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70

第70章 心怀仁慈友爱(6)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诸儒注疏】此亦夫子之谦辞也。“圣”者,大而化之。“仁”则心德之全而人道之备也。“为之”,谓为仁圣之道。“诲人”,亦谓以此教人也。然不厌不倦,非己有之则不能,所以弟子不能学也。

晁氏曰:“当时有称夫子圣且仁者,以故夫子辞之。苟辞之而已焉,则无以进天下之才,率天下之善,将使圣与仁为虚器,而人终莫能至矣。故夫子虽不居仁圣,而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也。“可谓云尔已矣”者,无他之辞也。公西华仰而叹之,其亦深知夫子之意矣。

【理学讲评】大而化之叫做圣,心德浑全叫做仁。抑是反语辞。公西华是孔子弟子。昔孔子至圣至仁,当时必有以是称之者。故孔子谦说:“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是那道德浑化的圣人与那心德纯全的仁人,则吾岂敢当乎?只是以仁圣之道而为之于己,则孜孜焉以求之,未尝以少有所得而遂生厌足之心;以仁圣之道而教诲乎人,则谆谆焉以语之,未尝以劳于开导而或萌倦怠之意,这便是我之所能,不过如此而已矣。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乎?”门人中有公西华者,闻夫子之言,乃仰而叹之说:“夫子辞仁圣之名,而自任夫不厌不倦者,岂以不厌不倦为易能乎?殊不知这正是弟子不能学处。”盖为之可能也,使非全体仁圣,而圣诚无息者,孰能无厌乎?诲人可能也,使非全体仁圣,而善与人同进,孰能无倦乎?然则夫子虽欲辞仁圣之名,而其实自有不容掩者矣。昔祗德如大禹,而不自满假;缉熙如文王,而望道未见。孔子之心即禹、文之心也。圣人且然,况其他乎?欲学为圣人者,诚不可以自足矣。

【心学讲评】谓圣人为天之所授,非也。圣人自有其作圣之功,非徒恃乎天也。谓圣人非天之所授,尤非也。圣人作圣之功,人与知之,与能之,而终不能如圣人之为,此非人之所可及也。唯圣人能自具圣功,而唯善学者知圣功之不易学焉。圣者,德之盛也;无不极其盛,非一至乎圣而德可执也。仁者,心之纯也,不息之谓纯,非一存乎心而仁遂可据也。故圣不自圣,仁不自仁,圣人之心所以配天行之健也。

子曰:吾所欲自得因以自信者何如乎?若夫圣,于我皆真,于物能化;与夫仁,于心皆得,于物皆顺,则以吾心自考,岂敢谓其已然乎!抑吾未尝不求至乎圣,未尝不求安乎仁也。则念圣有以为圣,仁有以为仁,而吾切于为之矣。以圣道之大而不易至,以仁之存之也难,则以其难也而厌;以圣功之不离于日用、仁之不显于事为,则以其无奇也而厌。而觉其无可厌也,愈为之而愈有其日新者也。人皆可以作圣,人皆固有其仁,则以吾之所为诲人矣。由下学而入于圣,由一念之合而求仁,诲之事详矣,详则易倦;圣不可几,而人不能几,仁不易知,而无由知其仁不仁,诲之机穷矣,穷则必倦。而觉其无容倦也,愈诲之而愈有其不能忘言者也。若此者,以云我之有事于圣仁,则惟日孳孳之心,一率由乎圣人之途,尚可谓其不妄也乎!

于是公西华闻之,而适合其望圣愈远、存仁不逮之心,乃对曰:弟子亦何敢言圣仁哉?正为此不厌不倦者谓不可学,而初非有不可学者,乃欲学之,而固不能者正在此也。性所不能负者,情因之而不继;理所不足者,心因之而不永;才所不裕者,气因之而不充;量所不函者,志因之而不遂。未尝不以为、以诲,而终不能学夫子之为、诲;亦非敢或厌、或倦,而终不能学夫子之不厌、不倦。夫弟子亦岂能知圣与仁之分际哉,抑但知夫子之不可学而已。

呜呼!夫子之为与诲,人之道也;不厌、不倦则天之道也。所谓生知安行,中心安仁而至于圣者无他,即此能忘厌倦之德受于天纵而不可及矣。学者而知此,可以知人道,可以达天德矣。

【元典】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孔子生重病,子路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答:“有。我祈祷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孔子说:“我早就祈祷了。”

【诸儒注疏】“祷”,谓祷于鬼神。“有诸”,问有此理否。“诔”者,哀死而述其行之词也。“上下”,谓天地。天曰神,地曰祗。“祷”者,悔过迁善,以祈神之佑也。无其理则不必祷。既曰有之,则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其素行固已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又《士丧礼》,疾病行祷五祀,盖人子迫切之至情有不能自已者,初不请于病者而后祷也。故孔子之于子路,不直拒之,而但告以无所事祷之意。

【理学讲评】祷是祈祷,诔是哀词。上下神祗是天神地祗。昔孔子曾有疾病,门弟子都以为忧。于是子路请命于孔子,欲祷词鬼神以祈福佑。盖疾病行祷虽弟子事师迫切之至情,然不达于人鬼之理,而溺于祸福之说,惑亦甚矣。孔子不直斥其非,乃先问说:“疾病行祷,果有此理否乎?”子路对说:“于理有之,吾闻诔词中有去:‘祷尔于上下神祗。是说人有疾时曾祷告于天地神祗,欲以转祸而为福,则是古人有行之者矣。’今以病请祷,于理何妨?”于是孔子晓之说:“夫所谓祷者,是说平日所为不善,如今告于鬼神,忏悔前非,以求解灾降福耳。若我平生,一言一动不敢得罪于鬼神,有善则迁,有过即改。则我之祷于鬼神者,盖已久矣。其在今日,又何以祷为哉?”盖圣人德于天合,虽鬼神不能违,岂待于祷?至于死生修短,则有命存焉,虽圣人亦惟安之而已,祷祀亦奚益乎?观孔子晓子路之言,可见当修德以事天,不必祷祀以求福。当用力于人道之所当务,不必诌读于鬼神之不可知矣。

【心学讲评】疾病而祷,于礼有之。然臣子爱君亲之至,人事已尽,不得已而求之于神,无自祷也。惟在不能无隐慝者,则于神祗之前悔过以求佑。修身俟命之君子,固无事于此,况圣人乎!子疾而至于病,子路以君父之道事夫子,祷焉可尔。而请于夫子以祷,则率情而不知礼矣。故夫子诘之曰:病而可祷焉,于古有之乎?夫子非不知古之有祷,而固知其无自祷也。子路不思而对曰:古有之矣。《诔》之言曰,祷尔于上天之神、下地之祗,是凡有可祷者无不祷也。夫子曰:《诔》之言岂谓此哉?今由也而欲丘之祷乎?则就丘之自祷思之,其所以求仰不愧于天、俯无惭于地者,非一日矣,皆以祈无过’而无负生死者也。丘之祷,如是而已矣。由何请焉!

道无定,而人各有其道;礼无定,而因人以行礼。子路之祷,则为忠爱之忱;夫子之祷,则为有过必悔而不能俟命之事。不审而言,不审而行,不审而殉人之请者,曷亦观于圣人乎!

【元典】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孔子说:“奢侈就会骄狂,节约就会寒酸,与其骄狂,宁可寒酸。”

【诸儒注疏】“孙”,顺也。“固”,陋也。奢,俭俱失中,而奢之害大。晁氏曰:“不得已而救时之弊也。”

【理学讲评】奢是奢侈。孙字与逊顺的“逊”字同。不孙是僭越不循理的意思。俭是省约,固是鄙陋。孔子说:“先王制礼自有个中道,不可加损。若专尚侈靡而过乎中者,谓之奢。奢则意志骄盈,纵肆无节。虽理之所不当为者,亦将僭越而为之,其弊至于不孙。若专务省约,而不及乎中者,谓之俭。俭则悭吝鄙啬,规模狭小,虽理之所当为者,亦将惜费而不为。其弊必至于固。这不孙与固,皆不免于失中。但就这两样较来,则与其为不孙也,宁可为固。”盖奢而不孙,则越礼犯分,将至于乱国家之纪纲,坏天下之风俗,为害甚大。若俭而固,则不过鄙朴野而已。原其意犹有尚质之风,究其弊亦无僭越之罪,不犹愈于不孙者乎?盖周末文胜,孔子欲救时之弊,故其言如此!然俭,乃德之共,奢,乃恶之大,二者之相去岂特过与不及之间而已哉?帝尧茅茨土阶,大禹恶衣菲食而万世称圣,汉之文帝,宋之仁宗皆以恭俭化民,号为贤主。至如骄奢纵欲,横征暴敛,以败坏国家者,往往有之。然则去奢崇俭乃帝王为治之先务,有国家者所当深念也。

【心学讲评】夫子因时弊之甚,而酌乎弊之可任者以示人曰:事因于好尚之不齐,而弊极于情理之各失。当习俗之相激以偏之时,无容较其得也,且取其失而较之:则人心世道之害,固有浅深矣。

今夫人之欲奢也,但以侈一时之观美,则不期乎僭逾而犯分也。然苟欲奢焉,则理所不可,而可以美观,亦无不可为焉,将蔑上下之等威而不孙矣。若夫人之尚俭者,但以惜物力之可继,初不期为执己而拒物也。然但欲俭焉,则虽情所必通,而有所甚惜,亦不暇顾焉,将专一已之私而固执矣。夫奢者自以为能通乎情,俭者自以为不逾乎理,其自以为得者,皆不足论。乃即其弊而思之:不孙则干名犯分,而人道之大经以乱,固虽于物无能达情,而不至为大分大伦之害。则与其不孙也,无宁固乎!不孙宁固,则与其奢也无宁俭也,明矣。得则俱未有得也,失则有甚有不甚也。宁失之情,勿失之理。君子之所甚恶者在奢而不在俭,岂以拂人之情哉?酌其害之所极而救之早也。

【元典】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诸儒注疏】“坦”,平也。“荡荡”,宽广貌。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程子曰:“君子坦荡荡,心广体胖。”

【理学讲评】坦是平坦,荡荡是宽广貌。戚戚是忧愁不宁的意思。孔子说:“欲知君子,小人之分,但观其心术气象自然不同。盖君子心循乎天理,素位而行,不愿乎外。故仰焉不愧于天,俯焉不怍于人。利害不能为之惊,毁誉不能为之惑,但见其坦然荡荡,无适而不宽舒自得也。小人心役于物欲,行险侥幸,惟日不足,故非切切以谋利禄,则汲汲以干名誉。其未得也,患得之;其既得也,患失之。但见其长是戚戚,无时而不忧虑苦也。”夫坦荡荡者,作德心逸日休也;长戚戚者,作伪心劳日拙也。一念既差,而人品遂顿殊矣。可不慎辨之哉!

【心学讲评】子曰:君子小人之别,于其气象而昭然辨矣。今夫君子,言则顺焉;行则安焉,窥其容,若夷然高望而远视焉;观其仪,若泰然从容而自肆焉。境之顺逆,皆可受也;事之得失,皆有余地以自居也。其荡荡然广远者,平易如是,险阻如是,盖坦荡荡也。今夫小人,言若有所不舒焉,行若有所不利焉,窥其容若有所失而不愉焉,窥其仪若有所迫而不能已焉。行之利钝,皆无以自信也;物之爱憎,皆不能自必而不宁也。其戚戚忧蹙者,一日如是,终身如是,盖长戚戚矣。斯不亦望而知其为君子小人哉?

所以然者,人能自信则安,不自信则危,求而得则无怨尤,欲而不遂则多忧患。天理之当然,在吉凶万变而皆有以自处,外物之得失,不能必获而自不能已于忧。义利礼欲之数,大小安危之分,存于中,见于外,未有或爽者。辨君子小人者,于此而审矣。

【元典】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诸儒注疏】“厉”,严肃也。人之德性,本无不备,而气质所赋,鲜有不偏。惟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气见于容貌之间者如此。门人熟察而详记之,亦可见其用心之密矣。抑非智足以知圣人而善言德行者不能记,故程子以为曾子之言。学者所宜反复而玩味也。

【理学讲评】温是和厚,厉是严肃。威是有威可畏,猛是暴戾。恭是庄敬,安是安舒。门人记说:容貌乃德之符。人惟气质各有所偏,故其见于容貌者亦偏。惟夫子则容貌随时不同,而无有不出于中和乾。如人之温者难于厉也,夫子和厚可亲是固温矣。然和厚之中自有严肃者在,可亲也,而不可犯也,又何其厉乎?温而厉,是温之得其中也。人之威者易于猛也。夫子尊严可畏,是固威矣,然尊严之内自无暴戾者存,可畏也亦可近也,何至于猛乎?威而不猛,是威之得其中也。人之恭者难于安也。夫子庄敬自恃,是固恭矣,然舒泰而不拘迫,自然而非勉强,盖周旋中礼而有忘其恭者焉,又何其安乎?恭而安,是恭之得其中也。盖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气见于容貌之间者如此!欲取法其盛德之容者,当先涵养其中和之蕴可也。

【心学讲评】吾党日侍夫子,习而化焉,深思而得其恒焉,其气象有可言者:进前而近瞻之,温而可亲也;即其温而窥之,厉而不可狎者,固存于温之中焉。敬侍而仰窥之,威之可畏也;于其威而视之,不猛之可依者,固有其威之平焉。察之于自持之际,恭而不懈也;就其恭而审之,安于其恭者,固无不安之恭焉。

呜呼!容至斯,备矣。道之成宜,于以自善而应物,无不宜矣。德之凝于中而见于外者,气之和,志之正,理之全,神化之不测,无不顺矣。是岂吾党之所可学哉!而夫子何以至此,则不容不于作圣之功勉求庶几者也。

【心理穿梭】“不言而存诸心”,乃静存动察工夫,不因语显,不以默藏,与“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一义,只在识不识上争生熟,不在默不默上争浅深。特以人于不默时有警,则易识;而方默亦识,乃以征存诸心者之无所间也。南轩云“森然于不睹不闻之中”,正是此意,那得作知识之识解!作知识解者,则释氏所谓现量照成也。识如字。而不识音志。非浅人之推测,则释氏之知有是事便休而已。

然圣学说识志,释氏亦说识志,其所云“保任”者是也。达磨九年面壁,亦是知识后存识事。故“默而识之”,圣人亦然,释氏亦然,朱子亦然,象山亦然,分别不尽在此,特其所识者不同耳。倘必以此为别,则圣人之“诲人不倦”,抑岂必异于瞿昙之四十九年邪?

异端存个“廓然无圣”,须于默中得力;圣人则存此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在默不忘。释氏说一切放下,似不言存,然要放下,却又恐上来,常令如此放下,则亦存其所放者矣。故云“恰恰无心用,恰恰用心时”,用心以无心,岂非识哉?

夫子此三句,是虚笼语,随处移得去,下至博弈、图画、吟诗、作字亦然。圣人别有填实款项,如“人孝出弟”、“不重不威”等章是事实,此等乃是工夫。工夫可与异端同之,事实则天地悬隔矣。如舜、踪同一鸡鸣而起,孳孳以为,其分在利与善;而其不孳孳者,善不得为舜之徒,利不得为踱之徒也。

识如字识志之辨,亦在浅深上分,非朱、陆大异处。子静之病,只泥看一“默”字耳。故朱子又云“三者非圣人之极致”,则以初学之识,易于默时不警省,须默无异于不默;向上后,则静里分明,动难效用,须不默亦无异于默。故曰“存诸中者之谓圣,行于天壤者之谓神”。故学者急须先理会识,后理会默,乃于圣功不逆。不识则何有于默哉?待默而后不识,犹贤于一切鹘突之狂夫,全不惺忪之愚人也。“识”字对“学”“诲”,“默”字对“不厌”“不倦”。学是格物、致知事,识是正心、诚意事;不厌只是终始于学,默识止是纯熟其识耳。

朱子于“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注,说个“记忆”,正可于此处参观。如记忆父母之年,固不待有语而后生警,而非谓口言之、耳闻之而即有损于孝思,须删除见闻而密持之也。“视于无形”,岂有形而不视?“听于无声”,岂有声而不听?不然,则又白昼求萤以待夜读之妄人矣。足知象山之学,差于一“默”字着力,而与面壁九年同其幻悖。圣人之学,正于独居静坐、大庭广众,一色操存,不可将不默时看作不好耳。朱门诸儒,将此一“识”字安在格物、致知上,以侵下“学”字分位,用拒象山,则亦不善承师说矣。

同类推荐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叛逆的思想家

    叛逆的思想家

    这本书不仅是单纯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真正的思想史漫谈。就连作者自己也很难准确定义它——它到底是一场噩梦,一出闹剧,一则寓言,一篇讽刺文学,一场心灵游戏,一场赌局,一句讽喻,一种观点,还是对一切观点的讽刺?或许,只有游历了八大领域的诸多人类思想,才能找到答案。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热门推荐
  • DNF之超神强化师

    DNF之超神强化师

    罗恩穿越到了阿拉德,成为了一名鬼剑士,原以为能和游戏主角一样,打怪升级装逼,一路秒秒秒,没想到真实的阿拉德大陆无比仇视鬼剑士,既打不过怪,还被人歧视,就在他绝望之际,他突然得到了一个能百分百成功强化武器装备的强化器,强化成功,长剑+1,强化成功,长剑+2.......从此,阿拉德大陆就出现了一个身怀+7白板长剑,+8白板盾牌,+9哥布林土雷,+10牛头人长靴,+12......的极品鬼剑士,这样的他被阿拉德大陆上的人们尊称为——神级强化师!
  • 御魂咒

    御魂咒

    我是一名高三毕业即将步入大学生活的普通学生。高三那年暑假与好友一同来到泰国游完,不想落入当地村庄的一个仪式.......
  • 网游之梦缘幻界

    网游之梦缘幻界

    没有一路平坦的大道,只有努力换来的成果。没有一成不变的情节,只有起起伏伏的故事。没有过多的好运和打不完的BOSS。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嫡后逆袭:艳满京华

    嫡后逆袭:艳满京华

    阴森潮湿的大牢里,尖细的嗓子刺得人耳根子发疼。蜷缩在大牢一角的南初雨一个激灵,扑到牢门跟前,殷切地看向大牢外的宁公公——越王赫连楚的贴身宦官,心里无限欢喜,他来接我了!他果然来接我了!
  • 肝帝的爆肝异界日常

    肝帝的爆肝异界日常

    爆肝系列来袭,恭喜主角获得爆肝系统,每升一级肝脏强化一倍,无限升级无限爆肝!萧龙穿越平行宇宙,在这里没有了高考没有了大学,只有武校和各种妖兽称霸天下入侵人类城市,萧炎前线武镇的一个小家族从小体弱多病不能修炼自从他发现系统存在的那一刻一切都不一样了。(本来呢写肝帝嘛,投的奇幻文,可是写着写着跑偏了,变成肉身奇幻了,网友说没有肝帝的味,想了一夜都没想到该怎么改回去,所以,乱改不如将错就错,大家就当玄幻文看吧,只有完本了才能进步,争取下一本可以写的更好)
  • 只好当官

    只好当官

    这是一部以“笑”为核心的喜剧小说。一个天下第一可笑的大草包,什么都干不了,只好当官。像阿Q戴上了乌纱帽,他的官“当”得一塌糊涂……
  • 偷心佳人

    偷心佳人

    爱不需要多,只要有你就够了!幸福其实简单,邵佳琪相信,他们会幸福的。
  • 无限位面吞噬

    无限位面吞噬

    因为一次意外,吴宪竟然得到一个可以穿越各个世界的系统。可是为毛我的就和别人不一样。《音乐僵尸》什么鬼。《中华小当家》饶了我吧?好不容易到了《秦时明月》你竟然还.....主角:为什么我去的世界都这么奇怪。系统:谁让你自己那么奇怪。
  • 天下苏门

    天下苏门

    适逢乱世,男人们处心积虑机关算尽,求的是江山,谋的是权术,而女子们求的不过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可她却不一样,她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一身的铜臭味却面相儒雅倾国倾城,家缝巨变双亲尽失,在权力与金钱的狭缝中求存,一路走来,步步为营机关算尽,杀伐决断拿捏生死,双手沾满血腥却无怨无悔。所幸的是老天垂帘,让她得一心人,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可这是触手可及的幸福,还是镜花水月的幻象?在这权力角逐的乱世中,“真心”二字到底有多重,可曾比得过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