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43

第243章 孟子离娄章句下(12)

“行辟人”,亦是平政之事。尊卑等秩,各安其所,正所谓政也。君子之平其政,至于“行辟人”而可,则虽不近人情,而自尊卑人,亦以为平也。此二语是救正子产不知大体处。焉有大夫之车而庶人可乘之以渡水者乎?此二句是一意。“焉得人人而济之”,连下三句是一意。孟子文章简妙处,不须立柱子,分对仗,只一气说下,自有片段。苏氏唯不知此,故以间架文字学孟子,文且不相似,而况其道乎!

集注亦于此看不出。浸云君子能平其政矣,则虽行辟人焉而亦可,然则政之未平者,便当罚教与百姓肩摩衽接,一场胡哄邪?

看文字,须向周、汉以上寻章法,不可据八大家割裂排仗,句锁分支。此其得失虽小,而始于害文者终于害意,始于害意者终于害道,亦非细故也。《四书》分节处,不可执作眼目,类如此。

朱子说子产有不忍人之心,而不能行不忍人之政,贴得孟子本意分明。唯其有不忍人之心,所以可谓之“惠”。庆源讥其有内交、要誉之心,此酷吏生人人罪语。儒者立法严而宅心恕,不宜尔也。

惟其有不忍人之心,故孟子以“不知为政”箴之。令其有内交、要誉之心,则此种彻底诈伪人,不知为政,奸亦不深;使其娴于政理以济其奸,则恶益滔天而无忌矣。

子产自是赤心救国一个社稷臣,终不似陈氏之厚施,王莽之谦恭,唯以内交、要誉为心。王莽以有此心,故一部《周礼》依样画出,适以流毒天下。故曰:知为政以济其奸,而恶益滔天也。

孟子说“五伯假之也”,亦只在事上假。若论他立心处,虽有不端,却一直做去。若触处便起私心,虽在拯溺救焚时也只在内交、要誉上商量,则天下又岂可尽欺!只一两端,便雪融尸现,直成一事不得,又何以为五伯,何以为子产,而孔、孟且以“惠”许之邪?

《孝经》云“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i则君之与父,不得合敬而又同爱矣。“天下无不是底父母”,延平此语全从天性之爱上发出,却与敬处不相干涉。若论敬,则陈善闭邪之谓也。苟不见邪,更何所闭?潜室套着说“天下无不是底君”,则于理一分殊之旨全不分明。其流弊则为庸臣逢君者之嚆矢;其根原差错则与墨氏二本同矣。

君之有不是处,谏之不听,且无言易位,即以去言之,亦自须皂白分明。故汤、武、伊、霍之事,(既)[概]与子之事父天地悬隔,即在道合则从,不合则去,美则将顺,恶则匡救。君之是不是,丝毫也不可带过,如何说道“无不是底”去做得!若人子(见)[说]道“无不是底父母”,则谏而不从,终无去道也。

如云此自君之加我者而言之,而非自其用人行政之失言也,乃去就之际,道固不可枉,而身亦不可失,故曰“士可杀而不可辱”,假令君使我居俳优之位,执猥贱之役,亦将云“天下无不是底君”,便欣然顺受邪?

韩退之唯不知道,故其拟文王操有云“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显出他没本领、假铺排勾当,又何曾梦见文王心事来!朱子从而称之,亦未免为其佞舌所欺。

夫使文王而以纣为圣明也,果其心见以为然邪,抑心固知其不然而姑为此爱之之语邪?果其心见以为然,则是非之心已为恭敬所掩,所谓“之其所畏敬而辟”,爱而不知其恶矣。如知其不然而姑为此语,则与王莽之泣祷于天,愿代平帝之死者,又何以别?

圣人人伦之至,不是唇舌卖弄底。君之当敬,岂必圣明而后敬哉!故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而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如云“臣罪当诛”,则文王自见当诛,必将以崇侯为无罪矣,而又胡为乎伐崇也?

圣人一诚而已矣。为臣而尽敬于君,诚也。君之不善,不敢以为圣明,己之无罪,不敢自以为罪,亦莫非诚也。“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则欺天欺人,欺君欺己,以涂饰罔昧冥行于人伦之际,而可以为诚乎?

孟子“国人”、“寇仇”之言,不为无过,即以孟子去齐宿昼之事证其不然足矣。韩退之以私意窥圣人,(庆)[潜](源)(室]以浅见学延平,非予所知。

即于唐、宋人诗辞求之,自有合理体语。如云“执政方持法,明君无此心”,云“不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既不失忠爱之旨,而缁素自在。较诸“臣罪当诛,天王圣明”之语,岂不有诚伪之分也!

说到自家忠孝分上,一剿袭即人大妄。退之是从凯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剿来,正与(庆源)[潜室]之袭延平同病。胸中无真血性,只依他人见处,一线之差,便成万里。如退之说“博爱之谓仁”,亦是如此。由他胸中未尝有仁,只揽取近似处,凑手作文字。其实他人品心术,却在颜延之、庾信、杜甫、韦应物之下,细取其诗文读之,败露尽见也。

孟子所谓“大人”,皆自道也,是“充实之谓美”进一步地位,不屑屑与小人对。横渠“精义入神,观其会通”等语,极切。义理充实,方有可会通之势。不得充实,便有缺陷处,则靠支贷处去补。补处早是窒碍,如何会通得?既已充实,而又致其精义入神之功,则光辉生于笃实之中,便礼义皆从天真流出,何至有“非礼之礼,非义之义”!

礼义从中流出,充满笃实,大要得之“养气”;其会通而入神以有其光辉者,大要得之“知言”。至此,便浑身在天理上恣其择执,此几与孔子“不惑”“耳顺”同一境界。但须着“弗为”字有力,则未至于从欲不逾、化不可知之境耳。

以此知孟子之所云“大人”者,皆自道其所至,而非但对小人而言也。“非礼之礼,非义之义”,为之者未便大差,岂至于与似是而非者同科!其云“似是而非”者,云峰之妄也。似是而非,则固非矣;今云“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犹然为礼义也。似是而非,乃乡原之以乱德者。如原思辞粟,自是“非义之义”,岂遂如紫之夺朱、莠之乱苗哉!

只缘大人以降,义礼有不足处,如贫家请客,烹饪未能合宜,不获已,且与迁就。若集义而无所馁,学不厌,教不倦,而言人心通,则如官山府海,随所取舍,不至有“何有何亡,黾勉求之”之事矣,曾何小人之足云!

言养,则自与教不同,非君子之须有异术,乃受教、受养者之品地别也。教是个大垆冶,“与其洁而不保其往”者,无不可施,故不可行之于子弟。养须是有可养之具,倘如荑稗,纵然养就,亦不成穑。

集注谓“无过不及之谓‘中’,足以有为之谓‘才”’,即此二语,自有分晓。或过或不及而未足有为者,自不至如“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之顽论也。唯在所养之人为有可养之材,故或不须董之以威,而待其自熟;乃欲养之,则必尽其壅培修剔之力,而非有所故为宽假。此于“君子不教子”常法之外通一格,言子弟之可养者,不当执不教之律,坐视其可以有成而弃之。

养与弃相对说,只重在不弃,不须于“养”字上作从容组藉解。书称“敬敷五教在宽”,与此全别。彼言教愚蒙不可使知之民,此言可养之子弟;彼言敷五教,大纲不干名犯义,是粗底事,此言养之使中且才,进德修业,是精底事。新安引据全差。

朱子说“着个[‘不失’字],便是不同处”,极须向不同处分晓。若认大人、赤子了无不同,则己早侵入异端界也。

凡看古人文字,有颠倒读皆顺理者,有只如此顺直说到不得者。如“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则倒说“正己而物正者大人也”亦可;若此章,则倒说“不失其赤子之心者大人也”不可。“不失其赤子之心”,未便即是大人,特谓大人者虽其笃实光辉,而要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有诸己之谓信”者,己能不失其赤子之心矣。此数章书,自相连说下,反覆见意。大人者言虽不必信,行虽不必果,而赤子之心则必不失。无不诚之明,无无本之道也。

赤子之心,是在人之天。集注云“无伪”,与易“无妄”一义,繇人见其无伪,非不为伪之谓。赤子岂刻意而不为伪者哉!

大抵人欲便妄,天理便真。赤子真有未全,而妄不相涉。大人之不失,所谓“无欲而后可以行王道”者是已。双峰却从饥便啼、喜便笑上着解,乃不知饥之啼、喜之笑,是赤子血气分上事,元非赤子之心。煞认此为真心,是所谓“直情径行,戎狄之道”耳。释氏以行住坐卧、运水搬柴为神通妙用者,正在此处随人禽狄去。孟子说个“赤子之心”,是从天道上见得,不容向一啼、一笑讨消息。

孟子“道性善”,则固以善为赤子之心可知。“心统性情”,赤子便有性而未有情,只性之善者便是,若知啼知笑,则已移人情矣。双峰之说,正告子“食色性也”之邪说。

即曰“赤子之心即生善’,则尽性者唯圣人,乃又云“有诸己之谓信,己能不失赤子之心,未便是大人”,岂不自相矛盾?此又不然。虽曰“性善”,性却不能尽善之致,善亦不能尽性之藏。“可欲之谓善”,早已与性相应矣。“不失”,未便到尽处。可欲之善,有诸己之信,岂可谓之失其性乎?

孟子亦止道“性善”,却不得以笃实、光辉、化、不可知全摄人初生之性中。《中庸》说“昭昭”之天,“无穷”之天,虽无问别,然亦须分作两层说。此处漫无节奏,则释氏“须弥入芥子”、“现成佛性”之邪见,皆由此而生。愚每云“性日生,命日受”,正于此处分别。在天之天“不贰”,在人之天“不测”也。

小注中朱子及辅、陈二氏之说,全以自然释“自得”,与南轩别。乃集注既云“自然”, 又云“得之于己”,则兼采南轩之说以尽其义,亦不可定谓南轩之弊有如庄子也。

本文云“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语相呼应。深造之功,正与自然之得相应。深造不以道,以道而造之不深,则其时有所得,是拿着一定要得,却刻期取效,乍可有得而据之,此正与自然而得者相反。如谚云“瓜熟蒂落”,则深造而得之不劳矣。

然所谓“自然而得”者,亦即于己得之之意。彼拿着守着、强勉求得者,唯其刻期取效于见闻,而非得于心。深造之以道,则以道养其心,而心受养于道,故其自然而得者,唯吾心之所自生也。

既深造以道,便已资于学问义理之养,则与庄子守此无物之己,堕耳目、弃圣智以孤求于心者不同。庄子撇下物理求自,孟子藉学问思辨之力以养其自,大分别处只在此。到头来,庄子自得其己,而不问道之合离;孟子得道于己,而充其万物皆备之体也。岂至一言“自”而即相混哉!

南轩唯“他人”二字下得不好,没着落在,必求其归,则疑与庄子同。看来,他意旨原不尔,只带出一他人作反照,未免苟简无实耳。所以朱子既用程子“自然而得”之解,仍须加“于己”二字,使学者无疑得诸己者之非,而靠定闻见,断弃此心,从小体而失其大。

此“自”字唯不须立一“人”字作对,却与“反身而诚”言“反身”者相近,亦与《论语注》“不言而识之于心”一“心”字相通,亦是学者吃紧论功取效处,不可删抹。即以“自然而得”言之,所谓“自然”者,有所自而然之谓也。如人翦缲作花,即非自然,唯缲虽可花,而非其自体所固有,必待他翦。若桃李之花,自然而发,则以桃李白体固有其花,因其所自而无不然,无待于他。由此言之,则吾心为义理所养,亲得亲生,得之己而无倚,唯其有自而然,斯以自然而然,明矣。

天下之义理,皆吾心之固有;涵泳深长,则吾心之义理油然自生。得之自然者,皆心也;其不自然者,则唯其非吾心之得也。此是学问中功候语,与老、庄舍物求自以为道者本自不同。若因迹近庄子,而遂以为不然,则夫“自然”者,老、庄亦尝言之矣,又何以可言“自然”而无害邪!

佛氏不立文字,庄子弃糟粕之说,他差错处,非能背驰,只是躐等。天下那有两个道理,许佛老与我并立而背驰?只是他颠倒用来,便于事理种种差错。如稻麦之有苗叶,所以为粟之房干,而粟必由是以生,非可辄于苗叶作可食不可食之想,因弃苗而求粟。

圣贤之学,则须说“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佛、老欲自得,即向自得上做去,全不理会何以得,何以自得,颠倒说深造之以道,便非自得。

圣贤则须说“博学而详说之,以反说约”。佛、老欲说约,则一句便从约说起,而于约之所以为约者,只据一星两星,便笼罩迁就去,颠倒说博学详说,便不得约。

此是吃谷种见解:见人雨谷于田,颠倒笑人,可惜此可食之谷,却教堕泥土中变作草也。思及此,异端之愚真可笑可悯。儒者不察,乃谓彼有径直门庭,我须与他分别,则是见彼吃谷种子之愚,便不粒食,又奚可哉!

圣贤之道则是“一以贯之”,异端则是以一贯之。他一字小,圣贤一字大。他以一为工夫,屈抑物理,不愁他不贯;圣贤以一为自得之验,到贯时自无不通。

他“‘自”字孤另,圣贤“自”字充实。他“约”字巧妙,圣贤“约”字包括。他极顶处,说“佛法无多子”,只是趁此一线萦着去,便谓之约,谓之自,谓之一。圣贤却看得无事无物非在己所当知明而处当者;此一个万物皆备之身,须约束着万事万理,无使或逾。故不深造之以道,必不能自得;不博学而详说,必无以说约。天下只有约,说不尽,行不彻也。尧、舜之禅受,汤、武之征诛,周公之用而行,孔子之舍而藏,六十四卦之错综,二百四十二年之天道王事,皆约中所贯彻之实,如何可以少见多怪而能说之?

集注“夸多斗靡”云云,是专就俗儒记诵词章之学反说。若孟子之意,则俗儒、异端之妄俱于此辟之。故徒博无益,径约则谬。两说若废其一,不足以尽本文“将以”二字之旨。此言“将以”,前章言“欲其”,其义正同。言所以如彼者,乃以如此。而俗儒之徒博,异端之径约,其皆舛错可知已。

朱子答或问一段,极切当。盖世间所称博学者,只在风云、月露、花鸟、禽鱼上用功,合下便不可谓之学,而所当学者全然不省,更何有于博?见之不真,言之无实,又如何唤得详?既云“博学而详说”,则显与俗儒不同年语矣。

吃紧破妄处,只缘不知约者,妄意一言片语穿插伶俐,做成一场大虚妄来,故孟子特地与说必博学而详说,乃可说约。故君子将以反说夫约,必博且详焉。则汝以我之博且详为与俗儒之斗靡夸多者同病而乖异乎约者,真全不知学以自诬而诬人也。圣贤分别处,只是深造以道,只是博学、详说,于此做得清楚有绪,更不消向自得及说约处立门庭矣。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庄子思想新探

    庄子思想新探

    本书先编选庄子书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译,作为学习中的主要读书。其次在以此读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再加入我讲课中的分析介绍和一些更新资料,以写成讲义。在此次成书时,我对这些文章进一步加上注释和能人讲解,使中青年读者能了解其愿意和进一步探索出哲学思维规律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文学上的写作技巧等。所以此书对于提高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是有帮助的。
  •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本书写作特点——是一本典型的“我注六经”式的著作,其鲜明的特点与引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其人生体验对老子其人其书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这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倡过“作家学者化”的王蒙是当代作家中品读老子最合适的人选。一是王蒙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老子的文章整体冷峻而个别句式激情的表达方法,与王蒙擅长的春秋笔法有相通契合之处。本书主要内容是对《老子》81章的意译和证词。作者的“意译”吸收、综合了诸多注家的成果,而用自己的语言化出。“证词”部分是作者以其70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证、查证,即作者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老子》一书。
  •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全鉴(第2版)

    《冰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识人鉴人的专著。曾国藩采用由外而内、动静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了自己在识人用人方面的心得,极具实用价值。尽管时过境迁,但其中仍不乏精华,很多见解仍然值得现代人借鉴。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热门推荐
  • 看那个坏孩子

    看那个坏孩子

    上课不认真听,总喜欢发呆,考卷一发下来惨不忍睹分数总会引起别人的嘲笑。但是,涵涵也有优点,只是……
  • 殿下的圈养小狼狗

    殿下的圈养小狼狗

    “我不需要你喜欢。”少女银发披肩,血红的眸子似睁似闭,“我需要的只是你无条件的服从。”“殿下救了在下,在下早已倾心于殿下。殿下,可不能反悔。”少女眨了眨眼睛,慵懒地卧在王座上。”在我的地盘上说这样的话,敢问你哪里来的自信?“”殿下的手下,都打不过在下。“”可是我实力远在你之上。“”在下已在此处完好无损地呆了数十月。“”这里的仆从们,都是一出生便在这里的。“”可在下是唯一能进入殿下寝宫的人类。“少女想了想,懵懵懂懂:"好像是啊。但又能说明什么呢?"少年无奈摇头,看着越来越疲惫的少女,缓缓解开衣襟,跪在她面前。”殿下再不饮血,会陷入沉睡的。“”不行......你会疼的。“”能为殿下效力,是在下的荣幸。“少女固执地摇头,意识开始涣散。像坠入了冰冷的深渊。再次醒来时,少年坐在床边,淡定地翻看一本书。”怎么会......“以前每次沉睡都要过个几年。少女惊起,拽过身边人的手。手腕处,是一道触目的伤疤。"疼吗?"她可怜兮兮地看着他。”殿下不听话,在下只能先取血了。“”可是,我明明睡着了,怎么会......““你给我出去!!!”
  • 大牌宠妻是辣妹

    大牌宠妻是辣妹

    一夜沉沦,拥有特殊身份的小太妹踏入万劫不复的豪门陷阱。她绝望离开时,他却捧着玫瑰出现在她面前,等待着她像从前一样成为他的女人。却没想到,她怀里的天才宝宝做了个鬼脸,笑嘻嘻的说:“爹地,不好意思啦!”顺便指了指正排着队报名追求他妈咪的帅叔叔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纪元之里程碑

    新纪元之里程碑

    千年之后灵气复苏,前辈们一代代摸索修炼,长夜漫漫无光惨淡,人族如何跨入新的纪元?此时人族正处危难之际,内忧外患!天骄出世,且看他如何救生灵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 顾医生家的小贝壳

    顾医生家的小贝壳

    齐贝刚到顾家那会儿,顾然:这是让她养闺女?齐贝高中暗恋对象来那会儿,顾然:哎,他还比不上了?齐贝拒绝他那会儿,顾然:他认输。齐贝同意他那会儿,顾然:宝贝儿,哭个给我看看。齐贝和他领证那会儿,顾然:媳妇儿~媳妇儿~从两人相识那刻,顾然的生活大多是围着那个叫齐贝的女人转,他心甘情愿地对她俯首称臣。
  • 女相之锦绣人生

    女相之锦绣人生

    她,沈冉,东璃国沈家庄沈寒之女,惊才绝艳,一场大火,沈家庄化成灰烬,一切都是毁灭。灭我全家,痛骨之恨,誓要查出背后之人!女扮男装化身安阳城太傅之子沈陌青,进去兵权中心,贬渣男、拉同盟、斗倭臣、杀仇敌、打外敌,步步高升!只是谁能告诉她,她的古怪上司霸道大将军,为何频繁出现,坏她好事,又为何时而古怪温柔细语,说好的冷酷残忍呢!谁说女子不能为官,且看沈陌青从一介女子,步入朝堂,成为一代女相,权倾朝野。人人都道左相狼子野心,,却不知她不过是一介普通女子,这是权利的时代,这是女性掌权的时代!陌青:“从我来到安阳城的那一刻,带着父母的牌位回到家乡就是我的使命!我要的不过是安稳一世,奈何在这样一个地方,那注定是奢望!”他:霸道将军,冷酷残忍,粗狂霸道,暴虐无道。可是最近,谁能告诉他为何频繁对一个男人心心念念,牵肠挂肚?初见时,他是镇国大将军,她是状元郎,他对步步试探,冷酷残忍,她死里逃生,巧妙化解。再见时,他是摄政王,而她是左相,他与她棋逢对手,朝堂相对。再后来她是他的摄政王妃,他与她携手天下,此生只愿一人心。片段一:某男一身蓝衣咬牙切齿看向某女:“左相大人今日似乎很开心?某女笑魇如花:“能看到裴将军吃瘪,为什么不开心?”某男眯了眯眼睛靠近某女:“沈陌青…哦或者我应该叫你沈冉?”某女镇定:“你想怎么样?”某男笑的风华绝代:“嫁我为妻!”某女凌乱:“…”世事多变,究竟谁能打动她那早已千仓百孔的心,又有谁能许她白头?当过尽千帆,你可还会在原地?
  • 八骏

    八骏

    随笔之作。。不定期更新。。古有八龙之骏龙翼飞腾:翻羽;龙游万里:绝地龙牙至锋:奔宵;龙爪裂空:超光龙尾隐戟:越影;龙智浩瀚:挟翼龙影无踪:腾雾;龙魂不灭: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