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175

第175章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11)

夫以乐正子之辨如此其明,而终不敌仓之一言。公不复悔,而终不见。乐正子乃归憾于臧仓,而告于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克之言而将来见,庶几望斯道之行乎!而嬖人有臧仓者,以小人不利君子之行,谗毁而沮君,君是以不果来。谗人之能为害也如斯乎!”道之行也,君子之所乐,以承天也;其不行也,非君子之所忧,以达天也。孟子坦然之衷,信之已久,于是而言曰:“夫使吾而遇鲁侯,而岂徒哉?其行也,非吾之利见也,道之行也,其止也,非吾之不试也,道之止。故行也矣。未决于行也,若有或使之者,虽欲止而劝之以行;止矣,非必于止也,若有或使之者,将行而遽然已止。此岂君子能诱中主之心,而使之行;小人能移好贤之志,而使之止哉!或一长而一销,或方否而难乎泰,造之者无心,而成乎化者不测,此则天之所以异乎人也。然而吾之不遇鲁侯世其不可平乎?道其终于隐乎?而吾之行止鲁何足计乎!若夫臧氏之子乘乎气机之动,而谗毁之心若不容已;鲁侯者亦因乎屯塞之数,而乐善之心忽尔不终。不然,则盛世不乏顽谗,而何以不碍明扬之典邪?吾与子可以释然矣。”

盖孟子之行无所缺陷于礼义,此人尽而可听之天。而其或行或止,关斯世之治乱,斯道之明行,则天实司其显晦,圣贤之言天者也。此愚者于一己之得失利钝,自反不无咎愧,而所争乃名利之微,举而归之于天。天岂屑屑然为孑然之人任荣辱贵贱之劳哉!

【心理穿梭】“乐天”、“畏天”,皆谓之天,则皆理也。然亦自有分别。此与“斯二者天也”“天”字一例。大当字小,则是天理极至处,仁者所体之天也。以小事大,则有非天理之极至处者矣,则智者所知之天也。

庆源说“小者自当事大,此坤之所以承乾”,说得太衙衍着。太王、句践可自处以坤道,獯鬻、夫差其如乾之当承乎?太王之事獯鬻在殷之末造,句践之事吴在春秋之季年,皆无道之天下也。无道之天下,小役大,弱役强,非弱小者有必役于强大之理,非强大者有可以役弱小之理,但以疆域兵甲争主客耳。安得如大当字小,为与“天无不覆”之理同哉?乃其得谓之天者,则以强大之所以强大,弱小之所以弱小,亦莫之为而为,则岂非天邪?虽莫之为而为,而顺之存,逆之亡,则亦不得谓之非理矣。

其时天下既已无道,则志壹动气,天不能违乎人,而存亡之理遂因是以立。则虽无必然之理,而其必然者即理也。说见《离娄篇》。于斯时也,天之所以待智者,止予以保国之理,则安于其理而福之,越位以思而祸之矣。祸福所系,故引《诗》之言天者曰“天威”。若仁者所乐之天,固以德与人相陟降,而不以威者也。固不得谓言天、言理,而皆极其至也。

集注“非但当与贤者共之”,从“人不得”上生出此意,盖齐王时与孟子同游故也。云峰不审,遂谓“贤者亦有此乐”为问孟子之亦有此乐与否。乃不知“有”者,有之之谓,雪宫安得遂为孟子之所有哉?

云峰所疑,在一“见”字,意将谓孟子先馆于雪宫而王往见。近人如此说。不知王若往见,当云“就见”,若但言“见”,则有二义:一音现,往见之也,“孟子见梁惠王”是已。一如字读,彼来见而接之也,如“孔子不见”、“吾今则可以见”是也。细绎本文,初终皆以言人君游观之事,则可谓孟子同游,而不可谓孟子所馆。“贤者”亦贤君也。

于“好货、好色,与百姓同之”上体认出“‘克己复礼’之端”,朱子于此,指示学者人处,甚为深切着明。庆源乃云“体察于所谓毫发之际,然后力求所以循天理”,则仍未得其端也。夫云“‘克已复礼’之端”,则克己之端在是,复礼之端亦在是矣。缘学者求克己之端则易,求复礼之端则难,故朱子于此显夫礼之所丽,令人有所致力。奈何庆源之当前不省而犹外索之?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从乎天理已得现前者而言也。天理现前,而后其为非礼者,不待择而有自然之则以为之对照,但致力于勿视听之,勿言动焉,而己无不克,礼无不复矣。若夫天理之节文未能实有诸心,则将待视听言动之发,且择而且禁焉。天下之声色相引者沓至,而吾之为言动也,亦发不及待之几。以不给之心力,接无穷之因应,非谬入于非礼之礼,则抑将尽绌吾耳目口体之用,为槁木死灰以免于咎矣。此必能审夫复礼之端而后己可克。而庆源“然后力求所以循天理”之说,其妄明矣。

乃复礼之端,将于何而体认之?夫克复之道,复道也。复之“见天地之心”复之动而见天地之心也。震下一阳。动则见天地之心,则天理之节文随动而现也。人性之有礼也,二殊五常之实也。二殊之为五常,则阴变、阳合而生者也。故阳一也,合于阴之变而有仁礼;仁少阳,礼老阳。阴一也,变以之阳合而有义知。义少阴,知老阴。仁所以为少阳,义所以为少阴者,仁本阴而变阳,义本阳而合阴。阳合于阴而有仁礼,则礼虽为纯阳而寓于阴。夏至则一阴生。是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饮食,货。男女,色。虽居静而为感通之则,然因乎变合以章其用。饮食变之用,男女合之用。唯然,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礼,天道也,故中庸曰“不可以不知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离欲而别为理,其唯释氏为然。盖厌弃物则,而废人之大伦矣。今云“然后力求所以循天理”,则是离欲而别有所循之理也,非释氏之议辞哉!五峰曰“天理人欲,同行异情”,韪哉!能合颜、孟之学而一原者,其斯言也夫!

即此好货、好色之心,而天之以阴骘万物,人之以载天地之大德者,皆其以是为所藏之用;故《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于此声色臭味,廓然见万物之公欲,而即为万物之公理;大公廓然,物来顺应,则视之听之,以言以动,率循斯而无待外求。非如老子所云“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令人耳聋”,与释氏之贱以为尘、恶以为贼也。

因是而节文章焉,则其有淫浃而太过、鄙僖而不及者,固已如衾中蚤虱,克去之而后寝得安焉。当几但加警察,则已净尽而无余。是故“克己”“复礼”,互待为功,不得云克己先而复礼后,业已克己然后力求复礼也。

使无礼以为则,则己亦何以克?使不于人欲之与天理同行者,即是以察夫天理,则虽若有理之可为依据,老之重玄,释之见性。而总于吾视听言动之感通而有其贞者,不相交涉。乃断弃生人之大用,芟薤无余,日中一食而后不与货为缘,树下一宿而后不与色相取,绝天地之大德,蔑圣人之大宝,毁裂典礼,亏替节文,己私炽然,而人道以灭,正如雷龙之火,愈克而愈无已也。

孟子承孔子之学,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学者循此以求之,所谓“不远之复”者,又岂远哉?不然,则非以纯阴之静为无极之妙,则以央之“厉”、大壮之“往”为见心之功,仁义充塞,而无父无君之言盈天下,悲夫!

齐威、宣之初,以有盼子、种子诸臣,皆田氏公族,相与用命,故齐以之强。其后宣王喜纳辩士而听用之,稷下之馆客日进,而田婴之流且以外向,此则非徒不足以有为,抑取亡之道矣。

凡此挟策而游之士,恃其小慧之无往不合,交游之散在列国,可以或去或来,而不与人同其成败,故苟可以利其身,则虽一言之覆人邦家而不恤,方其巧干人主以夺卿相之位,则多诋毁旧臣,劝人主以迸逐而诛杀之;迨乎丑迹且露,则一旦逃去而无余恋。此“昔所进而今不知亡”,齐王且逐虎进狼而莫之觉也。一游士退,一游士进,其来去乘权,颠倒于游士,而与之为终始,则世臣势益衰落,亦将弃故国以他往矣。

齐唯长此不悛,故末数十年币f 苏代、公玉丹之流得以人其肺腑而亡其国。其仅存也,则又公族之田单;其终亡也,则饿王建于松柏者固客也。孟子知其祸本之所在,故危言以动之,而王但言舍而不言留,言“识不才而舍”,而不知小有才之为害更甚,则其不智久矣。盖登进大贤以兴王业,如商、周之用伊、吕,自是非常举动。使卑疏逾尊戚而人无怨者,缘此一人关于兴废之,大则虽欲已而弗用而不得。是破格求贤以躐旧臣而代其任,自非王者之于名世,固不容授诸小有才之佞人。以朝廷自有大体,而斯民之所尊亲者自有其素也。民志定而后因尊以尊其上,因亲以亲其上斯以一国如一家,君民如父子。今信游士之立谈,遂取民之素相尊亲者去之、杀之而无忌,则斯民不知有尊亲,而情势瓦解,尚能立其上而为之父母乎?

孟子逆探齐之将倾,故深着其轻听之为祸媒,而害莫惨于诛逐故旧,以快游士之意,是以于去、于杀,词繁不杀,其用意深矣。王唯不改,终使淳于髡之流得排去孟子以行其志,国以滨亡,其自取已。

宋李沆以不用梅询、曾致尧为生平报国之事,良亦此意。汉用谷永、杜钦而斥刘向,唐用令狐绚而窜李德裕,近者陈启新乘间入谏垣而资格尽坏,古今一辙,祸乱同归。犹且有执破庸人之论,开功名之门,以惑人主如苏氏者,岂非浮薄之前茅而败亡之左券也哉?朱子谓苏氏得用,祸更甚于王氏,洵非诬也。

有所用则必有所舍,而祸成于杀,至于妄杀而国乃亡。新安乃云“因用舍而及刑杀,亦是孟子敷演以明其意”,何其疏陋而不思也!

孟子之对梁襄王曰:“定于一。”七篇之中,但言兴王业事,而于天下已定,所以经理之,如孔子所言兴灭国、继绝世,一切均平天下之事,曾不一及。想来战国时天下受瓜分之祸已极,孟子亦知封建之不能复矣。

孟子而为王者师,虽未必尽废封建,如赢秦之所为,乃周之千八百国,其子孙之亡灭者已不可复求,而当时所存诸侯,自七雄而外,宋、卫、中山、邹、鲁、滕、薛而已,季任为任处守,任即薛也。旧说曹交曹君之弟,非是。鲁哀公八年,曹已亡。岂得寥寥然建此数国,各据千里,以成尾大之形哉!

后来项羽封诸侯王,只缘可封者无几,故剖土皆大,而争战不息。如将尽一时之贵戚功臣而封之,则周公所不以施及闳、散、颠、容之裔者,而欲加诸屠沽盗贼之武人,使与元德显功之子孙均立民上,其亦拂天经而违民欲矣。

古之封建,是五帝、三王以前相沿而立国,故民志素定,戴之不衰。太嗥之裔,至春秋而尚有须句、颛臾之得存,虽天下屡易而其国不改。即偶灭亡,而子孙之谱系自相承可考。周之末造,其势之不同而理之不一也,明矣。乃徒孤存此数强大无道之子孙,与为分割,又岂足以为公天下哉!

故孟子于齐王胜燕之时,但欲其出民于水火,而不为燕之子孙计。则燕之子孙而有贤者,官之可也禄之可也,即或复其百里之封,使守召公之祀可也;其胥不肖也,则如汤之于韦、顾、昆吾,文王之于密、崇,不复立其嗣焉,亦可也。此孟子之初志,所欲定燕地以一天下,止此而已矣。

迨其后,齐已肆暴于燕而不可复为收拾,燕昭已自立,而国人固拥之以求脱齐祸,乃进置君之策,以谢咎于诸侯,而不复顾前功之可惜,故曰“则犹可及止也”。不得已而姑出于此,岂孟子之初志哉?双峰、新安乃谓齐为燕置后而不有,乃与汤诛君吊民之义同。不知齐之克燕,是何等机会,孟子以汤、武望之,便欲因此而兴王业以安天下。若使初封百里之燕,因吞并而尽有幽、并,仍其乱而置君以私王其土,则虽义师四征,而七雄之割据者犹七雄也。天下之定于一也,其何曰之有?且汤之于葛,亦未尝有置君而去之事。不得已而置君以免诸侯之兵,其不能如汤,已明矣。诸儒之说,有但务名高而无实者,要非天理,人情之极至也。

孟子于王道,有前半截,无后半截。时君固不可与语,奈何不一与弟子论之!看他说“今乐犹古乐”,一似粗疏。此云“拯民于水火”,则亦沛公除秦苛政,约法三章,权宜之术而已。又说“周公兼夷狄、驱猛兽”等,亦有英气而无密理。故其倒了处,只规画得个“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便休。到已王后,又待如何?

禹、汤、文、武,吃紧却在后半截,此理须求之《论语》、《大学》,方有归宿。然孟子间架来得恁好,则由后以定一代之治,亦可驯致渐进,不须湔洗过别用。观其自言曰“天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胸中应自有个主张。乃诸儒多为孟子补出,却又总不中理。如言仍置燕君而不有,则固与孟子“在所损益”之语显相背戾矣。

集注“迁国以图存者权也,守正而俟死者义也”,“权”“义”两字,正不必对。或问欲改作“权也”“经也”,则于迹近似,而于理反不协。经、权一也,因事之常变而分尔。“效死勿去”,自处变之义,已早非经矣。后人不识“权”字,更不识“经”字。曰“经纬”,经持纬也;曰“经纶”,理其绪也;固非有体而无用。事无可为,只拼一死,更何经之有哉!言“权”则故不爽乎经,言“经”则自有轻重取裁之意,故曰“变而不失其经之谓‘权”’。有可权者,则权以合经,故迁国图存,自保国之经也。无可权矣,则亦无经,而所守者唯舍生取义而已。此“义”字,但求之心,不求之事,本无随时合宜意。集注自精当,无庸更添蛇足。

双峰以“天之未丧斯文”与“不遇鲁侯,天也”分圣贤优劣,乃向石田中求罅隙。孔子是临生死关头说底,孟子在遇合上说底,原有分别。鲁侯之不来见,岂遂如匡人之不逞乎?君子之于死生,虽看得平易,然较之遇合,则自有内外、轻重之分。且遇不遇之权,鲁侯可以主之,臧仓可以操之。孟子为看高一层,说到天上去,则已极其至。若匡人之肆暴,原在情理之外,忽然乌合做下者事来,此并非匡人所可主,则明白是天操其权。故孔子须把天理天心,细看出不丧斯文,方尽理之精微。且孔子固曰“天不丧斯文”,非曰“我能使天不丧我”也。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此是君子小人分界处,不容有圣贤之别。于弥子曰“有命”,于颜渊死曰“天丧予”,于公伯寮曰“命也”,皆与孟子意同。若谓“孔子告子服景伯,低一等”,说圣贤元无此移下一层、同流合污之教。浸令更与不如景伯者言,又当何如邪? 以此区别法看圣贤文字,以自误误人不小!

同类推荐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论语(国学大书院)

    论语(国学大书院)

    《论语》以语录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圭臬。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被迅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的根本任务是,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忠实于经典著作的原意,科学地、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引导干部群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本册为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丛书第1辑,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的大罗金仙

    最后的大罗金仙

    太上忘情,不染红尘。要么忍,要么残忍……
  • 暗夜公主的霸道殿下

    暗夜公主的霸道殿下

    她只是想做一次不同的自己而已,她只是想复仇而已,她只是想简简单单的和她爱的人爱她的人在一起,为何会这么难。。。。简介不好请原谅……
  • 冥门盛嫁:阎君欺上瘾

    冥门盛嫁:阎君欺上瘾

    月老上门讨酒喝?什么,本王怎么不知何时已经成为有妇之夫?定要找这小女人算账。奈何不巧,小女人总向他投喂小鱼干,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本王只吃你,不吃小鱼干!”少女扶着腰肢,笑的邪魅,“夫君息怒,不喜欢咱们还有大鱼干,包君满意!”QQ群:648219246欢迎各位萌粉的加入~~~
  • 女扮男装之烨殿下

    女扮男装之烨殿下

    【女扮男装】‘他’初来学院就打败了学生会会长,却成为了她的骑士,但也只能是骑士…,直到毕业后‘他’遇上了他…
  • 山寨的宠物小精灵世界

    山寨的宠物小精灵世界

    群众:雷文就是个挂逼!大家不要和他对战。雷文:没有垃圾的小精灵只要垃圾的小精灵训练家,你们赢不了当然是因为自己蠢啊。群众:那你这只特性是大力士的懒人翁是怎么回事?雷文:当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群众:这只双天赋的怪力呢?雷文:当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群众:凭啥你的精灵都能羁绊进化!雷文:当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群众:滚!我们不听你的解释!
  • 启尸路

    启尸路

    为何会天降丧尸病毒?是谁在掌控这些东西?难道真的有神仙吗?为何会有灭世预言?又是谁在主导一切?这是谁的阴谋?保留人智的丧尸该何去何从?看他如何争霸,如何探寻真相,如何站在最巅峰!尽请期待《启尸路》!
  • 斩尘修仙传

    斩尘修仙传

    万般起点难上难,大道之终玄中玄!莫安一平凡少年,以不凡的心志行走在修仙界,如何立足,如何修身,如何衍术……?试看其,脚踩道纹,行众界路!手掐道印,斩万里敌!凡世斩妖灭敌,苦修识道!穿过一步门,入大修之途!修仙界(小仙界)自斩尘心,苦修仙意!开仙眼,得仙心,仙纹成,仙路见(现)!仙界搏龙屠仙,成我仙位!初仙者,各界降瑞,万仙朝贡,三千年内穿万界间如串邻……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腹黑总裁的神秘千金

    腹黑总裁的神秘千金

    她是落魄的千金,父亲遇害后,后母把她赶出家门。【酒吧初遇】她喝的烂醉,遇上了他,吐了他一身…………【宴会】她在次遇上了他,却被她羞辱,他却在旁边看热闹。“慕诗言,你干什么。”他看了看慕薇雅,在看了看慕诗言,嘴角不禁微微上扬。——————他爱她噬髓入骨,宠上云霄。,,,,,,,,,,,,,,,,,,,,,,,,,,,,,,,他爱她蚀髓入骨。宠她,帮她夺回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