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35章)
↓↓
第1章 重生
第2章 我去上学啦
第3章 讨论
第4章 出宫
第5章 拜访汤若望
第6章 燕春楼
第7章 准备报纸
第8章 忽悠
第9章 继续忽悠
第10章 水泥
第11章 水泥(2)
第12章 歌姬
第13章 水泥3
第14章 论企业
第15章 军校一
第16章 军校二
第17章 军校三
第18章 军校四
第19章 葡萄牙大使
第20章 军校五
第21章 商讨货币
第22章 西班牙使者
第23章 晚宴
第24章 海军
第25章 捐款和准备改革
第26章 讨论国家赋税
第27章 讨论国家的未来
第28章 讨论国家新政
第29章 教育的分歧
第30章 周培公
第31章 师逸楓
第32章 去东北
第33章 宴会
第34章 会议
第35章 心声
同类推荐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
本年鉴设有:研究综述、考古与版本整理、论著与论文、海外研究、学术组织与专家、研究栏目与丛书、论文索引等栏目内容,展示了海内外有关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最新成果,记录和整理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资料。
热门推荐
秋风下长安
本书为四卷系列小说《李世民》的第一卷,卷名《秋风下长安》,性质为“历史人物小说”,大部分内容依据史实。有时候很难相信,我们曾经真的有过那样的时代。那时候中华文明当之无愧地立于整个世界的巅峰,散射出的万丈光芒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仍在照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那时的中华帝国是世界上疆域最大、人口最多的文明国度,全盛时版图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首都长安是全球第一个居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大都会,至少五分之一居民是“老外”,与世界上300多个国家地区联系往来。长安的规模是当时东罗马帝国首都的3倍,是后世明清北京城的1.4倍。长安大明宫能装下四个半北京紫禁城。那时候的中国人以傲视群伦的自信海纳百川、敞开国门拥抱世界。中亚民族的音乐歌舞在皇宫宅邸中彻夜飘荡,翻领窄袖的胡服和坦胸露背的女装在街头并行,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金庸笔下的明教)都在长安城内堂而皇之地兴建自己的教堂神庙。黑皮肤的昆仑奴和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婢都是贵族府邸里的常见风景,白肤金发的胡姬当垆卖酒,则被大诗人李白写进了永传不朽的诗篇。现在数典忘祖屡屡犯呲的东倭,当年可是不远万里顶风排浪一批批派人到中国来顶礼膜拜偷师学习,甚至毕恭毕敬地尊称长安为“宇宙之都”。那时候的中国男人上马挥刀杀敌、下马吟诗作赋,士大夫和贵族子弟以寻章摘句、皓首穷经为耻,以从戎边庭、开疆拓土为荣,其尚武精神直追古罗马和后世英、德崛起时的军功贵族。“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和最强音。那时候的中国女人华丽奔放,有统率三军决胜沙场的女元帅,有登基加冕睥睨天下的女皇帝,贵族女子可以身穿男装纵马驰射,也可以坦胸露背招摇过市,就是一般民间妇女,都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婚姻和财产自由,后世那些在小脚束缚和礼教压迫下挣扎喘息的女性对此无法想象。那时候的大臣可以驳回皇帝的旨意诏书,宰相可以在朝堂上坐而论道,一个使者出去就可以在异域灭国擒王招附500多个城邦。皇帝对着痛骂自己的文章拍案叫好,写诗惹怒了宠妃的下场也不过是“赐金还山”,因为强大,所以自信,所以宽容,所以繁盛,千载之下回首再看那些浸透了雄风傲骨的诗篇,竟然无人再能模仿效颦,因为无法再重回那个养育了这一切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缔造者,身体里流动着和我们一样的鲜血,和我们仰望过同一片天空,踩踏过同一片土地,在我们这颗水蓝色星球的大洋东岸,真实地活过。十八岁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