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64

第264章 孟子章句下(10)

于是而王色乃定:非能纳忠也,孟子之辞正而怒无所逞也。然后请问异姓之卿,亦姑听孟子之毕其词而后折之乎。孟子则终以正对曰:“夫异姓之卿以义合,则道在身而卿为轻耳。其道在匡君也,则君德之得失,皆其所不容诿也。有过焉则谏,慎之于微而养之有渐,无问其过之大小也。谏而不听,不但已也。去就之际,不可以激也。反之覆之,以尽其理,而尚不听焉,则君子不可虚拘,自可洁身以全道也,于是奉身而去之:立朝而道不行,为贤者所深耻,去而后吾之居大任而无惭,以自求其志之道尽矣。此异姓之卿,以义胜恩者也。”乃王之闻此,无所用怒焉。若其不足以体孟子之微言以自警,则未之能改也。夫贤人去矣,则邪佞且登于大位;国危,身之不保,且求若易位者之能全其宗社而不可得。故先王亲、贤并建之意精矣。人主知宗社为重而己为轻,则战战栗栗以保大位,顾辅弼而如临师保;知贤人易去而难合,则听忠告之语必欢然受之;而君德何患不成?国家何患不安?此先王立卿以相人主之深意,而岂有辱职以效奔走哉!王之不悟,故孟子终去之,则勃然变色之下,去齐之心早已决矣。

【心理穿梭】集注“无不可事之君,无不可使之民”,是伊尹胸中至大至刚语,然须于此看出伊尹偏处。其云至大至刚者,言气足以举之也,须与孔子“天下有道,某不与易”自有分别。伊尹但在自家志力学术上见得恁地有余,谓己有此格君救民之道,更不论他精粗软硬,无往不成。若孔子则直与天地生物一般,须如此生生长长,收收成成,不徒恃在己者有此可化可育、可亭可毒之用。“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说得极平易,却广大高明,无可涯际在。孟子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学孔子处,不徒以己有兼善天下之才为本领也。

孟子于“圣”上更加一“智”字,已显示圣功、圣学更不容但在资禀上说。若说资禀,则人皆可以为尧、舜,而况三子之于孔子!使孔子而天纵以智,为三子之所必不逮,则孟子之愿学,又从何处描摹邪?

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某者焉,不如某之好学”,不可认作托言以诱学者。使然,则夫子此语早已不忠不信矣。学者于此处若信圣人不过,则直是自弃者,不足与言。

夫射者之有巧力,力固可练,巧固可习,皆不全由资禀;而巧之视力,其藉于学而不因于生也为尤甚。总缘用功处难,学之不易得,庸人偷惰,便以归之气禀尔。

朱子言“颜子所进未可量”,又云“缘他合下[少]致知工夫,看得有偏”云云,深得孟子之旨。即如伊尹在献亩之中乐尧、舜之道,便且就尧、舜之泽生民上着意;及云“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只在以其知觉觉天下上看得仁义之用,则亦似未尝向静存动察中体备着位天地、育万物大合煞处分明至极也。则使三子者以孔子之下学上达者为作圣之功,亦何资禀之可限乎?

三子之得为圣,是他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故造其极而无所杂。乃其以人欲之净行天理之所流,则虽恁莹彻条达,而一从乎天理流行之顺直者一径蓦直做去,则固于天理之大无外而小无间者,不能以广大精微之性学凝之。盖人欲之净,天资之为功半于人事,而要不可谓无人力。若天理之广大精微,皆备而咸宜,则固无天资之可恃,而全资之人事矣。

孔子“吾十有五”一章,自说得工夫何等缜密!虽在知命以还,从容中道之妙,非期待刻画以为功,而其存养以洗心退藏者,要岂一听之自然乎?故孟子言“圣、智之事”两“事”字,恰紧与“必有事焉”之意同。此或未察,乃云“为学者言之”,则圣人之圣智既绝乎人事矣,学者乃以“事”学之,岂非拟登天而以梯邪?

夫射者之习为巧也,固有内正外直、审几发虑之功,学者之所必习,亦羿之所必习也。故人可使学为羿,而岂羿之巧自性生,为人事所必不至者哉!唯释氏为怪诞亡实之论以欺人,故装点就“未离母胎已证菩提”、“堕地七步唯吾独尊”一派淫邪之说。圣人之道,人道也,君子之学,圣学也,亦安有此邪!故知归三子之偏于气禀,盖朱门诸子诬其师之印可,而非朱子之云然。

东阳云“此章‘圣’字与‘大而化之’之圣不同”,非也。如伯夷求仁得仁而无怨,伊尹处畎亩乐尧、舜之道幡然一改而伐夏救民,此岂更有未化者哉!“大而化”之化,与《中庸》之言“变则化”者,固有在己、在物之分。然于己未化,则必不能化物,而不能化物者,亦即己之未化也。如夷、惠之流风,兴起百世之下,伊尹格正太甲,俾其处仁迁义,则既于物而见其化矣,是岂其居之为德者犹有所挂碍,而不能达于变通者乎?

孟子日“伯夷隘”,隘似与化相反,故东阳疑之,而其实不然。大同中之条理有其化,一致中之条理亦有其化也。人欲净而天理行,则化自顺。伯夷之隘,固不与鲍焦、申徒狄一流私意用事、恫戾疾物者等,故鲍焦、申徒狄满腹是怨,而伯夷不然。求仁而得仁,固已优游厌饫于天理之中,无往而不顺矣。伯夷之隘,隘亦化,故日“圣之清”。伯夷之化,化于隘中,则虽圣而亦隘也。

孟子之答浩生不害,于圣上又加神之一位,盖以三子为圣,而孔子为神。日“圣之时”,时则天,天一神矣。《易》日“化不可知”,化自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如春之必温,秋之必凉,木之必落,草之必荣,化之可知者也,三子所得与之化也;物之品物流形者而以各正性命,各正性命者而以保合太和,元亨利贞用于至微而体于至显,春夏秋冬有其定位而无其专气,化之不可知者也,孔子之所独也。孔子之异于三子,不于其广大高明之性,而于其中庸精微之德,故以射之巧譬之。不能化则无以行远,犹射者之不能至。如鲍焦、申徒狄之清,邓禹、陶侃之任,东方朔、阮籍之和,行将去便与道相龃龉。三子却一直顺行去,更无蹭蹬差池,是可谓“大而化之”矣。

不知者乃谓孔子能化而三子不能,直将“化”之一字看得玄妙无定体。唯孟子知圣之深,则直在洗心藏密处拣出极深研几之妙。盖化之粗者,便奇特亦自易知,日月之广照、江海之汪洋是也;化之精者,即此易知处便不可知,水之澜、日月之容光必照也。两者俱化,而可知、不可知分焉。不可知者,藏之密也,日新而富有者也。何尝有超陵变幻,为出于三子所化之外别有作用也哉!

化则圣也,不可知则圣之时也。化则力之至也,不可知则巧之审中于无形者也。以此辨之,则以言三子之德也不诬,而学孔子也亦有其津挨矣。

“不可知”只是不易见,非见之而不可识也。人之所不易见者,唯至精至密者而已。虽云不可知,却是一定在,如巧者之于正鹄然。天之有四时,其化可见,其为化者不可见。若人所为,便大纲露出本领来,分派下做作用,赏则喜之形,罚则怒之形,尽他奇特,都有迹在。如伯夷之清,其始如是,则终莫不如是,可以掐着搦着算定,总为他在粗枝大叶上布规模,立轨则。若天之有时,绵绵密密,而所以为寒暑生杀者,总在视不见、听不闻之中。孔子之不显其德以为载于无声无臭者,下学而上达,知之者唯天。人在作用上着心目,则更无亲切处也。乃其所以示人,则又无所隐,而若未有知者。然非使人见之而不能测识之,如异端之所谓神通者比。此以《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求之,则庶几不差。学者未到孟子知圣地位,且就博文约礼上讨线索,煞定仕、止、久、速看他功用,鲜不迷矣。

程子以孔子为乘田则为,为司寇则为,孟子必欲得宾师之位,定孔、孟差等。如此说道理,是将孔子竟作释氏“一乘圆教”“四无碍”看。圣人精义入神,特人不易知尔,岂有于此亦可,于彼亦可,大小方圆,和光同尘之道哉!

孟子日“孔子圣之时”,与《易》“六位时成”之义同,岂如世俗之所谓合时者邪!春夏秋冬固无一定之寒暑温凉,而方其春则更不带些秋气,方其夏则了了与冬悬隔,其不定者皆一定者也。圣贤有必同之心理,斯有可同之道法,其不同者时位而已。一部《周易》,许多变易处,只在时位上分别;到正中、正当以亨吉而无咎,则同也。故孟子以论世为尚友之要道。

孔子之先,自华督之难奔鲁而仕于鲁,到鄹大夫时,亦为鲁之世臣矣。春秋时,世禄之法未坏,而士之子必为士,而仕者非有大故,必于其宗国。则孔子既嗣鄹大夫之禄,自不得不仕。乘田、委吏,为职虽小,而亦筮仕者初登仕版所必循之阶,岂可以我有圣德而操一不屑之心乎!古者五十始爵乃命为大夫,周礼固在,不容越也。孔子之为此,自在蚤岁,义之宜,道之正,而岂故为委屈邪!

孟子虽鲁之公族,而失其禄位,降在氓黎者已久。鲁缪、平之世,三家不复执鲁政,疑悼公、元公尽去三桓,不复列其子孙于在廷矣。孟子于宗国无可仕之阶,逮游道既通,则已在五十受爵之年,固不容自乞卑官,以枉道辱己。且齐、梁之君卑礼厚币聘之以来,若更自请散秩以受微禄,不承权舆而甘为折节,愈不可矣。

抑乐正子固云“前以士,后以大夫”,则孟子曾为士矣,未尝必得宾师而后仕也。孟子既以抱关击柝为禄仕之宜,则其不必宾师之位者可见。孔子道不行于鲁,不脱冕而行,则其处司寇者,与处乘田、委吏之去就,固不同矣。

圣人居上不骄,在下不忧,方必至方,圆必至圆,当方而方则必不圆,当圆而圆则必不方,故日“规矩方圆之至,圣人人伦之至”也,而岂有方圆无不可之理哉!学者之大忌,在推高圣人,以为神化不测,而反失其精义入神、合规应矩之大经,则且流于俗学,人于异端,而成乎无忌惮之小人矣。

朱子讥贾谊失进言之序,斟酌事理,允为定论。从来评贾生之得失者,未能及也。古者大臣坐而论道,以至庶人、工、瞽,咸可进言。然庶人、工、瞽之所言者,必非百官之所言;小臣之所言者,必非大臣之所言也。唯大臣所论者道,则朝廷之建立因革,一切制治保邦,文章度数,须通盘彻底,料理一成局而陈之,以授百工之作行。若居言职者,则必有愆而后绳,有缪而后纠,方无愆缪,且不可立意思,逞议论,徒增聚讼。有官守者,则在兵言兵,在农言农,在礼言礼,以专治其事则利害亲而言之无妄也。至于庶人、工、瞽之谏,则又必国家显着之事理,介于得失安危之大,在廷者蒙蔽不以上闻,而后可陈其一得以待采焉。

今谊所言者,外制匈奴,内削侯王,上求主德,下正民俗,以洎乎礼乐制度,正朔服色,为天子所操三重之权者巨细毕举,尽取汉家之天下,画一成局,而欲竟授之有司,遵而行之。此大臣所从容坐论于燕间之道,而谊以疏远小生,辄以纸窗竹屋之所揣摩者握朝野中外以唯其所指使。则是以天下为饱得饱失,试少年议论文章之物,而可哉!

故知位卑言高,急于自炫之罪,不可以加之朱云、郇谟、郑侠、陈东直言敢谏之士,而唯谊允当之。而孟子之旨,本以为为贫而仕者留一优游进退之局,以尽其素位之道,非概以出位而言责小臣,而归言责于大臣,义自着明,无容惑也。

不敢见,礼也;不可召,义也。一章之中,纵说横说,乃于“义礼”二字,条理则自分明。如云“且”,云“何敢”,云“奚可”,云“岂敢”,云“况乎”,直恁清出。

礼有常经,义由事制。唯合夫义之宜者,则虽礼之所无,而礼自可以义起。如君欲有谋则就之,尧与舜迭为宾主,一合于尊贤之义,则当其行之,不患乎礼之不中于节文,而不必引君尊臣卑之礼以守其不敢矣。若礼所本有,则义即不宜,而一以礼之经为宜。如孔子非鲁君之所可召,而召必赴焉,则礼有其常,为礼屈而非为势屈,于义固宜,抑不必据不可召之义以自亢矣。

礼义相为错综以成经纬,固有合一之理。乃圣贤审物度己,则必既求之礼,又求之义,虽求之义,亦必求之礼,无不可者,而后决然以行其志。此孟子所以不陷于一偏,其以养君子之刚大者,即以定人道之高卑。乃知“王前”、“士前”“贫贱骄人”之说,苟自矜厉以亏典礼。而蹑屏王门者,既以自辱其身,而犯上干主,其越礼逾分,亦已甚矣。注、录未悉。

易位之事,后世所以不可行者,非孟子之言不可通于来今也。霍光行之,毕竟是胡乱。盖封建之天下自与郡县异,到秦、汉以后,天下事大段改易,如此诧异事更不可倚古人行迹莽撞。

且孟子所言,要为诸侯言尔。诸侯危社稷,则贵戚变置之,抑必上告天子,下告方伯,旁告四邻,可以相信相从,而贵戚之卿虽首发策,亦无嫌于犯上。若夫天子之不可易者,非徒三仁不能行之于纣,三代之末主之失道者多矣,从未有为此举动者。盖天子之于臣,纯乎臣者也;古者诸侯之卿命于天子,则不纯乎臣者也。亦几与今之首领同。不纯乎臣,而上又有天子可以请命,则虽贵戚之卿易之,而实天子易之矣。若四海一帝,九州一王,君虽不君,谁敢制命自己,而侥幸以成非常之事哉!“委任权力”,亦何足恃,而可以为三仁之所不敢为乎?此霍光之所以不学无术而酿山、禹之逆,司马昭、桓温所以为枭獍之魁而不可逭也。

同类推荐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本书选取尼采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百多句话,囊括了尼采的思想精髓,展现了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篇章:《我·自我》《女人·人性》《生命·人生》《心·思想》《爱·幸福》《行动·沟通》《超越·超脱》,涉及尼采思想言论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采思想的精髓。
  • 孟子

    孟子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你想不想知道中国古典哲学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碰巧可以告诉你一点这方面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道德经》中的理念,按你的要求,我会尽量按照符合你脑中那种叫做“欧陆哲学”的论证形式来进行阐释。没错,我会借用你的记忆来向你阐述一种思想,你可以把这当成是对你已知的概念的一次重新整理。
  • 听南怀瑾讲《庄子》

    听南怀瑾讲《庄子》

    本书以生动流畅、引人入胜的语言,讲述了《庄子》一书中的智慧,是作者精心研读南怀瑾大师《庄子讲记》后的个人感悟之作。全书分为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七篇。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突出故事的可读性,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跋,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或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悉心品味这些经典故事,就像搭乘了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虚空浮华的彼岸……如果你想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就请翻开本书吧。
热门推荐
  • 女王大人的绝宠男仆

    女王大人的绝宠男仆

    四大家族之一,暗家公子——暗黎夜,因奉自家老爷子的命令,要到第二家族去做男仆!!!老爷子竟还吩咐必须追到紫家千金——紫烟儿,追不到甭想回来。无奈,只好认命。紫烟儿,四大家族之一,是整个家族的继承人。从小接受爷爷的训练,和爷爷相依为命。却又身带家族遗传之病。当第一女王殿下撞上四大家族之首的公子爷,会碰出怎样的火花?是命中注定,还是造化弄人......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情商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情商课

    情商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一种必要智慧,情商不仅是开启心智大门的钥匙,更是影响个人命运的关键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情商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做出明智的决定,采取最合理的行动,正确应对变化并最终取得成功,情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本书从多方面讲述情商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帮助读者提升EQ指数,从而在个人生活和事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书稿以一个小名叫祸害的普通士兵为主线,反映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无数中国军人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在那个充满血与火的峥嵘岁月,祸害虽然身处不同的历史环境,遭遇无数的生死磨难,但是,其追求战胜敌人、实现国家强大、渴望落叶归根的梦想,始终未曾泯灭,并且通过自身的执着和牺牲,最终迎来国家富强、人民安宁、亲人团聚的美好明天。
  • 捕捉到你

    捕捉到你

    (断更了很久,推翻重写中……)有没有那么一种感觉第一眼就觉得她(他)是那个特殊且不同的人然后忍不住靠近,相交最后,不舍离开对方半秒就算他是耀眼的星辰,她是茫然度日的路人有没有可能,星光不是刺眼的就在你身边
  • 重生韩国之精彩人生

    重生韩国之精彩人生

    主角李云枫,重生前为中国BJ,QH大学学生,15岁时,父母车祸去世,与妹妹和奶奶相依为命,性格较为内向,不擅与人交流。后来,妹妹突遇车祸,悲痛中的李云枫在赶往医院的途中不幸被雷劈死。意外重生在与地球几乎相同的另一平行空间后,李云枫人品爆发,投生在了韩国第一家族,李氏家族里,成为家族的唯一继承人,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有了李家大少加入的韩国娱乐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啦?围绕在李云枫身边的少时九只们也会有怎样的改变啦?当中国风碰撞上K-POP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啦?百变王子如何在韩流世界建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啦?李云枫情归何处?欲知道结果,请和主角一起畅游韩娱世界,开始不一般的精彩旅程吧!PS:新人作品,少时爽文,部分情节因故事需要有所偏差,希望大家理解包涵!此外文思不足处,也请各位见谅!当然,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了!
  • 玄天心经

    玄天心经

    地摊上买的“轩辕剑”竟然把龙天辰带入了不一样的世界。虽然这把不是轩辕剑,但是它比轩辕剑更牛比!一套奇特的功法《玄天心经》把龙天辰的生活改变了!独一无二的修练功法,会给天辰带来怎样的变化。三幅画,三个世界,三个主人。龙天辰又与他们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
  • 星战神

    星战神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万古长存,唯有星光。浩瀚而遥远的宇宙星空,蕴藏着无尽神秘。少年肖遥,得神秘人相助,修逆天功法,练绝世战技,冲破枷锁,进入那浩瀚的宇宙星空,追寻生命的终极奥义。
  • 妖孽王爷本宫收了你

    妖孽王爷本宫收了你

    她,蓝月组织第一把手“魅狐”,传言只有她不想杀的人,没有她杀不了的人她,月岩国丞相之女,传言容貌丑陋,天生痴傻当她变成她,江湖甚至朝廷再掀一片风云暗涌。他,月岩国第一战神兼第一美男子,偏偏遇上了她片段一:“娘子,我们回去吧”某男厚脸皮的说道“滚,谁是你娘子”“你啊,不是说丈夫丈夫,一丈之内就是夫吗?”某男眨着纯洁无辜的眼神可怜兮兮地说道暗里,王爷属下暗哭,爷,你的节操呢魅颖抬头望天:老天呀,派人收了他吧片段二:“王妃,这是天赐良缘啊,珍惜”“嗯,确实是缘,可惜是孽缘”罪过罪过作者大人在这插句话,各位别建议哈:咳咳,此文男强女强,强强联手,厚脸皮加不要脸,打遍天下无敌手
  • 龙痕禁决

    龙痕禁决

    本是与世无争的少年,五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失去了敬重的哥哥和最爱的女孩,尝到了人性的阴暗。五年后,少年被卷入一个进行了数百年的禁忌武决之中,然而这一切并非是无缘无故,一双看不见的手早在百年前就开始了布局。本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的人,此时却出现在少年眼前。四教之间风云涌,看似精诚团结,背后却是暗流涌动,佛家普渡苍生,然而这一切,都是早已被算计好的。禁决背后一个更大的局势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