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90800000006

第6章 迎难而上——寻找危机中的最佳机遇

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投资机遇

简单地从字面意思理解“危机”和“机遇”,就是危险之下有生机、有机会,关键是能否找到在危险掩盖之下的生机和机会的节点,能否有准备地在恰当的时间段上与之相遇。

不管是从历来经验或是人们主观愿望,世界上发生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在时间的坐标上总是表现为“U”型或“V”型或“W”性。这说明从长远时间看,世界经济总是趋于平稳和上升态势。这基于人类社会向着更高文明层次发展的同步性。

因此,对于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投资领域来说,大可不必悲观,应乐观向上积极寻取金融危机掩盖下的机会节点,努力与之靠拢接洽。

如果拿中国经济横向与世界发达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很容易发现基础差距就是我国投资业的潜力,就是机遇。

中国当前的发展状况,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非常快,但是总体来说可以形象地用一个词来说,就是“一美遮百丑”,高速增长的外衣下是仍旧单薄孱弱的身躯。

投资人都知道政策,对于当前投资机会的理解,在平安时期投资可能不会考虑政策、形势,但是现在的情势下离开政策、形势谈投资的话,这个是不可行的。就当前在中国的资本运作来看,一个要应对大国的博弈,第二个要应对国民不断提高的期望值。中国改革开放才30年,而且基本上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开始的,和平崛起从1975年开始,那个时候中国绝对是从零起步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投资一方面面对金融危机挑战的时候,有巨大的艰巨性,另一方面,从空间来说,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拿汽车行业来说,在21世纪初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业还没有大规模起步。而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大家可能认为销量已经超过美国了,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和美国相媲美。其实这是大错,换一种角度理解中国的汽车业,就能发现中国和美国的汽车业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在美国的汽车产业格局里面,三大巨头所占的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美国的汽车行业,整车只是汽车产业的一个诱饵,其实针对所有汽车存量的产业链才是真正的汽车产业,背后的零配件产业才是美国汽车产业真正赚钱的核心部分。

中国的汽车产量可能是世界第一,销售量也是世界第一,但就产业链来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很不发达,中国的整车和零部件产业有很大的差距,在中国整车贵,零配件便宜,而在美国恰恰相反,零配件的利润是非常高的。而美国真正的重心,是汽车总体存量的金融服务。如果从整车生产看,我们可能是高估了自己,我们对于汽车行业的评估可能是不对的。

因此分析,中国在汽车行业仍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寻找投资机遇——内需就是机遇。

当今世界强国的衡量标准,是一个国家的资产容量。中国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的形成,确实推动中国实力的提升,但是这种经济结构有巨大的负面效应,从世界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看,出口导向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符合中国崛起的战略利益。

实际上美国崛起的历史就是国内市场培育的历史。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了非常大的发展,首先是全国铁路网的形成,电话的普及,伊利运河(音)的开通等等,他们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国的这样一个市场形成以后,他们翘动了美国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因素的发展,这个东西奠定了美国的强国地位。大家知道过去20年时间里,美国打压其他国家的最大王牌就是它的国内市场。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国内市场经纪形成基本成熟,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基础设施的庞大投资,铁路、高铁、高速公路等等的规模的建设。基础设施上来以后,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开放需要改革,但实际上内需的培育更需要改革,比如地方消费税对于企业的打击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实际上制造业为主,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向内需型企业转换的话,这个是需要很多的政策和配套服务的。

就世界范围来说,新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能快速地恢复世界经济,也是新的投资机遇。

美国上次经济危机以后,IT成为了美国摆脱金融危机的最好工具。于是,在当今的金融危机之下,人们也在开始思考,如何运用一种全新的IT产业,帮助企业尽快摆脱危机带来的影响。这个“IT”产业应该包括:能够影响或者改变人们基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适合于所有的产业。因此,这个产业的规模将是非常大的,类似于IT行业所有的企业都要买电脑、建网络系统一样。当然,当这个新的产业诞生的时候,最好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全新理念,或者创业模式。

很多人已经把新的行业锁定在生命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但是具体怎么样,还需要从投资的角度来观察。这三个产业从可能性上来说都是可能的,但是这里面都还存在一些障碍。

首先生命产业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因为这个不确定最终的来源是生命的不确定性,而且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人体的事情可能要比计算机不知道复杂多少倍。另外从技术来说的话,它本身的发展离巨大的突破还有距离,比如生物制药产业,大家觉得可能美国在这个行业额外补了120个亿,给自然科学基金才几十个亿,生物技术产业的突破,大家过去都把它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但是其实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从它的技术产品来说,真正成型的产品只有一类药,而且是从现有的动物身上提取出来的蛋白质,或者是一种毒液,其实现在真正有效的这种药并没有达到类似的突破成度。我们找到了IT产业的互联网,那么什么才是生命产业的互联网呢?

关于新能源技术,我们都知道1998年以前石油的价格是十几美元一桶,现在最高达到了147美元一桶,如果最终的价格是130美元一桶,这个成本价格太大了,所以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已经确立新能源作为他的经济发展总纲要。

关于环保产业,现在对于中国来说,是有自己的考虑,因为发达国家也是污染过的,比如美国的五大湖区,曾经是美国重工业的聚集地。中国可能会讲,你们先污染后治理,我们为什么不能先污染后治理了,这是一个问题。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到底影响怎么样,西方只是这样说。但是这个问题中国怎么评估,怎么去治理,这里面都是和我们具体政策有差距的。

具体到某个投资实例上来,在目前的情况下,投资人还是想办法提高政策的敏感度,因为这个政策的制定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的,首先要捍卫国家的利益。

“危”中有“机”,服装业困境中机遇何在

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国内经济据称出现平稳回升迹象,但对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重的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说,现在仍处严寒的冬天。特别是服装出口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需求萎缩、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利空因素,已经成为悬在这个劳动力密集型传统产业头上的致命利刃,全行业的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不少企业陷入生存危局,有的甚至破产倒闭。服装企业是被动过冬还是主动求变,出路何在,机遇何在,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企业老板首要思考的问题。

调整销售结构,采取“出口转内销”的营销政策,也许是服装出口企业赖以生存的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出路。

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切实推进国内市场的规范化改革,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经营环境,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良机。

允许内贸企业参会,这是2009年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传出的最吸引眼球的消息之一,引起了业界及媒体的普遍叫好。

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严重下滑的形势下,这一举动对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外贸企业而言,这是一次打开或扩大内销市场的机会;对内贸企业而言,最明显的好处是得到一个国际化的展示平台,还可以和众多国内外优秀客商进行大范围交流和洽谈。

但是,一场展会往往只有几天时间,最后形成的有效订单与合作项目自然是有限的。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说,这种一次性的“对内开放”远远不够。

业内人士都知道,我国很多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利润非常微薄,单品价格利润比国内市场要低不少,但是很多企业却要千方百计争取出口权,这是因为外贸的优势很多。订单式生产库存积压少,信用证交易现金流有保证,商品检验透明高效风险小,还有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安全保障等等。

与此相对应的服装内销,问题就不少。进入商场超市要交说不清的“进场费”,先拿货后付款的交易方式导致资金拖欠现象频发,商检不透明不规范而出现的想退货就退的恐惧,还有无处不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法律维权成本太大等等。

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别如此之大,由此看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真正需要的“对内开放”,就是让企业享受到像出口企业那样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国内市场的规范化改革、完善。

对于服装生产企业,一方面等待着内销市场环境的好转,另一方法面要积极主动适应内销环境,趁此间歇,建立自己的国内销售渠道,等到国际市场恢复之后,企业也练就了两条腿走路的本事。

中国的服装出口企业除了建立自己完整的内销渠道作为应对危机的措施之外,对于中国服装全行业来说,应该思考更深刻的变革机遇。

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国服装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尔尼公司撰写了《中国服装企业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白皮书。该白皮书研究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而对服装行业的影响,重点讨论了中国服装行业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呈现的三大变化趋势,并结合国外服装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成功案例提出了供中国服装企业参考的对策。这份“白皮书”也许能给中国服装企业带来发展的福音。

伴随着需求疲软同时出现的,还有消费者对服装消费需求产生的变化。处于经济衰退中的消费者更青睐于高性价比的服装产品。针对经济衰退中消费者增加的价格敏感性,国外的服装厂家因此会专门推出所谓的经济衰退产品线,以更实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电子商务表现出比传统零售业更好地抵御经济危机的特性,因为消费者认为网上购物可以保证更好的折扣。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定位明确且符合自身价值取向的服装产品的偏好。

基于这些市场变化趋势,中国服装企业应迅速调整产品重点、销售网络和渠道、产品定价等来应对变化的市场与需求。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品牌定位,以增加自身在消费者需求减少时成为备选对象的机会。

显而易见,中国服装企业两极化的局面已经显现:整体行业困难的同时,拥有自有品牌、规模较大的企业表现仍然较好。一些财务状况较好的服装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增强其业务能力,并考虑充分利用现阶段利于并购的外部条件来实现它们的长期战略目标。

目前有两大因素正在加快行业整合的步伐。第一,为尽快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可考虑通过并购来进入新的细分市场,通过丰富产品线来强化原有品牌或扩大零售网络和业务能力;第二,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一致的并购对象逐渐涌现,而且其购买价格也更为合理。受以上因素的推动,服装行业的并购整合将愈加频繁,竞争格局也将由此改变。

迫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公司需要短期求生存,长期求发展,以快速应对持续多变的世界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对服装公司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危机中积极应对变化,求得生存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外部持续的挑战,企业需立刻采取行动,才能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在危机后谋得长足的进步。与其被动等待经济大环境的恢复,不如主动改变竞争策略,采取积极防守、巩固市场地位或乘机扩大业务的对策。企业的成败将取决于其当下的战略决定以及改变的决心。只有睿智、果敢、迅速响应的企业才有望从这场经济危机中转危为安,脱颖而出。

中国汽车业逆势超越

全球金融危机给北美、欧洲、亚洲一些国家的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北美去年销量降了30%,今年第一个季度下降了50%,一些汽车公司兼并重组不可避免。欧洲也经受了巨大的冲击。日本,丰田和本田的销量都下降了约30%。

而与之相对应是中国一季度汽车累计销量达到267.88万辆,同比狂增10%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中国车市的表现相对于全球汽车市场形成逆势超越。再加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积极政策和措施的,不仅坚定了消费者掏钱买车的决心,更极大地增强了汽车企业的信心。不少汽车企业对2009年产销目标作出重新调整,与年初的悲观预期不同,大多数车企将今年增幅目标锁定在10%左右,其中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增幅目标为10%、奇瑞17%左右、海马为10%~15%、郑州日产为27%,韩系车厂家似乎更加乐观,增幅目标均提升至20%~30%,比亚迪甚至希望增幅达到10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由于振兴规划政策效果已经部分显现,今年中国汽车产量增长5%的预测,以及振兴规划提出增加值增速达到10%的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再过10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国也是有可能的,因为这是一种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国汽车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有目共睹,但如何把握汽车大市场的优势,加速成长为产业强国,依旧还是个需要长期努力并充分破解的问题。国内众多汽车企业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规模上实现了突破,目前正是逆势超越的最佳时机。

实现逆势超越,抓住机遇很重要。“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150年前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出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的中国汽车业。在全球汽车业面临调整的时候,对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来说,机遇是最主要的方面。

汽车企业要深入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当前主要应抓住购置税减半带来的小排量车结构性调整的机遇,“汽车下乡”带来的区域性市场增长的机遇和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带来的商用车发展机遇。实现汽车行业的逆势超越就要积极引入国际化的人才和先进技术。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和产业必须有强大的零部件企业作支撑。很多核心和关键的技术掌握在零部件企业手中。世界零部件巨头德尔福虽然现在陷入困境,但是实力非国内企业可比。该公司一个工程师就有500项专利。目前国际上的零部件企业除了3至5家处境较好之外,其余的都陷入危机当中,一些上市公司的市值现在只有不到10%左右。中国汽车企业也要抓住这个“历史良机”,与他们加强合作。

中国汽车业也要走联合开发之路。国际汽车企业研发技术基础强、资金投入大、合作程度高,而国内的研发经验积累少、资金投入小、资源较分散。如果维持这样的格局,将无法和国际汽车工业竞争。中国汽车企业要联合起来,进行共性技术的联合开发,集中攻关、共享成果,这样既可以减少投入,也能够避免同质化的开发和低水平的重复,走好兼并重组之路是中国企业行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在这场危机中开展国际化兼并和重组关键就是开拓思想,在整合过程中要有新的思路。

以“中国汽车的意见领袖”为宗旨的《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主办了主题为“决心与恒心:中国汽车业逆势超越之道”的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这次论坛会聚了很多汽车业领袖和专家,包括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北汽控股总经理汪大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第一代老红旗设计师贾延良、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刘裕和、固铂轮胎中国区总经理辜思历、厦门金龙副总裁朱国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北京亚市原总经理苏晖在内的数十名中国汽车业各个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北汽总经理汪大总发表主题演讲时说:“金融危机只是个引火索,全球汽车格局的变革早已成为必然。即便在接下来金融海啸影响的消退过程中,北美、欧洲等汽车市场仍将面临一次长期的阵痛过程。全球汽车市场将要大洗牌,而关键就在于谁能够抓住核心,将危机变成机遇,在逆境中敢于突破,实现跨越发展”。

汪大总认为,跨国公司经营策略的调整,为中国汽车产业寻求合作、引进人才、提升技术提供了机遇。金融危机促使欧美汽车产业从营销、服务的市场层面,到研发、制造的产业层面加速向发展国家转移,以降低成本,缓解压力。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汽车经济效益最显著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跨国公司自救的契机,寻求合作机会,实现技术和竞争力的快速升级。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明显冲击汽车行业的境况下,中国汽车市场“一枝独秀”成就了上海车展的巨大“磁力”。这显现了中国市场将是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点。

车展其实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和市场潜力的综合反映,在危机中能脱颖而出的本届上海车展,折射出的正是我国汽车业弯道超车的四大新动力。

首先是政策动力。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位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首,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表示,已经出台的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受到业界好评。未来工信部还将根据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切实抓好振兴规划的落实工作。振兴规划加上前期推出的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政策以及燃油税费改革政策,都已经大大促进了国内车市。

其次是我国汽车业基础坚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指出,我国汽车业投资银行依赖度较低,汽车消费信贷率低,产品价格泡沫少,出口依存度低,这些都决定了我国汽车工业基础扎实,在危机中受到冲击较小,具备了由大到强的坚实基础。

第三动力为新市场。在全球车市迅速下滑之时,我国汽车销售一季度增长3.88%,而且在3月更创造了汽车月销量111万的历史纪录,一季度总销量近268万辆,即几年前市场销量超过日本以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业内专家预测:我国汽车销量今年将突破1000万辆,市场潜力十分可观。

第四动力来自于企业。上海车展逆势风光,不仅在于主要国际巨头悉数到场,更在于本土企业的崛起。本届车展可以看到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国内企业和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技术含量、品牌价值正在提升,在布展和规模上,已经完全可以与海外巨头分庭抗礼。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更深层次解析中国汽车行业出现逆势超越背景和明确的发展前景。

正确解读《规划》的出台,不仅有助于当前汽车企业摆脱危机实现恢复性增长,也有助于汽车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正确解读《规划》对汽车产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规划》的率先出台,说明了汽车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国家对汽车产业的重视。

《规划》开宗明义指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全行业可以为之自豪,也应该感到责任重大,因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应该坚定信心。

《规划》指出,“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于成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根据公安部的统计,2008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6467万辆(含低速汽车),千人保有量不到50辆,距世界平均水平120辆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摩托车保有量为8954万辆,上路拖拉机为1464万辆,其中绝大部分担负着替代汽车交通运输的功能,这说明我国汽车的潜在市场巨大。可以预测,今后的15~20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和强国,中国将全面进入汽车社会,中国成为世界汽车重要生产基地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是调整是发展中的必然阶段。

《规划》指出:应该看到,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引发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

四是国内汽车市场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

《规划》基本原则中关于坚持扩大内需的内容是“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财政激励措施,扩大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确保经济增长,又要着眼长远,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市场”。希望企业在重视税费减负、汽车下乡、加快更新等近期救市措施的同时,更要重视有关“建立完整的轿车消费政策法规框架体系,科学合理的税费制度,现代化的服务体系和智能交通管理体系”等内容。后者说明:一是国家要建立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法规体系,包括不允许限制汽车销售,支持汽车消费信贷,支持二手车市场发展等;二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环境友好是长期国策,也是汽车产业、汽车产品发展必须遵循的方向。

五是要重视农村汽车市场。

《规划》将汽车下乡列为振兴汽车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不仅是近期扩大内需的权宜之计,更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汽车下乡仅仅是这一大政方针的一个具体体现。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汽车市场越来越大且渐渐成熟,去年及今年一、二月份交叉型乘用车的热销就说明了这一点。对此,全行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该为农村设计制造除交叉型乘用车以外更多的车型品种,并在广大农村建设方便、快捷、实惠的销售、维修网络。

六是要重视传统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

未来10~20年,传统能源汽车产品仍是我们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主战场。对此,《规划》中要求:“自主研发整车产品尤其是小排量轿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指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轿车产品满足发达国家法规要求,重型货车、大型客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接近国际水平。”目前,各企业对排放与安全的要求比较重视,但同样也应当重视与节能有关的减碳要求。

七是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产品给予足够的重视。

由于石油资源有限并可能在15~30年内产生巨大的供需缺口,所以必须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产品给予重视。对此,《规划》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内容包括用财政补贴方法培养规模市场,建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体系,重点建设零部件体系,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等。目前,全行业已就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开展的“十城千辆”计划展开了积极的行动。希望各企业在重视市场开拓的同时更注重技术的突破,包括对提高性能、批量化生产技术和低成本生产技术的突破,更多地加强合作,集中力量。

八是要重视提升零部件研发能力。

对于汽车产业发展基础的汽车零部件,《规划》也给予足够的重视。《规划》将“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确定为目标之八,并将主要任务部分明确为“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在此,希望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能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为目的,建立战略联盟,并就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进行合作。

九是关于兼并重组。

《规划》将兼并重组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给予重视,希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并且在具体措施中对兼并方、被兼并方和兼并过程都将给予政策支持。我们期待实施细则的出台,希望通过政策支持,能够让兼并方感到比建新厂更省钱,让被兼并方感到比单独经营更实惠。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十是关于《规划》的实施。

《规划》内容很全面,共包括八大目标、八项主要任务、十一条措施。很多措施还有待于政府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全行业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关注政策的执行情况,包括财政政策是否完全兑现、政策实施是否准确便捷、各地的限购措施是否真正取消等等。二是继续努力配合政府部门制定其余的实施细则,以保证中央的政策全面完整地得以执行。

中国汽车企业如何抓住《规划》实施机遇,在开发、采购、制造、销售各环节进行创新,寻求在节能环保及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自主品牌占有率等领域的大发展,这是当前汽车行业的紧迫任务。

寻找机遇,“中国服务”

也要科技创新

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国制造做得好,却没有人关注中国服务。

然而中国的崛起在下一个30年发展中必然是服务产业的崛起。

“中国服务”的发展如果不能贴身紧逼“中国制造”的话,那么中国制造永远只能在经济舞台上获得价值最低的那部分收益。从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来说,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投资,如果没有有效地进行服务业现代化的改造,那么它产生的作用将会后续乏力。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制造业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这却是正在崛起的中国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的机遇。

就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劳动就业的比重都很小,而且大部分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发展滞后。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都远多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是第二产业的2~3倍。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被认为是吸纳劳动力能力最强的领域,但我国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所吸纳的全部就业人口还不到三分之一,远低于国际水平。这固然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进程较快,第二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我国多年来“重物质生产体系,轻服务消费”的思维方式是导致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服务业是我国的弱项,但同时也说明服务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而且发展服务业和服务消费,是促进中国消费发展和内需扩张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需要服务业创新并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集成应用,现代服务业可以实现跨越式。

当前,IT及互联网革命有力推动了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和广泛应用,使服务业创新更为频繁和密集,现代服务业成为知识经济的典型代表,也是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门类。以研发和市场营销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还成为决定企业、产业和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加快服务业发展与创新。这不仅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整体现代化战略的重要选择。

1.科技塑造创新国家

服务业创新与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进程相适应。1990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比重达61%,标志着全球服务型经济格局的形成。

目前,世界服务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在管理方法、业务流程、外包、协作方面都走在世界前面。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有利于调整我们国家产业结构;其次,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第四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而且制造业的崛起,巨大的人口资源和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科技支撑服务创新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而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产业。因此,一方面技术推动了创新,另一方面新的服务需要技术的支持来构造和维护。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首次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政府成立了由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协调领导小组。投资20亿元支持了36个“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重大项目,以及29个涉及数字医疗、数字家庭、数字社区、数字媒体、信息及空间服务、劳动保障、安全服务、残疾人事业、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3.科技拓展服务空间

要依靠科技创新更多地开拓服务业的空间、服务的新领域。

服务以前是商贸,后来扩展到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在进一步把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服务的水平。服务业发展和创新涉及到现在新的整体产业链问题。新的产业链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过去制造业的上游、下游,总装和零配件选型分工了,而是渗透到服务环节和整个交易环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产业链。

在科技工作当中要把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内容和方向。现代服务业将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产生重大的拉动作用。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专门设立了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第一次在国家科技规划当中给予现代服务业高度关注。

我们要通过努力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制造业更多的是依靠资源,而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服务业开拓的空间是无限的,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新的发展空间。服务业也应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服务对象,科技工作不仅要支持农业的发展,支持制造业的发展,更要把服务业放到支持的方向上。

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开拓现代服务业的新领域、新空间。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地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更加有效地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硬件的支持,包括信息化、网络,包括现在网格技术和快速搜索引擎。现在需要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服务,就要用更快的速度,这就需要技术支持,没有技术创新实现不了更加有效的服务。服务业创新要向高端、做强、提高水平和质量发展,也需要科技创新,包括人才,我们要吸纳各种高端人才、综合性人才进入这些行业。因此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要从各个方面创造环境,创造条件,像支持我们高技术产业发展,像当年搞火炬一样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创新的发展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服务业自身的问题,也不是产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总体现代化的战略问题。

目前,服务业创新呈现五大趋势:第一是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第二,世界服务业结构已经出现重大的调整。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信息服务、研发及科技服务、市场营销服务,这些高端的服务业将成为支柱产业;第三,服务业创新更为频繁、密集和系统。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的服务新业态、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对整个产业产生巨大的“技术溢出”

等效应;第四,世界服务业态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第五,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创新的典范。服务业水平成为决定各国在国际创新链中位置的关键。加快服务业发展与创新是我国的战略选择。

零部件企业苦练内功,终迎新发展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汽车产业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深陷泥淖,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2008年至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行业。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受美国这场金融危机间接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据A。T。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的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美国将有超过一半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2009年可能申请破产保护,有70%的供应商可能面临破产重组危机。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样受到金融危机影响。

一方面,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风吹草动,都势必受到连带影响;另一方面,为在危机中求自保,全球汽车整车企业正在大幅削减供应商数量,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更为狭窄。比如,大众汽车启动了一项名为“供应商质量提升计划”的精简供应商行动,将现有的全国700家供应商精简为450至500家,同时发展其中的60至70家进入大众的全球采购体系。

对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我认为,首先,要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机遇。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我国政府积极进行宏观调控,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先后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在汽车业振兴规划中,国家提出了包括培养汽车消费市场、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专项、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实施汽车产品出口战略、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等支持政策。国家这些积极政策是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巨大机遇。

其次,零部件企业要积极走出去。

一方面,中国零部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正逐步加大。

近期不断传出的美国、德国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倒闭、重组的消息,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数量直接减少,这对于有一定实力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而言,无疑加大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出口配套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跨国车企面临巨大的降低成本压力,到中国采购零部件的意愿逐步增大,零部件配套出口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

在出口售后市场,由于金融危机使得绝大多数民众的可支配收入降低,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格更有竞争力的中国产品,这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中国零部件企业获取国际优质资源的机会加大。对于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说,现在是一个收购或者是兼并一些高互补性的相关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好机会。当然,这里面要考虑企业文化的冲突。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诸多案例告诉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最后,是在危机中苦练内功,迎接新一轮大发展。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不堪忍受高昂人工费用的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必然要向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有人断言:“世界汽车工业不可避免地向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转移。”这一轮的产业转移正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契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苦练内功,以迎接新的发展。

其中,要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突破核心技术。金融危机下,许多海外优秀人才愿意回国工作,这是国内零部件企业获取优秀人才和技术的良机。国内零部件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当务之急,是立身之根,是发展之本;还要打造优势品牌,国内零部件企业现阶段的任务,不但要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突破核心技术,还应根据自身优势,进一步完善与国内实际相结合的服务,打造优势品牌;强化成本领先优势也不能忽视。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降低成本;通过强化内部管理,降本节流,杜绝浪费来降低成本;通过整合产品平台来降低成本;通过建立快速、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

危中有机的中国酒店业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撼动了整个世界,由金融机构倒闭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在实体经济中蔓延,海外市场的重大变化,全球政府政策的调整,股票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迫使中国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错综复杂环境。不容置辩,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行业,中国酒店业也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酒店业是一个依存度很强的行业,其产品具有不可储存,不可移动的特征,也就是说,酒店需要靠客人的登门光临而生存。

酒店客源从大项分有两类,一类来自企业的客源,另一类是休闲旅游。休闲客源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者收入减少,开支将更加谨慎,特别在度假型城市有明显的表现与影响。而对企业客源来讲,企业将减少预算,就会按低标准选择酒店。特别是大型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奖励旅游将被大幅度取消,一些商务会议也会因此减少,酒店缺失了这部分客源,收入将下降。

面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饭店的“冬天”即将到来或已经来临,饭店业从客源情况看冬天已经逼近。

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在软硬件方面都具有优势,它们的降价将直接威胁本土酒店集团。但是在本土酒店集团相应以降价来争夺市场时,跨国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的风险也会加大,酒店一旦失去资产和运营价值,开发商又无力支付巨额酒店管理费用时,跨国管理公司将面临退出的危险。

随着星级酒店降价,经济型酒店被迫降价的空间几乎没有,首先受害的是租赁物业的酒店,因为租赁的代价很高,合同期很长,进入亏本经营后将会带累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

从全球经济型连锁集团发展历史来看,经济型连锁酒店独立生存是困难的,后期都会被其他集团收编。此次经济危机下,尚难预估经济型酒店的前景如何。

其实酒店的降价空间非常有限,因为无论是新建酒店或者改扩建的老酒店,无论是高星酒店还是经济型酒店,其建造成本和财务成本都比较高,再加上酒店的其他成本,如人工、能源费用等等,如果要维持正常的业务,酒店商家调低房价的余地注定是非常小的,就会导致失衡状态下的恶性竞争。这些都不是成熟的酒店市场应有表现,一个成熟的酒店市场惯用的手段多是提高平均房价,保证相对低的入住率。

不过,即使在金融危机面前,正常的工作生活还要继续,酒店业的常规性需求也必不可少。

全球各地群策群力采取的应对措施,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人们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而对于中国这个第三大经济实体来说,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紧缩措施,包括央行推出的在国内信贷方面严格数量配给、不再上调利率、人民币的有限升值以及法定准备金率的频繁上调等诸多利好政策,都有效地缓解了中国的通胀压力。此外,国内每年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以及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亦成为拉动中国内需最为有力、最为快捷的通路,更进一步地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劲。中央发表的“提高质量和效益。要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的讲话,对酒店业来说,就是要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合理配置空闲资源,努力挖掘国内的商旅资源。特别是高星酒店要维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就必须大力开拓新资源以弥补经济危机带来的客源缺口。在这种敏感的时刻,我们既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同时还需要提振我们的信心。不论是旅游业还是酒店业都需要抱团才能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带来的冬天。

中国酒店业光有信心是不够的,酒店业自身判断当前的形势,分析酒店业存在的结构或经营等方面的问题,找到应对的措施,中国的酒店业在危险中有机会。

中国酒店业几年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新经济自由主义成了指导酒店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这导致了酒店业投资的基本失控,因而2004年《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再一次确认,在这个大背景下,必然出现以下情况:中国酒店业供过于求成为必然,因为新酒店以其软硬件的优势而取得市场优势,所以它不怕供过于求;老酒店经常性的装修改造也成为必然,不然就无法生存;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和竞争过于剧烈也成为必然。

这些问题对酒店投资者和酒店经营者及酒店行业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我国对酒店业的政策应从新经济自由主义转向新凯恩斯主义,在酒店的扩容方面给予某些制约,其制约主体可以逐步向同业公会发展。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酒店业发展的最大机遇。

具体看好外延发展的机会,在新机场和高速公路边景点区;度假酒店被看好,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规律是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发展,我国的观光旅游占40%、度假旅游占20%(发展中将会互相转化);会展是带动酒店业兴旺的动力之一;奖励旅游是今后最大的潜在市场。中国MICE市场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每年在中国举行的会展达4000多个,如上海2010年将举行500多个大型展会和1000多场国际会议。中国奖励旅游的市场潜力很大,奖励旅游已成为目前管理的法宝之一。目前国内企业奖励旅游大多集中在外资企业及保险、直销等特殊行业。

分析我国酒店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酒店业将面临着一个中长期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其中星级酒店约1万家,五星级酒店将超过500家,竞争更加激烈;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酒店投资将达3400亿元,集团之间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将更加突出;酒店集团的收购、兼并、重组进一步加速,可能出现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收购、兼并和重组;休闲度假酒店的需求也将有成倍的增长,促进内需和消费的政策将推动国内旅游业从观光型升级为度假型;会展业和奖励旅游将持续发展,MICE包括会展业和奖励旅游;互联网成为酒店营销的最大平台。我国互联网发展有三个新动向,一是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二是互联网正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三是传统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酒店的网络营销以直销为主、渠道并重。酒店开始重视优化网站和网站推广方法。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还将继续有不俗的表现。新开业高端酒店普遍使用跨国公司品牌,中国高端酒店的主流正在演变为房地产开发业加跨国公司品牌。

中国酒店抓住危机之下的机会,是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是以市场手段提高集团化程度。从酒店数量看,中国酒店业集团化管理比例为9.7%,美国和欧洲分别占80%和50%。中国酒店业的主流已经变为房地产开发业加跨国公司品牌,本土品牌日益边缘化;二是真正重视品牌战略。目前,本土集团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混淆。必须按照市场定位细分品牌系列;必须按照管理的原则重视和落实品牌的设计、营销、维护、推广等。酒店集团化是酒店品牌成功的必然结果和外在表现,品牌是集团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的浓缩符号。本土酒店品牌建设可以从现状着手实行复合品牌计划,复合品牌包括多品牌和主副品牌。我们要重视品牌研究和文化特色的研究,重视本土品牌的培育,争取有更多本土品牌的知名企业崛起于世界企业之林。

全球的酒店集团几乎都是专业化经营,而我国的酒店集团都是多元化经营,这和跨国酒店集团有明显的差别。

酒店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单体酒店通过细分市场形成专业化的酒店或专业化的酒店产品;二是指酒店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对于单体酒店来说,专业化经营是克服产品雷同而导致的价格恶性竞争,通过差异化和经营特色来开拓或扩大市场,从而解决一般化酒店太多和特色化酒店太少的矛盾;改变酒店供大于求而特色酒店却是凤毛麟角的现象。

对于酒店企业集团来说,专业化经营更是一个重大问题。无论单体酒店还是酒店企业集团,专业化经营的理论是同样适用的。

酒店业本身特有的脆弱性和资产的专有性决定了酒店经营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同时在经营风险发生时难以进行退出市场后的转化。因此,有能力的饭店集团应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灵活运用各种租赁经营、收购兼并、委托管理、特许经营等方式化解危机,抵御风险。

拓宽思路,掘金非洲

随着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非洲成为新的投资热土。在中国,许多敢想敢干的民营企业家先后奔赴非洲,在这块“地球最后的处女地”上掘金。2008年,中非贸易额达1068亿美元,提前实现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力争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民营资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非洲是一块广阔富饶的“用武之地”,急切呼唤“用武英雄”。非洲近年来政治形势日渐稳定,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政策相对优惠,正成为世界上新的投资热点。中非民间商会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累计已达11.8亿美元,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的中国在非投资企业近700家。有关专家预言,未来5到8年将有可能是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黄金时期”,有条件的企业家们应该做好“攻略准备”。

非洲已不再仅仅是数以百万计的黑白斑马、雄伟壮观的“赤道雪山”、浩瀚的热带树林及随处可见的温泉、草原、冰河和珊瑚礁。世界银行预计,未来5~10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有望保持在3.5%左右。中国的企业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中国企业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走出去”到非洲投资是一个再发展的契机。中国企业经过20多年发展,具备了“走出去”的资金和技术,而非洲的发展现状与20多年前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经验在非洲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自从2006年中非北京峰会之后,对非洲的认知度提高,很多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非洲,对非洲的投资兴趣增加。很多非洲国家的大使馆反映,自2006年底开始,办理签证的人数明显上升,大部分人去非洲的目的就是商务考察。

到目前为止,中非民间商会带队到非洲考察已经有19次,而每次代表团都不少于20位企业家参加。其他通过网络、电话,或是上门咨询的自行出访团还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在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很多时候会出乎意料地碰到中国商人。

中非贸易的民间合作主要集中在经贸和加工业,包括消费品、建筑材料、机电产品、轻工制造业、食品、医药行业等。结合非洲各国的资源和市场需求,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例如,在水处理技术薄弱的国家发展饮用水工业,在水果丰盛的地方展开水果加工、生产果汁等项目。

非洲多数土地闲置,土地费用极低。气候适宜耕种,但缺乏耕种技术。在距刚果首都金沙萨50公里处租1公顷土地,年租金仅为20美元,购买仅为100美元;当地农民种植1公顷红薯或白薯费用为150美元,利润为100美元,1年可种2~3季。同时还可制成干木薯粉,提炼酒精等深加工,而且当地的病虫害仅为我国的1/10.

非洲许多国家盛产水果,芒果、香蕉、桔子、木瓜等多得烂在地上无人管,而当地超市里从西方国家进口的水果罐头价格却高得连一般外国人都难以接受,若在那里开设一条中小型水果、罐头、果酱加工、生产、包装线,市场前景相当好。非洲的肉类制品价格昂贵,且大部分依靠进口,如刚果(金)猪肉3.8美元每公斤,牛肉每公斤9美元,鸡蛋每个0.3美元,蔬菜每公斤2美元,因此积极开拓牛、羊、猪、鸡等养殖业和水产捕捞加工业,也大有可为。就机械加工业而言,非洲国家机械加工工业的相对滞后和全面老化,普遍存在着对进口工具五金产品的旺盛需求。

通讯业如手机、家电等也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乌干达,移动电话已经覆盖了80多个城市,50%的居民用上了移动电话;摩洛哥95%的居民已经用上了电话。目前,非洲的移动通信用户占非洲总人口的平均比例为3%,这一比例在欧洲则平均为71%。

非洲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陆,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原材料仓库”。其他如建筑业、医药业、基础产业,商机同样很多。

民营企业投资非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缺少懂得国际规则和语言沟通的人才。目前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基本实现了员工本地化,只有少数高级管理人员是中国人,而双方的交流只能依靠翻译。同时,中方对非洲当地文化、法律的不熟悉,容易造成劳资纠纷。这些民营企业与中国国内金融机构缺少沟通的渠道和信任度,企业在进一步扩张时难以获得融资支持。民营企业在非洲的发展还需要国内的支持。在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掘金除了对非洲语言、文化和法律等的熟悉之外,自身还要做到一个商人应有的“诚信”。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热中,因为某些投资人的不和谐做法,引起了当地人的“不信任”。

少数中国不法商人在非洲经营时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包括中国的一些药品。同时也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现在一提中国人,给人的印象都不是很好。还有就是那些申请得到投资许可证的商人,却经营一些小商品,干着与许可证相违背之事,被当地政府骂为骗子。危及中国商人诚信的另一个现象,就是竞相压价。坦桑尼亚曾有两个城市的供水项目招标,参加投标的8家公司,6家为中国公司,2家为欧洲公司。从最低的工程报价往上排,1~6家均为中国公司。报价最低的中国公司的价格,竟是报价最高的欧洲公司的一半。结果中国公司是中标了,但是利润极低,赚不赚还不一定。

中非民间商会,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光彩事业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非营利性商会组织,其宗旨是引导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投资非洲,加强南南合作,承担部分联合国的“千年计划”任务。作为中非商会对在非洲的中国投资商人出现的种种“失信”的现象将会出台一系列的约束机制。要对诚信经营达成共识,要促进共赢的投资局面。

共赢就意味着要转变观念,适应当地文化,即要诚心经营。

强调共赢也要团结非洲的企业家,监督反馈,共同成长。商会要引导具有诚信文化的一些企业投资非洲,像宝钢正寻找坦矿,我们就通过非洲的分会积极寻找,扎伊尔的坦矿异常丰富,春兰、海尔的电器、波导的手机等,在非洲存在较大市场的国家,引导这些企业到非洲投资设厂,树立中国诚信品牌。

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非洲还处于试探性阶段。很多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企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的发展期。民间投资一般以贸易起家,打开当地市场。在逐渐了解市场发展潜力后,许多企业开始投资实业。在转型过程中,企业也面临着一次做大做强的机会。

金融危机对于中非经贸合作的影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会给双方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合作的基础并没有改变。

金融危机是双方扩大贸易的重要契机。首先,中非经贸关系目前主要着眼于民生,不像高科技或金融等高端产品,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扶贫经验对非洲产生了较大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广受质疑,而中国经验对非洲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这也为发展中非关系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民营企业在投资非洲的过程中应当拓宽思路,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刘洪武指出,除了投资能源矿产,民营企业还可以在非洲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生活方式等方面发力,开发新兴的非洲文化产业,以此带动当地就业、基本商品生产和劳务输出,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模式从主要依赖资源开发到文化、环境等多元开发的转变。

中国—东盟加强合作携手安度危机

在来势汹汹的全球金融海啸面前,中国东盟经济体遭受冲击难以避免,但这种冲击主要来自外需减少的间接影响以及国内投资者、消费者的信心下滑,只要积极采取针对性举措,就可以大大降低其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和东盟借此机会进行结构调整,加强资源储备。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具有牢固基础和巨大潜力,双方应当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连续举办五届。东盟各国领导人认为,峰会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和东盟各国间的投资、贸易合作交流。

东盟秘书长素林认为,当前全球金融局势动荡不安,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只有不断加强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才能有效地应对挑战。通过东盟与中国间的更紧密的区域合作,将能化解金融危机对双方经济的影响。柬埔寨首相洪森指出,正在发达国家蔓延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东盟国家有必要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为了实现地区经济合作的目标,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必须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缅甸总理登盛也表达了相关忧虑,他说东盟各国和中国应采取措施,共同保障这一地区的经济安全。在全球面临着金融动荡和经济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严峻形势下,我们要采取措施保障这个地区的能源和粮食安全,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通过技术转让和提高生产率,努力满足我们日益增加的粮食和能源需求,有效应对挑战,保证经济体的安全。

菲律宾众议长诺格拉雷斯赞扬中国提倡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远见卓识,为双方应对危机提供了交流平台。他说,全球都面临着金融危机,中国和东盟10国必须增强相互间的政治、经济和友谊的纽带,相互帮助,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和东盟国家必须继续努力,建立信息网络,推动商务合作,加大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困难。

越南副总理黄忠海呼吁中越两国企业,应把合作机会变成具体项目,为维持本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做出贡献。黄忠海说,越中两国确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实现了年均25%的贸易增长速度,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51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了两国高层领导人提出的150亿美元贸易目标。

东盟相关领导人的担忧和提议得到中国方面的回应。除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提出四点建议外,国家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的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中国与东盟各国更加需要紧密团结、通力协作、共度时艰,共建和谐亚洲。

综合专家观点,中国和东盟各国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渠道:对金融行业本身的破坏性冲击。由于金融杠杆的过度使用,次贷危机引发的呆坏账远远超出美国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导致美国金融系统出现严重流动性危机,一些银行破产倒闭。全球经济尤其是全球金融的一体化,又使得这一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金融体系越是开放的国家遭受冲击便越大;金融系统的流动性紧缩导致企业信贷困难、资金紧张、生产经营萎缩,然后是就业下降、投资减少;上下游产业链的连带影响,会使不景气在整个产业链蔓延。比如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汽车行业,很可能会通过“金融—汽车—钢铁—铁矿石—航运—造船……”这一产业链对上下游产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不过影响的传导会有滞后性;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较难具体估量。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经济发展信心不足,会节衣缩食,减少消费;在私有银行体系下,对银行信心不足,可能会造成挤兑,进一步恶化金融系统流动性;对股票市场信心不足,会加快资金出逃,导致股市下跌;股市下跌则又反过来让投资者财产性收入减少、资产缩水,并再挫消费信心。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会使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欧美发达国家消费下降,进口减少。

由于中国和东盟等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均较为独立,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大都采取较为审慎的金融政策,这就为中国和东盟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一道有效“防火墙”。

在这次危机中,中国和大部分东盟国家金融行业遭受的直接损失有限,尚不至于影响经济基本面。但由于中国和东盟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间接影响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小视;同时,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性恐慌,同样严重挫伤中国—东盟经济体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

综合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经济体的影响,受上述五个渠道中的前三个影响较小,而后两个影响则较大,但由于后者是间接影响,这就为中国—东盟经济体应对危机提供了政策空间与时间。

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金融体系受冲击较小的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东盟各国,受益于更加严格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大量外汇储备的积累,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甚至可以在这场危机中把握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机会。

中国—东盟各国应理性把握蕴涵在金融危机中的机遇。

中国—东盟各国可借全球金融危机之机,加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对我国而言,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的背后一直存在着忽视环境、资源等宏观成本,扭曲生产要素价格等问题。

专家认为,生产要素的长期扭曲,导致很多企业产能过剩,而这些产能得到释放的办法之一就是借着这轮金融危机淘汰部分劣质企业。同时,由于高耗能的产业多集中于第二产业,因此在这轮金融危机中,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从过度的工业化向服务业转换,单一的增长引擎向双引擎过渡,带动内需增长,更重要的是使经济增长能够逐步摆脱依赖外部资源和贸易环境的局面。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认为,此次危机还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积极推进的全球化金融体系建设及时发出了警示,可以促使各国政府更加谨慎的检视各自的金融体系建设,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安全的金融体系。

正如菲律宾众议长普洛斯彼罗·C·诺格拉雷斯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所说,“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东盟必须增强相互间的信任与合作,相互帮助,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东盟必须继续努力,建立信息网络,推动商务合作,加大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困难。中国—东盟加强合作携手安渡危机”。

一是加强金融合作。目前,中国—东盟各国金融系统主要以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在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但中国—东盟经济体不可能与全球金融动荡绝缘,尤其是各国股市受全球金融动荡影响明显。从未雨绸缪的角度考虑,中国—东盟以及日本、韩国,应加强金融市场合作,以增强市场信心。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日前曾表示,东盟已就设立数以百亿计美元的救市基金达成一致,中国也可考虑参与其中,成立亚洲共同救市基金。

二是深化经贸合作,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

中国—东盟可以考虑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双方深化经贸合作的大势所趋。

三是加大投资合作力度,尤其是要考虑加快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步伐。中国—东盟在过去十几年来的政治互信和经贸往来大大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提速,但双方投资合作却相对落后。

我国对东盟的投资增长速度与贸易发展及我国经济实力并不相称。在当前中国与东盟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步伐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应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东盟,加快拓展东盟市场。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国与东盟各国更加需要紧密团结、通力协作、共度时艰,共建和谐亚洲。

中国制造业迎来参与全球化最好时机

由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风暴正在快速向全球蔓延,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中国制造业该如何应对华尔街发生的突然变化?

有专家认为,在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的全球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可谓是机会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家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之后,2009年经济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给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次贷危机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前景将更加暗淡,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发达市场的制造企业将向中国加速转移生产,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也随之迅速提升,这必然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提升。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制造业也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等系列挑战。首先,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相关部门的外部需求将有所减弱,部分行业产能面临重新调整趋势,从2008年1~9月份我国的制造业出口结构看,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仍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率,然而纺织等劳动密集型或初级加工产品的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其次,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与新兴市场国家也有一定差距,根据韩国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07韩国与中国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差距为3.8年,韩中制造公司技术差距最大的是钢铁和纺织业领域,韩国领先中国4.1年。而在电子领域,两国公司之间的差距为3.4年。

第三,产业集中度不高,组织结构有待于优化。中国制造业企业小而散,经营规模和专业化协作和国际同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实力较弱,缺少参与国际竞争的“航空母舰”,使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面临着组织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如集成电路制造装备、轿车制造装备、数据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行业存在严重依赖外部进口行业的组织结构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

第四,国际经营经验仍存在较大不足之处,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与西方发达的制造业相比,我国制造业材料消耗、能源消耗高,人均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制造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只有制造管理水平领先,才能保证装备制造产业领先。要实现制造型企业的全面管理改进,必须解决制造管理这一关键性环节。即通过先进的内部生产计划及控制技术,缩短生产制造周期和采购时间,实现外部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前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一定影响,使得国外市场需求有所萎缩,但是我国的制造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市场份额在全世界仍然处于前列。

据了解,我国从2006年开始出口金额大于进口,制造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全国贸易总额将近42%,进口额占40%。这几年制造业的出口其实呈现了一种“井喷状态”,只是在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所放缓。但是,由于我国处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外围,因此制造业受到的影响有限,而欧美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则比较大,这为我国制造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在制造业的出口方面,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对美国等较大需求市场的出口大幅放缓,但是我国在新型市场却有较大增加。张汉林教授认为,消费者由于对经济前景不是特别乐观,对高附加值消费品的需求可能有所降低。但是对生活必需品,对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会有比较高的需求态势,所以下降程度不会太大。

10月13日,在“中国制造业论坛2008年会”举行的小型新闻发布会上,亚洲制造业协会秘书长罗军提出,中国制造业或许迎来了参与全球化的最好时机。

“欧美金融形势的急剧恶化,经济严重下滑,这对其实体产业经济是一个重大打击,过去欧美制造企业效益良好,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走出去并购的战略,往往遭遇对方国内产业安全方面设置的障碍,现在这一情况由于欧美企业在金融风暴中纷纷倒下而缓解。同时我国现有外汇储备额度巨大,人民币也处于升值的有利形势下,走出去收购海外企业将对国内制造行业形成有力支撑”,罗军说。

罗军认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制造业整体来讲是有利的,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可以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亚洲制造业协会在经过相关调研后也表示,中国制造业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参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国内(特别是广东、浙江两省)有不少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但倒下去的企业大多数是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在能源价格高企、劳动力成本增加、环保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选择自行灭亡或破产是自然现象,也是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必然。

在10月份举办的广交会上,各中小制造企业纷纷表示,虽然产品出口量有所降低,但是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带来的价格上升,销售额增长还算稳定。同时,这些企业加强了对国内农村市场的拓展,有效消化了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出口损失。

在广交会参展的某加工企业表示,今年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其出口量减少三分之一,但是通过加强农村市场的开发,销量没有受影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

目前,我国居民银行存款超过20万亿元,国内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依然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随着众多中小城市市场销售壁垒逐渐瓦解,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五年之内,我国制造业在内地的销量将会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态势。

张汉林教授认为,中国制造长期的的品牌优势使得消费者包括国外采购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依然信任,这种对中国制造品牌的依赖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正因如此,张汉林坚定地认为,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在未来8至10年内仍将延续。

总之,虽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的贸易处于低迷状态,再加上美元相对的持续走低态势,我国制造业面临了一定的压力,但是由于我国拥有庞大的制造规模和制造总量,使得我国制造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有着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相应的损失承受能力,并且有可能迎来参与全球化的最好时机。

同类推荐
  • 三维信用论

    三维信用论

    信用问题多面且复杂,存在很多认知的盲区。三维信用论是吴氏信用理论的核心。吴氏信用理论把道德精神与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不同层面的信用紧密结合,创新定义了信用、剖析与量化了信用、探索分析了信用与经济增长及社会管理的关系,初步搭建了独树一帜、较为完整系统的现代信用理论体系。其框架包括信用资本论、三维信用构成论、信用资本定价论、信用规模与结构及效率论、经济信用化论、信用供求论信用产业链理论、社会信用体系认识论、政府信用监管论、三大征信中心论与多维信用评级论。
  •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本书分析了高等教育扩张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起薪状况;通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起薪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 中国困局

    中国困局

    本书共分为西方文明的陷阱、美国制造的谎言、金融领域的罗网、自由经济的骗局四部分内容。
  • 住宅小区与大型商厦物业管理

    住宅小区与大型商厦物业管理

    本书以我国物业管理实务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有关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程序以及操作实务与技巧,并兼顾了典型物业的管理及国内外物业管理的介绍。
  • 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西部开发中的三农问题研究

    本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视野,在深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北开发的具体实践,就“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战略意义、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热门推荐
  • 此生唯你独一无二

    此生唯你独一无二

    喜欢一个人,相见恨晚太苍白,日久生情太卑微。一简倾心尤为刻骨铭心。他是华简琛,J市HX公司的二少,没人敢惹的存在,大部分人都知道华家有个小公主,两个哥哥都宠着……他一直以为她是他妹妹,却不知何时喜欢上了她,一往而深……高中时,全校都知道他们是兄妹,一对总成绩永远只差一分的兄妹。华倾念:“二哥,你为什么总是比我低一分啊?”华简琛:“因为我没你厉害啊。”他一直觉得他对他的好理所当然,直到高考后那天,他才知道……或许见到她的第一天,他就喜欢她了吧,只是不自知……可是他要怎样面对她?他喜欢上自己的妹妹……直到她大四后半学期,知道真相的他,急匆匆的给那个许久未拨打的号码发了个信息。“念念,我昨晚做了个梦”“二哥,你做了什么梦啊?”“我那个梦啊喜不胜收欢乐无穷你却不在”华简琛?华倾念一“简”倾心??
  • 别把初恋当回事儿

    别把初恋当回事儿

    时光的长河冲走的只能是一些沙粒,真正的金子会更加闪光。仅以此书献给我们曾经的初恋。
  • 当龙套差点穿越成男宠

    当龙套差点穿越成男宠

    在影视城跑龙套的柳依依辛辛苦苦拍戏,却不小心从片场穿越到了古代的战场,后被将军当作敌国战俘抓了回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警之群雄纷争

    红警之群雄纷争

    宅男李云不知道怎么的就来到了索马里。陪伴他一起的还有。。一辆车?未来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很厉害。有多厉害,看了就知道了!!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公案奇局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公案奇局

    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起源于隋唐时期出现的“说话”(即讲故事)和唐代佛教寺院的俗讲(讲宗教故事)。到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增加,适应……
  •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皇后

    可爱又迷人的反派皇后

    做了个梦,演了场戏,又迷了个路。虞奈兮还没来得及吐槽剧本烂,她就穿进了破剧本里。编剧还自暴自弃的告诉她,“笔给你,你来写。”虞奈兮叹息望天,这倒霉皇后的命运只能由她来改变了。翻手治渣男,覆手撩世子。没成想这高冷世子还有两幅面孔?“这天下一定要易主,为什么不是我?”“夫人,皇权也覆了,该跟我回家了。”
  • 这个白月光要洗白

    这个白月光要洗白

    某大佬几百万年都没渡劫成功,系统苦兮兮的为大佬东奔西跑、寻找渡劫失败的原因。有一天,系统无意间撞破真相——某大佬狗腿的跟在一位美人身后端茶倒水、奉承讨好,只为博美人一笑,简直是卑微到骨子里去。为了拯救大佬的人设和高贵姿态,系统强制和那位美人绑定。系统故作姿态:你需要成为反派的白月光,让他爱你爱到骨子里,吃尽爱情的苦头,最后却爱而不得。美人:这不太好吧…后来——系统苦bi的发现,白月光都熬成了黑月光,大佬却还是那个大佬,对美人宠宠宠!
  • 人生节结人生

    人生节结人生

    这本小说以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李潇的视角展开,写她在校园里的点滴小事,写她的成长经历,最终收获了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 陌上花开之左手

    陌上花开之左手

    你就像左手,不常用也不能割舍。2.0江陌:“师父父~这是什么呐?”“这是为师要送你的胭脂,喜欢不?”“喜欢~嘻嘻。”1.0江陌:“你这浪荡子!出去别说是我师父!我嫌丢人!”“哎呦~别害羞嘛~”0.5江陌:“呵呵……师父啊,你看看,你看看你的肚子,好大一个窟窿,血溅了一身,真好看~你看见了么?”“咳咳……陌陌……”地上垂死的年轻男人轻轻合上了眼,喃喃道“是我对不住你,今生就此别过……”小甜饼咯~不会太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