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57

第57章 论语雍也篇(3)

【心学讲评】夫子曰:人之有得于心也,至于乐焉而止矣;而能有其乐者,至于无可改而止矣。盖人心原有此浩然自得之意,旷观之天地而无所疑也,静观之万物而无不顺也。道之无穷,即为心之无穷;理之无碍,即为情之无碍。虽然,得之者亦鲜矣。以此思之,贤哉回也,其有体备乎天地万物之理者乎?其有灼见乎天地万物之心者乎?唯其贤也,故其贫:食则一箪而已矣,饮则一瓢而已矣,所居者陋巷之中也。此人之所不堪其忧者也,乃回也,非直不忧也,吾见其乐也。其乐也,不以贫而改也。是其所为乐者,全乎心而忘乎身,全乎身而忘乎世。则使其处乎富贵福泽之中,亦乐而已矣。即使处于忧危患难之中,亦此而已矣。夫岂见贫之可安而安之也乎?以其所得,想其所存,以其所存,想其所发,何所得而非天理之固然?则何所为而非天德王道之必然者乎?我故有以深信之曰,贤哉,回也!呜呼!夫子未尝以乐许人,惟其自言,则曰“乐在其中”,曰“乐以忘忧”,乃以信颜子之乐,则颜子所好之学即圣人之学,亦于此可知矣。

【元典】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会半道而废,现在你还没开始,就不想前进了。”

【诸儒注疏】“力不足”者,欲进而不能。“画”者,能进而不欲。谓之画者,如画地以自限也。胡氏曰:“夫子称颜回不改其乐,冉求闻之,故有是言。然使求说夫子之道,诚如口之说刍豢,则必将尽力以求之,何患力之不足哉?画而不进,则日退而已矣。此冉求之所以局于艺也。

【理学讲评】说,是喜悦。中道,是半途。废,是止。画,是自家限量的意思。冉求自言于孔子说道:“夫子之道高矣美矣,我非不欣慕而求以至之,但资禀昏弱,心虽欲进,而力有所不足,故不能至耳!”孔子教之说:“所谓力不足者,非不用其力也,乃是心诚向道尽其力以求之,至于中道,气力竭了,莫能前进,而不得不废,这才叫做力之不足。今汝本安于怠惰,不肯用力向前,譬如画地以自限的一般,乃能进而不欲,非欲进而不能者也,奚可自诿于力之不足哉!”大抵人之勇往力行,生于真知笃好,盖志之所至,气必至焉。若冉有者,还是不曾真知道中之味而悦之。使其果悦之深,则必如颜子之欲罢不能矣,而岂以力不足以为患哉!学者不可不勉也。

【心学讲评】天下何者而谓之道哉?人之所可知者,因而知其当然也,人之所能行,因而信其必然也。人所可知可行之外,道之所不设固矣。所可知所能行,皆人之力也。有是力则有是道,虽圣人,岂能以人力之所不至者而为道乎?且夫人之力,亦何不足之有哉?有私以困之,则力穷于所私,而终日之经营以疲于近小而不给;有欲以锢之,则力系于欲,而欲前而且却,以安于固陋。知因之以不广焉,抑因之以不能入于微焉;行因之以不决焉,抑因之以不能持于久焉。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知焉而若有蔽之者也,知之力止此也;行焉而若若有阻之者也,行之力止于此也。非不知大明终始之后,一艺不足以成名;众善咸宜之余,偏端不足以自见;而求不能至矣。夫子曰:夫天下焉有力不足者哉?若就事而言之,则有力不足者矣。乃就事而言之,力不足者,于中道而见之矣。力不足而不容不废,耳目之穷于见闻者殆其然乎?手足之不胜乎持行者殆有然乎?今尔所欲至者道也,非知之不能知,行之不能行者也。乃于未知未行之前,画一境焉,曰:此吾之所可知而可行者也。无大伤于义理,而亦可以济其欲;未尝不可公诸天下,而终不损于私。子且以是为妙道之归,虽有高明广大之境,而不欲至焉耳。则试尽子之知焉,道岂有不可知者哉?勉子之行焉,道岂有难行者哉?力之所不足者,道之所不至。故天下无力不足之人,而岂汝之独然乎?无咎力也。盖冉求以艺者,则其画也,画于艺之中也。艺者进可资道之用,而退以成其私利,不能自决,习而安焉,此其所以不得与闻乎圣道与!

【元典】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式的学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学者。”

【诸儒注疏】“儒”,学者之称。程子曰:“君子儒为已,小人儒为人。”

谢氏曰:“君子小入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然所谓利者,岂必殖货财之谓。以私灭公,适己自便,凡可以害天理者,皆利也。子夏文学虽有余,然意其远者大者或昧焉。故夫子语之以此。”

【理学讲评】儒,是学者之称。孔子尝教门人卜子夏说:“如今为学的人,都谓之儒,不知儒者亦有分辨。有一样君子之儒,有一样小人之儒。所谓君子儒者,其学道固犹夫人也,但其心则专务为已,不求人知,理有未明,便着实去讲求,德有未修,便着实去体验,都只在自己身心上用力,而略无干禄为名之心,此君子之儒也。所谓小人儒者,其学道亦犹夫人也,但其心专是为人,不肯务实,知得一理,便要人称之以为知,行得一事便要人誉之以为能,都只在外面矫饰而无近里着己之学,此小人之儒也。汝今但学那君子之儒,而专务为已,不可学那小人之儒,而专务为人。能审乎此,则趋向正而心术端,自然日进于高明,而不流于污下矣,可谨哉!”这君子、小人之儒,不但学术所关,亦世道之所系。人君若得君子之儒而用之,则必能守正奉公,实心为国,而社稷苍生皆受其赐,若用了小人之儒,则背公营私,附下罔上,而蠹国殃民之祸,有不可胜言者。故用人者,既观其行事,而又察其心术,斯得之矣。

【心学讲评】子夏氏将以儒教当世,夫子以为此世教之污隆、人心之邪正所系也,故正告之曰:汝固将为儒矣,而亦知儒之道本一,而今且为二乎?古之为教也,使人为君子而已矣。先王欲君子之道明,以备用也,于是有《诗》、《书》、《礼》、《乐》以习之,法言法行以闲之,而天下以习其术者为儒。乃常以道之不明不行为吾性中之缺陷,而必求所修之,以尽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者,则君子之儒也。汝所当为者此也。其学之博,将以致吾之知,而无不知之耻;其行之正,将以善吾之行,而无失行之惭;皆引而刻责于身心,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也。若夫以明道为求名之计,以行道为见功之地,无所求慊于幽独,而但以立门庭而动天下,则虽儒而实小人也,以儒而济其小人也,汝慎无为也。宁有所不知,而无务谩闻以动众;宁有所未行,而勿饰行以自矜。儒之不可以不居,而小人之实必不可以居心而见之行,此贞邪之辨。汝之志趋慎,而当世之学术不因汝而不正,汝尚戒之哉!其后子夏教于西河,而道统不属焉,圣人见之早矣。

【元典】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子游为武城市长。孔子说:“你在那得到了人才吗?“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一贯走正道,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家里来。”

【诸儒注疏】武城,鲁下邑。澹台,姓。灭明,名。字子羽。“径”,路之小而捷者。“公事”,如饮射、读法之类。“不由径”,则动必以正,而无见小欲速之意可知。非公事不见邑宰,则其有以自守,而无枉己徇人之私可见矣。

杨氏曰:“为政以人才为先,故孔子以得人为问。如灭明者,观其二事之小,而其正大之情可见矣。后世有不由径者,人必以为迂;不至其室,人必以为简。非孔氏之徒,其孰能知而取之?”愚谓:持身以灭明为法,则无苟贱之羞;取人以子游为法,则无邪媚之惑。

【理学讲评】子游,是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武城,是鲁国的邑名。宰,是邑长。人,指贤人。澹台,是姓。灭明,是名。径,是小路。公事,是官府中公举的事,如乡饮、乡射、读法之类。昔者子游为武城宰。孔子问说:“为政以人才为先。武城一邑之中,必有德行道谊可以表画龙点睛风俗者。汝今为宰,亦曾得这样人与之相处否乎?”子游对说:“有个澹台灭明者,乃武城之贤人也。其存心正直,制行端严,寻常行路,必由坦然之正途,而捷径之小路则不肯由。岁时谒见,必是为邑中的公事,而非公事,则未尝轻至于偃之室。夫行不由径,则动必以正,而无欲速见小之心可知。非公事不见邑宰,则有以自守而无枉己徇人之私可见。此灭明之所以为贤,而偃之所知者,唯斯人而已。”夫子游以一邑宰,其取人犹若是,等而上之,宰相为天子择百僚,人主为天下择宰相,必以此类观焉,则刚方正大之士进,而奔竞诌谀之风息矣!

【心学讲评】士之所以为士者,不苟同于当世而已。不苟同于当世,非故为奇行也。明明一不当为之事,无难决于不为者,而志之不持,气之不充,且以为无伤而徇乎流俗。唯能不丧其正气,而志一定而安之,则流俗见以为异焉,故知之者亦鲜也。

子游为武城宰,以弦歌化俗,将引之于从容宏博之中,而一邑蒸然向慕,乐近君子之光。夫子问之曰:女得人焉尔乎?盖不但求之于弦诵之中,而异其有卓绝之行也。子游对曰:以偃所见,斯邑之人士,唯有澹台灭明者,其志可尚,其气可矜也。偃闻其行也,则不由径矣。意不由之,遂不由之,决于不由,而终不由也。径非君子之所由,然而由之者,且以为无损于君子。信径之不可由,而欲无由,然而由之者,不复忆其不可由。唯灭明之不由,必不由也,而人争传之矣。偃固欲乐得与之游矣。而间一至焉,以公事也;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矣。谓偃之室唯公事之可至,谓公事之外无至于偃室之礼,因不生一来至之心,而遂决于不至,不疑于可至不可至之两端,而一以不至为定。故偃亦无从知其深也。而但此二者,则已异矣。武城之士,无与为伦也,亦偃生平之未易见者也。此足以当夫子之问乎?夫子不言而心许之矣。

盖灭明之为人,持志于不枉,谨小慎微,以养其刚大之气者也。子游以文学宰邑,而所得者质朴勇决之士,斯君子之儒乎!

【元典】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打仗撤退时,主动在后面掩护,刚进城门,他策马快速通过欢迎队伍,说:‘不是我有胆走在最后,是马跑不快’。”

【诸儒注疏】孟之反,鲁大夫,名侧。胡氏曰:“反,即庄周所称孟子反者是也。”“伐”,夸功也。“奔”,败走也。军后曰“殿”。“策”,鞭也。战败而还,以后为功。反奔而殿,故以此言自掩其功也。事在哀公十一年。

谢氏曰:“人能操无欲上人之心,则人欲日销,天理日明,而凡可以矜己夸人者,皆无足道矣。然不知学者,欲上人之心无时而忘也。若孟之反可以为法矣。

【理学讲评】孟之反,是鲁大夫。伐,是矜夸。奔,是败走。殿,是居后。策,是鞭。孔子说:“凡人但有功劳未有不矜夸自足者。我看鲁大夫孟之反,是个谦退不伐的人。大凡进军,则以当先者为勇;军退,则以殿后者为功。当时齐与鲁占,鲁师败绩。众人都往前奔走,孟之反独在后面堵截敌人,保全士卒,可谓有功矣!他却不以自为功,及将入国门之时,正众人瞩目之地,乃鞭策其所乘之马,向众人说:‘我不是敢于拒敌,故意在后,只为马疲乏不能前进耳。’”盖归罪于马,正所以自掩其功,非有功而不伐者乎!此可以为贤大夫矣。大抵不伐二字最为美德,盖谦虚乃能受益,盈满必然招损。颜渊无伐善,无施劳,故孔子许之。大禹不矜不伐,故帝舜称之。读者所宜深玩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德至者受万善,而皆其性之所固有,无所伐也。乃未逮乎此,而以不伐为道;自胜以虚,而于世无竞;以之取功名之会,涉险阻之世,亦术之得者也。而孟之反有焉。惟其以不伐为道,则存其意而无或忘之,善其术而有以处之,故于清泗之鲁师而之反殿。敢于殿者,其能也;殿而免奔溃之众以入国,其功也。至于将入国门之时,三军全矣;之反之能着,而人将推其功矣。乃之反于此,思所以掩其殿之实,而故为不欲殿之情,策其马以驰入,若前者之亦如是策者然,而言曰:师奔而敌不可御,生死之际,盖惴惴焉,非敢后也,而无如马之策而不前也。以其策掩前者之不策,咎其后以掩前者之敢于后。之反盖当危急之际,不难以卫众全军之苦心置之议论之外,而且巧以成其逊让之情。此则果于以不伐为道,而工于不伐者也。以此心而进于道,则君子望道未见之德在焉;即其末也,于以远怨于末流,而寄情于功名之外,亦未易及矣。故君子于之反而有取于此焉。

【元典】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孔子说:“没有祝鮀的口才、却有宋朝的美貌,一生难免灾祸。”

【诸儒注疏】“祝”,宗庙之官。鮀,卫大夫,字子鱼,有口才。朝,宋公子,有美色。言衰世好谀说色,非此难免,盖伤之也。

【理学讲评】祝鮀,是卫大夫。佞,是有口才。宋朝,是宋国的公子名朝。美,是容色之美。难免,是说不免为人所恶。孔子说:“方今世道不古,人情偷薄,不好直而好谀,不悦德而悦色。故必言词便佞如祝鮀,容色美好如宋朝,然后可以取人之悦。若不有祝鮀之佞口,宋朝之美色,则无以投时俗之好,人将厌而弃之,示免于今世之憎恶,亦难矣。”夫巧言令色本尧舜之世所深恶者,而春秋之时,乃以为好,则习俗之浇漓可知,圣人所以伤叹之也。有世道之责者,可不谨其所好尚哉!

【心学讲评】夫子游卫、见祝鮀之以言语着,而宋朝之以宠幸显,当时翕然尚之,而正人且有受其伤者,乃叹曰:当今之世而遂若此乎!以巧言而荣,尤可言也。以不为巧言而辱,不可言也。以令色而利,犹可言也;以色之不令而害,不可言也。乃人习于巧言,若不巧言,而辱即及之;人求为令色,若非令色,而害即中之。然则不有祝鮀之佞,宋朝之美者,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夫士之于世,非但可免也。即欲免于世,而亦自有以免也。今之世而果然乎?抑求免者之心胜,而见为不得不然乎?而君子且如之何哉!

【元典】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说:“谁能出门不走门,为什么没人走我这条路呢?”

【诸儒注疏】言人不能出不由户,何故乃不由此道邪?怪而叹之之辞。洪氏曰:“人知出必由户,而不知行必由道。非道远人,人自远尔。”

【理学讲评】户,是门户。道,是人伦事物日用之理。人所当共由者也。何莫,是怪叹之辞。孔子说:“事必有道,譬如室必有户一般。人若能出不由户,则其行不由道可也。然天下之人,其谁有能出不由户者乎?何故乃不由此道也。”盖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既非有所禁而不得由,又非有所难而不能由,则夫人独何为而不由乎?是诚可怪也已。圣人警之之意莫切于此,人能反而求之,道岂远乎哉!

同类推荐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在重复没有意义的活动吗?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超级成功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超级成功学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的困惑;永恒;幸福;人格;财富;生存;生活的意志;人性与道德;存在的得失等。
热门推荐
  • 神逆袭:偶得校草

    神逆袭:偶得校草

    从国外回来,想低调毕业,可惜事与愿违。扮丑扮傻居然挨欺负。姐不惹你人自作,摇身一变:林孝,你给我等着。
  • 蓬蒿世界

    蓬蒿世界

    本文以一批接近中年晚期70年代出生的小人物人生奋斗历程,来阐明当今中国有此发展状况的不易,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献给一生都经历着变革与曲折的1970年代出生的国人。
  • 天定风华Ⅶ凤归来

    天定风华Ⅶ凤归来

    四海未靖,风云又起。恩爱男女,天各一方。她为他怀胎守国门,灭海鲨,诛群盗,拔东堂细作,定沧海蓝图。他为她筹谋镇当朝,斗太后,控亲王,夺天纪军权,扶年幼帝君。她生产临战场,生死搏命,但愿两心一同。他自伤奔万里,翻覆风云,只求擦肩一遇。分离,从来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却不知命运自有其定数,昔年知己笑颜的背后,深藏五越复国的秘密。山河割据,马踏蓝关,她的剑前指,是知己的决裂;后撤,是爱情的分离。孰予?孰取?这锦绣天下三万里,终不抵繁花满树,薄酒半樽,爱人在侧,一双儿女。
  • 我就是单身狗

    我就是单身狗

    屌丝男周振邦,性别男爱好女,不抽烟不喝酒,却在餐饮店打工时意外得到单身系统。“小伙子,想变强么,那么就努力单身叭”
  • 我的地球能升级

    我的地球能升级

    张墨获得地球升级系统。灵气复苏?我来主宰。既然时代已经必须要改变,那就让它改变的更加彻底!
  • 剑悲秋

    剑悲秋

    剑生于心,斩于尘,悲于秋。他曾是北齐声名赫赫的靖王之子,只因一纸判书,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幼时的颠沛流离让他心中只有仇恨,拜入剑宗十四年,让他得到了久违的亲情,却因为拔出了传说中的禁忌之剑,而受到了众人猜忌,一次巧合,让他被打入邪魔歪道之列,被逐出剑宗。背负“杀神”之名,他坚信心中的道,只为守护心中所爱,即使与天下为敌。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遗传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遗传

    为什么同类生物间会有相似的外貌特征?为什么母体子体间会有共同的生理习性?为什么有的遗传会出现隔代现象?遗传与基因的表达有什么联系?什么与基因的显隐性有关系?走进遗传,一起探索用一物种间的相似奥秘和遗传的神奇。本书主要从遗传的趣味现象入手,让青少年逐步认识遗传,然后仔细领会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的过程、方式、决定因素以及与遗传的相关疾病等,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更确切地认识遗传及其重要作用和特性。
  • 萌猫伪妃

    萌猫伪妃

    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魂穿。她,成功的变成了一个富家小姐。而且还多了个续母和哥哥...魂穿的第一天:蓝允尘:不好了!我的傻妹妹不见了!白寻:你妹!就因为了一个你妹(翻译:你妹在这里),这让白寻和蓝允尘差点没有打一架...可某蓝瞳却拿起了自己的小本本记下了一笔因为什么是呢?因为蓝允尘哥哥叫自己傻妹妹...
  • 至尊战神

    至尊战神

    苏羽堪破生死,沟通天地,却发现自己只不过刚刚踏入修炼的门槛,前方等着他的将是更恢宏的场景!万险千难,荆棘满途,无法阻止他找寻母亲的脚步。涅槃重生,成就天穹之位的他,是否能够成为天地寰宇的王者?拥有生成于天地之前的绝世宝物,苏羽踏上了一条精彩绝伦的战神之路!
  • 诸天之我成了一枚烛龙蛋

    诸天之我成了一枚烛龙蛋

    身为一位主神拥有者,白墨以为自己会带领从老家地球淘来的‘轮回者’(打工仔)们探索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位面世界,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是年轻了...因为太过莽撞,导致被某位大佬顺着因果线找来,打残了主神,自己也消耗光了几乎所有底牌之后被迫转生成为一枚烛龙蛋。在诸天万世流浪,用“合法”手段获取资源提升修为。他能否猥琐发育,成长到至高之后回去报仇呢?PS:诸天流,第一个世界是原创妖宠世界,修士通过契约妖宠获得战斗伙伴与神通。主角白墨在这个世界获得天道认可成为位面之子的老爷爷(外挂),带领位面之子一路成长,同时获取资源与功德进化自身血脉与资质。第二个世界预告:一个修士占领无数大小洞天福地、炼制道兵争夺修炼资源的道兵世界。白墨能否占领洞天福地炼兵发展,攻占其他势力洞天掠夺资源供自己进化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