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34400000031

第31章 一种属于土地的归去来——莫言的生平(24)

第二个外景地是高密县南部据城河镇的泊子村,村南是一片沟壑纵横的丘陵。在这里种了50多亩高粱,基本上拍摄一些大场面,如群众演员600多人扮演百姓,县文化剧团30多名男演员饰演鬼子,“罗汉大爷”被扒皮就在这里,百姓被逼着来到杀人现场也在这里,拍摄完毕,几乎50亩高粱都被踩倒,自然是颗粒无收。第三个外景时在高密西南王吴水库岸边的一个农户家。张艺谋把这家农户改成烧酒作坊,基本上是照搬的高密大洼“大槐树”牌的白酒作坊。后来,为了拍摄需要,张艺谋又在银川市郊镇北堡搭了另一个造酒作坊。后来又加了第四个地方,就是高密西部峡山水库,当地村民在水库边上种了一些高粱,地很肥,高粱自然长得好,就在那里拍了“炸军车”、“我奶奶死”等戏。

电影的演员也是张艺谋精挑细选的,姜文那时候刚刚和刘晓庆演完《芙蓉镇》,算是有了一定的名气。巩俐呢,还是个只拍过一个电视短片的大二学生,巩俐算是标准的山东传统美女,“上宽下窄满场脸,浓眉大眼高鼻梁”,还有十几个配角,来自五湖四海,加上在高密找的一些,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形象土,年龄不限。”

2

1987年夏天,《红高粱》在山东高密开拍了,当时订的名字是《九九杀青口》,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一是因为高密村里每逢九月初九开始烧锅做酒,二是“青口”就是有着“青纱帐”之称的高粱,“杀”自然就是指的日本人的残暴行为。分镜头剧本《九九杀青口》中,颠轿、野合、最后杀鬼子的戏扭合在一起,放大了传奇性,莫言说,当时他看过导演工作本,觉得自己认为精彩的内容都被删掉了,剧本里的东西,莫言觉得不精彩。看完样片,莫言才觉得震撼,觉得有强烈的色彩冲击,认为自己的文本对“红色”有很多渲染,而这定然给了张艺谋很多启发。后来,片名改成《红高粱》,没有人否认,那时候的张艺谋是个充满激情和才华的导演,才有了把小说精神高度提升的电影《红高粱》。

张艺谋和他的电影给高密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艺谋以前是干摄影的,现在当起导演来,一点也不含糊。电影要赶进度,主要是怕高粱成熟,一旦成熟就失去了青纱帐的韵味,整个摄制组进入戒备状态,起早贪黑,饭无定时,为了赶时间,导演亲自上阵,搬器材,换位置。围观的百姓说,“不是个活”、“有孩子不让他干这个”。

影片伊始,就是“我奶奶”出嫁的戏码,这场戏,最有特色的就是颠轿。电影中的喜轿就是高密传统的轿子,情形也跟过去差不多,就是抬轿子折腾新娘,要是夫家和娘家给的赏钱不够多,新娘子糟的罪就更多了,颠哭了、颠吐了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轿夫在路上跟新娘子插科打诨也是常见的。

老谋子这个陕西人,对黄土有着天然的喜爱,所以当时剧组拉了十几卡车黄土,铺在路上,拍摄的时候,在演员后面用铲子扬。即体现了巩俐的风尘仆仆,又体现出高密的韵味。莫言说:“这个情节在我小说中也是浓墨重彩,张艺谋又夸张了。”拍这戏之前,演员们先体验生活,就是巩俐坐在没穿轿衣的轿子里,轿夫和吹鼓手穿着破破烂烂烂的衣服,抬轿子,整个过程中,一帮光膀子的光头男,每个人都是苦哈哈的,因为日头实在毒。还偏偏要晒那么黑,为了晒黑还特别去游泳,除了晒黑,就是锻炼身体。巩俐呢,为了拍戏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3件事,坐轿、骑驴、挑水,坐轿是左右颠、骑驴是上下颠,这样一天下来滋味如何呢?巩俐用微笑回答了,可见当时的小姑娘日后能成名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她很能吃苦。

3

《红高粱》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酒了,“我奶奶”要嫁给的麻风病人,家里就是做酒的,另外,酒也成为“我奶奶”和“我爷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酒还连接着罗汉大爷,酒还是莫言熟悉的邻居单家的营生,可以说有着天然的亲切感。莫言说:

“村子里就有3个酒作坊,每到春节的时候,就有许多车来拉酒,那时候满村里到处都散发着酒香。”

电影中的“十八里红”酒闪耀着红红的颜色,丝毫看不出小说中的酿酒的秘方是一泡尿。其实,莫言早就有言说,高粱酒不可能是红色的,只能是透明的。的确,又不是山东的红葡萄酒,怎么能是红色的呢?电影中详细展示了酒的酿造过程,“我奶奶”还忍不住下手自己尝试一番,我也见过酿酒的过程,看着酒慢慢出来,尝一口,甘甜辛辣,就打从心眼里觉得奇妙,酒糟堆在一起,看到米的精华都进入那些清清的酒中,就忍不住感谢上天的馈赠。电影还展示了“敬酒神”的仪式,赤臂的壮汉们把酒喝完,然后把碗打碎,体现了山东高密人的豪气,也就是有这这样豪气的人民,才会在“罗汉大爷”死后,连“我奶奶”这个女流之辈都会说出“给罗汉大叔”报仇的狠话。

“我奶奶”的扮演着巩俐给张子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演员生活基地是高密县王吴水库管理所,张子照在这里认识了巩俐。当时,他去给演员送锻炼身体的单杠,其实就是两节一米多长的自来水管。张子照在张艺谋的引见之下认识了巩俐,巩俐一笑还有两颗动人的小虎牙。张子照初次见面就献了殷情,说巩俐长的像“山口百惠”,巩俐既高兴又娇羞,那时候的巩俐并不健谈,说不上几句话,就以微笑结束了。小说中的“我”是由小演员刘继扮演的,是个西安的小演员,他和巩俐这个戏中的“娘”形影不离,到了戏外,他见到巩俐也叫“娘”,巩俐也答应,巩俐还从北京带来一些小点心来贿赂刘继,刘继拿着那些小点心显摆道:这是俺娘带来的。

拍摄中,1987年暑假,莫言回去看过一眼,很多人都赶这个虚热闹,但都失望而归,拍电影一点也不好玩,半天拍不出一个镜头,莫言带着自己的女儿看了一眼,就没再管这个事。不过,莫言倒是认为那高粱种的太少,因为干旱,长得也不好,拍出来也“捉襟见肘”。

4

1988年春节期间,当莫言在高密东北乡的供销社仓库写作的时候,在供销社工作的一个堂弟,拿着一份报纸说,《人民日报》副刊整整一版——《<红高粱>西行》,说的是电影《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获奖的经过,“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得奖”。他回北京之后,在火车站,就听一个小伙子吼:“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那时候,满大街皆唱这东西,甚至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但他走进演讲的会场,听众们唱的就是这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一声吼,其实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莫言那一代人,从下生起,就被教育谨言慎行、看脸色行事,《红高粱》这种粗野的艺术风格,跟姜文用他并不专业的嗓音大吼“妹妹你大胆往前走”一样,都成为压抑的释放。

《红高粱》之后,老谋子不断变化着他的合作对象,莫言认为,老谋子好的电影都是从小说改编的,比如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刘恒小说《狗日的粮食》的《菊豆》,改编自余华小说《活着》的《活着》,改编自陈源斌小说《万家诉讼》的《秋菊打官司》……一旦老谋子想要抛开小说,自立门户的时候,他的故事就苍白了,他变得不再追求思想和艺术,也不去展现自己的人生理念了,只是他在商业票房上,常常满载而归。莫言说:

“不同的是,早年他在官方舆论的批评声中成长,如今他在民众的骂声中赢利。”

莫言对于电影改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是“一部长篇小说改编成一部电影肯定要放弃很多东西”。小说里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可时间一般就有90分钟,也就是说,“小说改编成电影,实际上是一个选择的艺术”,莫言心目中的小说人和物,到了电影中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我奶奶”,莫言觉得应该是个比较丰满的中年妇女,可巩俐那时候就是个小姑娘。高粱是红的,电影中是绿的,高粱酒是白的,电影里是红的。这些细节的差距也挡不住精神上的契合,小说里面“那种张扬个性、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传达了出去。

漫长的电影缘分

莫言通过《红高粱》“触电”,这是开始,远没结束。老谋子就和莫言有过几次不成功的合作,比如改编自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幸福时光》。这电影之前,还有被弃用的几个剧本,都是老谋子这个念旧的人想要和莫言叙叙旧,再合作一把。

1

90年代初,老谋子找到莫言,说想要一个大场面的农村题材剧本。莫言说,大场面肯定要和战争相连,老谋子说,不想拍战争,莫言说,那就水利工程吧,“文革”时期兴修水利,十几万农民在一起,“几万辆独轮车,几千辆马车、拖拉机、老婆、孩子齐上阵”,这场面不够大吗?老谋子说,他可调动不起这么多农民。莫言就说,自己在棉花加工厂做过,三年呢,每次到了棉花收购,人们就排起了长队,马车、小车、合同工,各种职业的人,而且这厂里的工人也被加工了,来的都是有门道的,思想汇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绝对天翻地覆,何况还能恋爱呢?在雪白的棉花上恋爱,在棉花垛里挖出通道恋爱,还可以争风吃醋,建立家庭,还有工伤事故……莫言觉得:

“我当时替张艺谋想,你拍完一个鲜艳火爆、张扬狂放的《红高粱》,接下来拍一个苍白的、冰冷中含着温暖的、压抑的《白棉花》。”

这是多大的反差啊。老谋子那时候也觉得很好,况且他也在棉花加工厂做过活。还嘱咐,别写成剧本,他要小说。莫言可不这样想,他不自觉地把主角想象成巩俐,情节想象着张艺谋怎么拍,尽管张艺谋从来没说让巩俐演主角。写完草稿后,莫言拿给张艺谋看,老谋子说,现在不让拍“文革”,另附上伍佰元,作为酬劳。莫言知道这是委婉的借口,要是想拍,可以把背景改成抗日战争,日本人收了棉花要加工,工人们在里面搞破坏,或者偷偷运给八路军,不是很好嘛?可是,老谋子就是没拍。莫言至今还认为这是张艺谋的一次失误,如果拍了《红高粱》再拍《白棉花》,应该是很大的艺术成就。

后来次剧本被周晓文看重,要拍,他从母亲那里借来了3000元,把版权买下了,莫言颇为感动,可还是没拍成。再后来,就让台湾导演买去拍了。

几年后,老谋子又找莫言,这次想拍楚汉战争。莫言就写了《英雄·美人·骏马》,这次是投资方的原因,也没拍成。这个题材被香港的一个导演拍了,老谋子再没拍过,莫言以为,他看过的关于“楚汉战争”的电影都没自己写得好。这本子也没浪费,被莫言改成了话剧《霸王别姬》。

2

1999年,老谋子找到莫言,说自己在北京飞去上海的飞机上看上了《师傅越来越幽默》。莫言就问,你对什么感兴趣,是反映的社会问题呢?还是工人下岗?老谋子说,他对破公共汽车在荒凉的小山包上,对那冷僻感兴趣,就让莫言改,莫言就说,你自己改吧。老谋子就找到了鬼子,鬼子那时候在广西风头正劲,但改完之后,作品就已经面目全非了,莫言表示理解,在影视改编上,他总有分外的宽容。老谋子就让莫言给意见,莫言给了16条,比如,鬼子在剧本里加了一个盲女,一群好心人伪装成顾客,来光顾她,大家都是活雷锋。莫言就建议这个设计成复仇的故事吧——

“盲女瞎了,但是听觉、嗅觉极灵敏,盲女实际上是利用她的嗅觉和听觉寻找杀父仇人。”

给人按摩,变成了寻找杀父仇人,莫言觉得这个很有看头,但都被老谋子否定了,理由是广电总局通不过。

2003年,莫言跟霍建起合作过电影《暖》,那电影的原作是小说《白狗秋千架》。当时,霍建起改编了湖南作家彭建明的《那人那山那狗》,在日本走红,而莫言的小说在日本也比较畅销,日本投资方就想让这两个人强强联合,选了小说《白狗秋千架》,这小说是80年代中期,莫言在川端康成的《雪国》里找到的灵感:

“一只黑色壮硕的秋田狗,站在河边的一块踏石上舔着热水。”

这给莫言带来画面感,于是有了小说《白狗秋千架》,小说的第一句就是:

“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

这也是莫言第一次提到“高密东北乡”、“纯种”的字样,从此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成了“高密东北乡”的国王。或者因为这点“相同”,莫言的这篇小说被日方看重,想拍成像《那人那山那狗》一样的文艺片。霍建起也同意,就向电影局报拍吧,结果,有个官员不待见,估计那官员对莫言的小说本身就不待见,奈何日方一直坚持,霍建起的口碑也不错,电影局终于答应了,顺便提了很多修改意见,莫言觉得这些意见都可以接受。比如《红高粱》里,男女主人公是在高粱地里恋爱,可《白狗秋千架》是让主角在在高粱地里生一个不哑巴的孩子,这当然不会被同意拍摄。况且,主人公是独眼,带着四个哑巴,这很有损中国残疾人的形象啊,怎么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么多残疾人呢?

同类推荐
  • 魏武帝曹操传

    魏武帝曹操传

    浩浩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涌现出了许多帝王,他们曾经煊赫一时,有的是历史长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总之,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史海钩沉,各领风骚,承继着悠久的中华历史。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殷富的宦官家世、乱世中诞生的孩子、少年立志拯救世道、坚决整治地方豪绅、残酷镇压黄巾起义、领兵讨伐奸臣董卓、成功收编黄巾军、破袁术后东征陶谦、濮阳城下遭遇危机、重新收复兖州失地等内容。
  • 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稻盛哲学的核心是“人生方程式”和“判断基准”,本书将两者结合,讲述两者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内容包括几大部分,“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的神合”,主要讲述阳明先生和稻盛先生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感悟出“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以心为本”,讲述阳明先生与稻盛先生共有的品质——正义、谦虚、攻心、乐观、忍耐;阳明心学的“致良知”、稻盛哲学的“敬天爱人”,并用企业案例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关于人们对“阳明心学”“稻盛哲学”的几点疑问,在书中做出解答。本书对一些企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5岁。《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2016年希拉里再度竞选美国总统。对于这位毁誉之间的女人,本书无意将希拉里推上神坛,尽量还原一个真实、多元的希拉里,还原一个政治生命遭遇大选滑铁卢之后,她的痛苦、隐忍、奋进、不满和幸福。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热门推荐
  • 注意很危险

    注意很危险

    为了收视率,星际综艺节目,超级逆袭之蓝色星球正式开拍。导演大大亲自找人,一眼就相中了一个满脸写着我穷,我是屌丝的女孩,“这个女孩,只要逆袭成功,并且精彩,我就给你加薪!”这是导演大大亲口对摄影精灵许下的承诺。可没想到,他们找的不仅不是屌丝,还拥有双重人格!“大佬!求您瞅我两眼!”
  • 做人做事枕边书

    做人做事枕边书

    在同样的几十年中,为什么有的人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有的入却…辈子默默无闻、一事无成?究其原因有很多,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前者能够通晓并遵循做人做事的哲学;后者则在做入做事上稀里糊涂,怨天尤人,不思进取。通晓并遵循做人做事哲学者,就可以赢得入生最丰厚的回报。
  • 进击的网红

    进击的网红

    【绝对的甜文宠文!2333】因为一个舞蹈视频,她成功的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让人没想到的是,她曾写过的同人18x小说男主转身竟成了她的上司。喂……说好的正直怎么说压就压……某人:如果我和某吴氏小鲜肉成为了情敌,要不要告诉老婆我很吃醋?在线等!众人回复:楼主可以洗洗睡了!
  • 重逢99次:暴萌小仙,轻轻亲

    重逢99次:暴萌小仙,轻轻亲

    坐看人间双飞燕,不见天上云中仙。“什么?双飞燕,你是说这个吗?”剑长锋将手中的一只香喷喷的烤乳鸽递给了张紫琳。“剑长锋,你...你...你要是在吃我的同类,我让你直接做晕中仙!!!!”“啊啊,剑长锋,你咬我干嘛!?”“我不吃你同类,只能吃你了。”“剑长锋,你给我去死!”呜呜呜,好想把这把破剑去卖废铁。
  • 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徜徉诗国,畅游文苑,我们与古代文学大师“交游”。将上古的醇厚、汉唐的华美、两宋的平易、明清的包容揽入手中,展卷细读,掩卷长思,如品清茶,如饮醇酒。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美的熏陶,心灵的皈依,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
  • 销售攻心术: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销售

    销售攻心术: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销售

    “成功的推销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这是销售行业的一句名言。实际上,每个销售人员从一开始找到客户直到完成交易,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计划,更需要和客户进行心理上的交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销售人员必须要了解客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销售工作。同样,我们在生活当中也都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你要想钓到鱼,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鱼饵了。因为,不同种类的鱼对于鱼饵的喜好也不同。由此,你就必须得站在鱼儿的立场上去思考它们喜欢吃什么。
  • 纹龙戒

    纹龙戒

    都市少年意外得到了一枚戒指,从此就拥有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能力。可是由于他天性善良,好打抱不平,却因此引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在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他是天使式的教化,还是血刀证道呢?请看,纹龙戒!
  • 訾家庶女

    訾家庶女

    訾家庶女内容简介她是訾家庶女之女,虽是庶女,父亲与大娘都对她十分疼爱,原本她应该有一个十分幸福的童年。可不如意的是她的生身之母,訾家的二夫人,却对她非打即骂,自小没给她半点母亲的温暖。片段一“贱丫头,你是不是想你妹妹死,你妹妹才这么小,你竟然不看好她,让她去爬树,还摔下来了。你这贱丫头,我打死你!”随着话音,一名穿着华丽的拿着棍子狠狠的击打跪在地上的女孩。女孩看上去约十一二岁的年纪,被打的紧紧抿着双唇,却半点不肯服软。“够了,青烟,别打了,你要打死姝儿吗?她可是你亲生女儿!”另一名贵妇夺下她手中的棍棒。片段二“啪!”一记耳光重重落在訾姝的脸上。訾姝登时被打倒在地,顿时粉嫩的双颊多了五道血痕。她缓缓站起身,唇角微微勾起你一抹冷笑,回头望着打她的女子,不带一丝情感道:“你是我亲娘吗?亲娘会将自己的女儿推入火坑吗?”女子听后还想再打,却被訾姝拦住,:“二夫人,你如果再打,别怪我翻脸不认人!”说完便扬长而去!原本入宫与她无缘,因为东旭国的后妃只有官居四品以上官员嫡出之女,她父亲虽然官拜从二品刑部侍郎,她是庶出之女,却不需要她入宫。一入宫门你深似海,她自是不愿去的,可她的亲生母亲,却硬逼着自己顶替嫡出姐姐的名字去那虎狼的后宫,这是为何?本文虐,女主腹黑,绝非善类,本文慢热,希望各位亲可以喜欢。鹿不会写简介,不好意思,亲们凑合着看吧。
  • 在游戏世界里开挂

    在游戏世界里开挂

    半夜惊醒后的孤独,万籁寂静,亘古无声,剩下的与拥有的,都只是绝望
  • 傅爷家的小朋友

    傅爷家的小朋友

    她明明是个大佬,却偏偏要“下凡”体验生活。没有钱了,那就去打工吧!鹅鹅鹅,老板你要干嘛!傅爷:请你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