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307

第307章 孟子尽心章句下(2)

“梓匠轮舆各精其技而成乎名,以为人师,其于车器官室之成,曲尽其理,盖有巧存焉;而其教人也,示之以规矩而已,未尝示之以巧也。所以然者,一规而天下之圆尽于此,一矩而天下之方尽于此,象有定焉,数有分焉,理之所着,言之所可宣,能与人也。若夫巧,则亦犹是以规为圆,以矩为方而已;而大小之推,损益之致,疏数之节,刚柔之宜,物之各有其则而会之于一心,心喻之,自审之,手习之,无有定也。而欲使之巧焉,则巧于迹,不巧于实;巧于此,不巧于彼。彼且不巧,而使之巧者愈益其不巧,口不可得而宣也,象不可得而止也,不能也。故学者无怨于梓匠轮舆,而梓匠轮舆亦无余憾也。以此思君子之教,博之以文,使有所仿;约之以礼,使有所据。而心与理洽,性与天合,以行乎万变而不逾自然之天则者,非志之笃而心之纯,君子其何以益之哉?”呜呼!吾安得巧者而与言规矩也?乃至有属望于密授之有心传,不亦诬乎!

【元典】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译文】孟子说:“舜在吃干粮咽野菜的时候,就像打算终身这么过日子似的。到他做了天子后,穿着细葛布衣服,弹着琴,尧的两个女儿侍候着,又像本来就享有这种生活似的。”

【诸儒注疏】“饭”,食也;“糗”,干黼也。“茹”,亦食也。“袗”,画衣也。“二女”,尧二女也。“果”,女侍也。言圣人之心,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随遇而安,无预于己,所性分定故也。

【理学讲评】糗,是干饭。袗衣,是彩妆锦绣之衣。二女,即尧女娥皇、女英。果,是侍侧。孟子说:“常人之情,处贫贱则多慕于外,处富贵则易动于中。惟是大舜方其隐于侧微之日,所饭者干糗,而粗粝不堪,所茹者野蔬,而蓥盐不足,其贫贱极矣。舜之心,乃不以此为忧,而安于所遇,若将守穷约以终身焉,非惟不冀未来之富贵,且忘见在之贫贱矣。反其升于帝位之时,被五章之服,而有黼衮以华其躬,鼓五弦之琴,而有音乐以适其性,且侍之以尧之二女,而内助又得其人,其富贵极矣。舜之心,亦不以此为喜,而视之欲然,若己所固有而无与焉。非惟不追已往之贫贱,且忘见在之富贵矣。穷达之遇不同,而圣心之天常泰,此正所谓大行不能加,穷居不能损者也。非有得于性分之理,恶能不移于外物之感哉。”

【心学讲评】孟子曰:“圣人之心,性焉安焉而已。性无不尽,则无往而非尽性之诚也;心无不安,则无往而非安心之境也;吾于大舜遇之矣。今由舜之所行以推其量,由其所以处物者以得其心,固有可想见者焉。其于田之曰,饭糗茹草也,不知其饭者糗、茹者草也。视天下无可以益我者,而何容心于素位之外?若将终身焉行乎贫贱之中,而尽吾之性者无所待。非以乐贫贱也,非仅以忘贫贱也,至足者存焉,于物不见有不足也。及其为天子矣,被诊衣矣,鼓琴矣,二女果矣,不觉其诊衣之在躬,琴之在御,二女之在室也。视天下无不可以惟吾用者,而何惊心于忽至之荣?若固有之,因乎富贵之常,而尽吾之性者无所疑。无所欣于富贵也,无所距于富贵也,至足者存焉,于己原无不足也。”

呜呼!德盛矣,道至矣。心于天下无不受,性于天下无不顺,此岂可以有心学焉者哉?凡天下之境,皆圣人之境,惟圣人之诚尽乎天下之诚。学圣者亦将何以望其涯涘乎!

【元典】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译文】孟子说:“我现在才知道杀害别人亲人的严重性:杀了人家的父亲,人家也会杀他父亲;杀了人家的哥哥,人家也会杀他哥哥。虽然不是他自己杀了父亲和哥哥,但也只差那么一点点了。”

【诸儒注疏】言“吾今而后知”者,必有所为而感发也。“一间”者,我往彼来,间一人耳,其实与自害其亲无异也。范氏曰:“知此,则爱敬人之亲,人亦爱敬其亲矣。”

【理学讲评】孟子见当时列国仇杀无己,有感而说:“我以前但知杀人之亲为不可,而不知其祸之甚重也。自今而后,乃知杀人亲之重矣。何也?夫亲莫大于父兄。人之有父兄,便以为快,不知天道有好还之理,人情无不报之仇。杀人之父,人亦必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必杀其兄。然则初心本非忍于自杀其父兄也,此往彼来,其中特间一人耳。其实与手刃父兄者,何以异乎!”夫始于戕人之亲,而终于自戕其亲,为人子弟者,当惕然省矣。苟能反而观之,则爱人之亲者,人必爱其亲,敬人之亲者,人必敬其亲,其理不可以例推也哉!

【心学讲评】战国刑名之徒,有为参夷之法,终以自弊。故孟子直指其致祸之不爽以警天下曰:“杀人者,当其罪而已,戮其人而已矣。而乃有杀人之亲以毒流天下者,其心之惨,其身心诛,固可素信其必然。乃今杀人之亲者,其后之自祸亦如此,而后知其逆天自作之孽如此其重也。杀此人耳,其父何辜,而亦杀之;其兄何辜,而亦杀之。自其法立,则成乎不易之典;及其受祸也,即以其法治其人,复有人焉杀其父、杀其兄矣。夫古无此法,虽甚怨而杀止及身。乃自其人倡之,人因取而加之,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盖其虐老殄族之心,原不知有父兄,则早已丧其骨肉之爱,而心不为之动。心之所感,理之所应,势之所成,岂有爽哉!孰能除此毒以全天下之父兄者乎?其尚可以自全其父兄乎!

【元典】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译文】孟子说:“古时候设立关卡,是要用它抵御残暴;而现在设立关卡,却是想用它来施行残暴。”

【诸儒注疏】讥察非常。征税出入。

范氏曰:“古之耕者什一,后世或收太半之税,此以赋敛为暴也。文王之囿,与民同之。齐宣王之囿,为阱国中,此以园囿为暴也。后世为暴不止于关。若使孟子用于诸侯,必行文王之政,凡此之类,皆不终日而改也。”

【理学讲评】关,即今各处钞关。孟子说:“事有在古为良法,而在今为弊政者,不特大者为然,即关市亦有可见者矣,何也?古之为关者,重门击柝,以时启闭。故有异言者,则讥察之,有异服者,则讥察之,将以御止暴客,警备非常而已,初未尝征其税而为暴也。今之为关者,讥防不谨,而税课是图,商货之出必有征,商货之入必有征。古人御暴之处,适为今人行暴之资而已。如此,安望行旅有即次之安,商贾怀出途之愿乎?”即是推之,凡以私而坏公,因利而害义者,将不止于关市之一事矣,世道不重可慨哉。

【心学讲评】孟子曰:“法无不敝也,而或不至于相反。有毁先王之法而贼民者矣;有不得先王立法之意而增损之以病民者矣。惟至于为关则不然,夫四海之内,有分土而无分民,商旅行焉,以通天下之货贿,可无用关也。而古之为关者,以非常之变,恐为行者之害,而讥察之以使无忧,所以止暴而安商也。乃今之为关也,则暴君敛之,污吏侵之,奸民因起而刻削之,刑罚日加,争夺日甚矣,暴虐商旅而已矣。夫以先王良法美意而为暴人之资,则忧世者之情恶容不切乎!”

【元典】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译文】孟子说:“自己不按道行动,道在他妻子儿女身上也实行不了;不按道去使唤人,那就连妻子儿女也使唤不了。”

【诸儒注疏】“身不行道”者,以行言之。“不行”者,道不行也。“使人不以道”者,以事言之。“不能行”者,令不行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斯道本通于人己之间,以此行已,以此率人,皆未有能外是道者也。如使身不行道,纲常未立,伦纪弗修,则己既不正,焉能正人?虽妻子至近,欲责使妻尽妻道,子尽子道,亦将导之而不化矣,况其远者乎?如使人不以道,工作非时,奔走无节,则己所不愿,焉能强人?虽妻子至亲,欲责使妻供夫命,子供父命,亦将驱之而不从矣,况其疏者乎?然则欲道之即行,令之即从无他,惟在本诸身者,皆合于道而已,诚合于道,虽家邦可达,蛮貊可行,而奚有于妻子之率从哉?”

【心学讲评】孟子曰:“天下无不可以道感者也;天下未有可以非道争者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其不可以法驱而威胁,明矣。即在妻子之间亦有然者。今夫父教其子,夫制其妻,道也。教之以正,制之以礼,固道也。而道者,岂徒其耳提面命之间乎?如其身不行道,与言非所宜言,行非所宜行,乃欲防家人之纵佚,而使循乎规矩,则虽督教之,不行矣。父命而子共,夫唱而妇随,道也。供子职而不敢睇,随妇顺而不敢违,亦道也。而道者,岂任吾私意私欲之为乎?如其使之不以道,令非所宜行,禁非所宜止,乃欲强家人以徇己,而使顺吾非僻,虽迫责之,不行矣。近者不可行,而况于远!亲者不可行,而况于疏!故君子推之一家,推之一国,推之天下,而无行不遂者,无他,唯道而已矣。”

【元典】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译文】孟子说:“富于财利的人荒年不能使他困窘,富于道德的人乱世不能使他迷乱。”

【诸儒注疏】“周”,足也。言积之厚,则用有余。

【理学讲评】孟子说:“君子处世非难,自处为难。盖世之邪正系乎人,而德之修否存乎我也。故人之为生,有遭凶荒而饥死者,由于利之不足耳。苟使家有余资,廪有余粟,财货如此充盈,虽当凶荒之年,可无匮乏之患,必不至饥饿转徙,而罹死亡之祸矣。是周于利者之足以自赡如此,人之修身有当邪世而摇乱者,由于德之不足耳。苟使仁义备诸己,道德积诸躬,将见识趣高明,持守凝定,虽当谣波之世,亦有贞固之操,必不至改其素行,而从邪慝之俗矣,是周于德者之足以自立如此。”然君子不幸而遭邪世,又非徒卓然自守,能立于风靡波流之际,为可贵也。必将拨乱反正,以抒其素所蓄积而后已,是世道且待我以易,而人心不至于陷溺者也。若止于磋径自全,以独善其身,则斯世终何赖乎?此又孟氏未发之意也。

【心学讲评】孟子曰:“儒者与异端辨,而或为其所诎,抑或为所诎而遂惑焉,固其不遇治教休明之世为不幸,然亦其德无以胜之也。君子之道,通乎天地民物之故,尽乎吉凶得失之变,无不贯焉。则实得此理于心,而躬行克践之,何所不足?则亦何所不信?道本周遍,而德因之矣。

“今夫以利谋身者,安能必年之常丰?倘力尽于数亩,技止于一类,则凶年且杀之矣。如其周也,凡可以谋食者皆早图之,则一谷不登而有他谷、一术不利而有他术,不能杀矣。则夫以德自治而教人者,亦惟其周而已矣。仁之至,而内极于无欲者外溥其爱;义之尽,而经知其常者,变尽其权。则彼邪世之说,欲穷我于仁,而我推行有序之仁,更可以遍及民物,彼兼爱之无本者不能乱也;欲穷我以义,而我裁物有制之义,初不至内丧其己,彼为我之自私者不能乱也;欲穷我于仁义之不效,而我无敌于天下之仁义,初非图王不成,彼富强之贼民者不能乱也。植之有本,心体之,躬行之,而非徒口辨;应之无方,道可行,功可就,而非有偏执。则邪世所赖于君子者此耳。”

【元典】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译文】孟子说:“爱名声的人,能够让出大国国君的位置,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就是让出一小筐饭,一碗汤,脸色也会显出不高兴。”

【诸儒注疏】好名之人矫情干誉,是以能让千乘之国。然若本非能轻富贵之人,则于得失之小者,反不觉其真情之发见矣。盖观人不于其所勉而于其所忽,然后可以见其所安之实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观人者,不当据其迹,而当察其心,不徒徇其名,而当考其实。彼让人之所难能也,以千乘之国让人,尤人之所难能也,然有一等好名之人,心在于窃虚声。则虽千乘之国,可以取于人也,亦将辞之而不居,心在于猎美誉,则虽千乘之国,未可以与入也。亦将委之而不吝。若此者,非真能轻视富贵,而忘得失之念也,不过矫情饰貌,而干廉让之名耳。这等干名的人,原其诈伪之心,若将以人为可欺,而本无能让之实,则其真情固难掩。”盖真能让国的入,表里一致,始终一节,自然没有破绽处,苟非其人,虽能让千乘之大国,而于一箪之食、一豆之羹,这样的小物,得之则喜,失之则怒,反不觉其计较之念,见于颜色之间矣,是非能舍于大,而不能舍于小也。前日之让国为名誉所强也,故不胜其矫饰之私。今日之动色,乃真情所发也,故难掩于轻忽之际。此观人者,当察其心,而不可轻信其迹,当考其实,而不徒徇其名也。

【心学讲评】孟子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于道义,而所谓勉者,勉之以心体力行,而非但以苟难之节勉之于一旦也。勉之于苟难之节者,本无见道之实,信为确乎不拔之德,徒以其名而已矣。见浊世之沉没于利而不知让也,以为吾能辞当世之荣而不屑,则愚者惊之,贤者慕之,而名由此立。以名之足尚也而好之,其所好者在是,遂若天下之无以易也。与之以千乘之国,让以全名,能之矣;其视得国之足荣,不如其得名也。夫曲士殉名,君子顾名,岂必以名而让者之无实哉?然有其实而求无愧于其名者,不易得也。苟其徒以好名为心,而非果能让之人乎,则其让也,但以名也,非真有见于国之不可受而坦然忘之也。惟让国而可得名,则勉为恬淡之容,若安之矣。至于名之所不至,虽为义之所可却,而心犹顾恋而不舍,或有得其箪食豆羹者,亦且形见于色而不平矣。色者,心之征也。心伏于隐微,而发不见觉。使问之曰:‘尔何轻千乘而靳此箪豆乎?’亦难以自问矣。君子于此观之,而知其让国之无实也。然则勉于义者,积小慎微而根心生色,岂一旦一夕之功哉?”

【元典】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译文】孟子说:“不信任仁人贤士,国家实力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等级关系就会混乱;没有政事,国家财用就会不足。”

【诸儒注疏】“空虚”,言若无人然。礼义所以辨上下,定民志。生之无道,取之无度,用之无节故也。尹氏曰:“三者以仁贤为本。无仁贤,则礼义政事,处之皆不以其道矣。”

【理学讲评】孟子说:“为国之道固多端,而致治之要有三事,是在人君知所重,而急图之耳。今夫国之所恃以光重者,以有仁贤为之辅也。苟信任弗专,而存一猜疑之心,或外亲而内疏,或始合而终间,则贤者皆隳志解体,望望以去,而朝廷之上,无复有所倚赖矣,国其有不空虚者乎?国之所恃以纲维者,以礼义为之防也。苟纵肆弗检,而自坏中正之制,则名分无以辨,民志无以定,将上逼下僭,曰入于悖乱而终莫之救矣。国其有不乱者乎?国之所恃以充裕者,以有政事为之具也。苟废坠弗修,而全无经理之方,则其源无以开,其流无以节,将民贫国耗,曰忧于匮乏,而终莫之赡矣。财用其有能足者乎?”夫论治法固三者均重,而论治人,惟仁贤为先,人君诚能取仁为辅,任贤勿贰,则礼义由之以出,政事由之以立,而盛治可必臻矣,尚何乱与不足之足患哉?

【心学讲评】孟子曰:“吾见今之有国者,国皆非其国也;而漫不自念,且自谓多士之盈廷矣,臣民之胥服矣,府库之充实矣。使如实而自念焉,危忘在旦夕,岂有爽哉?

“在廷者策士谋臣曰进于前,不患无人矣,而孰知其为空虚乎?间暇,无与之治政刑;有事,无与之守社稷;人非其人也。何也?唯不信仁贤也。仁者以辅君德,贤者以陈君道,必有以感孚之而专任之,则一人而收千百人之用,一人而致千百人之归。如其若听之,若不听之,君子虚拘而志不行,群小进而初非可倚任,国尚有人乎?如是者谓之虚。国虚,则人乘之矣。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 创新实践与唯物史观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创新实践与唯物史观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本书通过对创新实践范畴的剖析,从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观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革命这一事实出发,把实践进一步划分为常规实践和创新实践,并指出了创新实践更能体现实践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一人的本质存在方式,正如马克思通过确立实践存在论构建了历史存在论的唯物史观一样,当今时代迫切需要在创新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创新实践存在论的唯物史观。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热门推荐
  • 谈笑天间

    谈笑天间

    传统的仙侠世界,一个身世不明的少年,颠簸于劫难之中,际遇险特,生死寻常。三个女子,一同美奂,却又兀自相恋着同一个人。历经变迁,当他站在顶峰,谈笑问天,天又何语?自古鸿儒多笑谈,把酒盈樽虚谷间。天地兴亡多少事?更何几有三百年。
  • 三少,复婚请排队

    三少,复婚请排队

    在筹备已久的婚礼上,路与浓那个“死”了两年的丈夫——回来了。还摇身一变,成了名震里城的齐三少。婚礼被毁,被迫嫁入齐家,以为是深情作祟,路与浓犯了一回蠢,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直到他带着一个陌生女人出现在她面前,冷漠地递给她一纸协议:“我们该离婚了。”彼时她才知道,她不过是他“心上人”的挡箭牌。丢尽颜面,挽回不能,她笑着接了巨额“补偿”,签下名字,而后带着还没来得及认祖归宗的儿子决然离去。他苦寻三年,终于再见,她挽着其他男人的手,对他说:“齐先生,你很好,但是我太美了,你配不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书后她成了修仙大佬

    穿书后她成了修仙大佬

    宁晏竟然穿书了,穿的是一本修仙小说,还成为了修仙大佬,问题是这个修仙大佬只是出来打个酱油的炮灰啊!谁来救救她!身后的小徒弟捏紧了宁晏的袖子:放心我会保护你的!不忍心拒绝他的宁晏心里想着:这样看来有个徒儿也不错?虽然小徒弟总是动不动就哭,看起来也是弱不禁风的很……后来小跟班摇身一变变成了魔尊,还大逆不道想要与她成亲!是可忍孰不可忍,宁晏决定先下手为强,却不料世事无常,反被欺负……
  • 蒲公英的约定

    蒲公英的约定

    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无论结局如何,都应该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 正一指教斋清旦行道仪

    正一指教斋清旦行道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爱的旅程

    tfboys之爱的旅程

    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三人喜欢上了三个女生,可是他们却被迫分手,他们的结局会怎么样呢?
  • 普通的修真日常

    普通的修真日常

    我是来享受生活的,不是来打打杀杀的,明白吗?
  • 命中注定独宠你

    命中注定独宠你

    柠檬:"怎么今年倒霉的事那么多,不就是买个水果也能出车祸,怎么还穿越了呢!看着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简直就是欲哭无泪,没有想到,有一天,这狗血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呀,而且更霉的事情发生了...路瑾寒:"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幸福的事,那就是去射猎,遇见了柠檬,而且射中了她,让她可以带她回府,伤好后,某无良女叫道"路瑾寒",有人欺负我,说我不该呆在你身边,让我离开你。某王爷:"谁说的,拉出去砍了",某女:"好像我也有一点点错的"。宝贝你就算有错,那也是对的,无论怎么样,都是别人的错,某王爷宠溺的说道。某女:"都怪你,长的那么俊逸。且看腹黑王爷如何将调皮女宠翻天,绝对的一对一,无小三,
  • 婚迷了头

    婚迷了头

    乐乐的前半生被阴影笼罩,从不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她在C城长大、C城读书、C城恋爱,最后,又在C城认识了文森特——这个几乎完全改变了她命运的人她以为自己是昏迷了头才会嫁给文森特,殊不知这才是清醒的开始
  • 喜欢去年的花

    喜欢去年的花

    幸福对于每个人的含义都不一样。有时候我认为死亡也是一种幸福,因为那样至少可以永远地离开痛苦。我在三十岁之前度过了人生之中最黑暗的日子,总以为幸福可以离我更近一些,总以为明天会更好一些,所以才会更加努力的活着。题记:喜欢去年的花,珍惜现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