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9600000029

第29章 燃香雾中艺 (2)

这是禅宗向自我的回归,也是对宗教的某种程度的超越,走上了人文主义化的道路,这就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文精神吻合了。禅宗能在中国获得成功发展,此为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不管是儒还是道,都富有人文精神,既不为神役,也不为物役。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人文精神,在西方两度被重视。一次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当时伏尔泰、狄德罗等都推崇儒家的人本道德,并据此来批判神本主义。第二是在本世纪,如海德格尔等发现西方文明在摆脱神本主义以后,又过分地被技术、知性、物所统治,因此他们又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摆脱物役的文化资源。不为神役不为物役的禅因此也就格外地受重视。在未来的现代和传统的整合中,禅宗的这些思想机遇很大。

参禅三境界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闪灭中老去。

心如流水,没有片刻静止,使人在散乱中活着。

身心俱幻,正如在流水上写字,第二笔未写,第一笔已流到远方。

——《写在水上的字》

林清玄先生一向说参禅的过程是一个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那么到底什么是境界呢?

“境界”一词本来是佛家使用的语汇,可是,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论述以后,便逐渐地衍化成为一个新词汇,它具有表述人生精神领域所达到的高深境地这一含义。佛教中的“境界”一词,本来具有自家能力所达到的某种境地的含义,在般若的五种含义中,“境界般若”指般若所缘的一切诸法,由于般若是能缘之智,诸法是所缘之境,而这个“境”的自身是无自相的,全由般若的智慧所显发;所以必须用根本、后得两种智慧来观照一切诸法境界为空寂,故称为境界般若。像这种人生的最高智慧,是无法采用言语来描述的,它只有通过切身的体验去证悟,才会获得实际的受用。因此,佛陀在《无量寿经》卷上载法藏比丘白佛曰:“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像“佛土”这样庄严的一种境界,显然不是文字语言可以企及的,以故“境界”一语确实具有不可思议的殊胜含义。因而,在晋译的《正法华经》卷五中说:“瞻如来诸佛境界,得未曾有,欢喜踊跃。”

禅家有三境。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略相当于“戒”。注重表面现象,欲求其本质,心力所为,有向佛求道之心,但没有超出尘世物求。

第二境:空山无人,花开水流。略相当于“定”。初步认识到本体,将要超脱而未超脱,已超脱搜寻现象之欲,心灵归于平静,止思虑,止心力,较之前境,已无心力欲求,达无人之境。

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略相当于“慧”。此时顿悟,的“禅”道即心成佛,由定生慧,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之于光。然而慧之印证却是瞬间(一朝风月)永恒(万古长空)的统一。正是这瞬间的顿悟刹那间已成终古。这与庄玄之“坐忘”、“玄鉴”大有相似之处。

六祖偈语说: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破执见执我的把握。境由心生,无中生有。诸法无常,诸法无我,清寂涅槃,禅家可以刹那超越印证,也就是对无常无我的越线,直指佛性。

此与渐门迥然异趣。神秀偈语说: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渐门苦循诸法无常,诸法无我,清寂涅槃的顺次,渐修渐悟。

有这样一则故事:

某生于荒野遇虎,大恐而逃,虎追不舍。生逃于危崖,攀藤而身悬荡于空。崖上虎吼如雷,崖下血口如盆,生惊,胆欲裂。当此际,又两鼠噬藤,险情万状。生茫然忽见一鲜美草莓,遂一手攀藤,另手采莓尝之,曰:“味美矣!”

此案禅意盎然。某生最后终于领受瞬间之顿悟,彻见心性。若以三法印证之,“诸行无常”为生途遇虎而逃而攀藤而鼠噬而险情迭出。“诸法无我”,生自我心性为恐为惊为逃所遮,心性蒙蔽,而后见莓尝味,自我竟无。“清寂涅槃”,险情万状而尝美味,无我心境,安然处之,遂彻见心性而成佛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禅境足令人心静意安,泯冤亲爱憎,等苦乐得失,无所贪求,无所愿欲,任运与法性之理相称而行,即心即佛。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面对禅家证悟的境界,门外人毕竟只是雾里看花。因而,在有些学者的眼里,禅法的修证,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精神体验”。如果站在实修的角度上说,禅悟不仅是一种实在的境界,而且还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法喜受用。这种受用,只有当人设身处地进入了那一境界时,他才会感到它的真切。无怪乎有学人问赵州“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时,赵州的回答是“待柏树子成佛时”。世间森罗万法,尽是神通妙用。只有通过你的那颗清净的妙心去体验它,才可能消受得起这份无价的福报。

修艺三境界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象牙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词出晏殊《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是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借题发挥,以小见大,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是哲学上的感性认识阶段,所以称为治学第一境界,也是艺术的第一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出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意是抒发作者爱的艰辛和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这是王国维对治学态度、治学手段的准确表述,是修艺治学的第二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出南宋辛弃疾《青玉案》。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申到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

在《人间词话》中,为了表述难以言说的诗词艺术意境,王国维信手从佛典中拈出“境界”二字,也可谓恰到好处。只要稍微翻翻《人间词话》,你将会发现通篇无处不着意于“境界”二字。王氏一开篇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可见,王国维是把境界当作通篇的纲纪来设立的。他在标举“境界”二字之后,接着就“人惟于静中得之”的“无我之境”与“由动之静时得之”的“有我之境”等范畴展开讨论,对诗词创作的艺术意境做了出色的评述。在王国维对境界的讨论中,除了拈出古人诗词中的名句以境界二字来加以评述之外,还有一些专门讨论诗词艺术意境的妙语。例如: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严羽《沧浪诗话》谓:“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在以上的三例之中,王国维着意于对境界的讨论,无处不体现了一种优美的诗词艺术意境。随着他的“境界说”的提出,也将诗词创作中的那种不可言传的艺术美的内涵,给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在王国维那里,这个“境界”既包含了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包含了渗透着丰富情感的写景状物等种种描绘之中。诚然,艺术的至境是一般的语言文字所无法表述的,古书所谓的“言不尽意”,对于“意境”的诠释无疑是至为贴切的,因此,王国维在这里巧借佛典中的“境界”这一语汇来表达,这无宁也是在宋人严羽《沧浪诗话》的基础上,对诗词艺术意境进一步加以阐发的佳作,与此同时,在王国维这里所标榜的“境界”,无疑也成了诗词艺术最高意境的代名词了。然而,在《人间词话》中,也有一例由诗词的艺术意境拓展开去,进而讨论人生境界的论述,兹举如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段论述显然已经超越了对诗词创作的艺术意境讨论的范畴了,而是凭借著作者对诗词涵咏深透的学识与敏于藻思的艺术鉴赏力,信手拈来宋人的三处词作,藉以表述人生的治学与成就事业的三个重要步骤。这三个步骤的描述,非但得力于作者恰切地运用宋人词章的名句,而且也深合学人成就事业所必经的三个重要阶段,若非一代了不起的大学者,他是绝对无法这么等闲地拈出如此佳句来的。这“三种境界”之说主要是针对治学或诗词等艺术创作而言的,而对于现实的人生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尤其是那种富于宗教情怀的理想人生境界,就必须要和禅宗的三个境界结合起来,而当他们真正融合到一起时,整个人生的三重境界也就自然而然的闪现出来了。

人生三境界

人只要有细腻的心去体会万象万法,从一朵花里,就能看到宇宙的庄严,看到美,及不屈服的意志。

——《黄玫瑰的心》

安住于第一层中,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贤孙、美眷如花;

迁居于第二层后,专注研究艺术,全心寄托于艺术创作欣赏,所谓“艺术家”;

及至第三层,“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太上立德,其次立言”。

人生境界除了所从事的事业与人生理想所存在的各种差异之外,总还是有许多共同的理念与境界存在的,我们寻常所说的“充实的人生”或者“圆满的人生”,实质上便蕴含了人类理想的人生境界中的某些共同点。其实,这种人生境界非但在禅家有,即便是在中国早期的儒家或其它学派中,也早已形成。我们知道,中国儒家的大圣人孔子(约前551—前479),他的一生是非常坎坷、非常郁郁不得志的,尽管他曾经做过鲁国的司寇,但毕竟为时不久,而他一生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处在游说诸侯的风尘颠簸之中。

其中在去陈国的途中,于匡地被围困五日,使他产生了“天之将丧斯文也”的深深喟叹。尤其是后来在受聘于楚国之时,由于陈、蔡间的士大夫担心孔子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孔子遂不得行,乃至“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但孔子仍然是那样从容自若,“讲诵弦歌不衰”。此时,孔子的门人子路非常抱怨地问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而孔子对他的回答却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试想:人生处在这样一种境地之中,如果没有一种很高的精神力量来支撑,他肯定是无法抵挡住如此严重的打击的。如果要说出这种精神力量的实质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了。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明天的早晨

    明天的早晨

    近几年来,我游转于粤北的山区和粤西的红土地的时间较多。原因是想实现一个心愿:这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摇笔杆子的光临,相对地比起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就少了。于是不自量力,趁还能走动的时光,用一支秃笔去反映他们变化的轨迹,算是发挥余热吧。也偶然去一下珠江三角洲和经济特区,虽是飞车看花,也可作为自己写作的参照系数。到了这些发达地区,却使我清醒起来,常常自我告诫,不要陷于小农经济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否则,作为所反映的东西,不但不能促进现实的发展,相反,很可能宣扬了自满自足、固步自封的思想,那就终生内疚了。
  •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本书是余光中先生临终前亲自审订的散文集,展现了先生对故园与人生的思考与怀恋。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乡愁是心头的月光,但若得遇心安,处处亦可为吾乡。在文学的爱与美中,愿读者可以和余光中一起,体味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心灵丰盈者在暮年的沉静与洒脱,寻找生命的真谛。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是“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一生的注脚,也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归宿。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本书专题讲述季羡林先生如何对待读书、如何写作、如何做学问,他的坚持不懈和笔耕不辍足以为当下青少年的楷模。
热门推荐
  • 空中之难

    空中之难

    猴子,兔子,蛇,还有,,,,,,,,宇宙中有什么。带着小伙伴们出发。
  • 二顾倾人城

    二顾倾人城

    一顾两相厌,二顾倾人城。且看孤僻腹黑的恶毒女主如何拿下高冷男神。
  • liberty自由

    liberty自由

    “赶紧离开吧,护卫队来了。”“我不认识你。幽灵?那是谁。”“抓我,你也配。”“你没法杀了我,你太弱了。”“喜欢?奇怪的问题。”“嗯,是我。”“再也不见。”因为快穿那本有点卡文,开个新坑写写。
  • 女帝太凶残

    女帝太凶残

    震惊!!!!!!女魔头疑似被隔壁的一只二哈气死!!!!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1楼:“朕觉得这可能是阴谋,楼下,你怎么看?”2楼:“臣附议……”3楼:“臣附议……”4楼:“呃→_→臣也附议”………传说中的女魔头:“握草!!!这什么地方,那个人说神棍吧?是吧!”大臣甲:“陛下,您没事吧。”大臣乙:“陛下,这握草是何意?”传说中的女魔头:“别说话,我想静静,别问我静静是谁。”……………
  • 我喜欢你,可你却不知道

    我喜欢你,可你却不知道

    喜欢的歌,静静地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有些人一旦错过了,就是一生的后悔,可有些东西,即使现在没有抓住,也别忘记,在下个转弯,他一直等着你……遇见你就注定了爱上你,即使与全世界作对,那又何妨?学业,身世,爱情……交织在一起,又会如何抉择?
  • 如果地球是方的

    如果地球是方的

    一个另类的地球,一个神奇的宇宙,我在这边,它在那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门公子混花都

    魔门公子混花都

    千年前的风流高手纪开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了现代,记忆断层,宝物被毁,为解谜团他无奈做保镖。功力大减,身中情毒,为解寂寞他奋命练神功。一个风流而不下流的传奇正要开始!
  • 全城戒备开始之战

    全城戒备开始之战

    公元3016年,银河帝国大乱之中,人类的生存与灭亡一瞬之间,英雄拯救这个世界
  • 表妹来自未来

    表妹来自未来

    穿越为上官堡的二小姐,为姐姐能追寻幸福,她代姐出嫁。岂料相公不宠,还百般“虐待”!还好她天生丽质,追求者个个优质,实在不行,就逃回现代。某男黑脸,老婆太难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