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8500000007

第7章 民国初年文人群体概述(4)

1900年,蔡元培离开中西学堂,到杭州筹办师范学校,虽然最终没有结果,却因此结识了很多浙江文化教育界人士,如养正书塾的教师林白水、陈介石、陈叔通等,并通过他们结识了该书塾的学生汤尔和、马叙伦等。后面我们会提到,这两人对于蔡氏掌管北大以及在北大的从政方针等均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是在此期间,蔡元培结识了章太炎并登门拜访。1901年,蔡元培又到上海,进入南洋公学担任教员。在此期间他结识的学生有邵力子、胡仁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这些人均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而蔡氏与他们的交往,也对其此后的事业产生了影响。例如胡仁源不仅与蔡氏同为绍兴老乡,且在蔡氏之前担任北大校长,则他的意见对于当时的北洋政府在决定是否让蔡氏入主北大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至于蔡元培在入主北大后,更是在很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直接受到浙籍同乡的影响。请看蔡氏自己的回忆:我到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问北大情形。他说:“文科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汤君又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我。我对于陈君,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就是我与刘申叔君同在《警钟日报》服务时,刘君语我:“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现在听汤君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从汤君处探知陈君寓在前门外一旅馆,我即往访,与之订定。于是陈君来北大任文科学长,而夏君原任理科学长,沈君亦原任教授,一仍旧贯。乃相与商定整顿北大的办法,次第执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正在德国留学的蔡元培结束四年的留学生活,于当年12月返回祖国。正是由于蔡元培早年与孙中山的交往,使得后者在酝酿教育总长人选时,在多位候选人中最终选定蔡元培。上任伊始,蔡元培就将许寿裳、周树人等浙籍老乡聘为教育部职员。而蔡氏担任教育总长一职虽然仅有半年多,却对他以后出任北大校长有积极影响。1912年4月,蔡元培担任唐绍仪政府的教育总长一职,力邀湘人范源濂为自己的副手。本来他们两位的教育理念有很多不同,如在兴办教育的重点为何方面,蔡氏坚持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而范氏以为应先发展初等教育。范源濂的理由是:小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中学?中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的大学?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当先把小学整顿。而蔡元培则认为: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大学整顿。不过,教育理念的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的真诚合作,而且,范源濂在后来担任教育总长后,就力荐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并在其任职北大期间给予坚定的支持,可以说蔡元培在北大的辉煌也有范源濂的一份功劳。当然,在蔡氏出任北大校长一事方面,蔡氏当年在浙江兴办教育时所结识的浙籍老乡陈介石、马叙伦等人的推荐也起到很大作用。

浙籍文人群体的形成和壮大,除了和蔡元培、章太炎等领袖人物的巨大影响有关外,也与浙籍文人对当时报刊等新兴媒体的掌控以及在北大国文系占据的统治地位有关。众所周知,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之所以得以传播并迅速扩大影响,得益于当时相对发达的现代传媒,特别是应归功于报纸杂志,新式学校及学会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大量涌现。正是通过这些传播媒介,新文学的“为人生”和干预社会才成为可能。就当时来讲,主要承担这一角色的是北大和《新青年》,它们是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和阵地,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而那时北大和《新青年》的主导力量基本上是浙江文人,由此建构的人际网络对以后“浙江潮”的出现和新文学的发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新青年》及五四时期的北大与新文学的关系,人们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里我们重点看辛亥革命前后的北大,也就是京师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后的那个阶段。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便是一位浙江籍校长——何燏时。

何燏时(1878—1961)字夑侯,浙江诸暨人。他1897年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为书院第一届学生。1898年被选派赴日留学,1906年春回国,历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民国工商部矿政司司长等职。1912年11月,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后,任首任校长。

正是在何燏时任校长时期(1913年),桐城派当时的代表人物,古文家兼翻译家林纾被迫去职,与他一并离职的还有另一位桐城派古文大家姚永概。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以章氏门人为代表的浙江文人排挤桐城派文人的历史。关于这次去职,林纾在家信中即声言何燏时是要“思用其乡人”,而在另一封《与姚叔节书》中,更直接讨伐了“以挦扯为能,以饾饤为富”“剽袭汉人余唾”的“庸妄巨子”,还斥“其徒某某腾噪于京师,极力排姚氏”,以求“昌其师说”并“挠蔑正宗”。林纾这里所影射的何校长之“乡人”即是章太炎。何、章同是浙江人,鉴于章太炎“国学大师”的显赫声名,何燏时自然“舍林取章”。之后,章太炎虽然没有到北大,但他的弟子却大批涌进北大任教,如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黄侃、刘师培、钱玄同、周作人和鲁迅等。这些人多数都是章太炎东京讲学时的弟子,后来都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因此,说章太炎是导致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出现“浙江潮”现象的重要原因,当不过分。

至于两派水火不容的原因,则是在文学观念的差异。

桐城派古文尚唐宋,认为韩柳欧苏的文章才是正统,重视“义理、考据、词章”,而以章太炎为首的文选派推崇的是魏晋六朝古文。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这样阐述此次“文派之争”:“初纾论文持唐宋,故亦未尝薄魏晋。及入大学,桐城马其昶、姚永概继之,其昶尤吴汝纶高弟弟子,号为能绍述桐城家言者,咸与纾欢好。而纾亦得以桐城学者之盼睐为幸,遂为桐城张目,而持韩柳欧苏之说益力。既而民国兴,章炳麟实为革命先觉,又能识别古书真伪,不如桐城派学者之以空文号天下。于是,章氏之学兴,而林纾之说衰。纾、其昶、永概咸去大学,而章氏之徒代之。纾愤甚。”其实,除了人事方面的原因外,文选派能挤走桐城派,还因为六朝古文从文章风格、意旨等方面与当时文人接触到的西方文学有较多的相通之处,如周作人就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五四白话散文(美文)的成功是来自于西方的随笔和六朝小品文共同影响的结果。

章氏门人在北大排挤桐城派文人,实际上导致了后来浙江文人独霸北大长达十年的事实。对此,让我们听听当事人的回忆:大约在一九一二年春节,许炳堃来访,谈及京师大学堂已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又陵)校长去职,由工科学长何燏时代理校长,预科学长是胡仁源。胡也是浙江吴兴人,在日本仙台高等学校留过学。何、胡都是许炳堃的朋友。据许炳堃说,在那以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正式大学毕业的只有两个人,其一即何燏时。那天闲谈时,许炳堃告诉我:“何燏时和胡仁源最近都有信来,燏时对林琴南教书很不满意,说林在课堂上随便讲讲小说,也算是教课。”我笑着说:“如果讲讲小说,那我也可以讲。”我当时不过是随便讲讲罢了,不料炳堃认起真来,他说:“啊,你能讲,那很好,我介绍你去。”我还以为他也是随便讲讲的,就没有放在心上。过了一个多月,许炳堃忽来告诉我,何燏时、胡仁源电报来了,约我到北大预科去教书。我出乎意外,连忙说:“我不能去,我不会讲话,教不了书。”炳堃着了急,他说:“那不行!人家已经请了你,不能不去。”

何燏时、胡仁源为什么要请我到北大去呢?当时,太炎先生负重名,他的门生都已陆续从日本回国,由于我弟兼士是太炎门生,何、胡等以此推论我必然也是太炎门下。其实,我在日本九个月即回国,未从太炎先生受业,但何、胡并未明言此一道理,我当时也就无法否认,只好硬着头皮,挂了太炎先生门生的招牌到北京去了。同去的有太炎先生门生朱希祖,他是应吴稚晖的邀请,到北京去参加教育部召开的关于注音字母的会议。其时是一九一三年二月。

北大第一次的新旧之争,是争领导权,当然,也包括思想斗争在内。下面就谈谈新旧之间的不相容,等等情况吧。

和我同到北京的朱希祖,在参加过教育部召开的注音字母会议以后不久,也进了北大。接着,何燏时、胡仁源把太炎先生的弟子马裕藻(幼渔)、沈兼士、钱玄同都陆续聘请来了。最后,太炎先生的大弟子黄侃(季刚)也应邀到北大教课。我虽然不是太炎弟子,但和他们是站在一起的。

太炎先生门下大批涌进北大以后,对严复手下的旧人则采取一致立场,认为那些老朽应当让位,大学堂的阵地应当由我们来占领。我当时也是如此想的。

到1914年6月,更有浙江籍的夏锡祺被委任为文科学长,桐城派由此失去了左右文科发展的力量。此后近十年时间,北大文科就一直是章门弟子的天下。直到1922年,随着归国英美留学生的增多,同时蔡元培也可能意识到对章门弟子不可过分依仗,遂于1922年4月25日任命胡适为北大教务长,由此开启了英美留学生在北大占据重要地位的时期。

同类推荐
  •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我党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支部建在班上”必然能使大学生党员在广大同学和学校各项重大活动中发挥更显著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并有力地推动校风学风建设。然而“支部建在班上”不是一种简单的分割,学生党支部有着自身的特点,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建设,建立完善“支部建在班上”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班上”工作真正落在实处。
  • 菊与刀(中英双语版)

    菊与刀(中英双语版)

    这是一本探讨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的书。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美国人类学家的这份“旁观者清”的研究报告,曾被翻译成二十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一千万册,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大米书坊,诚意奉献中英双语版,双语阅读,重新认识日本,深度发现东瀛。
  • 世界文明之旅·文明古国卷

    世界文明之旅·文明古国卷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文明是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文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烟花三月的繁华都市

    烟花三月的繁华都市

    本书介绍了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繁华都市,其中有充满时代气息的古老皇都北京、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澳门等中国的繁华之地,以及伦敦、巴黎、雅典等国外著名的繁华城市。
热门推荐
  • 血障

    血障

    修真,去伪求真,追寻真我,方为修真。凌霄宗外门弟子沐云惨遭欺侮,却得神秘之力得以翻身,但却不知这世间真伪到底为何物。
  • 星空葬礼

    星空葬礼

    当浩浩星河化为修罗战场,满天繁星化作杀机四伏,当人类文明卷入一个超出控制的大漩涡,是否会走上那条不归路……
  • 避免开始和结束

    避免开始和结束

    从前的你喜欢单曲循环,现在的你已经不再听音乐了!我们彼此最好的状态就是分享自己喜欢的歌,自己喜欢的故事。你承受太多,不想放弃的太多,了解得太多,就是看不开罢了。宁愿自己伤心难过,我也要把最好最美的那一面去生活,难过也要假装开心,没什么的,只是不希望自己悲伤的情绪影响其他人!
  • 做别人想不到的事

    做别人想不到的事

    初涉职场,年轻气盛的你仍需磨砺,你容易质疑权威,也容易质疑自己的选择;久在职场,谙熟市场规则的你仍需努力,你容易陷入旧有的思维不能自拔,也容易因为找不到突破的方式愁眉苦脸,本书将用一则则生动的职场小故事来告诉你怎样去想别人不曾想、不敢想的事情,让你的职场生涯达到成功的巅峰!
  • tfboys之对不起,我爱你

    tfboys之对不起,我爱你

    多年以后,我们坐在院子里,看着儿孙满堂,对着他们讲我们的故事。不时看向彼此,相视一笑,如此,甚好。
  • 沙上的真理

    沙上的真理

    爱惜每一个来到你生命中的万物尘埃。沉淀下来,像一粒沙子那样沉淀,直至听到海洋的呼吸和咆哮。诗歌一直跟着我,尾随我,我们是尘世间最大的爱和被爱。
  • 一朵古典的花

    一朵古典的花

    本书为作者近两年发表的优秀散文精选集,共65篇。作品围绕爱与美、女性修养与品味、旅行札记、音乐感悟等主题,曾在各主流网络平台及媒体发表。散文笔触灵动、深情、细腻,将平凡朴实的文字熔铸成有思想、有感受、有生命和有韵味的精魂。
  • 网游之幽冥刺客

    网游之幽冥刺客

    俺是刺客,传说中一击就中,千里远遁的刺客。啥?你不怕俺?你总得上厕所吧?要是哪天下面突然出现个小棍儿捅了你,你可别怪俺没提醒你啊。醒掌杀人剑,醉握梨花针,天下谁能奈我何?!
  • 想你了给我打个视频

    想你了给我打个视频

    打视频看直播就能实现瞬移的女人,是这么认识童飞的,他在开演唱会,她在看直播,她突然出现在他身边。童飞觉得她好玩,不知道哪里好玩,可很开心。她觉得童飞很好,说不出来哪里好,就哪里都好。在当今社会,没有钱的社畜和学生,出趟门要被公交车挤成渣渣,出去旅行更是要熬夜坐经济舱,赵晓梦就不同了,她只需要打个视频,就能实现瞬间移动,
  • 世界著名寓言故事5

    世界著名寓言故事5

    《世界著名寓言故事》中的故事,是选取世界寓言故事中的经典,在保留原作品思想内容和主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这些寓言故事,内容集中,主线清楚,情节衔接紧凑,读来引人入胜。读者用较少的时间,就可以了解到更多寓言故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