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62

第162章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8)

“则请为王言保民而王之易于折枝者乎!有老焉,则必安之以其老,夫不有是心即有是术乎?即此以及于人之老,犹是也。有幼焉,则必怀之以其幼,夫不有是心即有是术乎?即此以及于人之幼,犹是也。于是而所以安夫老,怀乎幼,因其各得之分,尽其自然之利者,天下犹是也。不待遍询其疾苦,曲用其惠泽,而心一动,而术即全运于掌上矣。《诗》有之曰:‘刑于寡妻’,近之至也;‘至于兄弟’,及于族矣;‘以御于家’,邦无不通也。夫《诗》之言御家邦者,即以刑寡妻、至兄弟者御之。远近殊势,亲疏殊纪,则其为术不一,而即此以御彼者何也?唯其心也。此心一动、引而伸之,即奉之为则而不过。由是而加焉,不待别有所举而更端以加也。何也?统此一恩推之而即是也。有此不忽之心,自无患乎无不忍之术。心止一几,而推之则无穷之术在。故于恻隐内发之际,不失吾至性之真,则此心之中为条为理,以使物无不被其泽者,以保四海而足。如其不推也,则一念起而即于一念止。心,为术之所自出,而术为心之所自成,穷于术而必负其心,妻子且不可保,况天下乎?故王无疑古之人救天下之民,成天下之功,建百世之业,以永绥四海,为大过人而不可及也。夫古之人岂有他术以上侥天而应之,徇人而顺之乎?一心之仁生而有术以成其所为,于此而度之物情,揆之事理,曲尽其善以推之而已。推则无不及也,无不至也。乃王今者有其心,有其术,详之以事之宜,而曲成其心之德,足以及禽兽矣。仁术之足于心者如是。禽兽难推也,而及之;犹是老老幼幼之百姓,而功不至焉。王之不为,必有其故,曷亦自问其何以然与?此王所不容不自白者也。

“夫一往之心见为是者,未必是;众论之惑见为难者,非果难。是故轻重有不易之量,而待权然后知;长短有一定之形,而待度然后知。测物而得其固然之理者皆然,而心之有所必行,有所不能行,有所可推,有所不能推,执一偏之情而易迷其数,则更甚焉。王今者恩欲及于禽兽而遂无不及,牛见重而羊见轻,全牛之仁长而衅钟之事短,乃至于保百姓之功,则若有所重而见为轻,若有所长而见为短,故恩可至而不至焉。此其为心,请王度之,度其孰为远大之规?孰为卑近之计?谁使吾心流行于天下,而遂吾君师不容已之大任?孰使此心蔽锢于一曲,而失其长驾远驭之图?王度之则自知之,而不患其不能。可正举以相告,而王何讳焉?如以为此心之未易推,而百姓之可不保邪?则勿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嗜杀乐祸,而后快与?以此为快,则人有老,而吾不暇老人有幼而吾不遑幼,恻隐之心欲为而不能也,亦宜然矣。王度之,王自知之,而岂其然与?”

于是齐王恻隐之心固有而不能自昧,而浮夸之习迟疑而不能自决者,亦不能自匿也。乃度其仁心之所自隐,而仁术之不知所从者,以告孟子曰:“谓吾之快者,吾无此心,可以自白也。否。兵,凶事也。每一试之,则怵然而不宁。夫岂不愿士臣之安,而何快于危?夫岂不愿天下之怀恩,而何快于怨?然而危有不恤、怨有不顾者,盖处。两难之势窃有志焉,而欲之。其所欲者,有甚于去危即安,释怨示恩之情,而非求之则欲不可遂。以今之时诸侯峙立,强者而后能役弱,有所废而后有所兴,非兴甲兵以争之而不可得,故虽甚有不快之心,而亦姑隐忍以图之。处两难之势,为术已穷,而不得不出于此也”。呜呼!王之所以不王者在此,而王之可以王者亦在此。于是孟子不急示之,而姑诘之以使决于悟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所欲者为可不欲乎?为未尝不可欲乎?为必如是以求乎?为不可如是以求乎?王试言之,而且为王筹之。”王笑而不言,其歆动于有为之心,与择术不敢自信之情,皆于此见矣。孟子将欲折之,而故为不然之词,以使辗转思之而得悟也,乃曰:“人固不能无欲,而欲以累心者有五:口不能不欲者,肥甘也;体不能不欲者,轻暖也;目不能不欲者,采色也;耳不能不欲者,声音也;遂其口体耳目之欲而得之不劳者,便嬖之使令于前也。夫此数者,苟欲之,苟求之于不足而思足,虽足而犹患其不足,则且违本心之仁,而使戕物以利己,迷其本心之术,以局于卑陋,而不规其远大。故欲不窒则忿不惩,足以为推恩之累。然窃计之,以今国土之大,财币之富,而官有其职,物有其司,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内顾国中而不足,必狂逞以求之天下乎?如其然也,则有心而失其本心,有术而忘其善术,固其宜也。”王曰:“吾虽不肖,齐国虽小,亦何至履危任怨以求是乎?”孟子乃迎其机而直达其不言之情曰:“夫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其欲诚大也,诚不容已于求也。以王追慕于桓、文,而欲知心之合于王者,其在斯乎!辟土地而九州皆吾土,朝秦、楚而诸侯皆吾臣,莅中国而率土皆吾民,抚四夷而六合皆吾服,此正臣所谓‘无已则,王者也。王而果欲是乎?乃欲在是,而如是以求之乎?夫使求耳目口体之私,而忿争以逞,不恤民之不保者,此事之相因者也。夫既不然,则所以求之者必欲其得将必有所缘以收天下之心而聚天下之势,而有所为以尽吾必达之诚而致其自然之获。乃且以若置保民为迂远之图,而重吾危民以争战,其所求者乃绥万邦而定洪图之为,是殆犹缘木而求鱼乎?鱼终不集于木,而木终无鱼之可俟。所求者在水,所缘者在山,山水之形判然,而王岂未之知邪?”王曰:“昔者商有大欲,而为韦、顾、昆吾之伐以求之;周有大欲,而为伐密、戡黎之师以求之;齐桓有大欲,而为陉亭之;役以求之晋文有大欲,而为城濮之战以求之;士臣未尝不危,诸侯未尝不怨。况今者分土而争雄,进者胜而退者败,窃思以此求之,非缘木也;求则得之,非木之无鱼也。即令功未即成,而舍此无可得之术,乃遂若缘木求鱼之失计乎?”孟子曰:“王以臣言为甚乎?以臣言之,其昏而失计,恣意以行,而背其理也,殆有甚于缘木者之昧于求焉!何也?缘木求鱼,木尚可容吾缘也,则虽不得鱼,无鱼止矣。王而如此,进不能有为于天下,而退不失其本有,犹缘木者之无丧也,无后灾也。乃王信所为者之果为必出之计乎?而决行之乎?以求所欲焉,而欲之不戢乎?以冒昧求焉,而不知止乎?则非但不得也,王之土地将非王之土地;王之臣民将非王之臣民;以图度天下之雄心,而成乎不可悔之咎,后必有灾矣。此臣所为壮王之志,而愈为王寒心者也。”

于是王瞿然有惧心焉,而曰:“此其为灾,寡人虽不能无虑,而窃有冀幸之心,当世之谋臣策士无有为吾告者。”夫子必尝筹度成败,而见其然矣。可得闻与?孟子曰:“此岂难知者哉?而请为王喻之:成败之机、顺逆之数,理也,亦有势焉。得其理则不言势;不得其理,则唯势而已矣。今夫战,未有不欲胜者。使邹人与楚人战,在邹人亦且谓可以一逞也而求之。乃求之而为之,其胜可恃乎?邹非不欲胜也,楚亦必欲胜也,而果孰胜?”王曰:“战必视势以战,而胜必得势而胜,亦楚人胜耳。”孟子曰:“夫楚人之胜,岂非邹人所不欲,而自求胜者乎?乃楚人之必胜也,固然可决,则土地有成形,人民有定数,而强弱即于此而分焉。小固不可以敌大,大者有所丧而尚有余,小者一有丧而无几也。寡固不可以敌众,寡者无所援而力竭,众者虽或败而可继也。小大众寡分,而小寡者弱,众大者强。合力以攻,与孤往而馁者殊势,弱固不可以敌强,王亦知之明矣。则试取今之天下而度之:三晋、秦、楚、北燕角力而争者,或出于千里之外,泗上十二诸侯两端而中阻者,又合成一千余里之冲。海内之地,为方千里者九。今且取齐而度,之仅集有其一耳。一与一或可以力服,乃一与八而欲以力服,乍胜而必败。愈求无败,而败必乘之。不顾而逞,其何异于邹敌楚哉?此后灾之所必有,而王勿谓臣言之甚也。”

“虽然,不可争者势也,而可恃者理也。理之所可恃者,王之心也。王而欲求所大欲乎?有王心之可尽,即有王术之可循。王有所依以为本,思彼所挟以与我竞者何人?天下有所附以为本,人所可为我用者何道?反而求之,王心自足也,心之术自足也。勿鹜尔志,勿趋尔末,反诸当念,而为四海心理皆同之实。其为本也,无有他焉,仁而已矣。恩之可推者也,功之可至者也。而王如能发政施仁乎,王之心无不足者仁也,仁之中所自有之术者政也。有其心,则必有其术,推之而术生,特在开发其自然之利泽;有其术,乃以遂其心,既推而心广,遂溥着其至爱之流行。亦犹夫踌躇于牛之何以舍,而以君子不忍见死食肉之理,使禽兽各安其所而不伤于见也。仁既施矣,政既行矣,修之一国之中而戴吾仁者,即为仁声之远播;则且使四海之内,强大之国,万民之众,皆具见王心,而以为元后父母之在是也。则仕者乐得仁人而事之,皆欲立于王之廷矣;耕者愿得仁者之土而安焉,皆欲耕于王之野矣;乃至商贾也,行旅也,以王之市、王之涂,乐利之境,民无狙诈,富庶之土,利所攸归,遥思就王之市而藏之,赴王之涂而出焉。于是而强大之君陷溺其民,民疾之而思诉焉,亦思惟仁者之可告以不仁,而为我侧然也,引领而望焉,安得王来吊伐,而我可鸣其疾痛乎?夫王所疑者,列国各有分民,欲使民之我归,而彼且有势以胁之,法以束之御之,而不我从也。乃如是,合天下之士农商旅,情动而不容已,思迫而痛疾其君。瓦解之形在彼,而流水之壑在吾。王试思之,孰有能御之者乎?使然,则国虽小而无异于大,人虽寡而且成乎众。尚德不尚力者虽弱而强莫过焉。王之大欲求之而无不得矣。民者,天下之本也;政者,致民之本也;仁者政之本,而心者术之本也。王推之而保四,海臣故曰保民而王,莫之御,诚然其莫之御也!

以王本足之心,行王无不足之术,可以全所性之至德,可以救无罪之穷民,即可以不废兴王之大业。而欲生天下者,无嫌于有所致讨,而杀不损生,此其道无殊于易牛之术,而亦在王为之而已矣。岂有至难而不可能者乎?是一羽也,是舆薪也,其理易知,其事易举。王无疑于不足以保民而王也。”

于是齐王既有以自得其心,而抑无疑于大欲之可遂,歆然将有欲为之志,乃进而请曰:“吾向所知者以为以此求之,于此得之,侥幸其可成吾欲。至如夫子所言,一心之感通自有发施之善术,倾天下之心而无所御,则知之不及,学之未逮,不能进而自得也。夫吾有其志,内不失心,而外不失欲,乃情孤而自疑,群言兴而易乱,无辅吾者也。辅而成之,在夫子乎!则于政所以发,仁所以施,推吾一念之仁而合四海之情者,必有周详委曲之道,愿明以教我焉。我虽不敏,恐行之不尽乎,而自今日悚动之情,似有可为者。请尝试之。”孟子乃以所学之素详示其功曰:“夫天下所以归仁,而仁人所动乎天下者,心而已矣。此心也,怀仁慕义之心,即不敢后君、不敢忘亲之心,民之恒心也。有恒心则从违审,而爱敬于君者定。王者所急求于民,唯此而已,而不容急求之也。夫生有自全,情有自得者,恒产也。无恒产而有恒心,唯士之明于分义者能之。故王者求心于士而奖进之有端,求心于民而督课之无术,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矣。贫国之多顽民,必然之势也。夫王者岂能听民之自丧其天良而莫之惩哉?而苟无恒产,以无恒心,以至于恣所欲而放,因成乎偏僻之恶;行其私而邪,因成乎穷极之慝,于是而苟可为焉,无不为已,至于是而不得不加之刑矣。无以养之于先,而刑之于后,思其所以致此之由,非驱之网罗之中而使不得自出乎?则焉有仁人在位而忍为之乎?赦之不能,刑之不忍,上之法穷,而民心愈离。是故明君念之于早,求之于恒心,而为之于恒产,则制之不容不定矣。度提封之广袤,而与民数相酌者,此制也;取地力之肥瘠,而与生计相衡者,此制也。无使或溢于制之外,即无所缺于制之中盖必合勤惰,计丰凶而定其中,使仰足以事父母焉,老者老矣;俯足以畜妻子焉,幼者幼矣;乐岁也,则身得以终饱,即凶年乎,储之有数而食之有节,可免于死亡。凡此者,皆明君之度。天时,参地利、量人情而制之者也。所谓恒产也,可久而不易者也。夫然,则仰事俯育之下,无愁苦之逼,而全天性之仁慈。然后即有不率者,教以先之,而刑示于后,驱而使善焉,民之从之也,不已轻安而便利乎?从善轻,则恒心喻于众矣。此刑不必试,而有恒产以有恒心,为保民于大顺之道也。乃今之为侯王者,亦尝料民而计之,辟土而任之,各有制也。地力尽而夫家削,污吏慢而贫懦穷,仰不足以事父母焉,俯不足以畜妻子焉;幸而乐岁,且食不给,而采蔌草,趋渔猎,苦终其身而仅存;其有凶年,则不免于死亡矣。如此之民,尽其力以救死而恐不赡,夫恶知亲睦之礼,撙节之义,而暇治之哉!唯其产之无恒,是以心之无恒也。王之所以功不至于百姓者,将毋在此?而天下之民疾其君而欲得仁人以诉者,亦此也。”

“以今之所为如此,明君之所为如彼。王欲辅志而决行,以矫今世之非,而致民心之大顺,夫不有其本乎?民者,国之本也,产者,心之本也。先王之经理具在,末流之变,失其本而日趋于虐,则盍反而求之,以吾老老幼幼之心,推民之所欲得;即以吾养吾老、恤吾幼之术,推吾之所可行。王心之中,自有具足之本计,反而求之,何难举此加彼而运于掌乎?则请为王具陈之。保民之本,养老为先;即制产之中,而养老具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是豫为民之恒心计,而于恒产为有余之地,以使之得遂者也。其所以为俯仰无缺而丰凶皆足者,则百亩之田无失其时,经制定而大改今日之僻莱任土、多寡不均之乱政也,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由是而因民心之可兴,顺而导之礼义之治,从之轻而驱之顺,则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民之恒心自动于不容已,无待威之以刑而自劝,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如是者,因王固有不忍民无养无教恻怛之心推之,而民命无不保也,民性无不保也,老者衣帛食肉矣,黎民不饥不寒矣。制之产,驱之善,其道至简,运之掌而无不周;其事至易有不为,而无不能。吾国之民无不在吾保之中,天下之民无不愿蒙吾之保,政于此发,仁于此施,天下之民归之而莫御,土地不待辟也,秦、楚无能亢也,中国唯王之宰制也,四夷可使之宾服也。然而犹以为天下大而我不胜,有大欲而难求,或御之而民不归,皆策士之游,谈乃事理之必无者也。王欲行之,行此而已矣。王无不可行,而足王可信。即心即政,即以全吾之心,即以遂吾之大欲,而仁术不远。王勿舍此而问桓、文之事,彼以力争而兴兵构怨之术,非臣所闻也。”

同类推荐
  •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他公然说:“我,愚人之心也。”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我们学老子什么?一是学老子的阴柔,二是学老子的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
  •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美学思考力——释放灵感的配色法则

    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样的色彩才是最美的?或许,这个问题就连享誉盛名的绘画大师都无法确切地回答。实际上,色彩的搭配没有绝对性,何为美的配色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搭配出的色彩具有象征意义、能够深入人心,那么就是优秀的色彩作品。为了帮助读者体会大师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本书不仅挑选了众多西方绘画作品,还从图例的鉴赏和分析中,提炼出经典的配色技巧,帮助读者抓住色彩的特性,从而增长对色彩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 论语(国学大书院)

    论语(国学大书院)

    《论语》以语录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圭臬。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被迅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 论自由

    论自由

    本文的目标,就在于彰显一条极其简单的原则;无论个人还是集体,人类只有出于自卫这一目的,才能去干涉他人的行动自由。违背文明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意志,并且正当地对此人行使权力的唯一目的,也只能是为了阻止他危害他人。任何一个人唯一应对社会负责的,就是涉及他人的那一部分行为。对于只涉及自身的那一部分,个人依法具有绝对的自主权。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身心这两个方面,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支配权。
热门推荐
  • 远古趣闻

    远古趣闻

    远古神话一直有个断层,我们知道第一阶段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第二阶段是黄帝大战蚩尤,但是中间发生了什么,那些神魔妖兽最后都去了哪里?却没人知道。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段历史,见证历史的潮起潮落。
  • TFBOYS之霸道腹黑总裁

    TFBOYS之霸道腹黑总裁

    这本书有孽有甜。孽的让你看了哭的稀里哗啦的。甜的让你看了你又看不下去了。好无语呀。你不看看怎么知道,进来看看,再给个评价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危机崛起

    末日危机崛起

    末世来临,人类开始面临危机,这不仅仅是食物水资源的短缺,更是一场考验人心的游戏,唐雨曦在末世的五年后死去,却又重生而来,她又会怎样生存下去...
  • 星瞳决

    星瞳决

    现实社会中,有一群不为人知的人,他们白日里和大家一样,但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瞳术师
  • 烟火途

    烟火途

    “命运在这里纠缠出烟火”,用丰盛的祭品交换适合菲尔德列家族这一代继承人的出生时间的时候,伴随着一个时间坐标而来一句话给这个男婴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绚烂的烟火之后,真的就什么也不剩下了吗?
  • 王子,开着跑车来

    王子,开着跑车来

    天?她居然被绑架了?绑架她的竟然是个黑马大帅哥?不过,很可惜,她天生就对帅哥免疫,初次见面,下手毫不留情!帅哥成了猪哥……只不过——什么?他是她的房东兼雇主?这这这……
  • 绝世唐门之史莱克二队

    绝世唐门之史莱克二队

    主角为第一部中唐三在海神岛途中收的弟子后人以及一些第一部人物的后人
  • 隔壁秀才爬墙来

    隔壁秀才爬墙来

    出生医药世家的学霸宋沫沫与家人期望背道而驰,成了一名科学家,却在实验操作中发生意外,爆炸身亡......穿越到古代大曌国一个寡妇家里,宋沫沫是宋寡妇最大的女儿,家里除了她还三个娃娃,就是一个寡妇四个娃的组合,穷得只剩下自己。母亲做主,把她许给了隔壁一个连童生都没考上的穷书生,两人一起发家致富,没想到穷秀才竟然与云信侯府有联系.....农家妙手神医与害羞小相公的故事!
  • 王者之荣耀神明

    王者之荣耀神明

    “若世有神明,我易是荣耀!”单北辰来到了王者荣耀的世界。在这个光怪迷离的世界,又会有怎样的美好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