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41

第241章 孟子离娄章句下(10)

“今夫斗则救之,亦解纷之道也。其为同室之人斗乎,而救之者虽不及栉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可也。于斯时也,不容不救,救不容不亟。何以必亟救而心始安?则亟救之心生于同室也。若其为乡邻之斗乎,事不相与,情不相维,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岂不惑乎!虽日救斗义生,而可不救,则义不在救矣,虽闭户可也。闻其斗也,无救之责,即无救之心,闭户而心安,则闭户之情起于乡邻也。尧为君,舜为相,畴咨而命之,同任此洪水横流、五谷不生之天下,则禹、稷于勤劳之外无道以自处。是同室也,故饥溺犹己之心不可不亟。道不行,身不用,莫然无知者以行其夏时、商辂、周冕、虞韶之大业,则颜子于安贫之外无道以自居。若其不私一己、不徇天下,以求尽其心之安则同也。故曰道者人之所当行。当行者,己之所当行,非古今境遇之不齐,画一而迷南北者也。”

【元典】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

【译文】公都子说:“(齐国的)匡章,全国都说他不孝,您却同他交往,还对他很客气,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世俗所说的不孝,有五种情况:四肢懒惰,不顾父母的生活,这是一不孝;喜欢赌博喝酒,不顾父母的生活,是二不孝;贪图钱财,偏爱老婆孩子,不顾父母的生活,是三不孝;放纵于寻欢作乐,使父母蒙受羞辱,是四不孝;逞勇好斗,危及父母,是五不孝。章子在这五种不孝中犯有哪一种吗?”

【诸儒注疏】“匡章”,齐人,“通国”,尽一国之人也。“礼貌”,敬之也。“戮”,羞辱也。“很”,忿戾也。

【理学讲评】匡章,是齐人。礼貌,是敬重的意思。戮,是辱。狠,是忿戾。公都子问于孟子说:“君子择人而与之交,非其善有足称,必其行无可议,若匡章之为人,举齐国之众皆以不孝称之,是其大节已亏,虽有小善不足取已,夫子乃与之游,且礼貌之,以致其敬重之意,敢问其所以不见绝于夫子者,何为也哉?”孟子答说:“国人之论虽不可谓不公,而众恶之言亦不可以不察。人果何所据而谓章子为不孝乎?夫世俗所谓不孝之事总有五件:有等偷惰其四肢,惟知宴安之可怀,把父母的奉养恝然不顾,此则知有身而不知有亲,不孝之一也;有等博奕好饮酒,惟知朋从之可狎,把父母的奉养恝然不顾,此则知有交游而不知有亲,不孝之二也;有等贪好货财,偏爱妻子,惟知自私自利,把父母之奉养契然不顾,此则知有家室而不知有亲,不孝之三也;又有一等纵耳目之欲,嗜淫声悦美色,自放于礼度之外,以贻父母之羞,此则亏体而辱亲,不但失养而已,不孝之四也;又有一等逞血气之私,好小勇争小忿,自陷于刑辟之中,以贻父母之患,此则忘身以及亲,又不但辱之而已,不孝之五也。此五者事虽不同,其为不孝则一,使章子有一于此,而称之为不孝,彼将何辞?今即其素行观之,果有一事于其身乎?无其事而被之以不孝之名,此必有其故,而不可不察也。若概信其言而轻绝其人,则君子之心,必有所不忍矣。”

【元典】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译文】章子是因为父子之间互相责求善行而不能相处在一块的。责求善行,这是朋友相处的原则;父子之间责求善行,却是大伤感情的事。

【诸儒注疏】“遇”,合也。相责以善而不相合,故为父所逐也。“贼”,害也。朋友当相责以善;父子行之,则害天性之恩也。

【理学讲评】遇,是投合。贼字,解作害字。孟子承上文说:“章子身无不孝之事,而枉被不孝之名者,亦非无因而致然也。盖童子之心不忍陷父于不义,尝以善道责望于父而进匡救之言,固不料其机不相投,言不相入,其所以见忤于父而被逐者,惟其责善而不相合焉耳。夫道在伦理间各有攸当,不可概施,如过失相规,德义相劝,此朋友之道也,乃若父子以恩为主,家庭之间蔼然慈孝,乃为道之当然耳。若以责善之道而行于父子之间,将见相责之过,必至于相夷,而天性由此以伤,真爱由此以夺,岂非贼恩之大者哉?”章子徒知责善于亲而不顾贼恩之祸,此则其罪之不容辞者,乃其心固不过欲谕亲于道耳,是安得与世俗之所谓不孝者同类而共议之哉?

【元典】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译文】章子难道不想有夫妻母子的团聚?只是因为得罪了父亲,不能亲近他,(不得已)把妻子儿女赶出了门,终身不要他们侍奉。他心里设想,不这么做,就是更大的罪过。这就是章子罢了。

【诸儒注疏】言章子非不欲身有夫妻之配,子有子母之属,但为身不得近于父,故不敢受妻子之养,以自责罚。其心以为不如此,则其罪益大也。

此章之旨,于众所恶而必察焉,可以见圣贤至公至仁之心矣。杨氏曰:“章子行之,孟子非取之也,特哀其志而不与之绝耳。”

【理学讲评】不养,是不受其养。孟子承上文说:“章子以子而责善于父,固不为无罪,及看他后来不自安之情,则亦有可矜者。彼身有夫妻之配,子有子母之属,人情之所甚欲也,章子岂不欲有此。只因责善而得罪于父,不得近父之前,其心有跫然不自宁者,故于妻则逐出之,于子则屏斥之,终其身不受妻子之养焉。盖其设心以为我既不得尽一日之养于父,则又安敢受一日之养于妻子,如此而痛自责罚,亲心或因之以感动焉,末可知也,苟不如此,是见忤于父已有罪矣。乃又悍然不顾,而安心享妻子之养,岂非罪之大者乎?夫其设心如此,是其始焉责善于亲,既非有世俗不孝之实,而其罪为可原;继焉引咎于己,则又有人子怨慕之诚,而其情为可悯,是则章子之为人也,我所以与之游而礼貌之者,独有以谅其心耳。”夫匡章不孝之名,人共传之,其得罪之由与自责之心,人不知也。使非孟子怜其志而表章之,章之心几不白于天下矣。众恶必察圣贤至公至仁之心,固如此。

【心学讲评】孝,庸德也。而语其至,则有责备贤者之道焉。乃论人于天性之际,则难言矣。君子不轻许人以孝,而重绝人以不孝。许之孝者,不但以迹而以心,不但以心而必以道,故贤者不得以孝名。若夫以不孝责人,则取世俗之论而已足,何也?孝,庸德也。世俗之论亦可与知,而何得取大逆之名,过求之不知道者乎?所可恶者,未能自免于世俗之诛,而故为高论以责人,则末世之风俗所自坏也。

匡章以责善得罪于父,因不得侍养,乃自怨自伤,出妻屏子,而齐人群起而讥之。孟子独原其心,自别有所取于章,而不以此弃之。乃公都子疑而问曰:“君子之取人,莫大于天伦之顺逆。匡章,通国皆称不孝,是有道者之所必绝,而夫子与之同游,又加之以礼貌。岂偏长之可取,而大节之无嫌乎?敢问何谓也?”

孟子曰:“章子而以不孝称乎?称其不孝者,乃通国之人乎?夫孝非通国所知也,而不孝则世俗之定论亦不易之说矣。与通国人而论孝不孝,亦就世俗言之而足矣。世俗所谓不孝有五,其说甚浅,而以诛人子不知有父母之心,则已备也。惰其四支者,士不学而无禄,农不耕而无粟,父母之养有与无,所不顾也,世俗以为不孝者一。博奕好饮酒,者贫以匮其财,富以荒其事,父母之养有与无,不知顾也,世俗以为不孝者二。好货财、私妻子者,争利于锱铢,营心于猥贱,父母之养其有与无,不能顾也,世俗以为不孝者三。纵耳目之欲者,废弃其先业而见贱于士君子,辱人贱行,亲无令名而戮辱焉,世俗以为不孝者四。好勇斗很者,轻所受之身,贻覆宗之害,死亡刑戮,父母且危焉,世俗以为不孝者五。此五者,世俗之言,君子所不废也。求免于此五者亦难矣!通国之人使自反焉,果其心目之间常有父母之养存而不忘乎?果其内顾此身不辱不殆以无忝所生乎?彼之高谈阔论,责人于形迹者,吾恐其皆不能免也。借口清虚,侈言好客,以谋生居室为本计,以居荣矜气为雄豪,皆犯其清议而不知。而以视章子。有一于此乎?有一焉,则通国之人按成法以诛之可也。章子而无也,则是以不孝者而诬非不孝者也,通国之言安足据哉!若以君子论章子,则章子之论定矣。

“夫章子,所谓不知道者也。章子之见讥于流俗者,以不能承事其父之故,而所以取责于父者,唯父有不善,章子谏之已亟,遂如责其父者然。使父而见听,而章子免矣。不幸其父之怙恶不改,因以相责而不相遇合耳。夫几谏者,子之道也,不从而不怨者,谏之道也。若直其词、危其言以相责,则朋友之道也;道合则交,不合则可绝也。父子主恩而已矣,以善相责,激而成怨,贼恩之大者矣!唯知为子之道者,早计之于进谏之日,而唯恐有违逆之隙,则不至以成亲于善之苦心,罹乎自绝其恩之大咎。故章子本以孝子之心而不得为孝,君子固将责备焉。

“而抑视其后之所以处此者何如乎?使章子以责善致怨于亲,遂自以为无过而泰然居之,则章子亦何足谅乎?乃章子之处此苦矣!夫夫妻相偶,子母相依,连属而忧乐与共,人之所欲,而章子岂不欲哉?乃以责善之故,而父罪之,因与离而不受其养,虽欲近而不得也,于是出妻屏子,誓以终身不受妻子之养,则妻不得以属己。子不得以属其母,章子亦重拂其所欲矣。章子于此有其心矣。其势穷,其道穷,于不可为心之中而设一心焉,以为使吾而不若是也,不得养父,而安受妻子之养,则忘亲自便,而昔者望善其亲之心;流而为不恤其亲之心,则果不孝之罪大矣。未能免于罪,而姑免其大者焉,则虽有生之气而有死之心,章子终身毕赴其责善之初心,亦良苦也。谓之为孝,则未有不知道而可为孝者,不可为孝,则无辞于罪。谓之为不孝,则世俗之能舍妻子以用心于父有几也?而章子亦异于世俗而自成其章子,则章子之为人,亦如是而已矣。吾与之游,将原其心而喻之以道,岂无谓哉!

“若夫通国之人日役役于妻子之中,置其亲之善恶于度外,并置其亲之养于度外,幸而不为亲所逐,乃从而议之,亦何足论得失乎?盖知有亲之心而遇之穷,正孝子自尽之日,则必审乎道以尽人伦之至。若居平常之势而求免于不孝,则亦就世俗以责世俗,而能免者少,况得而苛求之哉!”

【元典】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译文】曾子居住在武城,越国军队来侵犯。有人说:“敌人要来了,何不离开这里?”(曾子临离开时)说:“不要让人住到我家来,毁坏了这里的树木。”敌人退走了,曾子就说:“修好我的墙屋,我要回来了。”敌人退走后,曾子回来了。他身边的人议论说:“(武城人)对我们先生这样忠诚而恭敬,敌人来了,先生却先离开,给百姓做了这么个榜样;敌人退走了,他才回来,(这么做)恐怕不好。”沈犹行说:“这不是你们所能明白的。从前,(先生曾住在我们那里,)沈犹家遭遇负刍作乱的祸事,跟随先生的七十个弟子,没有一个出事的,(因为他们是老师和客人,让他们先离开)。”

【诸儒注疏】“武城”,鲁邑名。“盍”,何不也。“左右”,曾子之门人也。“忠敬”,言武城之大夫事曾子忠诚恭敬也。“为民望”,言使民望而效之。“沈犹行”,弟子姓名也。言曾子尝舍于沈犹氏,时有负刍者作乱来攻沈犹氏,曾子率其弟子去之,不与其难。言师宾不与臣同。

【理学讲评】武城,是鲁邑。反,是还。左右,指曾子门人说。为民望,是倡率众人的意思。沈犹行,是弟子姓名。昔曾子设教于鲁,住居武城地方,适有越人来寇,或人说寇至矣,何不避而去之。曾子从其言,乃与守舍的人说:“无使人寓居于我室,毁伤其室中之薪木。”以示去而复来之意也。及越寇已退,则又先与守舍的人说:“室久不居,墙屋必有毁坏者,尚为我修葺,我将来归矣。”于是寇退之后,曾子遂还归武城,复居其室焉。当时门人在左右的,私相议说:“武城大夫之待先生,内尽其诚,外尽其礼,这等的忠且敬可谓厚矣。乃寇至则先去,而为众人之倡率;寇退则反,而居处如故,视武城之患难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何厚施而薄报也,或者不可乎?”弟子中有沈犹行者乃解之说:“夫子不与武城之难,良有深意,非汝等之所能知也。昔夫子曾舍于沈犹氏,与今日居武城相同,时有负刍的人作乱,与今日越寇相同,当时从者七十人,夫子皆引之而去,未有与其难者。”观昔日之处沈犹氏,则知今日之处武城,乃当去而去耳,岂常情之所能识哉?”盖时当避难则以保身为哲,曾子之所处是或一道也。

【元典】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汲去,君谁与守?”

【译文】子思居住在卫国,有齐国军队来侵犯。有人说:“敌人要来了,您何不离开这里?”子思说:“如果我也离开,国君同谁来守城呢?”

【诸儒注疏】言所以不去之意如此。

【理学讲评】仅,是子思的名。昔子思仕于卫国,适齐人来寇。或人说:“齐寇且至,何不避而去之。”子思答说:“食人之食者,当忧人之忧。今齐寇方至,则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此其时也。若使仅去国以避难,于保身之计得矣,卫之社稷人民,谁与共守,人臣委质之义何如,而可如此耶?仅但知效死勿去而已。”盖时当扞患,则以徇国为忠,子思之所处是又一道也。

【元典】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译文】孟子说:“曾子和子思遵行相同的道理。曾子是老师,是长辈;子思是臣,身份低。如果曾子、子思互换了地位,也都会这样的。”

【诸儒注疏】“微”,犹贱也。尹氏曰:“或远害,或死难,其事不同者,所处之地不同也。君子之心不系于利害,惟其是而已。故易地则皆能为之。”

孔氏曰:“古之圣贤言行不同,事业亦异,而其道未始不同也。学者知此,则因所遇而应之,若权衡之称物,低昂屡变,而不害其为同也”。

【理学讲评】微,是微贱。孟子就曾子、子思之事而断之说道:“曾子居武城,惟知远害以全身;子思之居卫,乃欲守死而弗去,其事若迥然不同矣。然揆之于道,则无不同,何也?盖曾子之在武城,所居则宾师之位也,师道之尊等于父兄,彼武城之人皆子弟耳,岂有父兄而轻徇子弟之难者乎?此曾子所以去也。若子思之于卫则已委质而为臣矣,以臣事君,分犹微贱,是以奔走御侮为职者,岂有臣子而不急君父之难者乎?此子思所以不去也。盖君子之处世惟求理之所是,与心之所安,时当保身,不嫌于避害;时当徇国,不嫌于轻身,曾子、子思其道一而已矣。使曾子而居臣职,处子思之地则必不轻去武城,而避患以自全;使子思而为宾师,处曾子之地,则必不苟留卫国,而捐躯以赴难,便是交换过来也都是这等作用,此曾子、子思所以为同道也。”故观圣贤者不当泥其迹之异,而当求其心之同,微、箕、比干生死去就不同,而同为仁;夷惠、伊尹仕止久速不同,而同为圣,明乎此者,斯可以语精义之学矣。

同类推荐
  • 列子臆说(中册)

    列子臆说(中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苏菲的哲学课

    苏菲的哲学课

    这是一本哲学家为中学生编写的入门书。贾尼科是颇负盛名的法国哲学家,他女儿苏菲中学时开始接触哲学,他觉得市面上的哲学书都太深奥、枯燥了,于是决定亲手为女儿写一本哲学入门书。一天一堂课,总共30堂,每堂15分钟,用假期里的30天掌握哲学常识。本书篇幅虽然不长,却遍布着思考的轨迹。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哲学,只要跟着贾尼科的脚步,一步步慢慢思考,都会发现哲学的乐趣与价值!懂点哲学,换个角度,未来的道路或许大有不同。
  •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本书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架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从生产力、资本、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共产主义等五个维度分析和探讨了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当代“全球化”思想的共性;着力挖掘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理论意义;从“世界交往”的视角探讨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球化、中国政治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民族文化安全、中国“和谐世界”外交等几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 反经(国学大书院)

    反经(国学大书院)

    《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汉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热门推荐
  • 王爷追妻——爱妃别想逃

    王爷追妻——爱妃别想逃

    他是人人尊敬的王爷,他神秘、低调、霸气、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唯独他对她宠爱有加。她心理学家,她可以从别人的眼神中辩别话的真假。唯独对他,她从不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可当她知道他的心意时,为时以晚。她就想法设法地逃离他。可他神通广大,一下就找到了她,对她说:“这辈子你都无法逃离我的身边”“难道你就不能放过我吗”“不能”……
  • 绘世阵

    绘世阵

    三千年前,神魔于泾渭长廊酣战二十一日,从此世界被长廊一分为二。在东界神洲的大地上,仙妖大战完结,人间迎来千年盛世。而千年之后,修道一脉独大,修真一系遁世,新妖国蠢蠢欲动,日月社潜伏暗潮,地下遗迹初现,东界十五国各怀鬼胎,仙机盟整军代发。道、仙、神顺应天命,真、妖、魔逆天而行,权、谋、智缠斗不休,阵、法、术各展其能,天下已是风雨欲来之势。自小苟活于战乱的两名昆仑山少年卷入其中,一人自幼怪疾缠身寿命有期,一人斩断爱恨情仇只为他活,在被各路强敌逼入生死绝境时,上古绘世阵在他们手上悄然打开……
  •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限时复婚:纯禽前夫太难缠

    限时复婚:纯禽前夫太难缠

    她曾爱他上瘾,如愿嫁进豪门的她却心如死灰,逃离去了美国。“陪我一夜,我就答应离婚。”三年后再见面时,他却提出了屈辱的卖身要求,为了妈妈的手术,她忍了!再次相见,她华丽蜕变成顶尖汽车设计师,令他震惊。踏进阮氏集团的她,却是开启复仇之路。父亲之死,一个个被人精心设计的阴谋,让他们彼此伤害,越走越远。“女人,你竟敢怀了他的孩子,胆子可不小。”男人的面孔扭曲,手握得拳头咯咯响。当真相渐渐露出水面,幡然醒悟的他这才发现原来……“谁也无法抢走我的女人和孩子。”他痛心疾首,奶奶下令,限时复婚,他开始困难重重的追妻之路,只是这一切还能回到最初吗?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小小灵狐:腹黑邪王捉娇妻

    小小灵狐:腹黑邪王捉娇妻

    她因为男友和闺蜜的背叛,无意走进了一家古玩店,被一对耳坠吸引并离奇穿越。好吧,穿越就穿越,可是为毛是只狐狸啊,欲哭无泪。——“奶奶的,臭男人你抓到本姑娘的胸了你知道吗?”小狐狸嗷呜嗷呜的叫着——“呵呵,那个,你不是讨厌别人靠近你吗?所以你不要靠我那么近,不要再抱着我了好不好”阮糖弱弱的说着——“呜呜~你这个衣冠禽兽,你到底做了几次?”阮糖哭泣着问“哦!还有力气叫啊,看来还是嫌少了啊,没关系,我不介意再来几次”邪魅的声音响起“啊~不是不是的,啊~”阮糖急忙解释,可是晚了。。。。骨头都木有了
  • 诸天霸主之路

    诸天霸主之路

    五百年前虫洞实验导致地球空间不稳,灵气蔓延使得全球变异,紧随其后有异族打破空间壁垒穿越而来。3006年,来自千年前的王延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开创自己的辉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强汉从传道开始

    强汉从传道开始

    二流土木工程大学生王允总想着自己某一天穿越到三国时期脚踢董卓拳打世家光复大汉。做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顺带开疆拓土,做个秦始皇那种不想学外语便灭了他国的丰功伟绩自己好名垂青史。谁知道这个某一天还真的来了,不过他来到的是西汉。作为对西汉懵懵懂懂的中二大学生,除了经常感叹“老天爷,我太难了。”之外王允最常做的就是仰天长笑曰:“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心语心湖

    心语心湖

    爱一个人能有多久?唐知涵爱喜欢周培翌很久了,从小学到大学。如果没有江煜言--那个霸道的贵公子,那么他们的结局会不会不同?如果没有夏小开,没有苏丹晨,没有一系列的伤害与被伤害,那我们之间又会怎样?可我不后悔,我的青春,谢谢你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