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44

第44章 论语里仁篇(4)

曾子告之曰:夫子之道,亦何异乎其平居所以告二三子者乎?夫二三子所疑者,疑夫一之谓也。乃思所谓一者,而欲以贯夫不一之道,则无据而见其可通;若思所以贯者而静念其无不一,则无往而不可通之于一。今且明以语子,则即夫子之所教,二三子之所学者,忠恕而已矣。尽己者,忠也;推己者,恕也。尽于己乃可以推,所推者即其所尽,则忠恕统此一心也。盖万事万物之理无非吾心之所固有,特不能尽吾心之知以知之,尽吾之行以行之,则或有其名而无其实,得其偏而失其全,而事物之所遗者多矣。心既尽矣。而有私意以间之,不能如吾所可知以辨乎物,如吾所欲行以施于事,则事物之间隔以生也。天下无心外之理,而特夫人有理外之心。以心循理,心尽而理亦尽;以理御心,理可推而心必推。尽之于小,而小者无遗,可以贯乎大矣;尽之于大,而大者不虚,可以贯于小矣。推之于常,而常者无所执,可以贯于变矣;推之于变,而变者有其则,可以贯于常矣。夫吾之一心,贞万事之理者在也,合万物之欲者在也。贞万事之理,则理尽而万物之欲自得;合万物之欲,则所欲者公而万事之理自正。故夫子之为道,博极乎礼乐度数之详,皆以尽吾知行之本量,而利用其老安,友信、少怀各得之施,静存于喜怒哀乐之先,要以尽吾知行之实体,而不拂乎上下前后左右大顺之矩。夫子终日教而不离乎是,表里一也,精粗一也,始终同条,而内外合德,此之谓纯,此之谓约。无他,于心求之而已矣。夫岂有微妙之藏,简要之执,与二三为对而孤持一说者哉?二三子亦于此勉致之而已矣。心果尽矣,果推矣,则自无不可贯,而后知其协于一也。呜呼!此曾子所以得圣道之传也。

乃或有谓天道之诚,圣人之仁,学者之恕,有其不同,而夫子所言者圣人之事,曾子姑以学者之心显之。乃不知圣人而异于天道之诚,则圣无以贯通于天;学者而异于圣人之仁,则圣又不能贯通于下学;而何以云“一以贯之”哉?夫学者忠恕之心,即圣人之心,即天心也。凡理皆天之理,凡心皆天之心,天以此理为人之心,人即以此心体天之理。使非然也,则尽者何所尽,推者何所推乎?非身体力行如曾子,而欲知此也,其必难矣!

【元典】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诸儒注疏】“喻”,犹晓也。“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程子曰:“君子之于义,犹小人之于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笃好。”杨氏曰:“君子有舍生而取义者。以利言之,则人之所欲无甚于生,所恶无甚于死,孰肯舍生而取义哉!其所喻者义而已,不知利之为利故也。小人反是。”

【理学讲评】喻字,解做晓字。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之所欲。孔子说:“天下之道二,义与利而已,而君子小人,实于此辨焉。”君子循天理,有好义之心,又有精义之学。

【心学讲评】夫子曰:君子小人之分,义利而已矣。乃君子之于义,充类至尽以精之,而利害非其所恤;小人之于利,殚智竭力以谋之,而名义有所不顾;则皆以行其所能知者而已。夫人未有不喻之而能专意以为之而不舍者也。

君子之立志,早处于至正,而此心之所安所不安,自信于幽独,有非人之所能知者。因是而博求之于古今邪正之辨,事物得失之几,皆审其所以然之理,于是而如此则见为宜焉,不如此则见为不宜焉。宜于理,乃以宜于事;宜于人,乃以宜于己。条理之不可紊,井井然谅于其中,广譬博引,而卒无以易。其于义也,诚喻之也,非浮拟一义之名而慕之也。

小人之立心,一意于从欲,而此心之欲为与不欲为,专求其自便,有不可以告人嗜。因是而巧伺夫人情之合离,事势之变迁,于以皆察其可以相乘之机,于是而如此则可以有所得,不如此则必至于有所丧,小有所丧而大有所得。苟有所得而可不忧所丧,操纵之有其权,亦井井然谅于其中,广譬旁引,而皆如其算。其于利也,诚喻之也,非偶动于利而从之也。

唯其喻之也,则其机愈明,而得意忘言之下,情自不能已。其见既定,而委曲详尽之致,才自足以有为。故君子之于义,终身由之而不倦;小人之于利,寤寐以之而不忘。人未有不喻之而能专意以为之,亦未有喻之而可禁其不为者也。斯则君子小人义利之辨,辨于其所习而已矣,而人可不端所习哉?

要而论之,义之与利,其途相反,而推之于大理之公,则固合也。义者,正以利所行者也。事得其宜,则推之天下而可行,何不利之有哉?但在政教衰乱之世,则有义而不利者矣。乃义或有不利,而利未有能利者也。利于一事,则他之不利者多矣;利于一时,则后之不利者多矣,不可胜言矣;利于一己,而天下之不利于己者至矣。夫所谓义者,唯推而广之,通人已、大小、常变以酌其所宜,然则于事无不安,情无不顺。彼小人者,智不出咫尺,识不越旦夕,而心之所欲,心之苟安,则汲汲以求之,而他皆所不顾,故役其聪明于斗筲之中,以精察其多少得丧之数,遂自谓天下之至巧。乃自君子观之,谓之一无所喻可也。故曰:义者天理之公,利者人欲之私,欲为之而即谋之也,斯为小人而已矣。【元典】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诸儒注疏】“思齐”者,冀己亦有是善。“内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恶。

胡氏曰:“见人之善恶不同,而无不反诸身者,则不徒羡人而甘自弃,不徒责人而忘自责矣。”

【理学讲评】贤,是有德的人。齐,是齐一。不贤,是无德的人。省,是省察。孔子说:“人之自修者,砥砺之功,固当尽于己,观感之益,亦有资乎人。如见个有德的贤人,心必羡之,然不可徒羡之,又必自家思想说:‘善本吾性,事在人为,他有这等贤德,我何为独不能?’必勉强奋发,定要与他一般才罢,这是见贤思齐焉。如见个无德不贤的人,心必恶之,然不可徒恶之,又必自家省察说:‘为恶甚易,自知甚难,他干的这等样事,莫不我身上也有?’一或有之,必当速改以复于善才罢,这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夫见贤思齐,则日进于高明,见不贤内省,则不汉于污下,此君子之所以成其德也。然是道也,通乎上下者也,人君若能以古之圣哲自期,而务踵其芳规,以古之狂愚为鉴,而毋蹈其覆辙,则为圣君不难矣。

【心学讲评】夫子曰:夫人日与人为群,而人品之邪正,所行之得失,皆有不可昧之辨焉。乃既见而知之明矣,而终无以自进于君子之途,自远于小人之类,则唯反求诸己之功有未实耳。今学者而欲自正其趋向,以日跻于善乎?则固有随所见而得益者矣。有如见贤耳,无徒称道之尊奖之而已也,必反而思焉:我亦同此聪明,同此才力,同处此人伦物理之际,而可不与之齐乎?即其所为贤者在彼如是,而我不必如是,而事异道同,则亦与之齐其能矣。曲求所以齐之,而无疑其异;实求所以齐之,而无惮其难。思之思之,而尚恐不齐,而可但见为贤而徒浮慕之哉?如其见不贤也,无徒厌恶之讥非之而已也,必退而内自省焉,我亦时有所怠忘,时有所驰逐,时有其发不自知之疚,而可不省乎?即彼之所为不贤者,我既已知其不可,而可信其不然,乃情异迹同,则亦犹之乎不贤耳。密致其省之之心,而无恃其已能;推广其省之之术,无略其不足虑。省之省之,已省而尚恐其有未省,而可但见为不贤而徒鄙之也哉?故君子不可不有观人之道,而不可不为方人之学。其志念之深谨,诚学者进德寡过之切务也。

【元典】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父母有错,要好言相劝,听不进时,要尊重他们,要任劳任怨。”

【诸儒注疏】此章与《内则》之言相表里。“几”,微也。微谏,所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见志不从,又敬不违”,所谓“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也。“劳而不怨”,所谓“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也。

【理学讲评】几,是微。违,是违拂。劳,是劳苦。孔子说:“人子之事父母,固以承顺为孝。然遇着父母有过失,也当谏诤。但有个进谏的道理,不可直言面诤,以伤父母之心。必须和颜悦色,下气柔声,微微的谏他,或待其间晦而谕之以理,或乘其喜悦而动之以情,务使父母乐从而后已。若见父母的志意未肯听从,必当愈加敬谨。不可因父母不从,就发露于声色,而有违拂之意。就是父母嗔怪,或加以怒责劳苦之事,亦当从容顺受,不可因父母折挫,遂怀怨恨之心,唯积诚以感动之,委曲而开导之,久之则父母亦以幡然悔悟而改图矣。所谓几谏者如此。”昔大舜父顽母嚣,常欲杀舜。舜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夫以瞽瞍之恶,而大舜犹能以孝感之,况未至为瞽瞍者乎!然则孔子所谓几谏,惟大舜能之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子之事父母也,至于谏而难言矣。不忍陷亲于不义,则不容不谏;不忍责善以贼恩,则又不如匡君规友者之可持其正也。故事父母者,必明乎谏之法焉。

过之已成,则言之欲缓而不可得;辞之已尽,则善不归亲而心不安。过之始萌,父母之几也;辞之不迫,谏者之几也。失在理,则以事譬之,而不忍以刻薄之名加之父母;失在事,则以理言之,而不忍以祸福之至迫吾父母。使未行而可止也,使无所激而有所歆也,如是而父母之不从者鲜矣。

然未能必其即从也。吾之辞不激,而父母有其意而未行,不从之迹未着也;但其志则不从也,而见之矣。见之,而不容已之情,恐其事之或成而莫可挽也,则又从而谏焉,必矣。然思何以不从之故,不责之亲,而唯以责己敬之未尽。谏以诚生,而诚由敬显。夙昔之不敢不敬者,固有其恒;而此际之益修其敬者,愈加之慎。既又敬矣,而后可如前之说以复进也,不违其欲谏之初心也。如是而不从者,愈益鲜矣。

而犹未可必也。如其终不从焉,然后极意以言之,而父母或怒矣。进则不能成亲之美,退又无以顺亲之心。于斯时也,亦唯敬焉而已,唯谏焉而已。不忍有怨亲之心,则不忍以怨故而任其违理而获尤也。至于此,而事父母之情亦苦矣。虽然,以几谏,则不从者亦鲜矣。至于劳者,愈为人伦之变矣。人子不可以不设此心,而诚以几谏,则亦不至于斯也。其事父母者进谏之法也。

【元典】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走远,必须远走时,一定要留下准确的地址。”

【诸儒注疏】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疏,不惟己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已告云之东,则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

【理学讲评】方,是方向。孔子说:“父母爱子无所不至,为人子者,必能体父母之心而后可也。若是有父母在堂,不可出外远游。盖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若出外则定省旷而音问疏,不但己之思亲,亦恐亲之念已不忘也,所以不可远游。若或不得已而出游,亦必告父母以一定的方向,如往东则不更从西行,往南则不更从北行,使父母知我定在某处,可以无忧。若有呼唤,便可应期即至而无失也。”夫人子事亲,一出游而不敢轻易如此。又岂可纵肆逸乐,不惜其身,以贻父母之忧乎!所以古之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出必告,反必面,无非欲安父母之心而已,为人子者不可知。

【心学讲评】夫子曰:子之事父母也,举吾生之有事,皆无可以易之者,即事有所不能废,而要必期于两全,盖心之所不忍忘,而非徒于其迹矣。且如求师以访道,择主以筮仕,非拘守丘里而可者,游固士君子之不容已也。而为人子者于其游也,则必念曰:吾固有父母在也。温清定省之不容旷,而康宁疴痒之必相闻也者,于是则虽欲远游而不得也。念念存一父母在上之心,则时时必存一父母在前之象,虽游也,而声闻固相及也。

乃游即不远矣,或因此而更可他适焉,乃业已告之父母,吾所游之方在是,则有所召命,父母即于此而相求,而忍舍此而又他往乎?他往者虽亦近也,我可以知父母,而父母不知我,人子之心其能安乎?即欲更问津于异地,独不可暂归而禀命乎?盖常存一父母之在我前,则学问虽以不忝所生,禄仕虽以致其所养,而人子于此但论心之安不安,不论事之可不可。善事亲者,慎勿以此为疑,而恐依亲者废吾生平之志业也。

【元典】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

【诸儒注疏】胡氏曰:“已见首篇,此盖复出而逸其半也。”

【元典】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年龄,不能不知道。一因长寿而喜,一因年高而惧。”

【诸儒注疏】“知”,犹记忆也。

【理学讲评】年,是年岁。孔子说:“父母的年岁,为人子者,须常记念在心,不可以不知也。盖寿数之长短,皆系于天而不可必。今父母寿考康宁,使人子得以承欢于膝下,这是难得之事,岂不可喜。然父母年纪衰迈,来日无多,安能保其长存。这又有不测之忧,岂不可惧。”若知道这一件可喜,又有这一件可惧,时常记念在心,则爱日之诚,自不能已。而所以奉事之者,不敢有一毫之不尽矣!所以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人子于父母之年,孰有不知者哉!而试一念之,孰有能知者哉!或称吾亲之眉寿,则从而喜焉,当其喜而忘其可惧者在,则恋慕之意衰矣。或见吾亲之衰迈,则从而惧焉,当其惧而忘其可喜者在,则和怡之情损矣。凡此者,皆惟父母之年不时存于心中,虽知之,而若不知也。

夫事父母者,念念存于父母,而况日斯迈而月斯征,其年可以不知乎?知之,则幸父母之有此年也,有不敢告人之喜,而喜何如矣。非仅侈眉寿之足荣也,则其方喜之时而惧者存矣。今可喜,而恶能不忧欣幸之难必乎?知之,则念父母之既有此年矣,有不堪转念之惧,而惧又何如矣?不忍谓衰迈之难必也,特其方惧之时而喜固在矣。见可惧,而今能不奉色笑以承欢乎?

故善事亲者,必无一念而不在父母之年,勿忍忘也,勿敢不加警也,庶乎和之至而慕之深,为能尽人之子心乎!不然,贸贸然而喜之,鳃鳃焉而惧之,亦自谓知亲之年,而岂真知也哉!

【元典】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是怕自己说到做不到。”

【诸儒注疏】言古者,以见今之不然。“逮”,及也。行不及言,可耻之甚。古者所以不出其言,为此故也。

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

【理学讲评】出,是发言。逮字,解做及字。孔子说:“人之言行,须要相顾,如今人说得行不得的甚多。若古之学者,沉静简默,不肯轻易出言,这是为何?盖其学务为己,志在躬行,言忠便要尽忠,言孝便要尽孝,句句言语都有下落,心里才安。若只是信口说了,都不能躬行,这便是行不及言,而为夸诞无实之人矣!古之人深以为耻,而不肯为。此其所以慎于言而不轻出也。”古之人惟其尚行,故笃实之风行,今之人只是空言,故浮华之习胜,学术既异,而世道人心亦迥然不同,孔子之言,盖伤之也。

同类推荐
  •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毓老师说吴起太公兵法

    本书系根据毓老师1992年在台北奉元书院讲授内容整理而成。《吴起兵法》《太公兵法》为古代重要兵法著作,是历代兵家必读书目,均在“武经七书”之列。《吴起兵法》,又称《吴子》《吴子兵法》。相传是战国名将吴起所著,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毓老师认为《吴子》六篇,皆兵家机权法制之说,但和《孙子》纯用奇不同,《吴子》强调图国以“和”,教民以“礼”,治兵以“信”。学习《吴子》,了解古代以儒家论兵主要观点。
  •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迈向成功的境界:国学智慧新启示

    本书是《通达人生的智慧:新解易经六十四卦》的姐妹篇,是作者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从诸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易经》深邃玄妙的千古智慧,让人体悟管理运作,身心修养的哲理智慧,使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增长智慧。
  •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每天读点菜根谭

    每天读点菜根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留下了许多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菜根谭》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本语录体作品,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被中外名人称为是囊括了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菜根谭》包含了儒、释、道三家学说之精华,蕴涵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无论在明清两代还是今日,都可算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热门推荐
  • 银枪冷魂

    银枪冷魂

    香岛高级职业杀手冷如冰,为得到百万美钞的报酬,将黑社会金枪党作恶多端的魁首刺杀,酿成一桩震惊香岛的大案。为了争夺美元与家产,父与子,大亨与情人,杀手与主子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在严酷的战争年代,我地下党和驰名中外的铁道游击队健儿,为了保卫党中央首长,深入虎穴,铤而走险。一场智谋与胆略的较量,在日伪军密布的魔窟里展开。
  • 白脸狐

    白脸狐

    本书收入《红蜘蛛》、《黄发黑发》、《麦子的心事》、《端午》、《清新的黎明》、《成长的记忆》、《家族里的女人》等16篇短篇小说。
  • 重生之极品炼丹师

    重生之极品炼丹师

    中医师来到了修仙世界,废柴?没事,我有师傅,杂灵根?没事,我有师傅,血海深仇?没事,我有师傅。可素,师傅,有人对我表白。我是答应呢?还是答应呢?还是答应呢?……
  • 骨獠王

    骨獠王

    一份异兽骨獠的传承,一块容纳灵泉的灵木佩,还有一只能够寻找灵石的融石兽。弈痕,虞家中唯一不姓虞的人,被大陆第一学府圣光学院收录却有当着众人面一脚踢出的人,终将走上强者之路。
  • 涵韵进行时

    涵韵进行时

    先是被男友骗了,伤心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才被圣樱高校录取还惹得一身骚。。。什么“撒旦王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就是打了他一下下吗,ps:本人跆拳道黑带(作者:你确定只是一下下?)另外看光了他一丢丢吗,再说我也不是故意的,至于调动全校人马来对付我一个弱女子吗?唉,不管怎么说日子还得过不是吗,我要留在在圣樱,就得和恶魔保持距离,嗯,对!反正还有“梦幻王子”保护我来着……欢迎各位加群:418726621
  • 宿主今天也苏遍了全世界

    宿主今天也苏遍了全世界

    人狠话少暴躁老狐仙?人狠话多软萌小猫妖小猫妖清弥为了脱胎换骨变身仙女,就要去完成布置的任务。让每个位面的狐仙心甘情愿的爱上她。——他的目光冰冷缠绕柔情,用尽毕生温柔,“我爱你,心甘情愿,至死不渝。”……妹妹,醒醒,大清亡了。无比真实的现状如下:“离我远点,谢谢。”“战死沙场别回来了,求你。”“下局别让我看到你!”清弥:……记在小本本上。——等某狐仙用自己的尾巴圈住小猫,问她还冷吗。小猫妖亲昵的蹭了蹭他,歪头认真的思考。“今天跪键盘还是榴莲呢?”
  • 你怀念的那段旧时光

    你怀念的那段旧时光

    该书讲述的是两位学生在青春美好的高中三年发生的故事,你的好,我永远记得,你最好的三年给了我,那我便把余生给了你,要好好照顾我哟!
  • 地星法师

    地星法师

    致敬全职法师!这是一个魔法为尊的世界,魔法师靠觉醒命星获得力量,命星的星等越高,魔法的力量就越强。但是别人都觉醒能发光的恒星,我却觉醒了行星是什么鬼?这颗行星还是地球?宇宙中最瑰丽的画面,是来自无数颗恒星的遗迹;苍穹下最具魅力之处,正是我们脚下之所。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是一段地星上的少年心怀梦想,不断承担起爱与责任的故事……平生既有梦三千,何惧弈人弈苍天。
  • 世界的孤儿和宠儿

    世界的孤儿和宠儿

    关于现实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向往体验生活中种种美好与感动以及人生一次足矣的刻骨铭心的爱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