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78

第78章 论语泰伯篇(7)

唯佛氏有直截顿悟之一说,故云“知有大事便休”,而酒肆淫坊,无非觉位,但一按指,海印发光。缘他欲坏一切,而无可坏之实,则但坏自心,即无不坏,故孤守自性,总弃外缘。

圣人于下梢处,一倍精神,欲成一切,而此物之成,不能速成彼物,故理自相通,而功无偏废。是以终之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则以见学之已明,守之已至,到临几应物上,一失其几,则虽期许无惭,而俯仰天人,已不能自免于耻。所以见天理流行,初无间断,不容有精粗、内外之别,而以精蒙粗,以内忘外,贻亢龙之悔,以一眚累全德也。斯圣功之极至,成德之终事,其慎其难,日慎一日,亦不知老之将至矣。

朱子云“此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语自蕴藉。言必能乎彼,而后能乎此,以着本末相生一致之理,非谓能乎彼,则即能乎此,恃本而遗末,举一而废百也。庆源遽以效言,不但昧于圣言,亦以病其师说矣。

郑氏以许行、陈相为笃信而不好学,大属孟浪。笃信者,若不问其何所信,则信佛、老以至于信师巫邪说者,至死迷而不悟,亦可许之笃信邪?且陈相学许行之学,许行学神农之言,岂其不学,而抑岂其不好?

乃郑氏之失,总缘误将“信”字作虚位说。朱子云“笃信是信得深厚牢固”,亦自有病。但云信得深固,其所信者果为何事?朱子意中、言外,有一“道”字在,而郑氏且未之察。乃夫子岂隐一“道”字于臆中,而姑为歇后语邪?

熟绎本文八字,下四字俱事实,上四字俱工夫。若云“信道”,则“信”字亦属工夫,连下两工夫字而无落处,岂不令痴人迷其所往?逢着一说,便尔不疑,此信如何得笃?且如陈相之事陈良,已数十年,一见许行,遂尽弃其学,正唯不能疑者之信不笃也,而病不在于好学之不诚。事陈良而信陈良,见许行而信许行,如柳絮因风,逢蛛网而即挂,亦何足道哉!

但言信而不得所信,则其弊必至于此。以实求之,则此所谓信者,有实位,而非用工之虚词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正此谓矣,故皆与“好学”相资,而着其功。特彼之言信,以德之性诸天者言,此之言信,以德之据于己者言,为小异耳。

“笃信”,犹中庸言“敦厚”也。“好学”犹中庸言“崇礼”也。盖君子于古今之圣教,天下之显道,固所深信,而疑之与信,以相反而相成,信者以坚其志,疑者亦欲以研其微,故曰“信而好古”,亦曰“疑思问”。此不容步步趋趋,漫然无择,惟事深厚牢固之区区也,审矣。

唯夫吾心固有之诚,喻诸己而无妄者,即此是道之真体效于人心而资深、居安者,于此而加之培植壅护之功,则良能不丧,而长养益弘,所谓“敦笃其所已能”者,正此谓已。

此心分明不昧,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言则可言,行则可行者,是曰信。而量之未充,体之未极,益加念焉,使已能者不忘,可能者不诎,是曰笃。如此则仁为诚仁,义为诚义,而体之或伪,犹恐用之或穷,则好学之功,所由并进而不可缺也。

彼陈相一流,心无真理,蒙蒙瞀瞀,乘俄顷之信而陷溺不反,虽好其所好而学其所学,曾何益哉?使陈相者,能于己之性、物之理,于痛痒之关心,固有而诚喻之,则虽其学未至,亦何悖谬之若此邪?

圣人言为学之本基,只一“信”字为四德之统宗,故曰“主忠信”,曰“忠信以得之”,而先儒释之曰“以实”,曰“循物无违”。“以实”者,实有此仁义礼智之天德于心,而可以也。以,用也。“循物无违”者,事物之则,晓了洞悉于吾心,如信夏之热,信冬之寒,非但听历官之推测,吾之所通,与彼之所感,自然而不忒也。

道自在天下,而以喻诸吾心者,为静可为体、动可为用之实;即其发之不妄,以揆诸心而与千圣合符,则由一念之不忒,以敦笃而固执之。虽学之未至,而本已不失,虽有异端穷工极巧以诱吾之信而终不乱,岂徒恃所学以立门庭而折之邪?

乃至父子君臣之际,苟非恩义之根于性者有信在心,而徒闻见是资,则将有信伯禽东征之为孝,而成李贤、杨嗣昌之忘亲;信谯周劝降之为忠,而成吴坚、贾余庆之卖国;信之益以牢固,而为恶益大。圣人何以切切然以“笃信”冠于“学、守、善道”之上,为成德之始基也?彼郑氏者,恶足以知之!

古乐既无可考,其见之《仪礼》者,朱子业信而征之,以定笙诗之次第。盖由今以知古乐之略者,唯恃此耳。《关雎》为合乐之首,居葛覃、卷耳、鹊巢、采繁、采苹之先,既后有五篇,则不可云“自‘关关雎鸠’至‘钟鼓乐之’皆是乱”。陈新安云“当以《关雎》之末章为乱”,其说与《仪礼》合。

合乐六时,每篇当为一终。合乐者,歌与众乐合作,而当其歌,则必不杂奏众乐使掩人声,一篇已阕,始备奏群音以写其余,故曰“洋洋乎盈耳”。言《关雎》,则葛覃以下五诗放此矣。

若琴张、曾暂、牧皮之流,岂复有不直之忧?盖彼已成乎其为狂,则资禀既然,而志之所就,学之所至,蔑不然也。此云“狂而不直”,则专以资禀言。潜室之论,较朱子“要做圣贤”之说为是。

“犹恐失之”,唯陈新安末一说为有分别。朱子将合上句一气读下,意味新巧。然二句之义,用心共在一时,而致力则各有方,不可作夹带解。“失”者,必其曾得而复失之谓。若心有所期得而不能获,则但可谓之不得,而不可谓之失。且有所期而不能获,即“不及”之谓尔。若云如不及矣,而犹恐不能得,则文句复而无义。且轻说上句,势急趋下,于理尤碍。既以“如不及”之心力为学,而犹以不得为恐,则势必出于助长而先获。

此二句,显分两段。“如不及”者,以进其所未得;“犹恐失”者,以保其所已得也。未得者在前而不我亲,如追前人而不之及也。所得者执之不固则遗忘之,如己所有而失之也。看书须详分眉目,令字字有落,若贪于求巧,而捷取于形声之似,则于大义有害矣。

先须识取一“天”字。岂复绝在上,清虚旷杳,去人间辽阔之宇而别有一天哉?且如此以为大,则亦无与于人,而何以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则天之为天。天之为天,非仅有空旷之体。“万物资始”,“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此则天也。

集注言德,德者君德也,明俊德、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德之荡荡者也。天之于物,有长、有养,有收、有藏,有利用、有厚生、有正德;而既不可名之曰长物之天,养物之天,收藏夫物之天,利物用、厚物生、正物德之天,如天子之富,固不可以多金粟、多泉货言之,则尧之不可以一德称者,亦如此矣。

且天之所以长养、收藏乎物,利物用、厚物生、正物德者,未尝取此物而长养收藏、利厚而正之,旋复取彼物长养收藏、利厚而正之,故物受功于不可见,而不能就所施受相知之垠鄂以为之名。则尧之非此明俊德,彼亲九族,既平百姓,旋和万邦者,民亦不能于政教之已及未及、先后远近间,酌取要领而名其德也。

乃其所及于民者,岂无事哉?其事可久,故不于断续而见新;其事可大,故不以推与而见至。则其“成功”“文章”之可大可久者,即“无能名”之实也。“成功”非“巍巍”则可名,汤之“割正”、武之“清明”是也,有推与也。“文章”非“焕乎”则可名,《禹贡》之敷锡、《周官》之法度是也,有断续也。乃凡此者,无不在尧所有之中,而终不足以尽尧之所有。意黄、顼以上之天下,别有一风气,而虞、夏、商、周之所以为君者,一皆祖用;尧之成功、文章,古必有传,而今不可考耳。若以心德言之,则既与夫子“大哉为君”之言相背,而以准之天,则将谓天有“巍巍”之体段,其亦陋矣。

先儒说天如水晶相似,透亮通明,结一盖壳子在上。以实思之,良同儿戏语。其或不然,以心德比天之主宰,则亦老子“橐龠”之说。荡荡两间,何所置其橐,而又谁为鼓其龠哉?夫子只一直说下,后人死拈“无名”作主,惹下许多疵病,而竟以道家之余渖,所谓清净幽玄者当之。噫,亦诬矣!

异色成采之谓文,一色昭着之谓章。文以异色,显条理之别;章以一色,见远而不杂。乃合文以成章,而所合之文各成其章,则曰文章。文合异而统同,章统同而合异。以文全、章偏言之,则文该章;以章括始终、文为条理言之,则章该文。凡礼乐法度之分析、等杀、差别、厚薄者文;始末具举、先后咸宜者章。文以分,分于合显。章以合,合令分成。而分不妨合,合不昧分,异以通于同,同以昭所异,相得而成,相涵而不乱,斯文章之谓也。旧注未悉。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为何一切尚未消失?

    本书收入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的三篇文章,分别为《狂欢节与食人族——世界对抗的游戏》《恶会腹语》《为何一切尚未消失》。作者将现代性设想为一场肇始于西欧的冒险和一出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在西方宗教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价值标准被输入的所有地方不断重演的巨大闹剧。在全球性的媒体-虚拟-网络垄断或说霸权之下,人的存在显然只能以自身的消亡为代价。他只有以自身在技术层面的消失和融入数字技术的秩序为代价才能获得永生。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道德经》是老子流传下来的惟一著作。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间,《道德经》占据了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大体系的基础。甚至有人说:“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
热门推荐
  • 苦海慈舟

    苦海慈舟

    扬显善举,除尽恶行。断乱因果,杀戮证道。
  • 三世绝宠:腹黑世子娇俏妃

    三世绝宠:腹黑世子娇俏妃

    他记得,那日的幻棤芜极美,红裙软纱,眉间一点如血的朱砂衬着她白皙如雪的肌肤。她敬他一杯酒,他欣然饮下。即便,他早就知道那酒中含有剧毒。她想让他死,那他便遂了她的愿又何妨。那晚,她为他舞了一曲离殇。酒毕舞终。倒下的却是她。她在他的怀中,如一只生命将尽的赤蝶。他的心如揪住一般,疼得不能呼吸。她看着窗外黎明前的黑暗,笑得是那般凄美,她说“玄宸,对不起,我违约了,这个约定,下一世,再用我一辈子来补偿。”“玄宸,我会在忘川河畔等你,等你收复江山,再同我……”玄宸看着怀中已无声息的人儿,泪无声落在她眉间的朱砂,唇角努力勾出一抹笑:“阿芜,说好了,等我收复江山,下一世我要你的一辈子。”
  • 异世班主任

    异世班主任

    五个性格迥异却异团结的校园古惑仔,一个徐娘半老没啥风韵一天叽叽歪歪没完没了的班主任。在一次意外后竟然穿越到了异世大陆,集体穿越?还带个班主任?没错,且看我们五个八零后高中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如何混迹异世,混的风生水起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易烊千玺那些年的约定

    易烊千玺那些年的约定

    这本书主打易烊千玺,但是还有其他人的部分,不过很少,小说的内容大家千万不要与生活联系哦
  • 魅夜修罗:妖娆至尊神

    魅夜修罗:妖娆至尊神

    末世佣兵女王凤千魅,十年深山磨练,十年末世战场杀戮,成就她全世界闻风丧胆的‘魅夜修罗’之名。一朝穿越成异世一个黑黢黢的丑丫农女,爹爹遗弃,姐妹欺辱?且看她怎样一步步屹立在异世大陆的顶端,修炼成神。赤焰阁主:“魅儿,来,本座床榻已铺好,就等你了。”凤千魅瞄了一眼侧躺在榻上的妖孽男人:“你哪里好了吗?”见那男人脸色一滞,凤千魅勾起红唇妖娆一笑,但下个瞬间就被某人带进怀中,耳畔细语轻柔:“你试试不就知道了吗?”话音刚落,摇曳的红烛弹指即灭。【精念通达御万兽,手揣古鼎炼灵丹;浴血修罗战尧都,一笑睥睨怒红颜。】
  • 大道乾元

    大道乾元

    神州大地,无边无际,有大周天子开拓万里江山,有各路诸侯会盟执掌天下,有宗派门阀传道授业解惑。方季,重生一世,是浑浑噩噩等待灾难的降临,还是奋起反抗将所有仇人斩于刀下。这一世,不求凡事如我所愿,但求凡事无愧于心。
  • 破界修真

    破界修真

    试图从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行走,不同于我们生存的世界,却又雷同!本书将描述“修真”文明的去从,试图经营一个“法术科技世界”,构建终极YY乌托邦。如果你已厌烦了那些“修真故事”的不知疲倦的打打杀杀,不妨关注一下本书。相信你会在本书中找到不一样的感觉。
  • 光荣使命之特种兵

    光荣使命之特种兵

    看光荣使命之特种兵和任天明一起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做真正男子汉。...........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哦...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至始而终

    至始而终

    一切都在那里,在烟雨楼中那场烟雨中的十面埋伏里,在那一片虞美人的花海里,也或许在七岁的廊桥里,一路风尘仆仆沿着江湖踏着纷扰而来,这一切都是我选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