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11

第211章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3)

于是而周霄以为孟子之自言急于仕也如此,可以不仕诘之而弗能辩矣,乃曰:“古之君子如此,而今之君子何独不然。就魏言之,晋之故封,亦仕国也。古之君子仕于晋者不之也。乃吾闻其仕也,谈笑而致卿相,未闻如此其急也。自夫子言之如此其急,君未尝吝于爵禄,臣未尝不欲汲引,而君子栖迟而处,一若进而一若退,见为甚难,则何其行与心违,而授人以不可测也?”孟子曰:“夫天下有欲焉而即可无择者乎?抑问其所欲者将何为耶?今夫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此人道之始终,而成其子之身,即以成先人之绪,父母之心,岂有不汲汲然欲之者哉?而必父母之命以尊其事,媒妁之言以达其情,故欲之不容不急,而待之不容不难。如其不待也,钻穴隙相窥,而因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矣。非不有室家也,贱之而不成乎室家也。夫古之人,其欲仕之心,亦如父母之愿而已矣。乃以仕为吾身之所守,而不可屈志以辱身;仕为先祀之必承,而不可辱身以辱父母。其进有礼也,其所行有仁义也,斯则素之所学而利见者,仕之道也。言可用,道可行,非爵禄以相縻,非虚名以相拘,则由斯道而仕焉,得所欲而何难之有!如非其道也,而往求焉,窥时君之所好,逢之以求容;窥权门之可托,附之以相引;与钻穴隙之类,又何以别焉?心原以道为心,而道一从心以为道。仕不仕之际,君子之自审决矣,非可一二与世俗言也”。盖周霄者,钻穴隙之徒也。其诘孟子之难仕,怪其不与己而同钻也。而君子悲天悯人之志,夫岂其易恻也哉!

【元典】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亦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译文】彭更问道:“跟随的车子几十辆,随从的人员几百个,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不也太过分了吗?”孟子说:“不合道理的,那么一小竹筐饭也不能接受人家的;如果是合理的,那么就是舜接受尧的天下,也不能认为是过分,你认为过分了吗?”

【诸儒注疏】“彭更”,孟子弟子也。“泰”,侈也。

【理学讲评】彭更,是孟子弟子。后车,是随从之车。传,是乘传,即今驰驿便是。泰字,解作侈字,是过分的意思。孟子在当时应聘列国,车徒甚众,诸侯之廪饩甚丰。弟子彭更疑其过分,乃问说:“今有一介之士,周流列国,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乘传而食于诸侯,岂不过于侈泰乎?”孟子晓他说:“君子之处世,其辞受取舍,只看道理上如何?如道所不当得,则虽一箪之食,极其微细亦不可受之于人,况传食乎?如道所当得,则虽虞舜以匹夫受尧之禅而有天下,亦不可以为泰。子岂以舜之受尧为泰耶?如不以舜为泰,则士之传食犹其小者,亦不可以泰视之矣。”夫尧舜之授受,与士人之辞受不同,孟子特举其最大者,以明义之当否耳。

【元典】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译文】彭更说:“不,士无所事事吃人白食是不可以的。”孟子说:“假设你不流通、交换产品成果,用多余的弥补不足的,那么农夫就会有多余的粮食,织女就会有多余的布匹;如果你互通有无,那么各类工匠都能在你这里(凭工作)换到饭吃。假定这里有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敬兄长,恪守先王之道,以此来教育后辈求学的人,但他在你这里却得不到饭吃,你为什么看重各类工匠而轻视遵行仁义的人呢?”

【诸儒注疏】言不以舜为泰,但谓今之士无功而食人之食则不可也。“通功易事”,谓通人之功,而交易其事。“羡”,余也。“有余”,言无所贸易,而积于无用也。“梓人、匠人”,木工也。“轮人、舆人”,车工也。

【理学讲评】事,是事功。羡,是有余。梓匠,是木工。轮舆,是车工。彭更对孟子说:“舜受天下于尧,此是他功德隆盛,天与人归,所以有此。吾所谓泰者非谓是也。盖以一介之士,未事诸侯,上无功于国家,下无功于民庶,而偃然食人之食,略不辞让,则非道之所宜,故疑其泰而以为不可耳。”孟子晓之说:“子以士为无功而食,不知士之功固甚大也。试以农工之事观之,且如农夫种粟,女子织布,各有所为之功,与所司之事不能相兼。若使子不肯通融交易,以此之有余,补彼之不足,则农夫必有余粟,而不足于布;女子必有余布,而不足于粟,此势之所必不能行也。子如不免于通融,则我之所不能为者,必待人为之。如造室的梓人、匠人,造车的轮人、舆人,虽一艺之微,皆得以其所有事,而易子之食矣。今有士人于此,以先王之道莫大于仁义,而仁义之实不外于孝悌;二者独能入而孝亲,出而悌长,守先王仁义之道于当时,使异端不得淆乱,传先王仁义之道于后世,使后学有所师法,继往开来,有功于世道如此,不特一梓匠轮舆之事也。乃反以为无功,而不得食于子,是何尊重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之士哉?知仁义之不可轻,则士之传食于诸侯,非无事而食者矣。”

【元典】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译文】彭更说:“各种工匠的动机,就是通过干活找口饭吃。君子修行仁义,动机也是找口饭吃吗?”孟子说:“你何必讨论他们的动机呢?他们为你做事,可以给饭吃才给他们饭吃。

【诸儒注疏】孟子言自我而言,固不求食;自彼而言,凡有功者则当食之。

【理学讲评】彭更因孟子之诘,乃变其说以应之,说道:“吾非敢尊梓匠轮舆而轻仁义之士也。诚以梓匠轮舆乃技艺之流,原其本心固将以艺求食耳,食之可也。若君子为仁义之道,其抱负甚重,其期待甚高,岂其志亦将以求食与?志非在食,而乃传食于诸侯,此吾所以谓之泰耳,岂可以梓匠轮舆例论乎?”孟子折之说:“人之所志固自不同,然子以食与人,何必问其志为哉?惟当计其功之多寡,以为廪饩之厚薄。其入果有功于子,于理当食,即当称其事以食之耳。然则君子之志,固不在食,而其功则可食也。如以其志而食之,是率天下而为利矣,岂尚贤论功之道哉?”

【元典】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译文】再讲,你是根据动机给饭吃呢?还是根据他们所做的事给饭吃呢?”彭更说:“根据动机给饭吃。”孟子说:“假定有人在这里毁坏了屋瓦,画脏了新刷的墙,他的动机是找口饭吃,那么你给他饭吃吗?”彭更说:“不给。”孟子说:“既然这样,你就不是根据动机,而是根据所做的事给饭吃的了。”

【诸儒注疏】“墁”,墙壁之饰也。“毁瓦画墁”,言无功而有害也。既日食功,则以士为无事而食者,真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矣。

【理学讲评】墁,是墙壁之饰。孟子承上文诘彭更说:“劳力者食于人,用人之力者食人,此常理也。吾且问子平时以食与人,果以其志在求食,遂食之乎?抑因其有功于子乃食之乎?”彭更之辞已屈,又强应说:“食志。盖梓匠轮舆之人,皆有求食之志,吾故因而食之也。”彭更之言,与前所谓无事而食者,已自相背驰矣!故孟子又诘之说:“子之食人固因其志矣,设使有人于此毁败子之屋瓦,画坏子墙壁之饰,不但无功,而且有损于子,乃其人之志,却将以此求食,则子亦肯食之乎?”彭更到此再说不得食志了,只得答说:“毁瓦画墁无功有害,不可食也。”孟子遂折他说:“毁瓦画墁以无功不食,则子之食人,原非为志,还是因其有功而后食之也。既曰食功,则有功于斯道者亦在所当食矣。乃谓其无事而食,岂非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乎?”夫孟子抱道德言仁义,使其见用,必可以致帝王之盛治,开万世之太平,其功甚大也。战国之君但知举尊贤之礼,而不能尽用贤之道,使其志不得行已,非孟子之初心矣。更也犹以泰议之,何其待君子之薄耶?

【心学讲评】天下有道,圣贤之为功于天下以政;天下无道,圣贤之为功于天下以教。政着于一时,而传于后世者显而易见;教垂于后世,而其在当时则隐而难知。乃圣贤之自信也,则信以其道,而可无疑。

孟子生衰周之末,道不能行,而于邪说横行之世,欲扶王道、正人心,以为天下矜式,若守硁硁之志退隐于林谷,谢诸侯之交际,则异端益无所惮,而道不足以明。故以一介不苟之素心而游历列国,则门弟子之与偕者后车数十乘,其守卫之众从者数百人,而刍粮牵饩取给于诸侯驿传之供亿,彭更问曰:“如此者,不已侈泰而逾分乎?”孟子曰:“士之处此也,惟道而已矣。以一己之故而勤天下,则天下原非以给己之志欲,道所不许也,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君子之自持严矣。以天下之故而还用天下,则如舜受尧之天下,受其位即受其责,受其责则必受其奉,道在必受也。故天位之尊,九州之贡,以匹夫慨然受之,而必安理得,不以为泰焉。子以区区传食为泰,则抑将以舜之受天下为泰乎?”

彭更曰:“夫舜则不得谓之泰矣。舜未受之先,四门穆焉,百揆序焉;既受之后,水土平焉,教养修焉。见诸行事者如彼,故非泰也。若士之游也,从容谈说,而国不蒙其安,民不被其泽,则不知何者为道,而反求之心,有不可者在也”。孟子曰:“夫事有不易知者,子特未之知耳。为在此而效即在此,效在此而用即在此,则天下之不可用者多矣。以百工之事言之:如不通计其工之不可偏废,而事之可相易也,则农耕而食,食有余粟;女织而衣,衣有余帛;求效于尺寸之间,不相资待,所必然矣。子如通之,以为我所不能为者,吾党养也,则梓、匠、轮、舆皆见其有造于子,而食之必矣。乃于此而有人焉:此何时也,上之政教无纪而下之风俗无伦,权谋术数毁成法以殃民,邪说波行贼彝伦以灭性,而斯人也,尽于己而垂之为教,本孩提之爱,人则孝焉;推稍长之敬,出则弟焉;以躬修之实,破无父无君之妄;明其纲纪,饬其典礼,守先王之道,严其辨而使无失,以待后之学者,使百世而下贤智者知所宗,而不惑于异端以息人道;故不容不延揽天下有志,使为圣人之徒而徒行之,下资诸侯之养。乃子责以目前之小效,而日不可食也,则是梓、匠、轮舆不耕而食何其尊,而为仁义者何其轻也?”

乃彭更犹守其弪径之识,而辩曰:“食人者核其事,食于人者求其志。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故食焉而不怍。若君子之志于道也,有父而不得不孝,有长而不得不弟,习先王之道则守之,将立教以传世则待焉,岂其型仁讲义,以求食故而立此志哉?则天下食我而我不可受,明矣。”至此而彭更果不知君子之用心焉,故不足与深言,而但就其说而破之曰:“子未尝食于人,则君子之食焉而无怍,非子所及也。子且为食人者计之,则何容进问其志哉?梓、匠、轮、舆之食于子,以有宫室车器之功也,则有功于子而子食之。然则有功于天下而天下食之,非过也,则君子之受之非泰也,而何惭乎?且就子之言而还以诘子:子之食人也,必顾其所安,而与之非妄,受之非诬,将以其志在求食而食之乎?则以径径之志量君子而可也。抑将以有功于子而食之乎?则以不急见之小功诬君子以无事,不可也。而子何居焉?”

彭更于是而穷矣,乃护其前说而强为之词曰:“食志。”此其说不足与辩者,而不夺其妄,则小人以一曲之志深求君子于隐微,而毁君师之大义,将自此而昌。乃诘之曰:“有匠者于此、使之用瓦,则毁瓦使之为镘,则画镘然而犹为匠也,志在求食也,子且不问其功,而但如其志以食之乎?”彭更乃穷而不容不答曰:“否”,而其遁辞不足以立矣。乃折之曰:“夫然,则子之所食者,非必核其志也,亦实以报其功也。志隐而不可知,则小人之志易知而且略之,君子之志甚深而乌从测焉?功亦有时而不易见,则以尺寸责当时之效,可施于工匠,而以千秋待圣贤之补救,又奚容轻议乎君子哉!食之者适如其情之所必将,则食者不疚于其理之所应得。此道也,非子之所知久矣!”

盖君子之功,即存乎君子之志。故道之行也,必资于位,而舜之不辞天下,志即在焉。道不行矣,而必明之,则抑不能不资于天下之信从而传食之,即以为功于天下,志亦寓焉。师道不立而大伦斁,乃至有以毁瓦画镘之腐儒,挟求食之志,哀而养之,而乐其易与。人心风俗之坏,不亦可哀也夫!

【元典】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译文】万章问道:“宋国是个小国,现在打算施行仁政,如果齐楚两国憎恨它,出兵攻打,那该怎么办?”

【诸儒注疏】“万章”,孟子弟子。宋王偃尝灭滕伐薛,败齐、楚、魏之兵,欲霸天下,疑即此时也。

【理学讲评】当时宋王偃尝灭滕,伐薛,败齐、楚、魏之兵,欲霸天下,诸侯忌而伐之。故万章问孟子说道:“宋,小国也,今兴问罪之师,伸吊伐之举,欲行王道于天下,亦可谓有志于复古者,奈齐、楚之君皆恶而欲伐之,以无道而伐有道,曲直固有分矣。然寡不可以敌众,弱不可以敌强,不知何如而后可乎?”万章之意,若谓行仁无救于成败,而欲问强国之术耳。

【元典】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

【译文】孟子说:“从前汤居住在亳地,同葛国是邻国。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先祖。汤派人问他:‘为什么不祭祀?’(葛伯)说:‘没有供祭祀用的牲畜。’汤就派人送给他牛羊。葛伯把牛羊吃了,并不用来祭祀。汤又派人问他:‘为什么不祭祀?’(葛伯)说:‘没有供祭祀用的谷物。’汤就叫毫地的群众去替他耕种,年老体弱的送饭。葛伯带领自己的人拦截带有酒肉饭菜的人进行抢夺,不肯给的就杀掉。有个孩子拿着饭和肉去送给耕种的人,(葛伯)杀了孩子,抢走了饭和肉。《尚书》上说:‘葛伯仇视送饭的人。’就是说的这件事。

【诸儒注疏】“葛”,国名。“伯”,爵也。“放而不祀”,放纵无道,不祀先祖也。“毫众”,汤之民。“其民”,葛民也。“授”,与也。“饷”,亦馈也。《书》《商书》《仲虺之诰》也。“仇饷”,言与饷者为仇也。

【理学讲评】葛,是国名。伯,是爵。放,是放纵。遗饷,都是馈送。孟子答万章说:“仁者无敌,王不待大,子岂以宋为小国不足以行王政乎?试观成汤之事可见矣。昔成汤为诸侯时,居于亳邑,与葛国为邻,葛伯放纵无道,不祀先祖。汤使人问之说:‘国之大事在祀,尔为何不祀?’葛伯对说:‘祀必备物,吾为无以供牺牲也。’汤乃使人送与牛羊,以供其牺牲之用。葛伯自己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说:‘牺牲既备,何为不祀?’葛伯对说:‘祀宜黍稷,吾为无以供粢盛也。’汤乃使亳邑之民往为之耕,以供其粢盛,其老弱之不能耕者,往馈耕者之食,其厚于邻国如此。葛伯乃率其民,看有馈送酒食黍稻的要而夺之,其不肯与的从而杀之。有一童子以黍肉来饷,葛伯杀而夺取之。故《商书·仲虺之诰》曰:‘葛伯与饷者为仇。’即此杀童子而夺其黍肉之谓也。是汤固施仁于葛,而葛乃自绝于汤,吊伐之师,诚有不容已者矣。”

【元典】

“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本书选取了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的精华,内容有:人格的力量、财产与人的关系、幸福是什么、人生痛苦论、生存的本质等。
  •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 哲理人生枕边书

    哲理人生枕边书

    人生如水。呱呱堕地时,生命的那杯水是清澈透明,不经搅拌,不经修饰,风平又浪静,单纯而幸福。然而,生命的经过便是调制那杯水的过程,充满了喜怒哀乐。调制的人是生活的主人——自己。你可以放盐,但太多会苦涩;你可以放糖,放多了便甜腻了;你可以放醋,放太多又会淹没前面的两种味道……人生是一种尝试。没有挫折的人生其实并不完美,只有真正尝试到了失败的痛,才能彻底领悟到成功的甜,才有了酸、甜、苦、辣的交汇,人生才更刺激,更深刻,更值得回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舍得:经营人生的智慧

    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得”是本事,“舍”是学问,正如一位高僧所说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关于舍得,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实,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通过“取舍”来丰富人生,在“舍得”中体现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热门推荐
  • 我的快穿人生

    我的快穿人生

    一朝死亡她竟然也变成最喜欢小说里面的快穿任务者,她不想要当任务了,怎么破?可是为了活下去,也只能这样子做选择了,女主们,等着我的华丽逆袭吧
  • 星空下的魔道传说

    星空下的魔道传说

    魔教小公主下山啦!什么,这小祖宗怎么跑下来啦,据说她被尊主宠的无法无天,世间又不太平咯!!!
  • 末日第二十四天

    末日第二十四天

    顾言醒来的时候,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样。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叶城,成了丧尸的大本营。鳞次栉比的高档写字楼,透过浅蓝色的巨型落地窗,可以隐约看到游走的丧尸。"‘’
  • 拿着佐助的能力去守护世界

    拿着佐助的能力去守护世界

    刘帅本来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但是自从有个神秘人找到了他,他的平凡日子也谈谈消失了……
  • 今天的方同学

    今天的方同学

    我们总是在成长中遇到着让人愉快,令人悲伤,使人振奋亦或萎靡的任何事情,但这就是成长;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结识你最爱的人,这就是校园生活。此作品为学习之余的随心所作,其中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或事都有融入进来,不过部分有夸大事实,但仅是希望能将这些东西记录下来。每个有缘阅读到这部作品的读者,我都感谢你们到来。
  • 嘿,我的冤家校草

    嘿,我的冤家校草

    她认为他是一个自大妄为,虚心假意,目中无人,空有一副好皮囊的男人;他认为她是一个妄加判断,脾气暴躁,有眼不识泰山的女人;莫名的缘分,在木槿花旁,展开了一段搞笑幽默的青春岁月;蓦然回首,花开花落,原来你还在原地等我。
  • 我早就爱上了林姑娘

    我早就爱上了林姑娘

    暗恋一个人两年是什么样的滋味,江夜是不想让林叶沐知道的。终于某人按奈不住了,大声告诉了她,但是林叶沐清楚他们一点也不适合,他们之间并无缘分。可江夜却是那么执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动了她………………他们从校园一起步入婚姻,渐渐地林叶沐发现,江夜偏执,腹黑还爱吃醋,一身臭毛病,在上学那会儿的高冷学霸去哪儿了和林叶沐在一起后,江夜只想对她好,斩了烂桃花,宠她爱她只要她。
  • 这不是勇者

    这不是勇者

    勇者大人!勇者大人!不!这不是勇者大人!我们的勇者大人没有那么逗比!————————————看的就是高兴!看的就是搞笑!身为勇者!放松之余怎么能让你看那些让你伤心让你哭的作品?
  • 咸鱼少女生活录

    咸鱼少女生活录

    “作为一只职业的米虫,混吃等死就是我对我职业的修养表现!”“哎呀我家都那么有钱了,我又不缺钱!小说也好漫画也好,全都好!那更新都是看缘分的呀,努力?我批力!”————21世纪十大“感人”人物—圆小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