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313

第313章 孟子尽心章句下(8)

“乃抑念之,谓人曰:‘汝固有无欲害人之心,而有害人之事’,则且自揣其所为,吾未能不害人也,但不害人而仁即在也。若谓人:‘汝有不欲穿窬之心,而为穿窬之事’,则且日吾固不为穿窬,而岂即此之为义哉?夫害人不害人,有其实即有其迹,凡害人之类,皆信有害人之实。惟穿窬之心,则因事而异,而不知其实之无异也、类之无异也。如以利,则穿窬亦何不可为哉?所必不为者,以人人贱之耳。贱之者人也,莫能必其不我贱也。唯穿窬者实有可贱之行,故自见其必不可为也。为士君子者而人尔汝之,岂富贵者之果可以骄我哉?亦有其实可尔汝者矣。自反之而无愧,则尔汝可不受矣。人能充之,则于匹夫匹妇而求无愧者,于王侯而亦无愧;于大庭广众而无愧者,于暗室而亦无愧,何所往而不义哉!斯以为无受尔汝之实,即无穿窬之实也。

“为穿窬者,惟非己所有,巧以伺人之不知而取之。乃为士君子者,欲迎合当世而持其长短,则未可以言,而言非不知其不可言也,未知人意,则固迂其说,以观人之或应或违,是以言恬之也;可以言而不言,非不知其可言也,欲探彼之心,则俟其人之迫而急布其所欲为,是以不言恬之也。一信一疑之际,姑为尝试,以得彼之心,则所以迎之拒之之术,尽其怀来而惟我之用,欺人于不及觉察,而曲合其情,以快己之所欲言。若是者,其心唯恐人知,而乘人于所不防,则一穿窬之情而已矣。以类推之,有以异乎?其可羞可贱者,反之心而能安乎?今之为士进说于王侯之前,大抵用此术也。能扩充焉,则必其所不为者矣。是故充无穿窬之心,则实必践也,而不但避其名,绝于其类,而不恃我之不为穿窬,遂谓义之止于此也。

“害人之心与不忍相背驰,则迫认其初心,而仁之理遂公溥于天下。尔汝之实,穿窬之类,与穿窬心同而迹异,则推广其义类,而义之理乃泛应于百为。至其即吾不忍,不为之心,求之而在,推之而通,则仁义无待外求,而人皆可备其德。迷而不复者,其亦尚知悟哉”!

【元典】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译文】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虽然是眼前近事,而道却蕴含在其中。”

【诸儒注疏】古人视不下于带,则带之上,乃目前常见至近之处也。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为言近而指远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人之为言,固不可失之浅陋,然使其高谈阔论,只顾耳边好听,而不切于事理,未可为善言也。惟所言者,切近精实,若不足以动听,而其旨则包藏深远,愈探而愈无穷,这等言语才是彻上彻下,可以垂世而立教者也,非善言而何?人之为道,固不可失之狭小,然使其好大喜功,只顾外面粉饰,而其中漫无所守,未得为善道也,惟所守者,简要省约,若不足以致用,而施之则功用溥博,愈推而愈不匮。这等的道理,才是有体有用,可以经世而宰物者也,非善道而何?求其能是二者,其惟君子乎?我观君子之言,止据目前常见之事,平平敷衍,若不下于衣带之近,然天命之精微,人道之奥妙,不越此浅近之论以该括之,而道无不存焉。”夫以带视道,其远近为何如者?乃君子不下带而道自存,信乎为言近指远之善言也。

【元典】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译文】君子所把握住的,是修养自己,却能使天下太平。常人的毛病在于荒弃自己的田地,却要人家锄好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加给自己的责任却很轻。

【诸儒注疏】此所谓守约而施博也。此言不守约而务博施之病。

【理学讲评】承上文说:“我又观君子之守,止就一身,本分之内,暗然自修,初无责效于人之意。然内而百官象其德,外而万民顺其治,不越此身范之端,而天下自平矣。夫以身视天下,其博约为何如者,乃君子修其身而天下平,信乎为守约施博之善道也。这等看来,可见人必先治己身,而后可以治人,与农夫必先芸己田,而后可以芸人田,事虽异而理则同耳。今不务守约,而徒欲施博,其为病就如舍己之田不芸,只管替人芸田的一般。所求于人者甚重,而所以自待其身者却甚轻。如责人为子尽孝,而自己孝不如人,却不知愧。责人为臣尽忠,而自己忠不如人,却不知勉。颠倒谬妄如此,其去君子之善道不亦远乎?”孟子此言,专为战国君臣惑杨朱、墨翟之横议,慕管仲、晏子之近功,欲使立言者必本六经,为治者必法三代,而惜乎古道既远,至今终不可复也。

【心学讲评】孟子曰:“天下之立言者众矣,其所言者,皆自以为道,而因守之。乃言焉而不足以行,守焉而终不能定,则其言之不善,而道亦非善道,明矣。是非其言之无故,守之无术也。心驰于天下之大、是非之数、治乱之故,而不知其本也。

“夫天下诚皆君子之所有事,而岂舍己之当务,以求尽于天下之无穷哉?唯夫其为言也,切近而言之,而由所言以推之,则广远之理皆自此而致焉,则使闻其言者有所持循而不敢越畔以求远,则切于人而为善言也。其为道也,反而守其约,而以所守而行之,则泛应之理皆即此而备焉,则使循其道者专于所事而不致傍贷以自宽,则有其实而为善道也。斯惟君子之道为然乎!君子之言,引上天之命于顾谩之中,类万方之情为夙夜之志;其于不下带之间,不敢释也,不敢忘也。言之重,词之复,惟丁宁告戒于此心之勿忽勿荒者而已;而万物之理所着见而可施行者,即此存焉。君子之守,慎其几于好善恶恶之际,以勿使有荡泆之情;谨其动于视听言动之际,以勿使或有非僻之事,其于修身之学,古人不我贷也,万物不我贷也。择之审,执之固,唯求全尽美于我躬之不僭不忒者而已,而齐治之理所推准以及四海者,平天下桎此矣。如是以为言,即如是以为守;如是以为守,则必不舍是以立言。故行有不得,则反求诸己,而天下自归;仁礼存心,而不以外物为患。

“乃今之言道者异是。亦若有忧世之心焉,亦若有成物之志焉,而究以无益于天下,而为天下病;且言而不足以信,守而不能以固,而足以自病。是其病也,殆犹夫舍其田而耘人之田,荒秽不治者在己,而但求见德于人也。是其为言也,其为道也,推言物理,则穷天下之情而苛察之无已;详论事几,则极天下之变而忧虑之已甚。若其取以自任者,则有心而恣其出入,有身而听其张弛。固将曰:天下之如此而平,不如此而不平。多为之名,严为之法,利病善恶之际,若惟其所为,而天下莫之或逾。斯以言愈繁而治乱之理愈失所据,道愈广而施行之际愈见其穷。然后知君子之道所以任天下之重而无不胜者,诚有其本也。”

【元典】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

【译文】孟子说:“尧、舜的仁德,是出自本性;汤王、武王的仁德,是(经过修身)回复到本性。动作容貌等一切方面都符合礼,这是美德的最高表现。为死者哭得悲哀,不是做给活人看的。遵循道德而不违背,不是用来求官做的。言语必求信实,不是用来修正自己的品行的。”

【诸儒注疏】“性”者,得全于天,无所污坏,不假修为,圣之至也。“反之”者,修为以复其性,而至于圣人也。程子曰:“性之、反之,古未有此语,盖自孟子发之。”吕氏曰:“无意而安行,性也;有意利行,而至于无意,复性者也。尧、舜不失其性,汤、武善反其性,及其成功则一也。”细微曲折无不中礼,乃其盛德之至,自然而中,而非有意于中也。“经”,常也。“回”,曲也。三者亦皆自然而然,非有意而为之也;皆圣人之事,性之之德也。

【理学讲评】回,是邪曲。孟子说:“圣人之德,要其终,固无优劣之殊,而原其始,实有安逸之异。以尧舜言之,其知为生知,其行为安行,此乃是天生成的,其初无亏欠,故后来亦不假修习性之之圣也。以汤武言之,其知则思而后得,其行则勉而后中,此乃自已成习的。其初虽有亏欠,后来却能复还本体,反之之圣也,所谓性之之事何如?时乎动容之际,则周旋曲折,无不中礼,岂有意于中哉?乃盛德之至,自然与礼而妙合也。时乎哭人之死,则哀痛惨怛若不胜情,岂有意于为生者哉?乃其天性之慈,自然为死而兴哀也。所行者皆经常之德,而无所回邪,岂以干禄之故哉?率性而行,自然趋于正直,非勉强要做好人,以求闻达于人也。所言者皆信实之言,而无所虚妄,岂以正行之故哉。”根心而言,自然符于践履,非勉强要行好事,以求践其言也。是其优游于成法之中,而不事勉强,顺适于天命之内,而相为合一,盖性焉安焉之德如此。

【元典】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译文】君子遵循天然的道理去做,以此等待命运的安排罢了。

【诸儒注疏】法”者,天理之当然者也。君子行之,而吉凶祸福有所不计,盖虽未至于自然,而已非有所为而为矣。此反之之事,董子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此意也。程子曰:“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行法以俟命者,‘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意也。”吕氏曰:“法由此立,命由此出,圣人也;行法以俟命,君子也。圣人性之,君子所以复其性也。”

【理学讲评】承上文说:“所谓反之之事何如?彼天理当然叫做法,吉凶祸福叫做命。法所当自尽,而命不可必得者也。反之之君子,凡一身所行,如上文动容之礼,哭死之哀,经德之正,言语之信,虽不能自然而然。然其心只知这天理中有一定之规矩,毫发不可逾越,而事事之所率循,念念之所执守,举不出于此。由此而获吉与福,是命之通也,固俟之而无所徼求,由此而罹凶与祸,是命之塞也。亦俟之而无所规避,是虽未至于无心,而亦不出于有为。”盖复焉执焉之德如此,夫以行法俟命之君子,比于性之之圣,规模虽有广狭,从人虽有安勉,然论道统,则汤武同归于执中,论心法则尧舜不敢以自圣,此忧勤惕励,为圣学相传之要也。

【心学讲评】孟子曰:“作圣之功,尽性而已矣。性受于天,而凝之于人,则尽之之事在人,而不任乎天。若夫性之既尽,而功能及于天下以成大业者,其成败得失之数仍自天制之,而人不能与。夫圣人,人之极也,而天命归焉。乃天不能违,而圣人则但知有性,而无心于命,虽其德之升降不齐,而其为道一也。

“夫圣人有性者焉,有反之者焉。于吾所受于天之理,保合之而不失,则所知者必出乎是,而不待思;所行者必由于是,而不待勉。且未尝据以为德也,而况于功?故天下见德,而圣人无修德之心。此因性之自然者也。则尧、舜是已。于其所受于天之理未能因性而必尽,则极致其知以明之,而性之所知者皆知;极致其能以行之,而性之所能者皆能。盖未尝因以为功也,而但反求其德。然天下终被其功,而圣人有合天之道,此复乎性之当然者,则汤、武是已。

“夫性者之德,亦反之者之所修;反之者之功,亦与性者而并隆,而何以见其别哉?天下所见圣人之德,其见于身者,动容周旋中礼,道之盛也;其发于情者,哭死而哀,情之诚也,发于行者,经常之德无有回邪,行之正也;发于言者,言语必信,言之中也;此能尽性者之必然也。然以出身加民之故,欲修身以立道;以子弟必尽之情,故自念而致哀,以毁誉不爽之故,乃守经以尽伦;以耻躬不逮之忧,因于言而必实;则其尽性之事,皆有所勉而后能。若夫性者,动容周旋焉自中礼矣,是德之盛于中而发于外,自无不至也;哭死焉则哀矣,情所必感,非见为生者所当尽之情也;经德则自不回矣,道所必由,非以服天下而受禄也;言语则必信矣,理本无妄,非以期所行之克践也。若是者,即心即性即命,则天命之应违皆自我制之,而性外无天矣。

“夫反之之君子,未能至于是也,然其德之成而大功就焉,天命亦归之而与性者等。虽然,抑岂有为功于天下,而求合于天心也哉?以为天之所以与我者,有其一定之理,当然而不可易:礼有所不可不合,情有所不可不尽,伦有所不可不明,诚有所不可不立。遵此而行之,则合于吾性之固有;倘有所不行,则违乎天之常法而非所安。于是而自新以新民者,皆有以革乎习之所便,而复乎性之所宜。然君子之心,亦止此而已矣。其于功之成不成,业之就不就,一听之天,而无所容心,则虽有立德之心,而无立功之念,上天眷顾,不我能舍,天也,非君子之有事也。”

故性、反之德有差等,而以尽其性者,则又未尝不同。性者,人即天,而知天不外于知人;反之者,唯尽人,而知人不强欲知天。圣人之心纯白无杂,岂有异乎?凡非吾性之事,则皆非吾之所与。故盛德大业极至于圣,而不以动其心,况区区功利乎!

【元典】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译文】孟子说:“向权贵进言,要藐视他,不要看他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殿堂几丈高,屋檐几尺宽,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面前摆满美味佳肴,侍妾有数百人,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饮酒作乐,驰骋打猎,让成千辆车子跟随着,我要得志了,就不这么干。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我所不愿干的;我所愿干的,都是符合古代制度的,我为什么要怕他们呢?”

【诸儒注疏】赵氏曰:“大人,当时尊贵者也。藐,轻之也。巍巍,富贵高显之貌。藐焉而不畏之,则志意舒展,言语得尽也。”‘榱”,桷也;“题”,头也。“食前方丈”,馔食列于前者方一丈也。此皆其所谓巍巍然者。我虽得志,有所不为,而所守者皆古圣贤之法则,彼之巍巍者何足道哉!

杨氏曰:“孟子此章,以己之长,方人之短,犹有此等气象,在孔子则无此矣。”

【理学讲评】八尺叫做仞。榱题是椽头。方丈是桌面摆列方广有一丈。孟子说:“今布衣游谈之士,欲进说于王公大人之前者,往往视大人太尊,视己大卑,不胜其畏惧之心。所以理为势屈,而言不尽意耳。自我言之,彼虽尊贵,那进言之人,只合藐视而轻忽之,切勿将他巍巍然可畏之气象看在眼里,则志意舒展,而言语得尽矣。所以然者何哉?彼大人者,堂有数仞之高,榱题有数尺之长,不过宫室华美而已,我若得志,必不为此侈靡之事也。食前有方丈之广,侍妾有数百之众,不过声色艳丽而已,我若得志,必不为此奢纵之事也。般乐逸游而饮酒,驱驰车马而田猎,且每一出游,则后车随从者有千乘之多,不过快意适观而已,我若得志,必不为此荒亡之事也。而在彼之声势气焰赫然动人者,皆我所不屑焉。而在我者,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其所抱负操持,皆千古圣贤之法制,是我重而彼轻,我大而彼小矣,吾何畏彼之有哉?此吾当藐视之也。”是时战国游士,意气非不盛,谈吐非不高,然其心只知有诸侯之尊,而多方欲中其欲,曲意以希其宠,所以到底止成就得顺从之妾妇,而孟子独能以道德自重,义命自安,宜其为狂澜之砥柱也。

同类推荐
  • 读懂中国智慧

    读懂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在本书中,人大教授、通俗历史畅销书作家冷成金用独特的“以智论史,以史说智”的手法,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接近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人生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对人生多一些思考,生活才会少一些盲目。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86年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了《德国哲学》丛刊,为中国人了解德国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德思想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该所又编辑出版《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旨在集中中国内对德国哲学、文化有兴趣、具有一定研究的不者,对德国哲学、文化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以洞察其奥秘,领悟其精义。这必将为我们中国人了解德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德思想文化交流的一座新“桥梁”!本书为《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存在概念、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萧十一郎之逍遥神侯携美

    萧十一郎之逍遥神侯携美

    只是睡前抱怨了句,没想到隔天醒来就在萧十一的世界,作为21世纪的大好青年,又怎么会没有一番抱负呢,且看我如何逍遥这江湖,带着金手指,左拥右抱,且看我逍遥神候
  • 诺贝尔奖作家传略

    诺贝尔奖作家传略

    本书以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设立直至2012年109位获奖作家为对象,由相关研究专家撰述他们的生平小传,并酌情辑收部分作家的著作年表或生平大事年表、访问记、演讲等,以求较为全面地展示这些伟大作家的人生轨迹及著作风貌。各篇传记的作者均系翻译、研究名家,文字简明扼要,评论深中肯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 神武炼巅峰

    神武炼巅峰

    仙界大鲲凡心蠢动,转生异界后获得一本名为《黑魂天书》的修炼功法,于是慢慢展开一段平凡的修真故事……
  • 三世秦缘

    三世秦缘

    前世他是一代大帝,统领御万山河,本是永生不死的他,为情转三世。一世秦血为情生,二世莲花一世情,三世他究竟又有什么样的故事,爱还是恨,还是重新凌驾于九天之上,开辟上古九天血脉,成就新一代大帝的风采。
  • 快穿之快门回溯

    快穿之快门回溯

    某年某月某日,正在家里饿着肚子吃泡面的宋秋暮忽然接到了几天前应聘成功的电话。等等,你说我成功了?正当她抱着饭盆满怀热情的奔向她的(饭碗)怀抱时——“宋秋暮,你的新任务开始啦!快点进行下一个任务叭!”去你的去你的去你的我要吃饭我要吃饭!少女开始了环游各大世界吃各大男主的饭的旅途。
  • 他只偏执你的甜

    他只偏执你的甜

    男主,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女主,可爱呆萌的小学霸自从见到梦馨的那一刻起,他就迷上了她,于是便暗自下定决心,没有哪个女人是他得不到的,李梦馨,我只想欺负宠你一辈子。
  • 医手遮天Ⅲ崛起天音门

    医手遮天Ⅲ崛起天音门

    生父血仇,逐巅赛场。她携手韩如烈,傲然对上九天之上的雷姓世家。战场诡谲,阴谋重重,当唯一逆鳞被触,身处万丈深渊,她冷傲一笑,披上妖娆红衣,孤身挫强敌,素手逆乾坤。一战惊天下,大振天音门。面对重重威胁打压,她凝聚数家之力,迎上那无人敢犯之雷家。一朝凤鸣震天下,纤纤素手翻云雨!那一日,整个战场都为之震颤;那一夜,整个大陆格局都为之改写。且看她如何誓报血仇、医手遮天!
  • 最强丧尸传说

    最强丧尸传说

    某中二丧尸大魔王:你们都是我的翅膀!众女:你身上已经没地方再长翅膀了!总之这就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家伙成为传说的故事……把点击!推荐票!收藏!打赏!点赞!订阅!月票!评价票!一个不留的交出来!
  • 凤离之传

    凤离之传

    七大教派,三界中,大战在即,一位孤儿被收留,却不知这是一场阴谋?傲看三界,为谁独尊?
  • 半窗红烛

    半窗红烛

    当铺不大,巷子却因它才叫了当铺巷。在义宁州人的眼里,它不叫当铺巷似乎就再也没有别的名字可叫了。正如州城里的另外一条小巷,因了一个铁匠铺才叫了铁炉巷。当铺的门面虽小,威严却是天生的。九级花岗岩的台阶,一级比一级高,一级比一级阔,甚至比县衙前的那几级台阶还来得凶猛,来得彪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