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35

第35章 论语八佾篇(2)

【理学讲评】旅,是祭告。泰山,是东岳泰山,在鲁地。冉有,是孔子弟子冉求。救,是救正。古者祭祀之礼,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泰山在鲁国境内,惟鲁君当祭。季氏是鲁大夫,也要行祭告之礼于泰山之神,则其越礼犯分,僭上无君甚矣。孔子以冉求是他的家臣,有匡救之责。故问他说:“季氏此一事,甚为非礼,汝为家臣,固宜尽言匡正。今乃坐视其失礼而不能救之与?”冉示对说:“他的意思已定,吾力不能挽回之也。”孔子于是叹息说:“季氏此举只要谄事鬼神,以求福佑,殊不知礼不可僭,神不可欺。且如林放,鲁人,也知问礼之本,不肯随俗。况泰山是五岳之尊,其神聪明正直,必然知礼,岂肯享季氏非礼之祭,而反不如林放之知礼乎?”是季氏之祭泰山,非惟分不当为,而且神必不享,则亦何益之有哉!孔子此言,一则要使季氏知其无益,犹可中止。一则要使冉求以不如林放为耻,而知所以自励也。

【心学讲评】诸侯祭境内山川。泰山在鲁之境内,故鲁得祭焉。然唯天子之祭名山大川也,则曰旅,合群而祀之也。诸侯祭山川,鲁祀其山川,不得曰旅,而况于大夫!季氏专鲁,而泰山之下皆有私邑,乃僭旅焉,其无君自恣之罪既不可逭,乃其犯分以僭,意欲傲福于泰山,而不知神明之不可欺也。冉有为之家臣,夫子乃谓之曰:旅泰山,非季氏之福也。女为之臣,则当匡救其失,弥缝其祸,是季氏之所由以兴衰,当救之也。而女弗能救其妄,以求免于罪戾与?冉有曰:季氏之礼视公室,所从来久矣。政之所自出,祭之所自行,强谏之且不从,而徒取其咎,求不能也。子闻之而叹曰:若然,则行之不忌,而言之且以为无庸矣。呜呼!何习于乱者之移人心,自诒伊戚而不知也?夫林放非深于礼者,且尝问礼之本矣。心所可及,则诚发焉;诚之所发,而礼行焉。施之者以诚,而受之者安,所谓本也。曾谓泰山,天之所以镇东夏也,百王之所秩正以奠方岳也。有其理,气乃应之,有其神,则吉凶必不爽焉,而非所得为者祭焉而歆,则是惟玉帛牲醴之是歆,而不问其当然与否’,必泰山不如林放而后可。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然则僭祀非福,而祸必随之,鲁之衰也,季氏亦自此不永乎!夫子之言,非徒为季氏叹也。存鲁者即以存季,其后桓子囚,三桓之子孙微,神明之不可欺如是,圣言岂有爽哉!

【元典】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可争的事情。要争的话,就象射箭比赛:赛前互相行礼,赛后互相致敬。这样的竞争,具有君子风度。”

【诸儒注疏】“揖让而升”者,大射之礼,耦进三揖而后升堂也。“下而饮”,谓射毕揖降,以俟众耦皆降,胜者乃揖不胜者升,取觯立饮也。言君子恭孙,不与人争,惟于射而后有争。然其争也,雍容揖孙乃如此,则其争也君子,而非若小人之争矣。

【理学讲评】争,是争竞。射,是大射之礼。升,是升堂。饮,是饮酒。孔子说:“有德行的君子,他心平气和,与人恭逊,无有争竞。求他有争竞处,必也观之于行射礼之时乎!盖射有中者,有不中者,中有多者,有少者,胜负相形,似乎有所争也。然观其将射之初,则三揖三让而后升堂。既射之后,则与那同射的人,都下堂来,胜者却揖那不胜者使他升堂,自取爵盏,立饮罚酒。射礼之行如此。是虽有胜负之相较量,然自始至终,雍容揖逊,是其争也。乃君子之争,非若小人专以血气相尚,而为角力之争也。夫以射才有争而其争又如此,则君子之无所争可见矣。”

【心学讲评】夫子曰:人之好争,皆有所争也。是非者,天下之公是公非也;得失者,吾心之自得自失也。未见以此而争者也。其争者不务其实,而所争者名;不循其义,而所争者利。若夫君子之道,修之于己,而毁誉一任之天下,安其分定,而利害任其去来,无所争矣。试为思之。人己两相形之际,而一时之得失,遂有选士与祭之荣,酌爵示罚之辱,君子不无祈胜于耦之心,必于此而为所争者乎?乃先王制为射礼以奖进贤能于君子之道,于一升一降之间,让道行焉。升而射也,是竞能之时也,不使挟能自见之心出之迫也。三揖三让,而后与耦俱升也。射毕而下也,是相形之际也,不使尤人抱怨之情发之外也。取觯自饮,而安于负焉。从容以行之,和缓以受之,肃肃乎比于礼焉,雍雍乎比于乐焉。自升至下,谦和之度始终如一也。则于其争也,而居然君子之道也。自此以外,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德喻于心而非以立异,道守其正而非以凌物,更何事为可争之地哉?辑人心而正风俗,非君子其谁与归!

【元典】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译文】子夏问:“‘笑脸真灿烂啊,美目真妩媚啊,天生丽质打扮得真高雅啊’。是什么意思?”

【诸儒注疏】此逸《诗》也。“倩”,好口辅也。“盼”,目黑白分也。“素”,粉地,画之质也。“绚”,采色,画之饰也。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质,而又加以素采之饰,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子夏疑其反,谓以素为饰,故问之。

【理学讲评】“巧笑倩兮”这三句都是逸诗之词。倩,是好口辅。盼,是黑白分明。素,是粉地。绚,是彩色。逸诗上说:“人于笑时,口辅端好,其眼目黑白分明,有此自然的美质,而又妆饰以华彩,就如素地上加以彩色的一般,愈为美好矣!”子夏未达素以为绚之旨,疑其反以素为饰。乃问于孔子说:“逸诗有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夫素则无文,绚乃华饰,今言素以为绚,其言果何谓也?”

【元典】

子曰:“绘事后素。”

【译文】孔子说:“先有宣纸,然后才能绘画。”

【诸儒注疏】“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事后素功。”谓先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

【理学讲评】绘,是绘画。孔子答子夏说:“诗言素以为绚,不是说素即是绚,乃是说因素为绚耳。如今绘画之工,必先有了质养的粉地,然后加以各样彩色。是素在于先,绚在于后。犹人之相貌,必先生得自然美好,然后可加以华饰也。”

【元典】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先有仁义,后有礼法吗?”孔子说:“子夏,你启发了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诗了!”

【诸儒注疏】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起”,犹发也。“起予”,言能起发我之志意。谢氏曰:“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杨氏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其质,礼不虚行。此‘绘事后素’之说也。孔子曰:‘绘事后素’,而子夏曰:‘礼后乎?’可谓能继其志矣。非得之言意之表者能之乎?商、赐可与言《诗》者以此。若夫玩心于章句之末,而其为《诗》也,固而已矣。所谓‘起予’,则亦相长之义也。”

【理学讲评】起予,是起发我之志意。商,是子夏的名。子夏一闻孔子之言,遂有悟于心,说道:“观绘画之事,素地在先,彩色在后,可见素而非绘,固无以备其文采,绘而非素,则虽有彩色亦将安施?然则世之所谓礼文者,其犹在于后乎?必有为之先者矣。”盖礼也者,因人情而为之节文者也。如玉帛交错,揖让周旋,宾礼也。然必先有恭敬之实心,而后以是将之,是敬在于先,礼在于后矣。又如擗踊哭泣,衰麻服制,丧礼也。然必先有衰痛之本情,而后以是节之。是衰在于先,礼在于后矣。故情实者素地也。礼文者彩色也,非礼,固无以为人情之节文。然苟情不至而徒求之于礼焉,是犹画者不先布素地,而欲施文采也,有是理乎?夫孔子以绘画明,素绚之意,不过只就书旨上发挥,而子夏礼后之言,则圣言之所未及者。可谓闻一知二,触类旁通者矣。故孔子喜而称之,说道:“能起发我之志意者,是汝商也。”盖诗人之言,其旨甚微,而寓意深远。善说诗者,能求之于言语之外,而不拘泥于文字之末,乃为得之,似你这等聪明颖悟,才可与论诗而已,盖深喜之之辞也。按此章之旨,与前章林放问礼之意,大略相同。林放求礼之本,而子夏以礼为后,皆有反本尚质,挽回世道之意。故孔子于林放则以大哉称之,于子夏则以启予许之,此又圣贤未发之旨也。学者宜致思焉。

【心学讲评】善学者,随所感而皆有所通,而《诗》为之教,托事物以兴起人心,尤其感人者也。顾感之而动,动之而不于其贞,则郊庙燕飨之雅歌,可引人之侈心而不知节。动而深求其理,则士女容花之咏歌,亦可推理之本然而反于朴。当文盛之世,理失其本,言礼者不知择焉。而子夏于《诗》遇之,乃称以问于夫子曰:质文之不相谋也久矣,而《诗》有云“巧笑倩兮”,辅颊之巧,自然之巧也。“美目盼兮”,清明之美,自然之美也,皆可通于崇质之说也。又曰“素以为绚兮”,素者,比其天姿之靓也;绚者,比其加饰之华也。然则自然之巧美不足矜,而必待于以素为绚,而后成乎巧与美哉?则其与言《倩》,言盼之旨不相合,而何谓其然哉?

夫子曰:言巧、言美,而必言绚者,盖谓有其倩、盼之质而后为巧美,此以绘事拟妇容,而谓绘画之事先施以白,乃加采焉,则采者愈明,而绚乃成也。不然,则无其素而欲为绘,绘亦不华矣。子夏曰:商于是而思夫礼矣。礼之有仪文者,犹之绚也。若币玉未将,酬酢未行之先,有其诚然欲尽之心,以格神人而接上下,于是而后以礼从之,则礼因忠信以行者,莫不成章焉。莫为之先,而汲汲于仪文,则礼亦不足以为美乎?

于是夫子深许其言曰:夫吾因言素绚而及于绘,亦但谓天然之美质,人事之修为,其理然而已矣,未即念及礼也。乃天然之美质,在人心者莫良于忠信,人事之修为,在事物者莫盛于仪文;即此而可以得崇本亲始之道焉。固予之心,而商起发之也。如是以言《诗》,方可与之言《诗》矣。因物而见理焉,因器而见道焉。凡《诗》之教,即凡天下之在人、在物、在情、在感者,皆以因其固然,而反之于实,则极乎流连淫浃之思,类以动人真心之不容已者,而非但侈客观之美以失其纯白也。三百篇之中,无往而不遇之矣。善学如商,而先王以声诗正人之性,大礼达人之情,岂异意乎?呜呼!观于夫子之许子夏,可以知《诗》焉,可以知礼焉,可以知学焉,无他,求之于实而已矣。

【元典】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清楚,杞国不足以证明;商朝的礼,我能说清楚,宋国不足以证明。现在无法证明是由于文献不足,否则,我就能证明了。”

【诸儒注疏】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矣。

【理学讲评】杞、宋是二国名。杞,是夏之后。宋,殷之后。文,是书籍。献,是贤人。徵字,解做证字。孔子说:“昔者禹有天下,其制度文章为有夏一代之礼者,我能言其大略,然必有证而后人信之。今夏之后代,虽有杞国尚存,然不足取以为证矣。汤有天下,其制度文章为有殷一代之礼者,我亦能言其大略,然亦必有证而后人信之。今殷之后代,虽有宋国尚存,然亦不足取为证矣。盖礼非书籍不能记载,非贤人不能诵习。今夏殷二代,传世久远,杞宋两国世祚衰微,既无书籍可以考究,又无贤人可以谘访,将何所取以证吾之言耶!若使二国之书籍尚存,贤人未谢,则考穷谘访皆有所据,而吾能取之以为证,人皆信之矣。惜乎!今之不能也。”盖孔子当时,欲斟酌三代之礼,以立万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为是叹息之词如此。然三纲五常古今不易,所损所益,百世可知,则二代之礼又不以杞宋无徵而遂泯也。有仪礼制度之责者,宜究心焉。

【心学讲评】夫子曰:自古帝王之所以治教天下者,唯礼。则后之述先王之道以定人道之极者,亦唯礼。遵一王之制,尤必考前代之异同,以求大中之矩,此吾所有意于夏、殷,而欲详说之以俟后世者也。乃礼有其大义焉,而大义必着于官曲之繁;有精意焉,而精意必因乎典物而见。故吾历求三代之后,以冀得其遗传,而无如其不我慰也。以夏礼言之,夏先王所以肇修人纪,而传唐、虞之道,以锡福于庶民者,吾知其大义之所立,精意之所托,则能言之矣。乃其见之于品物度制者,必有征也,庶几于杞而征之乎!杞奉夏祀而修其事守者也,乃缘陵迁而降用夷礼,不足征也。以殷礼言之,殷先王之所以割正有夏而通夏道之变,以建中于九有者,吾知其大义之所立,精意之所托,则能言之矣。乃其见之于仪文度数者,必有征也,庶几于宋而征之矣!宋守殷旧而用其礼乐者也,乃内乱频而官失其序,不足征也。

夫所谓不足征者,其君不能修明之,其有司不能率循之,而故府之典籍有可考,旧家之遗老有可传,犹可恃也。乃文已散佚,献复凋残,虽断简残编之偶在,遗民野老之或传,而得其一端,忘其全体,不足矣。故不能征也。使他日者,遇遗文于残缺之余,逢故老于迁流之后,使一事而有其初终,一物而有其法制,吾则可即物哒印合其义,即事以推求其意,无难取两代圣王所以齐一天下之大用,而显然证之日,此可通万世而不易者也,此则因一时为损益者也,于以求大中之矩以垂于后不难矣。予旦莫俟之矣。

【元典】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现在天子举行的祭祖礼仪,从一开始我就看不下去了。”

【诸儒注疏】赵伯循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也。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赐鲁重祭,故得稀于周公之庙,以文王为所出之帝,而周公配之,然非礼矣。灌者,方祭之始,用郁鬯之酒灌地以降神也。鲁之君臣,当此之时,诚意未散,犹有可观。自此以后,则浸以懈怠而无足观矣。盖鲁祭非礼,孔子本不欲观,至此而失礼之中又失礼焉,故发此叹也。”

谢氏曰:“夫子尝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证也。”我欲观商道,是故之宋而不足证也”。又曰:“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考之杞、宋已如彼,考之当今又如此,孔子所以深叹之。”

【理学讲评】禘,是祭祀之名。古者天子既祭其始祖,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祭于太庙,而以始祖配之,这礼五年一举,叫做神。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赐鲁重祭,使鲁国以周公为始祖,以文王为所自出之帝,而以周公配之,故鲁国得禘祭其先。然以诸侯而僭行天子之祭,实为非礼也。灌,是奠酒于地以降神。往字,解做后字。孔子说:“我鲁国君臣举行禘祭,我也曾在太庙中,观其行礼何如,但是他未曾降神之先,诚敬尚在,犹有可观。及到那灌地降神之后,君臣之间都懈怠了,虽有陈设的俎豆,升降的威仪,全是虚文,无一些恭敬恪的意思。到这时节,我之心不欲观之矣。”夫鲁国本是诸侯,僭用王者之大祭,已是失礼,及举祭之时,又不诚敬,是失礼之中又失礼焉。故孔子叹之如此。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此书为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著,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一波波是谁?波波的童年、化身白衫老者(孔子)的问题、波波的国外留学生活、一次突发事件引起波波的思考、波波对“悟、空”两个字的解读、与白衫老者(孔子)的初对面、二白衫老者引导波波所看到的“智慧”的世界、“什么都不是!”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什么是“智、慧”呢?“智”字的含义、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的特点、“智”字告诉我们的道理!《论语》为政篇“君子不器”的正确解释!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如何成为君子?
  •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册,一边看,一边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看看我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毋庸置疑。
热门推荐
  • 剩者为女王

    剩者为女王

    《剩者为女王》讲述了:泉城AK公司高层地震,业务总监曹珂出走投奔另一家新办的HT公司,将原有的手下几乎全部带走。一夜之间,业务部只剩下了苏晗一人。离开的,认为抛弃了她,留下的,认为她是无间道,让她进退两难。正在最尴尬时,北方总部派来一组空降兵,组建了新业务部,而业务部经理正是泉城业界的传奇人物蓝瑟。蓝瑟的强势入驻,让暂管业务部的副总岳华生深感忌惮,不得不拉拢苏晗,让她重组业务部,与蓝瑟形成竞争,以牵制蓝瑟的力量……形形色色的考验接踵而来,苏晗在职场中终于拼杀出一条路来,在接到升职信的同一天,也接到了男友的分手电话……历经一次次淘汰终于熬到了剩者为王,却是孤独的女王。
  • 毁灭噩梦

    毁灭噩梦

    无知贪婪的人类,渴望着连上帝都不曾违反的永生法则,阴谋、残忍的计划、为一己私利却要毁灭一切,科学成了恶魔的帮凶,来至异界,一体双灵魂的兄弟,意外闯入,决战一触即发……回家的路还有多远?
  • 风雷无双决

    风雷无双决

    变身奥特曼打败小怪兽后,蔡小白深深的吸了口烟,随后背对身后一众妹子,逼格满满的说道:“我不是英雄,只是个想为人民做点事的普通人...”这是一个阳光的,健康的,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少年奋斗史...
  • 魔剑救世

    魔剑救世

    世间的好坏重来不是亘古不变的,神和魔代表着的善恶亦会反转。最强大的魔却拥有着最善良的心。上古洪荒年代,世上最强的神魔两界一直动荡不安,而魔界至强尊者魔天在领悟天道后,跳出六界,留下一柄魔剑,但它的名字却叫做“救世”,凭此剑,魔界魔王强者已经能够对抗仙帝。每数百万年,神魔必将一场大战,而三百多万年前的神魔大战中,仙帝和魔王同时陨落,之后慢慢出现了仙人妖鬼四界。三百多万年后,突然出现了两个神秘少年,一个清秀异常异常,却给人妖魅无比的感觉;而另一个紫眸妖邪,却始终透露出一丝温柔的目光,给人惬意,好似来自纯净透彻的不受污染的极乐地方。即将到来的末世神魔之战又会如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其实不后悔遇到你

    其实不后悔遇到你

    如果从未遇到你,或许我就不会受一身的伤但是遇到你我从不后悔,其实我还想在遇到你一次,这次我再也不想放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流莺

    末世流莺

    穿越不可怕,可怕的是穿成一个炮灰中的战斗灰,用生命在炮灰的奇女子!更可怕的是,这个奇女子是一篇末世文中的角色!!原著中的女主大开金手指,斩丧尸,秀异能,收后宫;而我们的炮灰叶茵姑娘,首先要面对的,则是一屋子鸠占鹊巢的极品亲戚……
  • 诞生的神明

    诞生的神明

    使用了eva与崩坏的世界观,多元宇宙围绕着生命与智慧果实发生的故事,看惯了玄幻与修仙中的神,不妨来换个口味,看看科幻世界中的神是如何诞生的。本书有综漫明星倾情客串的众多角色,她们在这个异世界都有着属于各自的故事。(比如后期客串使徒的碇真嗣还有某渣蛇,和某渣蛇并称为舰船三傻的爱酱与草履虫,很多很多。)介绍什么的短了觉得没啥好写的,多了又觉得500字不够写,还是看书吧,相信不会让各位看官失望。
  • 意志少女漫漫路

    意志少女漫漫路

    你见过靠爹吃饭的!见过靠运气翻身变成大明星的!见过靠头脑努力走上人生巅峰的!意志少女鹿漫漫就不一样了,老爹别说靠着了,老爹自己能站好就不错了,运气在鹿漫漫这里在六岁就耗尽了,头脑简单的她一路靠着自己的意志不但收获了美满的爱情,还拥有了蜕变的自己。意志少女鹿漫漫,咔咔一顿就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