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52

第52章 论语公冶长篇(5)

子张专求之外,而天下之仁人多矣。问于夫子曰:得失人己之间,公私之辨也,而人之能去其私者鲜矣。以予所闻,令尹子文其人者,尝三仕为令尹矣。失而复得,而君终不能我弃,可以自喜矣,而无喜色;三仕也,而固三已矣,得而屡失,而世疑不我知,将勿愠乎,而无愠色。夫有自私之心,则必征之于色,而彼以为仕、已者,国家用舍之权也,己无与也。其已也,致令尹之政矣,而以其旧所行之便于国而利于民者,告之新令尹焉。夫有自私之心,则必不利人之如己,而彼以为为旧为新,皆令尹所宜行之政也,彼无异我也。若此者其于得失之际,人己之间,处之皆有异于恒情矣。何如乎?子曰:其喜怒之不形也,不以用己为恩,舍己为怨;其人己之无忌也,知有国家之利病,不知在己之功名,人臣如此可谓忠矣。而子张曰:夫子文而仅得谓之忠乎?夫仁之所以不存,私害之也。国尔忘家,而情不为之动,志不为之分,是所以力制其私者至矣。其仁矣乎?子曰:夫仁者之无私,存天理而廓然见其大公,则以事主而私不行。若忠者之未必能仁,则唯知有君,而欲其事之济。仁不徒忠也。今子文之忠,为仁者之忠乎?亦仅求济其国而为忠乎?我未能知也,而焉得以仁许之邪?

子张又问曰:安危义利之际,理欲之界也,而人之能澹于利者鲜矣。当崔子弑齐君之时,陈文子有马十乘,贵则为卿,富则有家矣。齐之臣富不如文子者,且与同污而自保焉。乃文子以崔杼为不义,决然弃之,而违齐以出奔,唯恐其污己而去之不速也。至于他邦矣,失位而苟安,何暇择焉,而文子见其为大夫者之不道,曰:此其不可与同朝,犹吾大夫崔子也。又违之焉。则又之一邦矣,乃见其为大夫者之不道,曰:此亦不可与共立,犹吾大夫崔子也。始而弃其所难弃,而无所系于其心,既而违之而又违,而不欲苟合于世。若此者,其于义利之分、善恶之辨,皆有以致其精审矣,何如?子曰:其不以十乘故,而留于逆臣之侧,欲以自白其心;不以屡迁故,而安于流俗之中,欲以自洁其身:立身如此,可谓清矣。而子张曰:夫文子而仅得谓之清乎?仁之所以不存,欲累之也。自遂其志,而无所系于外物,不即于苟安,是所以澹其欲者至矣,其仁矣乎?子曰:夫仁者之无欲,秉天理而因其至正,则以治情而欲自遏。若清者之未必能仁,则惟知疾恶,而不必心之安。仁不徒清也。今文子之清,为仁者之清乎?亦仅以远于恶而为清乎?我未能知也。而焉得以仁许之乎?

盖子张之言仁,似矣。仁者必忠,仁者必清也。天地流行之后,君父为所性之真,善恶有不昧之实,则伊、周、夷、齐之所以清忠也。然其存之也熟,审之也密,学问之纯,而存养省察之无间,二子其何与焉?其佐荆楚以蔑宗周,乘危乱而执齐政,盖有以也。诚伪之间,有本无本之别,子张不知,故曰:“难与并为仁矣。”

【元典】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诸儒注疏】季文子,鲁大夫,名行父,每事必三思而后行,若使晋而求遭丧之礼以行,亦其一事也。“斯”,语辞。程子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

愚按:季文子虑事如此,可谓详审而宜无过举矣。而宣公篡立,文子乃不能讨,反为之使齐而纳赂焉,岂非程子所谓“私意起而反惑”之验与?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

【理学讲评】季文子,是鲁大夫,名行父,谥为文子。三思,是思了又思,展转无已的意思。再,是两次思量。昔鲁大夫季文子者,是个用心周密的人,每事必反复计虑,思了又思,展转数次,然后施行。孔子闻之说道:“人之处事,固不可以不思,而亦不可以过思。故凡事到面前,造次未可轻动,从而仔细一番,及思之已得,犹恐见不的确,又平心易气,再加斟酌一番。如此,则事理之可否从违,裁度已审,行出来自然停当,斯亦可矣!何必三思为哉!”盖天下之事,虽万变不齐,而其当然之理,则一定不易,惟在义理上体察,则再思而已精,若用私意去揣摩,则多思而反惑。中庸教人以慎思者,意正如此。善应天下之事者,惟当以穷理为主,而济之以果断焉,则无所处而不当矣!

【心学讲评】君子之内而立身,出而事主,唯其理而已矣。理有所疑,不思而不得,思不审而亦不得。乃理有其定,则审于思而得之,过于思而又失之。季文子,鲁之良大夫也,行己在清浊之间,而事君之功罪不相掩。其为人也,每事之至,必三思而后行,故事无大失,而能自容于浊世。

夫子闻之而追论之曰:夫思也,而何必三乎哉!事有几,可否有衡,不容不思也。思则心所不安,不敢冒昧以为矣。思之而犹未安焉,则再思之。前思之未尽者,至此而精也;前思之已定者,至此而决也。于斯时也,而决于行,不亦可乎,而如之何其三思也?天下之理,邪正而已矣,无难决也。吾心之则,是非而已矣,无难辨也。思之不已,则必有周旋委曲之术,以可饰于义而济其利者存,则公忠直谅之情移矣。文子之不得为纯臣,其在此乎!

【元典】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愚笨别人学不来。”

【诸儒注疏】宁武子,卫大夫,名俞。按《春秋传》: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智之可及也。成公无道,至于失国,而武子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济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

程子曰:“邦无道,能沉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

【理学讲评】宁武子,是卫大会宁俞,谥武子。知,是明知。愚,是昏愚。盖世有明知之人,有昏愚之人。又有一等明知之深,韬光用晦,权以济变,反似昏愚的,则所谓大知若愚者也。宁武子能然,故孔子称之说:“宁武子为卫大夫也,当国家有道,治平无事之时,则明目张胆,知无不为,直道而行,无少委曲,他的才能智识,都昭然可见,真是个明智的人。及至国家无道,危急存亡之日,则韬晦隐默,不露形迹,而卒以济艰难之业,成国家之事。他的才能智识都暗然内用,却似个昏愚的人。夫观人者,但据其迹而未窥其深,则必以愚不如智矣。自我而言,治平之世,公道昭明,君子可以行其志,但有才能的都会干济,有见识的都会主张,武子之智犹或可得而及也。至于昏乱之朝,则国势倾危,人心疑忌,忠君为国之深意,既难以自明,扶危定乱之微权,又难于先泄,最人之所难处者。武子之愚,乃能上济其君,下保其身,正是他善藏其用的妙处,非天性忠义,而才足以运之者,不能如此,人岂可得而及哉?”盖处常易,处变难,用其智以立功者易,藏其智而成功者难。所以说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夫自人之分量而言,知固不如愚,然时乎无道,乃使君子不敢用知而用愚,则岂国家之幸哉!

【心学讲评】夫子闻宁武子之已事而深取其心,曰:人臣出身事主,于进退行止之际,相几而慎动,不妄意功名而成乎过,此智者之事也。于成败生死之介,率志以行,不恤祸福而决于行,此愚者之忱也。乃时有可为,而喜于自见而不善全者多矣。时之不幸,则巧于自谋,而不恤国者愈多矣。唯宁武子不然。邦之有道也,国不危,主不辱,可以惟所为矣。而武子虑深而不轻有所表见,故不为福先,而亦不为祸始,智矣。及邦无道矣,国危主辱,武子非当国用事之臣,全身而去,岂不可矜明哲之保身乎?而武子奋身从主于内有强臣,外有仇敌之间,濒于死而不避,何其愚也!

夫武子前日之智,所以全身于是非之外,故能外不为晋人所恶,内不为元嗄所忌,知不可及矣。而熟审于利害者类能先知之,尚可及也。迨至于上不必能免其君,下不必自免其身之日,囚而不恤,讼而不顾,非果有忘身致命之情,何以其一往不顾之如是乎?是致命遂志之诚也,而孰能及之!盖人臣当无可如何之日,唯此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之心,可以托社稷之寄。若无武子之愚,而唯以避勋名、免怨恶为贤,是怀二心者之巧术,而亦恶足尚哉!

【元典】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们志大才疏,文采扬扬,不知该怎样指导了。”

【诸儒注疏】此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吾党小子”,指门人之在鲁者。“狂简”,志大而略于事也。“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裁”,割正。以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为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恐其过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而裁之也。

【理学讲评】陈,是陈国。党,是乡党。小子,指门人之在鲁者说。狂简,是志大而略于事的意思。斐,是有文采。裁,是裁正。昔孔子周流四方,至于陈国淹留既久,知道之终不能行,乃发叹说道:“吾之初心本欲行其道于天下,今周流至此,而竟不一遇,是世终无用我者矣。我其归于鲁国欤?我其归于鲁国欤?然我之道虽不行于当时,犹当传于后世。今吾乡党后生中,尽有识见高明,志趣远大,不拘拘于小节的人,看他规模体段,已是斐然有文理之可观。但其志愿太高,学力末至,不知以中正之道自裁,而时出于规矩之外耳。若就其才性之所近者,历而抑其过,矫其偏,以归一吉,则皆可以任斯道之重,而寄吾欲行之心,又何必栖栖遑遑以示用于世哉!此吾之所以欲归也。”是可见圣人为当时计,固欲其道之行,为后世计,又欲其道之传,其心真有视天下为一家,通古今为一息者。此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教万世无穷也欤?

【心学讲评】学者之不可与入道者,有二患焉。以当世之习见习闻为风尚,而谓古人宏远之规模为太高而不可行;以目前之小功小名为志力,而谓止此事为之名迹为必详而不可忽。于是虽有好善恶恶之心,而殉时俗之毁誉;虽有致知力行之能,而勤琐屑之猷为。其唯圣人,则斟酌百王而不违乎时,谨小慎微而即以致远。外此者,知有当世,则不知有千古;始于事业者,终于利欲。此后世之人才所以施之造就而不能也。

夫子之门,其贤者亦多所成就,而受教于夫子之日,皆已先染乎卑陋之习气,故才艺有闻,而心不虚,志不远,未可与入德也。及夫子之莫年,以先王之《诗》、《书》、《礼》、《乐》渐渍乎人心,而士风为之一变,于是后进之士,卓然有以自异,耻当世之所为,而世俗之事功不屑学焉。

夫子在陈,知道不行,而思得人以共明之,乃曰:归与!归与!吾行天下而知斯道之终在吾党也,吾党之小子果有以异乎今之天下也。何异乎?其志之大,不以古人为不易至,而必以之为自期也,有若狂也。自当世视之,则果狂也,非狂而何以言人所不言,思人所不思也,其意之远,不知目前之事为可为,而皆不屑为也。人见其简也,彼实唯恐不简也。唯简,而意若专有所营,情若专有所尚也。凡此小子,皆以成一吾党之规模,盖斐然矣。闻其言,见其行,殊于众而耳目为之一新,斐然者成章矣。臭味既殊,而自为一气,类如此者,不亦大异乎天下之士大夫,而可与有为也乎?在裁之而已矣。卑者不可高,而高者可使引而近;实者不可虚,而虚者可使充其善;小子特未之知耳。裁之者其唯吾乎!吾归而道其不丧,何必行于天下哉!

呜呼!夫子以道望人,而所喜在狂简,圣人岂以引入于人情物理之外哉!世事深则天机浅,局量小则心术不正。后之学者,即不能狂,且学为简。区区于尺寸之间,即忠孝廉节亦不足以尚,况锥刀之利、求田问舍之区区乎?

【元典】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仇,怨恨他们的人也就很少。”

【诸儒注疏】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孟子称其“不立于恶入之朝,不与恶人言”,“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其介如此,宜若无所容矣。然其所恶之人能改即止,故人亦不甚怨之也。程子曰:“不念旧恶,此清者之量。”又曰:“二子之心,非夫子孰能知之!”

【理学讲评】伯夷、叔齐,是孤竹君之二子。长曰伯夷,幼曰叔齐。念,是追念。怨,是恨。希字,解做少字。孔子说:“伯夷、叔齐,古之至清介者也。大凡清介的人,疾恶太甚,其中多褊狭而不能容物,故人亦多有怨之者。惟伯夷、叔齐,持身虽介,处心甚平,人有不善,固尝恶而绝之矣。然虽是恶其为恶,而非有心以绝其人也。若其人能改而从善,则止见其善,而不复追念其旧日之恶,其好恶之公,度量之广如此,所以人皆尊敬而悦服之,就是见恶的人,亦乐其后来之能恕,而谅其前日之无他。怨恨之心,自然少矣。”此可见疾恶固不可以不严,而取善尤不可以不恕。古圣贤处己待人之道,莫善于此。若人君以此待下,尤为盛德。盖凡中材之人,孰能无过,惟事出故为,怙终不悛者,虽摈斥之,亦不足惜,然或一事偶失,而大节无亏,初时有过,而终能迁改,以至迹虽可议,而情有可原,皆当舍短取长,优容爱惜,则人人乐于效用,而天下无弃才矣。虞舜宥过无大,成汤与人不求备,皆此道也。此可以为万世人君之法。

【心学讲评】当夫子之世,伯夷、叔齐之遗事,犹有传者。而恶恶之严,人竞道之,其不念旧恶也,或略焉。夫子乃发其微而论之曰:士生于乱世之末流,善少而恶多,则秉恶恶之心以行,且为致怨之府。而固不然也。而不观之伯夷、叔齐乎?二子之介然独立,而纤芥之恶无所容焉,宜乎取怨于播虐之世、淫酗之俗矣。乃其恶恶也,以恶而恶之也;恶以其恶,而不以其人,盖望人为善之心切,故恶恶也严,至于其人而能改,则忘其前之恶矣。惟然,则人知其恶止于恶,而初非于人有所憎恶而不释,则不但能改者感之,即不能改者亦谅之。用是故也,而人之怨之者希矣。奉天理以治人,而亦顺乎人情以自处,虽生当浊世,超然于北海之滨,行歌于西山之下,亦无往而不自得矣。然则以褊心而托于恶恶者,取怨当世。而自以为非己之自致者,非也。以恶恶之足以召怨,则且合乎流俗,以为自全之术者,尤妄也。恶恶如夷、齐,而唯其大公至正,则怨自消,恶恶亦何咎之有哉!

【元典】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直爽?有人向他要醋,他家没有时,却到邻居家要来给人。”

【诸儒注疏】微生,姓。高,名。鲁人,素有直名者。“醯”,醋也。人来乞时,其家无有,故乞诸邻家以与之。夫子言此,讥其曲意殉物,掠美市恩,不得为直也。

程子曰:“微生高所枉虽小,害直为大。”范氏曰:“是曰是,非曰非,有谓有,无谓无,曰‘直’。圣人观人于其一介之取予,而千驷万钟从可知焉。故以微事断之,所以教人不可不谨也。”

同类推荐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18至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作家古德温晚期重要的关于人生、政治、哲学见解的散文集,是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生哲理经过一生成熟思考后的思想结晶。本书从人的社会本源探讨了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及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阐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的人,除了极端情况,都有天生的才能,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都能够在他们最擅长的活动中表现出敏捷、灵巧、聪慧和敏锐。作者书中表达的遵循自然规律,实施因材施教的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岱年(1909—2004),河北沧县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哲学家。在长达70多年的哲学研究和探索中,张岱年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兼和”思想,时至今日,影响日益广泛,对“兼和”的研究成为我们洞悉张岱年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慈悲是一种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尘世间一草一木的爱。本书源于贤宗法师的人生体悟、修行心得以及讲学录,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两个特色,一是“向下”,法师分享给我们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生活的智慧;二是“缓慢”,句句通俗易懂,紧贴内心,读来依依不舍。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之翼

    天之翼

    云上大陆九座漂浮在天际的浮空城背负着天翼的统治世间万年的天族受压迫即将反抗的百族生为天族的列昂在这样一个时代活着更好的活着让我所在乎的人更好的活着的
  • 当不了仙皇的我只能到都市打工

    当不了仙皇的我只能到都市打工

    仙皇不好当,只能下界当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
  • 我在异世挖矿

    我在异世挖矿

    今日不是我撑死,就是你被我血洗干净。“嘭,呲!”“糟了挖出事了,快溜。”
  • 夜行纪

    夜行纪

    剑气纵横十万里,一寸寒芒耀九州!凌云驾马观四海,手拥佳人共作乐!不羁放纵敌四海,只因三字看不惯!少时游戏穿异世,长至十四出门识佳人,齐与佳人共迎敌。无奈身份至,佳人与己别,转身落泪去。手持长剑与人敌,方知力量太渺小,险死被师傅救下。再次出山,入灵门,识貂蝉,遭剿杀,平八门,刺秦王……青丘之狐李白,一个潇洒刺客,永远行在夜晚中,一出敌必死。“人生得意须尽欢!”渐渐的烈酒成了李白最重要的东西。至始至终,李白只是想过好一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为什么,总是不如意?驾马行遍整个大陆,只为你可以重新回到我的身边。
  • 穿越玛丽苏文

    穿越玛丽苏文

    某天江辞镜穿越到了初中时自己写的小说里,那本玛丽苏文?!真是想想都羞耻!幸好只是穿到了一个女n号上,江辞镜本想安安稳稳的生活,可是!她的同桌实在是太帅了!甜甜甜甜虐甜甜,此文仅仅为了满足我的少女心
  • 网游之何不为王

    网游之何不为王

    一位普通的高中毕业生,初进社会,磕磕绊绊之中遇到一场游戏革命--首款虚拟现实游戏《起源》的诞生,凭借天赋和努力,在《起源》中从游戏小白逐步登上神坛......
  • 安若有寒

    安若有寒

    爱情拼到最后,看的不是谁的手段高心机深,而是谁更相信这段爱情,一往情深,胜过百般算计。本文1V1,微虐,基本还属于甜文,男主强大腹黑,女主有小聪明也有大智慧,偶尔迷糊。
  • 烟雨金陵繁华倾城

    烟雨金陵繁华倾城

    ·武侠,爱情,正剧。·非穿越,非重生,非仙玄。·词语描述:明月天涯、倾城之恋、仙侣奇缘、侠骨柔情、侠者如歌、义薄云天。·剧透:我爱过一个人,她是我的生命;那一夜烟雨,是我这辈子遇到最快乐的事情;衣角轻扬,她仿佛从不曾认识眼前这个人;我纵水一生,却无力护她周全;我为他流浪海角,回首世间,再无情郎;他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才冠天下;戏子入画,一生天涯;一梦过后,尘土相随。
  • 许你三分温暖

    许你三分温暖

    你是我一生的暖阳,不愿流逝也不愿放弃,你是我心中的太阳,永远照耀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