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7900000021

第21章 采自时光之链的珍珠(1)

古风犹存的年俗

甘肃,历史悠久,民风淳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俗风情。特别是毗邻古都西安的陇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源头之一,民俗文化资源蕴藏尤为深厚。在色彩纷呈的岁时民俗中,春节(俗称“过年”)是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从过“小年”算起,时间持续一月之久,民俗事象十分丰富。

腊八

一进入腊月,“年”的氛围就渐渐地浓了。“腊鼓鸣,春草生”,腊八节拉开了“年”的序幕。从这天傍晚开始,人们围在一起敲锣打鼓迎春,一些村庄开始排练春节社火。腊八一大早,孩子们就提着用菜蔬冻成的五颜六色的冰花串门游乐,争比谁家冰花最好看。更有趣的是吃腊八饭,家家用五谷杂粮做成风味各异的粥。吃腊八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释迦牟尼当年苦修时,瘦如枯柴,某牧女盛了一碗乳粥给他喝,他因此恢复了精力,并得道成佛。后世佛徒因了这个故事,便称腊八为“成道节”。宋吴自牧《梦粱录》云:“自冬至后戍日,数至第三戍,便是腊月,谓之君王腊。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一说朱元璋幼年贫困,在饥肠辘辘时,与伙伴们拼凑了一些大米、粟米、红枣熬粥,后来他当了皇帝便命御厨在腊八日为他熬这种粥喝,民间便称此为腊八粥。在甘肃民间,是日早晨,邻里以腊八粥相送以示友爱。也要给畜禽吃一些,还要在宅内四处点撒。腊八粥盛在碗里呈粮囤状,以视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天水乡下吃腊八粥时,则要舀出一碗,置在正屋供桌下,直到正月初一早上迎来喜神后,给牲畜拌草。天水俗谚:“腊月八,啪沓沓。有米饭的吃米饭,没米饭的掐娃娃。”是日,天水有吃迷心饭和掐娃娃的习俗:迷心饭为米饭或糁饭,吃迷心饭亦即风靡全国的吃腊八粥。据说吃了它就可以迷(糊)住心,不再考虑任何事情,而一门心思地办年过年了。过去,人们生活困难,吃不上腊八粥,就“掐娃娃”,此俗今已无存。

腊八前后,家家打扫窑洞房屋中的灰尘,叫“扫穷土”。“腊八”还是个占卜的日子。腊八前一个晚上人们往往在窗外放置一满碗糖水。腊八日早起,取回结冰的糖水碗,看冰面向何方突起,则预兆这方来年收成好。然后击碎冰块,全家人都取来吃,好像分享丰收果实似的。镇原一带则盛一碗水放在牲口的“亮槽”即白天吃草的露天槽中,腊八早上根据碗中的冰纹像马还是像驴、像羊预测来年六畜的生长。

在静宁一带乡间,每逢腊月初八,一大早人们就唱着《拉兵马》歌谣,去附近河里搬冰块。俗称“拉冰马”。全家老少一齐出动,提上镢头,敲破冰块。肩挑肩背,驴驮马载,一趟一趟把(冰块)运回家,堆置在大门前和院子的四方五地(即院中及四方)以及马厩牛棚、猪圈羊窑和桌子、衣箱、面柜、窗台上。天水称此为“打腊疙瘩”。天水农村在腊月八这天清晨,人们早早起床,奔向山泉处挖冰块,俗称挖腊疙瘩。相传在挖来的腊疙瘩上可以预测来年庄稼的丰歉。冰块上冻结成的图像像哪种作物,预示哪种作物来年必然大丰收,在安排该年的农事时便多播种这些作物。腊疙瘩一部分放置在正堂供桌下,一部分埋在厕所的干灰里。此俗大概缘于冬季祭祀水神和汲新水淋浴祓禊的仪式。

小年

即腊月二十三。《中华全国风俗志》:“旧历腊月二十三日,俗谓小年节。是晚各村各户,无不祀灶神者,名曰祭灶。主祭之人,必为家长。礼拜时身后跪一幼童,双手抱一雄鸡,名曰灶马。家长叩头毕,向灶神祷祝数语。祝毕,一手握雄鸡之颈,将鸡头向草料内推三次,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鸡若惊战,便谓灶神将马接受”。这一天,甘肃广大农村依然保持着杀鸡献灶的习俗。

小午这一天还要烙灶饼和献灶糖。我国汉族地区大部分乡村都有此习俗。灶神又称为本家司命、灶爷,属于五祀之一。天水一带祭灶节当日晚饭后,女主人要烙灶饼十二张,寓一年十二月。若逢闰年,则为十三张。灶饼薄厚若韭叶,大若碗口。烙好后先叠置灶头,之后点蜡焚香,磕头祭祀。接下来将每张掰出一点,抛于厨房顶上,意味着灶君已经享用了。这时,家人才可以食用。献灶糖就是要把灶神的嘴涂甜,黏住灶神的嘴,让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陇右个别地方有腊月二十四祭灶的习俗。俗谚:“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青天;腊月二十四,打发灶爷上柳树。”腊月二十四祭灶其实古已有之。范成大《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献,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春节

春节一词最早见《后汉书·杨震传》:“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心焦。”这里的春节,是对立春节气的简称;作为节日在古代则称元旦、元日、元正、正旦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在汉语中,“元旦”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元旦”之意就是“初始的日子”,即一年的第一天。元旦的前一天称“除夕”。辛亥革命后,在公务活动中改用公历。将公历新年第一天称“元旦”,夏历(农历)新年第一天改称“春节”。年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同的叫法。唐虞时称“载”,夏时称“岁”,周代始叫做“年”。“年”字原是“稔”字的初文,是谷物成熟的意思。“五谷皆熟为有年”。可见,年和农事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后来演变成了祈请丰收的喜庆日子,继而成为华夏民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

除夕腊月三十(小月为二十九)这天,称为“除夕”。这天在陇东,人们早早起来,不待梳洗,全家人便一齐动手,糊窗纸,贴窗花。然后用麦糠泥将屋里的老鼠洞和墙皮脱落的地方泥好,俗称“泥年”。在农村,“年”有“好”、“全”之意,泥年就是泥“全”,象征团圆和完好。还有一种说法是,妖祟常趁人们过年时窜入人家,经过“泥年”,外界妖祟就无缝可入了。另外,过年时,上界天神也将到下界人间巡视,如果发现哪一家的院落屋舍破败,就会认为这家主人是懒汉,便不给这家赐福。因此,人们都要赶在年前将屋舍里外用泥巴泥好。

大年三十这一天,不管是不是乡镇的逢集日,这天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集日。凡年事年货未备齐者,便早早地动身,赶往集镇置办。因是置办年货的最后一次机会,天水人叫“抢集”。这天的货物价格波动极大,贵则可贵成天价,贱则可贱成垃圾。“抢集”最迟要在当天晌午后结束。

腊月三十白天,还有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贴门神、挂春联。贴门神在人们心目中是件大事。旧社会识字人少,山区老百姓找不到人写,就用锅烟代墨,用茶碗在红纸上印几个圆圈,以代替春联和门神。今天,这类门神自然是很少见了。从地县到乡镇,腊月二十一刚过,繁华街头便成了一片春联和门神的海洋,卖主研墨铺纸,当场挥毫制联。人们怀着兴致围拢观看,看中之后便欣然请一幅回去。

门神、春联为红纸。有孝人家则有别,第一年为黄纸,第二年为紫纸或蓝纸,第三年才能换成红纸。贴门神有时间讲究。陇东是周人的发祥地,周代庆丰祭祖的习俗流传至今,今天的陇东人还是非常重视祭祖的。陇东的祭祖不像有些地方到坟地里烧几张纸就可以了,而是要到坟地恭恭敬敬地把“家亲”迎回家里祭祀。所以,门神一般都在下午迎回“家亲”之后才贴。否则,门神守住门,先人的灵魂就没有办法回家接受祭享了。甘肃还有一些乡村也是如此。而在城市,一般在午饭前就把春联贴上了。

当除夕的夜幕刚刚降临,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陇原千家万户门前便挂起了明亮的大红灯笼。庆阳董志塬一带乡村,多在院里竖一高高的木杆,灯笼悬挂在木杆顶上,唤做天灯,以示吉星高照。从除夕夜一直亮到正月二十三燎疳节,夜夜长明。

张灯之后,合家老小便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多为饺子,取其团圆之意。和平时吃饺子不同的是,这顿饭的饺子中有一个是包有铜钱或硬币的,谁咬住它谁就最有福气。还有个别地方有吃生肖饺子的习俗,饺子捏成各种生肖动物形状,谁吃到新年生肖饺子,谁就是有福之人。

吃过团圆饭,便该“守岁”了。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除夕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守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陇上之重守岁,不让中原。俗话说:宁穷一年,不穷一日。这天晚上,日子再苦的人家,也要备些酒菜及瓜子、花生、糖果之类,边守岁,边吃喝,老少咸集,长幼无拘,欢笑畅谈,极尽天伦之乐。平日难得有兴致和闲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长聊,所以守岁之夜也是一年来家庭生活和生产的总结会,是新的一年打算和安排的展望会。在点清油灯的年代里,有经验的老人会根据灯花的形状预卜来年粮食的丰歉。孩子们兴趣是最高的,即使最贪睡的孩子,这天晚上眼睛也睁得圆溜溜的,正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据说,守岁时间愈长,便愈能健康长寿。对于孩子们,还有更具吸引力的事,即散压岁钱。家长们早早就换好了新钞票,在除夕守岁时,散给小辈们压岁。为什么要守岁?庆阳一带有这样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主管金银财宝的天神为了使百姓欢欢乐乐过年,在大年三十夜要打开天门把金银财宝撒向人间。但要让每人都捡上一点,谁都不准贪财霸占。但世上贪心人多,有权势的人强取豪夺,把天神散发的财宝霸为已有。天神一怒之下关了天门,再不往下撒金银财宝了。但人们仍抱着幻想,希望天神会散钱财下来。于是,除夕夜谁也不愿睡觉,团团围坐在一起,慢慢形成了熬夜守岁的习俗。这故事听起来荒诞无稽,但却反映了人们对强取豪夺者的愤懑和对富裕生活的憧憬。

陇东守岁,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咬鬼”(啃鬼)。所谓“咬鬼”,就是煮一锅肉骨头一家人围在一起啃。“三十啃骨头,鬼祟不敢瞅。”据说野鬼在除夕夜到处游荡,趁人们辞旧迎新之时窜入人家,但听见啃骨头的声音就会畏惧而远逃。一些地方在院子里散放几根柴草,叫“绊鬼柴”。多数人家要在大门外燃烧柴火,这叫“燃火阻鬼”。人们把碗敲得叮当作响,绕火堆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称作“叫鬼”。人们以为“叫鬼”能使家中长年多病的人恢复健康。这种岁末驱鬼习俗,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以啃骨头的声音和动作使鬼惧而走之,则是陇东人的发明。

镇原一带不叫“咬鬼”,叫“啃魂”。啃魂要等到除夕夜12点以后开始,仍是煮一锅带骨肉一家人分啃。据说魂在子时以后才回来附身,因此不到交过夜(子夜零时)谁也不去睡觉,如果谁不小心睡着了,在外游转的魂魄回来找不到本体依附,这人是要生大病的。为了使游魂散魄找到家门,人们在大门前用麦草、禾秆点燃火堆指路,并且耍用细木屑厚厚盖上,叫煨魂。为了让孩子们也能战胜睡魔,守到魂归后才去睡觉,大人们多在啃魂之后才发压魂钱(即压岁钱)。将压魂钱夜里垫在枕头下,魂就不走了。

“啃魂”之前,除夕中午吃顿搅团叫“缠魂”;“啃魂”之后,初一早上要吃细长面,叫“拉魂面”。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人们总是把生存最关切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神圣而神秘的过年仪式上。

新年零点钟声一响,新的一年就在人们热切的企盼中降临了。这是“岁之元、时之元、日之元”三元会聚的时刻。霎时,千门万户爆竹声骤起,大街小巷烟花飞舞,人声鼎沸,热闹的气氛达到高潮。“有吃没喝,三十晚夕一盆大火。”许多人家在当院点燃火堆,全家老小走出屋门,围着火堆说笑。天水农家,家长这时要在院子东西南北四方各挖一镢头,之后将镢头插在火炉之中。其寓意一是驱除年鬼,预示来年必定红红火火;一是酬祭太岁,从此四处可以动土。陇东人家的院子里,明亮的火堆燃起来了,在急骤的鞭炮声中,孩子们欢笑着从火堆上跳来跳去,随手把零星鞭炮扔进火中,“噼噼啪啪”的响声平添了几分冒险的乐趣。此即“跳早”,又叫“跳骚”。据说,“跳早”能够除去旧年的秽气,迎来新年好运。兰州一带叫“跳火堆”,河西人称“闹五更”。此时,从未间断的鞭炮声再次密集起来,“熬岁”的人们,在热烈的爆竹声中来到门前的开阔地带,拢起一堆堆干扎扎的麦秸秆儿,燃起团团旺火。娃娃们手舞足蹈,“噢——噢——”地叫着。大人们举起手中的杈杆,使劲地向空中扬火花。扬火花的多是壮年汉子,扬得越快,火花越多越高,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年境越好。“闹五更”,在个别地方又叫做“烧斗”,是大年初一日迎春的第一乐章。

在陇东、天水等乡村,一些懂古礼重古俗的人家,在这一刻还要举行别致的摞担仪式。老人们一边往火堆里投放葱皮蒜衣,一边对火苗说些祈请的话。如“一摞担,人口兴旺;二摞担,五谷丰登;三摞担,牛羊满田;四摞担,风调雨顺……”一边念,一边把一根扁担从火堆上撂到一边,人们跟着跳过去。祝词念完,向火堆叩头揖拜。在人们的意想中,明亮的火光照亮了前程,葱蒜的异味赶走了邪恶,而扁担这长年搁在自家肩上的老伙计,就要将吉祥如意挑给这个家庭了。摞担,给庄稼人心上摞上了充实,添上了安慰。火堆渐渐燃尽,杂着柴草和烟花香味的青烟慢慢消散在新年的夜空,把农家虔诚的祈请送上了天庭。

摞担之后,人们稍稍眨上一眼,就早早起床了。在天水,初一早上一开大门要“摔大门担”,家长把扁担抛在地上,边摔边念:“第一摔担,余粮万石;第二摔担,黄金万贯;第三摔担,牛羊满圈;第四摔担,合家平安。”之后,在大门口贴“出门见喜”;槽头贴“六畜兴旺”;箱柜贴“黄金万两”;书柜贴“学好孔孟”;厕门贴“出恭入敬”;骡马鞍上贴“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等祝词。这里还有“摸牛角”习俗:初一早上天麻麻亮,家中老人摸牛角、牛头。因过去的一年中在碾场等农事活动中会有一些作物颗粒粘在上面,摸出哪种残留作物预示该作物来年必定大丰收,安排农事时便多播种一些。

年初一特别讲究一个早字。为了争这个早字,甚至要抢。早早去庙里烧第一炉香,叫“抢头香”;早早去泉边挑第一担水,叫“抢头水”。水挑回来后,孩子们就早早地给大牲口饮水。一些人为了抢早,除夕是整夜不寐的。天水、陇南有“抢快”的习俗:初一早晨天麻麻亮,孩子们聚在一起,东家进,西家出,奔向铺面门店,口内高喊:“快!”“快!”主人则端出核桃、枣、糖果、硬币等相赠,谓之抢快。抢快是一种祝愿活动,快则为快点发财的意思。西和县城的孩子们则是在除夕傍晚,成群结队地到商店门口喊“快”。

同类推荐
  •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中国人性格有什么特点?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性格有什么差异?本书精选鲁迅、周作人、张爱玲、明恩博、内山完造等名家的论述,对国人性格文化做了全方位的透视和介绍。
  • 国学文化常识

    国学文化常识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本书按照《四库全书》的分发,重点介绍了经、史、子、集四部的经典国学著作,选编了其中部分章节内容,并附有译文。
  • 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

    闻一多:寻觅时空最佳点

    本书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对闻一多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书中探讨了闻一多的学术人生,从家乡到清华,从国内到国外,从诗人到学者,从文化研究到现实斗争,展示了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无调性文化瞬间

    无调性文化瞬间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文化短论和思想随笔数十篇,显示出作者的多样风格和兴趣。既有偏重理论的思考,也有结合了知性与感性的随想。本书涉及了当代社会文化的诸多问题,有对文学现象和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古典音乐、当代电影、当代大众文化的最新评述。
热门推荐
  • 兰馨:最美丽的中国式母亲

    兰馨:最美丽的中国式母亲

    世间最伟大的女子,人生最真挚的情怀,感动堪比《戈壁母亲》《漂亮妈妈》,人淡如兰,见证最美丽的,[中国式]母亲,再难的日子,都不要去埋怨,生活就像走路,一只脚迈出去了,另一只脚就要接着往前迈,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到好日子。
  • 佣兵之王

    佣兵之王

    公元2495年,一块新出土的石刻与命运之轮相契,神之时间启。主角轩辕靖的灵魂随之跨越无尽虚空,回到数十亿年前的远古大陆,一曲命运之旅正式开始。在这里有花俏艳丽的魔法,克敌制胜的斗气,甚至还有神秘异常的炼金术,且看他怎样遨游异世?
  • 清魂者

    清魂者

    2015年是这个故事的开端,见过大风大浪的女主角未能完成的一项特殊任务,而引发了时间重置。于是地球反转,时间退回到2000年,这个时候的刚出茅庐的女主角能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吗?鱼珠:怎么可能完成的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 武极玄界

    武极玄界

    玄界之大,浩渺无尽,被蛮兽摧毁的木灵城中,少年萧阳命运般的邂逅了妖皇六尾妖狐,从此开始了在玄界中的传奇人生!
  • 冷情殿下俏师妹

    冷情殿下俏师妹

    【潇湘版介绍】:因为紫逍玉,他对她的身份持有怀疑,多次试探。而她,为了保守浮云宫的秘密,与他斗智斗勇,斗智斗勇的过程,有甜有咸,色彩斑斓,逗趣横生,妙不可言。【搞笑情节】景渊挑起一块兔子肉,侧目看了看,扬眉轻笑:“雪灵兔,师父养了一万多年的灵宠,让你给炒了,依依,你委实是个人才啊!”依依头脑轰的一声:“我想着给你们添个肉菜,所以,所以就挖了个坑,一万多年的雪灵兔,不应该啊……”“雪灵兔欢的很,师父怕它走丢,昨日才封了它的灵力。”怕它走丢,这下,彻底丢了。她送给师父的见面礼,估计师父得终生难忘。【轻虐情节】依依:“这块玉佩对我很重要,你能不能把它还给我?”闻言,景渊淡淡的瞥了她一眼:“很重要,多重要?”依依深吸一口气,用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可怜巴巴的语气道:“玉佩在,人在,玉佩丢,人亡。”景渊轻蔑道:“区区精灵,死亦何惜?”【文艺版介绍】她是樱花山上散修的小精灵,霞姿月色,清扬婉兮。她是白影上神门下小弟子,俏皮活泼,率真可爱。一块临别赠送的墨玉,一段虐心的误会,一颗尘封已久的魔珠,一场血雨腥风的阴谋……踏遍千山,阅遍人心,兜兜转转还是你……本文轻虐,暖甜。有甜有咸,味道鲜美,欢迎入坑!!!
  • 肖鹿之完美相遇

    肖鹿之完美相遇

    叨逼叨叨逼叨叨逼叨叨逼叨叨逼叨叨逼叨叨逼叨开始的内容打在第五章了,有点乱,见谅
  • 夏沫浅阳花盛开

    夏沫浅阳花盛开

    这本书是关于顾南希和安初夏的故事的。望支持
  • 我和总裁的那些年

    我和总裁的那些年

    是,当你骗薇薇把打胎药吃了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我会杀了你。”佳恩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嘴里说着最爱她的男人拿着枪要杀了“我说过,我没有,不是我,不过没事,顾南铉我这辈子爱你爱的太累,以后不会再爱你了”佳恩转身就跳了下去,“砰”三年后“马上安排上映,对了,一定要在南街先播出!”佳恩看着助理说道。顾南铉我回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 补位武尊

    补位武尊

    废品灵魄少年,习的秘法化茧成蝶,开启自身天赋。集各门之势,聚各族之力。征战天下,平定异界,登临世界之巅。
  • 轰轰烈烈那三年

    轰轰烈烈那三年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亦是江湖。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是神圣的象牙塔,不然我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公安机关会集体失业。而且那些重点中学也不是那么的完美,尤其是在非省会城市,重点高中为了获取生源和收入时往往会通过收取择校费这一方法达到双收效果,但是副作用是很明显的,很多“坏学生”就此可以上到很好的中学,注意小李子用了引号,因为小李子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些人到底算不算坏学生,也许坏学生的定义也不是那么的明晰。这本书,写的就是我省一所重点高校中的江湖,一群“坏学生”,和他们喜怒哀乐的三年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