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17

第17章 大学治国(2)

【心理穿梭】章句“立教之本”云云,亦但从性□会通处,发明家国之一理,以见教家之即以教国耳。“识端推广”,乃朱子从言外衍说,非传意所有。缘恐人将孝弟慈说得太容易,以为不待学而自能,竟同处子之不学养子一例,故补此一说,见教家教国,理则一而分自殊;事之已殊,有不待推而不可者。

其云“立教之本”,即指上孝弟慈,金仁山之说为近。所云本者,以家国对勘:教家者教国之本,孝弟慈者事君、事长、使众之本也。唯其不假强为,则同命于天,同率于性,天理流行,性命各正,非仅可通于家而不可行于国也。唯养子不待学,则使众亦不待别有所学,而自无不可推矣。故立教之本,有端可识,而推广无难也。

章句恰紧在一“耳”字,而朱子又言“此且未说到推上”,直尔分明。玉溪无端添出明德,仁山以“心诚求之”为推,皆是胡乱忖度。“心诚求之”元是公共说的,保赤子亦如此,保民亦如此。且此但言教而不言学。一家之教,止教以孝于亲、弟于长、慈于幼,何尝教之以推?所谓推者,乃推教家以教国也,非君子推其慈于家者以使国之众也。

所引《书》词,断章立义。但据一“如”字,明二者之相如;而教有通理,但在推广,而不待出家以别立一教。认章句之旨不明,乃谓君子推其慈家之恩以慈国,其于经传“齐”“治”二字何与,而传文前后六“教”字,亦付之不问。小儒见杌惊鬼,其瞀乱有如此者,可叹也已!

径以孝弟慈为“明明德”者,黄氏之邪说也。朱门支裔,背其先师之训,淫于鹅湖者,莫此为甚。其始亦但牵枝分段,如今俗所谓章旨者,而其悖遂至于是。王阳明疑有子支离,只欲将仁与孝弟并作一个。若论孝弟慈之出于天性,亦何莫非“明德”?尽孝、尽弟、尽慈,亦何不可云“明明德”?而实则不然。如《廿一史》所载孝友、《独行传》中人物,乃至王祥、李密一流,不可云他孝弟有亏欠在;而其背君趋利,讵便可许之为克明其德?

至如所云“天明地察”,则又不可以此章所言孝者例之。此但据教家教国而言,则有七八分带得过,而君子之教已成。故曰:“敬敷五教在宽”。且不敢遽责其为王祥、李密,而况其进焉者乎?

明明德之事,经文所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缺一不成,章句已分明言之。倘必待格致诚正之已尽,而后可云孝子、弟弟、慈长,则即令尧、舜为之长,取一家之人,戒休董威之,且没世而不能。如但以保赤子之慈,而即可许之明明德,则凡今之妇妪,十九而明其明德矣。

于德言明,于民言新,经文固自有差等。陆、王乱禅,只在此处,而屈孟子不学不虑之说以附会己见,其实则佛氏呴呴呕呕之大慈大悲而已。圣贤之道,理一分殊,断不以乳媪推干就湿、哺乳嚼粒之恩为天地之大德。故朱子预防其弊,而言识、言推,显出家国殊等来。家国且有分别,而况于君德之与民俗,直是万仞壁立,分疆画界。比而同之,乱天下之道也。

程子所云“慈爱之心出于至诚”,乃以引伸养子不待学之意,初不因传文“诚求”“诚”字而设。凡母之于子,性自天者,皆本无不诚,非以“诚”字为工夫语。吴季子无端蔓及诚意,此如拈字酒令,搭着即与安上,更不顾理。学者最忌以此种戏心戏论窥圣贤之旨。如母之于赤子,岂尝戒欺求谦,慎其独知,而后知保哉?

诚之为说《中庸》详矣。程子所云“出于至诚”者,“诚者天之道也”。天以是生人。“诚其意”者,“诚之者人之道也”。须择善而固执。天道不遗于夫妇,人道则唯君子为能尽之。若传文“心诚求之”之“诚”,则不过与“苟”字义通。言“心”言“求”,则不待言“诚”而其真实不妄自显矣。

经传之旨,有大义,有微言,亦有相助成文之语。字字求义,而不顾其安,鲜有不悖者。况此但据立教而言,以明家国之一理。家之人固不能与于诚意之学,矧国之人万有不齐,不因其固有之良,导之以易从之功,而率之与讲静存动察之学,不亦慎乎!

若云君子之自诚其意者,当以母之保子为法,则既非传者之本意;而率入大学之君子,相与呴呴呕呕以求诚,“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此之谓夫!故戏论之害理,剧于邪说,以其似是而非也。

机者发动之由,只是动于此而至于彼意,要非论其速不速也。国之作乱,作乱自是分争草窃,非但不仁不让而已也。非一人之甫为贪戾而即然。且如无道如隋炀帝,亦延得许久方乱;汉桓帝之后无灵帝,黄巾之祸亦不如是之酷。且传文此喻,极有意在。如弩机一发,近者亦至之有准,远者亦至之有准,一条蓦直去,终无迂曲走移。一人贪戾,则近而受之者家,远而受之者国,其必至而不差,一也。

矢之中物,必有从来。仁让作乱之成于民,亦必有从来。如云礼达分定,则民易使,实是上之人为达之而为定之,岂但气机相感之浮说乎?一家之仁让,非自仁自让也,能齐其家者教之也,教成于家而推以教国者,即此仁让,而国无不兴焉。盖实恃吾教仁教让者以为之机也。若但以气机感通言之,则气无畛域,无顿舍,直可云身修而天下平矣。

《大学》一部,恰紧在次序上,不许人作无翼而飞见解。吴季子“瞬息不留”之淫词,为害不小。既瞬息不留,则一念初起,遍十方界,所有众生,成佛已竟,何事言修、言齐、言治、言平之不已哉?

韦[齐]云“有诸己不必求诸人,无诸己不必非诸人”断章取义,以明君子自治之功则然。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要为修慝者言之尔。盖明德之功而未及于新民也。经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既欲治其国矣,而可不必求,不必非乎?但有诸己者与求诸人者,无诸己者与非诸人者,亦自有浅深之不同。如舜之事父母,必至于“烝烝夊不格奸”,而后自谓可以为人子。其求于天下之孝者,亦不过服劳奉养之不匮而已。

细为分之,则非但身之与国,不可以一律相求,即身之于家,家之于国,亦有厚薄之差。曾子固不以己之孝责曾元,而天子使吏治象之国,亦不概施夫异姓不韪之诸侯也。故曰理一而分殊。然原其分殊,而理未尝不一,要以帅人而后望人之从,其道同也。故在家无怨者,在邦亦无怨也。

【元典】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译文】之所以说天下太平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长辈;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诸儒注疏】“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孤”者,幼而无父之称。“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见人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理学讲评】这是解释经文治国平天下的说话。下老字,是指父母。上老字,是尽事父母之道。下长字,是指兄长。上长字,是尽事兄长之道。兴,是兴起。恤,是怜爱。孤,是孤幼。倍,是违背。絜,是度。矩,是为方的器具。曾子说:“经文所谓欲平天下在先治其国者谓何?盖言天下无不同之心,人心无不同之理,惟人君之倡导何如耳。如上能以事老之道,孝顺自家的父母,则国人便都兴起于孝,而善事其父母矣。上能以事长之道,恭敬自家的兄长,则国人便都兴起于弟,而善事其兄长矣。上能怜爱一家的孤幼,则国人也都如君上一般,慈其孤幼,而无有违背之者矣。这孝、弟、慈三件,上行下效如此,可见人心之理无不同也。一国之人心,既无异于一家,则天下之人心,又岂有异于国乎?所以在上的君子,因此有个絜矩之道,度其必同之心,处以各足之理,使天下凡有孝、弟、慈之愿者,皆得随分以自尽而无有不齐,就如那匠人制器的一般,度之以矩,而使其无不方也。”这絜矩是平天下之要道,解见下文。

【元典】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译文】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诸儒注疏】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而推之。

【理学讲评】恶,是憎恶,心里不欲的意思。曾子覆解絜矩二字之义,说道:“人之相处,有在我上面的,有在我下面的,有在我前后左右的,其心都是一般。假如上面的人以无礼使我,我所不欲也。便以我的心度量在下面的人,知他的心与我一般,亦不可以无礼使之。如下面的人以不忠事我,我所憎恶也,便以我的心度量在上面的人,知他的心与我一般,亦不敢以不忠事之。以此心往前后度量,或在我前面的人,我恶其以不善待我,便不以前人之加于我者而先加于后;在我后面的人,我恶其以不善待我,便不以后人之及于我者而施及于前。以此心往左右度量,或在我右边的人,我有所恶,便不以此交之于左。在我左边的人,我有所恶,便不以此交之于右。这是将人比己,体之无不周,以己处人,施之无不当,上下四方,均齐方正,就如那匠人之制方器,度之以矩而无有不方的一般,所以叫做絜矩之道。”人君用此道以治天下,则天下之人,虽有万万不齐,而于天下之心,皆能一一不拂,天下有不得其平者乎?上文所谓君子有絜矩之道者,盖如此。

【元典】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译文】《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君王啊,是老百姓的父母。”君王就喜欢老百姓所喜欢的,厌恶老百姓所厌恶的,这才是天下百姓的父母。

【诸儒注疏】《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只”,语助辞。言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

【理学讲评】《诗》,是《小雅·南山有台》篇。只,是语助词。诗人说:“在上位可嘉可乐的君子,即是百姓每的父母。”曾子既引此诗而释之说道:“君子居民之上,有君之尊,何以说做父母?盖言君子能以民心为己心,如饱暖安逸之类,是百姓每心里所喜好的,君子便因其所好而好之,务要区处使他各得其所。如饥寒劳苦之灰是百姓每心里所憎恶的,君子便因其所恶而恶之,务要体悉,使他得免于患,是君子之与民同其好恶,如父母之爱其子矣,所以百姓每爱戴君子,亦如爱自家的父母一般。”这是能絜矩的,其效如此。

【元典】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

【译文】《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岩石耸立。权势显赫的尹太师,百姓目光都注视着你。”掌握着国家大权的人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所推翻。

【诸儒注疏】《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太师尹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仰瞻,不可不谨,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于一己之偏,则身弑国亡,为天下之大戮矣。

【理学讲评】《诗》,是《小雅·节南山》篇。师尹,是周太师尹氏。辟,是偏僻。戮字,与刑戮的戮字同义。诗人说:“望着那南山,截然高大,山上的石头岩岩然堆起来;如今尹氏做着太师,其势位之赫赫显盛,便与那高山一般,百姓每都瞻仰着他,却乃好恶不公,罔上行私,以致天下之乱。”这是诗人讥尹氏之辞。曾子解说:“有国家者,既为民所瞻仰,必须常常谨慎,凡事要合乎人心,若是不能絜矩,只徇一己之偏,民所好的不从民便,民所恶的不肯体恤,致得那天下之人都生怨恨,必然众叛亲离,而身与国家不能保守,所以说辟则为天下戮矣。”这是不能絜矩的,其害如此。

【元典】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借鉴吧,应当认识到守住天命、永保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诸儒注疏】《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君而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保也。“道”,言也。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

【理学讲评】《诗》,是《大雅·文王》篇。丧,是失。师,是众。配,是对。上帝,是天。仪字当作宜字。监,是看着他的意思。道字解做言字。诗人说:“如今殷家失了天下,便是我周家得了。当初殷家祖宗不曾失了众人的时节,也曾受天眷命君主天下,能与天作对来。因他后世子孙行的不好,失了人心,那天命便去了。今后我周的子孙,就宜看着殷家的事,以为监戒,不可像他子孙行的不好。这上天峻大之命,去留无常,岂是容易保守的?”曾子解说:“诗人所云,盖言为人君者,若能絜矩,而与民同其好恶,便得了众人的心,为民父母而得国。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一己之偏,便失了众人的心,为天下戮而失国。”盖信乎峻命之难保也,有天下者可不兢兢业业,思所以得人心而保天命乎。

【元典】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译文】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了美德,就会拥有民众;有了民众,就会拥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会获得财富;有了财富,国家就会有开支。

【诸儒注疏】“先慎乎德”,承上文不可不谨而言。“德”,即所谓明德。“有人”,谓得众。“有土”,谓得国。有国,则不患无财用矣。

【理学讲评】是故,是承上起下之辞。慎,是谨慎。德,即经文所谓明德。财,是财货。用,是用度。观上文说的,凡天命人心之得失,皆由于能絜矩与不能絜矩如此,可见有家国者,第一要紧的是修德。所以在上位的君子,虽事事都该谨慎,尤先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功夫,以谨慎在己之德,不使有一些怠忽昏昧,则己德克修,而絜矩之本立矣。既有了德,那百姓每个个都感化归顺,岂不是有人?既有了人,那百姓每所住的地方,处处都属其管辖,岂不是有土?既有了土,那土地中所出的诸般货物,自然都来贡献,岂不是有财?既有财,则国家所需的诸般用度,自然足以供给,岂不是有用?盖君德既慎,则民心自归,其得众得国而有财用,固理之必然者也。

【元典】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译文】德是根本,财是枝末。

【诸儒注疏】本文上而言。

同类推荐
  • 不一样的逍遥游

    不一样的逍遥游

    本书作者试图用简单的言语表达出以往哲学研究成果的思想真谛,讲述各派哲学家的人生故事。内容包括:人类历史寓言、人类幸福童话、谈谈人生问题及人生逍遥哲学。
  • 文明及其缺憾

    文明及其缺憾

    本书是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对当时西方人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代表作,其中包括《一个幻觉的未来》和《文明及其缺憾》两部分内容。本书与《自我与本我》《超越快乐原则》《图腾与禁忌》《摩西与一神教》等著作,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晚年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观点来评价社会文明和文化问题的系列著述。本书是弗洛伊德后期对西方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宗教等问题进行的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理性分析,是弗洛伊德晚年对其生活的欧洲社会文明问题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接近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人生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对人生多一些思考,生活才会少一些盲目。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

    在本书中,作者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热门推荐
  • 因为是卿未来可期

    因为是卿未来可期

    青春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回忆,爱过、痛过,然后一起成长;生命中路过的那么多人,有人走了,有人停了下来。林楚恩的想法很简单,她只求在这未知的一生里,遇到一个人,遇到一个可以心有灵犀,哪怕,那个人来得晚一点也没关系。李克维斯一个人挺住了那么多孤独的日子,终于遇到了一个人,他深深爱过,也忍痛割爱过,可是后来他如梦初醒,想要一次来过的机会,这一次,他一定要好好把握,不再放手。你生命里遇到的,都是为你而来,不管是已经离开的,还是还留在身边的,伸手好好拥抱,对你身边的人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遇见……
  • 东夷远古秘密

    东夷远古秘密

    由一件金属雕像引出一个已尘封了很久的远古秘密,恐龙灭绝的原因,半兽人,炎黄大战蚩尤,引力门,平行宇宙,人类的困惑和未来,通过朱力、小凡和大刘、大胖父子四人的探索和奇遇,带你领略远古传说和现代科技碰撞的魅力,柔和美丽的自然,细致剖析的人类不安分的思维触觉,一切都在娓娓道来……作品里的科技应用都是真实的或将来能够实现的......作品里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影响你的欣赏力......通过阅读,在古代和现代智慧交互中,受到科普和文化熏陶,这也是作者的愿望。(支持理性奇幻,支持文化回归,敬请关注和交流)
  • 注大乘入楞伽经并序

    注大乘入楞伽经并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家夫人又跑了

    你家夫人又跑了

    〈无逻辑,甜宠,爽文〉“总裁,夫人她说要离家出走”某总裁:“哦,记得多给夫人留几张银行卡,她缺钱”“总裁,夫人她在外面被人欺负了……”某总裁:“哦,把那群不知死活的人给我带回来”“总裁,夫人她在外面看上了一个小鲜肉……”某总裁:“……”“总…总裁,夫人她…她说她要…要结婚了……”某总裁:“……”结果,第二天就爆出了凌家小少爷结婚的消息,结婚的对象还是,她??某女:“???”她什么时候结婚了……她跑,他追,他们上演着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我说过,我们来日方长……”
  • 新技术·如何办好兔养殖场(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新技术·如何办好兔养殖场(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本书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兔养殖场、兔舍的相关知识,也介绍了兔饲料、管理各类兔群的方式和方法,还介绍了各种兔病的防治方法。
  • 狂野兄弟

    狂野兄弟

    小啊giao,简述了叽咕二瓶老四small江等人的故事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衰女开挂记

    重生之衰女开挂记

    花雨殇诚心诚意想着做一个名满天下的名门闺秀,奈何天不从人愿,拥有财,拥有权,拥有颜,偏偏,走路掉坑,弹琴琴蹦,衰成了世家一大笑话。实在活不过去,只求一死来个解脱,吃了一把“一着天亮嗝屁丸”,人没嗝屁,却成了另一个笑话,小姐身,破烂命,疯子一个,破烂一窝。纵使人生如破烂,处处是坑洼,我花雨殇也要在这破烂中,开个挂,喝个彩,走个六亲不认的步伐。你笑我颠憨如疯子,我嗤你人傻看不穿。
  • 拂衣司

    拂衣司

    拂衣司,作为溯国王朝唯一一个全是女子组成的暗杀组织,被迫卷入江湖与朝廷中的纷争,她们是否能够坚守初心,找到各自的归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