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46

第46章 论语里仁篇(6)

所以君子不但恃其资之所近,而动静交养,常变一心,既以志帅气而持之于恒,亦以气配义而贞之于险。只此方是依仁之全功。不可谓终食无违为“可勉而至”,造次颠沛必“存养之熟而后不失”也。故谓此章分两节则可,分三段则不可。

所以分二节而可者,终食之间,未有可欲、可恶之事接于心,故必静存天理以于仁无违,非但动遏人欲以不去夫仁。若造次、颠沛,苟非至不仁之人,若项煜、冯铨之类,亦无暇有所欲,有所恶矣。即此以见欲恶不至之境,除天理现前、充周应用者,遏欲之功,全无可恃。何也?以此境之无欲可遏也。

在入手工夫,只富贵贫贱有依据,分得者取舍之限界明白;若说造次颠沛该是怎生,却说不得。到造次颠沛时,只此心此理是一致,事迹上全无粉本,故但恃功之密而不恃分之明。殷之三仁,“自靖,人自献于先王”,随所取舍,无不可也。若先说该是怎生,如非道之富贵不可处,非道之贫贱不可去者,然则赵孟頫之仕元,一微子也;刘休炳之同豕食,一箕子也;泄冶之死,一比干也。

大抵在欲恶持权之地,远去仁之害,则界限自有其常,如药之治病,可以配合分两。在欲恶不至之境,生死得失之地,求仁以得仁,则此理之周流六虚者,原不可为典要,如食之养生,不可额设一餐必吃多少,属饱而已矣。到不违仁而于仁无违地位,其以处夫富贵贫贱者,中间有多少精义入神之用在。所以夫子只迤遑说下,更不回互。而集注所云“取舍之分益明”,虽为回互语,乃其云“益明”者,非但向之不以欲恶去仁已也。

“一日用力于仁”,较前所云“好仁、恶不仁者”,只拣下能好恶者一段人手工夫说,原不可在资禀上分利、勉。朱子云“用力,说气较多,志亦在上面”,此语虽重说气;又云“志之所至,气必至焉;志立,自是奋发敢为”,则抑以气听于志,而志固为主也。“气”字是代本文“力”字,“志”字乃补帖出“用力”“用”字底本领。其曰“志,气之帅也”,则显然气为志用矣。

用力于仁,既志用气,则人各有力,何故不能用之于仁?可见只是不志于仁。不志于仁,便有力也不用,便用力也不在仁上用。有目力而以察恶色,有耳力而以审恶声,有可习劳茹苦之力,却如懒妇鱼油灯,只照博弈,不照机杼。夫子从者处所看破不好仁、不恶不仁者之明效,所以道“我未见力不足者”。

如苏秦刺股悬梁,慧可立雪断臂,以此用之于仁,何难之不可为?下至无赖子弟,投琼赌采,连宵彻曙,及至父母病,教他坐侍一夜,瞌睡便驱不去。又如归安茅元征割股以疗其妾,怎生他父母疾时,却不能?即此可知:尽不肖者,皆有做忠臣、孝子底力在;而其所以于彼偏用,于此偏不用者,则唯志也。其志之偏,志于彼而不志于此者,则唯其所好所恶者异也。

显然,须是好仁、恶不仁,方能够用力于仁。如人不好酒,则志不在酒;志不在酒,则气不胜酒,安能拼着一日之醉以浮白痛饮邪?故夫子提出病根在用恶上,剳着古今人不能用力于仁的血髓。曰“我未见力不足者”,非力不足,则其过岂非好恶之不诚哉?

好恶还是始事,用力才是实着。唯好仁、恶不仁,而后能用力。非好仁、恶不仁,虽欲用力,而恒见力之不足。是非好仁、恶不仁之为安行,而高过于用力者之勉行,可知矣。

若说好仁、恶不仁,已成之境,用力乃求成之功,则必将谓用力以好仁,用力以恶不仁,此又大属不审。且试体验看,好恶如何用得力?好之诚如好好色,恶之诚如恶恶臭,天下有好好色、恶恶臭而须用力者乎?抑人之或不好好色、恶恶臭者,其能用力以好恶乎?

朱子但缘本文“无以尚之”二段,说得郑重,故以前一节为成德,后一节为勉强。不知夫子之须郑重以言好恶者,缘上文蓦地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恰似悬空遥断;而好恶隐于人心,人固可曰何以知我之不能好恶也,故说两个榜样与他看。好恶隐,而“无以尚之”、“不使加身”,显也。由其不能“无以尚之”,知其非好;由其不能“不使加身”,知其非恶。使有能好仁、恶不仁者,则必有“无以尚之”、“不使加身”者,现其诚中形外之符。而既“无以尚之”,则必壹志以求仁;“不使加身”,则必正志以去不仁。由此亘亘绵绵,笃实精灵,一力到底,以从事于仁,何忧力之不足哉?

乃即一日之用力,虽暂而未久,生而未熟,然亦必其一日之中,好之诚而“无以尚之”, 恶之诚而“不使加身”,情专志壹,气亦至焉,而后耳目口体,一听令于心之所之,有力而不惮用,用而不诡其施也。

前一节是大纲说,兼生熟、久暂在内。后言一日,则摘下功未久而习未熟者为言。实则因好恶而后用力,终身、一日,自然、勉强,其致一也。

至云“我未见力不足者”,则但以征好恶诚而力必逮,初不云我见未一日用力于仁者。其云“盖有之而我未见”,虽宽一步说,要为圣人修辞立诚,不诡于理一分殊之节目;不似释氏所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诬,谓人之性情已正,而气力不堪,在大造无心赋予中,莫须有此。而终曰“我未之见”,则以气力之得于天者略同,而性情之为物欲所蔽者顿异。性情言好恶。盖志灵而动,亲听于情,故受蔽;气动而不灵,壹听于志,而与情疏远,故受蔽。其志不蔽而气受蔽者,于理可或有,以气贱于志故。而于事则无也。

“我未见力不足者”以下三句文字,如水行地,曲折皆顺。乃集注阻其顺下之势,强为分折,将两个“未见”作一例解。不知夫子要见者用力而力不足底人何用?若果有之,固圣人之所深为矜闵,如瞽之废视,凶服者之废礼然;曾愿见之,而以未见为叹哉?

双峰以下诸儒,将礼让对争夺说,朱子原不如此。只此是微言绝而大义隐。朱子之遗意,至宋末而荡然,良可悼已!

本文云“如礼何”,言其有事于礼而终不得当也。乃云上下之分不得截然,不夺不餍。若到(怎)(即)当地,还有甚么礼?岂但不能“如礼何”,而礼亦直无如此人、此世界何矣。

让固有对争而言者,然字义之有对待者,其例不一。如圣对狂,是尽着两头对也。圣亦可对贤,则不能圣而但至于贤,以相近而相形也。今曰“不能以礼让为国”,则亦就能以礼让者形而见之,如贤不能圣之比也,而岂遂至于争乎?

“不能以礼让为国”者,自世主庸臣之恒。如云以争为国,则古今之凶顽贪鄙者,亦但争而已矣,无有以之为国者也。齐桓公杀其弟以争国,初不立一杀弟夺财之令以施之民;季氏四分公室而逐君,却不许南蒯子仲之叛;则世之无以争为国者,审矣。

不能让,不可谓之争;而但不争,亦不可谓之让。抑以临财让多取、步趋让先行之谓让,则此之为让,特礼之末节耳。并此不能,亦无礼之甚,而抑不可云“如礼何”也。黄氏让畔、让路之说,但趁着“让”字类填古语,自不曾晓得让畔、让路是何等境界。让畔、让路,乃是“为国乎何有”极至处底圣功神化,岂为人君者修为政而立为教,以之为国而使人遵者乎? 使然,且见道周田畔,彼责此之不先让,而此责彼之不速让,亦交争告讦而不可止矣。

此章乃圣人本天治人,因心作极,天德王道底本领。如何抹下,将争不争说,又在仪文上计较推逊!故集注曰“让者礼之实也”。

朱子又云“若以好争之心,而徒欲行礼文之末以动人,如何感化得他”!又云“先王之为礼让,正要朴实头用”。看来,所谓“朴实头”者,正与巧笑章注中“忠信”字一脉相通。《曲礼》曰“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只是反求之心德,必忠而已无不尽,信而已无不实,则在人恒见其有余,而在己恒见其不足。故于物无敢慢,于事无敢侈,于仪文无敢过情,自然见得者“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皆天理固然之则,以自治而治人者,尽着自家志气,精神收敛,逊顺做去,亏欠他一点不得。如此,方能与礼相应,而经之纬之以治国者,有余裕矣。此所谓“有《关雎》《麟趾》之精意,而后《周官》之法度可行”也。

《关雎》不得之思,既得之乐,都是从爱敬之心上发出来,以尊亲夫淑女而无所侈肆;《麟趾》之不践、不触、不抵,一倍自然底忠厚,以无犯于物,此就二诗一分礼让底精意而说。夫是之谓让。岂但上下截然,不夺不攘之谓哉?汤之“圣敬日跻”,文之“小心翼翼”,皆此谓也。其非训诂之儒所得与知,宜矣。

上下不争,以浅言之,亦不是让。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相安而不争夺,岂诸侯让天下于天子,大夫以国让诸侯,士庶人以家让大夫乎?故以浅言之,亦曰推己所有以与人者,让也。双峰不思,乃至于此。

缘其意,但为春秋时执政争权,疑夫子刺之,乃不知圣人见地,“上下与天地同流”,“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若随处随说,只办一口气,与赵鞅、陈恒、季斯、叔州仇几个没行检的厮哄,何以为孔子?此类以孔子相鲁事征之,自见。

朱子虽云“忠是一,恕是贯”,却必不可云忠以恕之。看来“尽己之谓忠,施己之谓恕”,两“己”字微有分别。至圣人地位,乃无分别。若无分别,则推而不尽,不可谓推,尽而不推,何以言尽,亦不须言忠复言恕矣。

忠亦在应事接物上见。无所应接时,不特忠之用不着,而忠之体亦隐。即如说“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是忠,也须在命上方有已不已。命者,天之命物也,即与物以为性命者也。然则言忠是体、恕是用者,初不可截然分作两段,以居于己者为体,被于物者为用矣。

尽与推都是由己及物之事,则两字更不得分晓。故知合尽己言之,则所谓己者,性也、理也;合推己言之,则所谓己者,情也、欲也。如尧授天下于舜,所性之理,大公无私,而顺受得宜者,既尽乎己性之德;乃舜之德必为天子而后尽其用,舜之情也;天下臣民必得舜为天子而后安,天下之情也。舜欲兼善天下之情,亦尧所有之情;天下欲得圣人以为君之情,亦尧所有之情。推此情以给天下之欲,则所谓推己者,又于情欲见之也。

唯其如是,所以说忠恕是学者事。何也?未至于圣人之域,则不能从心所欲而皆天理,于是乎絜之于理而性尽焉,抑将絜之于情而欲推焉。两者交勘,得其合一,而推所无滞者亦尽所无歉,斯以行乎万事万物而无不可贯也。

若圣人,则欲即理也,情一性也,所以不须求之忠而又求之恕,以于分而得合;但所自尽其己,而在己之情、天下之欲无不通志而成务。故曰“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物之性”。不须复如大贤以降,其所尽之己,须壁立一面,撇开人欲以为天理;于其所推,则以欲观欲而后志可通矣。

才尽乎己,恕道亦存;而但言忠,则疑夫己之所尽者,必理之当尽,而未彻于天下之情。所以于圣人物我咸宜处,单说是忠不得,而必曰诚、曰仁、曰尽性。诚者,诚于理,亦诚于欲也。仁者,心之德,情之性也;爱之理,性之情也。性者,情之所自生也。

又推而上之,以言乎天,则忠恕直安不上。何也?天无己也,天亦无性也性,在形中者,而天无形也。即此时行物生者,斯为天道不息,而非有生死之间断,则大公而无彼此之区宇也,是无己也。故但有命而非有性,命则无适,丁历切。而性有疆矣。

但其无息而不穷于施,有其理则毕出以生成者,即此为在人所尽之己,而己之无不尽。其于物之性情,可以养其欲给其求,向于善远于恶,无不各得,而无一物之或强,即此为在人所推之己,而己之无不推。所以不可以忠恕言圣言天,而亦可于圣人与天见忠恕也。

曾子见夫子所以贯之者,欲合乎理,性通于情,执大中而于理皆实,随万化而于情皆顺;到此说诚,说尽性,则又成孤另,而似乎以其诚、以其性人物之虚以举其实,则且暗与后世“散钱索子”鄙倍之说相似;故于其流行上以忠恕为言,然后圣道之扑满充周、理无不得、情无不通者,浃洽言之而无所碍。

要以忠恕之贯于天下而物受之者饱满于其性情,则虽天道、圣人,亦可以忠恕言之。而方其尽己、推己,两俱不废,以求万事之理、万物之情,则唯学者为然,而圣人不尔。

乃圣人不可以恕言,而非不可以忠言。故朱子谓“下不得一个‘推’字”,亦以见圣人有必尽之己,而无己之可推。圣人才尽性,即尽情,即尽乎欲。要尽乎理欲,有分界可以言推,理本大同,不可以推言也。

然竟舍恕言忠,则又疑于一尽于理,而不达于情。故至诚无息者,即万物各得之所;万物各得之所,即圣人自得之所。理唯公,故不待推;欲到大公处,亦不待推;而所与给万物之欲者,仍圣人所固有之情。则曾子以忠恕言夫子之道,非浅于拟圣。而宋儒以忠恕专属学者,正以明夫人作圣之阶,理亦未尝不合符也。而以此思“一以贯之”之旨,亦约略可识矣。

圣人有欲,其欲即天之理。天无欲,其理即人之欲。学者有理有欲,理尽则合人之欲,欲推即合天之理。于此可见: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无人欲之或异。治民有道,此道也;获上有道,此道也;信友有道,此道也;顺亲有道,此道也;诚身有道,此道也。故曰“吾道一以贯之”也。

如此下语,则诸说同异可合,而较程子“有心、无心”之说为明切,可以有功于程子。愚此解,朴实有味。解此章者,但从此求之,则不堕俗儒,不入异端矣。

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只此为仁恕之别。

只理便谓之天,只欲便谓之人。饥则食、寒则衣,天也。食各有所甘,衣亦各有所好,人也。但以“食不厌精”、“不以绀緅饰”两章观之,则以此而裁成万物,辅相天地,忠动以天,恕亦动以天矣。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贰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形而上学俱乐部:美国思想的故事(译文纪实)

    思想是一种怀疑,而不是意识形态。第86届普利策奖最佳历史类图书,从内战的阴霾到平权运动和冷战,以思想的历史照见未来。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发生政变。但从其他几乎所有方面来看,美国变成了另一个国家。战争本身没有让美国变得现代,但战争标志着现代美国的诞生。对于亲历内战的那一代人来说,战争似乎不只是民主的失败,也是文化的失败,思想的失败。创痛深沉的内战使战前的信仰和期望轰然崩塌。在战后的新世界,这些信仰显得极为过时。内战扫除了南方的奴隶制文明,随之也几乎完全扫除了北方的知识分子文化。美国花了几乎半个世纪才发展出可以取而代之的文化,找到一整套理念、一种思考方式,来帮助国人应对现代生活的种种情形。这场上下求索就是本书的主题。
  • 不要紧

    不要紧

    在《不要紧》中,星云大师按照“生、老、病、死”这一条主线,为人们揭示关于生命的真相,主题包括了人生命运、因缘、生命教育、身心疾病等。他指出一切皆是因缘的促成,得之失之都不必太过挂怀,一切难为之事都不要紧,人生总会找到解脱之道。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热门推荐
  • 映叶书

    映叶书

    文案:在叶安歌16岁那年,一个钝器不偏不倚地砸中她的脑袋,叶安歌眼冒金星地睡了个午觉,一觉醒来:?她看着明显更漂亮的脸蛋和丰满的身材,以及——糟糕的名声?不对啊,16岁的时候,她可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啊,连当时的皇后都赞她“品貌端庄”,引得京城无数少女纷纷效仿她。于是她向侍女小婉求助。小婉哭的很厉害:“呜呜呜,小姐,你怎么落个水把自己脑袋给丢了,呜呜呜,我可怜的小姐啊。”听小婉说了半天,叶安歌才知道她现在已经18岁了。没想到,她一觉睡了两年???小婉哭着给她圆场:“呜呜呜,姑娘捡回一条命,奈何却失忆了。”关键的还没回答呢,自己名声咋那么臭了?小婉:“前天小姐您调戏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姜沂小侯爷,结果手刚勾上去您就被踢下了床。”姜沂??谁来着??咋没印象啊??咋还踢人呢没素质!不对!重点是自己为什么会去调戏他啊啊啊啊啊啊??!!一个月后。叶安歌:“我真香了,甚至还想再调戏一次。”
  • 完美序列

    完美序列

    两千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世界。病毒席卷全球,人类的文明毁于一旦,但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称它为:完美序列...
  • 无限智谋者

    无限智谋者

    在无限的世界里最稀有的人是谁?智者!陈羽表示,蛮打不是我的风格坑人才是强项!
  • 校花的主治医师

    校花的主治医师

    一个不修边幅的邋遢青年,居然医术高明,因一次特殊任务不得不与身患绝症的校花共处一室!校花羞羞答答,医生嘴角含笑,“姑娘,该换药了!”
  • 髯仙录

    髯仙录

    这是一个凡俗,忘尘步虚的过程。这其间,主角游历不冒险,打怪不升级。
  • 女扮男装之绝世幻瞳师

    女扮男装之绝世幻瞳师

    推荐书《快穿之接近我的男神》请读者们多多关注!异世大陆,一双异瞳绝世傲立。未来世纪首席心理医生带着游戏空间穿越成瞎子嫡女,面对家族没落,姊妹的欺辱,看她如何风生水起。读心术,催眠术,幻术,作为一名首席心理医生的必备技能。
  • 宝石魔法师

    宝石魔法师

    一名混迹在西方大陆的东方青年,体质不适合修炼魔法而处处碰壁,直到他偶然救下了一名自称“魔眼石”的蓝发少女。从此,他能掌握方圆十余里的所有动静..
  • EXO之与你相遇

    EXO之与你相遇

    女主名叫金敏熙(穿越前)朴敏熙(穿越后),在偶然的机会下穿越到了21世纪,变成了一个智慧与美貌并兼的有钱校花【之后成为了明星】......邂逅了一段美妙恋爱......
  • 暗行之杀手信条

    暗行之杀手信条

    “你要挑战我的黑暗嘛!”这是一本写杀手的书,里面记载着一个杀手的所有信条,一个只是为了活着而坚持活着的人。顶尖杀手被人设计受到诸神的轮回和诸神的愤怒两个神级技能同时攻击,被迫轮回角色重生。受到诸神的怜悯一切重新开始,看一个职业杀手如何重回顶峰。一边是身份类似11C族长的存在,要带领部族走向繁荣。可是为什么进来的新人都是美女,啥?要给我招个族长夫人,还随便我选!我不是那种人!一边是超级杀手的存在,十步一人。时常得出去杀杀人练练手。美女,部落,杀手,该如何选择?不过终究杀手才是本职,所以要谨记杀手信条。杀手信条总纲: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装备品阶等级顺序:凡器,真器,地器,鬼器,魔器,仙器,神器,超神器
  • 神州风云

    神州风云

    神州鼎盛八百载,一朝风云变幻时!北有惊涛王谋图帝位,南有安逸侯称霸江湖,东宫西岛明争暗抢,中部天阳帝掌权神龙!五雄并起,纷争不断,火漫四野,民不聊生!好在枭雄既出,英雄逐鹿!虚云刀、追月剑,斩落权贵兵勇!天龙榜、地虎列,尽是英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