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20200000029

第29章

疏。二率尔遇境位者。问论无率尔。何乃加之 答准下夺中既有三位。明今纵处三位不无。故遇言中含率尔也。有义遇非胜境即摄率尔。要遇非胜境率尔心后方不续故。若遇胜境率尔心后相续而生。若别言率尔。即显率尔后皆不续。既率尔后非皆不续。故即摄在第二位中。由此应有四句分别。一心胜境非胜。谓于劣境起等流心。二境胜心非胜。谓于胜境起率尔心。三心.境俱胜。谓于胜境起等流心。四俱非胜。于非胜境起率尔心。唯依第四说不相续 详曰。义恐未然。现见人有偏注意者。虽胜境至不舍先缘。岂非胜境率尔心后而不续耶。虽境非盛。以心先无偏所注处。遇而缘之相续不息。岂非境劣心得相续。由此故知。所纵三位多分不续。未可即以句数定之。

论。若自在位者。施为无拥名为自在。夫将变现随欲而成。有所观察莫不明悟。

疏。八地已去皆能任运者。据自利说。若依利他于诸药.病有未悟者。

疏。为非此过至得相续者。为非唯此第一之过。而更有下等流等难。为生下论故致此言。有疏言初。理亦得也。今从此字。

疏。递相续生者。眼识与意落谢过去。后意续起意落谢已。眼等复与意识续起名递相续。非意识灭后独眼生名互相续。以五必与意俱起故。

论。戏妄天等者。按瑜伽云。谓有欲界诸天名游戏妄念。彼诸天众或时耽著种种戏乐久相续住。由久住故妄失正念。由失念故从彼天没。或复有天名曰意愤。彼诸天众有时展转角眼相视。由相视故意愤转增。意愤增故从彼处没 又按对法第三云。清净已生者。谓游戏妄念.意相愤怨.乐变化天.他化自在.色无色界诸天。多放逸故堕其所应于所受用境及所住定自在而转 详曰。准对****。妄念.意愤.变化.他化次第而言。妄念.意愤即当时分.知足二也。又愤恚者多因色境 欲上二天于诸妻室无所摄属何因相视生愤恚耶。何以明者。瑜伽第五云。三洲摄受妻.妾施设嫁娶。而除北洲。无我所故。如是大力鬼及欲界天亦尔。唯除乐化.及他化自在天。既无摄属理应无有相视愤怨 问何所以者 答以此二天外境多化。故于内情亦无配摄。由此取下二空天者。不违自他害等四句。亦顺对法。理应无爽 问何故智论云欲六天中间别复有天谓戏妄念.心恚天等 答虽处中间。何妨得是二天所摄。智论自云皆六天摄。亦犹梵王中间禅者初定摄故 或通六天。智论明言此诸天等皆六天摄。瑜伽复说欲界诸天。故可通六 若尔四句岂不违耶 答非彼六天总是戏.恚。取彼戏.恚名为自害。如总名人唯佛使等方俱不害。六虽总天。唯戏.恚者是唯自害亦何爽理。依实有情少分而言。上二空居亦有摄受。如魔王女摄归魔故。

论。故瑜伽至名为意根者。有义第二师释文有其二。初正翻三位破。二引瑜伽为证。疏说引证属第三文。今不依也。引瑜伽文证五得以自类为依。不证第三遇胜境故 详曰。乍观论势诚有斯理。若审理披文即疏为正。何所以者。举增盛境证五相续。引瑜伽论自类为依。岂不显五是相续耶。故下结云故知五识有相续义。虽复三因皆明相续。随自因下所引之文以为别证斯亦何失。

疏。虽即六识至实非第七者。平等智体虽是第六。由转去彼染污末那此智方得。故从所转第七为名 问何为七无智名平等 答由我.无我有平.不平。故七我亡平等方立。

论。或由悲愿相应善心者。按瑜伽论五十九云。智所引发结生相续。谓诸菩萨。又有能引发义利结生相续。谓智所引发结生相续 又集论第三云。已得究竟菩萨摩诃萨等。乘大悲愿力故生诸有中 又对法云。若诸菩萨愿力受生者。命终等心当知一切一向是善。疏主释。若分段.变易亦由二智善心为缘第八得起。言二智者即七.六识相应之智。有义但取第六为胜 详曰。双取为优 将何以验 答按佛地论第五云。无待大悲******性者。如来大悲普能拔济一切有情通缘三界 又云。随诸众生所乐示现。******性者随诸有情乐见如来色身差别如来示现 释既云菩萨于十地中一地得一。明知而用平等性智为缘受生而救物也。不尔云何地地证得。释中言佛举成就者。显彼分得故不相违。如下广引。

论。开导依至非心所等者。有义科云。开导依者至名开导依者辨依义。此但属心下。示其依体遮简非依。初辨依义有四义简。此后心等是第四义。简自类识后心不为前心作依。无引导故。或虽是心。同时不为心所作依。非开避故又言此者。此前灭心于后所生心及心所为依故。然为四义将为胜也 详曰。言等无间。何理不遮自类后心同时心所。岂复有许后心为前及俱时所无间缘耶。又第四义简后心等。其第三而简何法。故三义胜。又云此者此前灭心者。意即可通。望文不顺。文中不言前灭心故。云何此此。故今应云。此于后心至名开导依者。辨其名义。此言此前具三义法。此但属心下。出体遮余。

疏。简异类他识者。自身八识名为异类。

论。便圣教至心心所者。按瑜伽论三十八云。等无间缘.及所缘缘。唯望一切心法说。由彼一切心.及心法。前生开导所摄受故。所缘境界所摄受故。方生方转。

论。然摄大乘至夺因缘故者。按无性摄论云。谓经部师作如是执。色.心无间生者。谓诸色.心前后次第相续而生。是诸法种子者。是诸有为能生因性。谓彼执言。从前刹那色后刹那色无间而生。从前刹那心后刹那心及相应法无间而生。此中因果道理而成就。何用复计阿赖耶识是诸法因。为遮此执故次说云。此不得成如前已说。如说二念不俱有等复有何过。谓无色没****生时。前色种子能生今色理不得成。久断灭故。从无想没心想生时。及灭定等出心生时。前心种子能生后心皆不应理。久断灭故。又若离其俱生.俱灭摄受种子相应道理。但执唯有前刹那心能为种子引生无间后刹那心。即阿罗汉后心不成。不应得入无有余依妙涅槃界。由最后心能为种子等无间缘生余心故。如是即应无无余依妙涅槃界。是故色.心前后相生。但容有等无间缘.及增上缘。无有因缘 释色.心前后各自相生。非互相生为无间缘。

论。虽心心所至余亦开导者。按瑜伽云。问如经言此四无色蕴当言和合。非不和合。不可说言如是诸法可分可折令其差别 问何故彼法异相成就。而说和合无差别耶 答众多和合于所缘境受用领解方圆满故。若不尔者随阙一种于所为事应不圆满。

论。无心等位至即前自类者。对法同此。按彼论第五云。等无间缘者。谓中无间隔等无间故 释论云。不必刹那中无间隔。虽隔刹那。但于中间无异心隔。亦名中无间隔。若不尔入无心定心。望出定心应非等无间缘。然是彼缘。是故于一相续中。前心望后心。中间无余心隔故。是等无间缘 释无余自类心来隔也。即余自类类虽是同。而非即此。亦名异也。若言异识名余异者。住无心位有七.八间。云何得言入.出二心无间耶。故如前释。

论。先灭时至为开导依者。问前难小乘行缘于识。时分悬隔无缘义故。今同于彼应不能开 答夫开导者。前开其路引后令生。今避其途是施功已。由斯后起而无见遮。纵曰长时固亦无咎。不同于彼过去为缘。过去法无缘义焉立。

疏。问如解深密至今何翻解等者。此等诸教疏.灯上下而屡引矣。然唱导者临论时披捡。非不劳神。今略重举。初师难云。瑜伽第一云。谓眼识生三心可得。率尔.寻求.及以决定。又第三云。又一刹那五识生已。从此无间必意识生。此即五识引生意识 又初师.及第二师难云。瑜伽又云。决定心后方有染净。此后方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 又解深密等亦云五识由意引也。此即五识由意引生 第二师云。又如摄论.及庄严论.佛地经等。彼意皆说。转第七识得平等智。转第八识得圆镜智。此即由彼世第一法第六意识。引生平等性智相应净识。观察.平等二智相应第六.七识。引生镜智相应净识。又异熟识依染污意。如对法说。或依悲愿相应善心。此即有漏.无漏六.七引有漏八。

疏。如一法未达未遍知意者。无著明八不为小说。无性举外以经为难而为通之。今略引云。彼本论云。复次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赖耶识名阿陀那识。由此深细境所摄故 无性牒外引经难云。如说我不说一法未达未遍知等者 释外难意云。赖耶深细不为小说。即小乘人不见第八。云何断惑成阿罗汉。何所以者。如世尊说。我不说一法未达未遍知成阿罗汉。我唯说言于一切法已达已遍知方能断惑成阿罗汉 释既云遍知.方成罗汉。罗汉云何不堪闻八。八若不闻即非遍知。何名无学。进退有失 论此密意说不断烦恼。以别相声说总相处。释两义答彼。此第一解。据真谛释。声者名也。处者义也。生空真理名总相义。以彼别相一法之名。诠于总相生空之理。故称为密。经意总云。若生空理未以无间.解脱二道达遍知故。不能断惑成阿罗汉。不言一切皆须达知方断得果。由斯第八罗汉不知亦无失矣 外伏难云。何以得知别声诠总 无性答云。非诸烦恼有各别断 释缘色等法别相之智名为各别。烦恼既非别相智断。故知经云达遍知者是总相智 问以别诠总其意云何 答显总是别真实性故 论或取共相无常等行者 此第二释。依俗谛解二乘之人依十六行观于四谛。赖耶既在苦谛中收。无常等行亦该第八。据斯共相二乘亦知。所以圣教望共.不共二相而说知.不知也。

疏。即是不缘种子等义者。若缘种家以依缘同简无间讫。不烦约胜而重简之。义明定故。由此故知非是彼义。

论。论说末那我我所执恒相应故者。即瑜伽论六十三云。末那名意。于一切时执我.我所。及我慢等思量为性。又按对法第二云。意者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思度为性。与四烦恼恒相应。谓我见.我爱.我慢.无明。准对****无我.我所。但可证意之所缘也。

疏。不可缘彼立此义者。彼者彼境。此义我所。

疏。故知我境等者。我即是境。末那缘故。

论。相见俱以识为体者。有义即心自体说名见分。非四分中第二见分。世亲同时唯二分故。

疏。五亦应然等流境故者。言等流者相似之义。七.五所缘本质之境。皆是本识相分摄故。

疏。若言识体能生故者。岂色等法体非能生 答识为余本能变生余。色等不尔。

论。论说种子实物有者。按大论五十二云。云何略说安立种子。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遍计自性.妄执习气。是名安立种子。然此习气是实物有。是世俗有。望彼诸法不可定说异.不异相。犹如真如 又按摄论第二云。又若略说阿赖耶识用异熟识一切种子为其自性 又云。阿赖耶识是实种子。是一切种子实因缘性 准此多文种子是有 问若实有何故瑜伽五十二云。复次种子云何。非折诸行别有实物名为种子。亦非余处。然即诸行如是种性。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名为种子。如谷麦等物所有芽.茎.叶等种子。于彼物中磨捣分折。求异种子了不可得。亦非余处。然诸大种如是种性。如是等生。如是安布。谷麦等物能为彼缘令彼得生说名种子。又云。是世俗有。又摄论第二云。非彼种子有别实物于此中住。亦非不异。二论皆云无别实物。复云世俗。云何定断论说实有 答世俗有言非定诠假。如下论释。因果道理不即不异。为对异熟因果定异故云无别。又不同现心.色之法缘虑.质碍。云无别实故无违也。

论。似常一故者。依疏所简可为四句。一似常非一。第八心所。似一非常。眼等转识。似一似常。赖耶识体。非似一.常。转识俱所诸种色等者 问我犹主义可计一.常。所既不然计多何过。如计诸蕴我一所四此何不然 答俱生分别有差别故。又虽俱生缘内外别。何得为例。

疏。是我之我者。如疏四释。有义二释。一云是我显第七计第八为我。之我者义显第七更不计余。唯执第八以之为我。二云是我者义简他我。之我者义简非我 详曰。复助一释。义言第七执所执我是我许我。初我第七假者名我。后我第八。即所执我。之言与许我意我相似。

论。多处唯言有我见故者。按大论五十一云。阿赖耶识或于一时。唯与一种转识俱转。所谓末那。何以故。由此末那我见.慢等恒共相应思量行相。若有心位。若无心位。常与阿赖耶识一时俱转。缘阿赖耶识以为境界。执我起慢思量行相。显扬所明如疏具引。

疏。即除四人等者。三乘无学.不退菩萨。此四决定不缘藏识。所以除之。四外余人有缘.不缘当须分别。分别可知。有漏.无漏缘.不缘故。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醉梦花开

    醉梦花开

    一个普通少女,一阵风得来一张倾国之脸,却跳进了数不清的计谋中,到底谁是真谁是假,谁才是誓死相守的他……
  • 网游之都无限

    网游之都无限

    [新人作品勿喷]别人:看这是我拼得的100级坐骑。我:我的东西都是无限的。100级坐骑都是用来吃的
  • 光年伤

    光年伤

    她多年的努力始终不及她什么都不做,等她死后他才知道原来他喜欢的人从来都不是自己坚持喜欢的那个人……
  • 与宿之命

    与宿之命

    今日京城有一大喜事,据说富可敌国的宿家要娶亲。娇瘦体弱的钟家独女,就要被宿家那对世间罕有的“吝啬鬼”双胞胎,给娶回家做共妻折腾了,知道此事的京城民众都纷纷怒诉宿家无耻。家里这么富裕,居然吝啬到连娶多个媳妇都不愿意!·—·—·—·—·
  • 道之驱魔大师

    道之驱魔大师

    主人公是道教世家的传人,经过各种挫折,从讨厌道教到接受道教。到上大学之后开是做捉鬼生意,一步步向驱魔大神发展。
  • 邪王追妻:吃货小萌妃

    邪王追妻:吃货小萌妃

    童清妍,现代隐世神医谷师傅的大徒弟,爱整人,爱吃,爱发神经。不就是砍了一只鸡吗?尼玛给我穿越作甚?!穿越就穿越!居然穿越到一个可怜的孩纸身上,沐瑾萱…常常被庶出的妹妹所欺负。童清研:喂!穿越就穿越!为什么我辣么黑?本爷:你洗把脸就好了。好好的,被庶妹欺负的时候,某位王爷正在树上看着她被欺负,还一脸看好戏的样子。某女:没事!欺负我的人,尤其是女的,我下药平她胸!看她嚣不嚣张!哇咔咔咔!某王爷:那男的呢?某女:没事,下药!下泻药和媚药!某王爷:那本王欺负你呢?某女:你太强了,下不了。某王爷:那本王就欺负你一辈子吧。说完就堵住了某女的嘴……
  • 特种兵痞

    特种兵痞

    男子大丈夫要顶天立地,军人也好,流氓也罢,男人就要记住一句话,死了就当关机重启!对得起头顶上那一片蓝天,对得起脚下这块土地,活在这个世上,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的祖国,男人流血算什么?
  • 古代战役

    古代战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

    给勇者们添麻烦的勇者

    这片大陆上,每隔几百年都要从异世界召唤勇者穿越而来,与魔王展开殊死战斗。后来,出了一点小意外。
  • 战主

    战主

    有我的地方战斗不休,我的战斗没有失败,他们都说我是惹祸精,其实他们不懂我不惹祸他们怎么成长,俗人啊!让我常木来拯救你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