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34

第134章 论语季氏篇(4)

【译文】隐居起来寻求自己的志向、维护正义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没见到过这样的人。

【诸儒注疏】“求其志”,守其所达之道也。“达其道”,行其所求之志也。盖伊尹、太公之流可以当之。当时若颜子亦庶乎此,然隐而未见,又不幸而早死,故夫子云然。

【理学讲评】孔子说:“古语又云:士方未遇而隐居之时,则立志卓然不苟,把将来经纶的事业,都一一讲求豫养,而备道于一身;及遭际而行义之日,则不肯小用其道,将平日抱负的才略,都一一设施展布,而不肯负其所学。这样出处合宜,体用全备的大人,吾但闻古有此语矣,未见今有此人也。”盖此必伊尹、太公之流,乃足以当之,故夫子以未见其人为叹,其所感者深矣。

【心学讲评】圣人之志行无非以体道,出处无非以尽性,天下所不能测也,故自为微言以明之曰:君子之所有事,身与世而已,而所以处之者,则有异焉。有说于此:见人之善,慕之而欲从之,如不及焉,见人之不善,远之而惟恐其相涉,如探汤焉。以视夫事求成,功求可,浮沉于浊世者,岂不贤乎?以此求人,吾见之矣。据我之正,以择物为从违,故于天下寡所营也,鲜所合也,吾亦无以易其志也。斯道也,古人尝言之:盖以惩夫好善不力,恶恶不至而轻试其身者,故述之以为独行者之雅尚如斯也。

虽然,而道岂尽于此!善者所宜嘉与也,而善之量无穷。天之所以生我,我之所以善天下者,有役使万物,宰制群动之大用,非一意之洁,一行之贞足以竞我之善量。不善者所必距也,而不善乃善人之资。吾既与斯人而为群,斯人皆吾不容已之事,更有性无不尽、道无可遗之至理;非坚不受靡,曰不受涅,仅去不善而以自全已。故又有说于此:隐居也,则求志也,志在我而不在天下,天下皆我志,而惟我所求。善何以成其美?不善何以化其俗?求之求之,万物皆备也。其行也,以义也。义制于天,而行之在我。义惟不可废,而得行则行,达其所以尽善者于人道之公,达其所以处不善者于道一之化,皆吾义也,顺事恕施而已。斯道也,古之人明于吾性之大公,因乎天理之必至,为此语也;以望人之体之,而使君臣之义不因时而废,民物之理皆在我而难登,其有待于其人深矣!而吾今者愿与同行藏焉,何其未易见也?义者,吾性之不容已,即天下之所自立。志者,定于吾心而天下不能乱,规于天下而吾心以自安。道者,志之所自全而义之所必尽。隐而求,行而达焉者,因物顺应,而一如其当然。无求于人,而但尽于己。沽清独善之士,尚思以自广哉!

【元典】“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其斯之谓与?”

【译文】齐景公有四千匹马,死的时候,百姓觉得他没什么德行值得称赞;伯夷、叔齐饿在首阳山下,百姓至今称赞他们。

【诸儒注疏】“驷”,四马也。首阳,山名。胡氏曰:“程子以为第十二篇错简,‘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当在此章之首。今详文势,似当在此句之上,言人之所称,不在于富,而在于异也。”愚谓此说近是,而章首当有“孔子曰”字,盖阙文耳。大抵此书后十篇多阙误。

【理学讲评】马四匹为驷。千驷,是四千匹也。伯夷、叔齐,是孤竹君之二子。孔子说:“世人多慕富贵而羞贫贱,不知富贵不足慕,贫贱不足羞也,只在人之自立何如耳。昔者齐景公以诸葛亮侯之尊享一国之奉,畜马至有千驷之多,可谓富厚之极矣。然而功业不着于时,德泽不施于众,身死之后,百姓通不思念他。考其平生,没有一善之可称,是其生为虚生,死为徒死而已,虽富贵何益乎?至若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一匹夫耳。他以武王伐纣为不义,耻食周粟,逃之首阳山下,采薇而食,卒以饿死,可谓贫困之极矣。然而风节着于当时,名闻施于后世,直到于今,人还称颂他,是其身虽亡,而名则不朽矣。虽贫困何损乎?”于此见富而无德,虽王侯不见称于时,贫而自立,虽匹夫亦可传子世,在岂独畏公、夷、齐为然?自古君天下为天子者多矣,《书》、《传》所载二帝、三王及汉、唐、宋英君明主,可传于后世者,亦不过个数君而已,其余皆湮灭无闻,而孔、颜以匹夫为百世之师,其他闾巷韦布之贱,以道德行谊闻于世者尤不可胜数也,然则人可徒恃其势位不修德哉?

【心学讲评】贤不肖之相去岂不远哉!而其所自分,义利而已。利者,期乎富也。义者,本天下之常,而人所不能,己独从焉,则拔乎流俗而异矣。

以富而言,则齐景公有马千驷矣,乘崔、庆之难,以奄有全齐,千乘之大,富莫加矣。乃死之日,德不立,而民无称,无可称者也。自有封建以来,大国之君,淹没不知姓字者多矣。景公何殊焉?一死而富非其有矣。

以异言,则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矣。始于兄弟之交逊,而终于不事周室,以公子而为馁人,世之所异也。乃到于今而民之称之也不绝,其可称者在也。纲常一日不泯,人心之公好者不亡,固矣。夷、齐岂有心于称哉?施之万世而有余矣。

《我行其野》之诗云:“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天下谓富之可以动人心之欣慕也,而夷、齐不以也,诚不足以也;异之非欲以传令名也,故景公不以也,而所以者只在此也。观于已事,《诗》之所谓,岂诬也哉?贱哉富乎!驱天下于碌碌庸愚之途以滨死而消灭,言利者何不悟也!

【元典】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学到了密传吗?”【诸儒注疏】亢以私意窥圣人,疑必阴厚其子。

【元典】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译文】伯鱼答:“没有。有一次他一个人站在那,我快步过庭。他问:‘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不学诗,就不能掌握说话的技巧。’”我回去学诗。

【诸儒注疏】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

【理学讲评】陈亢,是孔子弟子。鲤,是孔子之子,字伯鱼。昔陈亢受学于孔子,不知圣人立教之公,妄以私意窥度圣人,谓必阴厚基子,因问于伯鱼说:“情莫亲于父子,教莫切于家庭,子为夫子之子,亦有传授心法,独得于所闻,而不同于群弟子者乎?”伯鱼对说:

“我未尝有所异闻也。曾有一日,夫子闲居独立,我趋走而过于庭前,这时更没他人在旁,使有异教,正当于此时传授矣。夫子只问说:汝曾学《诗》否乎?我对说:未曾学《诗》。夫子因教我说:《诗》之为教,温柔敦厚,学之则心气和平,而事理通达,必然长于言语。若不学《诗》,则无以养其心气,而达于事理,欲言语应对之皆善岂可得乎?鲤于是受教而退,始学夫《诗》。凡《国风》、《雅》、《颂》,无不究其旨焉。”

【元典】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译文】又一次他又一个人站在那,我快步过庭。他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不学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我回去学礼。

【诸儒注疏】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元典】

“闻斯二者。”

【译文】就听过这两次。

【诸儒注疏】尝独立之时,所闻不过如此,其无异闻可知。

【元典】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得到三方面收获:知道诗的作用,礼的作用,又知道了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诸儒注疏】尹氏曰:“孔子之教其子无异于门人,故陈亢以为‘远其子’。”

【理学讲评】二者,指《诗》、《礼》而言。远,只是不私厚的意思。伯鱼又告陈亢说:“他日,夫子又尝闲居独立,我复趋走而过于庭前。这时也没他人在旁,使有异教,亦可于此时传授矣。乃夫子却又只问说:‘汝曾学《礼》否乎?’我对说:‘未曾学《礼》。’夫子因教我说:‘《礼》之为教,恭俭庄敬,学之,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必卓然有以自立;若不去学《礼》,则无以习其节文,而养其德性,欲自立于规矩准绳之中,岂可得乎?’鲤于是受教而退,始学夫《礼》。凡礼仪威仪,无不习其事焉。我之所闻于夫子者,一是学《诗》,一是学《礼》,惟此二者而已。夫《诗》、《礼》之教,固夫子之所常言者,我之所闻,亦群弟子之所共闻也,何尝有异闻乎?”于是陈亢闻言而退,深自喜幸说:“问一得一,乃理之常。今我所问者,异闻之一事耳,而乃有三事之得。闻学《诗》之可以言,一也;闻学《礼》之可以立,二也;又闻君子之教其子,与门弟子一般,全无偏私之意,三也。一问之间,有得三之益,岂非可喜者哉?”夫圣人之心,至虚至公,其教子也,固未尝徇私而旬有所传达室,亦非因避嫌而概地所异,惟随其资禀学力所至,可与言《诗》,则教之以《诗》,可与言《礼》,则教之以《礼》焉耳,岂得容心于其间哉?陈亢始则疑其有私,终则喜其能远,不惟不知圣人待子之心,且不知圣人教人之法,陋亦甚矣。

【心学讲评】父子主恩,而当其教也,则恩不得而与,亦所以全恩也。至道无隐,而有能尽之藏焉,即在无隐之中,不容疑也。愚者谓教可私也,因以谓君子之有意为无私;道有隐也,必待教之已申,乃更疑隐者之即在于此;陈亢是已。

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意圣人有甚秘之藏,一言而即可人圣,愚矣!以子为可私,而圣人偏爱之,愈愚矣!以伯鱼之诚悫,谓可诱之使言也,愚不可瘳矣!使伯鱼而果有异闻乎?又岂向陈亢道哉?伯鱼,诚悫者也,对曰:“未也。”不言无可异,而言未闻,难以口舌争而慎于对也。且详告之曰:“鲤有闻矣,未见其异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于斯时也,鲤有望教之心焉,而夫子曰:学《诗》乎?鲤未学《诗》,而对曰,未也。夫子乃曰,不学《诗》则褒刺不明,而温和之气不洽,将无以言也。鲤有求益之心焉,而夫子曰:学《礼》乎?鲤未学《礼》,而对曰,未也。夫子乃曰,不学《礼》而动止无则,而庄敬之心不着,将无以立也。鲤退而学《礼》,因以知立身之道尽于此也。凡鲤所独闻于夫子者,斯二者而已。夫子决然而言之,鲤只奉以学之。以为无异,而鲤之益已大;以为有异,而夫子之所雅言也;可以告子也,此而已。”美哉!伯鱼之言,忠而慎矣。

陈亢之愚犹不瘳,乃退而喜曰:“问之不可已,而私问于子弟者之尤不可已也。吾问一而得三焉。吾亦闻夫子之《诗》教矣,意者道不尽于《诗》;而告其子曰,以善尔言也,然后知夫子之非以泳叹诱人使易从也。吾亦闻夫子之《礼》教矣,意者道不尽于《礼》,而告其子曰,以辅尔立也,然后信夫子之非以矩则束人使徒劳也。虽然,止于此而已。《诗》、《礼》非以诱人束人,而必有进于《诗》、《礼》者。独立之下,不以告子,其远子乎?然则君子以义裁恩,私其私藏。视子如吾党,道固然乎!今而后,吾其且求之《诗》乎?吾其姑求之《礼》乎?吾其有子必远之,以免嫌疑乎?”甚哉!亢之愚也。

【元典】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译文】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称她为寡小君,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诸儒注疏】“寡”,寡德,谦辞。吴氏曰:“凡《语》中所载如此类者,不知何谓。或古有之,或夫子尝言之,不可考也。”

【理学讲评】邦君之妻,是诸侯的正妻。寡,是谦言寡德的意思。孔子尝引古礼说道:“一家之中,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自有一定的名分,况邦君之妻,尤非常人比者,其称谓之间,岂可苟焉而已哉?故邦君称他,叫做夫人,言其与己敌体也。夫人在君前自称,叫做小童,谦言幼无知识,不敢与君适度体也。国中的人称他,叫做君夫了,言其相君以主内治者也。称之于邻国,谦做寡小君,言其寡德,而忝为小君以治内者也。邻国的人称他,也叫君夫人,以其为一国之主母,尊称之词,与本国同也。”夫以邦君之妻,一称谓之间,截然不紊如此,名实之际,可不谨哉?

【心学讲评】先王制名以定分,着在《礼经》,天下遵之旧矣。或有亢而妄自遵者,或有陵夷而降其称者,故《鲁论》节取而志之。天子有后,其下有邦君之妻,不可亢也。卿大夫有内子,其上有邦君之妻,不可夷也。后之下为三夫人,邦君之妻视天子之贵妾,故与同名曰“夫人”。君称之,因其秩而目言之,以奉王章,以立侯度也。夫人自称曰“小童”,称于君,称于宾客,谦也,犹“孤”、“寡”、“不谷”之辞也。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系之君,以体之敌仍其秩,不待尊而自尊也。使者以帛璧享邻国,而其辞曰:“寡小君”,犹君之称,而加之小,以明无二尊。齐之君,以明有同贵也。异邦之使来致享于夫人,亦曰“君夫人”,与其国之夫人均,则称亦均,所重在主人,无异乎其臣也。凡夫人之称尽于此,先王之义协而情顺,其孰得而乱之。

【心理穿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以下,意分两支,但圣人说成一片耳。话到圣人口里,便怎融液曲折,不消分支作柱,而理意交尽!孟子即不能然,而况其他!故辞至圣人而始达,由其胸中共一大炉冶,随倾铸而成象。然学者读此,正当于合处得分,而后可以知圣笔化工之妙。

前云“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则夫子之所责于季氏者,唯其欲也。若冉有之言忧也,则折之曰“而必为之辞”,知其忧不在此,而彼亦初不为子孙虑也。云“不患寡”,“不患贫”, “修文德以来远人”,盖以理言,而责其以患贫、寡故,妄欲人之土地也。云“患不均”,“患不安”,“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则以事言,而见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云“后世必为子孙忧”者,非其本心,而徒为之辞也。云“均无贫,和无寡”,则以引伸其不当欲之故。云“安无倾”,则以质言颛臾之不足为季孙忧也。乃自圣人言之,彼此合成一理,初无垠鄂,不期于立言之妙而妙自无穷。岂若后世文人,必分支立柱,以自为疏理哉?

均则无贫矣,安则无倾矣。然君子之所以患不均者,非以欲无贫故;患不安者,非以欲无倾故。若其欲无贫、无倾而始以不均、不安为患,则是亦患贫、患寡而已矣。有国有家之道,不若是也。

君子之所不患者,直以不当患,而不患岂所患在彼,乃故不患彼而患此,以巧免其患哉?不当患而不患者,心之无欲也。无欲而后可以行王道,则文德自此而修矣。若夫其无贫、无寡、无倾,则唯患不均、患不安,自能以远虑而绝近忧。不此之患,则分崩离析,而忧在萧墙之内矣。

明于其所当忧者,则以颛臾为忧之强辞可折;明于其所不当患者,则不容患得患失而肆其私欲,固矣。乃以其安分无求而不动于恶者在是,其以制治保邦而免于倾危者亦即在是,故可即以折其强辞者抑其私欲。故圣人互言之,不待歧说而事理交尽。若不患贫、寡之实,则以修文德为归;患不均,患不安之道,则以扶邦之分崩、整邦之离析为效。意各有属,读者固不容紊也。

乃夫子于此,则以不患贫、寡而修文德以来远人为主,而以均无离析、安无分崩为宾。盖因伐颛臾以启论端,则即事以遏其欲,而颛臾之不可伐着矣。若其为季氏忧萧墙之祸,则冉求之言忧也,本非如情之辞,亦且姑与折之,而季氏之攘夺以召祸,则不可亟挽之旦夕者也。以理以事揣之,而缓急轻重分矣。此又善观圣言者所宜通也。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岂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孙亦未尝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使季孙、冉子不知萧墙之内有忧,则其以“固而近费”为子孙虑患,亦为子孙谋长久者深计之所必然,非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矣。季孙之忧,自在萧墙,而其欲则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

若所当忧,则虽远而必忧。其不当忧,则近固无忧。若置远为不足虑,而日收前后以为之防,亦徒操同室之戈而已。双峰云“颛臾远,萧墙近”,大是不审。且如朱子所云“哀公以越伐鲁”,则祸在越矣,越岂近于颛臾哉!萧墙之内,只是祸发不测意。

同类推荐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 东方的智慧(荣格精选集)

    东方的智慧(荣格精选集)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与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深刻渊源。他本人曾研习汉字,熟读《易经》等中国古代典籍,对于中国文化及其象征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发挥。《东方的智慧》收录七篇荣格论东方哲学与思想的经典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的阴阳、日本的禅宗、印度的瑜伽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文章中,荣格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对东方的智慧进行了重新阐释,强调并升华了东方文化中向内探寻自我、明心见性的倾向。
  • 身边的哲学(下)

    身边的哲学(下)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热门推荐
  • 动物之最

    动物之最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陆生动物之最、鸟类之最、两栖爬行动物之最、水生动物之最、昆虫之最。
  • 铁血特战连

    铁血特战连

    20世纪70年代,人类面对这个资源匮乏的地球,束手无辞,为了仅剩的资源,人类不惜发动核战争。面对这样的形式,联合国仅剩的31个国家组成了有各国精英人士组成的特战连队!为了和平贡献力量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校园历险记

    青春校园历险记

    青春有太多的秘密,快乐生活无穷。希望你的参与……
  • 无限之非主流

    无限之非主流

    青年林夕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穿越到哪里不好,非要到无限,穿越到夜x病栋,或者夜勤x栋,又或者夜勤病x,多好”“这手表真土鳖!喂喂~!怎么变成小白兔儿童电子表了!”“主神开启X勤病栋,需要多少点数哇~!?”-----------------------------------------在家养伤期间,手痒写着玩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妖颜如玉

    妖颜如玉

    “店家,可有辣椒面。”“有,不知小姐要微辣还是?”“给我最辣的!闻一闻就能辣死人的那种”隔着纱帽递给掌柜一个你懂的眼神,如玉小声回答到。这掌柜的是个明白人,会意后立刻回了一个我明白的眼神给如玉,然后后拿出了如玉要的东西。温暖的春日骄阳下,头戴洁白纱帽的翩翩少女拎着一个油纸包,似是很满意般点点头后莲步轻移出了店门,只见她右手中的油纸包上面贴着的红纸,赫然印着三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字——王中王!
  • 北方有佳人兮

    北方有佳人兮

    晚饭后,牵着以南在小区后的槐树巷遛弯儿。快要过完的春天,早已没有了冬天的萧杀......巷子里的老槐树,坠着一串一串儿的白槐花,一场小雨后,经不住风雨的花儿,纷纷散落了一地,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宁静而热闹、熟悉又陌生......就着一路芬芳,来到那熟悉的门前,坐在了熟悉的桌前。:姑娘,好久没见了,今天吃点儿啥?:宋伯,还是老样子,一......:一碗牛肉面,一个煮鸡蛋,多放点儿香菜、蒜苗姑娘猛然抬起头,看着对面坐着的人,扬起嘴角,思绪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 匿名情书

    匿名情书

    她喜欢他十年。从十五岁那年见到他开始,到现在,整整十年。也许她也不太记得当年是怎样喜欢上他的,也许是初见时候的惊艳,也许是她胃病复发他二话不说收拾了行李住到了他家,也许是当他知道她父母并不喜欢她所以他不回家过年的时候带着她回去过了年,在那么多也许中,可以知道一点:她喜欢他,很喜欢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