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49

第49章 论语公冶长篇(2)

【心学讲评】学者之识量,皆因乎其志;志不大则不深,志不深则不大。盖所期者小,则可以浮游而有得,必无沉潜之识;所求者浅,则可以苟且自居,必无高明之量。止此一理耳,或见大焉,或见小焉,或见深焉,或见浅焉。其为小浅之见者,非果谓理之止于此也。不如理之本量以求之,而使吾心据为固有,则无穷之理,可以一曲限之;极至之理,可以疑似听之。唯笃志者知此理之广大,而必求其备于吾心;知此理之精微,而必求其验于吾心;一曲不足以为其规,疑似不敢以为是;所谓是也,心信理也,非徒以理之名而信之也。圣人以此勉学者之诚求夙矣,而于漆雕开遇之。

子使漆雕开仕,在夫子亦见其可仕矣。开之于道无所枉,于功有可效,子信之矣。子信之,信其材也。而开则不自见有材,而还以问之心,对曰:“开思天下事未有可以不信为者,而仕亦其大端也。今也,吾自反而求焉;一事之当前,必有一事之理,其断然必如斯以为之者何故?物之相接,必有一物之理,其诚然必如斯以应之者何为?虽或知其当然,而不能觉二三之不可据者,以何为定体;虽或知其固然,而不能审毫厘之无可妄者,以何为至善。今者窃有志焉,思所以确见夫天理之存发,而体念之身心,以不迷于天下之故,则退而学焉,尚觉所求者之未得也。使出而应世焉,不愈以增所疑而不能准诸心以应诸事?故使仕之命未敢闻也。于是夫子闻之,而知开仰对之下,实有沉潜以求理,而望此理高明之境,以求得之心。如是以为学,可以望其进而不知其所止矣。故为之欣然而喜其可与有成也。

由此观之,则学者妄以自矜,躁而求试之心,皆非其才之果优也。志小而见盈,则志浮而不实,故以自信易,而于理终无所合。若开者,虽以后之能言与否不可知,而笃志如此,则所见之大亦可知,固学者所宜取以自广也。

【元典】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理想无法实现了,我准备乘筏漂到海上。会跟我走的,只有子路吧?”子路听说后很高兴。孔子说:“子路啊,他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

【诸儒注疏】“桴”,柭也。程子曰:“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己,皆假设之言耳。子路以为实然,而喜夫子之与己,故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

【理学讲评】桴,是木筏。由,是子路的名。材与裁字同,是量度的意思。昔春秋之时,上无贤君,不能信用孔子,故孔子有感而叹说:“吾之周流四方,本欲得位行道,以致君而泽民。今人不见知,世不我用,吾道已不行于天下矣!虽居在中国,亦何为乎!不如乘着木筏,浮于海中,可以绝人而逃世。吾门弟子中求其可以从我远去者,其惟仲由欤?”盖仲由能于为义,是个临难不避的人,故孔子许其从己。然这说话也只是孔子自伤其不遇而假设之词,非真有浮海之意也。子路闻之,以为夫子不许他人而独许己,遂信以为实然,心中喜悦。盖过于信人为急务哉!

【心学讲评】隐见之际,大义存焉,亦精义出焉。治则进,乱则退,不可为则不为,不可与处则绝之,此大义也。而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斯世斯民有不容弃置之义,自为有道仁人之任,则知其不可而亦不遽绝之,义之精也。义之大者、果决之士能见之,斯能行之。义之精者,非圣人无以度事理之轻重初终而审处之也。

夫子偶一日焉,念天下之无贤君,而叹曰:使吾道而终不可行也,则吾且乘桴浮于海,而与斯世相忘,亦安能日勤勤于道途,而与时君相交际乎!夫可则进,否则退,无迟回顾望之心,必其有可决之志,而后无所复疑,则从我者其由与!盖亦举子路以示迟疑于进退者之无补也。而子路闻之遂喜。子路亦非果于忘世者,但其率一意之是非以为离合,而不欲浮沉于不进不退之间尔。子乃谓之曰:由也,而决于从我乎?是其见义而必为也,好勇可尚也,殆过于我矣,以我尚有悲闵之心,而由但守得疾邪远恶之志也。虽然,存此念而酌之,其果可以绝世乎?抑世未可绝乎?绝世而可不为已甚乎?则义之所在,审之天下之治乱,不如审之于吾心之所安;度之于吾心之好恶,不如度之于天下之所待。存一浮海之心,则不涅不磷,不必有浮海之事,而亦无损其至坚至自。此必裁制其一念之独是,而无容悻悻也,此则由之所未逮也。由曷亦进思之乎!

呜呼!此圣人精义之至也。故周流列国,而终无所枉道,亦无所任气,适如是而即如是,以合乎天理人心之至顺。夫义,岂可轻言哉!不取裁于圣人,未有允合于义者也。

【元典】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译文】孟武伯问:“子路的品行到达了仁的境界吗?”孔子说:“不知道。”

【诸儒注疏】子路之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故以“不知”告之。

【理学讲评】孟武伯,是鲁大夫仲孙彘。仁,是本心之全德。孟武伯问于孔子说:“夫子之门人如子路者,果能全其心德而为仁人矣乎。”孔子以仁道至大,不可轻许,故答他说:“仁具于各人之心,难以必其有无,仲由之仁与未仁,我所不知也。”

【元典】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又问。孔子说:“子路可以做大将,不知他仁否。

【诸儒注疏】“赋”,兵也。古者以田赋出兵,故谓兵为赋,《春秋传》所谓“悉索敝赋”是也。

言子路之才可见者如此,仁则不能知也。

【理学讲评】千乘之国,是诸侯大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的。赋,是兵。古者军马都出于田赋中,故叫做赋。孟武伯以知弟子者莫若师。子路之仁,夫子岂有不知的,故又以为问。孔子答说:“由也好勇而果断,便是千乘的大国,若用他管理那兵赋的重事,必能训练倡率,不但使军旅强盛而有勇,抑且使亲上死长而知方,其才之可见者如此。若其心之仁与不仁,吾不得而知也。”

【元典】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冉求怎样?”孔子说:“冉求可以当市长,不知他仁否。”

【诸儒注疏】“千室”,大邑。“百乘”,卿大夫之家。“宰”,邑宰,家臣之通号。

【理学讲评】求,是孔子弟子冉求。室,是家。邑,是县邑。百乘,是卿大夫之家。有采地十里,可出兵车百乘的。邑长家臣,通叫做宰。孟武伯又问夫子之门人若冉求者何如,抑能全其心德而为仁人矣乎?孔子答说:“求也多才。虽是千家的大邑,百乘的大家,若用他作邑长,必能修政于其邑,而使人民无不安。用他作家臣,必能修职于其家,而使庶务无不举,其才之可见者如此。若其心之仁与不仁,吾不得而知也。”

【元典】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公西赤怎样?”孔子说:“公西赤可以当外长,不知他是仁否。”

【诸儒注疏】赤,孔子弟子,姓公西,字子华。

【理学讲评】赤,是孔子弟子公西赤。束带,是着礼服而束带于其上。宾客,是四方来聘的使臣。孟武伯又问:“夫子之门人若公西赤者何如,抑能全其心德而为仁人矣乎?”孔子答说:“赤也知礼。若使他束带立于朝廷之上,应对那四方来聘的宾客,必能通两国之情,达宾主之意,而不至于失礼。其才之可见者如此。若其心之仁与不仁,吾不得而知也。盖仁之为言,必纯乎天理,而无一私之杂,始终惟一,而无一息之间,才叫做仁。其心之纯与不纯,有非行事所可见,他人所能识者。故夫子于三子皆许其才,而未信其仁。盖以发于外者易见,而蕴于心者难知也。有志于求仁者,当省察于吾心独知之地而后可。”

【心学讲评】易成者,才也;难纯者,仁也。才至于已成,则可恃为终身之长,而足以应天下之用。仁则非必于离之,而未必其能合;即合之矣,而不能保其不离。未合不可以言仁,有离亦不可以言仁也。故圣人之取人,于材有器使之道,而不责其不备;于仁则必不轻信日月至。盖才之易成而仁之难纯,久矣。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以圣人之教人唯仁,而门人之所学者唯为仁之事,则子路之勇于有为,或其用力于仁者笃,而仁可信也。夫子曰:仁存乎人之自得,则亦唯人之自喻耳。由尝有事于仁矣,其于天理之来复,此心之不杂者,吾不能知也。夫子非吝以仁许子路也。盖既从事于学修之途,则固不可绝之于仁外,而非其功之已熟,则固难遽许之也。乃武伯以他日而又问,其轻于言仁,固终未悟也。夫子曰:子欲知由,亦何遽求之于仁乎?就由言由,则固有可知者。试由于兵事,而由之长见矣。千乘之国,大国也;其赋,重兵也。使由治之,教之以法度,感之以恩信,齐之以刑威,可使治矣,此由之所可知者也。若夫仁,则操存之严厉,功有过于治乱者,吾不能知其已严已厉焉否也。夫言由,则求可知矣。已而武伯更问求之于仁何如也,其轻于言仁,犹未悟也。子曰:夫求,亦有所以为求者耳。千室之邑,为公家之下邑;百乘之家,为卿大夫之采地。使求也而为之宰,上利乎公而下利乎民,有成效也,此求之可知者也。若夫仁,则克治之精密,功有深于治繁者,吾不能知其已精已密焉否也。夫言求,则赤可知已。而武伯更问赤之于仁何如也,其轻于言仁,终未省也。子曰:夫赤,亦有所以为赤者耳。束带以正其衣冠,立于廷而谨其进退,使赤也而与宾客言,内不失主君之威,而外以施友邦之敬,有令仪也,此赤之可知者也。若夫仁,则持守之端恪,有甚于正容者,吾不能知其已端已恪否也。

甚哉,圣人之慎于言仁也!以三子之从事于圣学,非无见心之候,则不得拒之于仁之外;而三子之内治有未纯,则无宁一之心,抑不得纳之于仁中。顾不可轻许者仁,而固已各自成其才矣。则抑从其才而称之,而论人者不得以极深之诣轻责斯人,而没其所已成,则又圣人与善之宏也。若其望人以同仁,而不欲以才限学者,于以成其志,亦深切矣夫!

【元典】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

【诸儒注疏】“愈”,胜也。

【理学讲评】愈字,解做胜字。昔孔子因子贡好比较他人的短长,而或暗于自知,故问之说:“你与颜回同游吾门,你自家说,比他所学,孰为胜乎?”

【元典】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译文】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

【诸儒注疏】“一”,数之始;“十”,数之终。“二”者,一之对也。颜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子贡推测而知,因此而识彼。“无所不说,告往知来”,是其验矣。

【理学讲评】子贡对说:“人之资质有高下,悟道有深浅。赐也何敢指望到得颜回。盖回也是生知之亚,资禀既高,工夫又到,其于天下的义理,听得一件,就晓得十件。从头彻尾,无不默识心通,盖闻一以知十者也。赐也学而知之,资禀既庸,工夫又浅,其于天下的义理,听得一件,只晓得两件,比类思索,因此识彼,不过闻一以知二而已。”即此观之,回胜于赐远矣!赐也果何敢望回乎!

【元典】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

【诸儒注疏】“与”,许也。胡氏曰:“子贡方人,夫子既语以“不暇”,又问其与回孰愈,以观其自知之如何。闻一知十,上智之资,生知之亚也。闻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资,学而知之之才也。子贡平日以已方回,见其不可企及,故喻之如此。夫子以其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故既然之,又重许之。此其所以终闻性与天道,不特闻一知二而已也。”

【理学讲评】与,是许。孔子因子贡之言,遂激励引进之说道:“汝自谓不如颜回,此言非虚,汝委的不及他。但人莫难于自知,而亦莫难于自屈。今汝自以为弗如,则是自知之明,而又不难于自屈矣。夫能自知,则必不安于所已知,能自屈则必益勉其所未至,今日之不如,安知他日之终不如乎?我诚取汝这弗如之说也。”其后子贡终闻性与天道,不止于闻一知二而已。岂非夫子激励造就之欤!然这弗如之一念不但是学者上进的机栝,若使为人君者能以古之帝王为法,而自视以为不如,必欲仰慕思齐而后已,则其进于圣帝明王也不难矣!

【心学讲评】学者之诣,皆以所知为其量。有知已至,而躬行心体有不逮者,未有不能知而克行之者也。知量之大小、偏全、深浅、迟速,因乎生质。生而知之者,未尝不资乎闻以牖之,而举其端即见其委,触其末即达其本,而知量全矣。学而知之者,虽所闻在是,可因义类以有所推广,而究不足以尽所知之理,然苟能自知其不足,则力学以求通,亦可与生知者同功。此圣人所以倦倦于学知之人,而欲其探本原以会通乎众理也。

夫能学之,而能知之,又能推类以知之,其识量亦不小矣,以此自矜者亦多矣。则若子贡者,以博而能通,为圣门之最,而夫子恐其以此而自矜也,乃诘之曰:赐,女之在吾门,诚有敏达异于众者,但以视回则何如乎?天之所授,不可强也;心之所喻,不可诬也;以穷事物之理,以审至道之归,其敏钝深浅之量,果孰愈焉?女岂不自知邪?子贡曰:夫赐亦尝有意于如回,而觉回之涯量有终不可几及者。岂但言愈哉,即望之而亦何敢也?天若有以限之,而尽情尽识不能出乎其域,欲勉焉而不得至也。夫回也。固或待于闻矣,乃非于闻而仅通所闻也;甫有感发,则事理之初终具悉,修能之次序皆明,体金而用备,盖闻一以知十焉。若赐也,亦未尝无所知矣,亦非待闻而始知所闻矣;乃极其推测,觉事理之可通、修能之可进者,因此而得彼,闻一以知二而已。夫知之为量,不大明于终始,则择焉而不精者,守焉而不固,赐于是而穷矣,而安敢望乎!

于是夫子亟称之曰:赐而知不如回也,吾固知女之弗如也。回当闻之时,其几之相迎也,早以异于女,则当知之至,其理之不昧也,果有非女之所可及。虽斯道之不远,反求之心,而女非不可得,而资禀之不及,实试之知,而女果有其甚难。回之沉潜,即为回之高明;女之明慧,即为女之近小。夫安得而如回乎?虽然,患女之不知也。女既知其不如回矣,则业已知回之所知,实有出于女意想之表者;业已知回之所以能知,实有不用涉猎之才者。因是而以求之,学至而天将来复。吾所期于女者此心,而女已知之,女亦自是而益矣,岂日天定而人不能为功乎!

盖生知不可学,而不可学者生也,可学者知也。习之已熟,回安之而若性。求之不已,则一旦而忽通。知有其不知者,而必不忍置之,子贡所以终得与闻于性天,而非执一善以自限者之所及也。

【元典】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诸儒注疏】“昼寝”,谓当昼而寐。“朽”,腐也。“雕”,刻画也。“圬”,镘也。言其志气昏惰,教无所施也。“与”,语词。“诛”,责也。言不足责,乃所以深责之。

同类推荐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我们的存在或新的种族

    我们的存在或新的种族

    本书选用书中一篇文章做书目,以有机地连接12篇各不相干的文化批判随笔。在这些文章中,有些篇章由于引用了古人的著作片断,对已习惯使用现代汉语的读者来说,初读时,可能会引起一些难以避免的不习惯。但这些篇章同其余各篇一样,充满了思想的灵感的闪光,引文并不多,文章是易读的,值得读者品味,其中的独创性、新颖性,很有启发意义。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大学》由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它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所启迪和帮助。《中庸》为孔子后裔子思所作,其主题思想就是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本书配合全民阅读,特推出该套普及经典,以满足大众读者阅读需要。
  •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热门推荐
  • 带着系统去重生

    带着系统去重生

    以前我改变不了什么,现在我的我也改变不了什么,但对我好的,我会十倍还之,不要试图挑战我,因为你承受不了挑战的后果......
  • 凌摩剑神

    凌摩剑神

    在凌摩大陆上,一个天资聪颖、英俊挺拔的少年,从一个被别人瞧不起的剑王之子,在凌摩帝国的边城摩州,带着被别人猜疑的凶险,带着父亲被谋杀的仇恨,带着被郡主退婚的耻辱,开启了他的剑神之路。
  • 歌声事迹

    歌声事迹

    你有歌,我就有故事。一首歌,便是一个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杂物屋

    杂物屋

    “枯燥无味的人生是从娘胎里面便开始等死的一个过程”这是单单常说的一句话。
  • 百豪狩

    百豪狩

    生灵究竟以何种姿态立足于世才算得上高洁。游人又要写多少篇诗歌才能让英雄的故事世代传唱。他也许是骗术高明的浪子,亦或是风尘仆仆不得归宿的可怜人。但至少在他的身上,没有“虚假”与“真实”的纷争。摒弃一切,馈赠所有。一代传奇由此而生。
  • 真言要决

    真言要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娆王妃太撩人

    妖娆王妃太撩人

    她,曾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背叛,是她用冰冷来保护自己那易碎的心。而现在,她只不过是任何人都可以欺负的草包废材!一朝穿越,她从杀手之王秒变傻傻萌萝莉,整天有人来找她麻烦也就罢了,可为毛连她上个街都有人说她出来找情、郎?!找情郎是吧?好啊,她就找给他们看!什么?!要把我们这对奸、夫、淫、妇给灭了?!呵呵,劳资的奸夫是你们的四王爷,有本事你来灭啊~只不过....她只是找个“情郎”而已,你这两个太子、16个王爷是要闹哪样啊?!关键是....皇上,你老人家来凑什么热闹?!和你的弟弟儿子与至交的儿子弟弟抢老婆很好玩吗?!
  • 热血天命

    热血天命

    武元大陆,看小木一是怎样一步步的踏上巅峰,黄境,玄境,地境,天境,灵境,魔境,圣境,仙境,神境。
  • M悲泣小丑

    M悲泣小丑

    穿越而来的吐槽役,失忆的白毛男,中二爆棚的神经女,高冷范的女刺客。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信息,一男两女和一个制杖的短暂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