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19

第19章 大学治国(4)

【诸儒注疏】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而府库存之财无悖出之患也。

【理学讲评】上,是君上。下,指百姓说。终,是成就的意思。曾子承上文仁者以财发身说:“君之爱民,仁也;民之忠于上,义也。上不好仁,而下不好义者有矣。若为人上者,轻徭薄赋,节用爱民,使百姓每都得其所,则那百姓每便都感激爱戴如人子之于父母,手足之于腹心,各输忠悃以自效矣,岂有不好义以忠其上者哉?下不好义,固有不终其君之事者,今下既好义,则事使之分明,而爱戴之情切,把君上的事,就如自己的家事一般,皆为之踊跃趋赴,而竭力以图成矣。岂有有始无终使不能成就者哉?下不好义而人心离畔,固有不能保其府库之财者。”今下既好义,则民供给于下,而君安富于上,把府库的财货就如自家的财货一般,皆为之防护保守,而长保其所有矣,岂有争夺悖出,使不能受享者哉?下之好义而能忠于上者,其效如此,莫非上之好仁启之也。然则为人上者,可不以志仁为务哉!

【元典】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孟献子说:“拥有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应该再去计较养鸡养猪之类的琐事;能够享用凿冰祭祀的卿大夫,就不应该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应该要去收养那些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 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诸儒注疏】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之初试为大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之言也。

【理学讲评】孟献子,是鲁国的贤大夫。畜,是畜养。马四匹为乘,古时为大夫的,君赐之车,得用四马驾之。畜马乘,是士初试为大夫者也。察,是料理的意思。伐,是凿而取之。伐冰之家是卿大夫以上丧祭得用冰者,百乘之家是诸侯之卿有采地十里,可出兵车百辆的。孟献子说:“畜马乘的人家,已自有了俸禄,不当又理论那鸡豚小事,以侵民之利。伐冰的人家,俸禄越发厚了,不当又畜养牛羊,以侵民之利。百乘的人家,他的傣禄用度,既有百姓每的赋税供给,不当又畜养那聚敛之臣,额外设法,以夺取民财。比似有聚敛财货之臣,宁可有盗窃府库之臣。盖盗臣,止于伤己之财,而聚敛之臣,则至于伤民之命,其何忍畜之以为民害耶?”孟献子之言如此。曾子解说:“孟献子这几句言语,正是说有国家者,不当私利于己,而以利为利,只当公利于民,而以义为利也。”盖以利为利,则失了人心,败了国家,本是求利,却反有害。以义为利,则有人、有土、有财用,虽不求利,而利在其中矣。人君欲利其国家者,宜辨于斯。

【元典】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的主意,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即使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这说明治理国家不应以追逐财富为利益,而应以崇尚仁义为利益的道理。

【诸儒注疏】“自”,由也,言由小人导之也。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言以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

【理学讲评】上一节言为国者,当以义为利。此又言求利之有害也。长国家,是一国的君长。自字,解做由字。彼为善之一句,疑有阙误,其义未详。灾是天灾,害是人害。曾子说:“长国家者,当以义制利,而乃有专务聚敛财用者,岂是那为君上的本意要这等做,必是有等奸利小人,欲借此以希宠干进,乃倡为敛财富国之说,以投其君之所好,人君不察而信用之,是以外本内末,专务财用,自此始矣。这等小人,若使他治国家,则必以聚敛为长策,以掊克为善谋,夺民之财,以奉君之欲,将使民穷财尽,怨詈号呼,伤天地之和,生离畔之心,天灾人善,纷然并至,虽有善人君子,也救不得了,求利之害如此。所以说,有国家者,必不可利为利,但当以义为利也。通看这一章书,可见治平之要,只是一个絜矩。絜矩之事,不止一端,而其大者,则在用人理财,用人理财皆与民同,不私一己,便是絜矩。然其本,则曰慎德、曰忠信,又在人君自明其德,自诚其意,方才知得千万人之心,即一人之心,而能以我一人之心,为千万人之心,此又絜矩之本,惟圣明留意焉。”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心学讲评】道至于平天下而极矣。分九州,统万国,而道德莫不一,风俗莫不同,斯所谓“明明德于天下”也。所以平之者,则惟本吾正心诚意之学,以慎好恶而达民之情;致知格物之功,以审善恶而尽物之理。故入大学者,必以此为至善之成焉。知此,而《经》言“平天下在治其国”之理可思矣。

家与国不同,而教同也。国与天下不同,而政同也。其教同者,立教之本同也。其政同者,出于治之本同也。而政与教不同而理同也。其理同者,人心之顺逆,天理之存亡同也。今即立教于家而教成于国者验之:上尽孝以敬养吾老,一家皆知孝焉,而国之民已动其罔极之思,兴于孝矣。上尽弟以顺承吾长,一家皆知弟焉,而国之民已动其天显之念,兴于弟矣。上尽慈以矜恤夫孤幼,一家皆知慈焉,而国之民已动其恻怛之忱,不倍死以弃生矣。此非家国一理,齐治一心之明效哉?于是而知理有同然而可通,心有同然而必感也。夫心这同然者,其理同也,则其情亦同也。一国之理,通以一心,天下之情独不可以一心通之邪?夫愚氓之私愿固不可以曲徇,而万民之同情则不容以不达。故平天下者,使人各得其应得之理,而无有不均者也。于是而君子治国之道在矣,即平天下之道在矣。物之不齐而各有所应得者,犹矩也。君子察乎理而审乎情,以各与所应得者,此心之絜度也。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而国可治,天下亦可平矣。

夫所谓絜矩之道者何也?物之有上下四旁,而欲使之均齐方正,则工以矩絜之。君子之应天下,亦有然者。在位吾上者,无礼于我,我所恶也。则以此絜之,知在下者之必不欲也,毋以使下,而临之必以礼焉。在位吾下者,不忠于我,我所恶也,则以此絜之,知在吾上者之必不欲也,毋以事上,而奉之必以忠焉。乘时而在吾前者,贻不善以待我,我所恶也,则以此絜之,知继吾前者之必然,而毋留不足以倡先之焉。继起而在吾后者,操异志以毁我,我所恶也,则以此絜之,知居吾前者之必然,而毋矫前为以率从之焉。与我并列,势较便而在右者,夺我以自为,我所恶也,则以此絜之,而知吾之交于左毋若此,而左得以行其志焉。位稍逊而在左者,持我之所为,我所恶也,则以此絜之,而知吾之交于右毋若此,而右得以尽其能焉。夫上下异分,事使异道,前后异时,先后异用,左右异职,所交异宜,而以此絜彼,则理有必同,而所以絜之者惟此一心,絜之一国而矩在焉。絜之天下而矩在焉。以治以平,夫岂有不相因而并得者乎?然则能絜与不能絜,岂非人情得失之枢乎?

夫絜之以矩而去所恶矣,去所恶则必全所好矣。故能絜矩者,能公好恶者也,好恶公,则民情以得,《南山有台》之诗言之矣。诗云,可乐乎君子也,慰民之情而民所戴者也。其于民也如父母焉,有生之育之之恩,而敬之爱之不忘矣。夫何以言乎为民之父母也?民有所欲得者焉,有所欲用者焉,皆其好也。君子絜之以心,而知其为民之公好,则心亦欣然而为民行之。有所欲失者焉,有所欲舍者焉,皆其恶也。君子絜之以心,而知其为民之公恶,则心亦拂然而为民去之。则是民之情喻乎君子,而君子之情惟念夫民,此乃可生育其民而民所敬爱者也,斯谓之民之父母矣。夫民以父母戴之,而得民之效可知矣。

乃能公好恶者,惟君子之致慎于心以谨求其理而去其私者也。不慎而私意以行,则民情以失,《节南山》之诗言之矣。诗云,节然高大彼南山也,势亦崇矣,维石岩岩如将坠焉,则亦危矣,乃赫赫然居尊乘权之太师尹氏,不均不平而违民之好恶以行其私,民皆疾视其将危,则民情亦大可畏乎!有国者能无懔抚后虐仇之思,而慎用其好恶乎?倘任其私好私恶之一偏有不絜之以同然之心理,则天下皆得而戮辱之,尹氏之覆轨可鉴也。

夫民以戮辱加之,而失民之害可知矣。絜矩而民情以亲,不絜矩而民情以叛,民心之合离,而国势之兴亡系焉。《文王》之诗言之矣。诗云,殷之前王承汤之绪而有以固结民心,未丧失其众也,则处至尊之位而克配上帝之崇高矣。及乎纣而师已丧矣,则大命亦倾,宜为将来之永鉴,诗之所言可绎也。道絜矩而人情得,则保有天位而得国焉。不慎于絜矩而人情失,则大业旋倾而失国焉。行失之枢,因乎民情,斯不可以见心理之同然者为不可诬乎!

夫民情之好恶亦繁矣,而以实约之,则维财之聚与散也。朝廷所用之人,君子与小人也,人莫不好上之利己而恶其压己,莫不好君子而恶小人,斯二者公之于民而好恶得矣。乃以财言之,有国则有国之用,亦安有不取之于民乎?然通计财之所自有,则固有其本矣。自然相生之节次,理实有不可紊,而道实有所必先,故君子所先慎者德而已矣。慎之于好恶之原,而知夫人心之同然者,乃天理之极致。知焉而必尽以审于物理,动焉而必善以审夫事几,于是则德成于己,而推之及民者,无不合于斯民之公好,而人咸归之矣。即此有德而必有人矣,不待招徕之也。人归之,则新附之疆日广,而固有之土不荒,必有土焉,不待广扩之了。土既广,则地产之出自丰,而惟正之供自足,必有财焉,不待敛取之也。财既足,则所入以经常,而蓄有余以待变,用之而已,不待预计之也。

由此言之,德为万化之本原,而财乃绪余之必有,图其本而自可生其末。即欲计其末,亦必先培其本,而外内之权衡定矣。惟其末也,则宜置之度外而听其自有也。惟其本也,则宜怀之中藏而必求其得也。如其不然,置德于不讲,而惟财是图,是外其本,内其末,本槁而末无由生。乃汲汲然求之无厌,则上与下争利,而下亦与上相争,上下交争必至于劫夺而后已,岂非上施之以劫夺之政使之效哉?至于劫夺,而民有不叛散者乎?是故上惟内末而聚财,敛之于民而积之于上,财聚于上则空于下,民无以生而叛散必矣。上惟外末而不聚财,上无过取而人有余资,财散于下而不积于上,则民安其生而生聚蕃矣。财为人情得失之大端,可不慎乎!

上所以抚有其民者,德也。下所以安于奉上者,财也。此顺也。上弃其德,下失其财,而逆理以取之,悖也。而势岂有常哉?是故言之不以其理,悖而出诸口以加人者,人且以悖报之而加之我。况财为生民生死之枢机,悖理以敛入之,岂能久藏于上乎!民怨已盈,劫夺及上,亦且不以其道而且出矣。聚散往复之理,昭然不爽,则何如慎德者之不言财,而自富有天下乎!故观于《文王》之诗而知国之存亡因于民心之得失,而审于慎德不慎德之利害,则民情之得失又因于主德之善不善。存亡得失之几,又已约矣。《康诰》尝言之矣。曰,惟天之命人君奄有天下也,不必于其常也,或承世业而失之,或起侯服而得之,故古今之兴亡不一也。夫天命不常,而岂果无常哉?盖言能慎其德,则人心归而天命应之,不慎其德,则人心离而天命去之矣。得失之几,存乎君心之善不善,岂不严哉!知德之为得天受命之基,则愈知财之为末而当外矣。是道也,即霸者犹知之,而况君子乎!《楚书》记王孙圉之对赵简子曰:子以白珩为宝乎?楚国无以此为宝也。惟左史倚相之通于《八索》《九丘》以规吾君之得失,观射父之习于故典以应诸侯,是为宝尔。舅犯之诏晋文答秦穆公之吊曰:君以亡人归而得国为宝乎?亡人无忍以此为宝也,惟身亡而孺慕尚系地庭闱,亲没而哀戚得伸于苫块,是为宝尔。夫晋、楚之君臣非能慎其德,而但能知以宝为末,以善为本,则亦足以兴。然则慎德者必以散财为清明敬谨之实,而知财之必散,则民好恶之大端得矣。此絜矩同民之一道也。

以用人言之。人君之黜陟,岂必进百姓而与谋其好恶乎?乃人之好贤恶不肖自有其公理,苟其为人士之所乐附,万民之所乐依,即为后嗣之所倚赖,则即人之所公好者也。反是,则其公恶者也。惟正吾之好恶,以明审之,以断行之,则人性之同然,即人情之欲得者矣,《泰誓》言之矣。《泰誓》曰:断断兮其诚一而相效以心也,于是而想其心,则休休焉和美而与物相妄也。其心量之所涵,其如有容焉,人虽未至于前,而如常在其度内也。故其于人之有才技者,矜重之,任用之,惟恐不尽其才,若己之有之。人之有美德而通明事理者,则爱慕之诚,心不自已,其自口出者已尽其称扬,而犹不但如其所言者而已也。其心之有容也如是,故未在位则立为荐引,已在位则力为保任。实能容之,以使之安其位而展其能,则有材者宣其力,有德者行其志,以定我子孙之基业,施我黎民之惠泽,而吾得斯一个臣而用之也,尚亦有利哉!知其利而求之也,不容不急矣。若其不然,人之有技,则以妒嫉忌之心而恶之,惟恐其见用也,人之彦圣,则违其志行,使不得通达于上,未在位则阻其仕进之阶,已在位则陷之放废之中。实不能容,而无有悔心焉,则廷无正人,国多败政,将毁我子孙之社稷,戕我黎民之生计。吾有斯人而未绌也,国其危殆哉!念其危而处之也,不容不严矣。

由《泰誓》之言观之,容贤利国者,有技彦圣之所好也。子孙黎民之所好也,即我之所宜与同好者也,而何以使安其位而不为小人所伤?妨贤危国者,有技彦圣之所恶也,子孙黎民之所恶也,我之所宜与同恶者也。而何以使其术穷而不贻君子之忧?惟仁人至公也,以众之好恶为好恶,而不忍违斯人之情,以比昵于匪类,则取此妨贤危国者明正其罪而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之同中国,以大快众怨之积,而绝其复进之萌。此谓惟仁人以无私之心而生其至明,以大不忍之心而成乎至断。故其爱君子,诚能爱也,不使有忮害者或伤之也,其恶小人也,诚能恶也,不以小不忍者或宽之也,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心。

同类推荐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身边的哲学(上)

    身边的哲学(上)

    一本值得放在枕边细细品读的心灵之书。人生哲学随处可见,只是我们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它的存在,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能从中提炼出生活的真谛。给予我们激励的也许并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人或事,毕竟生活中的大事件与伟人并不多见,在平凡中获得激励,学会用灵魂去思想,我们就能惊奇地发现,给我们勇气与智慧的往往是那些日常生活里的小事。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

    《儒家思想与中国历史思维》论述的核心是历史事实的特殊性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两者间的复杂关系。儒家思想与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之间,有其互相渗透性,历史思维更是深刻地浸润在儒家人文精神之中;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其内在紧张性。这种互相渗透性与内在紧张性尤其表现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以及史家所研究的历史事实的“特殊性”(particularity)与儒家道德理念所诉求的“普遍性”(universality)之间。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热门推荐
  • 魅月残影

    魅月残影

    聂影醒来在陌生的世界成了一个废物,意外获得至宝《九天自然法决》,邂逅调皮可爱的神女,高贵优雅的天女,国色天姿的魔女。杀神诛魔共醉空城神剑,横行大小世界《妙空天机》,与天斗,与神斗,与魔斗《九天自然法决》。前世债今生还,看聂影如何手执共醉空城,诛万魔,安内乱,一步步调戏美女,游戏人间,战苍穹,成就一抹残影!
  • 领主之证

    领主之证

    这是一个穿越者收集信仰的故事,这是一个小贵族携带领主系统打造城池的故事,这是一个领主以一城之力对抗魔族的故事。
  • 星际战皇

    星际战皇

    意外得到一枚神秘的神丹,使得无法修炼出真气的罗候命运发生了转折。从此以后,战百族,决异国,在浩瀚星海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与史册上留下万古最为浓重的一笔,是为皇者一怒,群星俱灭;刀狂啸天,万世臣服的辉煌篇章。
  • 女N号与男配角

    女N号与男配角

    女N号与男配角他是言情故事中痴情深爱女主角的男配角,她是没有故事光环的穿越女N号。她爱他,明知道他心有所属还是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默默陪伴着他,甘愿唤他师父。他渐渐也对她动情,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长大,不敢言语。小徒弟一定要听为师说,以后找相公一定要找像玩为师一样疼你爱你的哦。既然要找像师傅一样的还不如就嫁给师傅喽。不许胡说。。。师傅,为什么李小二腿摔坏了之后看见我跟看见鬼一样。师傅,为什么王小四一看见我就说什么配不上我的鬼话。师傅,为什么赵小八。。。他不敢靠近她,却也不愿放手。她用尽手段,明争暗斗小计谋,只为了他一席真心。若不相见,怎会相恋,若不相恋,怎会相欠,若不相欠,怎会相守。
  • 莲台空梦

    莲台空梦

    大唐初年,妖魔纵横,百鬼出世,出道不凡的孟醒携手众仙,降妖除魔,开创盛世。生离死别,爱恨情仇,谁能穿破迷雾,追寻亘古的真理?谁能抵抗诱惑,坚持千年的信仰?一场盛世空梦,不敌你一眼万年!
  • 我的穿越真的是个意外

    我的穿越真的是个意外

    沐长安本是二十一世纪的,可谁知,时空扭转,她竟然穿越到了二十世纪?还穿越到了一个家里不仅多金爸妈,哥哥和爷爷还把她视如珍宝同名同姓长的还有九分像的废物沐长安身上?!还负赠了一个系统零零七?说我沐长安学习差?文理科两系学院提名表扬说我沐长安长做作?抱歉,我可没有你茶技高超。说我沐长安脾气不好?你惹了我,脾气好点手断一个,脾气不好拜拜,见阎王爷去吧。说我沐长安没人要?肤白貌美大长腿,家里还多金,抱歉,凌二少已经预定了。说我沐长安不是人?嗯,对,我是神仙。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男强女强ヽ爽文ヽ看女主手撕绿茶ヽ无虐,全跳甜有虐你来打我)一一一一一沐长安(女主角)x凌冥轩(男主角)本文原创,不喜勿喷不好的地方提出来,我改。本文纯属虚构,别上升真人和现实生活,谢谢
  • 雪柠檬

    雪柠檬

    通过侦破案件的细节上,充分体现着主人公再刑侦上的机智
  • 超级网店红包

    超级网店红包

    我叫林东,在某一天,就迷迷糊糊就得到了红包系统。这系统果然十分的牛叉,里面居然不是神仙用而是外星星球的人,里面有着很多神奇的物品,但在我的眼里就是神物,还带各种技能。跟我比有钱?对不起,我的一个红包后,什么钱,那都是浮云?跟我比武力?咳咳~我站在那里,让你随意的打,就怕你累死了。跟我比女人缘?对不起,我随便一瓶香水在身上一喷,那些美女都开始倒贴倒过来。林东语录:男人要想拽,还是需要靠红包系统,虽然不是万能,但没有的话是万万不能的。
  • 如若岁月可回首

    如若岁月可回首

    这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最平凡的点滴。虽然生活艰苦,也要相信,一切都有结局。相信美好,相信未来。对时光敬重,向生死坦诚。
  • 等月亮归航

    等月亮归航

    他不迎合阳光。可那是他放在心上久等未至的月亮,他拒绝不了她的光芒。穆月以为她和沈航的故事早在五年前结束,却不知沈航将她计划在了未来。这是关于一个闷骚型忠犬的漫漫追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