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79

第79章 论语子罕篇(1)

【元典】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极少谈论:私利、命运、仁道。

【诸儒注疏】“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理学讲评】罕是少。利是人情之所欲。命是气运之流行,如死生祸福之类,幽远而难必者。仁是心之德。门人记说:夫子平日教人,虽言无不尽,然亦有所少言者,则有三件:利与命与仁是已。盖利与义相反,学者而谋利则廉耻之道乖;有国家者而好利则争夺之祸起,其端甚微,其害甚大。故夫子罕者之,欲人知所戒也。天命靡常,其生死祸福寿天穷通之理窈冥而难知,幽远而难必,人惟宜尽人道之所当为者,而默以听之。若语人以命,则人将一一取必于天,而怨尤之心生矣,故夫子亦罕言,欲人之自修也。仁具于心,乃四端万善之统体,其道至大而难尽,若强以示人,则未免有躐等之患矣。故夫子亦罕言之,欲人之渐进也。夫观圣人之所罕言,则吾人之所当务者可知矣。

【心学讲评】夫子之教,苟在所必明者,言之不足而屡言之,乃吾党或闻减未闻焉。夫子偶一言之,而不频着其说,则所罕言者也。子亦或尝言利矣,而自非因生人之大计所在,则不言其何以利,何以不利也。子尝言命矣;而自非因进退之定分所裁,则不言天何以制命,人何以受命也。子尝言仁矣;而自非因学者问求仁之方,则未尝言何者为仁,何者为不仁也。

盖利者,君子所以安小人,而患其何以得,何以失,则且陷于小人之智术。命者,人事所以合天道,而详其何以吉,何以凶,则且尽废人事之修持。仁者,存心即以合天理,而实言其何以存,何以去,则且执滞其心理之全体。吾党即所罕言者而思之,以正义而远利,以修身而立命,以默识而存仁,庶不虚夫子罕言之教哉!

【元典】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译文】贵族区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博学多才,样样都是专家。”

【诸儒注疏】“达巷”,党名。其人姓名不传。博学无所成名,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成一艺之名也。

【理学讲评】五百家叫做一党,达巷是党名。孔子道全德备,其学无所不通,当时无有知之者。有个达巷党人曾私议说:“凡人知识有限,常患于狭小,今观孔子大矣哉,其学之博乎!大而道德性命之奥,细而礼乐名物之微,靡不究其旨归,析其条理。今虽欲指其一事而名之,但见其无所不通,无所不能。诚不可以一善之成名者目之也,何其大矣哉!”夫党人以大哉称孔子,盖庶几乎知言,而春所以为大者,乃徒以博学称之,则亦非深知圣人者矣。

【元典】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孔子听说后,对学生说:“我的专长是什么?是驾驶?是射击?大概是驾驶吧。”

【诸儒注疏】“执”,专执也。射、御,皆一艺,而御为人仆,所执尤卑。言欲使我何所执以成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闻人誉己,承之以谦也。

尹氏曰:“圣人道全而德备,不可以偏长目之也。达巷党人见孔子之大,意其所学者博,而惜其不以一善得名于世,盖慕圣人而不知者也。孔子曰:欲使我何所执而得为名乎?然则吾将执御矣。”

【理学讲评】执是专执。御是御车。孔子闻党人之言,乃对门弟子谦逊说道:“党人称我之博学,以吾之多能鄙事也。其谓我无所成名是欲我专执一艺以自见也。然则吾将何所执乎?夫六艺之中有所谓御与射者,守着一件,皆足以成名。我将执御者之事乎?夫六艺之中有所谓御与射者,守着一件,皆足以成名。我将执御者之事乎?抑将执射者之事乎?就这两样较来则御乃卑贱之役,执守尤易。然则,我将执御以成名矣。”盖闻人誉已,承之以谦也。夫孔子之圣,生而知之,其道以一贯之。固待于博学,而亦非有意于求名者,惜乎党人不足以语此!若夫观人之法,则不可以概求,或全德之士可以大受,或偏长之士可以小知。随才善用,此又为治者之先务也。

【心学讲评】圣人道全德备,原不与才智之士争一得之名,而圣不自圣,不以道全德备自居于无能名之大德,故即人之所可立一业以成名者,若有慕焉。盖德愈至则心愈虚,而道极其大,则天下无不可居之业,不待离物以名其高也。

达巷党人若将知圣而称之曰:士之立行修业者,皆有方之可量,而能体无方以应无穷者,诚大矣哉,而孔子当之。孔子之大,大以其学;学之大,大以博也。于古稽焉,于今稽焉,于识小者得其小焉,于识大者得其大焉。夫以孔子之博,而专于一业,于以成名,易易也,而以博之故,无所专精以成其名,则何也?

于时孔子闻之,恐门弟子之据为定论也,而不得已就其言以示居德之方。大者,圣量之弘,不欲居也;博者,圣学之基,不欲辞也。乃独就其成名而言曰:夫吾诚无所成名乎?而吾亦学问中入也,则名亦未可不成也。名之成,必因乎业之精,则非有所执不可。吾将何所执哉?御亦成名之道也,吾尝学焉,其将执而精之乎!射亦成名之道也,吾尝学焉,其将执而习之乎?夫名有可成,则取其卑而易精者以尝试之,吾执御矣。吾其敢侈言大,而谓名不足成也哉。

盖下学而上达之理在焉。不自见为上达者,故且安于下学。圣人之心,所为至虚而不自恃。道之所以全,德之所以备,天下之所以无能名,胥此圣不自圣之心;而示门弟子笃志务实之心,亦深切矣。

【元典】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孔子说:“用麻布做礼帽,是以前的规定;现在都用丝绸,比较节约,我随大众。在堂下拜见君主,是以前的规定;现在都堂上拜,没有礼貌。虽然违反大众,我还是赞同在堂下拜。”

【诸儒注疏】“麻冕”,缁布冠也。“纯”,丝也。“俭”,谓省约。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君辞之,乃升,成拜。“泰”,骄慢也。

程子曰:“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矣。”

【理学讲评】古时而皆用麻。麻冕是用麻布染作缁色以为冠者也。纯是丝,俭是省约,泰是骄慢。孔子说:“大凡事之无害于义者,或可以随俗;若有害于义者,断不可以苟从。如古者之冕,以细麻缉成的缁布为之礼也。今也以其细密难成而改用丝为之。用丝比之用麻较为省约,是之谓俭。俭虽非礼,然不过制度节文之小,无害于义,犹可以随时者也,故吾亦从众,不必于立异焉。若夫臣之拜君而必于堂下者,亦古制之礼也。而今也则皆拜于堂上,是流于骄慢而为泰矣。泰则有亏于君臣之义,乃纲常伦理所关,非细故也,故虽违背众人之所行,吾宁从下而不顾焉。”此可见圣人之处世,不论流俗之好尚,而惟以义理为权衡,或从或违,惟其是而已。此所以为万世礼义之中正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君子斟酌于古今而行典礼,非以苟合乎众,非以过徇乎古,因情理之安而已。情之顺而于理无嫌,则近情而即为理;理之正而于情有必安,则守理而无任其情。今之礼,较古而日增矣,而不知其苟简之实异于古之慎密也。简以近情,而或以背理;慎以守礼,而或以矫情。可弗辨乎哉?

古之制冠礼者,以麻为冕。麻其质,而三十升之布用功多,以崇元首,礼之慎也。今也以纯为之。丝之密,较麻易矣,人无过劳,俭道也。如是以为简,从之可矣。等之乎密,而丝尤贵焉。事虽俭,而尊贵之义不失,情所便也,未尝非理所宜也。吾所为因乎时而不必矫附于古也。古者君臣答拜之礼,君拜于上,则臣必降阶而拜于下,不恤登降之劳,以尊主而自靖,礼之慎也。今也,就堂上而拜,事趋便易,而以处己则矫,事上则慢,是泰然而无忌也。如是以为简,其可从乎?正其为臣,而以宾礼自居焉,尊卑无别,而伦纪以之敦,理所不可也,即情所不能安。虽违众而或讥其谄乎,而不敢不行古之道也。

求之情,求之理,致其慎,而未尝不有可简者。惟夫天经地义之不可废,则古人尽其质而文必详。今人谓之尚文,而实苟简以丧其质。诚斟酌于从违,不可以不审也,而岂执古以求异于今哉!

【元典】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诸儒注疏】“绝”,无之尽者。“毋”,《史记》作“无”,是也。“意”,私意也。“必”,期必也。“固”,执滞也。“我”,私己也。四者相为终始,起于意;遂于必,留于固,而成于我也。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穷矣。程子曰:“此‘毋’字非禁止之辞。圣人绝此四者,何用禁止?”张子曰:“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不相似。”杨氏曰:“非智足以知圣人,详视而默识之,不足以记此。”

【理学讲评】绝是绝无。四个“毋”字都与有无的无字同。意是私意。必是期必。固是执滞。我是私己。门人记说:吾夫子应事接物,其所绝无者有四件。四者为何?意、必、固我是已。盖人心本自虚明,只为物欲牵引,便不能随事顺应。如事之未来,先有个臆度的心,这叫做意。又有个专主的心,这叫做必。事已过去,却留滞于胸中不能摆脱,这叫做固。只要自己便利,不顾天下之公理,这叫做我。此四者,人情之之所不能无也,若我夫子,则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未事之先,无有私意,亦地有期必,既事之后,未尝固执,亦未尝私己。其心如镜之常明,略无一些蔽障。如称之常平,略无一毫偏着,所谓绝四者如此!然是四者,非圣人不能尽无。若人能随事省察,克人欲而存天理,则亦可由寡以至于无,而入于圣人之域矣。先儒说:忘私则明,观理则顺。此学圣人者所当知。

【心学讲评】圣人之心,浑然至善而已,安有偏倚之私,待禁止之,而以合乎大中至正哉?乃由人之所不能无,以观圣人之所必不有,因其见诸行事以窥其心量,因其泛应之初终以求其大用,则人之或为心累者有四,而子皆绝焉。意之起无方也,偶然一意,而遂见为是,即未必非理,而于理之大全者不相通也。而夫子无之,意不孤行;殆其无随感而生心之机乎!功若可必也,为之于此而期其必成,虽道无中废,而于变之不可知者,相强而难就也。而夫子无之,为之而不必成之,殆其无求得于事物之情乎!志本有定,执之不容不固,而道有异而可以同,曲而可以全,以执一守之,则行即立成而不广。夫子无之,未尝与物推移,而有若无嫌于推移者矣。任道在己,固将引天下而信之我,而功不必自己立,名不必自己成,以担当任之,则绝物独立而不公。夫子无之,非有所待于天下,而若有一听之天人者矣。

盖意生于心,而心全乎理,则有心而无意。意之所发,皆从心焉,由是而一顺乎理,以应天下。功之成否听乎时数,道之屈伸因乎物变,德成业着,以代天理物而不自居,无他,浑然一理之在中而已。吾党合夫子之迹以验夫子之心,有如是者。呜呼,不可及已。

【元典】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在匡地被困,他说:“文王死了后,文化遗产不都由我继承吗?老天若要灭绝文化,我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老天若不灭绝文化,匡人能把我怎样?”

【诸儒注疏】“畏”者,有戒心之谓。“匡”,地名,《史记》云:阳虎曾暴于匡,夫子貌似阳虎,故匡人围之。马氏曰:“文王既没,故孔子自谓后死者。言天若欲丧此文,则必不使我得与于此文;今我既得与于此文,则是天未欲丧此文也。天既未欲丧此文,则匡人其奈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己也。”

【理学讲评】遇难而有戒心叫做畏。匡是地名,文是道之显然者。后死者是孔子自称之词。昔鲁有乱臣,阳虎曾为暴虐于匡,匡人恨之。孔子一日适陈,经过其地,匡人见夫子貌似阳虎,遂误认而举兵围之。夫子因此有戒心于匡,而弟子之从者皆惧。故夫子解之说:“道每因文而显,亦必得人而传。昔也文王未没,则前乎群圣人之文,传在文王。今也文王既没,则斯文独不在我乎?夫斯文之兴丧皆天也。若使天将丧斯文也,则所以赋于我者,必有所靳,而我为后死者,且将道无所见,学失其宗,自不得与于斯文矣。今天之的以与我者如此。而我既得与于斯文,则是天未欲丧斯文也。天既未欲丧斯文,则我命在天,匡人其能违天而害我乎?吾于此盖有以自信,而二三子亦不必忧患矣。”夫圣人当不测之变,而处之泰然如此。真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慑者。学者观此,不惟可征其见理之明,任道之勇而亦足为养心不动气之法矣。

【心学讲评】道不尽于文也,而用于天下以使人异于禽,君子异于野人,则唯文足以辨之。天以开中国之天下,使立人极而成位乎中,故五帝、三王兴,而《诗》、《书》、礼、乐、爻、象、畴、范以次而立,至于文王而大备。文王以上之圣人,皆见诸行事,而以君道立治统,文无以加矣,守之万世而莫能易矣。后世之天下,文存则泰,文丧则否,圣王不作,而谁与传之?故于治统欲绝之际,笃生夫子,修明之以教万世。呜呼,其任之重蔑以加矣!是天之所以为天,而与日星云汉风雨露雷昭垂于万古者也。夫子知其然,而于遇难之际,显其所自信以示从游者焉。匡人不知孔子而围之,殆有不测之势。古以遇兵为畏,此之谓畏也。夫子曰:是何伤哉!吉凶非我之吉凶;天之善败,天下后世道之存亡也。夫吾之所述者,文而已矣。而文岂易言哉!古之帝王因天所显示而见之文,以治教天下,至于文王而大备。故文王终身于忧患,而暴君恶俗无能如文王何。文王既没矣,存之典章者将与周道而俱衰。揽其大义,体其微言,以使文王之文昭明于万世者,不在兹乎!予今者方有事而未之备,且将俟之后日,天必假我以年矣。如使匡人而遂其慝,则必天之将丧斯文乎?斯文丧,而文王之文且与守府之君而俱绝,嗣是以后,千万世之生人,不得与于斯文矣。胥天下之君子而为野人,胥天下之庶人而为禽兽,而天岂其然乎?若天之未丧斯文也,斯文不可丧、人类之不可殄也,则予且终其所有事而后终老焉。匡人之难,偶然之凶危,且不如商纣、崇虎之列也,而能如予何哉!故匡人虽暴,无伤也。呜呼!夫子于患难之际,所信于天者,文而已。文,即道也;道,即天也。乾坤不毁,生人不尽,《诗》、《书》、礼、乐必不绝于天下,存乎其人而已矣。末世人貌而禽心者,以文章为利名之捷径,而诋毁君子之学,曾匡人之不若也。有志者又何难哉!

【元典】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译文】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

【诸儒注疏】孔氏曰:“大宰,官名。或吴或宋,未可知也。”“与”者,疑辞。大宰盖以多能为圣也。

【理学讲评】太宰是官名。当时有个太宰,曾问于子贡说:“吾闻无所不通之谓圣。今观夫子其殆所谓圣者与?不然何其多才多艺,而无所不能也?”夫以多能为圣,则其知圣人亦浅矣。

【元典】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译文】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

【诸儒注疏】“纵”,犹肆也,言不为限量也。“将”,殆也,谦若不敢知之辞。圣无不通,多能乃其余事,故言“又”以兼之。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哲理的语言和丰富的思辨。为了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比较容易地读懂《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并能够从中汲取幸福的智慧,《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特采用“与罗素相约在微博”的这种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来拉近读者与罗素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距离,通过“微博式”方法,将罗素的精辟话语进行深刻阐述、剖示和拓展,让读者对幸福这个概念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实在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也名《劝忍百箴》,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得颐天年的劝世书。忍是大智大勇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津梁!元代著名学者许名奎,集毕生之精力,得出《劝忍百箴》100条精华。他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个“忍”字概之。“忍”决不是“忍声吞气”,不是懦弱、胆怯,“忍”是大智大勇者的无敌心法!
  •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徐绍林先生几十年来所有的所思所感文集集合。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凰涅槃废柴小姐太嚣张

    凤凰涅槃废柴小姐太嚣张

    废柴?转瞬间翻云覆雨一跃成为玄灵大陆炙手可热的女神,冲灵帝,虐渣渣,誓要那些牛鬼蛇神退避三舍,落魄废柴一朝涅槃,从此九州以之为尊......一邪魅魔尊含笑前来:璇儿,你不要你的亲亲夫君了么......魔尊携手共创佳话,即墨终将迈入人生巅峰
  • 和外星人在一起的时光

    和外星人在一起的时光

    此为一部软科幻小说。李云腾是一个小说作者,在城市郊外租了一个农民看守鱼塘的房屋写小说。一天晚上,外星人来到地球,后来她就去到李云腾的房屋。李云腾接纳了外星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产生了很多的疑惑,后来他终于知道对方是外星人。他和外星人成为了好朋友。李云腾的朋友朱跃海知道外星人后也非常的高兴,他们一起到地球各处去旅游,一起离开地球去外星球。期间他们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的危险和困难,他们一起渡过了非常难忘的时光。
  • 艳阳高高照

    艳阳高高照

    程艳阳自从十八岁时以手染指了一名男子之后,她想破脑袋要忘记,于是如愿以偿了。殊不知,在偌大的集团公司里,第一天去上班,便见了那个男人,N天之后,那名俊美男子悠悠开口。“程艳阳,还记得吗?就是你……把我给摸了。”
  • 霸道总裁的网恋男友

    霸道总裁的网恋男友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聂依笙因为父亲的离世,而被华夏第一企业家族收养,摇身一变,变成了顾家的四少爷——顾笙。孤傲、内向、冷血、还是善良?顾笙,到底怎样的才是你?打架,跳舞,网游高手,黑客?顾笙,你到底还有多少秘密?顾宸居高临下地看着拥有一头银发的少年,耀眼的让人移不开眼睛。“怎么?你是想验身吗?” “我亲爱的哥哥,你对这副身体还满意吗?” “你哥哥我…满意至极!”
  • 唯吾逐惜今梦

    唯吾逐惜今梦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然,女子亦可成大事也,请看一位平凡女子如何造就不平凡的人生,收获属于自己的一切!
  • 武林盟主寻爱记之在未来盛开之花

    武林盟主寻爱记之在未来盛开之花

    小学生文笔,初中生脑洞,开局最强的女主为找到真爱努力奋斗的小故事~
  • 你是我的余光

    你是我的余光

    五年前,他说过:”我许温歌这一辈子都不会喜欢你。五年后,他卑微挽留她:”小太阳,你能不能回头看看我,我身娇易推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混乱游记

    混乱游记

    我叫杰克。是的在2222年的世界是一名职业的盗贼,但我有一个很好听的职业。人们成他为流浪者,好吧,为了生活我应该这么做。谁然我没有一个有钱的后台呢,不多说了,前方就要到达艾尔蓝色星球了,我得继续我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