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26

第226章 孟子离娄章句上(9)

【心学讲评】孟子曰:“人君之所以得士与民之心者,恭也,俭也。恭则有礼于下,而士归之;俭则不以人从欲,而民附之。乃当世之主欲招致士民使归附者,亦假托焉。虽然,岂可袭取哉!夫恭者,惟其居心不骄而自见不足,以集思而广益也,则非独其礼际之谦卑而已。有位不敢挟,有才不敢逞,终始不失礼于人,何一为可侮之人乎?俭者,唯其心之不侈而分利于人,以爱物力而溥德施也,则非独其服用之节啬而已。取之也有制,用之也不穷,盈余以分授于人,何有于夺人之事乎?若夫自是而轻物,谓君子为迂阔而侮之;吝利以厚藏,谓经赋为不足而夺之;此其骄不受益,侈不知节,强人以从己,而役人以利己,恣肆已甚,而恶得为恭俭乎!乃彼犹沾沾然自以为恭俭者,唯其色恭也,唯其言俭也,以隆礼甘言为折服贤人之术,以菲薄自奉为取盈府库之资,而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者哉!则其士心不附而民去之,不亦宜乎!”

【元典】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译文】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接东西,是礼法的规定吗?”孟子说:“是礼法的规定。”淳于髡又问:“如果嫂子落水了,那么能用手拉她吗?”孟子说:“嫂子落水了而不去拉,这就如同豺狼了。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法的规定;嫂子落水而用手去拉,这是对礼法的变通。”

【诸儒注疏】“淳于”,姓;“髡”,名;齐之辩士。“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受,以远别也。“援”,救之也。“权”,称锤也,称物轻重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理学讲评】淳于髡,是齐之辩士。权,是秤锤,所以秤物之轻重者,故人之处事,秤量道理以合于中,也叫做权。昔淳于髭因孟子不见诸侯,故设辞以讽之说道:“吾闻男女有别,就是以物相取与,不得亲手交接,果是礼之当然欤?”孟子答说:“男不言内,女不言外,故授受不亲,正以别嫌、明征,乃礼之所重也。”淳于髭说:“男女授受不亲固为礼矣,即如嫂之与叔,礼不通问,亦不可亲相授受者。设或嫂溺于水,生死在仓卒之间,为之叔者亦将引手以救之乎?还是拘授受不亲之礼,而坐视其死也?”孟子答说:“嫂叔至亲,溺水大变,于此不救,则忍心害理,是豺狼之类耳。有人心者固如是乎?盖天下之事有常有变,君子处事有经有权,男女授受不亲是礼之常经,固不可越。至如嫂溺援之以手,是乃事势危迫之际,顾不得情义,便顾不得嫌疑,故揆度于轻重缓急之间,以求合乎天理人心之正,所谓权也。若但知有礼而不知有权,则所全者小,所失者大矣,岂识时通变者哉?要之经权二字原不相离,礼有常经,如秤之有星,铢两各别;权无定体,如秤锤之较物,轻重适平,二者交相为用也。”观孟子之言,则可以识权之义矣。

【元典】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译文】淳于髡说:“现在,天下的人都掉落水中了,您不去救,为什么呢?”孟子说:“天下的人都落水了,要用王道去救;嫂子落水了,要用手去救。你难道想用手去救天下的人吗?”

【诸儒注疏】言今天下大乱,民遭陷溺,亦当从权以援之,不可守先王之正道也。言天下溺,惟道可以救之,非若嫂溺可手援也。今子欲援天下,乃欲使我枉道求合,则先失其所以援之之具矣。是欲使我以手援天下乎?此章言直己守道,所以济时,枉道徇人,徒为失己。

【理学讲评】淳于髡闻孟子行权之论,因问说:“信如夫子之言,嫂溺则当从权以援之,而不必拘于授受之礼矣。况圣贤出处为治乱所关,岂可执一?方今列国分争,生民憔悴,就如溺于水的一般,夫子视天下为一家,亦当从权以救之可也,却乃守不见诸侯之义,而不肯一出其身以援天下,这是为何?岂亦拘于常礼而不能通变乎?”孟子答说:“援嫂之溺与援天下之溺事势原自不同,盖天下至广,陷溺之患至大,如欲拨乱反正,济世安民,必以先王仁义之道拯之,乃能有济,非如嫂之溺水,但援之以手即可救也。吾能以道自重,然后可以出而有为,今子欲援天下,而使我枉道以求合,则先失其援之之具矣,岂欲我以徒手援天下乎?天下之溺不可以手援,则亦不容轻身往见以枉其道矣。”此可见圣贤出处一本于道,固不欲洁身以为高,亦不容枉道以求合,经权之际,自当有辨也。后世以反经合道为权,遂至有违道以济其私者,不亦悖于孟子之训耶!

【心学讲评】孟子在齐,所志者大,故所持者正。而游士忌之,则淳于髡以巧辩为之首。夫彼恶知君子济天下之道哉!一言之效,一计之得,遂以为有功于人国。乃不知天下之所以乱者,唯道之不明,而不在一时补救之无术。以术补救,而人主之心一侈于小功小名,而天下愈不可复治,则正唯游士以救之者贼之也。

淳于髡思以折孟子,而故为迂远之喻,以使孟子不能违己,而曰:“君子所执者礼也,而礼有至严而不可紊者,莫大于男女之际。男女授受不亲,以别嫌而明微,礼与?”髡知孟子之不能不据以为礼之必然,而孟子亦无能易之,而曰:“礼也。”髡以孟子不容有转计矣,而设言曰:“嫂叔不通问,男女之至妨也。而嫂溺不可不援,援之则必以手,此事与礼不相两全之势。援之乎?抑必据礼而无援乎?”髡知孟子之不能复据以为礼之必谨,而孟子亦不能夺之,且畅言其所以必援之故、与无妨以手之理曰:“嫂溺不援,则无有人之心而为豺狼也。虽然,亦何病于礼哉!夫礼定于道之贞一,而权因于事之轻重。故君子审经以定礼,而因礼以达权。故男女授受不亲,礼也;礼定而理得,可以达情。嫂溺援之以手,权也,权审而初不失礼。盖先王制礼,尽权度之宜于得为之际。而方溺之时,非行礼之日,故权伸而不损于礼,又何疑乎!”

于是而髡之邪说倡矣,曰:“夫子亦知权乎,则今天下岂非用权之日乎?国势之不安,民生之不息,无异于溺也。而夫子守不召之节,以不获乎上;诎五霸之功,以无利于民;是何异视嫂之溺,而执授受不亲之礼乎?则何明于小而暗于大也”。

孟子以正辞而诘之曰:“夫欲知所以援天下,则必知天下之所以溺。非仕亢而激成之,乃士贱而陷之也;非功利不足而浸以弱,乃功利相夸而害之也,则唯其无道而已矣。以无道而溺,则援之必以其道。士节伸则道重,功利诎则道行,故吾之所以不屈于礼、不贬其德者,所以援天下也。若夫嫂溺,则初非无礼之故而溺,则援重而礼轻,故援之以手,可屈礼以从权。今子欲吾降志辱身而以援天下,则是视王道衰息、生民憔悴、失道之深重,为一时偶尔之溺,而可以权济之。天下果如是其易援乎?可一举手而已出诸沟中乎?故子之所以援之,皆所以溺之也,而何为其喋喋也!”

呜呼!道不易知,不易行,而天下之胥溺已久,乃使如髡者得从沉没之中侮君子以所不能,则孟子其能久安于齐乎?

【元典】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也。”

【译文】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

【诸儒注疏】不亲教也。“夷”,伤也。教子者,本为爱其子也,继之以怒,则反伤其子矣。父既伤其子,子之心又责其父曰:“夫子教我以正道,而夫子之身未必自行正道。”则是子又伤其父也。

【理学讲评】夫子,是尊长之通称。夷字,解做伤字。公孙丑问说:“凡人爱子莫不欲教之以有成,乃君子不亲教其子,这是何故?”孟子答说:“父之于子非是不当亲教,但以事势论之,有所难行故也。盖父之爱子必教以正道,不纳于邪,使其视听言动皆有准绳,出入起居无或惰慢,方是教子之法。若教之以正,而子或不肯率从,则不免痛加督责,而继之以怒。夫教子者本为爱其子也,今以怒继之,则反伤其子矣。父既伤其子,子之心又责其父说:‘夫子徒知教我以正道,乃自己所行未必合于正道。’既不率教,且有后言,则是子又伤其父也。父子以恩为主,若至于相伤,则天性之爱有亏,慈孝之理胥悖,其为不美之事莫甚于此,如之何其可行耶!”

【元典】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译文】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诸儒注疏】易子而教,所以全父子之恩,而亦不失其为教。责善,朋友之道也。

王氏曰:“父有争子,何也?所谓争者,非责善也,当不义则争之而已矣。父之于子也如何?曰,当不义,则亦戒之而已矣。”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君子之于子,亲教则势有所不行,不教则情有所不忍,所以古人就中斟酌,务求两全,我有子必使之师事他人,人有子亦许之从学于我,恰似相换易的一般,是以教行而德成也。所以然者为何?盖德业相劝,过失相规,这是处朋友的道理。惟父子之间,贵在恩意浃洽,为父的须量其子之才质而养之,为子的须察其亲之志意而善谕之,切不可强其所难,而互相责望也。若使父子之间至于责善,则父有忿怒之色,子有怨怼之心,父子相夷而情意乖离矣。夫父慈子孝,然后家道兴隆,苟或乖离,则家庭之间失了和气,其为不祥孰大于此。此古人易子之教,所以为善也。”尝观古人教子之法,自孩提有知至于成立,未尝一时失教,既委曲调护不至于伤恩,且习惯自然,不夺于外诱,是以不严而化,不劳而成。盖士庶之家欲爱其子,未有不教者,而况于有天下国家之任者乎!贾谊有云:“早谕教,选左右,此今日之急务也。”

【心学讲评】古之君子于人伦之际,循其理,尽其情,而犹必酌之以势。势有常变,有顺逆。取夫中人以下所必至之势而虑之,乃以制为经久行远之法,而后天下之情以合,天下之理以得焉。五伦皆有其因势之妙用,而以曲全父子者为尤至,于是而有不教子之法。

公孙丑疑焉,而问曰:“君子教思无穷,则天下无不可教之人,而父子有亲,则尤望其子以成人之道。乃设科无所距,而独立不教子之法,则何也?”

孟子曰:“此非理之不可教也,非情之不欲教也,亦审其势而已矣。教者期于行也,则所以行其教者不得不严;而势不可严,则教不可行。行于一人,而不可行于天下,君子不行也;行于贤智,而不可行于愚不肖,君子不行也。酌其势于不肖之子,而并浑其势于贤不肖之迹,则天下且不知其势之必然,而以为情理之当然,而后天下之父子定矣。

“夫所谓势者,因子之有不肖,亦势之所必有者也。夫教者之道必以正矣,正以防邪,而私欲不行,不肖者之所不能行矣。以正不行,在他人则可率规矩以裁抑之,而在子则望之之心切,而怒不可止。夫始于教,继于怒,则厌恶其子之心生,而伤其慈子之道矣。且不但已也,不肖者之心无所不至,遂将曰:夫子教我以正,必夫子之能正也,而夫子有未出于正者矣。盖规避之情,不难文致其父之过,仳又势之所必至者,不似他人之虽不受教,而不至于反讥也。如是,则子又伤其为子之道矣。父伤乎慈,子伤乎孝,是父子相夷而成乎大恶矣。夫教,欲其善也,而反陷于恶,则何如其弗教之为得哉!

“故古之君子既知势之不可行,而抑为情理之不可止,乃立为设科之法,使其子就教于他人,而己乃教人之子,所以顺其势而免其逆,乃以尽乎情理而贞其常。如其不可教也,则亦安之于命而已矣。岂在他人不可教者,而己独能必行乎?

“是道也,君子以之不教其子,即以之上事其亲。父有过,几谏可也,不然则怨慕而已矣;子有过,戒谕可也,不然则涵养之而已矣;不以善相责也。盖以善者不待于责,不善而责之,则相怨而情离。夫至于父子相离。而天性绝,菑害至,不祥莫大焉。夫责善亦情理之宜然,而究至于不祥。古之君子通乎势以全情理之道,可以经久行远,即有贤子,亦不患乎无师,而子又何疑哉?则甚矣情之未可任,理之未可执,而势之不容不审,乃以立人伦之大经矣乎!”

【元典】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译文】孟子说:“哪一种侍奉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哪一种守护最重要?守护自身(的善性)最重要。不丧失自身(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丧失了自身(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

【诸儒注疏】“守身”,持守其身,使不陷于不义也。一失其身,则亏体辱亲。虽日用三牲之养,亦不足以为孝矣。

【理学讲评】孟子说:“凡人之于天下,有所敬承而不敢违,叫做事。事,果以何为大?惟善其亲,凡服劳奉养,无所不尽其心,斯为事之大也。有所保持而不敢失,叫做守。守,果以何为大?惟善守其身,凡言动事为,无所不致其谨,斯为守之大也。然事亲守身,固皆为大,而守身为尤大。盖亲者身之本,身者亲之遗,诚能以道自守不失其身,则显亲扬名,可传于后,如此而能事其亲,吾之所闻也。如或一失其身,陷于不义,则亏体辱亲,乃不孝之大者。而欲以奉养之末,尽事亲之道,吾未闻之也。”欲事其亲者,可不自守身始乎?古人有言:“孝莫大于宁亲,故孝子不登高,不临深,一出言,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皆守身以事亲之旨也。”推其极,虽放诸四海,通于神明,亦不外此。事亲者不可不知。

【元典】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译文】哪个长者不该侍奉?但侍奉父母才是侍奉的根本;哪种好品德不该守护?但守护自身(的善性)是守护的根本。

【诸儒注疏】事亲孝,则忠可移于君,顺可移于长。身正,则家齐,国治,而天下平。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事亲何以为大?盖人于尊卑长幼之间,有所敬承,何者不谓之事,然非事之本也,惟能事其亲,则伦理明于家,而百行之原以启矣。由是移以事君则可以作忠,移以事长则可以昭顺,皆事亲之念,为之造端也。非事之本而何?惟其为本,故言事之大者,必归之事亲也。人于家国天下之大,有所保持,何者不谓之守,然非守之本也,惟能守其身则道德备于己,而万化之基以立矣。由是以守家国则齐治之效成,以守天下则均平之化应,皆守身之道为之托始也。非守之本而何?惟其为本,故言守之大者,必归之守身也。如不能事亲,则大本已失矣,岂有本乱而末治者哉!”

【元典】

“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撤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撤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同类推荐
  • 我们的存在或新的种族

    我们的存在或新的种族

    本书选用书中一篇文章做书目,以有机地连接12篇各不相干的文化批判随笔。在这些文章中,有些篇章由于引用了古人的著作片断,对已习惯使用现代汉语的读者来说,初读时,可能会引起一些难以避免的不习惯。但这些篇章同其余各篇一样,充满了思想的灵感的闪光,引文并不多,文章是易读的,值得读者品味,其中的独创性、新颖性,很有启发意义。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这部作品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本书以散文诗体写就,宣讲“超人的哲学”和“权力意志”,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阐述出:人类是处于超人和禽兽之间的物种,人类的进步方向是超人;上帝已死,唯有让上帝死才能进化为超人;人类的道德便是超人甘于坠落自己的意志等哲学思想,用诗歌的语言,讲述了尼采对于人生、人类、痛苦、快乐、期待的深刻领悟。这本书是一部哲学书,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一部关于“超人”的圣经。
  • 尼采全集 第4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全集 第4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卷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袁堂欣,谢志强主编的《冰鉴》是中华国学经典藏书系列之一,《冰鉴》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热门推荐
  • 九尾狐攻略

    九尾狐攻略

    胡黎感到很悲哀,就因为自己姓胡名黎,那个蠢系统竟然把他变成了一只九尾狐!不仅如此,蠢系统不但蠢,还整天,蠢宿主蠢宿主的叫,我xx,蠢系统以为自己智商有多高?智商250的他,敢问,有谁能比得过?系统:250?明明250是用来骂人的好吗?胡黎:我不管,反正我智商比你高!系统:呵,就你个250,还敢跟智商290的我比?胡黎:我的天呐,你不知道,290=250+38+2吗?…………也就是因为一人一系统都蠢,某人才能拐走小狐狸。总之,这是一个无三观无节操无下限的文。
  • 神雕来了

    神雕来了

    这一年,杨过还未入古墓,这一年,有那小龙女初长成。而他,好死不死的成了那只怪雕!“我是奔着痴情的小龙女,傲情的郭芙,纯情的郭襄,还有怨情的少妇李莫愁来的,贼老天,你让我变成了一只禽兽!?”他学习着独孤的剑法,他和黄药师交情莫逆,他时不时的会坑一坑欧阳锋,他最爱找洪七公请客喝酒。这里,是神雕世界,而他,被江湖上所有人尊称为——神雕!弥补他心中的遗憾,纵横他心中的江湖。天下如此之大,英雄美人,神雕来了!(ps1:本书别名《好大一只鸟》,别想歪,这是我几个损友提供的。)(ps2:本书非典型异兽文,是武侠+异兽的统一,每月3天化形为人,不喜误入。)(ps3:神雕来了,打劫推荐收藏!群:守夜人:252042865)
  • 重生之总有人想拆CP

    重生之总有人想拆CP

    文言:为毛给我这么一个囧的死法?陆方:为毛我家官配总不配合我?作者:因为总有人想拆你们CP呀?文言一朝回到青葱年华,从前世的软妹渐渐黑化成一朵黑莲花,扒了拆cp的家伙的马甲,整治了前世的仇人,却唯独对陆方束手无策。作者暗戳戳地表示,为了安慰总是被女主甩的男主,当然要毫不大意地加男主光环啦~
  • 逆天丹神

    逆天丹神

    异界战国,群雄争霸,唯强是尊,丹破乾坤。杨凡,太极杨家传人,身怀逆天宝鼎,却为人所害重生到百草大陆,从此开始一段堪称妖孽的异界人生。“小王爷怎、怎么一出生就会讲话,妈呀,这、这不是妖孽吗?”稳婆看着襁褓中的杨凡就像看到鬼样,老脸上的粉底簌簌而下。“花蕊姐姐,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娶你做我的老婆,你要等我哦……”三岁的杨凡腆着肚子作大人状,脸上是既滑稽又认真的表情。“敕令百草大陆上所有修真宗门掌教三日后来此朝拜,违令者杀无赦!”成年的杨凡一袭白衣,屹立在千仞悬崖上,飘飘欲仙,威凌天下。杨凡语录: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灭我,我就偏要逆天而行,终有一天,我会把那些曾欺凌过我的人都踩在脚底!
  • 复仇

    复仇

    南宫幽栀与哥哥的父亲母亲相继去世,竟是谋杀。此后他们踏上复仇之路,一路结实好友······
  • 天武大系统

    天武大系统

    左清秋意外身死魂穿武侠大陆。左清秋获得武侠召唤系统,完成系统布置的任务召唤武侠人物,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武侠大陆的巅峰。
  • 重生之逍遥今生

    重生之逍遥今生

    一位普通少年的重生之路,众生皆是弟弟,看我逍遥重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光荏苒,竹马依旧

    时光荏苒,竹马依旧

    从小到大,他的梦想就是娶她为妻,步步为营,只为了得到她。她敬他如兄,逃到了天涯海角,却还是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 末世进化时代

    末世进化时代

    一个突然出现的神,引起了一场关于生存的游戏竞争,在末世的环境下,看人们如何生存,如何挣扎,看主角如何一步步得到神的认可,如何登临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