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58600000002

第2章 修身养性

1.大德必寿

美意延年

意思是说,有高尚品德的人一定会得到长寿,心情愉快就能延年。上联出自《礼记·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下联出自《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美意,乐意也,无忧患则延年也。

养生不仅仅是一种健生手段,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因此,“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长生秘诀》)德为福寿之本。大凡品行端正、为人善良、心境淡泊、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往往有利于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内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增加机体的抗病力,促进人的健康与长寿。

而有悖于道德准则的人,因其胡作非为必然会导致精神紧张、恐惧、沮丧等不良心态。这种精神状态往往会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失调,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病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同样不注意德性修养、起居失度的人,对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诸如损人利己、纵欲无度、嗜烟如命、酗酒赌博、嫉妒成性、喜怒无常等。我国唐代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早就指出:“善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养性》)。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道德”正式纳入健康的范畴。道德固然不是医术,但道德对人的心灵和精神的调节作用却又是医术所不能做到的。

这副佳联深刻概括了我国传统养生的一项重要经验。养生之道,贵在修德。

下面三副对联,也反映了同样的道理,即为:

心畅延年久;德高益寿长。

心宽能益寿;德高可延年。

处事德为本;居家书当先。

2.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这是清·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撰书的对联。虽只有八个字,却用了四个典故。

上联的“曾三”源出《论语·学而》,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指老师传授的学业)不习乎?”“曾三”二字概括了曾参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美德。“颜四”指孔子的另一个贤德的弟子颜渊实行的“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表示视听言动四个方面都要遵守儒家的道德规范,因而概括为“颜四”。宋·朱熹《斋居感兴》也有“曾子日三省,颜生躬四勿”的诗句。

下联“禹寸”指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典出《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这里的圣人即禹,他把一寸光阴看得比直径一尺的璧(扁圆而中间有孔的玉器)还贵重。“陶分”指东晋征西大将军陶侃,他常勉人,珍惜分阴。《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侃注重养生,调任广州刺史时,郡斋多暇,则早起把一百块砖搬到斋外,晚上又把一百块砖搬到斋内以习勤劳,故享寿76岁。时间就是生命,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节约时间无异于延长生命,所以,德国女作家库尔茨说:“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一瞬间,谁就能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联语强调个人品德修养,鼓励人们珍惜时光,对今人养生不无借鉴意义。

后有人在此联前各加四字,即为:

学问无穷,曾三颜四;

光阴有限,禹寸陶分。

黄山黟县古联亦有:

惜寸阴莫闲白日;

进一步便蹈青云。

3.仁享遐龄

德能昌后

选自民国·胡瑞芝《养正录》。意思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能享受长寿、高龄;道德高尚的人,其后会兴旺、昌明。

上联由“仁者寿”(《论语·雍也》)引申而来。这里的遐龄,指人长寿,高龄。《魏书·常景传》:“以知命为遐龄”。下联自“德积者昌,殃积者亡”(《十大经·雌雄节》)转化而来。为什么仁者会享遐龄呢?享寿73岁的孔子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宜乎!”(《孔子家语·五仪解》)这里说的将身有节,就是生活有规律,慎节起卧,饮食有节;动静以义,就是动静要符合道义,且要劳逸适度;喜怒以时,就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随意狂欢,不动辄暴怒;无害其性,就是根据人的身心特点安排生活,不压抑,不戕贼,不放纵,不懒惰。“仁者,内善于心,外及于物”(《周礼·地官·司徒》)。仁,主要是指中华民族的美德,如宽厚、慈爱、守信、勤俭、忠孝等,它是众善之本。在这里,仁就是与人为善,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把人的情志和生活起居掌握到适度的程度,把心中的善念转化为嘉言懿行,这样自然会有利于健康长寿。这正是“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宋·邵雍《言行吟》)。用更通俗的话讲,就是好人寿长。

湖北汉阳县侏儒山崇仁古寺有一副崇仁崇德与修身的对联,也很有教益:

崇仁崇德尚崇智;

修道修仙须修身。

与此类似的对联还有:

积德前程大;

存仁后步宽。

德高增福寿;

神静乐天年。

4.有容德乃大

无欲心自闲

选自清·周希陶编《重订增广》。

上联语出《尚书·君陈》:“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意思是有忍耐精神,所做之事才能成功;有忍让宽容的胸怀,德行才能广大。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括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从养生角度说,宽容又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下联源出五代·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六,全句为:“无欲者,神合于虚,气合于无,无所不达,无所不通。”意思是说,人如没有贪欲,人的神就会进入无情无欲的虚寂状态,气也会顺应自然的变化。虚无是道家用来指“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又无形象可见。什么叫“闲”呢?明人谢肇淛解释说“所谓闲者,不徇利、不求名,澹然无营,俯仰自足之谓也。而闲之中可以进德,可以立言,可以了死生之故,可以通万物之理……今人以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口厌粱肉,身薄纨绮,通宵歌舞之场,半昼床笫之上,以为闲也,而修身行己,好学齐家之事,一切付之醉梦中,此是天地间一蠹物。”(《五杂组》卷之十三)说白了,“无欲心自闲”,是说人只要没有贪欲,不徇名利,就会有清闲安逸和闲适的心情。故明代医家万全说:“寡欲者,所以养性命也。”(《养生四要·寡欲》)

“德乃大”“心自闲”则是以宽容、无欲态度立身处世的结果。

正是:

心宽能增寿;

德美可延年。

胸怀开阔是长寿之本;

心地善良乃快乐之源。

此乃蒙古族谚语。指心胸宽广的人乐观长寿,心地善良无私的人谦和快乐。

5.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此联为明末画家王时敏(1592—1680)的自题联。上联讲积德,要从宽处积。

上联所谓“宽”,是指宽厚、宽和、宽恕、宽容等。《尚书·君陈》有言:“有容,德乃大。”“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明·《薛文清公要语》)而且,宽容本身就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仁爱的光芒。所以联语强调德要从宽处积。从养生角度言,心宽才能体健,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所以,明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曾言:“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小窗幽记》)。在当代,寿逾百岁的香港最成功的十大企业家之一的邵逸夫先生也说:“宽容是一把健康的钥匙,是一个人修养和为人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

下联讲求福,包括人间五福则要从俭中求。俭,指俭省、俭朴、俭约。《后汉书·郎觊传》:“夫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宋·罗大经在论述俭的作用时说:“余尝谓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大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薄,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醉脓饱鲜,昏人神志,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故老氏以为一宝”(《鹤林玉露·乙编卷五·俭约》)。这就是说,俭能治奢、治贪、养气、养神、养寿,这是很有道理的。故清人讲:“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金缨《格言联壁·敦品类》)

清文学家、养生家石成金也告诫人们:

勤俭持盈久;

谦恭受益多。

(《传家宝·知世事》)

半室安居,未及积金先积德;

布衣随分,虽无恒产有恒心。

(《传家宝·联瑾》)

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

忠持己恕及物终身可行。

(山西灵石司马院对联)

6.修德用十分功,自然神安梦稳

作事退一步想,无不心平气和

选自清·朱应镐《楹联新话·卷一·格言》。

实践证明,人的精神状态与人的德性和品行是密切相联的。修德为什么能够养生、长寿呢?一是修德能够克服、消除许多不良的欲求、心态、习性,如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葛洪所言:“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何者是邪?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省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抱朴子·养生论》)。可见,消除这些不良的欲求、心态、习性本身,有利于养生长寿。二是道德价值的实现、道德行为的完成,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有益于身心健康。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言:“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养性》)。所以上联说修德要用十分功,心神就自然会安宁,睡梦也会安稳恬适。

下联讲做事想问题,要会“退一步想”,同自己境遇差的比,这样才会心满意足,知足常乐,心里才平和不躁。所以,为人处事应“律身惟廉为宜;处事以退为尚。”(清·蒲松龄《省身语录》)

清·石成金编撰的《传家宝·联瑾》中有一副联语正是对“退一步想”的诠释: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

心若怠荒,即想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7.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这副对联告诉人们:立身处世要磊落光明,不可俯仰随俗。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心的事。北宋哲学家程氏兄弟解释说:“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其乐可知”(《孟子集注·尽心章句上》)。宋代另一位哲学家陆象山亦言:“仰无所愧,俯无所怍,虽在贫贱患难中,心自亨通。正人观之,即是福德”(转引自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五)。告诫人们做俯仰不愧天地的好人。

下联源自东晋经学家范宁《春秋谷梁传序》称誉《春秋》语:“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意思是说,一个字的褒扬,超过君王赠赐一件礼服;只言片语的贬低、批评,其受辱的程度比当众鞭挞还要厉害。春秋,这里指春秋时代鲁国的一部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著。《春秋》文字简短,常常寓褒贬善恶于一字一语之中,后因称文笔隐晦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也说:“孔子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近名论》)下联进一步强调了一个人只要注意修身养性,行为端正,品德高洁,心地善良,则是褒是贬,历史自有公论。这种坦荡胸怀,有利于身心健康。享寿107岁的现代著名书法家孙墨佛说:“长寿秘诀,首先是要做个好人,事事无愧于心,方能心平气和。”

清代文学家、养生家石成金在他辑的《联瑾》中也有内容类似的三副对联:

处世无奇,但存心不愧天地;

居家有道,惟忠厚以遗子孙。

奉公守法,虽然清淡,却昼夜常安;

越理亏心,即致富贵,但神魂不乐。

仰不愧,俯不怍,戒慎恐惧,乃君子持身之本;

上不欺,下不扰,正大光明,是丈夫立世之方。

民国·胡瑞芝的《养正录》也有一副:

为人宜春风和气;

处世当白日青天。

1932年,身陷囹圄的中共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陈独秀,对前去探视的挚友、刚从海外归国的著名画家刘海粟也题写了内容相近的对联:

行无愧怍心常坦;

身处艰危气若虹。

反映了陈独秀的坦荡胸怀和无畏精神。

现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也自题有类似的待人处世联: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8.择友须求三益

克己宜守四箴

——佚名。此联讲的是交友之本,修身之道。

“三益”语本《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即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此后的各代,都以此为交友之道。明人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曾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供,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如何择友交友呢?明人方孝儒有言:“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所交在贤德,岂论富与贫。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转引自清·褚人获《坚瓠戊集卷之一·谕俗箴》)故清人张潮说:“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幽梦影》)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朋友,但在择友、交友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于己“三益”的畏友、密友,远离贼友。

“四箴”,顾名思义,为四句箴言。宋代文学家、大臣张方平以《礼记·曲礼上》中的四句话作为立身处世的“四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傲长则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欲纵则沉溺于酒色,志满则不思进取,乐极则生出悲哀。这四句箴言不仅是立身处世的箴言,也是修身养性的箴言。古人云:“恭俭福之舆,傲侈祸之机。”(《北史·崔冏传》)养生也要注意谦恭谨慎,不能傲慢不逊,写过《养生论》的嵇康因“傲物受刑”,就是千古教训。谚语云:适度是健康之母。无论是物欲还是情欲,都不可放纵。“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韩非子·解老》夫妻间的性欲也应乐而有节。“壮而生色有节者,强而寿。”(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而“施泄多,则伤精”(《养生四要·寡欲》)。同样,人固然要有宏伟志向,但切不可志满气骄。对于享乐,欢乐亦不可过分。“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淮南子·道应训》)。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所以万全强调:“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可谓知养生矣”(《养生四要·寡欲》)。

此联所述的虽然是旧时择友、修身的标准,但对于今天人们择友、修身养性仍有借鉴意义。

与有肝胆人共事,立身立业;

从无字句处读书,明理明心。

(山西灵石隐翠园联)

9.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选自清·金缨《格言联壁·接物类》。

上联讲严于律己。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原毁》)

下联讲宽厚待人。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在江西婺源流坑村有南宋状元董得元为休荣亭题写的对联,与此联内容近似:

闲谈休论荣枯;

静坐常思得失。

10.山静日长仁者寿

荷香风善圣之清

选自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之十一·集字》。

上联集宋人唐庚《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和《论语·雍也》:“仁者寿”。对于静寂的高山,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道风,嵸乎天地之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于山也。”对于何谓“仁者寿”,东汉哲学家、史学家荀悦也作过简明的阐释:“或问:‘仁者寿,何谓也?’曰:‘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故咎征不至,而休嘉集之,寿之术也。’”上联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善于中和养性,能心静而和,不伤于性,又乐于山,深得山水之情,故长寿。

下联集唐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五代·前蜀杜光庭又有“圣人清廉以澡身,人自廉洁以顺教”(《道德真经广圣义》卷四十)。荷花向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的品格,夏日,善解人意的荷风送香,令人凉爽,沁人心脾,净化灵魂,真有圣洁之感。

11.人能克己身无患

事不欺心睡自安

出自元·马致远《岳阳楼》,载《元曲选》。

上联是说,人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严以律己,身心就无忧无患。人的生命是神与形的统一。古人云:“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淮南子·原道训》)。这里的“形”指人的躯体;“神”即精神,指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所谓“克己”,就是要用理智(精神)去克制自己的嗜欲和贪欲。一个人如果奔竞浮躁,汲汲名利,在心灵上就不可能澄澈清静,在生理上就可能出现忧患病灾;反之,如《黄帝内经》所言:“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就可收形神兼养、长生久视之效。

俗谚说: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又云:养性须修善,欺心枉吃斋。下联是说,做事不昧良心,不自欺欺人,心胸豁达坦荡,睡觉也会安稳。

如何律己处世呢?清人张潮《幽梦影》中的清言很有启示: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

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早对秋气、春气有说明:“秋气严”,“春气爱”。即律己要严,处世宜宽,出以爱心。这样人际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清乾隆进士唐仲冕为家居“果克堂”的题联,对于如何克己修身也写得很独到:

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

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清·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二)。

12.严正当师包孝肃

忧乐应学范希文

清·孙葆田撰。孙葆田,山东容城人。清同治十一年进士,任职刑部,后以母丧回籍守孝。光绪十一年由宿松知县调任合肥县令,这里正是北宋名臣包拯的故乡。包拯,字希仁,号孝肃,天圣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枢密副使。为官刚正,执法严峻。为封建时代清官的典型。民众誉为包青天,著作有《包孝肃奏议》。上联表示,做官要师法包孝肃,严正清明。

下联中的范希文,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1046年9月15日,他在被外放至邓州、身体也很不好的情况下,应朋友滕子京的请求,在邓州花洲书院春风堂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他以洗练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并借景抒情,劝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忧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摆脱个人得失,以国家前途和人民利益为本。那么一个人究竟什么时候应该忧,什么时候可以乐呢?范仲淹豪迈地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在天下人未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乐)的不朽名言,概括了他一生追求的为人准则,表达了他那广阔的胸怀和忧国忧民的强烈责任感。这种以天下人的忧和乐为重而把个人得失放在次要地位的忧乐观,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用以自励的精神力量。下联是说在修身养性方面要学习范希文的思想和品格,要胸怀豁达,置个人得失于度外,树立以天下人的忧乐为重的忧乐观。

13.始知行义修仁者

便是延年益寿人

选自宋·邵雍《言行吟》,《全宋诗》册7,页4590.

养身须修德,这是古代养生家的经验。故诗人在《言行吟》中开宗明义:强调“言不失仁,行不失义”。那么,何谓“仁”,何谓“义”呢?仁,是古代儒家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即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言“仁”,以“爱人”为核心,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为行为准则。“修仁者”就是实行仁德的人。所谓义,“义者,宜也”(《礼记·中庸》)。唐·韩愈《原道》:“行而宜之之谓义”。指思想行为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仁心外化为语言、行为的具体体现。亦指善良的行为。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中早就说明了“行义”对养生的重要性:“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吾以此实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民不能知而常反之,皆忘义而殉利,去理而走邪,以贼其身而祸其家。”

下句的延年益寿,指延长寿命,增加岁数,多用作颂词。宋·张君房编《云笈七签》卷一一六:“举世之人,皆愿长生不死,延年益寿。”

上下诗句是说,按照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要求做事为人的人,必然是延年益寿的人。宋人倪思说得好:“寿而无德无识,非寿也……孰为寿?有德有识则寿”(《经堂杂志》卷四)。这就是说,缺德无义之人,即使多活一些时日也不叫寿,而且由于其无德无识,也不可能长寿。实事上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人,其胡作非为必然导致紧张、恐惧、内疚等种种心态,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精神负担必然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其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最终在恶劣心境的重压和各种心身疾病的折磨下,或早衰,或丧生。所以,黟县古联劝诫人们: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14.护体面不如重廉耻

求医药莫若养性情

这是一副修身养性的格言联。

上联讲修身。针对世俗的弊端,指出人们与其注意相貌或样子的好看,不如注重廉洁的操守和羞耻的感受。知羞守廉这是为人的道德准则。所谓廉,就是不苟得,不妄取,不受不义之财。廉洁对于官吏个人来说,可以“保禄位”、“远耻辱”,“得上之知”、“得下之援”;对国家社会来说,则能促进道德风尚的净化淳朴和政治的清明。而廉的反面则是贪,即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义之财,索贿受贿。这些人也许能得逞一时,但最终得到的是耻辱和憎恨、惩罚和制裁,为人民所不耻。正如古人所言:“夫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陆九渊集》卷三十二,《拾遗·人不可以无耻》)朱子则进一步指出:“有耻则进于圣贤,无耻则入于禽兽。”可见知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底线,是人生第一要事。知耻,则洁己励行,思学正人,所为皆光明正大。山西灵石顶甲花园有一联云:

廉耻自守则赏足;

道德是乐乃无忧。

下联讲养性。针对不少人往往有病求医药,不注意病前自身情绪的调整,明确指出“求医药莫若养性情”。养性之道实质上就是提高自身修养,注意情绪调节,避免情志过激。如何“养性情”呢?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提出了“平正”养性的原则,指出:“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管子·内业》)。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则明确提出了“中和”养性的原则,指出:“养性之道,莫强饮食,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则从理论上进行了阐释,指出:“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并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故喜怒不节,寒暑失度,生乃不固。人能依时摄养,故得免其夭枉也”(《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养性》)。这就是说,养性情不仅要重视病前预防,而且要注重情志养生,避免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大凡思虑伤心,忧郁伤肺,愤怒伤肝,饥饱伤脾,淫欲伤肾,此五脏之害,皆由心主。要知病赖药愈者甚难,唯要在于心药治之。清代文学家、养生家石成金则讲得更通俗:“喜怒哀乐归于中和,贪嗔痴妄必须看破,更要时时宽心,知足随缘,诸事参透,不忧不怒,嘻嘻哈哈,欣笑自如,此调性情以卫生也。”他还提出:“然治有病,不若治于无病;治身病,不若治心病;请他人医治,尤不若自己医治也”(《传家宝·救命针》)。这就是今人说的“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15.寿本乎仁 乐生于智

勤能补拙 俭可养廉

选自安徽黄山市黟县西递村的敬爱堂、惇仁堂联。

上联是说长寿原本出于仁人,爱好欢乐多出于智者。上联语本《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智者喜爱流动的水,仁者喜爱稳重的山;智者外向活跃,仁者内向宁静;智者乐观进取,仁者安谧长寿。为什么仁人长寿呢?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作了言简意明的回答:“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在孔子看来,无论知(智)者、仁者,都有一种快乐优雅的人生境界。孔子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论语·子罕》)。仁者之所以快乐无忧,是因为仁者相信一个人只要以仁爱之心待人,别人也必将以仁爱之心待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里的人,当然是快乐无忧的。只有能分辨是非、具有仁爱之心的智者,内心才会充满欢乐,所以乐生于智。

下联讲勤俭能补拙养廉的道理。“勤能补拙”,意谓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语本宋·邵雍《弄笔吟》:“人生所贵有精神,既有精神却不纯。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清·钱泳《履园丛话·考索·动》也指出:“凡事勤则成,懒则败。”俭可养廉,语本唐·司空图《大尉琅琊公河中生祠碑》:“均能劝勇,俭足养廉。”所谓廉就是不苟取、不贪财货,立身清白有节操。养廉就是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而要养廉则要“以俭素为美”。正如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训俭示康》)。元人孔齐说得更直白一些:“俭者,美德也。人能尚俭,则于修德之事有所补。不暴殄天物,不重裘,不兼味,不妄毁伤,不厚于自奉,皆修德之渐,为人所当谨……人生好俭,则处乡里无贪利之害,居官无贿赂之污,舍此,吾未见其能守也”(《至正直记卷二·美德尚俭》)。这些都说明只有俭才能养廉。而且“俭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明·龙遵叙《食色绅言》)。

16.甘守清贫,力行克己

厌观流俗,奋勉修身

此为《楹联丛话》的编者梁章钜的祖父梁天池的述志联,选自《<楹联续话>卷之二·格言》。

“清贫”谓贫苦而有操守。《后汉书·刘陶传》:“陶既清贫,而耻以钱买职,称疾不听政。”“克己”,语出《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指克除自己的私心杂念,使行为和思想合乎礼的规范。上联警策自己要努力克制私心,甘愿保持清贫,以俭为荣。即使在物质生活有很大提高的情况下,崇尚节俭,甘守清贫对于修德养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清·张英曾说:“老氏以俭为宝,不止财用当俭而己,一切事常思节啬之义,方有余地。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虑,可以蠲烦去忧。凡是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聪训斋语》)

“流俗”,语出《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朱熹注:“流俗者,风俗颓靡,如水之下流,众莫不然也。”后泛指世俗,多含贬义。“修身”,指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只有修身方能使人超越原生状态而进入自觉追求崇高的境界。

下联表示不愿看世俗的流弊,更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要努力修养身心,使自己有高尚的情操。荀子曾说:“扁善之度(即以普遍合于善道的法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舜”(《荀子·修身》)。

中国画家张大千也有内容相似的自题联:

立脚莫从流俗走;

置身宜与古人争。

杰出爱国宗教领袖、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也有类似的自勉联:

不怨天,不尤人,反求诸己;

无罣碍,无恐怖,力行近仁。

(选自《赵朴初韵文集》)

17.惟俭助廉,惟恕成德

寡营习静,寡欲养生

清·王可亭集,选自清·朱应镐《楹联新话·卷八·集古》。

上联集自宋·范纯仁《范纯仁家训》:“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俭,俭省、节俭、俭约。俭则无贪淫之累,故助成其廉。所以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清人高拱京根据宋人罗大经的概括对于俭的益处则有一段精彩评论:“俭有四益:人之贪淫,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至于贪,何从而淫,是俭可以养德,一益也。人之福禄,只有此数,暴殄糜费,必至短促,撙节爱养,自能长久,是俭可以养寿,二益也。醉浓饱鲜,昏人神志,菜羹蔬会,肠胃清虚,是俭可以养神,三益也。奢者妄取苟存,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俭可以养气,四益也。”(《高氏塾铎》)所以,“凡人生百行,未有不须俭以成者”(清·王应奎《柳南续笔》卷四)。

恕,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孔子的话说:“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即自己希望达到、实现的也希望别人达到、实现;自己所厌恶的也不施于他人。“如福寿康宁,人之所欲;死亡贫苦,人之所恶。所欲者必以同于人,所恶者不以加于人”(朱熹《朱子类语》卷四十二)。这就是恕,“恕则无人我之私,故能进于德”(清·石成金《传家宝》三集卷二《群珠》)。

下联出自《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是说,修养心性的方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孟子强调寡欲,意在要人们减少和克除不正当的私欲,以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因为寡营即少谋求营私,可以习静,就是排除杂念,静养修性。按照唐初道士成玄英的说法,“静是长生之本,躁是死灭之原”。同样,摄养身心也须寡欲。谚语云: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清心而寡欲,人之寿矣”(唐·崔敦礼《刍言》卷上)。清人冯曦晴也指出:“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寡欲”(《颐养诠要》卷之一)。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曾国藩也有类似对联: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

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此联赠其弟曾国潢。联意为:勤俭可使人廉洁清明,自会受到乡邻们的敬重和赞誉;正直诚恳而又节制性情,子孙后代都将受益。

18.作德日休,为善最乐

知足不辱,能忍自安

选自清·窦镇《师竹庐联话·卷十一·格言》。

上联出自《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意思是修德行善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作伪饰巧,费尽心机,反而越来越糟。“为善最乐”,事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上联的意思是修德行善不费心机,会越来越好,因而做好事最快乐。“为善最乐”乐在何处?清人说得好:“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申居郧《西岩赘语》)。

下联出自《老子》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知道满足不会遭到侮辱,知道休止,不会遇到危险,这样的人就可以长久了。能忍自安这是修身养性、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步翼鹏的《忍耐诗》云:“忍则身无辱,耐则身无害,不忍或不耐,小事反成大。”这是很有道理的。

清文学家、养生家石成金撰《传家宝》中也有两副劝人修德行善、克己让人的对联:

修己、克己、安分守己,行几件天理事情,多福多寿;

忍人、让人、切莫害人,存一片公道心肠,种子种孙。

(《联瑾》)

做个好人,身润心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欢地喜鬼神钦。

(《快乐联瑾》)

19.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

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此联为郑板桥所撰,后被清光绪年间的扬州商人李小波选为新建住宅的楹联作为治家格言。

上联认为,广植名花,改善环境,美化生活,尽管其功不小;但还是比不上德泽黎民、影响民心民俗的“种德”之举的意义重大。这里的“种德”出自《尚书·大禹谟》:“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意为皋陶勉力施德政,德泽就下降于民众,民众都归附他、怀念他。宋代诗人戴复古《题周仁甫古香堂二首》(之一)也有“种花兼种德,当有折桂郎”的诗句,作者根据儒家“立德扬名”的传统,在联语中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种德比种十里名花更为可贵。

下联意思是建造千万间高大的房屋虽是值得称道的事,但其价值远不能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相比。杜甫曾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下联用杜诗之意,指出即使“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所谓修身,就是涵养德性,陶冶身心,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儒家十分重视修身,认为“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即一律)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联语将种名花、修广厦与种德、修身相联系,更突出了后者的重要性,内涵深厚。

清文学家蒲松龄《省身语录》中也有一副修身养德的联语,可一并体会: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入则笃行,出则友贤。

同类推荐
  • 国学泛舟(下)

    国学泛舟(下)

    近代以来,世界文化的挤压、碰撞、交流和融合越演越烈,极大地改变着全球文化地图。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进程中,包括“民主、科学”在内的西方观念,推动了中国向现代的转变,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同时,西方观念的普遍影响,在客观上也导致中华民族借以安身立命的共同价值也面临失落。文化在逐渐转型,传统须重新定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学”的概念应运而生。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体育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体育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一书囊括了宇宙、地理、自然、历史、人体、科技和动植物等领域,采用图文并茂的新颖体例,精编世界上最著名、最奇妙的未解之谜,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未知世界的情景,并对谜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给人们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揭开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谜题的谜底。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书中不但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奥秘的丰富与变幻,同时也让读者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 北大授课

    北大授课

    本书是作者为北京大学不同系科授课的课堂记录,副题为“中国文化四十七讲”。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的是,它由教授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上北大学生的活跃、机敏、博识、快乐,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可程度,颇具学术测试价值。作者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文化哲学的思维路线作整体引导。此书从初版至今,已几度再版,在海峡两岸受到远远超乎预料的热烈欢迎。
  • 草原文明的见证.阿拉善右旗

    草原文明的见证.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30个苏木镇。面积27万平方千米,沙漠、戈壁和绿洲各占三分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清代的丰富的文物古迹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伟大历史进程。
热门推荐
  • 斗罗之千机散人

    斗罗之千机散人

    二十一世纪少年,穿越到斗罗大陆成就史莱克八怪共创辉煌
  • 永恒之墟

    永恒之墟

    凡人想成仙,仙人想成圣,圣人欲不朽。修道三秘:成仙、命星、永恒,谁人能证道?不朽何处?永恒便是罪,谁人敢证道?你若永恒,我为其墟,覆灭永生。
  • 冷酷校草的霸道丫头

    冷酷校草的霸道丫头

    他——冷寒轩是星辰学校的风云人物,迷倒了千千万万的女生,却总是摆着一副冷冷的冰块脸。但她——苏家大小姐苏柔茜却对他不痴情,在冷寒轩刚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就结仇了。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大佬你的马甲要掉啦

    大佬你的马甲要掉啦

    高冷呆萌VS超撩腹黑楚苡斯竟然因一条编织手绳穿书了!穿成女主不好吗?竟还穿成了恶毒女配!不仅对男主没了兴趣,还成为了大佬中的大佬!冷酷霸气的凌爷遇到楚苡斯后秒变粘人狗子。凌慕辰:“小狐狸,你想吃什么呀?”楚苡斯:“空气。”凌慕辰:“小狐狸,你最喜欢谁啊?”楚苡斯:“事业。”……原本讨厌她的哥哥,现在争风吃醋,跟在她后面献殷勤:“妹妹,这个蛋糕可好吃了,你吃这个。”“妹妹,哥哥专门为你发明了一种医药试剂。”……各行各业的大佬也不例外:“我为你制作了一个游戏角色。”“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衣服,我专门给你制作的。”还有更甚者:“我家妹妹可是很娇弱的,你们可不能欺负她啊!”无语:谁敢啊,借我一百,啊不,一亿个胆我也不敢啊!“我妹妹除了长得好看,别的都不会,你帮忙照看着点。”脸黑:你妹妹要是什么都不会,还让我们怎么活啊,她可是大神啊!楚苡斯:我只想好好活下去,怎么这么多人跟我扯上了关系?
  •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

    《唐·吉诃德》(又译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德·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都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 笙歌一片

    笙歌一片

    女歌唱家叶笙歌因为一次假唱事件而从此退出乐坛,可当她准备复出时却无人问津,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一生中挚爱陆巡。陆巡是一位机长,因为一次意外而遇到了叶笙歌,从他遇见她的第一眼,就容不下别人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废材嫡女邪帝纵宠

    废材嫡女邪帝纵宠

    她21世纪杀手之王——笑面阎罗,看似有情最是无情。一朝穿越到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废材身上。呵,废物吗?精神力爆表,全系灵师,她是废物就没天才了!于是的于是就走上了暴虐白莲花,痛踩渣男的不归路。他是魔宫宫主,待人冷漠如冰对她却如同狗皮膏药一般甩都甩不掉。“小月儿,你看了为夫的身子就打算不负责吗?”“那你想怎么办?”绣眉轻轻一挑问道。“嘿嘿”一声奸笑后便把她,扑倒,吃光,抹净。“你无耻”“哦为夫还没无耻够呢!”……
  • 恶魔甜蜜的好奇之渊

    恶魔甜蜜的好奇之渊

    人家就是学生嘛!谁能告诉我们哪儿来的惊心动魄啊!明明人家只是单纯的转个学上学,谁能告诉我这发生的事情还是我们这些个可爱的学生做的吗?“谁,谁让你来的啊!”,“我去,谁能告诉本少这是个什么东西吗”“我说你们能正经点嘛,这里会吓死人的”明明应该幸福的生活,却让好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 陌郇

    陌郇

    容矜,天宫堂堂南枝仙,貌比天仙,倾国倾城,除了师尊外就没亲近过其他男人。结果上天庭的人传她……性冷淡?但谁知道呢?某天,南枝仙竟带回一个样貌甚佳的魂魄,这魂魄还是个男的。一时间,天宫哗然。容矜对此只一笑而过。她毕生的温柔都献给了那个少年。她愿为他抛了所有,只愿与他长相厮守。那个他道:“许久未见,甚是想念,鄙人姓陌,从今往后,还望姑娘,多多担待。”他道:“为了姑娘,就算是性命都可以拿去,不过是一双眼睛罢了,有何不行?”后来,她回忆道:“初见,你是天上仙人,我是世中俗人,你回眸一瞥,扰了我半世清欢。”心之所向,便是归属。天宫之上风云变幻,两人携手,笑对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