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33

第133章 论语季氏篇(3)

【心学讲评】夫子曰:夫人之言动各有其节,一失其节,则虽所言者是,而亦成乎愆矣。顾人群居纷呶相竞,无非愆也,而不知其愆;一侍于君子,而愆见焉。以君子律之,而愆不可掩,不必君子之谪之,而愆其能不自愧乎?如是者有三焉。君子之问未及,而急于言其所欲言,是实有躁心也,而不觉其有躁气,谓之躁也奚辞?君子之问已及,而懵于答其所当言,是非必有隐情也,而疑其有隐慝,谓之隐也奚辞?君子无所问,而待问于我则颜色加之。其未见也,君子意且有他也,而冒昧以进言,是殆目不能视也,谓之瞽可也。君子谓之,同侍于君子者无不谓之,使自反而观焉,亦不得谓其非躁、非隐而非瞽也。日亲君子而疚愧生,庶其改乎?故终日与流俗群居而不得见君子,鄙倍暗积,流为犯上作乱之小人焉,皆有由也。

【元典】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壮时,血气正旺盛,要戒争斗;年老时,血气已衰落,要戒贪婪。”

【诸儒注疏】“血气”,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阴而气阳也。“得”,贪得也。随时知戒,以理胜之,不为血气所使也。

范氏曰:“圣人同于人者,血气也;异于人者,志气也。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时而衰也。少未定、壮而刚、老而衰者,血气也;戒于色、戒于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是以年弥高而德弥邵也。”

【理学讲评】色,是女色。斗,是争斗。得,是贪得。孔子说:“君子检束身心,固无所不至其戒慎,而其切要者,则有三件。方年少之时,血气未定,精神未充,其所当戒者,则在于女色。盖房帷之好,易以溺人,而少年之人,又易动于欲,此而不谨,则必有纵欲戕生之事。以此致疾而伐其性命者有之,以此败德而丧其国家者有之,故少之时,所当戒者,一也;到壮盛的时节,血气方刚,其所当戒者,则在于争斗。盖好刚使气,最人之凶德,而壮年之人,易动于气,此而不谨,则必有好勇斗狠之事,小或以一朝之忿而亡其身,大或以穷兵黩武而亡其国,故壮之时,所当戒者,又其一也;及其老也,血气既衰,精神亦倦,其所当戒者,则在于贪得,盖人当少壮之时,类能勉强自守,以要名誉,比其衰老,则日暮途穷,前无希望,而身家之念重矣。此而不谨,则必多孳孳为利之图。缙绅大夫,以晚节不终,而丧其平生者有之;有土之君,以耄荒多欲,而财匮民离者有之,故既老之所当戒者,又其一也。”盖人之嗜欲,每随血气以为盛衰,惟能以义理养其心,则志气为主,而血气每听命焉,故孔子随时而设戒如此。其实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从少至老,皆当以三者为戒也,修己者可不警哉?

【心学讲评】夫子曰:人心之灵,行于血气之中,而为之主。心之用微,而血气能夺心以行其令,则心且随血气以迁。君子盛德在躬,而犹于此有惧心焉。外境之诱,心能辨之;内机之发,心有时而不自知也。故其戒有三。不恃其知之明而谓无能乱我也;不恃其道之大而谓可无伤也;凡以主乎血气而使从吾心之正也。

心者,亘始终而一致;血气者,随年岁以潜移。少之时,血气之初生而不凝,于是而惑于色。君子戒之,收视反听,使之安其居,无淫浃之过矣。及其壮也,血气之方盛而不受屈,于是而竞于斗。君子戒之,敛气平情,一使即于和,无忿戾之愆矣。及其老也,血气之内不足而求盈于外,于是而贪于得。君子戒之,严气正性以使之守其恒,无苟得之恶矣。

夫君子宁静淡而不为外物所诱者,既大正矣;而内治其神明以为主于血气者,犹且如是。况夫人之一为血气所使,迷而不知反者乎?又况夫无少,无壮,无老,惟得是求,以济其淫靡,而因之竞很者乎?其去禽兽几何耶!

【元典】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敬畏:敬畏自然规律、敬畏大人物、敬畏圣人的话。”

【诸儒注疏】“畏”者,严惮之意也。“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知其可畏,则其戒谨恐惧,自有不能已者,而付畀之重,可以不失矣。大人、圣言,皆天命所当畏。知畏天命,则不得不畏之矣。

【元典】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小人不懂自然规律因而也就不敬畏自然,不尊重大人物,戏侮圣人的言论。

【诸儒注疏】“侮”,戏玩也。不知天命,故不识义理而无所忌惮如此。

尹氏曰:“三畏者,修己之诚当然也,小人不务修身诚己,则何畏之有!”

【理学讲评】畏,是畏惮的意思。天命,是天所赋于人之正理。大人,是有德有位之人。圣人之言,是简册中所载圣人的言语。狎,是亵狎。侮,是戏玩。孔子说:“君子小人不同,只在敬肆之间而已。君子之心,恐恐然常存敬畏而不敢忽者,有三件事,三畏维何?彼天以民彝物则之理,付畀于人,这叫做天命。君子存心养性,惟恐不能全尽天理,孤负其付畀之重,故一言一动,亦必戒谨恐惧,常如上帝鉴临一般,此其所畏者一也;至若有德有位的大人,他是能全尽天理的人,君子则尊崇其德位,而致敬尽礼,不敢少有怠慢之意,此其所畏者二也;圣人之言载在简册,句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君子则佩服其谟训,而诵说向慕,不敢少有违北之失,此其所畏者三也。这三事,都是立身行己切要的工夫,故君子常存敬畏而不敢忽焉。若夫小人冥顽无知,全不晓得义理为何物,恣情纵欲,无所不为,何知有天命之足畏乎?惟其不畏天命,故于有德位的大人,也不知其当尊,反狎视而慢待之。于圣人的言语,也不知当法,反非毁而戏玩之。”盖小人不务修身成己,甘心暴弃,故无所忌惮如此,此所以得罪于天地,得罪于圣贤,而终陷于济恶不才之归也。然此三畏,分之虽有三事,总之只是敬天而已。盖人之所以勉于为善不敢为恶者,只因有个天理的念头在心,所以凡事点检,若天理之心不存,则骄淫放逸,将何所不在乎?故尧舜兢业,周文小心,惟一敬耳。有志于事心之学者,不可不知。

【心学讲评】夫子曰:夫人心有畏之一几焉:若有所甚重,而不能胜也;若有所制之,而不敢越也;若有不胜任,而生理且无以自保,有陨越。而天谴人尤之交至也。此其心,以负荷天下至大之责,而研存亡于毫厘之间,操存之至密者也。无所畏者则日,吾任吾意,吾顺吾欲,亦可悠然于身世之交,而何惴惴不宁之有乎?此君子小人之分也。

君子有三畏焉。有无可见、无可闻而无一念之不战兢奉之者,有于所见、于所闻而怵惕承之者,盖畏天命也。天命我以理以镇吾嗜欲,天命我以理以处吾祸福,是至严之几,至大之任也,君子以为无所逃而切相督也。位为圣人之大宝,德为天下之达尊,而我以眇然之躬承事焉,君子所为意不敢伸而动不敢妄也。圣人能体道义之全而成其变化,言以悉智愚贤不肖之隐而纠其得失,而我以介然之知诵法焉,君子闻之而若负重疚、学之而若临深渊也。

君子之心如此其惴惴不宁焉,而小人日,此何足畏者?知其生之为生而已;知知觉运动为我之灵,则知私意私欲为我之有而已。不知有天命也,而何畏也!忘天之心,而幸逃乎天之谴,且谓命之自我造矣。其于大人,以众所尊尊之而已。徼其恩泽,则以曲媚狎之;厌其尊严,则以玩法狎之;奚晨焉!其于圣人之言,以世所诵诵之而已。大义之难容,则亢而侮之;微言之可托,则窃而侮之;奚畏焉!危矣哉!敬肆之情,分于一念,而君子之德日修;小人之恶日积。人而无所畏乎,则永绝于君子,而决为小人,不可得而改矣。

做科举文字,抄小题油觜话供人笑者,亦是侮圣人之言。

【元典】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三等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

【诸儒注疏】“困”,谓有所不通。言人之气质不同,大约有此四等。

杨氏曰:“生知、学知以至困学,虽其质不同,然其知之,一也。故君子惟学之为贵。困而不学,然后为下。”

【理学讲评】困,是窒塞不通的意思。孔子说:“人之资质,各有不同,有生来天性聪明,不待学习,自然知此道理的。这是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的圣人,乃上等资质也。有生来未能便知,必待讲求习学,然后知此道理的。这样的人,禀天地清纯之气虽多,而未免少有渣滓之累,乃次一等资质也。又有始不知学,直待言动有差,困穷拂郁,然后愤悱激发而务学的,这是气质浊多清少,驳多粹少,必须着实费力,始得开明。盖又其次也。若到困穷拂郁的时节,犹安于蒙昧,不知务学以求通,这等昏愚蠢浊的人,虽圣贤与居,亦不能化,终归于凡庸而已,所以说民斯为下矣。”

【心学讲评】夫子曰:夫人必知之,而后能行之;行者,皆行其所知者也。所当知者,吾性分之所同有,职分之所当然者也。有可欲焉,有不可欲焉;有必为焉,有必不为焉。辨与不辨,仁义之存亡也。爱所当爱焉,爱必极其情焉;敬所当敬焉,敬必尽其礼焉。喻与不喻,伦常之顺逆也。

知此者谓之知之;学此者谓之学之。处其事而无以应,不顺于人,不慊于己,谓之困。能知之,能学之,谓君子;不能,谓民。而知之迟早通蔽,有上下之差焉。生而知之者,此理具于性,而性着于心,喻之深,察之广,由是而行,行必安焉,其于道易矣,上也。乃此理也,固昔陛之自有,而抑古昔圣贤所为发其藏,而以从人之途,致用之实示后世者也。学可知也,资学以求知,而遂大明焉,行亦可顺利而合乎理矣,次也。若其生也,既气质之偏有以蔽之,而又不勤于学,于是动辄得咎,至于困矣。然后求诸先觉之何以通而思通焉,于是而其知也难,循循而学之,即未喻于所以然,而亦可以寡过,又其次矣。

夫学则能知,困而后学,则知不知尚未可保。而如其困也,怨天而已,尤人而已,或委靡而偷安,或愤激而狂逞;凡今之民,以享其利者为德,而何知仁义?以惰四肢、好货财、私妻子为情,而何知忠孝?习俗类然,斯真愚不可瘳者。圣人兴而化之以德,威之以刑,庶有自新之望。不然,生生死死于禽兽草木之中,不为下乎!故君子有养性之功以全其生,时习之说以劝于学,无待其困也,所以不随流俗之民而贸贸以澌灭也。

【元典】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时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时要考虑请教、愤怒时要考虑后患、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

【诸儒注疏】“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聪无不闻。“色”,见于面者。“貌”,举身而言。“思问”,则疑不蓄。“思难”,则忿必惩。“思义”,则得不苟。

程子曰:“九思各专其一。”谢氏曰:“未至于从容中道,无时而不自省察也,虽有不存焉者,寡矣。此之谓思诚。”

【理学讲评】孔子说:“人之一身,自视听言动,以至于待人接物,莫不各有当然的道理,但常人之情,粗疏卤莽,不思其理,故动有过差,而无以成德,成身。惟君子之人,自治详审,事事留心,约而言之,其所思者凡有九件。所谓九者,目之于视,则思视无惟明,而不为乱色所蔽;耳之于听,则思听德惟聪,而不为奸声所壅;颜色则思温和,而暴戾之不形;容貌则思恭谨,而惰慢之不设;发言则思心口如一,忠实而不欺;行事则思举动万全,敬慎而无失;心中有疑,则思问之于师,辨之于友,以解其疑惑;与人忿争,则思不忍一朝之怒,或至于亡身及亲而蹈于患难;至于临财之际,又必思其义之当得与否,如义所不当得,虽万钟不受,一介不取矣。”君子于此九者,随事而致其思如此,此所以持己接物之间,事事都合乎理,而非常人之可及也。然此九思者,其本在心,若能存养此心,使之湛然虚明,澄然宁静,则应事接物,自然当理。不然,本原之地,妄念夹杂,虽有所思,安能胜其物交之引哉?此正心诚意所以为修身之本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君子之体道也,既于静而深存养之功,以保其心之正;又于学而尽格致之理,以得其理之安。而于方发未发之际,不恃其已知己能而任意以出之,必即其所发于己、应于物者,加以警惕之心,而察其当然必尽之则。则思于此效功焉,以要言之有九也。因吾之神明以人乎物,因天下之得失以求诸己,一发而不可复反,为之周旋审虑,求当于吾静之所存,学之所知者而已。

当视也,已视之,则大概可睹矣;而得无局于一方,仿佛于疑似者乎?思以竭吾目力,而可以人于微,可以通于远也。当听也,已听之,了然不讹矣。而得无有汛听而无择,专听而受惑者乎?思以竭吾耳力,而可以审其情,可以析其理也。形开神发,终日皆色也,而自非执事则有不变之色,是情之所传也。以心注于色,而血气受命焉,必思其勿失于颓靡,勿过于严厉,必于温也。动履周旋,举无非貌也,而无论群独,各有自持之度,是德之有其威也。以心巡其貌,而四体受节焉,必思其无怠而放,勿敖而骄,必于恭也。与人言也,不悖于理,不逆于事矣,而不轻言也。反而求之,必索吾心之所可尽与心之所必尽者以为之主,辞虽旁达,无不求其一合于心之诚也。恐不思而自以为忠,未忠也。以执事也,才可以为,志可以行矣,而不自信也。实而勘之,必如是而后为慎,必如是而后为庄,以为之,则道虽屡变,无不一用其心之笃也。恐不思而有所敬,且有所未敬也。其或学焉而有疑乎?即未得一达者而问之,而当疑之际,即不欲姑置之,而或误用其疑;既疑之后,常无时而忘焉,而失可问之人;时在吾心口之间,必择其疑而后已焉。人或横逆加我,而不容不忿乎,非必有难之即随其后,而念其事之所由始,恐难之先发于我;虑其事之所终,恐难之必成于人,周详于彼己之际,以平吾忿而勿轻焉。至于功之可成,物之可取,亦既见之矣。义利之辨虽所素明乎,而一物有一物之取舍,一事有一事之从违,必就其所见而思之,情不可任,名亦不可托,思之严也。

此九者,发于内者一出而不可复反,思于外者无咎于物而难信于己。静存非不定,而枢机之动,恐易失其不忘之真。学问非不精,而古人之灵,不能制吾俄顷之妄。非临其方动之几而一为迟回,一为勉厉,以求必于所知所能之素,则略于一端而即成终身之玷。君子之贵用其思者,此也。若夫事未形,几未动,而驰思于位外,则不如学也,久矣。

【元典】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

【译文】孔子说:“见到善良,要象赶不上似的;见到不善,要象被水烫了似的。”我见到过这样的人,我听到过这样的话。

【诸儒注疏】真知善恶而诚好恶之,颜、曾、闵、冉之徒盖能之矣。“语”,盖古语也。

【理学讲评】孔子说:“古语有云:见人有善,则欣慕爱乐之,如有所追而不及的一般,惟恐己之善不与之齐也。见人有不善,则深恶痛绝之,如以手探热汤的一般,惟恐彼之不善有浼乎己也。这样好善恶恶、极其诚实的君子,吾见今有此人矣,吾闻古有此语矣。”盖在当时如颜、曾、冉、闵之徒,皆足以及之,故夫子闻其语而又见其人也。

【元典】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同类推荐
  • 随便问吧——有关孔子和《论语》

    随便问吧——有关孔子和《论语》

    本书以问答加链接的特殊形式,讲述了孔子坎坷而伟大的一生、孔子的生活与追求、孔子的思想魅力、孔子的教学奥妙及孔子的深远影响力等知识。
  • 政治的应许

    政治的应许

    《政治的应许》邀请读者加入阿伦特及其同伴的旅行之中,一起在时空间穿梭。这场旅行始于古雅典,阿伦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对话。苏格拉底喜欢追究种种意见和相对真理,他把城邦居民的固有信念打碎,却不给他们新的真理。结果,雅典以他无休止的追问会妨碍城邦居民获取财富为由判处他死刑。柏拉图为此构建了理念的王国,在那里善好的理念是统治者,且无须说服城邦居民。柏拉图将统治权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从此开启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在数世纪之后,孟德斯鸠认为正是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人类社会,平等和差异构成了共和政体以及君主政体的行动原则。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政府和法律在内的统治权,源于人类的不平等,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不平等。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洞见将促使悠久而强大的传统终结。在阿伦特看来,热核战争将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合理的政治判断力。这种政治判断力只有在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的自由交谈中才可能诞生。因为“只有在我们彼此自由的交谈中,我们所谈论的世界才会从所有侧面总呈现出来,具备客观性和可见性”。一旦从传统的禁锢和偏见中解放出来,我们将有理由对政治重新抱有审慎的乐观与期待:政治不是对人类自由的威胁,而恰恰是人类自由的应许之地。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热门推荐
  • 我有九本幻书

    我有九本幻书

    在异世大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器,刀剑,身体………身边的一切都是武器,当我的灵器是九本书时,它们能产生什么变化,我会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人,还是成为他人的垫脚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华智慧书全读本

    中华智慧书全读本

    以独特的视角用故事说古道今。集中展现古人在治国安邦、治军用兵、断案决讼、平定动乱、经营产业、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高超智慧。讲一则故事,阐发一种智慧,点拨一点道理,融哲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书中的故事蕴涵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文韬武略。战场、商场、官场、情场;奇事、奇情、奇计、奇谋,纵横捭阖,无不包罗其中。《中华智慧书全读本(超值白金版)》既可启迪智慧、增长才智,亦可供随意翻阅,平添阅读休闲之乐趣。
  • 靓丽清风似晓月

    靓丽清风似晓月

    姚丽清与丰锶亮因误会分手,经人介绍出国与李晓峰结婚,后因李晓峰组织偷渡,致偷渡客死亡,并因敲诈勒索,被捕入狱,判终身监禁。姚丽清生下艾米丽,靠经营花店来维持生计,并照顾公公婆婆,生活窘迫。十年以后,丰锶亮事业有成,与陈雨露结婚,丰灵出生,但一直在暗中照顾着姚丽清的母亲。姚母临终时将姚丽清的真实情况告知,丰锶亮借出国考察之际,出国找到姚丽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销售状元的说话之道

    销售状元的说话之道

    销售高手能事半功倍地拿下一个又一个订单,靠的也是与客户沟通的四大基本功——“望、闻、问、切。”任何一位销售员,只要精通了这四点就是以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客户。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培养自己“钓”与“化”的本领,就必定能成为销售状元!销售高手的“望、闻、问、切”是什么?如何“钓”和“化”呢?本书将为你详尽解释,倾囊相授!这套来自全球众多销售状元的最有价值的沟通经验,专为销售人员打造,已经成就了数以万计的销售人员。这套世界上所有销售状元每天都在使用的沟通秘技,易学易懂易用,上午学习,下午就能用。用了就有好业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是否想要获得茅塞顿开的感觉呢?时常觉得自己不比人差。到头来却往往落于人后、屈居下风?时常感慨生不逢时。恨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时常嗟叹仕途多舛,不解为何不能一路顺风?不要着急,本书为你揭示了生活、工作、交往中的99条经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魅世家族系列9:施志渝VS宝贝

    魅世家族系列9:施志渝VS宝贝

    又名《视妻如宝:帝少的亿万宠婚》电视访谈节目的现场。“雷小姐,听说你从10岁起就开始辍学环游世界?请问你看过最美的风景是什么?”雷宝焙凝思,“最美的风景?那应该是个男人吧。”“啊?男人!”雷宝焙一笑:“是我的王。”她的王,就是她眼中最美的风景。那个桀骜不驯的黑帮世子,12岁辍学,用六年韶光,陪她环游世界;18岁消失,用四年争夺,让她成为魅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后。23岁回归,亲自将后冠戴在她的头上,并在全世界的媒体面前宣誓:“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以整个有生之年,许你一世纵容。”如此视她如宝的男人,她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什么风景,能够比他更美!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