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29

第229章 孟子离娄章句上(12)

【理学讲评】斯二者,指事亲、从兄说。孟子承上文说道:“良心真切之地,乃百行从出之原,不但仁义之实在于事亲、从兄二者,推之智、礼、乐莫不皆然。盖智以明通为用,虽万事万物都要周知,然其根本切实的去处,只是事亲从兄这两件,见得分明,守得坚定,一心一念只依着孝弟的道理,不为私欲所蔽,不以外慕而迁,这便是本然之良知,推之可以穷神知化,未有能察人伦而不能明庶物者,此所以为智之实也。礼以秩叙为体,虽三千三百都要精详,然其根本切实的所在,也只是事亲、从兄这两件,限之以品节,饰之以仪文,一举一动只在爱敬上周旋,使有义以相维;有情以相洽,这便是自然之天秩,出之可以安上治民,未有能悖典而不能庸礼者,此所以为礼之实也。知智之实,则不必以博闻多识为能;知礼之实,则不必以繁文缛节为尚。学者惟敦本务实矣。”孟子承上文说:“乐,以和乐为主,虽平情宣化功用甚博,然其切近精实之地,也只在事亲、从兄这两件。盖父子兄弟天性至亲,自有喜喜欢欢一般的真乐,吾能孝于亲、弟于兄,家庭之间浑然和气,则天性之真乐在我矣。乐则和顺从容,无所勉强,其真机发动就如草木之萌芽一般,将油然而自生矣。既有生意,则发荣滋长,日渐充溢,其生机畅达,就如草木之茂盛一般,盖勃然而不可已矣。生而不已,则随处发见,莫非性真;动容周旋,莫非盛德,其妙至于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而不自知其所以然者,盖啐然、盎然,四体不言而自喻矣。这是吾心自然之和乐,充之以动天地感鬼神,莫不由此,此所以为乐之实也。可见孝弟为五常之首,百行之原,吾性中之仁义莫切于此。而知此之谓智,履此之谓礼,和此之谓乐,天下之道无一不统于斯二者。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道尽矣,何必求之远且难哉?”

【心学讲评】孟子指所性之德于人心,以示天下之切求也,曰:“夫人性中之德曰仁,曰义;而能明此仁义之理者曰智,仁义之自有其品节者曰礼;仁义之心发不容已,因而传之于音容以鸣其和者曰乐。此五德者,学者以之为学,圣人以之为教,修之一身而不容以斯须去,行之天下而无乎不宜。虽然,岂强人以所本无,而虚设此名义,虚立此事为,以强天下而使然哉?夫亦反求之心,而诚有其实者,则请指其实,以见人心同然之理,皆吾生所固有之真,可无待外求而得乎。

“今夫人生,而此身所自生者亲也,此身之所同生者兄也。生与俱生,而不容昧。故孩提则知爱其亲,及长则知敬其兄,莫之喻而自喻,莫之为而自为,而即可于此见仁义矣。夫道有发于外者,有生于中者,则必以生于中者为实有之几矣;有感而后通者,有无感而自存者,则必以无感而自存者为实有之真矣。然则仁之诚有于心者,即此有亲而必事、事亲而必尽爱以事之之心是也;义之诚有于心者,即此有兄而必从、从兄而必尽敬以从之之心是也;则由事亲而见仁之实焉,由从兄而见义之实焉,不特不因功名而起,抑且不待学问而能。以此推之,凡可爱而必爱,当敬而必敬,皆此心也,皆心之实,而非外贷之虚也。

“夫既事亲而从兄矣,而不有于斯二者喻其合爱合敬之宜,识其必爱必敬之心,而始终不昧者乎?则于此而知智之实在是已。使非实有其知也,则何以不迷于始,不悖于终,其心如斯之炯炯也?既事亲而从兄矣,而不有于斯二者太过而有所不安,则必节之,不及而有所不忍,则必文之者乎?则于此而知礼之实在此也。使非实有其礼也,则何以有所损而不疑其薄、有所益而不忧其侈,其心如斯之秩秩也?乃由是而知乐之实,亦即此二者而见,则于斯二者安焉适焉、欣焉畅焉之心是也。

“夫乐着于形容而发挥于外,何以即此二者为实乎?乃即此乐于事亲、从兄之心而思之,有是心也而乐,则因其乐也而益生,故爱敬之心益以兴起,其必生也有如此。心既兴起于爱敬矣,则生于心者不已于生,而相因以生于不穷者又恶可已,其行乎自然而顺者又如此。既行乎自然而不已,则气从心而不知其何以发,形从气而不知其何以动,则不知手自舞焉而有节,足自蹈焉而有章,皆以写吾心之真乐于不言而自喻之中。是故先王因之而制乐,其舞也有容,其蹈也有位,疾徐曲折皆与律吕而相,因一此乐于事亲、乐于从兄发生不已之妙,诚有于心者也。”

由此观之,则学者之所学,圣人之所教,以之治一心而圣德全,以之治天下而王道浃,皆孩提稍长固有之实心以为实体,而因是以达乎实用,则仁以育万物,义以制万事,智以周知乎万物,礼以秩序乎万物,而乐以和人神、移风俗,皆吾心固有之实,而即吾性俱生之理。人唯昧其孝弟之真,故不足以见五德之藏,而或有疑其外铄者矣。故君子敦孝弟以为本,则实见此心,实见此理,而德无不通矣,何至疑性之非有至善,而倡为戕贼之邪说哉!

【元典】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译文】孟子说:“天下的人都很高兴地要来归附自己,把这种情景看得如同草芥的,只有舜是这样。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不可以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不能做儿子。”

【诸儒注疏】言舜视天下之归己如草芥,而惟欲得其亲而顺之也。“得”者,曲为承顺以得其心之悦而已。“顺”则有以谕之于道,心与之一而未始有违,尤人所难也。“为人”盖泛言之,“为子”则愈密矣。

【理学讲评】顺,是谕亲于道而不违的意思。孟子说:“古之圣人所以有天下而不与者,盖以性分为重,则以势分为轻也。夫天下至大,人心至不齐,今皆欣然喜悦将归服于我,戴以为君,这是非常的遭际,绝盛的事业,人所深愿而不可得者,乃处之泰然略不动意,视天下之悦而归己,就如草芥一般,自古以来惟舜为能如此。夫舜以畎亩之夫而大得人心,终陟元后,其位至尊,其势至重,而乃视之若是其轻者,这是为何?盖舜遭顽嚣之亲,处人伦之变,心心念念,只要得亲之欢,而无所乖忤,谕亲于道而无所违逆,方才遂得他的愿,他说是人生世间,道理合当如此。若不得乎亲,不曾修得自己的孝行,则人道有亏,如何可以为人?子事父母职分合当如此。若不顺乎亲,不曾得父母的令名,则子道有歉,如何可以为子?其中戚戚不宁,举天下无足以解其忧者,故视天下之归己犹草芥也。舜惟以此存心,而必欲求尽其道,此所以终能得亲顺亲,而成天下之大孝也欤!”

【元典】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译文】舜竭尽全力按侍奉父母的道理去做,终于使他的父亲瞽瞍高兴了;瞽瞍高兴了,天下的人由此受到感化;瞽瞍高兴了,天下父子之间应有的关系就确定了。这叫作大孝。

【诸儒注疏】‘瞽瞍”,舜父名。“底”,致也;“豫”,悦乐也。瞽瞍至顽,尝欲杀舜,至是而底豫焉,《书》所谓“不格奸”“亦允若”是也。盖舜至此而有以顺乎亲矣。是以天下之为子者知天下无不可事之亲,顾吾所以事之者未若舜耳,于是莫不勉而为孝,至于其亲亦底豫焉,则天下之为父者亦莫不慈,所谓“化”也。子孝父慈,各止其所,而无不安其位之意,所谓“定”也。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非止一身一家之孝而已。此所以为大孝也。

李氏曰:“舜之所以能使瞽瞍底豫者,尽事亲之道,共为子职,不见父母之非而已。昔罗仲素语此云:‘只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了翁闻而善之曰:‘唯如此而后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彼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者,常始于见其有不是处耳。’”

【理学讲评】瞽瞍,是舜父名。底,是致。豫,是悦乐。孟子承上文说:“舜不以人心之大悦为己乐,而但以亲心之未悦为己忧,所以孜孜汲汲只要全尽事亲的道理。观他竭力耕田,负罪引慝,何等的勤苦!且克谐以孝,夔夔斋栗,何等的真诚!凡职分当为及用情委曲的去处,无有毫发之不尽者,所以瞽瞍虽顽,至是亦感其诚意而格其非心,毕竟至于欢喜悦乐,则不但得亲之心,而且顺亲于道矣。夫父子天性,精神本自流通,无终不可化者。自瞽瞍底豫则凡闻风而兴起者,知天下无不可事之亲,皆勉于孝;知父子有不可解之情,皆兴于慈,而天下化矣。子孝父慈,伦理本自一定,有不可逾越者,惟天下既化则凡为子的皆止于孝,为父的皆止于慈,而天下之父子定矣。夫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至于化行俗美如此,是诚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而非止为一身一家之孝矣,谓之大孝,不亦宜乎!”按古之圣王,莫不以孝治天下,而独称舜为大孝者,以其身事顽父,而收底豫之功,其事为独难,躬修孝德而成天下之化,其治为独盛,此所以万世莫及也。以天下养其亲者,宜以虞舜为法。

【心学讲评】孟子曰:“至哉孝乎!吾有亲而乃有生,吾有亲而即有生。有亲而必事,事亲而必有事之之道,道在而必尽之,皆此心之不容已者也。乃心尽而道尽,则人子之心所至,即父母之心所通;一人父子之心所至,即天下父子之心所通,人之受于天也无二心,则心之应乎心也无二理。然自非大孝之圣人,亦恶能尽其心以上合乎亲心,旁通乎天下之心哉?则舜是已。

“夫天下大矣,天下之人情固圣人所欲协合以咸顺者也。乃天下大悦,则德孚于众而人情咸顺,且将归己而奉之为君,则人情既顺,而天命不违。此固德之所由着,功之所由成,而圣人之大宝所由集者也。乃视之也如草芥然。则考之古今,有此天人交与之时势者唯舜也;而其心若有所重忧而不释,而忘天人之助佑者,亦唯舜也。岂其轻人心之逆顺,亵天命之去留,以自有其高哉?舜于斯时也,亲尚未得,亲尚未顺也,乃舜之所为不解其忧者在此也。其心曰:人之所以为人者,亲生我而有此身也,乃无以得乎亲之欢心,则身何所自生,而生理且绝,不可以为人矣;子之所以事亲者,非但我之不敢逆亲,抑亲之所为,我可以顺承而无拂也,苟己与亲所志所行有异而不顺也,则更何以事亲,而父子交责,不可以为子矣。今我且未得而未顺,则在家庭而不可以为子,在天地之间而不可以为人,而何暇计及天下哉?则非轻天下,而自视之如草芥矣。“唯舜之有是心也,则爱极于无可加,敬极于无可尚,潜移默化于志气之间,而道尽矣。乃道之已尽,而瞽瞍之心格矣,昔之乖戾而不和者,今则至于欣豫,而以舜之心为心矣。夫天下之不易格者瞽瞍也,而底豫也;斯时也,天下之人皆不知感通之何自,而父化为慈,子化为孝,皆且以舜之心为心矣。夫天下之为父子者,唯其贤愚之不齐,故觉有尊卑之别,而又有圣狂之分,未能定也。不道如瞽瞍且底豫矣,父终不失其为圣人之父,子终成乎父母之子,各安其位,而顺其天性之固然,天下之为父子者定矣。夫天下化而且定,则合天下之心而安于孝子之心,此之谓大孝耳矣。”

夫舜但念其为子为人之理,以深其怨慕,何尝希冀亲心之格?且视天下如草芥,则亦何尝念及天下父子之从违?而但尽心以尽道,则顽如瞽瞍,广远如天下,志无不通,而理无不格。圣人之大孝,岂有他哉?此心之诚至而已矣。此可以见凡为人者皆有此大顺之心,凡为子者皆有此笃爱之心,圣人保其赤子之良,而德孚于上下,岂外求之哉?故孝者,天地生生之理,生人知能之同得者也,可以知性之通矣。

【心理穿梭】以六律正五音,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五音言,而人声之五音不在其中。盖人声之五音一因其自然,直是无可用力正得处。律之所能正者,以立长短、大小、多少、轻重之法,而取清浊、缓急、修促、洪细之定则也。耳无定准,藉数以立质,随质以发声,而八音之宫、商、角、徵、羽乃以分焉。盖八音之有响,虽天地之产,使有可以得声之材,而其成音也必由人制。制之自人,则或增或损,无成则而必乱,故必以六律一成之数为之准,而合于数者合于音矣。若人声之清浊敛纵,一仍乎自然之喉、舌、唇、齿、腭,一成以还,莫之为而自动于窍,虽有六律,亦安所施哉?此亦不待审乐者而后知也。

若夫歌唱之节,亦有所待以取和,则又恃五音已正之八音定其疾徐之度耳。故六律者以正五音于八音,而八音者又以其五音之叶正人声之五音也。在古乐,则房中升歌以瑟,余乐以笙磬。于今世俗之乐,则南以拍板,北以弦索。古乐今乐,雅、郑不同,而人声之受正于五音,不受正于六律,一也。

程氏复心只此不知,乃谓“圣人制五音以括人声”,矮人观场,无劳饶舌可已。

“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唯宋仁宗可以当之。其“不可法于后世者”,则汉文、景是已。齐宣王不忍一牛,孟子许其足以王者,犹谓乍见孺子而怵惕侧隐之人可以保四海,无欲穿窬之人可使义不胜用耳。偶然半明半灭之天良,安得遽谓之有仁心邪?

至若梁武帝者,篡其君而推之刃,惧冤报之相寻,思以苟免其人诛鬼谪之大罚,而又择术不审,托于无父无君之教以自匿;抑且贪非所据,愤不自戢,杀人盈于城野,毒祸中于子孙。正孟子所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不仁之尤者也。乃云“天下知其慈仁”,知之者谁邪?不过游食之髡,饱其利养,赞叹功德而已。若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本纪可考,安所得“慈仁”之称哉?

以齐宣爱牛之心而行先王之道,若因半星之火,欲成燎原之势。自非孟子为之吹嘘播飓之,固必不能。盖其一暴十寒之心元自不给于用,而扩充之也自非旦夕之功。若彼始为乱贼、继为浮屠之萧衍,即使依样胡卢,行井田,立学校,亦与王莽之效《周官》以速亡者无以异。安所得泽被于民而法垂于后邪?范氏于是为失言矣。

庆源云“武帝有仁闻而非其真”,差为近实。然衍之恶积而不可掩,不仁之声,遗臭万年,岂但失真而已哉!

“不愆不忘”两“不”字,元是工夫字,与无愆无忘不同。不以有意而愆谬之,不以无意而遗忘之,乃能循用旧章以遵先王之道。在《诗》之以祝王之子孙者,固为愿望之词,非有率用旧章者,而以赞其无愆无忘之美。孟子断章引此,亦正于“不愆不忘”显遵法者学古之功。不得以“不愆不忘”为无过,“率由旧章”为遵法,逆文立意也。遵法而可无过,乃孟子引伸诗人言外之旨,故曰“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以补《诗》所未言之效。若《诗》已有无过意,则当以“此之谓也”直结之矣。集注未安。

法律之不可胜用,仁之覆天下,虽圣人之以为法于后世者以此,乃圣人之自以制器审音,平治天下,先须用此。非在圣人独恃其耳目心思已足给用,但为天下后世不能如己之不待于法,故须与立于法度也。

集注似误看一“继”字,将耳目心思之既竭,作圣人自用之道,圣人已自了当后,又加上一种方便与后人。如此说来,未免害理。此虽为上古圣人而言,然其云竭目力之圣人者,岂其明之过于娄、班?竭耳力之圣人者,岂其聪之过于师旷?竭心思之圣人者,岂其睿智之过于尧、舜?则亦但竭其耳目心思,终不能制器审音而仁天下;于是继求之一定之法,使目有凭以用其明,耳有凭以用其聪,心有依据以行其仁,然后知向之徒勤于耳目之力、心之思者,必至此而后非妄也。规矩准绳元不是目力看出来底,六律元不是耳力听出来底,不忍人之政元不是师心亿度想出来底。

同类推荐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本书选取了众多国学典籍里面最具知名度,也最具永恒生命启示意义的20部哲学经典,对之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品读。
  •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你曾经思考过人生中的“大问题”吗?比如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之外还有什么吗?我在宇宙里是怎样的存在呢?为什么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本书从《阿维斯陀》(the Avesta)、《薄迦梵歌》(the Bhagavad Gita)、《圣经》(the Bible)、《古兰经》(the Qur'an)、《旧约塔纳赫》(the Tanakh)以及《三藏》(The Tipitaka)等书中摘录了100多句经典名言解答这些问题,不但发人深省,而且信息量十足,带你串起生命的点点滴滴。
  •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本书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热门推荐
  • 血礼之剑

    血礼之剑

    本文由契约之剑的继承者:布洛格·拉·格维弗塔开始讲述。拉·格维弗塔和西科德两大家族曾因契约之剑而引发一场伤亡惨重的战争。痛苦和仇恨总是伴随着战争的胜败此消彼长。年幼的布洛格目睹了家族毁灭性的瞬间,性格骤变,为了家族,她毅然踏上了一条誓死复仇的旅程。那场战争和契约之剑的种种过去渐渐浮出水面。这段历程,布洛格是否找到了那个解答她心中疑惑的答案?
  • 灵魂夜行

    灵魂夜行

    有的人死了会上天堂,而有的人死了会下地狱。当人死了之后,灵魂又会飘荡在何处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诡笔录

    诡笔录

    鄙人很懒,现在什么也不想干。所以我很差。
  • 中老年保健养生一本通

    中老年保健养生一本通

    本书为中老年介绍了从身到心的保健原则,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的健康策略,让中老年力争鱼与熊掌兼得,既有健康的体魄,又有愉快的心情。
  • 腹黑萌宝玩转异世:杀手娘亲不好惹

    腹黑萌宝玩转异世:杀手娘亲不好惹

    她,是破古大陆的废材七公主。却因一次意外,让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重生在了她的身上。从废柴变成绝世倾城的天才?随意穿梭空间?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灵力?NONONO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居然怀孕了,王牌杀手穿越到一个十八岁的孕妇身上?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生养另一个孩子?好吧,她认了,反正不是自己的身体。怀就怀了吧,生就生了吧。至于孩子他爹?滚一边去,这是她的孩子!和他有什么关系?不过,她却在此时回到了二十一世纪。在现代生下孩子。在她带孩子从二十一世纪回到这异世的时候,整个大陆,风云涌起,只因她们一家人!且看她如何带着萌宝玩转异世!!!
  • 英雄联盟之最强冒险

    英雄联盟之最强冒险

    在网吧不幸触电而穿越,在瓦洛兰大陆降临,看我们的“猪脚”和一群美女的旅行。一场场冒险,杨毅那机(wei)智(suo)的方式,解开在瓦洛兰的种种障碍。
  • 朴灿烈愿你一生快乐幸福

    朴灿烈愿你一生快乐幸福

    本书的女主是一名富家千金,可从小就不依靠家庭的力量,毕业之后在爸爸的韩国分公司工作。她会和灿烈发生什么呢?让我们来期待吧(^O^)
  • 清悦子玉

    清悦子玉

    蓝清悦,应届毕业生,待业在家。《梦境》游戏里的蓝姬舞。运气爆棚,在开服活动中得了个满幸运值角色。于是,游戏小白开始了她的梦幻之旅。小姑娘,你一件幸运装备都没穿还给人打造装备,没得糟蹋了极品材料。大叔,我蓝记品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老大,BOSS红血了。住手,放着我来!一记补刀,金光冲天。蓝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那个冰块男又来了,竟然还冲着她笑,虽然很好看,但是,你我无冤无仇的,你不能把我架在火上烤啊,我一手残党,练级不容易啊,都被你的爱慕者们杀回新手村了。求放过啊。
  • 江山为聘

    江山为聘

    前世,她最好的姐妹为了抢她的丈夫掐死了她的亲生骨肉,她的丈夫冷眼旁观更诬陷她不贞,大年夜,满城烟花盛放,她却被锁在柴房里活活饿死。萧如月发誓:若有来世必要贱人和渣男血债血偿!一朝梦醒,再世为人,她重生为王府任人欺凌的小郡主,翻身成为和亲公主,回故土,杀贱人灭渣男。咦,这个奇怪的君上是怎么回事?说好的铁血君王呢?怎么好像有哪里不对劲?腹黑君王,无良毒后,为守住这家国天下安宁,比肩携手,山河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