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60

第60章 论语雍也篇(6)

【诸儒注疏】“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至”,极也。“鲜”,少也。言民少此德,今已久矣。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自世教衰,民不兴于行,少有此德久矣。”

【理学讲评】中,是无过不及。庸,是平常。人所同得的道理,叫做德。至,是极至。鲜,是少。孔子说:“天下之事但有一毫太过,便可减损。有一毫不及,便可增益,都浊至善的道理。惟是中庸之为德,本于天命人心之正,而不离乎民生日用之常。既不偏于太过,亦不偏于不及,而其理经久可行,乃是至精至粹,尽善尽美的道理,岂非极至而无以加者乎!然这道理是人人之所同得,亦人人之所当行。自古圣贤所以治世修身都不外此。但如今的人,或拘于气禀之偏,或安于习俗之敝,贤智的,则失之太过,而不能裁抑以合乎中。愚不肖的,则终于不及,而不能黾勉以求其至,少有此德者,亦已久矣。”孔子深有感于世道之衰,故叹之如此。

【心学讲评】夫子曰:天之显道,圣人之至教,君子之实学,合于一致者,则中庸是也。其道传于尧舜,而备于三代之隆,虽帝王而必慎宥密之修。在下学立心之始,而即全乎修己以治天下国家,尽人合天之大用。其功,存养也,省察也。其德,智仁勇也。其本,诚也。其见之行事者,子臣弟友,以放乎尊贤亲亲,极乎郊天稀祖制作之隆也,皆以合乎无过不及之天则,而实征之用者矣。其至矣乎!唯在古者君子修道于上,而教立焉,而国无异政,家不殊俗,民亦因以寡过。其在今也,非日用而不知,则远人以为道,而民皆离其性之所固有,则其鲜之久矣。呜呼!以夫妇与知之理,本人之所可至而必至者,而世鲜能之,欲闻道者,恶容已哉!

【元典】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

【诸儒注疏】“博”,广也。“仁”以理言,通乎上下;“圣”以地言,则造其极之名也。“乎”者,疑而未定之辞。“病”,心有所不足也。言此何止于仁,必也圣人能之乎!则虽尧、舜之圣,其心犹有所不足于此也,以是求仁,愈难而愈远矣。

【理学讲评】博,是广施,是施恩于人。济众,是济度众人,使各得其所。何事,是说不止如此。病,是心里不足的意思。子贡未得为仁之方,而徒志于高远,乃问于孔子说:“吾闻无所不爱之谓仁。如有人焉,广施恩惠于天下之民,能使万民之众,各得其所,而无有不济,这等为人,夫子以为何如,亦可以谓之仁矣乎?”孔子答说:“仁者之心无穷,而分量亦有限。如必博施而济众则岂止于仁而已。必是圣人全体仁道而造其极者,然后能之乎。然圣如尧、舜可谓至矣!而尧、舜之治天下,犹有下民其咨之叹,黎民阻饥之忧,其心歉然常若有所不足也。况他人乎!”夫圣人且以为难,而子以是求仁,失之远矣!

【元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

【诸儒注疏】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间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

【理学讲评】立,是成立。达,是通达。孔子告子贡说:“汝以博施济众为仁。只为未识仁体故耳。夫所谓仁者,只是纯乎天理之公,而无私欲之间,看得天下的人,就如自己一般。如自己要成立,便不忍他人之颠危,必思以扶持调护,使之同归于成立而后已。自己要通达,便不忍他人之穷困,必思以开导引掖,使之同归于通达而后已。”这等立心就是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气象,虽不遍物而爱之,而本体已具,则功用在其中矣。此乃所以为仁,而非博施济众之谓也。【元典】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诸儒注疏】“譬”,喻也。“方”,术也。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而仁之术也。于此勉焉,则有以胜其人欲之私,而全其天理之公矣。

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瘅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又曰:“《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二。夫博施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必五十乃衣帛,七十乃食肉。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顾其养有所不瞻尔。此病其施之不博也。济众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济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其济之不众也。推此以求,修己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吾治已足,则便不是圣人。”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人,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

【理学讲评】譬字,解做喻字,是比方较量的意思。方,是术。承上文说:“仁之本体,只是一个公心,则为仁者,亦不必求之于远矣!若能近取诸身,将自己的心,比方他人的心。如自己欲立便知人之欲立与我一般,即推之以立人;自己欲达便知人之欲达与我一般,即推之以达人。这就是为仁的方法,所谓纯乎天理之公,而无私欲之间者,不过如此。岂复有他术哉!”盖子贡之说,是在功用上示仁,故其效愈难而愈远。孔子之论,只在心体上求仁,故其术至简而至易。况能知为仁之方,则虽尧舜之所以为圣,亦不外此。盖尧舜之圣岂能遍物而爱之,只是其心常在安民而已。人君若能以安民为心,而推之以治天下,则仁圣之事,一以贯之,而代号尧舜之不可及哉!

【心学讲评】至难言者,仁之体也。于理言之,则非其心之实然;于心言之,则又唯心之所思。心之所愿,极乎不可至之事,而心皆有此境。唯从学者所以求入之方,而即此诚有其理之心,以极至其量,使无念而不然,以证天理同流、万物一体之实,则仁可得而见也。

子贡问曰:仁者,大公无私之理也,则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吉凶利病之情,皆所必有事矣。如有博施于民,不以近小自局,而能济众,又皆有以得其所欲焉,则由其所发之周遍,知其所存之广大,可谓仁乎?子曰:施者而欲博,何涯量之有哉?施而济,济而于众无不能济也,则道极乎变化,而其用无方矣。仁之量未及此也。而此何止于仁?夫天下而果有能如此者乎?则必圣人之功用至乎其极,而后然乎?而犹未必能也。尧、舜之德被于天下万世,蔑以加矣,而以其事想其心,则犹有所不逮,而歉然于此,患民物之气数不齐,情欲不定,施不易博,而济之未必能济也。则圣且不遑,而言仁者奚事此乎?

夫亦思夫吾心之与万物相通者何几也?万物之理,其在吾心者何若也?一私不蔽之中,其与物不隔者,清明之志气何似?有感必通之际,其于我皆真者,因应关生之理,又何所发而不昧于中?则仁之为仁,其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乎!此不容不立、不容不达之情,奚自而有乎?是己与人所同受于天几之必动者也,原非己有之而人无之者也。此可以立人、可以达人之才,非我所固有乎?是己立己达、立人达人之同此一理、非己所私者也。于已之欲立,而人之欲立者在焉,不立人而固不可;于已之欲达,而人之欲达者在焉,不达人而固不能。理无间,则心无间;心无间,则事亦无间也。仁之为体固然也。保此而不失,则仁在我矣,我无不仁矣。所患者,当己欲立、己欲达之时,情封私蔽,而人之立达不着于心耳。故求仁者于己欲立之际,能即取此欲立之心而譬之,因以见人之并生于天地之间而不能自固其生者,当亦如我之思以自成其志力,且更甚于我而弱不能植者。则即此一念以求之,而己欲立之时,立人之理显着而不惑矣。于己欲达之时,能即取此欲达之心而譬之,因以见人之攸行于天地之间而不能自通其志者,当亦如我之求以自遂其情理,且更有甚于我而迷而不觉者。则即此一念以求之,而己欲达之时,达人之理具存而不昧矣。一情之起,即有一情之用;一念之发,即有一念之真;一理之在,即天下之理所自得,而仁之体可得而见矣。此求仁以其方,而仁之为仁,自深切而着明也。无念非欲,无欲非立达,譬之譬之,而心不敢自逸,因而立之达之,而事各尽其所可为,知仁之体,识仁之用,无终食之间可违也,则四海之大,兆民之众,吉凶利病之无穷,待吾博济而功用者,且以实心循实理,而徐俟其成能。若德盛化神之所为,早已系吾心,而反疏其当念,盖徒有其虚愿,而仁者亦何事此哉?盖子贡之言,迹也,而非心也;如以此为心,则又心也,而非理也。圣人之仁,一实之理生于心,非一心之想成乎理,学者乌可以不辨哉!

【心理穿梭】说“居敬则行自简”,亦天理自然之相应者。如汤之“圣敬日跻”,则其宽仁而不苛责于民,固条理之相因,无待已敬而又别求简也。故朱子曰“程子之言,自不相害”, 集注虽不用其说,而必存之。

然由敬得简者,敬德已成之功也。若方事居敬之始,则不得不用力于敬;用力于敬,则心已密,而是非得失之不自欺者,必无小、无大、无人、无己而不见其一致,则且不安于简而至于求物已烦者多矣。故不得不将居于己与行于民者,分作两事,而一以敬、一以简也。程子怕人将敬、简分作两橛,则将居以仲弓、行以伯子,而血脉不相贯通,故要其极致而言之,谓敬则必简,以示敬德之大,坤之直方所以不习而无不利者,天德、王道之全也。

朱子则以南面临民,居虽其本,而行乃其实;既不容姑待我敬德之充实光辉而后见诸临民之事,则持己以敬,御人以简,两者之功,同时并举,斯德以严而日成,教以宽而渐喻,不躐求之于理之一,而相因于分之殊,此修天德、行王道之津涘也。

仲弓只是论简,而于简之上更加一敬,以着修己治人之节目不可紊乱,则“居简而行简”者病也,居敬而责人以敬者亦病也。简为夫子之所已可,故其言若归重于敬,而实以论简之可;则在简者必求诸敬,而不能简者,其规模之狭隘,举动之琐屑,曾不足以临民,又不待言矣。仲弓盖就行简者进求纯粹之功,非蓦头从敬说起,以敬统简之谓。求之事理,求之本文,知朱子之说,视程子为密切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无不以居敬为德,敬者非但南面之所有事也。行简则唯君道宜然。唯君道为然,则仲弓之语,于行简上进一步说居敬,实于君子之学,居敬上更加一法曰行简也。

且如“畜马乘,不察于鸡豚”,虽以远利,若在命士以下,即与料理,亦未必不为敬而为烦。盖就非南面者而言之,则只是敬;敬德之成,将有如程子所云“中心无物”者,自然一切可已而不已之事,不矜意肆志去揽着做。若其为南面也,则不待矜意肆志以生事,而本所应求于民之务,亦有所不可责备。

只此处规模自别,故曰理一而分殊。穷居之不简,必其所不当为者;若所当为,本自不烦。帝王,则所当为者固有不得尽为者矣;直到无不敬而安所止田地,方得以其易知简能者统驭天下,如一身一家之事。若其未逮于此,但以穷居独善之居行而心中无物者试之人上,恐正不能得简也。

仲弓且未到“从心不逾矩”地位,故夫子于见宾、承祭之外,更须说不欲勿施,使之身世两尽,宽严各致。程子遽以一贯之理印合之,则亦未免为躐等矣。

直到伯子不衣冠而处,大不可地位,以之治民,自亦无不可。若君人者必使其民法冠深衣,动必以礼,非但扰民无已,而势亦不可行矣。到行于民处,岂特仲弓之行简无以异于伯子,即五帝、三王亦无异也。

两“行简”字,更无分别。伯子有得于名法之外,则必不以自弛者张之于民,于以治人,人且易从,故夫子曰“可也”,言其亦可以南面也。居者,所以自处也;行者,行之于民也。

程子似将居属心、行属事看,此王通“心迹之判”,所以为谬。假令以尧、舜兢业之心,行伯子不衣冠之事,其可乎?

出令于己曰行,施令于民曰临。临者即以所行临之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犹言自治敬而治人简也。谓自治敬则治人必简,亦躐等在;须到“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时,方得贯串。夫子曰“可使南面”,仲弓曰“不亦可乎”,下语俱有斟酌,且不恁地高远。

居敬既不易,行简亦自难。故朱子以行简归之心,而以吕进伯为戒。看来,居敬有余,行简不足,是儒者一大病痛;以其责于己者求之人,则人固不胜责矣。且如醉饱之过,居处之失,在己必不可有,而在人必不能无。故曰“以人治人”,不可执己柯以伐人柯也。

曹参饮酒欢呼以掩外舍吏之罪,则先已自居不敬,固为不可。若置吏之喧豗于不问,以徐感其自新,亦奚病哉!欲得临民,赤须着意行简,未可即以一“敬”字统摄。

朱子既云“不迁怒、贰过,是颜子好学之符验”,又云不是“工夫未到,而迁怒贰过只且听之”,只此处极不易分晓。朱子苦心苦口,左右怕人执语成滞;总为资质鲁钝人,须教他分明,而道在目前,举似即难。后人读书,正好于此左疑右碍处,披沙得金,若未拣出,直是所向成棘。

盖不迁怒者,因怒而见其不迁也;不贰过者,因过而见其不贰也。若无怒、无过时,岂便一无所学?且舍本以治末,则欲得不迁而反迁,欲得不贰而又贰矣。故曰“却不是只学此二事。不迁不贰,是其成效。”然无怒无过时,既有学在,则方怒方过时,岂反不学?此扼要处放松了,更不得力。故又曰“但克己工夫未到时,也须照管”。总原要看出颜子心地纯粹谨严、无间断处,故两说相异,其实一揆。《易》云“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克己上的符验;“知之未尝复行”,是当有过时工夫。可见亦效亦功,并行不废。

以此推之,则不迁怒亦是两层该括作一句说。若是无故妄怒于所不当怒者,则不复论其迁不迁矣。怒待迁而后见其不可,则其以不迁言者,必其当怒者也。怒但不迁而即无害于怒,效也;于怒而不迁焉,功也;则亦功、效双显之语也。然夫子于颜子既没之后,追论其成德,则所言功者,亦已成之词矣。

朱子不说效验之语,为问者总把这两件说得难,似无可下手处,而一听之克己既熟之后,则直忘下临几加慎一段工夫,故不嫌与前说相背。

而集注云“颜子克己之功,至于如此”八字,下得十成妥稳,更无渗漏。其言“至于如此”,则验也;而其曰“功”者,则又以见夫虽不专于二者为学,而二者固有功焉,则不可言效至如此而必言功也。

此段唯黄勉斋说得该括精允。所云“未怒之初,鉴空衡平;方过之萌,瑕类莫逃”,是通计其功之熟也。其云“既怒之后,冰消雾释;既知之后,根株悉拔”,则亦于怒与过加功,而非坐收成效之谓矣。呜呼!此勉斋之亲证亲知,以践履印师言而不堕者,为不可及也。

自为学者言,则怒与过是己私将炽时大段累处,吃是要紧,故即此正当用力。自颜子言,则不迁、不贰,是天理已熟,恰在己私用事时见他力量,则未过未怒时,其为学可知已。

克己之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谓非礼者,于物见其非礼也,非己之已有夫非礼也。若怒与过,则己情之发,不由外至矣。外物虽感,己情未发,则属静;己情已发,与物为感,则属动。静时所存,本以善其所发,则不迁、不贰者,四勿之验也。所发不忒于所存,而后知所存者之密,而非托于虚矣。

同类推荐
  • 知识分子论丛:新天下主义(第13辑)

    知识分子论丛:新天下主义(第13辑)

    《新天下主义》是著名学者许纪霖、刘擎主编的“知识分子论丛”(CSSCI)最新一辑。本辑是在“新儒家”再次进入公共视野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古典政治学思想,如何为当下复兴中的中国提供处理内外关系的思想资源。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新的力量格局,也需要新的理论将中国崛起的趋势正当化,以此抚平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可能发生的国家间矛盾。扬弃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激活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天下”智慧,是一条必须引起注意的路径。许纪霖、刘擎、周濂、秋风……在本期共同阐释当代儒家精神。知识分子论丛,CSSCI来源辑刊。一线学者,一流视角,一个对话空间。以关心国事、有表达能力和号召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以中外思想史、知识分子研究、政治哲学、社会理论及都市研究为核心,每辑聚焦知识界共同关怀的某个公共问题,为中国和全球知识分子的跨学科交往提供一个合宜的公共空间。
  •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的一部通俗哲学经典,开哲学大众化之一代风气。该书主要收录了艾思奇在上海《读书生活》杂志担任编辑时,为回答读者提问所发表的文章,旨在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些文章中他从“生活”入手,力图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的哲学道理,同时,又用这些道理来指导现实的生活,从而让人们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热门推荐
  • 网球王子之此爱无悔

    网球王子之此爱无悔

    一直迷恋王子的她终于穿越了。第一次见到王子时便迷上了那个他,但是却又离开了他,只留下了一个吻,和一句:“龙马,六年后再见!”便离开了。再回来时,他却将她忘记了,他们的爱情还能继续吗?
  • 靠近左耳说爱你

    靠近左耳说爱你

    痛!这是尹若曦的第一感觉!“这姑娘真是可惜了,”…………她听到周围好像有很多人在说话,“若曦,你醒醒…………”“对不起,请让一下…………”一群身穿白色大衣的人抬着担架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她感觉自己被人小心翼翼放在了担架上…………你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女儿,你不配拥有幸福……若曦对不起,为了小沫只能让你走…………这些话像过电影似的在她的脑海中一遍一遍地回放着。她仿佛回到了出车祸前…………尹氏集团设计部“若曦,你真的很有天赋,竟真的被你设计出来了…………”洛翰有些看着这件以梦幻系列为主题的婚纱自豪地说道。…………沫如星一脸高傲的看着尹若曦那象牙般洁白的脸颊上突然多出来的五个手指印,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她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来历不明的野种,甚至不能算野种,只是一个孤儿,居然在短短时间内就能得到设计之神乔治的青睐。而她却只能屈居在尹若曦之下,她不甘心…………
  • 超时空幻梦

    超时空幻梦

    本书是对未来几年的科技发展的想象。最原始的宇宙——元宙一个四级文明的皇子,因某种机缘巧合穿越到一个新兴宇宙,用当时的科技改变了一个大学生的未来生活,甚至改变了一个时代。
  • 荒岛上的蔚蓝

    荒岛上的蔚蓝

    一次意外,杨茜和一个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男人飘到了一个荒岛上,语言不通,交流受阻。一场雨,一首美妙的歌谣,从冷漠到炽热,从不闻不问到会心一笑。再杨茜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他时,终于命运让他们再一次重逢。最美的结局不过是完完整整的站在你面前说一句:“好久不见。”
  • 第一女配要逆袭

    第一女配要逆袭

    (1v1双洁,非快穿,作者是新手,入坑需谨慎!另不喜请绕道,没人求着你看。)一代高智商法医兼作家的木妤死了,死于车祸,举国悼念,可是正当世人以为这位绝代天骄死于非命的时候,木妤竟然穿越到了她自己写的一本废材逆袭的小说中,还是被读者深恶痛绝的第一恶毒女配!木妤决定,还是好好苟着吧!可是为何男主角会缠上了她?这不是她的本意啊摔!(简介无能请看正文,新人写文望尊重!反正就是女配逆袭的故事……
  • 快穿之软萌特工驾到

    快穿之软萌特工驾到

    她,是一名特工,在一次被人炸死后开始了快穿之路,穿越三千世界。“喂,辣鸡系统,这次又要攻略谁呀?”她说。“!?你怎么又骂人家辣鸡啦!人家是梦梦啦!!”梦.辣.鸡.梦……她们穿越各地,遇见各路大大:魔尊,冷酷霸道的摄政王,冷清的师傅,恶魔少爷,病娇竹马……
  • 南京往事

    南京往事

    南京的地方民风、习俗,生活习惯、方式,都与我的家乡有着许多相近之处,令人对它很容易产生亲近感。而与它长久相处之后,更是被它的历史、文脉,气质、风韵所吸引。城市处处可见宫殿、衙署、学宫、梵刹、府第、园囿的身影或遗迹,还有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石头城头的星河横空、乌衣巷里的堂前燕子、朱雀桥边的夕阳野草……这些都会把人的思绪引向辽远的时空。南京雄浑、刚毅、质朴、洒脱、温润、灵秀、风雅、苍凉的气质与韵致,也格外令人迷恋、沉醉。
  • 坑爹传

    坑爹传

    屌丝出身的连城重生之后来到另外一个平行世界,转身一变成为家世显赫的连辰,钱是我的,权是我的,美女也是我的,整个世界都在等着我去坑,整个天下都在等着我去改变
  • 楠洋

    楠洋

    没有青梅没有竹马,在青春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个让你记忆的深刻的人并深刻映在你的脑海里也许没有初恋时的懵懂无知也没有在恋爱时的轰轰烈烈,而你却挥之不去……
  • 王俊凯定心约

    王俊凯定心约

    夏安是一个天生就倒霉的女生,因为太倒霉就连她身边的朋友也会跟着倒霉,所以她从小到大没有一个朋友。真的好孤独啊!幸运的是遇到了某人,他们会擦出什么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