃所谓心者,又岂别有匡壳,空空洞洞立乎一处者哉!只者“不思而蔽于物”一层,便谓之“耳目之官”;其能思而有得者,即谓之“心官”,而为性之所藏。究竟此小体、大体之分,如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实一贯也。

合下粗浮用来,便唤作“耳目之官”;释氏所谓见性、闻性等。里面密藏底,便唤作心。礼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方其盛而有生,则形色以灵,只此是造化之迹,而诚即无不行于其间;特不可掩者天几之动,而其为显之微以体大道之诚者,不即现耳。故从其一本,则形色无非性,而必无性外之形色,以于小体之外别有大体之区字。若圣人之所以为圣功,则达其一实之理,于所可至者,无不至焉。

故程子曰“充其形”。形色则即是天性,而要以天性充形色,必不可于形色求作用。于形色求作用,则但得形色。合下一层粗浮底气魄,乃造化之迹,而非吾形色之实。故必如颜子之复礼以行乎视听言动者,而后为践形之实学。不知朱子何故于此有“耳无不聪,目无不明,口尽别味,鼻尽别臭”之语,极为乖张。疑非朱子之言,而其门人之所附益也。

耳之闻,目之见,口之知味,鼻之知臭,只此是合下一层气魄之盛者,才用时便是效灵。只此四者,人之所能,禽兽亦未尝不能。既与禽兽而共其灵,则固已不能践人之形矣。人之形色所以异于禽兽者,只为有天之元、亨、利、贞在里面,思则得之,所以外面也自差异。人之形异于禽兽。故言“形色天性”者,谓人有人之性,斯以有人之形色,则即人之形色而天与人之性在是也。尽性斯以践形,唯圣人能尽其性,斯以能践其形。不然,则只是外面一段粗浮底灵明,化迹里面却空虚不曾踏着。故曰“践”,曰“充”,与《易》言“蕴”、《书》言“衷”一理。盖形色,气也;性,理也。气本有理之气,故形色为天性;而有理乃以达其气,则唯尽性而后能践形。

由此言之,则大体固行乎小体之中,而小体不足以为大体之累。特从小体者失其大而成乎小,则所从小而有害于大耳。小大异而体有合,从之者异,而小大则元一致也。

大人省察以成作圣之功,则屏其小而务其大,养其所以充者,而不使向外一重浮动之灵得以乘权。此作圣之始务也。‘

圣人光辉变化,而极乎大人之事,则凡气皆理,而理无不充者气无不效,则不复戒小体之夺,而浑然合于一矣。此又大人、圣人,’化与未化之分,缓急先后之序也。

若夫虽在圣人,其审音、辨色、知味、察臭之能未尝有异于众人,而以视娄、旷、易牙,且或不逮焉,则终不于此致其践之之事。故曰“君子不谓性也”,辨之审矣。

“中道而立”之中,亦不可将“无过不及”说。此处正好用“不偏不倚”释之。才有迁就,便偏向一边,倚着一物也。

公孙丑谓“若登天”者,谓四维俱峻,无一处是直入之径,可容攀援。如说仁处且又说义,说志处且又说气,说养气处且又说知言,直恁浩浩地,面面皆从人之径,面面皆无可专靠着得到的。若诸子百家之说,专主一端则迤逗说下,便有径路,只向一头寻去,企及自易。不知彼异端者,谓之“执一”,执一则贼道矣。

孟子之教,正从愿学孔子来:博文、约礼,内外一揆而无所偏倚;下学而上达,敦化而川流。学者于此,暂得成章,依然又不曾了竞,且须达去。故以躁心测之,真不知何日是归宿之地。却不知豁然贯通之余,则此下学之川流者,一皆道之实体,何得有所倚而有所废哉!

中斯不倚,不倚则无所废。所以但务引满以至于彀率,而不急求其中;必以规矩为方圆之至,而不可苟简以为方圆也。

仁山以“知施于动物而不知施于植物”讥释氏之“不知类”。释氏之慧者亦曾以此置问,乃未能从此转归于正,却又闪躲去,所以终迷。施于动物而不施于植物,正是知类。此正释氏不容泯之天理,自然须得如此。恰好引入理一分殊去,何反以此讥之?

植物之于人,其视动物之亲疏,此当人心所自喻,不容欺者。故圣人之于动物,或施以帷盖之恩,而其杀之也必有故,且远庖厨以全恩。若于植物,则虽为之厉禁,不过蕃息之以备国用,而薪蒸之,断削之,芟柞之,菹火之,君子虽亲履其侧而不以动其恻怛,安得以一类类之邪?

盖性同者与达其性,故于人必敦其教;情同者与达其情,故于动物则重其死。植物之性情漠然不与人合朕,则唯才之可用,用其才而已。

释氏之病,方在妄谓“瓦砾有佛性”,“无情说法炽然”。幸此一觉,更欲泯乱之,不亦悖乎!

同类推荐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翔实,旨在采撷黑格尔哲学中关于人生探索的思想精粹。本书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述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各种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晦涩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读者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全面的了解,给读者以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上的启迪,让先贤的智慧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灯光。
热门推荐
  • 办事办到位

    办事办到位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把每一件事都办好,办到位。
  • 赘婿之古玩操盘手

    赘婿之古玩操盘手

    本是古玩世家的林东,因为家族纷争,潜伏在王家做了一年的上门女婿,受尽嘲讽奚落,一次意外,让他展现出自己超凡的鉴宝天赋,从此林东如出水游龙,强势崛起,最终成功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王朝!
  • 我是火枪手

    我是火枪手

    在费尔伍德的大地上,常年进行着战争。近卫军团与天灾军团长期的对峙与角逐让这片土地饱经沧桑,同时又孕育出无数的英雄。英雄的事迹和人们对英雄的尊敬引得后来人争相走入战场,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耀。然而,生来弱小的矮人却很难在这片土地上立足。作为矮人火枪手,他该如何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
  • 我在别人世界当主角的日子

    我在别人世界当主角的日子

    我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当我醒了周围一切都变了!他们说是恶魔,是异类,是不该存在这个世界的污秽
  • 我的分身真是强到爆炸

    我的分身真是强到爆炸

    你天赋异禀,肉身强大?体术分身了解一下!24小时不间断锻炼,可还行?你生而明之,所有功法武技一学就会?功法、武技分身了解一下!自动挂机,推演、进化,可顶得住?你天生皇子,血脉高贵?血脉分身了解一下!吸纳、提纯、融合、升华,可比得了?赵化之表示没有什么是一个分身学不会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个!
  • 邪恶萝莉的血色魔咒

    邪恶萝莉的血色魔咒

    妹!快偷了她们俩的衣服,我等不及了!现在就要!”郁凝像一个流氓一样冲了出来。别看她是个清纯可爱的小萝莉,一旦撕下鼻梁上的创可贴,她就会变成一个出手狠辣的顶级杀手!但倒霉的是,萝莉还没变杀手,竟然就被一个邪魅至极的陌生美男给强吻了!。。为了破解家族诅咒,郁凝穿越到600年前的血族世界,立誓杀死血王。然而,她见到的第一只吸血鬼,竟然跟强吻自己的男生长得一模一样!更要命的是,倒霉的她居然又被调戏到全身发软!“丫头,我现在就想……”
  • 天子剑魂

    天子剑魂

    千年悬案,宿世恩怨,刀光剑影纷乱,只待顶上最终决战!
  • 王爷他狂妄霸道

    王爷他狂妄霸道

    陆衍造反失败后,被幽禁祁王府。同床异梦的祁王妃姜蘅,因告状有功,父兄平乱得力,免除幽禁,带着王府的金银珠宝和离回家。听说,姜蘅吃香的,喝辣的,求娶之人排到了晟京城门外。陆衍:反贼的25岁老媳妇,何人敢要?是要打本王的脸?还是贪本王的钱?晟京一众纨绔公子哥:脸要打,钱要拿,人也要娶!于是,反派大佬陆衍一气之下重生了!……咦?重生后的陆衍发现一个秘密,这个姜蘅,好像哪里有些不一样了?——宠文,1v1,双重生
  • 落魄千金:沐沐春风

    落魄千金:沐沐春风

    她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富家小姐,因为父亲曾经的过错,她不得不当作赎罪品嫁入豪门,一入豪门深似海,她无情的老公把她当做玩具随意蹂躏,身伤心伤,最终她要何去何从……
  • 镜像与流年:一个人的美学史

    镜像与流年:一个人的美学史

    本书是刘成纪老师的学术随笔,全书以时间为轴贯穿起作者关于美学、人生以及生活中诸多寻常事件引发的感悟与思考,文笔清新,情感真挚,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巧思与妙笔迭出,可读性强。从中可看到一位中年学者的睿智与博识,更可感到一个与我们相似的人在生活点滴中所寄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