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74

第274章 孟子告子章句上(10)

“若夫心,涵万物而具其理,受声色而昭其辨,其为大体,明矣。然必资耳而始闻,资目而始见,则亦与耳目而分其所司焉。其为官也,则于声而审其响之所自发,以别其贞淫,于色则审其色之所自生,以择其邪正。可人于有形之中,亦可通于无形之表;可彻于有声之际,亦可觉于无声之时。物莫能蔽也,则亦无能引也,与物不相接,而亦莫能即享物之利,则从之者无速至之效。乃其思之也,必专气以凝之,殚力以求之,屏耳目而视听,以独效其能。如是以思之,而后可以显心之功,以遇万物之理。若其不思焉,虽万事万物交错于吾前,而茫然一无所得,初无自然之智,物触之而即知之一境。如是者,从之固已劳矣,此小人之所以自放而终不能从也。

“夫此耳目也,心也,皆所生而有;此耳目及心之官,形开而神即发焉,均之为天之与我者。与我以耳目,而使我有情,以效性之用;与我以心,而使我有性,以定情之则。乃大小而既分矣,惟确然见此心之全体大用原有裁成万物而不殉物之妙,则当视听未用之先,立之以为主,尽思之力,建所思之则,以别贞淫,以审邪正,则耳有所闻,目有所见,皆引万物之情形以归于心;而耳目之聪明缘声色以为爱憎攻取之情,皆不能挟心以徇其便利而夺之也。如此则日受天下之声而不淫,日受天下之色而不邪,致和以调天下之声,建中以定天下之色,耳目从之,而万物皆听治焉,斯以为大人而已矣。”

其所握之枢机,则为慎择吾身灵明之用,不骛于俄顷速效之机,不畏夫专静沉潜之劳,则就此均有之体,而早分圣狂之界。此作圣者之心学,非异端之所得与也。呜呼!孟子之后无传焉,不传此而已矣。

【元典】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译文】孟子说:“有天爵,有人爵。仁义忠信,好善不倦,这就是天爵;公卿大夫,这些是人爵。”

【诸儒注疏】“天爵”者,德义可尊,自然之贵也。

【理学讲评】孟子见当时重势位而轻道德,因发此说:“人皆知爵位之为尊,而不知吾身之可尊者,不独在爵位也。有性分之尊,为天所与,而予夺不系于人,称之为天爵者焉。有势分之尊,为人所与,而得失难必于己,称之为人爵者焉。如何谓之天爵,心之慈爱为仁,裁制为义,不欺为忠,无妄为信,备此四德于身,而爱乐之有常,欣慕之无厌,这是维皇降衷之理,天然固有之良,虽大行不可得加,穷居不可得损者,乃所谓天爵也。如何又谓之人爵,九命而为公,六命而为卿,三命而为大夫,列此爵命于朝,而得之者贵,失之者贱,这是人主驭世之权,朝廷命官之典,人可得而予之,亦可得而夺之者,乃所谓人爵也。”爵有天人之异如此,人岂可徒慕在外之荣,而不知反求诸身乎?

【元典】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译文】古代的人修养他的天爵,而人爵就随天爵来了。现在的人修养天爵,是用它来获取人爵;一旦得了人爵,就丢弃了他的天爵,那是实在太糊涂了,最终(他的人爵)也一定会丧失的。

【诸儒注疏】“修其天爵”,以为吾分之所当然者耳。“人爵从之”,盖不待求之而自至也。“要”,求也。修天爵以要人爵,其心固已惑矣;得人爵而弃天爵,则其惑又甚焉,终必并其所得之人爵而亡之也。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爵位虽有天人之分,而得失则有相因之理。古之人有见于道德为重,其反己自修,惟知有仁义忠信之理,可爱可求而已,何必于人爵乎。然而道德既崇,名誉自着,公卿大夫之爵,有不求而自至者焉,此人爵,从天爵而两得者也。今之人则不然,其始初亦知天爵之可修也。但其意非为道德,不过假此以要声名,求富贵,为得人爵之地耳。及至人爵既得,志意已满,遂以天爵为无用而弃之,而不知仁义忠信为何物矣。夫假天爵以要人爵,是不知天爵之为尊,其心固已惑矣,既得人爵而弃天爵,又不知人爵之当保,则惑之甚者也。盖人爵之可要,徒以有此天爵耳。天爵既弃,名实俱亏,终必并其所得之人爵,两失而不能保矣,岂非惑之甚哉。于此见天爵之与人爵,得则俱得,失则俱失者也。而天爵非人爵,无以弘济世之用,人爵非天爵,无以彰命德之公,是以为士者,道不虚尊,贵于经世,为人主者,官不虚设,务在任贤。”

【心学讲评】孟子曰:“人之所以舍其性之所固有而逐乎外物者,莫甚于好爵之心,而不察乎德与位相因之理,倒行而逆施之,则不智孰甚焉!夫受命于所尊而为物之所贵尚者,斯谓之爵。乃莫尊匪天,自天命之,为所生之最贵以首出万物,而为人心之所崇尚,不有天爵乎!于是乎天命一人以为君,而使代天理物,因思进退人才之柄,以位授人,而使为君子以治小人,则有人爵焉。

“何谓天爵?秉爱之理以长育于物,仁也;受心之制以裁成乎物,义也;有可尽之心以行仁义而无所慊,忠也;有至实之心以体仁义而无所爽,信也;凡此皆性之实有也。于此仁义忠信之理,乐为之而无有欲舍之心,乐善不倦之情也,则有是性而即有是情也。此乃天以至尊至贵之德诞命于我,以理万事,以治万物;我受之而能保之,则为群生之所托命,是岂非天爵乎?

“何谓人爵?人君操黜陟之权,以因材而诏禄,于是有论道之三公焉,有分治之六卿焉,有循庶职以莅事之大夫焉。予之夺之,尊之卑之,此乃君操其荣辱以颁于下,使宣其力,使受其任;我受之必有以保之,而后人不我尤,此人爵矣。

“此二者,其所受有天人之别矣,而抑有相因之理。人之所以以爵加我者,以我有天爵而能体之以治物,故在上者奉天以锡命而不诬,在下者亦乐推以受治。则人爵者,原以爵夫天爵者也。

“惟古之人为能知此理,而专所重于天爵,则有修职之事焉。大仁义之用,守忠信之体,尽乐善之诚,勉不倦之志,而君必待我以治,民愿奉我以尊,在我无干禄之心,而物自不能违也。所以安其位,行其志,传之子孙而食旧德,人爵从之矣。

“乃今者则异是。彼为权谋机变之术以幸富贵者无论矣,即有能修天爵者,当穷处之日,矜名节,务学问,以立有道君子之名,而实欲使上之知我而用我,盖以要人爵而已矣。乃名着而位至,亦既得矣,于是徇世主之好,忘生平之学,还问其昔者所矜之名义,无有存者:弃其天爵也。夫独不思上之所以尊我者何心?下之所以奉我者何事?我何所据以居兆民之上?我何所为以享天下之禄?贸贸焉苟得而忘其所以居之,岂非惑之甚乎!人固不可欺也,天尤不可逆也,岂有叨天之禄,尸天之位,背弃天所以与我之理,而可以长享富贵者?则并其所得之人爵终亦必亡而已矣。”

盖天人有相因之理,而得丧有不爽之则,惟无心于人爵者能不求而自得。则人亦何乐乎舍其性分而以竞外荣哉?

【元典】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译文】孟子说:“想要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人人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想到它罢了。别人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给予了一个人尊贵,赵孟也能使他低贱。”

【诸儒注疏】“贵于己”者,谓天爵也。“人之所贵”,谓人以爵位加己而后贵也。“良”者,本然之善也。“赵孟”,晋卿也。能以爵禄与人而使之贵,则亦能夺之而使之贱矣。若良贵,则人安得而贱之哉?

【理学讲评】赵孟,是晋国世卿。孟子说:“人情莫不好荣而恶辱,故见人爵之荣,羡慕而欲得之者,此人心之所同然也。乃天下有至尊至贵之理,人人各足于己,而无待于外者,此其可欲为何如,但人多蔽于物欲,未尝反己而思,是以惟见在人之贵为可欲,而不见在己之贵为可欲耳。岂知贵之在己者,乃天然自有之贵,所谓良贵也。人之所贵者,依名而立,恃势而尊,乃外至之贵,非良贵也。如赵孟为晋国执政之卿,能操爵以贵人者,然能以爵与人而使之贵,亦能夺之而使之贱,贵贱荣辱,皆赵孟之所得专,非吾力之所能必,所以说非良贵也。若夫吾身之良贵,人安得而贱之哉!然则欲贵者,信不可不反求诸身矣。”

【元典】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译文】《诗经》上说:‘既供奉美酒使他陶醉,又献上仁德使他满足。’这是说仁义满足了,所以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美好的名声、广泛的赞誉落在自己身上了,所以就不羡慕别人的锦绣衣裳了。”

【诸儒注疏】《诗》,《大雅》《既醉》之篇。“饱”,充足也。“愿”,欲也。“膏”,肥肉;“粱”,美谷。“令”,善也;“闻”,亦誉也。“文”,绣衣之美者也。仁义充足而闻誉彰着,皆所谓良贵也。尹氏曰:“言在我者重,则外物轻。”

【理学讲评】诗,是《大雅·既醉》之篇。令,是善。孟子承上文说:“人之所贵,固非己之良贵矣。而良贵之可欲,于何见之?《诗经·既醉》之篇有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夫饱不日味而曰德者,何哉?盖言德莫美于仁义,君子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则理义悦心,而天下之至味在我矣。若他人之膏粱,人自食之,于我何有焉,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仁义既积于躬,由是令闻昭宣,广誉四达,实大声宏,而天下之至荣在我矣。若他人之文绣人自衣之,于我何加焉,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夫日饱乎仁义,则知良贵为可贵矣。曰不愿膏粱文绣,则知赵孟之贵不足贵矣。人顾有舍良贵而外慕者,何其弗思之甚哉。此章言势分之贵,无与于已,性分之贵,不资于人,欲人重内而轻外,不可徇物而忘我也。”

【心学讲评】孟子曰:“人之所以迷于利欲者,欲贵之心;而不知可以全吾志行者,即此欲贵之心也。夫既在士君子之列,则伸乎万物之上而天下莫能屈,必欲如此而后愉快,岂非人之同心乎?非但矜气希荣者之为然,而澹于宠利者亦莫不然也。乃亦尝取贵之可必得而可久居,与其不可必得而居之不固者度之乎?夫苟其有欲贵之心者,则人人有贵于己矣。贵之者虽为物之所必尊,而得之也,在我有不求之获。己欲贵焉而即贵矣,惟其固有之也;己既贵焉,物不得而弗贵也,惟其实有之矣。特在舍己而徇物者,弗自度诸心,而信此身之自有其美,则舍己以从人耳。彼夫所欲求之贵,乍然之荣,无实之名,见天下势之所趋、利之所集而遂贵之者,于我何加之浮云,且非果有可尊可荣之实,以安其心于人物之上者,何也?贵之权在人而不在己,则贵非己贵,而赵孟所贵耳。人以贵赵孟故而贵我,我以赵孟之贵而自贵。乃能贵我者赵孟,则能贱我者亦赵孟矣。当其贵之之日,贵于人者且柔顺卑屈于赵孟之下,而赵孟能隶视乎我。迨乎失孟之意,而夺我贵矣,则一听之赵孟而我不能主,权失势尽,向之所为贵者何往哉?以此思之,良乎不良乎?

“然则贵于己而为良贵者,果何也?则仁义是矣。《诗》云:‘既醉以酒’,锡爵以荣我矣;乃不仅此也,而又云:‘既饱以德’,燕好之表,有实慰其心而足焉者,德也。其言德者,仁义而已矣。仁而心安矣,心安则无不足;义而事宜矣,事宜则无所歉。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欣然满志而无需于物,此以为德之饱矣,夫既饱乎德矣。则疏水之中有余富,所以于人之诏我以禄而使饱乎膏粱者,不愿也。自思之,自得之,安能委曲以求或得或失之膏粱乎?唯其未饱乎仁义,则名亦为之不立。仁义饱矣,于是而归之以其仁,服之以其义,其闻令矣;人有同心而天下归仁,心有同理而千秋慕义,其誉远矣。无心以求名,而名自加于我之身,则衡泌之下有余荣,所以于人之锡我以爵而文其衣、绣其裳者,不愿也。自思之,自得之,安能枉道以求或锡或褫之文绣乎?”

然则君子欲贵之心,亦岂异于人哉?思其求之而即得,得之而不失,自足于己而不授权于人之果为良贵也,则天下之能遂其欲贵之心者,无如君子,以伸于万物之上,而物莫能尚也。

【元典】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仁能战胜不仁,就像水能战胜火一样。而现在一些行仁的人,好比用一杯水去浇灭一车木柴燃起的大火;火不熄灭,就说水不能战胜火。这反而助长了那些最不仁的人,(而他原来那点仁)也最终会丧失的。”

【诸儒注疏】“与”,犹助也。仁之能胜不仁,必然之理也。但为之不力,则无以胜不仁,而人遂以为真不能胜。是我之所为有以深助于不仁者也。言此人之心,亦且自怠于为仁,终必并与其所为而亡之。赵氏曰:“言为仁不至,而不反诸己也。”

【理学讲评】与字,解做助字。孟子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而胜负相乘之势,但视其消长之几何如耳。如以常理而言,则理可以制欲,公可以灭私,未有道心为主,而人心不听命者,是仁之胜不仁,就如水之能克火的一般,乃一定之理而不可易者也。然仁之可以胜不仁者,谓其以常存之天理,而遏方萌之人欲耳。乃今之为仁者,天理之存无几,而人欲之焰方张,是犹持一杯之水,以救一车薪之火,火必不可得而熄矣。人见火之不熄,不说是水之力少,遂诿之说,水不能胜火。人见欲之难遏,不说是仁之分数少,遂诿之说,仁不能胜不仁。此言一出,由是不仁之人,皆信以为仁之难成,将甘心于不仁,而纵欲天理,无所不至矣。岂非反助于不仁之甚者乎?非但有害于人,就是自己,也信之不专,为之不力,将并其几希之仁,寝消寝微,而终至于亡矣。为仁不力之害如此,有志于仁者,可不知所戒哉!”昔舜之命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杯水即惟微之喻也。车薪之火,即惟危之喻也。微者,养之使盛,危者制之使安,即帝王传心之要,亦不外于学者克己之功而已。

【心学讲评】孟子曰:“学者之初心,恒患于理欲交争而不能自主。于斯时也,必坚持其志,以作其有为之气;广其学问,以辅其存理之心;则私欲自熄,而仁乃克焉。非是,则惟微之心不足以御惟危之情也。

“以天之所命,人之所自为主者之定理言之,仁之胜不仁也,物欲虽炽,日引我于非几,而奉吾视听言动之天则以治之,则妄起之念不旋踵而已涣然其消释,岂不犹水之胜火哉?火虽烈,而不能以乍延于俄顷,势既沮丧,而更无有余也。然必果为存理之仁人,而后遏欲之功不期而自成。乃今之为仁者则异是:偶然一念而自见其心,以知天理之所存而依据之,犹一杯水耳。虽未尝非水也,而势亦微矣。乃欲奉此以治积习之妄,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渐染深重,如一车薪之火,势甚烈也。如此,则力不敌而火不熄,理不全而欲不遏,外而万感之交投,内而习气之怒发,其妄心之不可抑,所固然矣。而不知自反其求仁之志何如也,为仁之力何如也,乃谓人之有欲,所性而然,非可以操存之功制其不动。是犹谓水不胜火,而岂水之果不胜火乎!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悠悠中华之韵:思想学说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始,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竞相争鸣的思想学说,有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有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给后世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就为大家介绍各个思想学说的主张和代表人物,以及后世的发展历程。
  •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要旨探究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仅次于《道德经》的一部重要的道家著作。传说是上古时期黄帝所作。最早出现于唐代李荃的记载。全书仅仅有447字,却义理深奥,晦涩难懂。古今研讨此书的代不乏人,莫衷一是。但以之为修身之本、悟道之源,讲述的是天人合一、清静阴阳之道,却是研讨者的共识。本书作者在研究古今《阴符经》集注和述评作品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入手,逐句阐释,每一句分别由原文、注释、白话和要旨探究四个部分构成,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臆说(上册)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热门推荐
  • 小学期3最后的隔离期

    小学期3最后的隔离期

    疫情来袭,东都8号线承载着交通重任,邹文不得不坚持复工,可是上班第一周他却选择了辞职,还把领导打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命案,邹文成为了警方重点怀疑的嫌疑人。
  • 重铸末日天庭

    重铸末日天庭

    当地球成为人类最后的庇护所曾经那主宰万界的天庭在哪???
  • 功盖三分国

    功盖三分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魂穿千年,成为诸葛亮,然而需要面对的,却不只是江山争霸,还有那江山争霸的背后,那一个又一个的坑,那一个又一个的幕后黑手。诸葛亮能否辅佐刘备完成三兴汉室的大业?能否揪出那一个个的幕后黑手?能否在与幕后黑手的交锋中,最终胜出?且看《功盖三分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西夏九公主

    重生之西夏九公主

    二十一世纪的女青年沈小溪身患抑郁,意外穿越到一千年前的宋朝。穿越而来却并未传承原主人的记忆,意外发现了身体上的凤凰胎记还有身份神秘的叶羽。初到北宋,满眼好奇,逛不完的商店茶楼,买不完的珠宝首饰,只是,作为一个吃货,这里的食物,太单调,太无味。误入神秘古村,从此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得懂兽语,伤口迅速愈合,还养了一只能催眠的小蛇。头疼和惊喜接憧而至……爱情:这么多人,该选那个?事业:养猪场逐渐扩大,一夜暴富指日可待!亲情:有个当皇帝的爹,真是太难了!友情:追星迷妹梦想成真,和苏东坡pk最强吃货!……
  • 人皇封帝

    人皇封帝

    横斩过去未来纵灭上天下地斗古战今从未一败登临仙道绝巅只为旷世一战
  • 人鱼嫁到之放开boss让我来

    人鱼嫁到之放开boss让我来

    【甜宠文】【1V1】【轻松搞笑异能文】请大家先看大猫的另一本《人鱼嫁到:放开boss让我来》~这本是接着上本写的!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有一只人鱼啊,她被冲上岸了!带着人鱼一族的祝福,可人好运的回到了爸爸身边!成为牧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某天遇到一只和自己一样的特殊人鱼,可人开心极了!可是那特殊人鱼看起来不太高兴的样子!某男:你忘记了我!可人:我们见过吗?某男:你忘记了我!可人:嗯?某男:你忘记了我!可人有些烦了!爸爸说,君子动口不动手。看着眼前还挺帅的人鱼,那她就委屈一些动动口好了!最后得知真相的傻爸爸捶胸顿足,悔不当初!只恨自己没有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意思解释明白!总的来说,这是一个貌美腰细腿长的半人鱼妹子再某个阴险狡猾的黑化BOSS设计下套再也走不掉的故事!
  • 魔都全能高手

    魔都全能高手

    蜀山掌门爱徒,超级小鲜肉,十八岁那年,奉师命下山历练。
  • 原先生求放过

    原先生求放过

    (甜宠文+强强) 豪门大千金失踪多年,一朝回归,16岁的姜离开始了新的人生。少年一瞬间心动,就永远心动,世人皆道原家大公子冷心冷清,有无数女人往他怀里扑,却独独宠爱她。遇到原却是宿命还是劫?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爱翻山海,山海皆可平。 情深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阿离,你回应我,哪怕只有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我都很开心”“原先生请自重!”“阿离,你小时候可是说过要当我的小媳妇的,可不能赖账”“你,你太过分了”ps:1.高冷女画家X傲娇禁欲商界大佬2.特别注明,这是作者的第一本书,难免笔触稚嫩,读者见谅一下下哈
  • “小鬼儿”谈天

    “小鬼儿”谈天

    本书从少年那些事儿说起,共分九个部分,包括引子、结尾各一部分,正文七部分,全文近20万字。全书以中国中部农村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记述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片段,摹写了20世纪中后期向21世纪变迁的农村景象。作品用写实的语言把人生的价值取向融入逸闻趣事,用畅想的笔法把未来的美好希冀诉诸于字里行间,其中不乏灵魂的漫步、理想的萌芽、批判的责任以及矛盾的冲突和心灵的自白。作者以一个反躬自问的思考者形象出现,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还将向哪里去”等力求做出注脚,也显示了自己写作的初衷,探究了生活的真谛。整个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画卷,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