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52

第252章 孟子章句上(8)

【理学讲评】远,是远遁,近,是近君。孟子又告万章说:“观伊尹相汤而能成救世之功,则知不肯要汤而甘为辱己之事,盖天下国家之本在身,必己身克正,然后可以正人。吾未闻枉道以求合,己不正而能正人之不正者也。况于辱己以干进,则不止于枉己,欲正天下,则不止于正人,使伊尹而割烹要汤,辱己甚矣。岂能尧舜君民,而成正天下之业乎?然人之所以致疑于尹者,徒泥其近君之迹,遂议其行之未洁耳。不知圣人之行,不能以尽同。或远遁于山林,或近君之左右,或不屑就而去,或不屑去而留。据其迹虽若各有所尚,然要其归,则远而去者,志在独善其身,固不肯苟同于流俗之污;近而不去者,志在兼善天下,必不肯轻变其平生之守,总之归于洁身,无枉己辱己之事而已矣。若因伊尹之得行其道,而遂以割烹之事诬之,则是圣人而有辱身之行,何足以为圣人也哉?”

【元典】

“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译文】我只听说他是凭尧舜之道去求汤任用的,没听说是靠当厨子去求官做的。《伊训》上(伊尹)说:‘上天诛灭夏桀,原因来自夏桀本人,我只是从亳都开始谋划(讨伐)罢了。’

【诸儒注疏】林氏曰:“以尧、舜之道要汤者,非实以是要之也,道在此而汤之聘自来耳,犹子贡言夫子之求之,异乎人之求之也。”愚谓此语亦犹前章所论父不得而子之意。“《伊训》”,《商书》篇名,孟子引以证伐夏救民之事也。今书牧宫作鸣条。“造”“载”,皆始也,伊尹言始攻桀无道,由我始其事于毫也。

【理学讲评】《伊训》是商书篇名。造字、载字,都解做始字。牧宫,是夏桀所居。亳,是成汤所都之地。孟子又告万章说:“欲知伊尹无辱身之事,当观伊尹有得君之由。盖其起畎亩之中,一旦居阿衡之位,诚非无因而自致者。但其所以致此,乃因伊尹乐尧舜之道,而成汤慕之,故伊尹虽无求于成汤,而成汤不能不有求于伊尹。是伊尹之要汤,吾闻其要之以尧舜之道而已。若谓割烹要汤,则尹之所挟持者,固不在鼎俎之间,而汤之所慕好者,夫岂在滋味之末,诚非吾之所尝闻矣。《商书·伊训》之篇载伊尹自言说:‘天讨夏桀始攻于牧宫之地,由我辅佐成汤,创其事于亳也。’”观书所言,则伐夏救民之事,尹盖以身任之矣。自任如此其重,而岂有割烹要汤之事哉!诬圣之言,可不辩而自明矣。观于此章,可见圣贤出处固以道而不苟,明良遇合实相待而有成。使汤不得尹,则无以革夏正而君万邦;然使尹不遇汤,终于莘野之耕夫而已,虽有尧舜君民之道,恶能行其志而究其用哉?故伊尹得成其佐命之功者,虽其自任者重,实由汤之任尹者专也。

【心学讲评】当战国时,挟策游谈之士苟可以得富贵者,无所用耻,而托为小屈大伸之说,谓救世安民之术亦必由此,遂诬古之圣人,其出去之际亦然。此其为说,本不足辨。然古人立身之大节,出处之大义,上奉天心、下恤民隐之深心,则不可不亟白之,以见天下非此不治,而士君子立志之始不可不严。故孟子于伊尹、孔子、百里奚之事三致详焉。

称伊尹之功者曰:割正有夏,而为汤阿衡,任冢宰之事。诬尹者遂因宰、割之文,近割烹之说。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之事者,曰,其欲固结汤心而行其道,而无由进也,乃为庖人,司割烹,以味得汤之宠,而因进说焉。夫割烹,贱事也,乃以欲行其志,不耻为之。古圣人成天下之大功,固可然乎?不识有诸?”

孟子曰:“否,尹之就汤也,出处甚明,《训》、《诰》可征。如以割烹,抑何以成割正之功,开六百载之业乎?不然也。尹之事则实有可考者:尹盖有莘野人,未尝至于汤之都。古者士不仕则耕,尹惟不欲仕,故其于有莘之野,躬耕而已。割烹者,岂其所辱为哉?乃尹志之大,学之纯,而于尧、舜之道已深,故耕莘之日不能有唐、虞之事,而尹之道大行不加,穷居不损,则草野之中,一言一动皆可质尧、舜而无憾,因以仰无所愧、俯无所怍而乐焉。尹惟知夫尧、舜之道在己者有义焉,正物者先自正,尽己心之当然,而即以无伤于物;处物者有道焉,己可行者物自可受,因物理之固然,而以返求诸己。故自当之素位而以视天下,非其义也,非其道也,则禄之以天下,非己禄也,弗之顾也;系马千驷,非己马也,弗之视也。道义外之富贵,相与忘之久矣。其于当日之所交际,即莘野之中而有非其义者,非其道者,则一介不以与人,而非有吝也;一介不以取诸人,而非其固也。道义中之酬酢无所苟焉,审矣。而孰知天下千驷之大,一介之小哉?于是而若将终身焉,尹之志决矣。可无歉于道义,即可无憾于尧、舜、尹诚乐矣,未尝计天下之治乱也。而汤则闻其圣,使人以币聘之。汤大有为之志已见于天下,而尊德乐道之诚,不俟其往求。乃尹审之于道义而不敢信汤,因不敢自信,乃嚣嚣然因其自得之意曰:‘我何以汤之币聘为哉?出而争兴废于天,而不敢必,丧吾乐矣。岂若退而尽道义于己,而处畎亩之中,固可由是以乐尧、舜之道。而吾其以彼易此哉?’

“乃汤则三使往聘之矣。其不轻以道许人者,正汤之所亟求也。于是而知汤之可与大有为,而上天名世之命在己矣,乃幡然改矣。幡然改者,时至事起,则一时义之所不容辞,道之所必出也。乃曰:‘至今日而言之,则道更有所在,义更有所宜矣。汤之所志如此也,所欲行如此也,举天下而待之我如此也,则吾出而可以必吾君为尧、舜之君矣,吾民为尧、舜之民矣。我如是以为之,而唐、虞可再见于今日矣。则与我处畎亩之中,不交污世,不闻乱政,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成吾君天锡之智勇,而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反吾民陷溺之污浴,为尧、舜之民哉?夫吾固尝慨想尧、舜之世,人安其性,物顺其理,如此乎其可乐也。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而道行于天下而无碍哉?’乃自念曰:‘夫今日之迫我以出者,岂非天哉?积治而乱者,天偶然之数;拨乱以治者,天固然之心也。夫民不得安其生,则不得复其性。若夫性,则固有真知真觉者也。天授人以知觉,均也。而因性而喻者为先知先觉;待教而兴、待厚生而后正德者,为后知后觉。乃天下当不治之日,则后知后觉者且不知不觉矣。乃天之生斯民之理,必有所任焉,而后知觉不迷于天下。于事理之灼然可见,而庶物所治,伦常所叙,能先知其当然者,修为典训,以示后知者于忧危迷暋之中,天之任先知者大矣;于恒心之隐然不昧,而得理而安,缘情而悟,能先觉其所以然者,感以风化,以警后觉者于流俗慆怊忘之日,天之任先觉者深矣。予自度焉,人所未知,而予井井然悉其条理,则惟人安于习俗而不觉,而予惺惺然察其从违,则可信自为天民之先觉矣。予今而出焉,将以斯必知必觉之理,振起生民之生气,而使于污染之余,知有事理之必然,发起其良心之固然,予则有道矣。而得一心一德之君,推天下以授我,则天意可知,非予觉之而谁乎?’于是而一旦幡然之中,天下即人尹之心而不容释。乃心之所维,虑之所系,以为天下之民皆吾民也,匹夫匹妇不容遗也。有不被尧、舜之泽,而未能以涤除为昭苏、以生全起教化,尽人而有一迷其知觉者,非他任也,皆己不能承天以拔之于桀日陷溺之中,若己推之而纳之沟中,非民之污,而己污之矣。当斯时也,抱斯心也,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其不容辞也。富贵固所久忘,功名亦所不屑,贵爱其身为上天付托、万民倚赖之身而不能自已。故其就汤也,迟回于三聘之后,而一决之于一念之深,乃说之以伐夏救民焉,而知觉大明于天下,唐、虞亲见于当时。尹之出也,岂偶然哉!

“由此验之,则其耕莘也,其辞聘也,其所自言自审于三聘之后而始出以救民也,皆显然垂于后世,而吾与子所共闻者也。若夫人之为言,谓尹之不嫌于卑贱将以得志而大行,而揆之以理,参考于古今成败之已然,则谓枉己而可以正人为君子之权者,妄矣、吾闻有枉己者矣,必其沈没于功利者矣;吾闻有正人者矣,必其先审乎去就者矣;未闻己已趋于邪佞,而能正物以善俗者也。况其为屈身卑贱之役,不但枉而且辱矣。举天下之知觉而欲以一人开之,乃卒如其志,而天下更始,则天下皆正也。不知辱之可耻,不觉辱之为耻,其学术事功皆出于苟且之一涂,将何以觉天下而正之乎?彼诬尹者,以尹起于田间,而忽就汤,则以为必有委曲之节,而异于终身高蹈者之所为。如是者,岂足以知圣人哉?圣人所体者天心也,所同者民彝也,而时不同焉,遇不同焉,则行亦不同也。故或远而遁迹山林,或近而置身廊庙,或乍就而终去,或终事而必留,乃要以因时行道,而己不与焉。若其心之所归,则去而远者非意气之激,近而不去者非宠利之情,皆使此心纯出于道义;而自任天下之日,一如其一介不妄之素,志无可屈,道无所徇,功业满天下,而澹泊纯素之存者如故也。岂忍以一身纳之卑贱之中,使须臾之或污哉!

“夫伊尹自任重而望汤深,则咸有一德,臣主相孚,谓之要可也。乃以吾所闻,书有尹躬暨汤,之文《诗》有左右商,王之咏,皆汤有为尧、为舜之心,而尹有致君尧、舜之道,故道同义合,汤不能舍尹,而尹亦孚汤,盖以尧、舜之道要也,即其畎亩之所乐者。若割烹之说,旧闻所不纪,君子所不道。而尹之未出也,耕莘乐道;其应聘也,三至乃起;其就汤也,以匹夫匹妇枉道为忧;何尝有割烹之事?流俗之言,无据而诬圣人,何足论乎!伊尹之自述以训太甲者有曰:桀为无道,天讫其命,代天而行诛,始往牧宫而攻之也,朕实初定大业于亳。则汤之伐夏,尹实开之,行古今创见之事而不疑,汤实不容不授其事于尹,则所谓尧、舜之道要汤者,于斯见矣。圣人之事,堂堂巍巍,上以承天,下以对于天下。学者精白其心以求之,而恐不能测,又奚暇取此无实之言为?”

【元典】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

【译文】万章问道:“有人说,孔子在卫国时寄住在痈疽家里,在齐国时寄住在瘠环家里,有这回事吗?”孟子说:“不,不是这么回事;是好事者编造出来的。”

【诸儒注疏】“主”,谓舍于其家,以之为主人也。“痈疽”,疡医也。“侍人”,奄人也。“瘠”,姓;“环”,名。皆时君所近狎之人也。“好事”,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

【理学讲评】主,是住宿其家。痈疽,是疮医。侍人,是内侍。瘠环,是人姓名。好事,是喜造言生事的人。万章问于孟子说:“君子以守身为大节,宜乎择地而处,不失身于可贱之入也。或人乃谓孔子周流至卫,因疡医治痈疽之人,得近于卫君,乃即馆于疡医之家及至于齐,因侍人名瘠环的得近于齐君,乃即馆于瘠环之家。盖欲借二人之力以自通,故不嫌于自屈也。果有此事否乎?”孟子答说:“听言当折诸理,论人当考其素。岂有大圣如孔子,而肯主非其人者哉?此言大谬不然也。为此言者多由世间有一般好事的人,欲假借圣人纳交之事,以自掩其趋权附势之私,故驾造浮诞不根之言,创立新奇可喜之说。既非考据于经传,又不照管乎道理,徒眩惑愚人之听而已,知道之君子,岂可为其所惑哉?”盖是时王纲既坠,圣学不明,游谈横议之徒,人人得为异论。如前章议舜为臣父,议禹为德衰,议伊尹为割烹,而此章又议孔子主于痈疽侍人瘠环,大抵皆出于好事之口,变乱是非,肆言而无忌惮者。其言虽不足为圣贤之累,而为世道人心之害不浅,故孟子每每详辩而力辟之,所以扶世教,正人心也。

【元典】

“于卫主颜仇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

【译文】孔子在卫国寄住在颜雠由家。弥子瑕的妻子与子路的妻子是姐妹。弥子瑕曾对子路说:‘孔子来住在我家,卫国卿的职位就可以得到。’子路把这话告诉给孔子。孔子说:‘由命决定。’孔子做官与不做官,根据礼义行事,能不能得到官职,说要‘由命决定’,如果寄住在痈疽和宦官瘠环那里,这便是无视礼义、命运了。

【诸儒注疏】“颜仇由,”卫之贤大夫也。《史记》作颜浊邹。“弥子”,卫灵公幸臣弥子瑕也。徐氏曰:“礼主于辞逊,故进以礼;义主于断制,故退以义;难进而易退者也。在我者有礼义而已,得之不得,则有命存焉。”

【理学讲评】颜雠由,是卫之贤臣。弥子,是卫之幸臣。孟子告万章说:“欲知孔子不苟于所主,观于居卫之事可见。孔子尝周流至卫,闻颜雠由是卫之贤大夫,因馆于其家而以之为主。时卫之幸臣有弥子者,其妻与子路之妻为兄弟之亲,因对子路说道:‘孔子欲得位而行道,非我之力不能。若肯来投我,以我为主,我当荐之于君,使得大用。卫卿之位,可立致也。’子路遂以弥子之言告于孔子。孔子答说:‘位之得失,自有天命,非人力之所能为。弥子安能使我得用于卫,而我亦何必主于其家乎?’观孔子之言如此,可见孔子进而用世,不急于进也;雍容揖逊,而进必以礼,退而引去,不难于退也,明决果断,而退必以义,礼义在我,惟尽其所当为而已。至于爵位之得与不得,一惟听命于天,说道:‘得之有命,不足以为喜;不得有命,不足以为忧。’其以义命自安如此。向使不择所主,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义当退而不退,不知有义之可守;命不当得而得,不知有命之可安;是无义无命也,孔子肯为之哉?”是孔子当平居之时,而不肯苟于所主者如此。

【元典】

“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

【译文】孔子在鲁国、卫国感到不快,又遇到宋国的桓司马企图在半路上杀害他,就改换了衣着悄悄通过宋国。这时孔子正遭危难,便寄住到司城贞子家里,做了陈侯周的臣子。

【诸儒注疏】“不说”,不乐居其国也。“桓司马”,宋大夫向魋也。“司城贞子,”亦宋大夫之贤者也。陈侯名周。按《史记》:“孔子为鲁司寇,齐人馈女乐以间之,孔子遂行。适卫月余,去卫适宋。司马魋欲杀孔子,孔子去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孟子言孔子虽当厄难,然犹择所主,况在齐、卫无事之时,岂有主痈疽、侍人事乎?

【理学讲评】桓司马,名魃,是宋大夫。要,是遮截的意思。司城贞子,是宋之贤大夫。周,是陈侯的名。孟子又告万章说:“孔子择人而主,不特见于处常无事之时,虽造次之际,亦有不肯苟者。昔者孔子周流列国,尝不得志于鲁,心中不悦,去而适卫;又不得志于卫,心中不悦,去而适宋。此时适遇宋司马桓,以孔子貌假阳虎,将要截孔子而杀之。孔子计无所出,只得换了常穿的衣服,微行而过宋,去适陈国当是时孔子在难之中,危急存亡之际,以全身远害为重,若不暇择人而主矣,犹且主于司城由子之家,盖以贞子前为宋司城之官,其贤行着闻于宋,后为陈侯周之臣,其贤行又着闻于陈,故托之以为主也。”夫以孔子处患难之时,犹不肯轻于所主如此。况处齐卫无事之时,而肯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也哉?

【元典】

“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译文】我听说过,观察在朝的臣子,看他所接待的客人;观察外来的臣子,看他所寄居处的主人。如果孔子寄住在痈疽和宦官瘠环家里,把他们当作主人,怎么还能算是孔子?

【诸儒注疏】“近臣”,在朝之臣。“远臣”,远方来仕者。君子小人各从其类,故观其所为主,与其所主者,而其人可知。

同类推荐
  •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书从七个方面简述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分别为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能。
  •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智慧活学活用

    道家的智慧,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并且浸透了中国人的思维。除了儒家智慧,道家智慧又是一股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到了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在否定之否定、背叛与反背叛中接受它的影响与推动,获得重新思考生命、世界乃至宇宙的激情。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本书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热门推荐
  • 风云黑道

    风云黑道

    校园黑帮围向都市黑帮,让人防不胜防。林天命运霸主,为了解开父仇之谜,且看他如何风云黑道。掌控黑道。
  • 医者的星光

    医者的星光

    对于那些病人我们将拼尽全力为他们救治,只因医者,这将是我们一声最神圣的职责,只因我爱这职责,它将是我信奉的一生,也是这个职责让我们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新生降临,也见证了自己的一生,遇见了属于自己的那一良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永不撤退的尖刀班

    永不撤退的尖刀班

    绵延的大山,挡不住奋斗者的脚步,精准扶贫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却留下了永不撤退的尖刀班,在完成了精准扶贫任务后,继续聚民心,谋发展,战疫情,用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之歌……
  • 一身黑白

    一身黑白

    从小在争吵不断的家庭中长大的农家女,一场意外进入另一个不知道的空间,换了一层身份,多了一种活法。二种身份不停变换,乐此不疲。腹黑冷酷终究难以磨灭内心的善良,遇上另一个自己,帮还是不帮?
  • 妖圣转生录

    妖圣转生录

    妖域五大妖圣七绝峰之上势要一绝雌雄,争夺妖族第一人。莫北辰三天三夜大战之后力压四圣将四圣斩杀,看似夺得第一却不料,北妖魑魅樑在最后一口气之际施展禁术夺舍莫北辰,北辰与其在躯体中大战三百回合,终究是中了对方诡计,知形式不妙灵魂冲出身体狼狈逃离。莫北辰经历虚无山之途被炼妖师孙启图捕获,却被神秘黑袍人救得…之后却是有部分记忆遗失不记得,当他再度醒来之时已经是一个十三岁的孩童,一个被称为废物的辰北。他自己却已是辰家三少,辰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吹牛也升级

    吹牛也升级

    开局就穿越,升级靠吹牛。干啥啥不行,吹牛我最棒。吹最大的牛,砍最强的怪。我名叫白策,靠吹牛起家。
  • 随身带个神话世界

    随身带个神话世界

    灭绝的天灵草现在批发出售!量多还打八折!你要低级魂花?对不起!我不卖那种垃圾!不过我有更高级的聚魂花,你要吗?李子鹏获得一个遍地是灵材的世界,他原本只是想低调的把灵材卖掉,闷声发大财。可是...李子鹏委屈:“我也想低调啊!可是这个世界不允许啊,连路边的草都是灭绝的灵材,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