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40

第140章 论语阳货篇(4)

【心学讲评】夫子曰:甚哉!习气之溺人也。不特性之醇者无以养其真,而质之疵者亦且以失其故。古者民有三疾,而今也亦或是之亡也,况其平康正直而无疾者乎!古之疾也,或以柔克之,而终患其不沈潜;或以刚克之,而终患其不高明。先王苦于教之难,而彼亦自患身世之不裕。乃今也,人相习而户相尚,纵欲而营利,没于利而益逞其欲,因其偏而成乎恶,不可复问矣。古之疾狂也,而今亦不乏狂者,其旷达简略之志趣一也。乃古之狂者明于大节而轻世以肆志,今则并彝伦而荡然弃之,盖名教弛而不知有纲常也。古之疾矜也,而今亦不乏矜者,其尊己贱物之意气一也。乃古之矜也严于自持,立廉隅以示异;今则挟骄气以忿戾而争,盖廉耻丧而人竞于强弱也。古之疾愚也,而今亦不乏愚者,其专己不广之识见一也。乃古之愚者昧人情之委曲而直行其好恶,今则逞己私之固陋以欺罔其君亲,盖私利重而人以此为朴质也。

呜呼!今之狂者、矜者、愚者,其资禀亦无异于古,而为荡、为忿戾、为诈,则今为举世之所尚,不但不能矫其疾而正之,而并其疾而失之,习俗之陷人如此其酷也!而有心世教者能勿重念乎!

【元典】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代替红色,厌恶用郑声搅乱雅乐,厌恶用妖言颠覆国家。”

【诸儒注疏】“朱”,正色。“紫”,间色。“雅”,正也。“利口”,捷给。“覆”,倾败也。

范氏曰:“天下之理,正而胜者常少,不正而胜者常多,圣人所以恶之也。利口之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人君苟说而信之,则国家之覆也不难矣。”

【理学讲评】朱是正色,紫是间色。郑声是郑国之音。雅是正,利口是巧言辩给之人,覆是颠覆。孔子说:“天下之理,有正则有邪,而邪每足以害正。如色以朱为正,有紫色一出,其艳丽足以悦人之目,于是,人皆贵紫而不贵朱,而朱色之美反为所夺,故所恶于紫者,为其能夺朱也。乐以雅为正,自郑声一出,其淫哇足以悦人之耳,于是人皆听郑声而不听雅乐,而雅音之善,反为所乱,故所恶于郑声者,为其能乱雅乐也。至若事理之是非,人品之贤与不肖,本自有一定之论,乃有一种利口的人,把是的说做非,非的说做是,贤的说做不肖,不肖的说做贤,其巧言辩答足以惑乱人意,耸动听闻,人主不察而误信之,必至于举动错乱,用舍倒置,正人运去,小人得志,而邦家之颠覆不难矣。然则,利口之所以可恶者,岂非以其能覆邦家也哉?”按孔子此言,其意专恶利口之人,借紫与郑声为喻耳。从古至今,邪佞小人谗害正直,倾覆国家者不可悉数,如费无忌、江充之流,虽父子兄弟、骨肉至亲亦被其陷害,况臣下乎?是以,大舜疾谗说殄行。《大学》说:“屏诸四夷,不与同中国。”盖畏其流祸之惨毒,故深恶而痛绝之也。人君之听言,可不戒哉?可不畏哉?

【心学讲评】夫子曰:有邦则有立邦之基,有家则有传家之业,忽焉而至于倾覆,有覆之者也,则为祸首者,其宜深恶而痛绝之久矣。忠直非必无人,而言不见听,有夺之者矣。君心非必甚暗,而孽忽自作,有乱之者矣。夺之者,惟其巧丽之若胜之者也。故于色则恶紫,紫艳于朱,紫与朱形而朱夺矣。乱之者、惟其淫浃而能移人之听也,故于音则恶郑声,郑声近于雅,郑声杂奏而雅乱矣。

夫利口亦若是而已矣。有小慧之才,即有涉猎之学,畅言之而不钝也,危言之而若无害也。偶然之见,以人国傲幸焉;自雠之私,以揣摩益工焉。其以失为得,其实征其得于有据,正论不能不为之夺;以害为利,则历数其利于无穷,君心不能不为之乱。听是言也,以变法而敛怨于臣民,以挑衅而启戎于邻国,而邦国自此覆矣。如之何可勿恶哉!有国家者,诛殛之,斥逐之,使人知惩焉,修实政而止辩言,斯以保邦而勿至坠其家乎!

【元典】

子曰:“予欲无言。”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

【诸儒注疏】学者多以言语观圣人,而不察其天理流行之实,有不待言而着者。是以徒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故夫子发此以警之。

【元典】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译文】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谁教我们呢?”【诸儒注疏】子贡正以言语观圣人者,故疑而问之。

【元典】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天说过什么?天不说话,照样四季运行,百物生长,天说过什么?”

【诸儒注疏】四时行,百物生,莫非天理发见流行之实,不待言而可见。圣人一动一静,莫非妙道精义之发,亦天而已,岂待言而显哉!此亦开示子贡之切,惜乎其终不喻也。

程子曰:“孔子之道,譬如日星之明,犹患门人未能尽晓,故曰:‘予欲无言。’若颜子则便默识,其他则未免疑问,故曰:‘小子何述?’又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则可谓至明白矣。”愚按:此与前篇无隐之意相发。学者详之。

【理学讲评】述是传述。昔孔门学者,多求圣人之道子言语之间,而不知体认于身心之实。故孔子警之说道:“天下之道,以有言而明,亦以多言而晦。我自今以后,要默然无言矣。”子贡正以言语观圣人者,即疑而问之说:“天下道理,全赖夫子讲明,然后门弟子得以传述。若夫子不言,则门人小子何所闻而传述之乎?”孔子晓之说:“子谓道必以有言而后传,独不规诸天乎?今夫天,冲漠无朕,何尝有言哉?但见其流行而为四时,则春、夏、秋、冬往来代谢,而未尝止息也。发生而为百物,则飞、潜、动、植,因物赋形,而无所限量也。是天虽不言,而其所以行,所以生,则冥冥者实主之。盖造化之机缄,固已毕露于覆载之间矣,亦何俟于言哉?观天道以无言而显,则我之教人,固亦无俟于言矣。”盖圣人一动一静,莫非妙道精义之发,正与天道不言而成化一般,学者熟察而默识之,自有心领而神会者,岂待求之于言语之间乎?故孔子前既以无行不与之教示门人,此又以天道不言之妙喻子贡,其开示学者,可谓切矣。

【心学讲评】夫子之言,无非天理流行之实,以教学者,即天之所以化也。顾有见道而立言者,以言明道,道尽于言之中。若体天而合德,时而言,则言传之。而道不因言以立,则有言而言即道,无言而道之盛大流行者存于中而发于外,岂徒其言哉!不徒其言,则即其有言也,亦有所以言者存。无论其有言,无言而一得其所以言,斯为善述圣学者,而二三子不能也。

故子曰:吾之有言也,闻吾言而能如吾之者鲜矣,求其肖吾言言而愈失之者多矣。意者言愈详而人心愈忽,言愈显而至理愈隐乎?而吾欲与二三子优游焉,作息焉,相与于斯道之中,而不以言言,庶有济乎!而子贡遂有芒然者,曰:夫子之言,小子之述也。如无言乎,则道恶从而入?行恶从而正?小子愚,不足以与于斯矣。

子曰:赐何患于无述哉!气几之动也,有动之者焉;品汇之成也,有成之者焉。动之而使之不容已,成之而使之无所憾,非天乎?夫亦曾见有待言于天而述之者哉?其有以天之无言而致憾于无述者哉?乃四时行矣,温寒燥湿无一定之期,乃小变而不失其大常,宜然而即然,以各正其令,天之推移,即时之序也。而百物生矣,灵蠢天乔无一成之则,乃杂兴而各成其材质,有体而即有用,以共效其功,天之发皇,即物之变化也。若是者,天之所以为天,即时之所以为时,物之所以为物,理行于气之中,气即着其行生之理,天岂有以命时而使之行哉?岂有以诏物而使之生哉?气机之动,品汇之成,日月运于斯,五纬运于斯,风雨运于斯,动者以之动,植者以之植,流峙者以之流峙。夫君子之以曲成天下者,亦如是而已矣。予有学焉,有思焉,有语默焉,有动静焉,有进退焉,有久速焉。予之所以为予,即二三子之所以为二三子,气机可使动也,品汇可使成也。予之言,言此而已。予即无言,而何尝不有言之理哉!而小子何患于无述乎!

盖躬能行之,得之,则百世而下,且闻而兴起。如其躬未行而心无得也,则不特闻见不足以为功,即规规然守圣言而仿之,行焉而必有所窒。夫子无言之训,其示之也切矣,而善述者谁也?

【元典】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推说有病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就取瑟弹唱起来,

让他听见。【诸儒注疏】孺悲,鲁人,尝学士丧礼于孔子。当是时必有以得罪者,故辞以疾,而又使知其非疾,以警教之也。程子曰:“此孟子所谓‘不屑之教诲’,所以深教之也。”

【理学讲评】孺悲是鲁人,尝学士丧礼于孔子。一日来求见孔子。想当时必有得罪处,故孔子不欲与之相见,而托言有疾以辞之。然既辞以疾矣,又恐其不悟,乃俟传命者方出户,即取瑟而弦歌之,使孺悲闻而知其非疾焉。夫孔子于孺悲之见,本非疾也,而辞以疾绝之也。既辞以疾矣,又使之知其非疾,警之也。使孺悲苟能省其过而迁于善焉,圣人亦其终绝之乎? 此所谓不屑之教诲也。

【心学讲评】人有自外于圣人之教,而圣人之教之也无已,苟其有悔心焉,必曲以成之,儒悲是已。孺悲而欲见孔子,其欲见之忱,犹可教也。乃轻于受也,则其愧悔不深,而改过不力。孔子辞以疾,犹恐其未悟也,将命者出户,则悲犹在户外以俟命,正其旁皇不自安之时,于是取瑟而歌,则夷犹自得、无疾之迹明,而置悲于不足与酬酢之情见矣。所以迫乘其困心衡虑之机,而使知圣人之远之也。若未尝有悲,未尝有悲之求见者。是何心也?悲而闻之,有不怵然自怨艾者乎?此圣人之所以曲成悲者切矣。若其尚不悟也,亦末如之何也已。

【元典】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译文】宰我问:“三年守孝期太长了。”【诸儒注疏】“期”,周年也。

【元典】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译文】君子三年不行礼,礼必坏;三年不奏乐,乐必崩。

【诸儒注疏】恐居丧不习而崩坏也。

【元典】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译文】陈谷吃完,新谷又长,钻木取火的老方法也该改一改了,守孝一年就够了。

【诸儒注疏】‘投”,尽也。“升”,登也。“燧”,取火之木也。“改火”,春取榆柳之火,

夏取枣杏之火,夏季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亦一年而周也。“已”,止也。言期年则天运一周,时物皆变,丧至此可止也。尹氏曰:“短丧之说,下愚且耻言之,宰我亲学圣人之门,而以是为问者,有所疑于心而不敢强焉耳。” 【元典】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译文】孔子说:“三年内吃香饭,穿锦衣,你心安吗?“心安。”

【诸儒注疏】礼:父母之丧,既殡、食粥,粗衰;既葬,疏食,水饮,受以成布;期而小祥,始食菜果,练冠縓缘,要绖不除;无食稻衣锦之理。夫子欲宰我反求诸心,自得其所以不忍者,故问之以此,而宰我不察也。

【元典】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译文】你心安你就做吧。君子守孝,吃鱼肉不香,听音乐不乐,住豪宅不安,所以不做,现在你心安,那么你就做吧。

【诸儒注疏】此夫子之言也。“旨”,亦甘也。初言“女安则为之”,绝之之辞。又发其不忍之端,以警其不察,而再言“女安则为之”以深责之。

【元典】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真不仁德,婴儿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期。难道他没得到过父母三年的怀抱之爱吗?”

【诸儒注疏】宰我既出,夫子惧其真以为可安而遂行之,故深探其本而斥之,言由其不仁,故爱亲之薄如此也。“怀”,抱也。又言君子所以不忍于亲而丧必三年之故,使之闻之,或能反求而终得其本心也。

范氏曰:“丧虽止于三年,然贤者之情则无穷也。特以圣人为之中制而不敢过,故必侥而就之,非以三年之丧为足以报其亲也。所谓‘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特以责宰我之无恩,欲其有以跛而及之尔。”

【理学讲评】宰我是孔子弟子,名予。周一岁为期。燧是钻火之木。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有所宜。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夏季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槽之火,冬取槐檀之火,故叫做钻燧改火。已是止,怀是抱。宰我问于孔子说:“古礼,人子居父母之丧,必以三年为制。以予观之,礼贵通变,但持丧一年亦已久矣,何必三年?盖君子三年在衰绖之中,不去礼,则礼节疏旷,而礼必坏矣;三年在哀戚之中,不去乐,则音律废弛,而乐必崩矣。以虚文而妨实学,何益之有哉?若以期年而言,谷之旧者既没,新者又登,而物侯为之一变。钻木取火,木既更而火已改,而天运为之一周。人子哀痛之情至是亦已尽矣,丧不可以止乎?”夫短丧非宰我之本意,但有疑于古礼之难行,因设此问耳。孔子诘之说:“三年之丧,食必蔬食,衣必衰麻,礼也。你说期年可止,则自期年之后,便当舍蔬素而食稻,释衰绖而衣锦,于汝心能自安乎?”宰我不察而直应之说:“安。”则昧其本心之良矣。孔子遂责之说:“凡人有所不为,只为心上不安耳。汝既安于食稻衣锦,则期年之丧,任汝为之矣。夫礼因人情而生者也,君子居父母之丧,哀痛迫切,口食旨味而不以为甘,耳闻音乐而不以为乐,身之居处,卧苫枕块,而不即安便,惟其心有所不忍,故不肯为食稻衣锦之事也。今汝耍既以食稻衣锦为安,则期年之丧,何不可为乎?”孔子此言,所以绝之者至矣及宰我既出,孔子又惧其真以为可安而遂行之也,乃复深探其本而斥之说:“人未有不爱其亲者,宰予何其爱亲之薄而不仁也。夫父母之丧,所以必三每目者,正以子生三年,然后能免于父母之怀抱,故丧必以三年为期,以少尽其报奄称之情耳!自天子至于庶人,无一人不本于父母,则无一人不有此丧服,是三年之丧,乃天下之通丧也。予亦人子也,宁独无三年之恩爱于其父母乎?今乃谓亲丧可短,则何其薄亲之甚哉?”孔子此言,欲宰我闻之,反求而得其本心也。夫子于父母,终身慕之,岂谓三年之丧足以尽其心乎?盖先王因人情而为之节文,使贤者可以俯而就,不肖者得以企而及耳。宰予不求先王制礼之意;而徒欲任情以为礼,故孔子责之如此!盖以垂教万世也。

【心学讲评】先王之制礼,以求协乎人心之所安者而已。然礼皆以求心之安,而丧礼则以因其心之所不安;丧礼尽,而心尚不可谓安,况其废礼以自便乎!心之所以不安者何也?人无不自爱其生,不知其所以爱而必爱。亲,其所自生者也,亦不知所以爱而爱。夺其所爱,则必不安,此仁之几也。至于念亲之我爱而爱焉,爱斯薄,仁亦仅存无几。先王以不肖之心曲体之,而使贤者俯而就于三年之中,仁之节也,非仁之至也。

何居乎宰我之欲短之也?问三年之丧,降而期也,已久矣。周道衰,人心薄,相习于不仁,是以久也。而且为之说曰:“丧则宾祭冠昏之礼不行,而琴瑟钟鼓之乐不御。三年之内,器敝而仪节疏,音律不习,崩且怀矣。旧谷既没,新谷既升,是故者谢而新者乘权也。钻燧五改,而仍复其故,是变已穷而仍返其不变者也。然则三年之久,降而为期,考之人事,参之天时,其可已矣。”

同类推荐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为延参法师讲禅理故事合集。延参法师在本书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禅理故事,解读生死、剖析名利、慎察处世、参悟苦乐与阐释幸福,以灵动的感悟将禅的智慧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精要地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与风采,还充分体现了法师大智若愚、举重若轻的个性以及深厚的禅宗底蕴。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柏拉图将哲学称为“死亡的练习”,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自我迷失的年代如何权衡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如何面对人生的得与失、如何应对命运的无常、如何把握近在咫尺的幸福、如何坦然的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迷茫之时思想上得以净化与升华、灵魂得以慰藉。
  • 智慧书

    智慧书

    叔本华将其译为德文,赞誉它“绝对独一无二”;尼采则断言:“在剖析道德方面,整个欧洲没人能比葛拉西安更为慎密、更为精细。”而且,它还与《君王论》、《孙子兵法》一同被欧洲学者视为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三大智慧奇书。
  • 政治的应许

    政治的应许

    《政治的应许》邀请读者加入阿伦特及其同伴的旅行之中,一起在时空间穿梭。这场旅行始于古雅典,阿伦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对话。苏格拉底喜欢追究种种意见和相对真理,他把城邦居民的固有信念打碎,却不给他们新的真理。结果,雅典以他无休止的追问会妨碍城邦居民获取财富为由判处他死刑。柏拉图为此构建了理念的王国,在那里善好的理念是统治者,且无须说服城邦居民。柏拉图将统治权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从此开启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在数世纪之后,孟德斯鸠认为正是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人类社会,平等和差异构成了共和政体以及君主政体的行动原则。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政府和法律在内的统治权,源于人类的不平等,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不平等。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洞见将促使悠久而强大的传统终结。在阿伦特看来,热核战争将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合理的政治判断力。这种政治判断力只有在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的自由交谈中才可能诞生。因为“只有在我们彼此自由的交谈中,我们所谈论的世界才会从所有侧面总呈现出来,具备客观性和可见性”。一旦从传统的禁锢和偏见中解放出来,我们将有理由对政治重新抱有审慎的乐观与期待:政治不是对人类自由的威胁,而恰恰是人类自由的应许之地。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代表作,《传习录》一书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部分对话、书信汇集体,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
热门推荐
  • 我穿越只为见你

    我穿越只为见你

    一个平平无奇学生,来到新的校园又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白鸽散文

    白鸽散文

    本书是一篇散文集。会出第二部更新较慢。作者:绿色的白鸽
  • 圆觉经佚文

    圆觉经佚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四月沐棉开之我们都会长大的

    四月沐棉开之我们都会长大的

    夏星高三那年重遇沐溪风,而沐溪风却失忆了,就在他们两个越来越靠近的时候林梦雪车祸,安玲与郁恺因为家里的压力而分开,蓝朵儿告别了无结果的暗恋。在夏星最终被李弘军打动的时候,在郁恺的定婚宴会发现了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有秘密......他们所有的人都瞒着她......
  • tfboys:傲娇未婚妻

    tfboys:傲娇未婚妻

    这是本大大第一部小说,男主角暂设定为不是明星,四叶草勿吐槽哈~
  • 天机城密

    天机城密

    武汉地质大学冰川冻土研究所副所长的楚湘南副教授,在冰川考察时意外进掉了冰洞,报道遇难了。幸运的是过了不久,楚湘南又神奇地回到了江城,至今是谜。楚湘南的儿子楚汉阳听他父亲断断续续说过,当时楚湘南在冰洞里意外发现了一位冰冻了若干年、可以说话的“怪人”,这“怪人”由于丢失了电池之类能量之源,只能简单的告诉楚湘南“电池”在什么方位以及“规律”“轮回”等听不懂的一些词句,但告诉了他怎样才能脱离这个冰洞险境……作品围绕寻找“外星人能源”展开,提示了楚湘南及儿子两代人的命运,同时反映了社会变迁的内在规律。
  • 王俊凯:我的学长

    王俊凯:我的学长

    她跟王俊凯是同一所大学学校,那时候,王俊凯比她大,所以,她就叫他学长。学长拥有着一对虎牙,她很是喜欢虎牙。也很喜欢学长打篮球的样子,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她都会瞧瞧地看学长——王俊凯一眼,然后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有时候等学长打完球自己才会离开,有时候别人从她背后经过也会从未发觉。究竟,她能不能在他面前,让他仔细地看看每天都会看他打球的女孩子。她与他会相遇吗?她喜欢他,那么他会喜欢她吗?还是,他不会遇见她?……当她看见他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她也没有抱怨,什么都没有想过,只想过只要王俊凯和那个女孩可以很幸福的时候,那她也是心满意足了。作为他的粉丝,只希望他可以幸福,开心就好了。
  • 你过来打我呀

    你过来打我呀

    ”小心有暗器“田飞:“我衣服怎么破了两个洞?”《铁布衫》+《纯阳童子功》+《金钟罩》+《金刚不坏神功》=你过来打我呀!
  • 易段天机传

    易段天机传

    混沌初开,有四部天书与黑龙自天地孕育而出。相传,得四部天书者得永生,黑龙开悟后守护四部天书,却不料最后被剑宗老祖墨芥子斩落江中,四部天书分散落在人间。数千年后,黑龙转世成为墨芥子后人,被父亲废去经脉,看着天之骄子的哥哥,十三岁的墨天羽内心总是无法平静。却不料在一次郊游遇险后,墨天羽的人生轨迹却发生了变化,从而开启了一个血雨腥风的武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