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81

第81章 论语子罕篇(3)

【理学讲评】卓尔是卓然有见的模样。末字解做无字。颜子又说:“回既领夫子博约之教,乃知所向往,实下功夫。博文约礼,交进互发。遂日见得这道理趣味本无终穷。工夫不容间断,虽欲住歇,自不能已。而尽心尽力,既竭吾才以求之。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向之高坚硬前后,无处捉摸者,今皆有以识其本原,见其定体,分明的确,若有象焉,卓然立在我面前。只是就要跟上,与之为一,却又无由便到得。盖圣人之道圆周流,从心不逾,神无方而易无体,一切出于自然,有非思勉所可为,智力所可到者。当此之时,惟尝勿忘勿助,以俟其自化而已,又安能容心着力,以强其速成化哉?”回于此盖深感圣教之为功,而益信圣道为妙矣。这篇中博文约礼,正是圣学切实下手处,盖学不外于知行二者。尧舜以来,所谓惟精以察之,即是博文的工夫,惟一以守之,即是约礼的工夫。此孔子得统于尧舜,而颜子为善发圣人之蕴者也。学者真能从事于此,而加竭才之功焉,则何帝王之不可为,圣贤之不可及哉?

【心学讲评】圣人之道本易知而简能,而合之者为甚难矣,故曰“知之匪艰,行之维艰。”行焉而后知其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道之表见者尽于文,其所为不逾之矩者,则礼是已。乃文之所以为文,礼之所以为礼,一皆性之所着,天之所秩。学者求之于文,而文终多所隐。求之于礼,而礼终多所违。故学焉而允合于道之甚难也,非力行者果不能知也。

颜渊深体而知之,乃喟然而叹曰:吾之所请事者,非夫子之道哉?夫子之道,非有窈冥不可知、孤危不可行者也,而何以若是其难合也?以道之离于情欲,而超于象器者,其高也。高则庶几仰而企及之,而却凡近之思,以寄遐心于性始,高者其尽是乎!而寄意于旷远,又觉私欲穷,而私意反为之覆蔽,仰而后知其弥高也。以道之极物穷理,而研几藏密者,其坚也。坚则庶几钻而深入之,而因端倪之发,以察至理所由然,坚者其可破乎!乃刻意于深求,而觉得理易,而得心之未可自信,钻而后喻其弥坚也。以道之各当其可,而仪刑之不可忘也,致吾知以瞻之,不有其在前之可见者乎?谓其不在前,而以且信且疑之心,无定向以为吾之准则,不可也。乃其通之于变,而随时之各有义也,但如所瞻而止焉,则又已忽焉在后矣。谓其必在前,而以无二无三之志,守成则以为用之成宜,抑愈不可也。若是乎可尽而不能尽,高坚之无穷尽如此乎!凡方皆其方,前后之无方所如此乎!故夫子之教,非不曲尽而至极,有据而可尊也。吾之学之,非不尽情于歆慕,笃志于操修也。夫子则循循然善诱人也,博我以文,而知之有序;约我以礼,而行之有凭;则所以为仰之钻之瞻之,道毕以相诏,而引之于无尽无方之域也。回则欲罢不能,既竭吾才矣。知文与礼之义味获心,而情自不容于已;知文与礼之学修在己,而力无所于怠;则所为仰之钻之瞻之,方极所可为,而求得其无尽无方之理也。于斯时也,渐而进焉,体而验焉,察之于文礼之中,致之于文札之所自出于吾心;而见夫子之道,即见夫子之道在吾心,如有所立于当前,卓尔其不易也。则以为由是而从之焉,无中止之几,无傍惑之乱,可以由焉矣乎?乃所谓弥高弥坚,在前而忽在后者,正于此而倍觉其难也。循其万殊而不能会通于一本,敦其一本而不能散见于万殊。人欲克矣,而几微之介,何以致其辨,而意无妄动之萌?物理察矣,而蕃变之几,何以尽其宜,而无难通之故?显见当前者不远矣,而时中之用,何以任吾动,而皆与天理而相亲?亦知有一道焉,可以率吾性、依吾仁而坦然合乎天则,然而志气之交与天人之蕴不相就也。洵哉,其弥高弥坚,在前在后之无所用吾力也!夫子之道,其易知而难行,殆如是哉!而回之得终事于斯者在何日也?敢不勉乎!

呜呼!此颜子所为善学圣人、而优入于圣也。不仰不钻,何以知其高坚?不瞻之在前,何以知其忽焉在后?不欲从之,何以知其末由?故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也。知道易而合道难,即此文礼而已有无穷无方之旨,况其所以然者乎!

【元典】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译文】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同学当佣人。

【诸儒注疏】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

【理学讲评】疾是疾甚。门人是子路的弟子。臣是家臣。昔孔子有疾,其势其危,子路虑及身后之事。以为夫子是道高德厚的圣人,倘有不测,其礼自当尊异,乃使其门弟子为孔子之家臣。盖古时为大夫者皆有家臣治其家事,死则为之治丧,如以臣事君之礼,故子路以此尊孔子。然孔子时以去位,实不当有家臣,是未知所以尊之之道也。

【元典】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

【译文】病情好转后,孔子说:“子路骗我很久了!我没有佣人却冒出来了佣人。我欺骗谁?欺天吗?”

【诸儒注疏】“病间”,少差也。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

【理学讲评】病间是病少可。诈是不实。子路使门人为孔子家臣,孔子时方病笃,不知其事。及病少可,乃知而责之说:“久矣哉,由之行事诈而不实也。昔我为大夫时,曾有家臣。今既去位,则不当有家臣矣。人皆知我之无家臣而我乃为此不情之事,偃然自以为有家臣,则我将谁欺,无乃欲期天乎?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况天下不可欺,徒自为虚诈而已。” 孔子归罪于己,乃所以深责子路也。

【元典】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与其让佣人给我送终,不如让学生给我送终!即使我的丧事办得不隆重,我的尸体还会丢在路上吗?

【诸儒注疏】“无宁”,宁也。“大葬”,谓君臣礼葬。“死于道路”,谓弃而不葬。又晓之以不必然之故。范氏曰:“曾子将死,起而易箦曰:‘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子路欲尊夫子,而不知无臣之不可为有臣,是以陷于行诈,罪至欺天。君子之于言动,虽微不可不谨。夫子深惩子路,所以警学者也。”杨氏曰:“非知至而意诚,则用智自私,不知行其所无事,往往自陷于行诈欺天而莫之知也。其子路之谓乎?”

【理学讲评】二三子指门人说。孔子又晓子路说道:“汝之欲用家臣,岂欲以是而尊我乎?不知君子当爱人以德,处人以礼。且如我今日,与其死于家臣之手,而以非礼自处,岂如死于二三子之手,而以情义相与之为安矣。就是我无家臣,不得举行大葬之礼,岂至死于道路终弃而不葬乎?”一般是死,一般是葬,乃不待我以师弟之情,而欲强为君臣之礼,以至于行诈而欺天,亦独何心哉?由之此举盖非惟不发为,且亦不必为矣。夫圣人于疾病危迫之中,而事天之诚,守礼之正,一毫不苟如此!此所以为万世法也。

【心学讲评】圣人之言和平,而俾人以自喻,即有以非理相加者,亦从容以应而不激;独至于敬爱之至,欲极其情以尊圣人,则危其辞而切喻之。盖爱君子而不以道,君子之大辱也,况其在死生之际,分义之大者乎!丧礼,有小臣以属纩,而左右扶以奉衣,而复于寝庙,以抗衾而浴,大夫以上乃有之。夫子未为司寇之先,偶有疾而至于病。子路欲尊孔子,而使门人为臣,行臣之事,而以臣名之,非礼也。夫子不知,几陷于僭矣。及病既间,乃闻其事,而责子路曰:人之居心制事,出乎诚则入乎诈。不知而妄作,自以为诚也,而不知其行之为诈也。由不闻道而妄欲有为,久矣,于今而乃以施之于吾乎?夫吾之无臣,大分也,大法也,人所共知也。而为有臣者,则由之诈也。诈者必有所欺。欺人之不知,而谓唯我为之即无不可也,吾其将谁欺也?生以对于人,死以归于化,吾其将欺天乎?由自处于诈,而使我欺天,辱吾甚矣。由其以是为厚我乎?夫生有所自迎,故生而为择负之者、食之者、保之者,以生于其所可托之手也。死有所自送,故死而择扶之者、复之者、浴之者,以死于其所可托之手也。今所为臣者,二三子也。名之曰臣,而二三子以诈而为臣矣。与其死于诈人之手也,则正名之曰二三子,以师弟之礼相终始也,无宁死于以道相友之手乎!由若日备官而大葬为荣也,且予纵不得大葬,亦义也、命也。幸保首领于先人之寝庙,予死于道路乎?何恤乎情之不可致,而全归之不足为荣邪?爱我而不知我之自有以死,更为欺焉。是故吾幸不辱于由,而未尝不深恨也。呜呼!圣人宽以容物,而徒于此加厉焉。细人之爱人,适以伤君子之心,有如是夫!

【元典】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子贡说:“假如这有块美玉,是用柜子藏起来呢?还是卖给识货的人呢?”孔子说:“卖出去!卖出去!我等着识货的人。”

【诸儒注疏】“韫”,藏也。“医”,匮也。“沽”,卖也。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但当待贾,而不当求之耳。

范氏曰:“君子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士之待礼,犹玉之待贾也。若伊尹之耕于野,伯夷太公之居于海滨,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必不枉道以从人,街玉而求售。”

【理学讲评】韫是藏。椟是柜。两个贾字,即是价值的价字。沽是卖。昔子贡以孔子怀才抱德不出而求仁,故设言以问之说:“天下有重宝,则必有重用,且如物之贵重者莫如玉,而美玉则尤贵者。今有美好之玉于此,果只自家爱惜,韫之于柜而藏之欤?抑将出售于人,求价值之相当者卖之欤?”子贡之意盖以美玉比夫子,而以藏沽喻行藏也。孔子答说:“玉本有用之物,使不沽之,是使有用为无用也。吾其沽之哉,吾其沽之哉!盖天下之宝,当于天下共之,何可以自私也?然玉本至贵之物,使自沽之,则人将轻视而不以为宝,是使贵为贱也。吾必待夫以善价来求者而后与焉。”盖天下之宝,当为天下惜之,尤不可以自轻也。知玉之当沽,则知夫子之当仕。知玉之待价,则知夫子之待礼。如守之正,求则为奔竟之私,诚不可不慎辨矣。若夫人主之于贤才,又当精其选于未用之先,不使匪人得枉道以求合。专其任于既用之后,不使贤者舍所学而从我。然后为真好贤之明君也。

【心学讲评】出处,君子之大义也。而拘于所见者,分仕隐为两途,择一而守之,以终其身,隐者无意于仕,仕者不安于隐。不知君子之仕,以君臣之义不可废,而有道在己,则必公诸天下,而为天人效其能,则君子止有仕之一道,而特非其义、非其道、则不苟求于世,以俟天命人事而不妄,无非所以善其仕也。

子贡疑焉,而寓言以问曰:天下莫不贵者,玉也。玉而美焉,尤当世之所求而成大用者也。今且有于斯矣。为爱玉者曰,美在玉,而不在天下也。韫以藻藉而匮函之,藏而不以示人,玉不失其重也。此一说也。为用玉者曰,美着于天下,而玉乃见其美也。美玉必有善价,而或不相值,则求之而不为屈,要以沽而得显其美。此又一说也。均之乎重玉,而行藏判焉,将何从乎?

夫子曰:天下岂有美玉而藏为贵者乎?本玉所可用之贵,推天下需玉之理,以用玉者之理度之,沽之哉!可决而无疑也。以怀玉者之心而言之,沽之哉!熟思而无以易也。然而有美于斯,尚未即沽,而使人疑为韫匡之藏,何也?我则有心,而世不知耳。念玉之以不藏为义,惟日待之,待其可以不藏而即不藏也。念天下之待玉以为美,惟日待之,待其美之可见而即沽也。特欲求之,则善价终不可强,不知玉者之能酬而省价以沽,则必亵用玉而失其美。不得已而沽待焉。待之心,何日忘天下哉?呜呼!此圣人所以为大也。道公天下,而必无终隐之心。切望斯人,而欲遂其行义达道之志。何至判仕隐为两途,如忘世之逸民,功名之俗儒哉!

【元典】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想到一个边远地区去住。有人说:“这地方很落后,怎么办?”孔子说:“君子住在那,还有什么落后?”

【诸儒注疏】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意。

【理学讲评】九夷是东方九种夷人。陋是鄙陋。昔孔子周流四方,本欲行道于天下。然当时上无贤君,不能信用,孔子知其道终不行,乃欲远去中国,而居九夷之地。是虽伤时愤世,有所激而云然。然孔子大圣,自能用夏以变夷,则虽夷狄,亦无不可居者。或人不知,乃问孔子说:“九夷之地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其俗鄙陋,如之何其可居也?”孔子答说:“天下无不可变之俗,亦无不可化之人。九夷虽是鄙陋,若使有道德的君子居于其间,则必看诗、书、礼、乐以养其身心,有冠裳文物以新其耳目,自将化鄙陋而为文雅,与中国一般,又何陋之有哉?”此可见圣人道大德宏,存神过化,如帝舜耕于历山,而田者让畔。泰伯,端委以化荆蛮,感应之妙,有不约而同者,使孔子得邦家而治之,则绥来动和之化,其功效岂小补哉?惜乎春秋之不能用也。

【心学讲评】东方有九夷之国。介葛、牟、莱之属,其先本小国也,以贡币不给,而行夷礼,遂目为之夷。其俗苟简无文,而夫子欲往居焉。盖中国虽曰礼乐具存,而诈利相尚,自以为君子之道在焉,镇君子之道无能相治,意彼之不自命为君子者,不待损其所已滥,而但益其所不知,为尚可教也。圣人行道无已之心有然者。而或曰:彼夷者,名教不及,政刑不具,虽夫子其将如之何哉!是徒知陋者之为陋,而不知自谓不陋者之陋更甚也。

夫子曰:彼之陋也,惟未尝有君子居之耳。使君子居之,示以其所不知,勉以其所可行,则功利权谋所染者浅,而动之以天性之安,岂有怙其陋而不改者乎?吾之欲居,非徒然也。呜呼!礼乱而自谓礼,乐淫而自谓乐,政刑无章而自谓治,方且谓君子为莫殚莫究之学,此道之所以终丧而曾夷之不若也,悲夫!

【元典】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才把音乐整理好,《雅》、《颂》都安排妥当。”

【诸儒注疏】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是时周礼在鲁,然《诗》、乐亦颇残缺失次。孔子周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故归而正之。

【理学讲评】《雅》是《大雅》、《小雅》。《颂》是《周颂》、《鲁颂》、《商颂》。都是《诗经》的篇名。其中的诗词就是乐章。孔子说:“周之礼乐尽在我鲁国,音乐诗词本是全备的,但历年久远,那诗乐的篇章节奏都错乱了。我尝周流四方,参互考订,始知其说,故自卫归鲁,特为正之。残缺者悉为之补,失次者悉为之序,然后乐之始终条理皆得其下。而二《雅》三《颂》之诗被诸弦歌者,或用诸宗庙,或用诸朝廷,亦各得其所,而无有紊乱者矣。”这是孔子自叙其正乐之事如此。

同类推荐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精进:极简论语

    精进:极简论语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论语》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论语》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孔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九大章,以“读《论语》,我们读什么”开篇,从人生规划、识人待人、学习之道、工作管理、社交表达、家庭关系六大方面切入,收于人生十戒,以“读《论语》,我们学到了什么”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40条《论语》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本书轻巧便携,每页一个独立主题,可以随时翻阅,获得《论语》中人生精进的智慧。
  • 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

    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

    本书是胡适谈人生的通俗读物。从人们最关切的人生意义问题入手,深入人生的具体问题,如做人、求学、婚嫁、生活方式、信仰等等,道理明了,文笔清新,语言通俗,事例生动。《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娓娓道来的不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某种结论,重点揭示的是指导人生过程的科学方法。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终其一生的灵性思考,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也是对自我甚至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全书十二卷,剖析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阐释了人的德行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等,表达了奥勒留身居宫廷与面对乱世的独特感悟。《沉思录》是斯多葛派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该派里程碑式的作品。古代斯多葛派的哲学精神能流传至今,并植根于近代西方文化的精神之中,可谓都仰赖于奥勒留的《沉思录》。本书为梁实秋译本的最新修订版,同时加入了英文,是中英对照的全新典藏读本。
热门推荐
  • 杀戮边境

    杀戮边境

    欢迎进入世界……祝你……还能活着拿着武器杀下去活着,或是静静的死去消失。黑暗、冰冷、死亡、恐惧,经历地狱最后没有希望。有些人生而伟大,有些人死而传奇,而你只会默默无闻!
  • 想过平淡日子的领主

    想过平淡日子的领主

    拥有神秘力量不自知的领主想要住在城堡没人打扰。却为了被召唤而来的伙伴们踏上了帮助他们寻找人生价值的道路。锻造大师卡鲁,拥有强大的锻造技艺。魔法大师希望,拥有超绝的魔法水平。恶魔管家阿德,忠心耿耿实力强大。超能者阿凡,开了异界第一个快递公司…还有很多的他们,为了领主的领地发展努力。不小心还会把这个世界弄成联通万界的游戏场。(当然还有充当哥布林的玩家梗啦,但是绝对不一样呀!)
  • 变成了男神家的猫

    变成了男神家的猫

    林妙果,一生中除了对她学长例外不会犯花痴的少女,却因为一次犯花痴穿越了。好吧还是原来的那个世界,还是原来熟悉的味道。变成学长家的猫,近距离接触什么的果然不要太开森。不过,学长,你够喽!我只是一只猫而已有必要对我动手动脚的吗?!什么?人兽很萌?滚吧滚吧滚吧……被猫老大看上,遂辛辛苦苦修得秘技变成人形,你看,我说了吧,咱俩不合适!嘤嘤嘤地球危险,学长酷爱带我回家~
  • 末世之亡灵控植

    末世之亡灵控植

    末世来临,重新渲染了一切生存法则,丧尸族定义了一个时代,病变而生异兽,崛起血统的狼人,驯兽族,异能者,进化者等等一些列末世产物挤入生物链顶端,跌落神坛的人族即将泯灭。为了生存,舍弃血肉,化身为骨,异生亡灵,定我主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历代状元(上)

    历代状元(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再见,我的首席大人

    再见,我的首席大人

    这辈子,我什么都不缺,唯独少了一个你,让我的世界不完整。
  • 守护甜心之冰精灵

    守护甜心之冰精灵

    樱发少女,因为朋友和爱情的背叛,找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冰精灵也是全球首富,她会经历什么呢?她和黄色少女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