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83

第83章 论语子罕篇(5)

【诸儒注疏】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言此以警人,使及时勉学也。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闻,则不闻矣。”盖述此意。

尹氏曰:“少而不勉,老而无闻,则亦已矣。自少而进者,安知其不至于极乎?是可畏也。”

【理学讲评】后生是少年的人。畏是敬畏。闻是以善闻于人。孔子说:“后生的人,其势可畏。盖其年纪富盛,而为学有余日,精力强壮,而为学有余功。若能进而不止,则为圣为贤,皆未可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此所以可畏也。然其可畏者,正以其他日之有进耳,若学力不加,蹉跎岁月,直到四十、五十之年,而尚不以善闻于人,则亦不足畏也已。”盖四十、五十乃君子道明德立,学有成效之时,于此而犹无可称,则终不免为庸人之归而已,又何足畏之有?可见人之进德修业,当在少壮之时,若少不加勉,则英锐之年,不可常保,迟暮之期,转眄而至。虽欲勉强向学,而年力已衰,非复向时之有得矣,悔之亦何及哉?古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以大禹惜寸阴,高宗务时敏,欲为圣帝明王者尤所当汲汲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人而有志于君子之列,则当使人畏,而无使人狎。不可继之绝学,自我嗣之;不可成之功业,自我成之;而恶可狎也?则实可畏也。凡为后生者,天皆授以可为之资,而岁月无涯,日进焉,则不量其所至,伊可畏也。为之先生长者,闻道虽先于彼,而亦非一旦之得;来者能然,则安知其不如我之今日哉?唯至于四十矣,俄而五十矣,知焉而不精,行焉而不力,人之称之者,无善之可名也,则已往之时,皆利欲熏心,怠荒弛志之日,终于此而已矣,不足畏矣。若夫髦而好学者,必五十以前为之已成,而后生其不息之志,非四十以后所可奋兴于一旦也。而又何畏乎?呜呼!人至于不足畏,则虽智者容之,仁者闵之,而已有死之气矣。故曰:人莫悲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元典】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合情合理的规劝,能不听从吗?改正了错误才是可贵;恭维赞扬的话语,能不令人高兴吗?分析了原因才是可贵。只高兴而不分析、只听从而不改正的人,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诸儒注疏】“法语”者,正言之也。“巽言”者,婉而道之也。“绎”,寻其绪也。法言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巽言无所乖忤,故必说;然不绎,则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

杨氏曰:“法言若孟子论行王政之类是也。巽言若其论好货、好色之类是也。语之而不达,距之而不受,犹之可也。其或喻焉,则尚庶几其能改、绎矣。从且说矣,而不改、绎焉,则是终不改,绎也已,虽圣人其如之何哉!”

【理学讲评】法语之言是直言规谏。改是改正。巽与之言是委曲开导。绎是寻思,末字解做无字。孔子说:“进言者固当因人而施,听言者必眼虚已而受,且如我见人有过,将直切的言语明白规正他,叫做法语之言。这样言语说得道理既明快,利害又激切,人之听之,必且肃然起敬,能不畏而从我乎?然不贵于徒从而已,必须因我之言,一一反求,有不是处,随即改下,不肯畏难苟安,这才是能受直言的人,所以可贵也。见人有过,将道理的言语委曲开导他,叫做巽与之言。这样的言语说得情意既婉转,词气又和平,人之听之,必且恍然有寤,能不说而受我乎?然不贵于待说而已,必须因我之言细细寻思,想我的微意所在,时常体贴玩味,这才是乐闻善言的人,所以可贵也。若一时喜说,而不能绎思其理,外面顺从而不能自乞讨其过,则虽正真规谏之论,日陈于前,委曲开导之语,日暮途穷接于耳,终不足以开其错迷,救其过失。我亦将奈之何哉?”盖人有不闻善言的,犹望其闻而能悟。今既顺从喜说,有挽回开导之机了,却依旧不能改绎,与不曾闻的一般,则虽言亦何益乎?所以说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亦深绝之词也。按孔子此言,乃人君听言之法。盖人臣进言最难,若过于切直,则危言激论,徒以干不测之威,若过于和缓,则微文隐语,无以动君上之听。是以圣帝明王,虚怀求谏,和颜色而受之。视法言则如良药,虽苦口而利于病,视巽言则如五谷,虽冲淡而味无穷,岂有不能改绎者乎?人主能如舜之好察迩言,如成汤之从谏弗,则盛德日新,而万世称圣矣。

【心学讲评】夫子穷不肖者之情以见教所不能施曰:君子之教无弃人,而有不能不弃之人,非但距谏者为然也。距谏者恶矣,而万一其有悟心,则可危言以警之,亦可因机而诱之。唯彼容容苟安之士,成乎其不痛不痒之习,而君子之教乃穷。

今夫志不足以自奋,则据法以立言,使之理诎而不得不从;乃非彼之能从也,法言可畏而不可议,不能不从也。乃贵其从之者何也?贵其改也。改而后不从以迹,从以心矣。斯君子所以贵有法言,为震动愚蒙之至教也。情不能以自兴,则柔巽而与语,使之歆动而不得不说也。非彼之能说也,巽言可亲而不可违,不能不说也。乃贵其说者何也?贵其绎也。绎而后知其可说,更有可说者矣。斯君子所以贵有巽言,为曲引痴迷之至教也。

君子之教人,止此二者而已。不知改者,以法言警之,不知绎者,以巽言诱之;或法言不效,则巽言之;巽言不入,则法言之;无非望其绎且改也。乃有身无心,而随语以生敬爱,知其爱我成我,而自限于不能,则但以说酬我之巽言,但以从逃我之法言。斯人也,谓之不受教,而已说已从也。然而从、说之后,惮于行而不舍其旧之所习知,强壮而仍童稚之陋,名为君子而效细人之偷,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曾不如力足距谏者之犹可施吾权教也。呜呼!颜涿邹,盗也,而夫子教之;宰予在言语之科,而拟之朽木粪土。故不痛不痒之人,不如死之久矣。’

【元典】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诸儒注疏】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理学讲评】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大国则有三军。帅是主将。匹夫是一匹之夫,言其微也。孔子说:“人莫贵于立志,志苟能定,则主宰在我,天下莫之能夺,且以势之难夺者言之,今以三军之众,拥护一主将,若有不可犯者,然三军虽众,其勇在人。在人则势有时而不合,心有时而不齐。故能以智胜者,可以伐其谋,能以力胜者,可以挫其气。谋败气摧,则主将可擒矣,是至难夺者尚有可夺也。若乃一匹之夫,自持其志,势孤力独,似无难夺者。然匹夫虽微,其志在己,我自家所守要如此,虽千万人无所用其力,故欲困之以危辱,则不过屈其身耳,而心固不可回。欲临之以威武,则不过戕其生耳,而意固不可转,有终不得而夺之者矣。”夫以匹夫之志胜于三军之帅如此,则志之于人岂不大哉?所以为学而有志于圣贤,则便可以为圣贤,为君而有志于帝王,则便可以为帝王。盖其机在我,夫孰得而御之?是以君子贵立志也。

【心学讲评】夫子曰:今人挟一有为有守之心,乃为焉而不成,守焉而不固,则曰,人欲为而天夺之,我欲为而人夺之,无可如何,而初非我志也。夫使其可夺也,而尚谓之志哉?夫天下之可夺者,权不自己者。故三军之众,帅为之主,而或袭而取之,或诱而执之,而三军又已易主矣。盖藉众以立威,人不一心,而三军原无定主也矗带夫志,则志士仁人亦但匹夫耳,乃苟正其志,则豫定其所以为、所以守者,处其常而何如,处其变而何若。可成可败,可生可死,而初心无不可遂,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孰得而夺之哉!是以君子唯尚志之为事,而无忧天人之不我佑助也。

【元典】

子曰:“衣敝绵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译文】孔子说:“穿着破旧衣服,与穿着狐皮貉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惭愧的人,大概只有子路吧?

【诸儒注疏】“敝”,坏也。“缊”,枲着也。“袍”,衣有着者也,盖衣之贱者。“狐貉”,以狐貉之皮为裘,衣之贵者。子路之志如此,则能不以贫富动其心,而可以进于道矣,故夫子称之。

【理学讲评】衣是着衣。敝是坏。缊袍是絮麻的衣服,服之贱者。狐貉是二兽名,其皮可以为裘,乃服之贵者。由,是孔子弟子仲由。孔子说:“凡人不戚戚于处贫,则汲汲于求富。故贫富相形之标未有不动心者,若是身上穿着敝坏的缊袍与那穿着狐貉贵服的人并立,而其心恬然不以为耻,其惟仲由之为人也与?”盖仲由识见己进于高明,志趣不安于卑陋。

故能有以自重,而不动心于贫富之间如此。

【元典】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不嫉妒不贪婪,有何不好?’”子路终身记着这话。孔子知道后,又说:“这是应该做到的,怎值得满足?”

【诸儒注疏】“忮”,害也。“求”,贪也。“臧”,善也。言能不忮不求,则何为不善乎?此《卫风·雄雉》之诗,孔子引之以美子路也。吕氏曰:“贫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必求。”终身诵之,则自喜其能,而不复求进于道矣。故夫子复言此以警之。

谢氏曰:“耻恶衣恶食,学者之大病。善心不存,盖由于此。子路之志如此,其过人远矣。然以众人而能此,则可以为善矣。子路之贤,宜不止此。而终身诵之,则非所以进于日新也。故激而进之。”

【理学讲评】忮是妬忌的意思。求是贪求。臧字解做善字。孔子称许仲由,又引诗词证之说道:“卫风之诗有云:人之处世,若能于人无所忮忌,于物无所贪求,则其心无累,而人已咸得矣。将何所用而不善乎?若此诗者,仲由足以当之矣。”盖贫与富相形,强者必忮,弱者必求。今由也能不耻己之无,不慕人之有,则其无忮求之心可知,斯可以为善也已。然孔子以是许子路者,盖欲因是而益求其所未至也,乃子路则遂将这两句诗词常常讽咏,终身诵之,是自喜其能,而不复求进于道矣。故孔子又勉励之说:“道不容以易求,学不可以自足,这不忮不求,固是道理所在,然亦不过自守之一端耳。若论终身学问,自有广大高明,精微纯粹的道理,这诗人所言何足为善乎?汝当勉力进修,以求至于尽善之地可也。”昔子贡以无谄无骄为至,而夫子益之以乐而好礼,子路以不忮不求自足,而夫子抑之以何足以臧,皆取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心学讲评】道极于善而已矣,而善岂易言哉!于不善之中而见有善者焉;即于善之中而见有不善者焉。唯操一不自足之心,以极研几之深,而推致于广大,则日进而未已者,终身由之而不尽也。

今夫贫富之际,固君子立身涉世之大端。于此而无以自居,则不善之积,自此而生。庸人之心,他无所用耻,而独于此以相形而有耻心。耻之,则强者嫉忌,弱者卑屈,身辱而与世忤,咎之府也。命志之始,在先去此耻心,而子路已优为之。故夫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相形而益见其不足,无可以不耻者存,而耻心生矣。乃能内不丧己,外不见物,而不以此为耻者,其由也与!夫苟以此为耻,劂因耻而致忿于人,则必忮;见可耻而致羡于人,则有求。不耻矣,则不忮矣,不求矣。《诗》不云乎:“不忮不求”,言乎其无耻之心也;“何用不臧”,言乎身与世之各得也。不忮则能惩忿,不求则能窒欲,而立身之本植矣。忿惩则怨不起,欲窒则辱不逮,而涉世之患,其可由此而免矣。由殆与《诗》言而相得乎!

夫子之称《诗》以赞由者,原从流俗之士沈溺于富贵之中,而见其立志之始能自拔以渐向于高明之域;而不谓子路之果于自信也。以是《诗》之言与己心相得,乐诵之,而期以终身诵之。然则以子路之可与知德,而仅同卫之思妇所以愿其君子自免于行役之中者,而遂谓天下之道在是乎?

夫子曰:甚矣,由之不知臧也!夫不忮不求,亦一道矣。自无道者之与世波靡,则见为道也。自君子之乐夫知命而安土敦仁者视之,则亦百尔君子苟自拔于流俗之道也,而何足以臧乎!从贫富之中而不忮焉,可以消富者之忌,而不可以平天下之情;从贫富之中而不求焉,可以免富贵之辱,而不可以处万物之上。吾恐以道义自居,而信道义以与世相亢也,则亦忮焉,而道义成乎偏激之意气;以功名自任,而有求于世以着其功名也,则亦求焉,而功名成乎徇时之学术。立心已隘,而忧患之来,即名节亦莫能成其大正。由也而恃此,吾恐其以不臧终也。吾之言,以望由之进,而岂望其止哉!盖不以贫为耻者,入道之始事。而研几之深,乃以乐天,见道之广,乃以安土。君子终日由之,而以处忧患之世,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非好学深思者,固不足以知其所至也。

【元典】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诸儒注疏】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谢氏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欲学者必周于德。”

【理学讲评】岁寒是岁暮之时,天气寒冷。彤是凋零。孔子有感于当时风俗颓靡,思见特立之君子,故比喻发叹以励学者,说道:“春夏和暖之时,万物长养,草木无不畅茂,松柏也不过如此,未见其刚坚有操也。惟当隆冬岁暮之时,寒风凛冽,生意憔悴,草木无不萎死零落者。而松柏乃独挺然苍秀,不必其常。到这时候,然后知其有孤特之节,不与众草而俱凋也。”盖治平之世,人皆相安于无事,小人或与君子无异,至于遇事变、临利害,则或因祸患而屈身,或因困穷而改节,于是偷生背义,尽丧其生平者多矣。独君子挺然自持,不变其旧。威武不能挫其志,死生不能动其心,就是那后凋的松柏一般。所以说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必至此而后知也。知松柏之后凋,则虽春夏之时,亦不可等松柏于他物。知君子之有守,则虽治平之世,亦不可视君子如常人。如必待有事,然后思得君子而用之,岂不晚哉?

【心学讲评】夫子当岁寒见松柏而有所感曰:夫此蔚然茂矣而不改柯易叶者,惟松柏也哉!乃向者卉木方荣之时,松柏未能与之争盛也。即在林树微落之际,松柏亦未见其有专美也。今岁而寒矣,然后知百卉凋而此不凋,松柏即有或凋之时,而不与众木同凋。知之不早,而可以知者,非在岁寒也。惟其为松柏而寒自不能凋之,则所以保合生理而养其凝定之质者,正不必为岁寒计,而自能不屈于岁寒。特知之者至岁寒而始知耳。夫子此言,可以表志士仁人之节,可以示知人任重之方,可以着君子畜德立本之学,可以通天下吉凶险阻之故。一感物而众理具焉,存乎人之善体之而已。

【元典】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诸儒注疏】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此学之序也。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道德经》是老子流传下来的惟一著作。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间,《道德经》占据了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大体系的基础。甚至有人说:“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诗化的语言阐述哲学思想的巨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玄妙。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乃至影响到全世界。《道德经》博大精深,治国者能从中领悟治国之道,用兵者能从中看到用兵之法。同样,我们现代人也能从中悟到为人处世之道。本书以《道德经》原文81章为主线,设置原文、译文、解析、智慧典例四个板块。其中,智慧典例分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专题,采用古今著名故事进行例证,极富启发意义。此外,编者还从陈少梅、任伯年、程璋、徐悲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精心选取了80余幅与《道德经》的精神旨趣相契合的作品作为插图,以使读者获得双重的熏陶。
  •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

    《我给庄子做专访》从紧守心斋、悠闲自适、适时无为、养身养心等八个方面对庄子的处世之道、心灵之道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辅之以古今经典事例,同时采用浅显易懂的叙述进行讲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处境去感悟庄子的人生智慧,从而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平添出更加绚丽的华章!
  •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的思维科学。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思维的斧子”。逻辑是思维的一把“斧子”,要想使用好这把“斧子”,除了具体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逻辑的知识转换为运用逻辑的技巧和技能。而逻辑学的工具学科性质也决定了,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
热门推荐
  • 这真不是游戏

    这真不是游戏

    这只是一个游戏,却改变了两个世界,鲁伟也很无奈
  • 符文战神

    符文战神

    万族林立,群雄并起,这是一个用鲜血奏响的战歌的时代,且看张丹如何在波澜壮阔的舞台上,练就绝世玄功,战八荒,斗魔神,踏上战神之巅。
  • 逆天废废:腹黑妃

    逆天废废:腹黑妃

    本是普普通通小职员,喜爱小刺激重口味。上班时间非作死拉着死党打boss,意外与死党齐穿越,废废小姐大变身。扮猪吃老虎,坑人无极限。彪悍小清新,带着妩媚死党小兽,领着绝品小队,惹了极品桃花朵朵!某男:“素素,我喜欢你,你的全部我都喜欢”某素:“我拉屎的你也喜欢?”某某男:“小素,我爱你如太阳炙热!”某素:“夕阳无限好,可惜下山拉。”终于某人怒了,强大气场,款款而来“素儿~为夫吃醋了,后果很严重呐!”某素“……傻苏快跑,不然晚节不保!~”
  • 桃花精的女战神

    桃花精的女战神

    几世如云如烟,皆过往。前尘往事皆痴念,此中自有人尽意。但莫问,消得人自由。读文须知:此文沙雕得很,糖分多,多过于玻璃渣。
  • 自投狼网:BOSS空降来袭

    自投狼网:BOSS空降来袭

    在外人眼里,墨千尘这个男人冷漠难测,阴晴不定,是众人眼中难以企及的绝对男神,但在她面前,衣冠楚楚的商界大亨,才会暴露他流氓的本质:“这么怕我,我又不会吃了你。”难得见到他笑,看得杜美黛心里发憷“……”“听说做你老公需要先验身,你想怎么验?”他看着她浅浅一笑,脱下外套,说道:“今晚我就交给你了。”“……”
  • 一分钟口才训练:有效沟通的艺术

    一分钟口才训练:有效沟通的艺术

    《一分钟口才训练:有效沟通的艺术》:提示练就完美口才的全部秘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说话里。一个懂得说话艺术的人,一定是一个会做人办事的人。一本帮你训练口才技巧,达到有效沟通的书。
  • 青青校园轻轻梦

    青青校园轻轻梦

    这是讲述一群落榜生在野鸡大学野鸡学院的故事,来自山区的程雁落高考落榜后被介绍进了江安这所野鸡大学,开始他和来自各地的同道中人开始长达四年的奋斗经历。这其中有校园爱情,有兼职被骗,有社团活动。
  • 噬魂虫只在夜晚吞噬灵魂

    噬魂虫只在夜晚吞噬灵魂

    王大冰的灵魂很强大,噬魂虫喜欢吃强大的灵魂,王大冰和噬魂虫同时穿越到了奇幻世界。究竟是王大冰打败噬魂虫,还是噬魂虫吞噬掉这个世界呢?这个世界的生灵们,天黑了,请闭眼。
  • 烟蒂殆尽逝残殇

    烟蒂殆尽逝残殇

    烟雾弥漫、我看不清你的脸庞,夜幕微凉、如今你在谁的身旁。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不知如今身在回忆之外的人你可安好。在这纸醉金迷的时代里,我们的爱情早已随风飘逝。躲在黑夜里的眼泪,有谁明白它有多凄美。【曦年文学社】
  • 电话爱人

    电话爱人

    朱雅风与林贝儿是一对好同学好朋友,林贝儿爱上了帅气多金的钟屏天。朱雅风看到钟屏天欺负一个女孩子,便对他厌恶之极。在篮球场上,钟屏天的手下将林贝儿推倒,朱雅风指着钟屏天教训他。可是他却爱上了朱雅风。朱雅风对这种不知所谓的多金男非常反感,却偏巧爱上了钟屏天充当的‘电话爱人’,她自己却浑然不知。林贝儿一味一厢情愿地爱着钟屏天,而钟屏天只是利用她更进一步了解朱雅风。林贝儿得知钟屏天爱着朱雅风时,强烈地嫉妒使她诬蔑钟屏天对她不轨,使朱雅风更讨厌钟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