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9600000033

第33章 燃香雾中艺 (6)

明代画家董其昌曾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在王维诗中山川为画境,诗歌为画心,觉证出天地与万物相契之关联,亦将艺术追求提高到了天人合一之境地。在诗、画、乐三位一体的架构下体现了如下的美学特征:“一、经营结构之美,二、光色映衬之美,三、音声律动之美,四、气韵生动之美。”同时将读者带入一个崭新的审美天地,品其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素有“诗佛”之称,其诗歌的禅佛意趣有三:一、擅长山水画与精于书法音律(上文已有论述,不再累赘);二、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家庭,其母为名门贵族之女,礼佛三十余载,这从王维的名字可以看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佛教中有一部《维摩诘所说》,此经专说般若,为禅宗根本经典之一,诗人之名得源于此,可见家庭向佛之心;三、政治失意、亡妻不娶,使其思想渐倾于佛老,王维早年因事获罪,后因变乱,张九龄罢相后,便无意于仕途。加之诗人三十岁丧妻,终身未再娶,有史为证:“妻亡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世,屏绝尘累。”(《旧唐书·王维传》)由此诗人更加信奉佛教,参破生死。其“无生”观念即信佛之一例证,诗人早期在《哭殷遥》诗中曾说:“忆昔君在日,问我学无生。”至晚年在《秋夜独坐》中云:“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无生”出自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是“寂灭”与“涅槃”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学“无生”具体即表现为坐禅、静坐澄心,如入寂灭之地,而生光明智慧,进入物我“冥合”的“无我”之境。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安禅”即坐禅,“毒龙”出自《涅槃经》,意指心为色相所乱之状。句末点明题旨,即通过静空禅修,破除内心的执着与名相,此诗与北宗神秀之偈其相似: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禅之北宗,主张念佛净心、坐禅摄心,以使身心调适、心自安静,亦有持修渐进之意,最终能破除执和分别。王维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受此影响较深,但诗歌中难免会出现凝滞拘泥,尚有未圆满通融之处。

不同于北宗的精进持修,南宗主张“顿悟”、“即心即佛”、“明心见性”,从平常生活中证得智慧与圆满。道不远人,真如只在本性,因此它使王维后期走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道路。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离欲不染。因为本性空寂,则能外离相而内不乱,朝野与山林已无差别。

此时的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已无意于人世尘俗,只在山光鸟鸣中和悦身心,礼佛参禅。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兴之所驱,诗人独览山川精华,乐事心中自知,不消与人说。行尽水流竭尽之处,坐看白云升起,陶然忘机,物我皆忘。“水穷”、“云起”皆自然之景,无心而发,而诗人“行”、“坐”亦是率性而为,不为物役,云水与人就圆融地契合在一起,任运而自然。而生命之意趣便在这不经意间流露而出,万物皆是平淡而宁和的,一如诗人之内心充满了禅悦与法喜。

特别是《辛夷坞》一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余以为此诗可谓摩诘五绝禅诗之冠,直入无人之境,木末芙蓉花,开落两由之,不干人事。山谷溪涧之处,自是花开为春,花落为秋,任运自然。随缘起而开,顺缘灭而寂,洒脱率意,得生命之大洒脱、大自在。将动静、生死、物我等诸多矛盾统摄进一“缘”字,展现万物之本相、自性,不为他人所夺。进而觉证到诸法空相,皆由心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而不执着,不粘滞,心念不生,如芙蓉花之自开自落。天道自然,既无生之大喜,亦无死之大悲,得之自然,复归自然,无牵无挂,无滞无碍。

此等诗境,已直点禅境。

而贾岛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首先,诗中含“苦”。这苦包括其受天地自然之苦,世情生计之苦,往往令人如履其境,身同感受。在《朝饥》一诗中,诗人之苦寒行状跃然纸上:“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仍空然。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如此清苦,诗人却还信守着几分清高。难怪欧阳修称诗人“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六一诗话》)。可见,天地自然之苦,世情生计之苦,并没有使诗人苦不堪言,苦中淡然处之,确有早年出家为僧的生活态度。

贾岛所吟之苦,是诗人对人生一种独特的认知,包涵了深刻的佛禅思想。诗人在《送无可上人》一诗,曾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诗句如下:“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岛诗之“苦”,不只是冻馁之苦,也不仅是吟咏之苦,还是一种凄寂之苦。这与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欲仕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诗人累举进士不第,内心极其矛盾,徘徊于功利佛心之间,如此煎熬,常常夜不能寐。如《冬夜》一诗所陈:“羁旅复经冬,瓢空盎亦空。泪流寒枕上,迹绝旧山中。凌结浮萍水,雪和衰柳风。曙光鸡未报,嘹唳两三鸿。”诗人一夜难眠,“羁旅”又是一“冬”,仍是“瓢”、“盎”俱“空”,“泪流寒枕上”、“迹绝旧山中”,迎来的还是“凌结浮萍水”、“雪和衰柳风”,不闻鸡鸣,已自见“曙光”,三两过鸿的“嘹唳”,更是衬托诗人内心凄苦。

贾岛之“僻”,自然有其斟字酌句,苦行苦吟的痴态。诗人自称“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吟安一个字,乃须半宿寒”,且常常是“经年方得偶句” 、“积思三年,局于声律” ,至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更是如醉如痴。

如此痴迷,自然不免诉诸炼意炼句炼词炼字,也就有了文学史上传为佳话的“推敲”诗案。《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此诗颔联后句“僧敲月下门”,在“推敲”诗案中,历来颂扬韩愈改动的“敲”字为佳。但是朱光潜先生对此却有不同的意见:“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琢有声,惊起了宿岛,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理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是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朱光潜先生对“推敲”诗案的评判,走出了单纯的文字“推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问题的关键是贾岛此诗的意境究竟是“推”还是“敲”?此诗是贾岛初赴举在京师,访李凝幽居之作,全诗充满荒凉、幽寂,颇有禅意。此时若“敲”,虽在沉寂中发出声音惊起飞鸟,到也创造了一种诗境,但不免有些拘谨,全不如“推”来得从容闲适。暂且不论贾岛冲撞韩愈佳话是否真实,单从诗案中韩愈极其自信地认定“敲字佳”,就可以说明其于禅理之空妙不及贾岛。

贾岛所以“僻”,正是他儒、道、释思想冲突的体现。也正是如此,诗人就出现了在诗歌创作中的苦酌精炼,举棋不定。贾岛初遇韩愈,有了抱负,诗歌也就顺畅了。《卧疾走笔酬韩愈书问》一诗非常典型:“一卧三四旬,数书惟独君。愿为出海月,不作归山云。身上衣频寄,瓯中物亦分,欲知强健否,病鹤未离群。”但是,语言平实了,诗歌流畅了,没了岛诗固有的“僻”、“涩”,便不是贾岛的风格了。后人评说:“浪仙作涩语便工,作平语便庸钝,所谓人各有能有不能。” 岛诗没有了“僻”,也就“不免于鄙” 。

但贾岛诗中最突出禅宗精神的是“清”,在于追求独特的意境,禅意禅境浑然于诗中。有《寄韩潮州愈》一诗:“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人有禅心,诗则“清”,“真如五伐毛、三洗髓,不肯一笔犹乎前人也。”

贾岛的诗歌不仅意境独特,且幽远清逸。《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更是体现岛诗之“清”:“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诗人处于“人在定中”的空寂岑净状态,在细微中得声,于幽深处见影,完全是空则能纳,净则能照气度。该诗中间的两联最为清绝,音声与形影交替描写,微观和宏观尽在心底,先是万籁俱寂的早秋之夜,因“人在定中”,蟋蟀声清晰可闻,木叶脱落高树,鹤栖猕挂,声色相宜,动静和谐。穿越江空的灵隐夜钟,空旷、幽渺、静谧而又灵动,江上明月寒辉与古老的石楼融合为一,霎时间莫辨内外人我,当下与远古打成一片,如此深邃幽远的高致,非禅旨深湛者不足以达是境。

在诗歌中喻禅境,更突出的是作为北宋文坛领袖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开宗立派的人物。在灿若繁星的古代伟人群中,他一直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华。

苏轼的修禅可谓素有渊源,父亲苏洵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系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母亲程夫人亦系优婆夷。所以,苏家佛教气氛十分浓厚,供有五代贯休所绘之水墨十八罗汉像。苏老泉和程夫人逝世后,苏轼将他们生平喜爱之物捐给寺院,并作《十八阿罗汉颂叙》。东坡之弟苏辙亦系佛教居士,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内。他在《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中吟道:“老去在家同出家,《椤伽》四卷即生涯。”又谓:“日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见《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苏轼的续室王闰之亦好佛,东坡在她的生日曾根据《金光明最胜王经》的教义,买鱼放生为其祝寿。并作《蝶恋花》词云:“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王氏辞世后,东坡又遵从亡妻遗愿,特请当时的著名画家李公麟绘释迦牟尼及十大弟子供奉京师丛林。

宋神宗赵顼九月,苏轼在杭州纳歌妓王朝云为妾。这王朝云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为泗上比丘义冲的皈依弟子。她与东坡患难与共,南北颠沛。在惠州(今广东惠阳)临终时,还念着《金刚经·六如偈》的句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东坡为其作诔辞云:“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又赋《悼朝云》诗: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北宋嘉祜元年,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赴京应考,路过河南渑池时,结识了老僧奉闲,并在奉闲所住的禅院题了诗,时光流转,五年后,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判官。行至渑池,与时任渑池县主簿的苏辙欢聚。苏辙回想往事,作了一首七律《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也和了一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便是名传千古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该诗流露出世事的变化无常,难以逆料,表示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与惆怅,比喻新鲜贴切,文辞清新隽永,结句含蓄双关。“飞鸿”典,系借用云门宗夫义怀(989—1060)法语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见《天衣义怀禅师语要》)。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奇人、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的传奇人生,以翔实的史料和对历史现场的探访,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王亚樵刀光剑影、宁折不弯的一生,作者深入挖掘王亚樵的内心世界,生动形象、可叹可信地再现了王亚樵的侠义风采。
  •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

    《幸好,没有在一起》收录的是爱而不得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的是W小姐亲身经历的,有的是发生在朋友身上的,有的是陌生人向她吐槽的;故事里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有你,也有他。你不愿相信的,却是真实存在的,绕不开的。W小姐的文字,有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扇醒那些不断骗自己的女人,揭穿男人那些欲盖弥彰的真相,让你隐藏多年的情感尽情在她的文字中宣泄。当你读完这些故事后——真正醒来时,一定会带着微笑,给自己一个变得更好的理由,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 床尾的兰花

    床尾的兰花

    诗无定法,是写诗写到一定时候,忽然的了脱。了脱形式,如山巅的树,不在乎山风的方向,了脱内容,如大海的潮汐,不在乎岸边浊水。我崇尚自然、自由、自主的快乐写作,用诗的锹镐一天天一点点地挖掘内心的诗意。感而后思,动而后发,以真作我,以情动人。
  • 宁夏地名与古代诗词

    宁夏地名与古代诗词

    除了边塞诗人之外,诗坛巨擘李白、杜甫、白居易也留下了不少内容涉及宁夏的名篇,这些诗篇中关于宁夏的具体描写对今天了解古代的宁夏情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鱼跃沧海

    鱼跃沧海

    取鱼跃龙门之意,讲述少年江川寻奇涉幽,于险地寻机缘,于生死间悟道法。并一步步突破自我,最终遨游星海的故事.......!少一点腹黑,多一点探索,少一些阴谋,多一些信任,且看我心目中的仙侠故事......
  • 九爷宠妻无度

    九爷宠妻无度

    一觉醒来,君七七发现自己穿越到了闺蜜给她推荐的小说当中,无奈是自己还是一个盛世白莲花,一个炮灰而已,不能让自己再走她的老路,君七七一改自己的风格,但是这突然出来的慕少是什么鬼。只见慕九霖一句:“女人,快来我怀中”
  • 游侠猎心

    游侠猎心

    **********君子笑,苍天狂傲,一记红尘抹千娇。**********
  • 七日.爱

    七日.爱

    她和他,在七日的旅途中,相爱了。纠结,挣扎。他问她,他们的相遇,再早十年,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她说,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也没有晚,谁遇见谁,都在恰好的时间里。我们生活在人与人交织的网里,每一个节点都有相遇的可能。所以,他们有无数种相遇的可能,和方式。
  • 封魔天章

    封魔天章

    一个快乐的小伙子尽有如此悲惨的身世,还有个不知是幸福还是倒霉的使命!他从此踏上了寻找自己和完成使命的路途,却不知还有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 天刀之天涯

    天刀之天涯

    一个从来没有玩过天涯明月刀的人,来到了天涯明月刀的游戏世界,在他的记忆中,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关于《天涯·明月·刀》的印象,不知道他来到天刀的世界,又会对他的人生,对其他人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作为一名玩家,说实话受够了天刀的致郁系风格了,突然想写一写自己心中的天刀故事,写给自己看,岂不美哉?“天涯远不远?”“不远,有你,就没有天涯!”建了个群,685226161,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加
  • 清朝那些事儿

    清朝那些事儿

    清朝统治了260年,这其间有入关时的血腥征讨,有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丑态毕露的贪官污吏,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维新改良的失败尝试……本书回顾了清朝二百多年间重要的事件和人物,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化方式加以讲述,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 一千零一份生活

    一千零一份生活

    1001份生活,1001份人生,1001份不同的世界......
  • 权刀

    权刀

    一位在市井里长大的小孩,一位在皇宫中遭遇排挤的皇子。是命运让他们相遇,是友情让他们站在一起。本不该相遇的两人,又会对这个江湖和皇宫产生怎样的影响。
  • 黄帝金匮玉衡经

    黄帝金匮玉衡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