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7月底
随着奥地利王储的遇刺,欧洲的政治关系从1914年7月底以来急剧恶化,以至于8月1日爆发了战争,奥地利、塞尔维亚、德国、俄国、法国、比利时和英国先后卷入了战争,意大利则保持中立。
1914年8月2日
宣统皇帝的老师们来我家里坐客。他们打算前往崂山,但却被拦在了城门口,整个市区由于战争状态已被全面封锁。
1914年8月3日至8月21日
中国民众陷入了恐慌。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向开动的火车。总督委派我协助安抚中国人的情绪。
我成功说服了中国官员暂时不要离开青岛。但是英国人的宣战再一次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安,特别是总督府方面还要考虑到敌人从海上炮击的可能性,因此提醒妇女和儿童尽快离开这里。
我多次前往火车站,现场指挥和协调民众的输送。我们想出了许多应当有助于协调管理铁路运输的措施和规章,但未能取得明显成效。
(1901年竣工,1904年正式投入使用)
索伊弗特先生和博纳先生被征召入伍。此外还组建了一支市民军队,据说以后将会升格为国防军,因此满大街上都晃荡着这些荒诞的士兵。
我们将孔子书院的屋子腾出一间作办公室。每天4点钟就会有中国的熟人们聚集在这里等候传达最新的消息。我们设法帮助出行的人弄到车票,向一些想要把他们的家人安葬在胡道子(城区以外的中国墓地)的中国人发放通行证。
此外,这些旅行者还因为人流的拥挤而遭遇了很大的不便,所以我们必须亲自把他们送上路,这自然又增添了许多工作量。
关于建立一个红十字会中国协会的事宜正在商谈当中,在短短的半小时里已经通过认捐的方式募集到了很大一笔数目的捐款。
姗姗来迟的夏季雨水终于在8月份的下半月稀里哗啦地下了起来。运送德国妇女和儿童离开青岛的“帕克拉特”号轮船遭到了英国人的攻击,船上的乘客们提心吊胆地被转送到了威海卫。另一艘“安平”号轮船由南方的中国人冒着倾盆大雨开出港口,整幅场景混乱不堪。
自从日本下达了最后通牒以后,民众当中普遍的不安情绪与日俱增,城里种种荒谬的谣言也到处流传。许多曾经表示过愿意暂时留在青岛的中国官员最终也还是离开了这里。
日本领事宗村同意加入红十字会,并建议将中国的家庭撤离出战场,因为接下来的几天炮击将会更加猛烈。同时我也收到了肖道台发来的电报邀请,希望将我的妻子和孩子们转移到济南府。我们从这封电报里嗅出了今后到底该作如何打算的气味。
1914年8月22日
我的妻子、我的小姨子戈特莉冰·布卢姆哈特和孩子们跟随最后一批中国熟人踏上了旅程。
独有恭亲王和高天渊留了下来。
1914年8月23日
日本的最后通牒已经过期。遵照德意志皇帝的命令,青岛必须尽最大可能坚守住。
1914年8月24日
日本开始全面封锁海上的交通,在这之前已经发生了一起我们的“S90”号军舰与一艘英国驱逐舰相遇的事件,结果导致英国军舰受到一些损伤,船员也有伤亡。
1914年8月28日
从高密传来消息,称那里的人们希望得到我的帮助,建立一个红十字会。
1914年8月29日
我来到了高密。只要条件具备,我们将会采取预防措施以收容难民和伤员。我们选中了一座已经废弃的德国军营当做收容场所,但营房因为缺乏任何必要的维护而濒临坍塌。
1914年8月30日
呼啸的台风卷着瓢泼暴雨侵袭了青岛。
1914年8月31日
雨一直下着。夜里有一艘日本驱逐舰在一个小礁石岛上搁浅了。所有船员离开了这艘军舰,然后“美洲豹”号将其彻底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