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列出的第一条是嚼口香糖的人。“我不能忍受有谁在我面前嚼口香糖。”他说,“那会让我倒胃口。”
第二条是“我妻子在安乐椅上不停地摇摆,搞的我头晕眼花,真想冲她大声喊出来别再摇了。”
第三条是“我女儿弹钢琴”……诸如此类的小事情,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让他的家人也很难过。
他的这些不喜欢,本质上是孩子气的表现,是非常典型的幼稚。归根到底,是人类在孩童时代就养成的自私、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人们最苦恼的是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他们要么不交朋友,要么放弃了刚开始交的朋友。对此,他们并不责怪自己,只是一味地寻找别人的毛病。他们认为这些人不值得做朋友,但是,一旦发觉自己孤单了,就开始同情自己,以为自己被谁虐待了。于是,就会变得忧郁、自卑起来。所有这些自卑、自怜,再加上其他人带来的苦恼,就会导致这类人一生都生活在苦恼、悲惨之中。
生活中最好的一面是主动去喜欢别人。在人群中,积极与人分享快乐,主动去和别人谈话,走出自我封闭的思维状态。人类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别人一起分享喜悦,给同事、朋友、家人、邻居带去快乐。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群体之中的,不应该有“个人”的存在,在你周围总会有人群的。如果真的让美国人从此一个人生活,不再接受社区和周围人的物质帮助和服务,那么一年后,整个国家活着的人也不会超过几百人。
要主动进入人类群体,感觉自己是人群中的一分子,将自己提升到“个人——组织”的崇高境界,是迈向成熟的一个重要因素。
说话令人愉悦
你还记得山姆吗?他总爱说些丧气的话,总会让大家都跟他一样不高兴。像山姆这样的人,除了会发出不和谐的音符外,从来就不会快乐,而且他们的不快乐还会破坏眼前的一切事情,让生活被搅得像锅粥一样。然而,有些人做事却很有规律。那些身份卑微的人和地位显赫的人通常都会认为自己应该对别人呼三喝四的。卑微之人认为自己生活不如意,应该恼怒,就会对人大发脾气;而达官贵人们则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应该丢失身份,所以对出租车司机和他们的敌对人等恼怒是应该的。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笑对人生会让人受益匪浅,而易激易怒则会让你步履艰难。我认识的那些总裁、经理、主管人员等,也都承受着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可他们中有些人却依然和街上蹦蹦跳跳的孩子们一样友善、和蔼,他们是一群远离医院的大男孩。
另一方面,这些人中也有一部分,在他们通向成功的攀爬过程中,或咆哮或嘘声表示不满,或背后捅刀子或恶言相向——总之,他们把自己弄的跟小丑一样。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大可不必羡慕这些企业巨头,他们就像被激怒的公牛一样踢蹄吼叫。不管他们是否成功,你都会觉得他们很可怜。我相信,即使其中某些人最后成功了,也和失败者们一样沮丧,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成功者依然会感到高处不胜寒,新一轮的情绪冲击又会令他们头晕目眩。同样地,周围的人和事也会搞得他脖子酸疼。
好好开始每一天
养成好好开始每一天的习惯,适当的时候可以玩点小技巧令你开心每一天。当你在清晨醒来时,看着身边的丈夫或是妻子,即使有点夸张,也要说:“早上好,亲爱的,你看起来气色不错。”接下来的小技巧是走到窗前,向外看看,以响亮的声音高声唱到:“啊,多么美好的早晨。”如果外面正在下雨,你要激动地说:“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呀!大地万物一定会特别感激这场雨的。”当然,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傻,却对生活大有益处。让你走出心情低谷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脱口说出一段愉快的话,或是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你对幽默、轻松、加油、喝彩越在行,你就越容易远离消沉、挫折、忧虑和情绪诱发病,而且好的幽默还可以让你亲近别人。没有人喜欢悲观主义者,每个人都希望身边的人充满喜悦,有着令人愉快的幽默感。
笑对家人
在家庭生活中,尤其在当全家人聚在一起时,形成一种愉快的谈话气氛是相当重要的。为了你自己,为了孩子们,为了让所有人能好好消化胃里的东西,别把餐桌当成战场,随意抛洒烦恼、忧虑、恐惧、悲伤。更重要的是,别让这种感觉弥漫到整个家庭,别认为快乐喜悦的话语在家庭中是多余的。相反,正是这些缠绕众多家庭的不和谐音符成了日后诱发神经质疾病的原因。
幽默感是一般感受的奇妙附属物,其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经常接触那些有幽默感的人,你也会被感染上幽默感了。
镇上有位教士,呆板得就像一粒干杏仁。而且,要他加入到别人的谈话中简直比登天还难。然而,他逐渐克服了自己的这个缺点。他每天读一篇好故事并且记住它,第二天,他会把这个故事讲给他碰到的每一个人听。他每天都这样做,一般情况下,他给人家讲一个,人家也会给他讲一个。慢慢地,他听到一个好故事就能记住了,并能在任何场合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后来,他成了闻名全国的会讲好故事的教士,人们都喜欢接近他。
学会反败为胜
很多人身处逆境时,一不小心就能染上情绪诱发病。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一切顷刻间化为乌有,彻底破产了,徒劳和挫折就会淤积成灾难。在不幸面前低头屈服的人有种潜在危险,他们会养成幼稚的自私心理和利己主义。他们对周围的死亡并不在意,他们只会在意别人的死亡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心里想着别人死后就无法再为他服务了。
有一位贫穷的女士,十分自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丈夫死后,她突然变得歇斯底里。在她强烈的要求下,儿子辍学回来陪她。“要不然,我一个人是没法过下去的。我不能一个人生活,我必须得有人陪着。”可是,以前,她从未认真想过,也从没善待过她的儿子和死去的丈夫。是她自己毁坏了她的生活。
还记得威廉吗?——那个生活的主宰——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当他妻子死于恶性肿瘤时,他也正因同样的病而住在医院里。威廉手术后的康复期中,他一直在怀念着妻子,因为他们确实非常恩爱,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相互依恋、相互感激。
他对妻子的死感到心情沉重,在静静地想了几分钟后,便以一种感激的、坦率的语气,开始讲述他妻子的往事,他要告诉人们这位女士是一个值得赞誉的好人。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提到她或是她的死亡。他从没为今后要一个人生活而恸哭、难过。在他出院回家后,也没有因为妻子已经不在了而动过要改变住所的想法,直到现在,他仍然一个人住在他们的房子里。
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还是老样子,依然那么开朗,对世上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的语气态度从未显示出任何的不满和空虚。他还经常出去散步,和老朋友们聊聊天(每个人都是他的朋友),看上去他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几年后,我在办公室外的街上碰到他。“你好,医生。”他和我打招呼,“你好像要赶着去办事呀。”
“不,”我停下来回答,“我不着急,我只是习惯了赶时间,那个病人很麻烦,自从4个月前死了丈夫,她就一直躺在床上。”
威廉说道:“如果她能顺应自然就不会这样了。当你不能改变什么时,最好去接受现实,并从中找出最适合的生活方式。一个失去了伴侣的人,为什么要自己悲伤呢?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医生,你现在没时间听,以后我会找时间告诉你的。”他笑着走开了。
遇事决定果断
对于生活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你不可能总是处理正确,趋利避害。但是,假如你学会了在实践中运用本章中介绍的原则,你就会不再将错误扩大,而且错误也不会太严重了。
进一步说,调整你的观念,容许自己犯些小错误比脑中整天绷着不要犯错的神经要好得多。如果一直让自己精神紧张,就会形成烦恼、忧虑的情绪,继而引发情绪诱发病。
在我们做出的所有决定中,只有一小部分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考虑,才能做出正确选择。但是,我们却经常会为去买哪个餐具而犹豫不决,是印有红花的好呢,还是镶金边的更好些?其实,怎样决定都无所谓,随便哪个都挺好。
因此,在做决定的时候,最好别愤怒,别再吹胡子瞪眼睛的,更不用小题大作,任何人都可以果断地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