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69

第69章 心怀仁慈友爱(5)

【译文】有个地方风气不正,那里的人不讲道理,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

【诸儒注疏】互乡,乡名。其人习于不善,难与言善。“惑”者,疑夫子不当见之也。

【理学讲评】互乡是地名。昔孔子时,有地名互乡者,其人都习于不善,难于言善。那时有道之君子皆恶而绝之。一日有个童子,慕孔子而求见,孔子许其进见,不加拒绝。门人都疑惑说道:“君子持身贵正,疾恶贵严。今互乡童子乃不善之人,夫子何为见之?”此所以疑而未解也。

【元典】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提了。”

【诸儒注疏】疑此章有错简。“人洁”至“往也”十四字,当在“与其进也”之前。“洁”,修治也。“与”,许也。“往”,前日也。言人洁己而来,但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但许其进而来见耳,非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其既往,不逆其将,来,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唯”字上下,疑又有阙文,大抵亦不为已甚之意。

程子曰:“圣人待物之洪如此。”

【理学讲评】与字解做取字。洁是舍旧从新的意思。往是前日。孔子因门人之惑而晓之说道:“君子之处已固当谨严,至于待人也要宽恕。今互乡虽不善之俗,而童子之求见,是乃向善之心,我今特取其进而求见耳,非取其退而为不善也。若因其习俗而峻拒之,则太甚矣。我何为而绝人于已甚平?盖凡天下之人,不患其旧习之污染,而患其终身之迷惑。若能幡然悔悟,舍旧从新,而洁己以求进,这就是改过迁善可与入道的人,但取其能自洁耳,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盖来者不拒,往者不追,君子待人之道,固当如此。今互乡童子正洁己以进者,我又何为而拒之?二三子亦可以无疑矣。”当时,教化陵夷,风俗颓败,孔子欲化导天下之人,以挽回天下之风俗,故其不轻绝人,不为己甚如此!惜乎有志未遂,非惟时君莫能用,而门人亦莫能尽知也。

【心学讲评】道之至大者,于物无所不容。唯知物之顺逆成毁,无能损益于我,而我无往不可以益物也。非然者,则以立教为心,而必出其门者之有以益我教之美,而唯恐其或为我损,则已甚之为,亦不觉其自居于隘矣。

鲁之乡有互乡者,其俗至恶,与言君子之道,漠然其不能知,悍然其不肯信,故当时皆谓之难与言焉。其沉溺于固陋,无亦君子绝之已甚,而使不能自新乎?有童子者,进见于夫子,未必其可与言也,而夫子使之见,若犹在可与言之列也。于是门人惑焉,将无谓辱君子而为吾道之损乎?夫子诏之曰:二三子何疑于此哉!彼童子者,犹是人也,其进而求见,则既自欲去其习俗之染,而思洁己也,则此一念之洁,即其可与言之几也,与之可也,而吾因与之也。夫二三子亦或谓:未见之前,习乎互乡,则志趣言行有不可信者矣。吾亦非信其前此之能洁也。信之于今日,而岂保其往者乎?夫不可保者其往,而无容疑者今日之进,吾亦与其进而已矣。二三子又或谓:既见之后,仍乎互乡,则志趣言行未能自立也乎!吾亦非谓其后此之无恶也。使退而不善,吾亦不与之而已矣。见者今日之心,非前此之心;退者他日之事,非今日之事。若必追究其既往,而逆料其将来,虽恶恶之道有然,而已甚矣。吾唯不为已甚者,而何独于童子而甚乎?二三子可无疑于君子与人之道矣。

呜呼!知童子之既往与将来不足为吾道病,唯圣人之心廓然大公而无我,故不可立门庭以弘待物之仁。若门人之惑,虽不及圣人之广大,而分别流品,严君子小人之界,亦未可以苟訾也。

【元典】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诸儒注疏】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为远者,反而求之,测即此而在矣,夫岂远哉!

程子曰:“为仁由已。欲之则至,何远之有!”

【理学讲评】仁是本心之全德。孔子因人不肯用力于求仁,故言此以勉之说道:“世之惮于求仁者,盖将以仁为远于人也,自我观之,仁之为德也,果远于人乎哉?不远也,何以见其不远?盖凡物之远者,求之或未必得,得之或未必速。若夫仁者乃心之德,有此人即有此心,有此心即具此仁,本非在外之物也。人但迷于私欲而不知反示,故遂流于不仁,而视以为远耳。我若欲仁,反而自思曰:仁在吾心,不可失也,而求以得之,则一念方动,本体具见,仁固即此而在矣,何远之有?”夫以仁本不远如此,则人而不仁者,岂非自离其仁也哉?然仁具于心,至之虽甚易,而失之亦不难,必须于既至之后常加操存之功,则心德渐以纯全,而可造于中心安仁之地矣。此又求仁者所当知。

【心学讲评】夫子灼然见心之全体而叹曰:求之于天地民物之在吾前者,求之于吾心之与天地民物相为贯通者,道不在法象之高深,理不在圣贤之论说。有其心即有此一真无妄之则,有其心即有此广生大生之几。夫仁也而远乎哉?以故见吾心之不可违于自安也,见吾心之不可损其所有也,见吾心之不可增其所无也。于是而欲仁焉,则见欲之不可拘,而宁静之体自存也;见私之不可锢,而公道之量自显也;见中心之有其必尽者,而顺事恕施之用自行也;见此理之不可遏者,而含弘笃爱之情自生也。仁之至也,无留也,无待也。何也?仁原不远也。求仁者尚念之哉!

【元典】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译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

【诸儒注疏】陈,国名。司败,官名,即司寇也。昭公,鲁君,名稠,习于威仪之节,当时以为知礼。故司败以为问,而孔子答之如此。

【理学讲评】陈是国名,司败是官名,即司寇也。昭公是鲁君。昔者鲁昭公习于威仪之节,当时以为知礼。陈司败以昭公娶同姓为夫人是失礼之大者,而乃负知礼之名,有所不足于心。故问于孔子说:“人皆以鲁君为知礼,果知礼乎?”孔子答说:“知礼”。盖人臣与君,称美不称恶,而陈司败亦未显言所以不知礼之事,故夫子直以知礼答之。

【元典】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袒护人,君子也袒护人吗?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也姓姬,他却将她改名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

【诸儒注疏】巫马,姓。期,字。孔子弟子,名施。司败揖而进之也。相助匿非曰“党”。礼不娶同姓,而鲁与吴皆姬姓。谓之吴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

【理学讲评】巫马期是孔子弟子,姓巫马,名施,字子期。党是庇护的意思。孟是长,子是宋国的姓。陈司败因孔子以昭公为知礼,心中不以为然。及孔子既退,适遇其弟子巫马期在前,乃迎揖而进之,与他说道:“吾闻君子之为人,平心直道而公其是非贤否于人,不私其人而为之党也。由今观之,君子亦阿党于人乎?何以言之?盖周家礼制,同姓不得为婚姻。吴,泰伯之后,鲁,周公之后,同是姬姓,而鲁君乃娶吴国之女为夫人,正犯此礼。却乃假辞遮饰,不称之曰吴孟姬,而称之曰吴孟子,夫子是宋姓也,娶吴国之女而冒宋国之姓,其能掩乎?是其任情越礼,明知故为,鲁君之不知礼甚矣!若君而可谓之知礼,则人人皆可谓之知礼矣,谁为不知礼者乎?”夫君不知礼,而夫子以知礼与之,是私之而为掩其过也,非党而何?司败品评昭公,固为确论。但疑孔子为党,则圣人用意之忠厚,彼盖有所不知也。

【元典】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知道。”

【诸儒注疏】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取同姓为知礼,故受以为过而不辞。

吴氏曰:“鲁盖夫子父母之国。昭公,鲁之先君也。司败又未尝显言其事,而遽以。“知礼”为问,其对之宜如此也。及司败以为有党,而夫子受以为过,盖夫子之盛德,无所不可也。然其受以为过也,亦不正言其所以过,初若不知孟子之事者,可以为万世之法矣。”

【理学讲评】巫马期述司败之言,以告孔子。孔子既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娶同姓为知礼,乃自引以为己之过失说道:“这委的是我说差了。然凡人有过不得闻,则过无由改,此不幸之大者也。丘也可谓幸矣,苟有过失,人必知之。既知于人,则得闻于己,而可以改图于后日矣,岂非幸乎?”夫善则称君,过则归己,本理之当然。然孔子既自任以为过,则昭公之不知礼亦自有不可讳者。一则不昧天下是非之公,一则不失臣子忠厚之至。圣人一问答之间,真可以为万世法矣。

【心学讲评】圣人之以道应天下,其静正而无违,有不可测者焉,而要之各顺其理而已矣。故可以行于人伦物理之变,而不失其大常。

鲁昭公习仪已亟,而其所行,悖乎礼者多矣。昭公既没,陈司败至鲁,与孔子相见于廷,而问昭公知礼乎?盖其意中,有一大不知礼之定见,而欲以穷夫子之答也。夫子坦然无疑而应之曰:“知礼。”鲁为秉礼之国,公有习仪之称,谓之知礼亦可。而先君之失,可无疑于言者,即无疑于心,臣子之词,宜然而然,夫子又何待踌躇而强为之辞乎?于是而孔子退,亦且忘乎司败之问,而不疑所答之非,可退则退而已。

司败乃择在列之巫马期,进于己之位而言曰:夫子之为君子,允矣。吾闻君子之道,是非因乎理,予夺忘乎私,不党其所亲,而以废天下之公是公非。乃今观之,君子亦党乎?心有所偏护,不恤理,而唯所好之是阿,何也?夫百世而昏姻不通于同姓,周礼也。乃君而娶于吴矣。鲁与吴同出大王之裔,皆姬姓也。其为同姓,天下所不容诬者也。乃讳姬不言,而谓之吴孟子,心不容昧,而言可伪饰,岂其出于宋乎?夫礼以定分,即以定名,事不可训,言不可传,君而知礼,则天下败常干纪、乱名欺世者,皆知礼乎?而夫子曰知礼,则其为党也,何辞乎?呜呼!昭公之失,人人具知,司败若矜以为独得。夫子“知礼”之对,天理之自然,司败不熟察其心,而挟以毁圣,此亦何足道者!巫马期虽不知圣人之心,而自应深求之以得其理,乃以告于夫子。而夫子又何以答期邪?谓司败之言为是,则犹然不隐国恶也;谓司败之言为非,则将以乱人伦大正之防。夫子其穷乎!而夫子之自尽其当然之道者,又何所不可哉?乃坦然而应之曰:自司败言之,则丘过矣。虽然,丘之幸即在此矣。夫人求免于讥非,而不自知其失者,不幸也;得免于讥非,而使天下厚其疑者,非幸也。今我之苟有过也,当其过,不自知其过也。人若不知,则因我之过而生入之过。幸而人知之矣,知之,则不至以丘之过而开天下之过,公论存而予心亦无愧乎!呜呼!圣人之于此,其词隐,其义着。盖若曰:人知娶同姓之非,而以娶同姓为知礼者之过。则前之以知礼对者,可以全君臣之义;而今之自以为过者,可以正昏姻之礼。并行不悖,言顺而道不穷,于以应物之变,诚有不可测者。而心安理得,一因其自然,此亦可以见圣人之大用矣。若司败之问君于臣,巫马期之不知而告,自悖于理,以成大过而不知,虽圣人亦有所嫌,而不能直摘之,则人之大不幸也。

【元典】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自己跟着唱。

【诸儒注疏】“反”,复也。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而后和之者,喜得其详而与其善也。此见圣人气象从容,诚意恳至,而其谦逊审密,不掩人善又如此。盖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读者宜详味之。

【理学讲评】歌是歌咏。善是歌得好。反是反复再歌。自歌以应人之歌叫做和。门人记说:“夫子好善之心无穷,不惟取人之善,而又以助人之善。如与人同歌,而其人之所歌,或辞意相协,音律相和,是歌之善者也。此时夫子之心,与之契合,要与之相和而歌,然不遽和也。必使之反复再歌,凡其辞意音律所以为善处,皆审察而详味之。既得其善矣,然后自歌以和之,使彼此迭奏,而同声相应焉。盖不但取彼之善为我之善,而又以我之善助彼之善矣。”夫孔子一咏歌之间,而气象从容,诚意恳至如此。其心与舜之取人为善,汤之用人惟己一般。此其所以为至圣也。

【心学讲评】圣人之取善甚弘也,乐善甚笃也,固已;而不知其乐善之深而取善之审,更有其不轻焉者,即其与人歌而见之矣。使人歌而善,其诚善矣;子以为善,尤果善矣。歌之善亦易知,而况子之耳顺而心通,不待再计而可决,是其善者可信,而即有更进于善者亦可益也,于是不容已于和焉。乃子未遽信也,未即有以益之也,在彼者恐其为偶得之长而不可继,在我也恐其为偶感之合而不必允;必使反之,若有不能尽悉其善然者。于既善之中,求之于清和之气,求之于音律之调,求之于义类之得,而熟尝其善,而后和之焉。乃以信我知之之深,而令其善之以我之同调而为可信也;其更进而有善者,于我之有异而可益也。自不恃其宣聪之敏,而唯恐不尽人之长。乐之深,乃以为乐之至;取之审,乃以为取之弘。圣人与人为善之心,不于此而见乎!

【元典】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孔子说:“在理论知识方面,我还过得去;在品德修养方面,我却做得不够好。”

【诸儒注疏】“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未之有得”,则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而足以见言行之难易缓急,欲人之勉其实也。

谢氏曰:“文,虽圣人无不与人同,故不逊。能躬行君子,斯可以入圣,故不居。犹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理学讲评】言语成章叫做文。莫是疑词。犹人是说犹可以及人。孔子说:“人之所以为君子者,不在于言,而在于行。世间有能言的人,或讲论道理,或敷陈政事,焕然有文采之可观,这不过在言语上求工而已。我虽未能过人,而犹或可以及人也。惟是身体力行,事事都实有诸己,而不为空言,这乃是成德之君子。我反而求之,则全未有得,虽欲勉焉以求至,而力有所不及矣。”观孔子此言,可见言易而行难,文在所缓,而行在所急。进德者固当先行而后言,用人者尤当听言而观行也。

【心学讲评】夫子自言其圣功之密,以示学者曰:夫吾之孜孜于终日,非有求于所得也乎?而以省吾之所得,则有不能自已于心者。今吾所得为文焉,则可信耳。以文纪事,而事有序;以文显道,而道不疑。夫人之立言以自见者,吾亦将无与之同而无容让乎?乃吾之所不敢自信者,不于文而已也。夫君子有君子之文,尤必有君子之实。君子之实行也,知其为君子之道,则必体君子之深;体君子之深者,躬行之也。明明此理之当然,实试之事为,而何以必称其理?明明此心之已喻,发之应感,而何以必慰其心?自一动一作,以至于推行于广远,肆应于变通,皆有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存,无或过也,无或不及也。若此者,吾之所必欲有得于心而施之不疑者也。以吾自考,则未之有焉。吾其何以文自信哉?所不容不求、不容不敏者,其容忽乎?吾不敢以文自信,学者无以其文信我,而谓君子之道在斯也。此所欲与学者共勉之也。

【元典】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同类推荐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人智慧全书

    本书对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财箴》和《诺未门》中浩若烟海的智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其分为三个类别:经商智慧、处世智慧和教育智慧,全面揭示了犹太人的思维方式、致富策略、处世哲学以及教育方法。让读者在读智慧的同时增长智慧。《犹太人智慧全书》是一本经历了数百年社会发展的举世经典,一本塑造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巨著,西方每一个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成功人士推荐的传世典籍,读后,您也可以成为一名睿智而智慧的人,无论是在商海中还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

    克莱恩在出版《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四年之后退休,他拒绝了医生植牙的建议而省下一大笔钱。他离开喧嚣的纽约,拖着一箱哲学书来到哲学家的故乡,在风光旖旎的希腊小岛开启了一场哲学寻根之旅。他在沙滩上漫步思考,结识天性豁达的岛上居民,也读到大哲学家的人生建议,包括伊壁鸠鲁、柏拉图、斯多葛派、培根、叔本华,等等。最终他发现,人只有具备成熟的心智,才能理解整个生活的乐趣。这次,他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的思维科学。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思维的斧子”。逻辑是思维的一把“斧子”,要想使用好这把“斧子”,除了具体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逻辑的知识转换为运用逻辑的技巧和技能。而逻辑学的工具学科性质也决定了,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
热门推荐
  • 梦里的卡西莫多

    梦里的卡西莫多

    阴暗潮湿的教室被时间侵蚀的破败不堪,天花板聚集的水顺着重力滴下凝成小水滩,她被禁锢在这个位子上动弹不得,旁边是看不清脸的男人。熟悉的窒息感在蛰伏,未知的危险倾巢而出向她袭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孽上位:傲世倾城妃

    妖孽上位:傲世倾城妃

    21世纪金牌特工,意外穿越成废材六小姐。一朝定乾坤、覆风华,翻手为医,覆手为毒。谁知竟不小心惹了个大麻烦。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重重戒备的九皇子府。容冰越狱宣告99次失败。被绑在床上的容冰:“堂堂九皇子居然欺压无良百姓?”某妖孽勾唇:“那就坐实了这欺压,免得夜长梦多。”容冰:???!!!
  • 道天之殇

    道天之殇

    大千世界,宇宙洪荒,天地运转。世间本没有穿越,但穿越却出现了。违背天地运转,必将受到惩罚。本人新书,必将全力以待,但码字太慢,望多多包涵。这里没有无敌,没有yy,只有作者君满满的诚意。这是我心中的修仙世界。
  • 星空云海

    星空云海

    我觉得每个人小时候都想过吧,伸手就能碰到云,软绵绵云朵要是能往上一躺,得多舒服啊......这是一个放眼望去除了云就是泥的世界,没有实实在在连着地心的大陆,有的只是浮在天上的陆地和小岛。说来这里连地心都没有呢。;要移动也要看陆地的大小,然后用龙来拉;浮空陆地之间人员的来往要么靠龙,要么靠梵风衣,要么就是契约一朵属于自己的云,让它载你。俄刻阿诺斯究竟存在与否,在这个世界里是一个迷,不断扩大着空域的人们始终没有遇到另一方的人,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尽头...
  • 重生之战鬼王子

    重生之战鬼王子

    一觉醒来,辣鸡高中生凡超竟然躺在游戏《黑暗领域》里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变成了一位王子。周围发生的一切突如其来,熟悉而又陌生。国王被抓,宫廷叛乱,王位易主,流落四方,这个王子可真难当!凡超要如何领兵出征,杀破敌阵,扭转王国的乾坤。《黑暗领域》又似乎藏着什么秘密,等着他去解开。
  • 你我的星空

    你我的星空

    一段开展仓促但却维持了三年之久的恋情在一个多星期前画上了句号,“我”沉浸在了悲伤中,万般无奈之下,“我”下定决心出家,打算去往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做一个修行的喇嘛。一路上,我带着对上一段恋情的思念,途径几个地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过客,有可悲的人,可笑的人,可爱的人,最后我跟着寻找失踪男友的豪迈女子“V”和流浪歌手“阿呆”终于到达了松赞林寺。
  • 恨里折罪剑

    恨里折罪剑

    我躲在地洞里,只因为外面雷雨交加。我为什么要害怕这滚滚雷霆呢。只因为它会置我于死地?忽然想去当个道士,没有什么牵挂,生死自由,可以游遍世间,看尽人间百态,等弥留之际,无话可说,无念可思,就是我的毕生追求了。什么样的道路可以给我这种人生?它是平坦还是陡峭?我想大概是平坦的,可我运气和眼光一向不好,选不中,也看不见。我想,我已经走在陡峭之上了。正向着悬崖走去。在那里,我会一跃而下。如果还活着。还有一口气。就去当个道士罢。
  • 日久剩情

    日久剩情

    【耽美】很久很久以前……魔教的红月护法与天宫的旭恒真人结下梁子,原因……是一顿饭
  • 艾滋不可怕:关上潘多拉魔盒

    艾滋不可怕:关上潘多拉魔盒

    历时近一年,行程数万里,深入四川、北京、云南、新疆、河南、广西、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数百个乡村,接触了上百名艾滋病人。年过六旬的成都女作家李林樱结束了自己的艾滋病调查之旅回到蓉城,并将自己这一年来的亲眼所见所思形成了一篇数万字的调查报告———《关上潘多拉魔盒》。艾滋不可怕,让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关上这潘多拉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