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20

第120章 论语宪问篇(9)

自修身而言,则言必中伦,行必中虑,而愧怍免矣。自所以修身者而言,则非有得于斯道者,固不能必其行之无愧怍也。此以推其制行之原,必本之心得以为躬行,则几与“不改其乐”者同矣。双峰易夫子之所难,而以与“富而无骄”并言,谓与无谄者同科。不知经传之文,浅深各致,初不可以例求。盖无谄与乐,相去自远,贫而乐者,固不可以谄不谄论;若富而好礼,则亦就无骄者而深言之耳。故无谄与乐之中,更有无怨之一位;而无骄之与好礼中间,更不容着一位次也。贫境逆,故屡进而后极其至。富境顺,则由无骄以好礼,亦直截而易几。通于身世之故,而反求之身心,当自知之。

自苟、孟有贵王贱伯之说,儒者遂为已甚之论,虽折衷以圣人之言而犹未定也。子曰“齐桓公正而不谲”,既已以正许之矣,而朱子犹曰“心皆不正”。夫舍心而言正,则圣人岂但正以其迹哉?如以迹,则宋襄“不重伤、禽二毛,不鼓不成列”,亦可许之正矣,而况于晋文?藏武仲之要君,微生高之不直,亦唯其心尔。则圣人之不略心而言迹,审矣。孟子曰“以力假仁者伯”,又云“五伯,假之也”,凡此皆统论五伯之词,而要未可以定齐桓。何以知之?即以夫子许以正者知之也。若王则必贵之,伯则必贱之,凡言伯者无不贱,因而小伯者之事功,而以王业之成为汤、武之所可贵,此又非已。

浸使孔子而当齐桓之时,居齐桓之位,必且如汤、武乎?抑且如齐桓邪?放伐之事,既夫子之所靳言。若夫文王,则其伐密伐崇,三分有二,相率以修职贡者,亦大略与齐桓同。其所异者,则文王遇凶暴之主,而桓之时,主非纣尔。主非纣,则固可奉天子而不当搂诸侯,凡有所为,必请命而行。乃桓主虽非纣,而陷溺昏庸之惠王,其不足与为善,一也。楚,夷也,亢王之罪人也,而阳使王世子为首止之会,阴召郑伯,欲抚之以从楚,是尚足请命而行乎?其王国之臣,虽非崇侯、恶来等也,而宰孔、齐盟于葵邱,口血未干,已阴使晋背齐,而不恤五禁之申。使桓一一而受命,其可哉?若云君不君,臣不可以不臣,此卿大夫之义,而不可通于诸侯。文王而唯纣命是听,伐崇之役,又岂纣所乐从邪?以斯知不请命之未足为桓责也。

乃桓之不能望文王者,以夫子之言考之,于文王曰“至德”,于桓公曰“正而不谲”,其相去已远矣。夫正亦德也,而其去德之至者,其差犹甚。盖德无不正,而正不足以尽德之什一。故《易》屡言“贞凶”。贞者,正而固也。正而能固,乃足以干事,而凶或随之。则正者德之郛郭,而不足以与其精蕴,明矣。故曰“正而不谲”,则已知其于治道之大端不失而已疏也。

君子之以其道应天下之事者,初不恃一正而无忧。是故义必精,仁必熟,聪明睿知而必神武之不杀,然后尽天德、王道之微,而非孤奉名义之可以裁物而止,斯文王之所以为“文”也。桓公则唯其所秉者正,遂奉一正以急正夫物,是以隘不可大,迫不可久,身没而周即内乱,楚即干盟,嗣子即失伯而陵夷。然亦唯其秉正以行,而不屈计成败,是以诈谋不行而未流于邪。

若晋文之谲而不正,则委曲以赴事几,而其为谋之深,反有密到于齐桓者,是以世主夏盟,而楚不能与争。

盖凡不能体天德以备王道,而亦足以建功业者,恒有二途,而得失各因之:其守正以行者,恒患其粗疏,而无以致远行久。密谋曲计者,可以持天下之成败,而人心风俗,亦由以坏。功之迟速,效之浅深,莫不各肖其量也。故齐桓图伯三十年而后成,而晋文得之于五年之中;齐不再世,而晋以久长。乃其假仁义,尚诈利,如苟、孟、董、贾所讥,则皆晋文之所为,而非桓之过也。

故以桓之大事论之:使桓必欲得天子之欢心,挟持以令天下,则必不违惠王偏爱子带之心而开隙于王与宰孔,抑将为王立带而周之君唯桓是听矣;然而桓不为也,正也。莒,奉桓者也;鲁,桓之仇也;哀姜,桓娣也。终庄公之世,鲁未尝为齐下,哀姜托于莒以坏鲁。桓党莒挟娣以多求于仇雠之鲁,可以得志;而桓终讨哀姜,定鲁难,而不徇莒之请。若此者,皆所谓皎然揭日月而行,内求自正,外以正人,而不区区于求成求可者矣。斯岂三代以下唐宗、宋祖之所能及哉?“正而不谲”,迹之正,亦唯其心之无邪也。唯其正,是以不谲。唯其不谲,是以谋不深而功易败。唯其不谲,是以不致坏人心而蛊风俗。乃唯其止于正而不至于德,是以功不可大,而业不可久。以此论桓,圣人之意见矣。何事过为已甚,与圣言背驰哉?

德为体,功为用。天下无无用之体,无无体之用。使不必有是德而有是功,圣贤亦何事为此规规者邪?苟无其德,则虽仿佛以图其功,而去之愈远。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而子曰“管仲之力也”。夫曰“力”,则其所以能胜此者,其本领不可昧矣。庆源但以“不假威力,无所杀伤”称其功之大,岂仲才一进不以兵车之谋而侥成其功,夫子遂以亟称其仁邪?宋襄公亦尝以乘车会诸侯矣,而适为楚人之擒,则知无其力者,虽以兵车而且不胜任,况不以哉?周公东征,斧破斨缺,斯亦岂必废兵,而其所以仁覆天下者,则在有“四国是皇”之力也。

德者,得于心也。得于心者有本,则其举天下也,任无不胜。春秋之时,诸侯之不相信而唯兵是恃者,已极矣。“不以兵车”,而能志喻信孚于诸侯,便有合天下为一体,疴痒相知,彼此相忘之气象。此非得于心者有仁之实,而能任此而无忧其不济乎?

力者,仁之力也。其所为讲信修睦于天下,悖信明义于国中,而以全乎“爱之理”为“心之德”者,固非虚枵袭取之仁,明矣。世所传《管子》书,言多诡杂,盖后人之赝作。而仲之言见于《春秋传》者,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曰“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曰“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体道已实,而执德已固,于此验矣。故君子称之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斯非正谊明道而不谋利计功之实哉?而必曰管仲无其德,何也?

孟子之讥仲,以救时也。无仲之力,而袭仲之迹,则趋人于功利而不仁,非仲之过也。孟子以仲伯而不王,鄙其功烈之卑,亦初不言其心术之不正。而宋儒以诡遇获禽拟之,终为深文中人,而非论之正。诸子之论,折衷于圣人。圣人难言仁而以许仲,又何必吹毛求疵而后快哉!

程子谓王珪、魏征害于义,功不足赎;朱子则谓王、魏功罪不相掩。如实求之,程子之言,自为精允。

夫子不辨管、召之不宜党弟以争国,想来初不以此宽仲而鄙忽。盖齐之难,起于襄公之见弑,则为襄公之子者,俱有可反国以存宗社之义,非国家无事,长幼有定序,而纠故作逆谋以争兄位也。

桓公与纠皆避难而出,彼此不相通谋。雍廪既杀无知,齐人亟于得主,从鲁受盟,而《春秋》书曰“公及齐大夫盟于兢”。言“大夫”者,众词也。桓之自莒来也,在盟蔑之后,故《春秋》于盟兢无贬鲁之文,而但讥其纳纠。当其始时,齐大夫且不知小白之存亡,而况为管、召者,亦安得舍现在可奉先君之子,而远求其兄于不可知之域哉?迨其后,桓公已自莒返,而鲁与召忽辈乃犹挟纠以争,斯则过也。先君之贼已讨,国已有君,而犹称兵以向国,此则全副私欲小忿,护其愆而侥幸富贵,以贾无益之勇,故曰“匹夫匹妇之为谅”。

若王、魏之于建成,则兄弟当父在之日而构大难,俱为不仁不义;而建成则高祖所立之冢嗣也,已受父命而正大位,非纠比矣。王、魏受命于高祖为宫僚,则义不容于不死。又况夫子之称管仲,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向令唐无王、魏,天下岂遂沦胥乎?

管仲是周室衰微后斯世斯民一大关系人。王珪既无赫赫之称,即如征者,特粉饰太平一谏臣耳。有太宗为君,房、杜为相,虽无王、魏,唐自晏然,其视管仲之有无,远矣。管仲不死请囚之时,胸中已安排下一个“一匡天下”底规模,只须此身不死,得中材之主而无不可为。魏征不死之时,有何把柄?幸逢纳牖之主,遇事有言,遂见忠效;倘遇愎忌之君,则更无可白见矣。管仲是仁者,仁之道大,不得以谅不谅论之。魏征所欲为者,忠臣也。忠则不欺其君者也。不欺生君而欺死君,口舌之功,安足以赎中心之慝!故朱子之宽假王、魏不如程子之明允。而管仲、魏征之得失,不仅在子纠幼而建成长也。

“思不出其位”,只如集注自当。看圣贤言句,却须还他本色,无事攀缘求妙。此处原是说思,与先儒所言“主一为存心之功”不同。黄勉斋早已鹘突,云“当食则思食,当寝则思寝”,直不成义理。使人终日之间言行居止,截分千百段,立之疆界,则无论气脉间断,不成规模,且待事至而后思,则思之力亦不给矣。

同类推荐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华服出席喧嚣的派对,只感受到一群人的孤单;曾经亲密的恋人,分手却仿佛在两人之间筑起了高高的藩篱;即使亲近如父母家人,也总有难以启齿的时刻……在当今社会,此类哲学中称为“异化”的现象成为青年人无法回避的痛点,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他们带来纷沓机遇的同时,也用满载物欲的价值观对其施加控制,使之疲于奔命、不断迷失。作者柳东民富有创见性地运用马克思哲学理论,对日常生活中诸多“异化”现象进行逐一解读,超越政治层面,从爱与人性的角度,清晰而精准地展现了一个富于人情、浪漫的马克思及其核心思想——他已卸下教科书赋予的身份标签,只想面对面地与你聊聊,那些生活中别人不懂的苦痛。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范仲淹与宋学精神(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虽然其整饬吏治仅及一年就夭折了,但其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砥砺士风、培养人才则对以后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仲淹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皆与之从游。庆历之际,学统四起。三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和二程的洛学等,都与范仲淹及庆历新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儒的“内圣”与“外王”是相贯通的。南宋理学时代,与其称为“后王安石时代”,不如称为“后范仲淹时代”。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热门推荐
  • 李萝卜的变强之路

    李萝卜的变强之路

    修仙对于本萝卜来说就是这么简单。要系统有系统,要外挂有外挂,妥妥的三有青年
  • 帝女倾天下

    帝女倾天下

    前世,她是最尊贵的嫡公主。父皇疼爱,“母后”溺宠,皇姐爱护,夫君贴心,养成了她骄横不可一世的性格。直到,亲眼目睹了皇姐和夫君上演活春宫、病重的儿子被夫君亲手摔死,她才幡然醒悟,这一切,都不过是“母后”精心策划的计谋。一场背叛,一杯毒酒,她失去了所有,带着怨恨死去。一朝重生八岁时,幼小的身躯下,藏着一颗七巧玲珑心。凤凰浴火,涅磐重生。她承受过的痛,必要敌人千百倍偿还!这一世,看她如何翻雨覆云,风华绝世,将渣男贱女踩在脚下!他是大宁国的异姓王爷,战功赫赫,俊朗不凡,本以为这世上无人能入他眼、能收他心,直到她的出现……这位看似单纯无害的嫡公主为何勾勾小手指,就能将他乖乖装到碗里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美好的回忆

    TFBoys之美好的回忆

    只是一个无意的决定,让夜染跟在TFboys身边,却促成了每个人都避之不及的缘分。当几人终于意识到什么时,那点缘分却早已灰飞烟灭…
  • 大清回忆录

    大清回忆录

    生活在康熙年间的她,被指婚十三阿哥胤祥。本该快乐幸福的过完一生。可还是没能躲过紫禁城中的杀伐算计,被奸人所害…她生活在21世纪的一名大学生,因为得到一把油纸伞,她回到了300年前的清朝…
  • 帝国边缘

    帝国边缘

    神朝崩塌,两大帝国的征战使得空间洞穿,宇宙残破。在知识和修炼体系残缺的边缘地带,一个普通的宅男如何在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修炼之路。由于的第一次写,希望大家轻拍!
  • 腹黑邪妻:本王的女人惹不起

    腹黑邪妻:本王的女人惹不起

    墨韵云,现代国际金牌杀手,一朝穿越,她成了墨庄大小姐,爹爹疼她,舅舅爱她,还有一个护短的师父,十年前的一场指腹为婚,他从此缠上了她。他,焚煞境的少主,拥有高贵的身份,心高气傲,杀人狠毒,却对她百依百顺,醋意乱飞,宠她上天“少主,少夫人去争夺天下第一去了!”某男大笑“这才是爷的女人!”“少主,少夫人灭了月国一朝!”某男说道“灭的好,爷早就看月国皇帝不顺眼了!”“少主,少夫人看了个美男大会!”某男气道“爷不就是个美男吗?那些渣草有爷好看吗?”“是没…没有少主好看,那……少主怎么办?”某男已经拿好宝剑“传本少主命令,凡是去参加美男大会的雄的……一个也不留!”
  • 晃过上帝

    晃过上帝

    一个只在电视上看过几次街球录像带的少年一个从来没上过球场的街球少年在令人热血沸腾的篮球场上在令人窒息的篮球场上看他怎样的晃动晃过一切对手晃过上帝
  • 别惹狠人

    别惹狠人

    一个凡人误入魔道,又入正道做卧底开始的修仙故事…
  • 天价婚恋甜甜蜜蜜宠

    天价婚恋甜甜蜜蜜宠

    她,是五大家族中四大家族的宠儿,北冥家唯一的小姐。他,是五大家族中一个恐怖的存在,黎家的继承人,人称‘七爷’。她失踪了三年,他收养了她三年。三年后,她留书一封,不辞而别。她是北冥家的继承人,她应该回去面对这些狂风暴雨了。这一次,她不会再心慈手软了。她将是来自地狱的修罗,她要那些曾经伤害了她和她家人的人,全部都付出应有的代价。在五大家族的和谈会议中,他遇见了她,在众目睽睽之下质问她,为什么不辞而别?结果,我们一向能动口不动手的北冥修罗一秒认怂:“没有,你听我解释。”
  • 江山红妆

    江山红妆

    万里江山只为她,可她却一生与佛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