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345

第345章 中庸哀公问政(6)

《中庸》详言诚而略言明,则以其为明道之书,而略于言学。然当其言学,则必前明而后诚。即至末章,以动察静存为圣功之归宿,而其语“入德”也,则在知几。入德者,豫之事也。

张子显以明善为豫,正开示学者人德之要,而求之全篇,求之本文,无往不合。朱子虽不取其说,而亦无以折正其非,理之至者不可得而易也。

“外有事亲之礼,而内尽爱敬之实”二句,不可欹重。内无爱敬之实,而外修其礼,固是里不诚;不可误作表不诚说。内有爱敬之实,而外略其礼,则是表不诚。事亲之礼,皆爱敬之实所形;而爱敬之实,必于事亲之礼而着。爱敬之实,不可见、不可闻者也。事亲之礼,体物而不可遗也。

《中庸》说“君子之道费而隐”,费必依隐,而隐者必费。若专求诚于内心,则打作两片,外内不合矣。“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者皆性,而性必有教,体用不可得而分也。

诚之为道,不尽于爱敬之实。朱子特举顺亲之诚一端以例其余耳。到得诚之至处,则无事不然,无物不通。故或问以顺亲、信友、获上、治民无施不效而言。

上云“所以行之者一”,孟子谓“至诚未有不动”,一实则皆实、行则胥行之旨。且就君、民、亲、友而言之,犹是诚身一半事,但说得尽物之性、所以成物、经纶大经一边。若诚身之全功,固有尽性成己、立本知化之成能;而存心致知之学,以尊德性、道问学者,自有其事。若本文特顶事亲一项说,则以其成物之诚,本末亲疏之施,聊分次第尔。况此原但就在下位者而推之,而非以统括事理之全也。

不知此,则将以《孝经》立身扬名之说,为诚身事亲之脉络。才以扬名为孝,则早有不诚矣。故曰《孝经》非孔氏之旧文。

《中庸》一部书,大纲在用上说。即有言体者,亦用之体也。乃至言天,亦言天之用;即言天体,亦天用之体。大率圣贤言天,必不舍用,与后儒所谓“太虚”者不同。若未有用之体,则不可言“诚者天之道”矣。舍此化育流行之外,别问窅窅空空之太虚,虽未尝有妄,而亦无所谓诚。佛、老二家,都向那畔去说,所以尽着钻研,只是捏谎。

或问“一元之气”、“天下之物”二段,扎住气化上立义,正是人鬼关头分界语。所以《中庸》劈头言天,便言命。命者,令也。令犹政也。末尾言天,必言载。载者,事也。此在天之天道,亦未尝遗乎人物而别有其体。《易》言“天行健”,吃紧括出“行”来说。又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只此万物之资始者,便足以统尽乎天,此外亦无有天也。况乎在人之天道,其显诸仁者尤切,藏诸用者尤密乎?

天道之以用言,只在“天”字上见,不在“道”字上始显。道者天之大用所流行,其必由之路也。周子言诚,以为静无而动有,朱子谓为言人道。其实天道之诚,亦必动而始有。无动则亦无诚,而抑未可以道言矣。

北溪分“天道之本然”与“在人之天道”,极为精细。其以孩提之知爱、稍长之知敬为在人之天道,尤切。知此,则知“诚者天之道”,尽人而皆有之。故曰“造端乎夫妇”,以夫妇之亦具天道也。只此不思不勉,是夫妇与圣人合撰处,岂非天哉?

北溪虽是恁样分别疏明,然学者仍不可将在人之天道与天道之本然,判为二物。如两间固有之火,与传之于薪之火,原无异火。特丽之于器者,气聚而加着耳。乃此所云“诚者天之道”,未尝不原本于天道之本然,而以其聚而加着者言之,则在人之天道也。

天道之本然是命,在人之天道是性。性者命也,命不仅性也。若夫所谓“诚之者人之道”,则以才而言。才者性之才也,性不仅才也。惟有才,故可学。“择善而固执之”,学也。其以择善而善可得而择,固执而善可得而执者,才也。此人道敏政之极致。有是性固有是才,有是才则可以有是学,人之非无路以合乎天也。有是才必有是学,而后能尽其才,人之所当率循是路以合乎天也。

人之可以尽其才而至于诚者,则北溪所谓忠信。其开示蕴奥,可谓深切着明矣。择善固执者,诚之之事。忠信者,所以尽其择执之功。弗能弗措,而己百己千,则尽己以实之功也。虽愚,而于忠信则无有愚;虽柔,而于忠信则无有柔者。故曰:“十室之邑,必有如夫子者焉。”人道本于天故。而君子之学,必此为主。三达德以此行故。若知仁勇,则虽为性之德,亦诚之发见,而须俟之愚明柔强之余,始得以给吾之用。故行知仁勇者以一,而不藉知仁勇以存诚。双峰、云峰之说,徒为葛藤而丧其本矣。

由明而诚者,诚之者也。明则诚者,人之道也。惟尽己以实,而明乃无不用,则诚乃可得而执。是以统天下之道于一,而要人事于豫也。豫斯诚也。

仁义礼是善,善者一诚之显道也,天之道也。唯人为有仁义礼之必修,在人之天道也,则亦人道也。知仁勇,所以至于善而诚其身也。“诚乎身”之诚,是天人合一之功效。所以能行此知之所知、仁之所守、勇之所作于五伦九经者,忠信也,人之道也。人于知仁勇,有愚明、柔强之分,而忠信无弗具焉,人道之率于天者也。

人道惟忠信为咸具,而于用尤无不通。土寄王四行,而为其王。《洛书》中官之五,一六、二七、三八、四九所同资,无非此理。敏政者全在此。其见德也为知仁勇。其所至之善为仁义礼。其用之也于学、问、思、辨、行,而以博、以审、以慎、以明、以笃,则知仁勇可行焉,仁义礼可修焉,故曰“人道敏政”。朱子所云“表里皆仁义,而无一毫不仁不义”,及云“外有事亲之文,内尽爱敬之实”,皆忠信之谓,特引而未发。北溪显天德、圣功、王道之要于二字之中,呜呼至矣哉!

圣人可以言诚者,而不可以言天道。非谓圣人之不能如天道,亦以天道之不尽于圣人也。

“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人皆有其一端,即或问所谓恻隐羞恶之发者,皆不假于思勉。特在中人以下,则为忮害贪昧之所杂,而违天者多矣。乃其藉择执之功,己千己百而后得者,必于私欲之发,力相遏闷,使之出而无所施于外,人而无所藏于中,如此迫切用功,方与道中。若圣人,则人之所不学虑而知能者,既咸备而无杂,于以择执,亦无劳其理欲交战之功,则从容而中道矣。

其然,则此一诚无妄之理,在圣人形器之中,与其在天而为化育者无殊。表里融彻,形色皆性,斯亦与天道同名为诚者,而要在圣人则终为人道之极致。故章句云“则亦天之道”, 语意自有分寸,不得竟以天道言圣人审矣。

“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在人之天道所发见,而非为圣人之所独得。“择善而固执”,君子之所学圣,而非圣人之所不用。所以然者,则以圣人之德合乎天道,而君子之学依乎圣功也。

故自此以后十三章,皆言圣合天,贤合圣,天人一理,圣贤一致之旨。使不思不勉者为圣人之所独得,则不可名为天道;天无□,凡物皆天道所成。使君子之择善固执为圣人之所不用,则君子终不能循此以至于圣人之域矣。而下云“明则诚”,云“曲能有诚”以至于化,云“性之德也”,“时措之宜也”,又岂因他途而底圣境哉?

且所谓圣人者,尧、舜、文王、孔子而已矣。尧、舜之“惟精”,择善也;“惟一”,固执也;“问察”,择善也;“用中”,固执也。文王之“缉熙”,择善也;“不回”,固执也。孔子之“学而不厌”,择善也;“默而识之”,固执也。特于所谓己百己千者,则从容可中,无事此耳。而弗能弗措,己百己千,为学、利、困、勉者之同功,非学知、利行之必不须尔。此自体验而知之,非可徒于文字求支派也。

截分三品,推高圣人,既非《中庸》之本旨。且求诸本文,顺势趋下,又初未尝为之界断。章句于是不能无训诂气矣。

修道,圣人之事,而非君子之事,章句已言之明矣。既须修道,则有择有执。君子者,择圣人之所择,执圣人之所执而已。即如博学审问,岂圣人之不事?但圣人则问礼于老聃,问官于郯子,贤不贤而焉不学?君子则须就圣人而学问之,不然,则不能隐其恶,扬其善,执两端而用其中,而反为之惑矣。耳顺不顺之分也。

圣人不废择执,唯圣人而后能尽人道。若天道之诚,则圣人固有所不能,而夫妇之愚不肖可以与知与能者也。圣人体天道之诚,合天,而要不可谓之天道。君子凝圣人之道,尽人,而要不可曰圣人。然尽人,则德几圣矣;合天,则道皆天矣。此又后十三章所以明一致之旨也。

读者须于此两“诚者”两“诚之者”,合处得分,分处得合,认他语意联贯之妙。笼统割裂,皆为失之。

章句分知仁勇处,殊少分晓。前言知仁勇,只平数三德,何尝尊知仁而卑勇?且云“三者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者一”,则自天道而言,唯命人以诚,故人性得以有其知仁勇,自人事而言,则以忠信为主,而后可以行其知仁勇之德于五达道之间。朱子所谓“无施而不利”者,知仁勇之资诚以为功也。“及其知之”,“及其成功”,则自从容中道;以至于未免愚柔者,知皆如舜,仁皆如颜,勇皆如不流不倚之君子。既不由知仁勇以得诚,况可析学利为知仁,困勉为勇哉?且朱子前业以生安为知,学利为仁,而此复统知仁于学利,足见语之蔓者,必有所窒也。

唯章句“而为”二字,较为得之。以诚之者之功,乃以为功于和仁也。然如此说,亦仅无弊,而于大义固然无关。至于双峰、云峰之为说,割裂牵缠,于学问之道,释经之义,两无交涉。则吾不知诸儒之能有几岁月,而以消之于此,岂“博弈犹贤”之谓乎!若双峰以从容为勇,则益可资一笑。其曰“谈笑而举百钧”,则有力之人,而非有勇之人也。要离之顺风而颓,羊祜之射不穿札,岂不勇哉?若乌获者,则又止可云力,而不可云勇。勇、力之判久矣。有力者可以配仁守,而不可以配勇。力任重,而勇御侮。故朱子以遏欲属勇,存理属仁。存仁之功,则有从容、竭蹶之别。御侮之勇,则不问其从容与否。项羽之喑晤叱咤,岂得谓其勇之未至哉?故朱子曰:“不赖勇而裕如。”如赖勇矣,则千古无从容之勇士。子之语大勇曰:“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何等震动严毅,先人夺人,岂谈笑举鼎之谓哉?

学、问、思、辨、行,章句言目而不言序。目者若纲之有目,千目齐用;又如人之有目,两目同明。故存程子废一不可之说以证之。或问言序,则为初学者一向全未理会,故不得不缓议行,而以学为始。其于诚之者择执之全功,固无当也。

《朱子语录》有云“无先后而有缓急”,差足通或问之穷。乃以学为急,行为缓,亦但为全未理会者言尔。实则学之弗能,则急须辨;问之弗知,则急须思;思之弗得,则又须学;辨之弗明,仍须问;行之弗笃,则当更以学问思辨养其力;而方学问思辨之时,遇着当行,便一力急于行去,不可曰吾学问思辨之不至,而俟之异日。

若论五者第一不容缓,则莫如行,故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尚然,而况君子之以其诚行于五达道之间,人君一日万几而求敏其政者哉?

同类推荐
  • 生命安宁

    生命安宁

    人生最大的焦虑之一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有可能发现自己虚耗了生命。而在本书中,威廉·欧文教授运用斯多葛主义深邃的心理探索与有效的实践技巧,为我们描绘新生命的路线图。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艺术能让我们减低焦虑,释怀过去,将心力聚焦于生命中能够控制的事务上;能让我们更好地对付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名与财富的诱惑。我们从马可·奥勒留那里学会取舍,从爱比克泰德那里学会从有限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当然,这种生活的艺术还能彻底治愈折磨现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对生活无休无止的不满足感,让我们的内心归于从容和安宁。
  •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之谜(下)

    推背图》相传是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共三章,分别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9年6月上)

    故事会(2019年6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医华

    医华

    身为维护部队军医的她竟然被盟军一枪爆头,惨!被无常大人一脚踢到了东汉末年的偏僻小村,说好的美男补偿呢,说好的荣华呢,眼看天下将乱,真当她傻么?!浑身脏兮兮,为人嫌弃,难道她真的成了一个傻儿?只是,华敷,小名佗佗……华……佗,这个名怎么听起来这么熟呢?
  • 观心宝石

    观心宝石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以几个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进入大学的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为主要内容,以一块际遇神奇的宝石为线索,串联起一个跨越几个社会发展时期的故事,从中既可见人世悲欢,也能透视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文中主人公林阳,是一个内心纯良,才思敏捷的理想主义者,在经历了从技术岗位无奈辞职,到下海创业走向成功的过程中,看到了官场的复杂,人情的冷暖后,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事业,奔赴偏远地区投身教育事业,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那块“观心宝石”。
  • 沦陷边城

    沦陷边城

    你要什么我都给你,当我一无所有就剩下我这个人的时候,你要不要?在知道一切之前爱上你,于是再也无法恨,我把整颗心都给你,可现实那么残酷,为什么我们竟然要是亲兄弟?跌跌撞撞,我一直在向你走,而你就站在原地,哪都不要去……
  • 魔剑秋水

    魔剑秋水

    对网游不感兴趣但却极有天赋的学霸林逸晨在好友徐华轩的影响下终于踏上了网游之路······在这条路上,他将会遇到些什么,收获些什么?
  • 魔临笔记

    魔临笔记

    黑夜的星辰坠落,地狱的声音咆哮,当腥红之月升起,吾等便会归来。
  • 命中注定迟来的爱情

    命中注定迟来的爱情

    当一对逗比相互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爱情的邂逅来临,他们是否牢牢抓住。当一次童年时的错认,又会重新开始吗?三段爱情故事,就此扮演。。。。
  • 第三男友

    第三男友

    那时,她仅仅只有11岁,她该用什么样的反应,能用什么样的反应去面对毫无征兆发生的一切,她甚至都来不及处理自己情绪,就强迫自己忘记,强迫自己忘记本不该发生的不幸。这对他们来说,太残忍了!他们都无法改变命运,甚至都不敢嘲笑命运的不公平。亲情,爱情,友情,在他们眼里是什么?不过是一场相互欺骗的游戏,却陷入情的枷锁,无法自拔······
  • 农女倾国

    农女倾国

    莫小北表演系高材生,跆拳道黑带。一朝穿越。吓极品爷奶,斗极品人渣。实力护亲友,谁若敢动,便是万劫不复。一纸契约,遇腹黑男主,可盐可甜。一路从小小农女做到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
  • 天蛇变

    天蛇变

    如果人能变成蛇,那世界会有怎么样的变化?扯淡吧?不可能吧?线蛇、蟒蛇、响尾蛇、五步蛇、眼镜蛇、眼镜王蛇、鸡冠王蛇、玄蛇、天蛇……这个进化的过程,就叫做——天蛇变!--------------初三学生肖大宝,由于没钱去网吧上网,所以上山抓蛇卖钱,结果却遇到一只将要飞升的万年天蛇……在被天蛇咬了一口之后,肖大宝不仅获得了变身成蛇的神奇能力,还获得了一枚超级法器——天蛇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