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28

第228章 孟子离娄章句上(11)

盖孟子之时,游说兴而人务以能言为利,故先王可毁,天地可诬,谈国事则威败唯其所指,论性命则善恶唯其所云。王者不作,而君子无权,孟子之致叹,岂独为一妄人而发之哉?

【元典】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诸儒注疏】王勉曰:“学问有余,人资于己,不得已而应之可也。若好为人师,则自足而不复有进矣,此人之大虑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人之为学,莫贵于自修,莫病于自足。如多见多闻,足以待问;有道有德,可以为法,天下之人皆尊而慕之,愿以为师,然后不得已而应之,可也。若乃自己的造诣,未必便是圣贤,却偃然自尊,傲然自足,见得自己有余,别人不足,一心只要做人的师范。如人有不知的来问他讲解,有不能的来求他教导,他心里便十分喜欢。有这等好胜的念头,必不能谦虚以受益;有这等自满的意思,必不能勤励以自强,是终不复有进矣,岂非人之大患乎?”孟子此言不专为传道授业而设,亦戒人不自满假之意。盖人之于道德,若以虚心观之,惟日不足,自不敢以贤智先人;若以满心处之,祗见得吾之言动,皆可为法于天下,而非人之所能及矣。《书经》上说:“谓人莫若己者亡。”《大学》说:“骄泰以失之。”皆所以深致其戒也。有君师之责者,宜究心焉。

【心学讲评】孟子之时,异端杂出,诬性以不善,诬道以不常,知有世则不知有己,知有身则不知有世。其尤无据者,谓臧可三耳,鸡可三足,一尺之棰终身用之不尽,亦且坚持其论,以自丧其彝伦而为害于天下。孟子乃直指其立心之始所由以陷于邪者而言之曰:“夫人之敢于为妄,而率天下以祸仁义者,岂其果有叛道之心,而不知天理民彝之不可诬哉?吾知其患之所在矣。自世主无养贤造士之典,而士之有才智者不得以自见,于是有为师之一涂,可以自表见而推重于天下。于是师之名美而师之利长,彼士之不遇于时者遂以此为安身利用之术而好之。迨其好之矣,则以学,以问,以思,以辨,无非欲成其一家之说以新天下之耳目。于是劳心焦思,穷幽极僻,屈天地万物之本然,以伸其汪洋雄伟之辨,则无父无君、贼仁贼义之言无所不至,虽自知不可,而以为非此莫遂吾好也。尚可救正之而使从君子之教乎?使王道行而庠序之教谨,则无所可好,而此能言之士未尝不可收之为造就之资也,而岂果有不可正之人心哉!”

吁!为师者众,而势重必返。秦之博士没命于一坑,而《六经》为煅。小名小利鼓动风俗,其害岂可胜道乎!君子之所以不随世为好恶,有深意也夫!

【元典】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

【译文】乐正子跟随王子敖来到齐国。乐正子去见孟子。孟子说:“你也来看我吗?”乐正子说:“先生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孟子问:“你来了几天了?”乐正子说:“前些日子。”孟子说:“前些日子就来了,那么我说这话不也是应该的吗?”乐正子说:“(因为)住所没有定下来。”孟子说:“你听说过,(非要)住所定下来了,才去求见长辈的吗?”乐正子说:“我有过错。”

【诸儒注疏】“子敖”,王驩字。“昔者”,前日也。“馆”,客舍也。王膳,孟子所不与言者,则其人可知矣。乐正子乃从之行,其失身之罪大矣;又不早见长者,则其罪又有甚者焉。故孟子姑以此责之。陈氏曰:“乐正子固不能无罪矣。然其勇于受责如此,非好善而笃信之,其能若是乎?世有强辩饰非、闻谏愈甚者,又乐子正之罪人也。”

【理学讲评】乐正子,名克,是孟子弟子。子敖,是王鹱的字。昔者,是前日。王骓,乃齐王之幸臣,孟子之所深鄙而不与言者,乐正子一日从之至齐,则失身于匪人矣。孟子不直言其所从之失,而先责其来见之迟,故为绝之之词说道:“尔今日还来见我乎?”乐正子惊问说:“弟子未敢失礼,先生何故出此言以绝之?”孟子说:“尔至齐国今已几日矣?”乐正子对说:“前日方至。”盖自明其未久也。孟子因问说:“尔前日已至,今日方来见我,则我之出此言也不亦宜乎?”乐正子因自解说:“克初至齐国,舍馆未定,故来见稍迟,非敢慢也。”孟子责之说:“尔曾闻门人弟子来自远方,必待舍馆既定,然后求见师长乎?盖必以见长者为先,求舍馆为后,方是诚意。今子迟迟来见,恐敬师之道不如是也。”于是乐正子自知其罪,即对说:“克也,来见之迟,诚为失礼,已知罪矣。”其勇于受责如此。然孟子发言之意,则犹未之悟也。

【心学讲评】君子慎于所交,则绝小人也不得不严。虽或知其为小人,而偶与之为暂合,亦自以为无伤也,而不知志意之已移矣。小人之所知者,饮食而已矣,居处而已矣。以此二者之便安动君子,而君子以为无所大损,遂不觉而生便安之心,则于向道慕贤之诚有分之者矣。乐正子之于子敖是也。

乐正子,善人也。子敖,佞人也。乃乐正子欲之齐以见孟子,子敖因招而与之偕行。乐正子以为此偶然之事,亦何所不可之有,而遂从之,不觉至齐之后,信宿而见孟子。本以见孟子而来,则见者其诚也。而孟子责之曰:“子亦来见我乎?”若不知其来齐之初志,而视为分道而趋之人矣。乐正子对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则自志其所从之非,以成乎求见之过也。而孟子曰:“子来几日矣?”姑未责之于从来之非,而诘其既来之已夙也。乐正子对曰:“昔者。”亦忘其求见之不速,而昧其不能速见之由也。孟子乃直责之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则明正其不能速见之非,而深察其所从之非道也。乐正子曰:“舍馆未定”。汲汲以求舍馆者,其习于子敖便安之意乎?孟子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切责之以怀安之私为失礼之本,而所以成乎怀安之私者,尚冀其自悟也。乐正子乃引咎而谢曰:“若然,则克信有罪矣。”则亦以缓于见师为罪,而若知急于求安之非。乃所以成乎其罪者,孟子未言,而乐正子亦终未之悟也。

盖图安之情,中材之恒也,而唯日亲正人、近正训,则自抑而不求其逐。彼小人之自为计与所以诱君子者在此,则道涂之间、方至之顷,相与商确者,唯此之为汲汲。故虽以乐正子之贤,不觉为其所惑。使乐正子而能悟,则因求舍馆缓见先生之罪,以自反其致惑之由矣;而尚未能也,故孟子不得已而更有言也。

【元典】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译文】孟子对乐正子说:“你跟着王子敖来,只是为了混饭吃罢了。我没有想到,你学习古人的道理,竟是用它来混饭吃。”

【诸儒注疏】“徒”,但也。“餔”,食也。“啜”,饮也。言其不择所从,但求食耳。此乃正其罪而切责之。

【理学讲评】餔,是食。啜,是饮。乐正子从王骥之齐,既知见师迟缓之罪,孟子乃正言以责之说:“君子之取友最宜慎重,必是志同道合方可相从,今子敖是何等样人品?尔乃从之以来,想亦非有他意,只为其饮食供奉富厚有余,尔但图些铺啜,得遂口腹之欲而已。我不意子学古人之道,以圣贤自期,乃为饮食之征,妄从非类,何其不自爱如此?子亦知其罪否耶?”按乐正子乃孟子高弟,必不至以铺啜从人,但一时取便相随,不及审慎,孟子恐其失身,故峻词以责之如此。可见士君子立身行己,自有法度,未有纳交权幸,而不辱其身者。孟子于王骧未尝略假词色,即门人弟子少有濡足,必切戒而预远之,若将浼焉。圣贤出处交游,光明正大,真后世所当法也。

【心学讲评】君子之慎,慎于其微。以善小而不为,犹可托于其大者也;以恶小而为之,自谓无伤,念之能勿愧乎!

孟子之责乐正子曰:“子之来也,盖从于子敖矣。子敖之非可从,子岂不知!则子岂以子敖为可与友而从之乎?抑岂有所深望于子敖而从之乎?此吾之可为子谅者也。不过曰道涂之间,旅食之便而已。子敖以是动子,而子亦自谓可无大咎焉耳。虽然此岂小节也哉!子所学者古之道也,以礼制欲,以义择交,正其身而无一言一行之过者也。乃子敖以子为学道之士,而倚重于子子;遂以慵啜之故,而屈从子敖。则是学古之道以便慵啜矣,而我岂意子之若是乎?由此念之,子欲不自愧而不得矣。”

故孟子之守其身以爱道,无微之不谨;而为通融之说者,君子之所耻。可不戒哉!

【元典】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译文】孟子说:“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

【诸儒注疏】赵氏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舜告焉,则不得娶,而终于无后矣。告者,礼也;不告者,权也。“犹告”,言与告同也。盖权而得中,则不离于正矣。

范氏曰:“天下之道,有正有权。正者万世之常,权者一时之用。常道人皆可守,权非体道者不能用也,盖权出于不得已者也。若父非瞽瞍,子非大舜,而欲不告而娶,则天下之罪人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古礼相传,凡人不孝之罪有三:一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一是不娶无子,绝先祖祀,犯了一件便不是孝子。然就三者较之,不谏其亲者,止于不能成亲;不为禄仕者,止于不能养亲,其罪未为大也。惟至于无后,则先祖相传的支派绝于一人,而父母之宗祀无主矣,其为不孝孰有大于是乎?所以古之圣人,当事势之难,人伦之变,便有个善处的道理。昔虞舜有鳏在下,帝尧以二女妻之,舜但承尧之命,而不告于父母。以舜之大孝,目以不顺乎亲为已忧,岂不知礼之当告哉?正恐告而不许,则不敢娶,而终于无后也。盖告而后娶,所以禀命于父母,而不敢自专,礼之经也。不告而娶,所以继承其宗祀,而不至无后,礼之权也。故君子以为舜之不告,与告而后娶者,同归于孝而已。向使舜拘禀命之礼,而蹈无后之罪,则是泥于小节,而陷于大不孝矣。君子奚取焉?”夫古今帝王之孝,莫过于舜,乃其所最重者在此。可见子之事亲以承祧为大,以奉养为小,故必宗枋有托,主祀得人,而后祖宗之神灵可慰,父母之心志可悦也。以孝治天下者,其尚体而推之。

【心学讲评】孟子曰:“孝子之事亲,事之以心而已矣。势有所不两全,则酌之于心,其必守乎人子之常而不敢渝者,何也?唯心之不敢与不忍也。则度乎事亲之变而不敢执者,何也?亦唯心之不敢与不忍也。知此,可以论大孝者之行权矣。

“夫君子之量谓不孝者有三;阿意曲从而不几谏,家贫亲老而不禄仕,与不娶无后而为三。然亲有过,改不改者听乎亲;亲无养,仕不仕者因乎时;未至绝所生之理、忘生我之恩,使亲没而竟同泯灭之为大伤乎孝子之心也。此其间权度天理之自然,省察吾心之必动,唯大孝者知之深而念之切矣。

“故娶妻必告父母,礼之常也,而舜不然。娶二女于沩油,瞽瞍不与闻焉。乃舜所以不告者,念无后之罪为至大,而恐告则不得娶也。此其心,唯君子有以体之矣。念人子之娶而必告,唯此心之不敢不告、不忍不告,非但以其文而已矣。乃舜不告之心,则念父母之生我为至重,将以衍生理于无穷,而我不敢失坠;念我之事父母为有尽,必将延思成于后世,而我不忍中绝;则与必告者之心,同此钦翼之情、依慕之诚也,犹之乎其告也,而礼文有所不恤矣。”

然则人子之事亲,唯权之于心。果其真爱之不忍,真敬之不敢,则以几谏者此心,以禄仕者亦此心,即有所不谏、有所不仕者亦此心。如其未也,则即循事亲之常理而行之,而此心先已不容自昧矣。为人子者念之哉!

【元典】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译文】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

【诸儒注疏】仁主于爱,而爱莫切于事亲;义主于敬,而敬莫先于从兄。故仁义之道,其用至广,而其实不越于事亲从兄之间。盖良心之发最为切近而精实者。有子以孝弟为为仁之本,其意亦犹此也。

【理学讲评】孟子说:“世之言道者,只在枝叶上讲求,而不反之根本切实之地,是以愈难而愈远耳。岂知道莫大于仁义,而其实亦不外于孝弟之间乎?夫仁主于爱,凡济人利物,都是爱之所推,然非其实也,乃其实则在于事亲。盖父子天性有欢然不可解之情,即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这一点爱心何等真切。人能孝以事亲,尽得为子的道理,则慈祥恻怛之心不可胜用,以之济人利物,至于无一夫不被其泽,都从这里面生发出来,岂不是人之实乎?所以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主于敬,凡事君尊贤,都是敬之所施,然非其实也,乃其实则在于从兄。盖兄弟天伦,有秩然不可逾之序,即孩提稍长无不知敬其兄者,这一点敬心何其真切。人能顺以从兄,尽得为弟的道理,则谦卑逊顺之意随在皆然,以之事君尊贤,至于无一事不得其宜,都从这里面充拓出来,岂不是义之实乎?所以说义之实,从兄是也。”夫事亲从兄,人皆可能,而仁义之道胥从此出,则求道者,当以敦本尚实为务矣。

【元典】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译文】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诸儒注疏】“斯二者”,指事亲、从兄而言。知而弗去,则见之明而守之固矣。“节文”,谓品节文章。“乐则生矣”,谓和顺从容,无所勉强,事亲、从兄之意油然自生,如草木之有生意也。既有生意,则其畅茂条达,自有不可遏者,所谓“恶可已”也。其又盛,则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自知矣。

此章言事亲、从兄,良心真切,天下之道,皆原于此。然必知之明而守之固,然后节之密而乐之深也。

同类推荐
  • 原本大学微言

    原本大学微言

    《大学》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宋代以后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文中以“明明德”“亲民”“至善”为纲,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对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做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四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自然辩证法新编

    自然辩证法新编

    本书在内容结构上,采取从观念、理论、方法到实践的逻辑,分为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方法、技术创新方法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6个层面。在具体写法上又将知识分层结构原理和方法贯彻始终,不仅使读者能够理解理论本身,还能够知晓理论形成的条件和根据,以及如何应用具体原理分析和认识科学、技术、经济及社会现实问题。另外,注重案例分析和关系分析也是本书的特点。关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分析更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 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二辑 )(套装共5册)

    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二辑 )(套装共5册)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精英教育的核心有六大价值观:没有灵魂的人永远不会忏悔,过有节制的生活、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问号代表一切、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透过那些浸泡在苦涩中的“含泪的笑话”,犹太人调侃和嘲弄权力与神圣,讽刺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从而抵抗和超越世俗生活的悲苦与无聊。《傻瓜哲学:犹太大师的生命智慧》:犹太人有一种悲剧式的自嘲和傻瓜哲学,他们只嘲弄自己,变成真正的“傻瓜”。取名傻瓜哲学其实有自嘲的意味,与中国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异曲同工。《修补世界:犹太人创造力的奥妙》:本书通过对群星璀璨的犹太精英成功智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伟大理想,让人在先进的理念和最优的实践中感受到犹太精英成功的奥秘。《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本书是从国内的羊皮卷《塔木德》和新编译的《塔木德启蒙书》一书中精选出来的智慧格言。
  • 思考中国哲学(汤一介集)

    思考中国哲学(汤一介集)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哲学研究方面论文的汇编。书中勾勒了作者研究哲学的历程,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等核心问题,提出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化是在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种力量所形成的张力制约下前行,从中国现代哲学的探索与创新角度指明了中国现代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创建中国解释学”的理论构想,最后还缅怀了中国现代哲学家对中国学术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肥妃的皇帝驾到

    肥妃的皇帝驾到

    一位心大的美人一点一点侵入冷漠无情的皇帝的心里的奇葩故事
  • 梦隋唐

    梦隋唐

    高中生叶明因以为穿越到隋唐时期,他用自己所学求得生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清官能吏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清官能吏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蕴界天启录

    蕴界天启录

    全新的世界观设定,熟悉的玄幻升阶系统,玄幻宇宙中由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新大陆,种族间的混战不修,阴森恐怖的无人之境,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锻造,练药,蕴刻等多种职业自由选择,总之,这个新世界有太多的未知,等待着我们一起探索!
  • 王爷请抱好醋坛

    王爷请抱好醋坛

    一次又一次意外,不过是某人蓄意已久,抽干鱼池里的水,调换王府里的侍卫,砍掉墙边的树,火烧她的房,忽悠她,掐她桃花,时不时来一桌全绿,名为这是世上最美味的东西,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王爷!你要孤独一生?”半夜在她屋外弹琴,这是人该干的事?脸呢?他脸上笑意不减,“你睡不着。”她怒踢一脚,“哪天我砸破你的醋坛!”他望着她怒气的身影,“余生,不过是想与你一起!”她,只属于他一个人。她,无情冷漠,从未想过会与他执手一生。他遇见她,是他一生最美的意外。
  • 衣橱冒险记

    衣橱冒险记

    我俩打开这满是灰尘的衣橱,看见里面有一件大衣,不小心跌进去了,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上上下下

    上上下下

    本书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由5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组成。
  • 中校先生的桃花劫

    中校先生的桃花劫

    她是大学校园里人人喜欢魅力颇高的的老师。他是部队里最年轻的中校,各项技能全都拔尖,是位铁血的硬汉。她是东南亚K2杀手组织头目的的掌上明珠,她却从小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是真正的名门贵族,家中的少爷,他的婚事成了全家人的阶级任务。阴差阳错,他意外的爱上了她,而且是至死不渝的那种。第一次见到姚倩倩,当时还是陆军少校陆辰希有种想扑到她的欲望~~他想方设法的找到她并且以教官的身份来到了她所在的学校,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这丫忒特别了,背着两杠一星晃花了她的眼不说,还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戏她……好吧,好吧,看在他是帅气的兵哥哥的份上,就勉为其难的跟他试试没想到这一切进行的那么顺利倩倩没想到他们居然结婚了,而她居然成了一名名符其实的军嫂……
  • 快穿之男主每天都在搞事情

    快穿之男主每天都在搞事情

    #这本书男强女强男主是主神之子女主是系统空间里的四强之一#整个系统空间的人都知道,系统空间四强之一的慕云汐是个莫的感情的人。整个系统空间的人也知道,主神之子江亦然是唯一位敢粘着慕云汐的人,但慕云汐从来没有理过他。江亦然当然不甘心如此,先将自己的老爹主神申请让他和慕云汐一起去三千世界里做任务,主神老爹当然是答应了。他之前就一直让江亦然去做任务,可他却一直粘着慕云汐,这次主动申请他当然不会拒绝。更何况还带上慕云汐做任务前的两人:江亦然:汐汐,你陪我一起去玩嘛!慕云汐:不行。江亦然:汐汐,我们一起去修炼啊!慕云汐:不要。江亦然:汐汐,你可不可以不要对我那么冷淡?慕云汐:不能。劳务后的两人:江亦然:汐汐,我们一起去玩啊!慕云汐:好。江亦然:汐汐,我们一起去修炼啊!慕云汐:好江亦然:汐汐,我们一起去炼药啊!慕云汐:不用。我之前已经练了好多,够我们吃几百年了。炼药很危险的,不要受伤了。江亦然:汐汐,你真好!慕云汐:(宠溺的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