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9600000038

第38章 四方皆禅界 (3)

到后来,禅宗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作为一个佛教宗派,禅宗,特别是后来的禅宗对待佛教创始人、佛教经论,甚至对待本宗祖师的态度十分引人注目。“呵佛骂祖”、“非经毁教”这类说法或态度在印度没有见到,印度的禅思想也没有直接要求修行者这样做,应说是禅宗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然而,这里仍然看的出禅宗有继承和发展印度佛教思想的一面。我们知道,印度大乘佛教是十分强调“空”的,强调不能执着于任何东西。而从逻辑上说,如果将这种“空”观推向极端,那么就要否定任何东西的实在性,佛和祖师自然也应包括在内;如果将不能执着于任何东西的要求推向极端,那么就要否定任何东西的权威性,佛教的经典和修行自然也应包括在内。禅宗恰恰就是这样做的,在它看来,这才真正符合佛教的根本精神。这种极端化的作法也形成了中国禅思想的一个特色。

禅思想是印中两国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产生于印度,又从印度发展至中国,在融汇印中两国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佛教宗派,对印中两国的佛教以至其他宗教的发展影响极大。它由最初的控制人的感官活动,使人心神安宁的精神修持方式,发展成为一种体悟真理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禅”不仅在古代东方为人们所重视,而且在现当代被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们所广泛喜爱。在当代,它在大量佛教寺庙中仍是僧众的基本修持手段,同时也被众多普通人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锻炼方式。因此,当代的“禅”既有宗教性的一面,也有超越宗教的一面。总的来说,是在朝着积极适应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

◎西方世界与禅

佛无古今,人的佛性何有高下之分?在禅师眼中,佛、菩萨、上帝、天神、耶稣、我、众生的佛性都是平等没有分别之见的。如果能像晦堂禅师说的:“一尘才起,大地全收。诸人耳在一声中,一声遍在诸人耳。”则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争论的?

——《凡事包容》

这里说的“西方世界”并非佛经上所说的“西方极乐”,仅仅是指西方人的世界。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有这样的解释:“Zen:禅、禅宗: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强调以静坐沉思企求进入精神集中的境界。”

Zen ,是日文“禅”在英语里的音译。

十七世纪的中国,中华帝国走进大清时代,绵延的历史并没有从西方学习到理性的力量,除了大炮。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在经历了近千年黑暗神权统治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得理性思维作为生活依据的声音由弱渐强,西方打开了人类理性认识世界的大门。西方的理性达到一个高峰,到现在还无法超越。

然而,眼下的西方社会最流行的话是:看东方!

为什么一向注重理性思考的西方人开始倾向于东方?在西方,科学与法制的力量已被推展到极致,坚硬的社会需要润滑剂。

理性不是人类的全部,当理性发展到极致,人人都感到自己掌握着终极真理时,冲突与灾难乃至因寻求能源而起的新的争端,就是不可避免的。人本身具有理性、感性两个部分,只有其一是不能存活的。科学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禅是安静心灵的方式。千万不可硬把禅往科学上套,两者不可比较高下,一旦比较,禅反而会失去自身的魅力。禅在中国是安静的,但禅能补救西方感性的不足。西方人知道,他们的问题在心的不安,禅能告诉他们安下心来。这也是这些年禅在西方大受推崇的原因所在。

西方文化有两大来源,一是希伯莱的基督教,二是古希腊文化。前者神人分离、人与世界分离的思想,后者灵肉分离、感性理性分离、人与自然分离的思想,共同形成了西方的二元论:主体与客体、本体与现象、现实与理想、自己与他人、人类与自然的分裂,由此而发展起西方的近现代文明: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民主法治,科学技术。而中国人与此不同,他们取消一切矛盾对立,主张一元论(或称整体思维、混沌思维):天人合一,齐万物,齐生死,混淆感性理性、本体现象、灵与肉,由此他们感到洞察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恢复了生命原始的活力,所以,觉得轻松喜悦。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到现实生活之外去寻找解脱之道,只在吃饭穿衣等世俗之中便能获得自由。禅理就在生活之中,离开了生活便没有禅!有个叫杨绂的人离别双亲,到四川拜访无际菩萨,大师告诉他应去拜访家中的反穿鞋子披着毯子的人。他回到家,深夜叩门,母亲高兴急迫中反穿鞋子披着毯子来开门。杨大即悟禅理:佛即在家中,日常伦理即见佛心。

目前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有太多的人生目标,有太多的人生价值。追求的过多、过大,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只关心经济的成长,很少再去真正严肃地探讨人生的价值。

西方过分强调了理性的力量,而忽视了感性的力量,但理性的力量没有办法给我们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禅宗是告诉你,如何在一个变动的环境里完整、完美地生活下去。禅宗会提供一个理性跟感性结合的桥梁。我们知道,光靠感性没有办法建构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你喜欢抢就去抢,喜欢偷就去偷,完全凭我们的感性去生活,这个社会也不可能稳定。

禅自入西方

凡鸟皆可以飞,因为鸟把飞看成理所当然,得其所哉!在飞时,是一种定,一种实践,一种平衡与和谐!

凡人皆可以禅,问题是人能不能把禅看成理所当然,得其所哉呢?

——《人与境》

禅被西方人接受的具体表现,是一批西方人对佛教的皈依与禅的实践。在许多西方人看来,佛教尤其禅宗与他们原来所信仰的一神论的基督教截然不同,是无神论的、理性的宗教,这种宗教较适应受过科学洗礼与理性熏陶的现代人的心灵需要。欧美各国从学术研究起头,先后从斯里兰卡、日本、中国引进佛教,佛教团体、僧尼、寺院、禅定中心、佛学研究中心、佛教刊物陆续出现,稳步发展。佛教的禅定,不但在佛教信徒中被实践,而且被更多的西方人看作自我调控身心、进行心理锻炼、心理治疗的技术,习禅者在不断增加,禅定中心开设有多处。流传于欧美的佛教禅,大略分为三系:一系是由斯里兰卡传入的小乘上座部禅,二是由日本人传入的日本大乘禅及华僧传入的中国大乘禅,三是由西藏喇嘛所传的密乘瑜伽。

禅影响于西方的更重要表现,是它引起了一批心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乃至物理学家、医学家等自然科学家的关注,被从科学的角度予以阐发,吸收融汇到科学体系中,促进了现代西方心理学、哲学、心灵学等学科的发展。根据禅、瑜伽的原理和方法,多种身心锻炼法、身心疗法被创编推广,实用于生活。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在看到有关禅的著述时,坦诚发现了他一直在自力探发的那些观念。 (《祥与西方世界网靡欧美的禅》)西方精神分析派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现象主义等新思潮中,都或多或少地掺有佛教禅及其智慧的信息。禅所着力解决的自我、自性、主客二元对立的打破等问题,对西方人文科学起了积极的启发作用,成为多家学说所探讨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现代新人文思潮,是在对近四百年西方文明的反思中,受佛教等东方传统思想刺激、推动的产物,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

从“理性”本质和形而上学的说法中,西方哲学家将立场奠在实践的“应当”基础上,绝对命令式的“你应当去做”永远回响在处于感性与理性永无休止斗争的人生存的根基上。亚里士多德的“存在”的客观性和非主体性于此被超越。但在索德那里,即便是以纯粹的“应当”表达的一种深刻的主体性方式把握住先验的主体根据,亦不能说已完全克服了客观性。因为康德的“应当”仍是某种外在的东西,故在“应当”是一种强加于我们存在的无条件的道德命令的意义上,它仍是某种客观性的东西。作为纯粹的“应当”,他的立场是最主体性的,但同时也是非主体性的。这不是一种宇宙论上的目的论,而是一种道德上的目的论。

通过超越任何“应当”,禅宗坚持“无为”、“无事”的基础。它说:“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又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它进一步说:“即凡心而见佛心。”禅宗打破了以为佛心是某种“应当”在“此岸”之外被追求之物的常人见解。通过超这种追求某物(从外处去追求某物)的立场,它回复到自我“内在之内在”的绝对现实性。这一不可能是“应当”的“无为”观点,无非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于焉显露“本来面目。”这里展现出作为禅宗修行根源的“无住本”立场,通过从根本上推翻一切修行上的目的论而摆脱任何道德律令及道德原则。这是异乎寻常的、自由简易的、敞开心扉的“独立无羁的大用”状态。这也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被永恒表白的誓愿之基础。

西方人在吸收东方精神文明精华、运用禅上,也表现出了西方文化的优秀传统:将禅简化、世俗化、科学化,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现实人生的发达服务。或以禅为一种心身、心理疗法,用以治疗各种心身病、常见病和疑难病。或依禅法创编出潜能开发法,锻炼诱发特异功能。或将禅的锻炼用于企业管理、教育、体育、文学艺术等,收效颇佳。有人认为要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经济人,必须接受六个月的禅定训练。把禅运用于经营管理,证明能加强财会人员的廉洁和明晰性,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把禅运用于教育, 证明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有改善性格的效用。把禅运用于体育,能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生理素质,学会如何消除比赛前的紧张情绪,因而能提高其运动成绩。

西方修禅者

……佛法虽然珍贵,如果不能拿到现实人生来用,那么佛法也将失去它的意义,这样说,可能有点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其实不然,它应该说成是落实主义,事实佛法落实到此生此时的生活。

——《掬水在手》

通常,人们认为禅既然源于佛教,所以是属于东方文化的。但是在西方,禅学也十分盛行,有很多资深禅师。并且,因为西方人思想的特殊性,因此,对传统的禅宗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发展。

在东方,禅法最注重的世界这个整体,认为只有“放下小我、完成大我”,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参禅机得禅理,因此可以说东方禅是忽略个人的。

而在西方,修禅人更注重的是如何体现自己价值的实现与提高。

平常心禅学派的禅师艾兹拉·贝达就主张,修禅是为了使禅者达到自我的存在状态,

1. 最大的问题—— “我”(ego)

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有“我”。形象点儿说,就是有“我”的意识,于是有了 “我”的标准,“我”的成功,“我”的价值,“我”的形象……所做所为所想皆围绕“我”之一字。

按照艾兹拉的说法,我们,也就是每个人,其实应该比这个“我”更为广大,更为宽阔。如果能认识到,并能够切实体会到那个在“我”之后的更为广大和宽广的存在,“我”之一字所带来的困惑,恐惧,苦恼,痛苦等皆能远而观之,跳出“我”之外产生目睹感。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自我意识”“自尊心”(self-esteem)都是人用来对付死亡恐惧的办法,另一个办法就是自己所依附的价值体系或文化体系等。据心理学(恐惧管理)说,因为人类会意识到自己有一天是要死的,所以这种巨大的恐惧如同潜流一般在我们日日的庸常生活中流淌,我们必须想办法对付它,或者至少让它不那么明显或吓人,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两种方法。

同类推荐
  • 20世纪你美吗?

    20世纪你美吗?

    在某一个晴朗的一天,我正独自在屋里上网,突然感到很无聊,好想有一个人来陪我。过了一会,我感到越发的厌烦,于是关了机,躺在那没有活力的床上。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但在我好像停止了一样,而我的心也随之停止了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病毒一般的孤独,我感到难受,无趣。一段时间后,我终于躺不住了,一拖一扭的走向阳台,突然看见两只小蜜蜂正一唱一和地采蜜,不时动动你,动动我,多么快乐,多么甜蜜啊!我也是多么的羡慕它们!就像知了羡慕大雁能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翱翔一样,看到这些,我有了一种不知名的感觉,慢慢地向回走,继续我的孤独之旅。
  • 半拍澄澈

    半拍澄澈

    在场主义的叙述手段,不是纠偏和规范,更不是抹杀和提纯。叙述的力量就是尊重“场”或者“场的档案”,因为它——不可“毁灭”。强调日常写作的“在场”,抒写亲历和经验,为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提供方便——将外物投射于内心,获得视觉的奇异感,揭示出“场的档案”的本真面貌和内在能量。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雨巷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雨巷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 寸草痴心

    寸草痴心

    我很清楚,其实自己谈不上写作,只是出于对文学的一种爱好,善于读书,又勤于记录,把自己心里想说的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不同的人,不同的际遇,都会秉持不同的视角,作为我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也许很不完善,也许还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但至少是我真实、坦荡与光明的记述。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将军独宠

    重生之将军独宠

    倾尽家产相助的意中人终于得偿所愿坐上皇位却为了一个不知真假的传闻把她送到古祭台。妹妹惨死,自己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在生命的尽头感受到了一个温暖的怀抱,守护在她身边的人,原来只有一个。老天眷顾,一切从头再来,不管是怎么欠她的,她都要一点一点的拿回来。
  • 那是属于我们的年华

    那是属于我们的年华

    这部《那是属于我们的年华》是我突然想到,我快要和相处了三年的那群人,因一场考试而分道扬镳,心有不甘,才写此小说来铭记那段关于我们这群人的故事。小说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写下曾经的点点滴滴,只是为了纪念这群人,只是不想这群人就这么散了,就算各奔东西,也要留下一些可以见证曾经的我们东西。希望每个毕业生都能够看看此文,想想你们和同窗的故事,提笔or敲敲手下的键盘,记下关于你们的美好年华。
  • 古代楹联

    古代楹联

    本书汇集中国历代楹联,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并包括楹联的注释和简评。
  • 爱你小恋曲

    爱你小恋曲

    从看到的第一眼,她就喜欢他。在相处半年后,如愿以偿的嫁给他。她知道,他宠自己却不爱自己,可还是一味住进自己编织的梦境;她一直坚信,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却在那个女人归来之后,美梦破碎,失去了孩子,她在不奢望,只想离开,可他,却再也不愿放开她!
  • 蝶舞寻枫奈何天

    蝶舞寻枫奈何天

    迷失的人啊,回头看心中的那人不曾走远。背负斩人的罪孽的“英雄”与“魔头”寻着同样救赎。银色发丝飞扬,负一杆长枪寻着内心渴望的强大。蝴蝶飞舞在纷纷的雪中,千年又千年地等待着枯落的无根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妙不可言的命运,让他们相聚,相聚让彼此的世界充满色彩,扫去阴霾。曾有过的伤疤,就让时间丢给回忆吧。
  • 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

    本书运用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构成要素、评估体系、发展模式、利益机制、资本经营和经营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政府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开展经营活动提供参考。
  • 末世之天痕

    末世之天痕

    一个安安稳稳的在校大学生,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拯救世人于水火的机遇,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另一个世界,生存都是唯一的主题。
  •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逆天称尊

    逆天称尊

    她是地球排名最高的杀手与神偷当然还有她那出神入化的黑客技术令人匪夷所思。被称为地球独一无二的全能特工。她是“地球”一流的黑客,却是四大家族之首的家主之女,却背上了纨绔子弟的名号,可又有谁知她背后的辛酸。当她变成她,整个世界为之疯狂。他本是她的青梅竹马,却得知她的突然消失。一转眼之间他变为疯魔与他们一起屠尽满城之人。他本应快乐度过一生却因此自尽。可又有谁想到,在另一个世界,他是他的异世转生,可当他与她再次相遇时,她却不得已以男装示人。她不得不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与海角而是我龙翼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我就是你心中的她。当他与她的再次相遇之时,就是一段佳话再次展开之日。
  • 网游之剑刃逆天

    网游之剑刃逆天

    扼杀奇迹,一手遮天,永远的激情热血,不朽的暴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