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273

第273章 孟子告子章句上(9)

【译文】身体有重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有小的部分和大的部分。不能因为(保养了)小的部分而损害了大的部分,不能因为(保养了)次要部分而损害了重要部分。只保养小的部分的,是小人,能保养大的部分的,是君子。

【诸儒注疏】贱而小者,口腹也;贵而大者,心志也。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人于兼爱兼养之中,必当考其善与不善者为何?盖所养有得失,而人品亦因之以判也。彼众体虽同具于一身,然有贵贱之分,小大之别焉?心志总摄乎众体,是贵而大者也,口腹听命于一心,是贱而小者也。既有小大,则大者在所当重,不可以小而害大矣。既有贵贱,则贵者在所当尊,不可以贱而害贵矣。小大贵贱之间,养之善与不善,正系于此,若使征逐于口腹,不胜其食饕之欲,惟知养其小体,则所养者小,所就亦小,将日流于污下,而与愚不肖同归矣。岂不谓之小人乎。若能持守其心志,罔夺于攻取之私,惟知养其大体,则所养者大,所就亦大,将上达于高明,而与圣贤同归矣。岂不谓之大人乎?夫大人小人之分,惟在于所养之善与不善若此,此兼爱兼养者,不可不知自考也。”

【元典】

“今有场师,舍其梧棱,养其梳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译文】如果现在有这么个园艺师,放弃培植梧桐标树,去培植酸枣荆棘,那他就是个顶蹩脚的园艺师。(如果有人)保养了自己一个手指却丧失了肩背的功能,自己还不清醒,那他就是个顶糊涂的人。

【诸儒注疏】“场师”,治场圃者。“梧”,桐也;“桢”,梓也;皆美材也。狼善顾,疾则不能,故以为失肩背之喻。

【理学讲评】场师,是治园圃的人。梧梗二木,是材之美者。梳棘,是小枣。孟子承上文说:“贵贱大小,同一体也。乃谓小不可以害大,贱不可以害贵者,何哉?试自材木而言,梧梗其贵者也,梳棘其贱者也。设使为场师者,于梧横美材,弃置之而不加培养,却把那梳棘之木,培养之而望其有成,则是美恶不分,徒费栽培之力,以无用害有用者也,非贱场师而何?养身者,以贱害贵,殆无以异此矣。又自一身而言,肩背其大者也,一指其小者也,设使养生者,于一指之小,爱惜而不忍伤,却将肩背之大,丧失而不自觉,则是轻重反常,就如狼之疾走,但知顾前,不能顾后的一般,非狼疾之人而何?养身者,以小害大,殆无以异此矣。养身者,可不知戒哉!”

【元典】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译文】专讲吃喝的人,人们鄙视他,是因为他保养了小的部分而丧失了大的部分。如果讲究吃喝的人没有丢弃(善心的培养),那么他的吃喝难道还只是为了保养一尺一寸的肌肤吗?

【诸儒注疏】饮食之人,专养口腹者也。此言若使专养口腹,而能不失其大体,则口腹之养,躯命所关,不但为尺寸之肤而已。但养小之人,无不失其大者,故口腹虽所当养,而终不可以小害大,贱害贵也。

【理学讲评】孟子承上文说:“观养木与养指者之弊,可见人之养身,当养其贵且大者矣。乃若饮食之人,为饥渴所困,只图餍足,则必为人所轻,而莫不鄙贱之矣。盖为其专养口腹之小体,而失心志之大体,自处于可贱之地,故从而贱之也。若使饮食之人,食其所当食,饮其所当饮,不至以小害大,以贱害贵,则饮食于人,得之则生,不得则死,乃躯命之所关,岂止于尺寸之肤而已,又何可贱之有哉?但养小体之人,无有不失其大者,此其所以为可贱耳。盖口腹虽所当养,而心志必不可失,善养心志者,又只在辨礼义而已,能辨礼义,则自噱蹴不受,至于万钟不取,皆确然有一定之见,而生死不能惑,利害不能迁矣。不能辨礼义者,安能养其心志哉!”

【心学讲评】孟子曰:“求人贤不肖相去之远,以其志行之贵贱,器量之大小分之。其分也,不在物理之从违,即在此身之酌量。五官百骸皆效灵之具,而皆为物役之司;苟无所择焉,则一身之中,其足以累吾生理也多矣。

“人之于身也,非身而无我,无我则无身,利害相关,甘苦相喻,自无不为吾心所爱而不忍戕者;兼所爱,亦情也。兼所爱,则生欲其遂,情欲其适,目无不求所以养而裕其生者,兼所养,亦理也。既兼所爱矣,则尽一身而皆有触觉之情,情自喻也,无尺寸之肤非其身,则无不爱,其情均矣;兼所养矣,则尽一身而皆有保全之理,理自得也,无尺寸之肤非可爱,则无不养,其理一也。乃或养之而善焉,内足以尽一身聪明强力之才,外足以贞吉凶悔吝之遇;或养之而不善焉,趋利而弃义,而害且伏,纵欲而违理,而生且丧。彼日吾以养吾身也,此亦日吾以养吾身也,当其致养之始志,必考其得失之几,而后之所分歧而趋,合符而不爽,则存乎自考焉。乃所用以区别其善不善之分而慎所择者,岂待分征之于事物之顺逆,徐验之于所行之得失,而于他求之哉?亦即己之有身,辨其灵蠢,审其主辅,反自取之,而其宜养不宜养者昭然矣。

“未尝考焉,则茫然不自知也;考之也,而体之有贵贱不历然乎?举众体而有所听令于一体,无定体而后能裁制乎众体,物不得而诱之,事不得而夺之者,其贵也;靡然从令,而随物以役役者,贱也。体之有小大,不昭然乎?周遍乎众体,而不域于一体,充众体之用,而能达乎无体,古今皆可涵、万物皆已备者,乃大也;局局于一形,而觉知不能达者,小也。此贵而大、贱而小之体,兼在一身之中,而大者能善小之用,小者能损大之功,贵者能司贱之治,贱者能夺贵之权,则还相为害矣。其唯无以小害大乎,不汲汲于一情之得,而以窒吾广远之量;其唯无以贱害贵乎;不逐逐于琐屑之欲,而以伤吾清高之志。如是焉,则其取之已精者,而养之善矣。故养其小者,则忘其大,处常而为患得患失之鄙人,遇变而为畏生畏死之懦夫、为小人而已矣;养其大者,以善其小,上不负上天生我之理,而下以全万物皆备之诚,斯以为大人矣。凡此者,精察于当身之内,以辨其本体之偏全,究其功用之广狭,岂待他求之而始得哉?乃天下之不知所养者,且谓吾有身而不容已于爱,何事割情以伤吾生,而后可谓之善哉?则吾且以贵贱之不可昧者而切喻之。

“今夫场师,养木者也。乃以养木为任,则养之而蔚为乔木、采为大用者,其职称,而人亦奖之。乃有场师于此,梧、梗以可大之材,舍之而任其摧折,械棘以不材之质,养之而必欲保全;械棘长,而梧、梗为之不茂。人之称斯场师也,其不谓之贱乎?则养者贱而人为之贱,明矣。

“乃更将人之小体而言之,而其中又有小大之别,人亦未尝不知择也。一指亦体也,肩背亦体也。有人于此,求一指之安,而不顾肩背之危,一指得而肩背因之以失。人之称斯人也,其不谓之狼疾人乎?则养者小而且不足以为人,亦明矣。

“则更就世之养小体而人知贱之者言之。小体非一也,耳目浮动之聪明,言动无端之偏议,皆体之所据以生;徇耳目之便,恣言动之情,皆谓以不损吾之生而善其养。乃口腹亦其一矣,彼役役于众小体之中,而梏吾心以陷溺者,人不知贱也。若饮食之人,沉没于口腹之中,则人皆知贱之矣,不特士论之所不齿,而亦乡党之所羞。所以然者,为其以区区饮食之故,从口腹之欲,而耻心为之蔑,生计为之废,养小以失大矣。则甚哉,世之人不察乎!饮食之人岂非于身能爱,于爱能养者哉?而徒以失大之故,为人所贱,则大之不可失,明矣。“如使饮食之人不为大体之累,则口腹者,人之所以为生,而情之最不可忍,岂但适如尺寸之肤在兼爱之中哉!然则就人之所知贱而言之,以躯命相关之际,而有不容昧之廉隅。则耳之声,目之色,四肢之安佚,尚未如此之切者,捐吾生之君主以殉之,而自不知贱,不亦惑乎!

“知返而自考,则为大人形色之皆可通于天地;不考之以善,则为小人知觉之或陷乎犬牛。养之为义大矣哉!”

【元典】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

从其小体为小人。”

【译文】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了君子,有的成了小人,是什么原因?”孟子说:“能依从重要器官的就成为君子,依从次要器官的就成为小人。”

【诸儒注疏】“钧”,同也。“从”,随也。“大体”,心也;“小体”,耳目之类也。

【理学讲评】公都子问于孟子说:“天下之人,都是一般的形体,然或称为大人,而为世所尊,或称为小人,而为众所鄙,此何谓乎?”孟子答说:“大人小人之分,惟恐在审所从违而已。盖吾人一身,体有大小,诚使一身举动,惟以大体为主,而小体莫不听命,这叫做从其大体。从大体者,以专帅气,百四腩百骸皆有所管摄,充其向往之念,可以为圣为贤,而人皆尊抑之,岂不为大人乎?若命名此身举动,一惟小体是徇,而大体反不得主张,这叫做从其小体。从小体者,心为形役,而方寸之中,全无所执持,究其委靡之弊,将至为愚为不肖,而人皆轻贱之,岂不为小人乎?大人小人之分,惟系于所从如此,人可不慎于决择也哉!”

【元典】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译文】公都子又问:“同样是人,有人能依从重要器官,有人却依从次要器官,为什么呢?”孟子说:“耳朵、眼睛这些器官不会思考,(容易)被外物蒙蔽。因此一与外物接触,就被引诱过去。心这个器官是会思考的,思考就能得到(善性),不思考就得不到(善性)。这是天赋予我们的(最重要的)器官。先抓紧这个重要器官,那么(耳朵眼睛之类)次要器官就不会被(外物的引诱)夺走了。这就是成为君子的道理罢了。”

【诸儒注疏】“官”之为言,司也。耳司听,目司视,各有所职,而不能思,是以蔽于外物。既不能思而蔽于外物,则亦一物而已。又以外物交于此物,其引之而去不难矣。心则能思,而以思为职。凡事物之来,心得其职,则得其理,而物不能蔽;失其职,则不得其理,而物来蔽之。此三者,皆天之所以与我者,而心为大。若能有以立之,则事无不思,而耳目之欲不能夺之矣,此所以为大人也。然“此天”之“此”,旧本多作“比”,而赵注亦以“比方”释之。今本既多作“此”,而注亦作“此”,乃未详孰是。但作“比”字于义为短,故且从今本云。

范浚《心箴》曰:“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于其间,渺然有身,是身之微,大仓梯米,参为三才,日惟心耳。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间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理学讲评】官,是有分职的意思。蔽于物,这物字,指声色说。公都子又问孟子说;“人同此形体,则宜同此运用,乃有从其大体者,从其小体者,此何故也?”孟子答说:“磊体小体之分,惟在能思与不思之间而已。且如耳目之官,各有所司,耳司听,目司视,然不能思其视听之理也。惟不能思,‘是以耳目之聪明,或蔽于外至之声色,蔽于外物,则耳目亦块然一物而已,却以外面声色之物,交接于此耳目之物,为所引诱而去不难矣,所以耳目谓之小体也。若心则至虚至灵,事至物来,独能忖度,是其官以思为职者也。能率其职,而视思明,听思聪,则得其视听之理,而物不能蔽矣。一废其职,而不能思,视不见,听不闻,则失其视听之理,而物来蔽之矣。理之得失,惟系于心,所以心谓之大体也。这耳目与心,禀受于有生之初,皆天之所以与我者,无一不切于身,但就中较量,则惟心为大耳。诚能于物感未交之时,先立其大,使虚灵之本体,足以为众动之纲维,则事无不思,而心得其职。耳虽未有所听,而听之本已立,非礼之声不能夺吾聪矣。目虽未有所视,而视之本已立,非礼之色,不能夺吾明矣。视听一宰于心,而聪明不蔽于物,若此者,乃所谓超然出群众之中,伸万物之上,而称之为大人者,以此而已矣。”苟心失其职,而求造于大人之域,岂可得哉!然人固不可不先立其大,而耳目亦不可不严其防,盖立本固可以应事,而制外亦所以养中,故必于淫声美色,禁之使不接于耳目,庶几外者不入,而内者益固矣。此又内外交修之道,有志于为大人者,不可不知。

【心学讲评】人之生也,唯心最灵,而耳目次之。耳目之灵,自然之灵,而所审知者在事物之形声;心之灵,非听其自然而灵,而所察者乃在事物之理。以其或任自然,或不徒任自然,而难易分;以其或能察理,或不能察理,而得失异。乃耳目与心合在一人之体,有相通者焉。故任其心之出,则寄灵于耳目,而亦但审夫形声;心之存,则耳目亦效灵于心,而不叛心以趋于外物。心恒,得而耳目无自得之乃实。耳目之用易,而心之用难。故孟子极天理人欲所自分之几,以明善恶之本原,与公都子言之,所以示作圣之功,不合一身之中而自为考也。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禀性于天也同此理,感通于物也同此情,而或德全于己,道周于天下,而为大人;或量止于一己之私,志终于目前之利,而为小人。自其成而言之,则相去悬绝矣。乃其所以致此者,必各有从分之轨迹,以殊涂而异趋,果何所由也?”

孟子曰:“夫人之身,有所谓大体者焉,是天地民物之所受函也;有所谓小体者焉,是私欲小利之所欣合也。故大人小人之分,于此而致用别矣。以大体为主而专致其用,则小体之灵从之,而以听大体为取舍,小体无权也,于是而大体之功能克遂而无所挠,于是而大人之德业成焉。以小体为主而偏任其用,则大体之灵从之,而以听小体为好恶,大体无权也;于是而小体之淫荡一放而不可收,于是而小人之志欲行焉。在此一身之内,所以用夫灵觉者早已异趋,故志者志此也,行者行此也,虽欲止之于后而不能,而大人小人遂判矣。”

公都子曰:“钧是人也,则莫不有大体,莫不有小体矣。非大人之无小体,而大体独优;小人之无大体,而小体独利也。乃或从其大,或从其小,则大人必有深见夫大体之必从,而小人必有自便于小体之从者。大人得其理,而小人亦自有其情,是必皆有所以从之故焉,何也?”

孟子曰:“夫小人之从小体,固有从之之情;大人之从大体,实有从之之理。则或有难存者焉,或有易从者焉;或有一从而捷有所得者焉,或有从之而后得者焉。大人不惮其难从之功,小人惟顺其易从之利,故大体具在,而从之者寡也。

“今夫小体之灵,惟耳目为最,而此耳目者,有不待心之发觉而自成其功者矣。故耳目亦专有其所司者焉,其为官也,遇色而即见,遇声而即闻,一见闻而即能爱憎,不待思也。惟然,则于己不劳而情易得,故从之者便也。然而蔽于物矣:色之固然者见之,其所以然者不能见也;声之已然者闻之,其所以然者不能闻也。聪穷于有声之中,而声之未绝则莫能听;明尽于有色之内,而色之未形则莫能视。如是者,耳亦止成乎耳之用,目亦止成乎目之用,一物而已矣。夫天下之形声,物也;耳目,一物也。两物相交,形声缘耳目而入,耳目亦附形声而出,引之以去,而无能再为斟酌,则亦终不劳而已得万物之利也。故小人乐其易,贪其得,而从之者速焉。

同类推荐
  •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

    《<哲学的贫困>导读》共四章,分别为“《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景”、“批判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贫困》第一章导读”、“批判蒲鲁东的哲学:《哲学的贫困》第二章导读”、“《哲学的贫困》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哲学的贫困>导读》以《哲学的贫困》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哲学的贫困》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孔子智慧讲堂

    孔子智慧讲堂

    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的了解,亲近和掌握传统文化,更能理解和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对如何调整好自己的人生会有所帮助。
  • 中国现代哲学史

    中国现代哲学史

    《中国现代哲学史》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冯友兰所作。《中国现代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晚年回归自我,“修辞立其诚”“海阔天空我自飞”的产物。冯先生以他的漫长的学术生涯和辉煌的学术生命铸就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学术品格。本书对于理解中国哲学、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具有很深的认识意义。
  • 理性的陨落——在课堂上被歪曲的尼采和叔本华

    理性的陨落——在课堂上被歪曲的尼采和叔本华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二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政治哲学史)

    本书叙述的是17世纪至19世纪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思想影响的人物如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卢梭、托克维尔、康德、黑格尔等人,以及政治哲学流派如苏格兰启蒙运动和功利主义等的政治哲学思想,意图勾勒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轮廓,凸显这一时期核心的政治哲学论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流变、重要思想资源,以及阐明对当代政治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
热门推荐
  • 千金归来之老婆不好惹

    千金归来之老婆不好惹

    千金归来之老婆不好惹女主简姝乖巧懂事,长相甜美系,母亲却早逝。被继母一家连番陷害最后却阴差阳错的成了继母的亲身女儿简微,从而也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之路。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只会做一件事__报仇,除了报仇别无他意,不想却被突如其来的爱情打的措手不及。简微感慨:初相见看某男文质彬彬,病入膏肓的样子惹人怜惜。外界都在传沈家的太子爷虽然身体不是很康健,但是见过的人都说其禁欲高冷,智慧无上,(也有传言脑子不好)浑身上下透着一般人所不能睥睨的帝王之气,人送外号“沈爷”,亦有人称‘九爷’,寓意长长久久,长命百岁。只可惜……是个短命鬼,有传言说其活不过三十岁。
  • 梦幻林场

    梦幻林场

    小小的护林员,突生神奇功能,奇遇——复活的艳丽明朝皇妃,与他一续前缘,令他享不尽人间艳福;失传几百年的绝世珍宝现世,引发江湖夺宝大战;正当他凭着神功,与各路夺宝之人斗智斗勇之际,江湖客损坏千年冰床,让冬眠千年的巨蛇破山而出,导致一场人蛇恶战。
  • 校园异能:葬

    校园异能:葬

    这是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占据一座小岛的学院岛这里。在这座小岛上占据了几百所学院。从幼稚园到大学。但这里85%的是学生没有任何家长企业公司。这个学院岛是各国一起投资的。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我们那年刚来的青春

    我们那年刚来的青春

    我们那年刚来的青春,令我们十分兴奋,迫不及待的想要冲出小孩子的围栏,去迎接一个新的世界,新的未来,新的波折和一些流言蜚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上的恋人

    天上的恋人

    刘烨、董洁、陶虹主演的《天上的恋人》原著,讲述的是“不正常人”的故事。父亲瞎,儿子聋,媳妇是个哑巴,这三个残疾人组成了一个加倍的“不正常”的世界,他们却力图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最终他们失败了。他们与所谓的正常人之间无法沟通:他们被欺负、被作弄、被侮辱、被偷盗、被强奸。当读到小说结尾,对语言和正常的追求竟是如此结果,相信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有坚冰破裂之感。
  • 楚与墨

    楚与墨

    若不是痴心妄想多年,怎能算是走火入魔。嗯,我在。有你。
  • 绝地余生

    绝地余生

    一次探险旅游却成了亡命之旅,面对接踵而至的重重危险,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逃出去!
  •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沈莺初之后才明白,这女子该是要牢牢抓住自己的幸福才是,不要等到时机已过,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