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83200000095

第95章 论语先进篇(6)

二子之言,知所不逮,而有余情矣;任所可为,而不自谓无疑矣;较之子路而有深焉者矣。要其所志者皆应世之大用,而圣人所以酬酢乎神人君民者,俱在所必不可废,以成大业而着盛德之光辉。然而函兵农礼乐于至一之原,以役群才而各着其用,则自有溥物无心、物来顺应之理,则三子皆未足以及之。夫岂必绌三子之所为而不为哉?正以因时顺施,而善三子之成能也。于时曾皙若有见焉,盖其素所规量者然乎?夫子若将见之,而且使自言以验之,顾点而问曰:点尔何如?于是鼓瑟曲终,而音之希者存,尚铿尔也。承夫子之问,乃舍瑟而作,其气象之悠然自得也,为能兼容并包三子于静涵之中,不废兵农礼乐之实,而浑然无迹者,不敢信点之能然,而固已有其量矣。对曰:三子之各有撰也,于未之知而构一知之境,于未有以而立一以之局,若民物之即受其经营,而指画之各成其规量。点则有异也。点未有撰而若有撰存也。点有所撰而一无所撰也,异乎三子矣。三子待知,而有以可对也,点何挟以仰对夫子乎?而夫子正欲闻其异也,曰:尔其以吾言知,而子志不在知,吾言以,而子非挟其所以,而不言乎?夫志不齐而所撰者迥,亦何伤而不言也。点乃对曰:知者何恃乎?以者何据而可乎?天之时,物之化,可与并存而不可执也。人之情,己之量,可与相顺而不可违也。就今日而言一之,因今日而为之,不预谋其往也。即此莫春者,春服而既成矣,其与冠者俱,五六人可矣,与童子俱,六七人可矣;浴乎沂焉,风乎舞雩焉,咏而归焉。于斯时也,偕斯人也,同斯乐也。若是者,以为有撰,而固未有撰也;固未有撰,而何不可以之为撰也? 点所以自喻其异而不敢言也。

于是触夫子天地同情万物各得之心,而觉因时自足之中,有条有理,以受万有而有余者之在是也。乃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吾之撰即不必同于点之撰,而点之志固吾之志也。如点之志,而吾之所以为吾者在是矣。吾岂不欲三子之自尽以勿虚于他日之知,而心所寄者,非点,吾其孰与哉!

夫曾皙之志所为与夫子合者,点知之,而点未尽知也。点其能以当世之知不知,而一如春游矣;点其能处当世之知,而使童冠胥乐于浴、风、咏归如莫春乎?点能出兵农礼乐之外,而有其浴、风、咏归之自得矣;点能入兵农礼乐之中,而以浴、风、咏归之自得者,俾事无不宜,而物无不顺乎?点能异三子而规其大矣;点能即三子而不失其盛德大业之实乎?此夫子所欲进点而使副其志者也。

乃三子者出,而曾晰后,亦将有求益于夫子之情乎?乃进而请曰:夫三子之言何如?其以均之乎事功,而岂亦有广狭乎?而夫子则视点之志虽见异于三子:而三子之志自可同于点之志,乃无殊乎告点之词而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所志者无不可言也,则所言者无不可志也。

曾皙曰:然则夫子何哂由乎?岂足民相礼者之能度越乎功名之末,而强国者之徒无足尚乎?子曰:非也。夫存之为志,而发之即以为国,为国者岂徒其治迹哉?其为之之次第,以成乎平治之气象者,礼也。有贤智不敢自任之意,则人情宜而事之条理以顺。今由有勇知方之言,亦为国之务也,乃果于自任而无让词焉,则且有迫遽无序之施,则且有拂众不宜之隙。吾哂其何必如是矜张,而后可以酬知而信所以也。

而曾皙犹未悟也,乃疑夫以为邦白任者之不足于虚也,而曰:“唯求则非邦也与?”待有邦而财乃足,以足财为邦,而未与于礼,亦与子路均矣。子曰:夫求何尝不以邦自期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国虽小而政亦均,安见其非邦?而特不如由之决于大国而为之难尔。“唯赤则非邦也与?”所行者有邦之礼,而所愿学之礼,亦礼之文也,亦与子路均矣。子曰:夫赤何尝不以邦自期乎?宗庙会同,非诸侯之事,而谁其有之?为小相者,其谦词耳。使赤而处于有司之列以为小也,赤将谓孰能为大者,而己承其后也。特不如由之专以自任,而谓非人所能耳。

盖圣人之道,静而不挟一能以自恃者,动而不遗一物以自逃于虚;则在天下而为天下,在一国而为一国,凡国之兵农礼乐,皆因其缓而缓之,因其急而急之。质不为粗,文不为精,求而顺应,如其量而不盈,则有邦而治之,亦春风沂水也。于春风沂水而见天地万物之情者,即于兵农礼乐而成童冠咏归之化。惟其高明之致,冒物理而若忘,乃以精微之极,察物理而必尽。道盛于己,天下无不可为,故无必为之心;德充于内,出处有各得之宜,故无望得于人之愿。三子能实而不能虚,则大中至和之精意以失;曾点能虚而未能实,则用行舍藏之道未信诸己。故许曾晰以广三子,而与三子之为邦以正曾晰。要使不知何以之念不凝滞于胸中,则何兵农礼乐之不中于礼?其所以进四子者有浅深,而其理一也。

【心理穿梭】胡氏所述闵子芦花,事猥云出自《韩诗外传》。今《韩诗外传》十卷固在,与《汉艺文志》卷帙不差,当无逸者,卷中并无此文,盖齐东野人之语尔。宋末诸公,其鄙倍乃至于此。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言猥弱,非先秦以上语,一望而即可知。“单”之为义:其正释,大也;其借用,尽也;唐、宋以前,无有作单薄用者。况抑似五言恶诗,而又用沈约韵邪?

且使如彼所云,则闵子之孝,固可顺乎其母矣。今子曰“人不问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而不云父母昆弟不问于人言,故勉斋云“父母昆弟之言或出于私情”,庆源云“或溺于爱,蔽于私”。则可以知闵子之父母昆弟,其相信相爱者,已先于外人,而必无继母忮害之事矣。

朱门弟子,初不用此邪说,而集注所引胡氏之言,亦与黄、辅符同,则辑大全者所引之胡氏,必即云峰而非文定父子可知已。此说与公冶长鸟语事,同一鄙秽。俗儒无心无目而信之,亦可哀矣!

至云“处人伦之常者,孝无可称”,则以天明地察之至德要道,而仅以为穷愁失所者之畸行,其害名教为不小。夫子之称武、周,孟子之推曾子,岂亦有不慈之父母以使得炫其名乎?

《易》言:“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始终”字,自不可作“生死”字看。使云“原生反死,故知死生之说”则不待辨而自知其不可矣,所以然者,言死生则兼乎气,言始终则但言其理而已。如云气聚而生,散而死,可以聚为始而散为终乎?死生自有定期,方生之日谓之生,正死之日谓之死。但自形气言之,则初生者吾之始也,正死者吾之终也。原始反终而知死生之说,则死生所指有定,而终始所包者广矣。

愚于此,窃疑先儒说死生处都有病在。以圣人之言而体验之于身心形色之间,则有不然者。今且可说死只是一死,而必不可云生只是一次生。生既非一次生,则始亦非一日始矣。庄子藏山、佛氏刹那之旨,皆云新故密移,则死亦非顿然而尽,其言要为不诬;而所差者,详于言死而略于言生。

以理言之,天下止有生而无所谓死,到不生处便唤作死耳。死者生之终,此一句自说得不易。如云生者死之始,则无是理矣。又云死者人之终,亦庶几成理,以人无定名,因生而得名为人也。如云生者人之始,则虽差可成语,而于意又成背戾。盖因生而有人,则一日之生自生之一日,其可云生者生之始乎?然则婴儿之初生而即死者,其又为何者之始邪?生既非死之始,又不可为生之始,则“始终”二字,当自有义,断不可以初生之一日为始,正死之一日为终也。

要以未死以前统谓之生,刻刻皆生气,刻刻皆生理;虽绵连不绝,不可为端,而细求其生,则无刻不有肇起之朕。若守定初生一日之时刻,说此为生,说此为始,则一受之成型,而终古不易,以形言之,更不须养,以德言之,更不待修矣。

异端说“囫地一声”,正死认着者劈初一点灵光,如陶人做鐾相似,一出窑后,便尽着只将者个用到底去。彼但欲绝圣弃知,空诸所有,故将有生以后,德撰体用,都说是闲粉黛。其云“一条白练去”,正以此为娘生面耳。

古之圣人画卦序畴,于有生以后,显出许多显仁、藏用之妙,故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云“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云“莫非命也,顺受其正”,直是有一刻之生,便须谨一刻之始。到曾子易箦时,也只是谨始,更不可谓之慎终。何尝吃紧将两头作主,而丢漾下中间一大段正位,作不生不死、非始非终之过脉乎?

《书》曰“惠迪吉,从逆凶”,与孟子“顺受其正”之说,相为表里。“莫非命也”,则天无时无地而不命于人,故无时无地不当顺,受无时无地不以惠迪得吉、从逆得凶。若靠定初生一日,则只有迎头一命,向后更无命矣,而何以云“莫非命也”哉?此理不达,则世之为推算之术者,以生年月日悬断吉凶,猥鄙之说昌矣。

凡自未有而有者皆谓之始,而其成也,则皆谓之终。既生以后,刻刻有所成,则刻刻有所终;刻刻有所生于未有,则刻刻有所始。故曰曾子易箦,亦始也,而非终也。反诸其所成之理,以原其所生之道,则全而生之者,必全而归之;而欲毕其生之事者,必先善其成之之功:此所谓知生而知死矣。

故夫子正告子路,谓当于未死之前,正生之日,即境现在,反求诸己,求之于“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之中,以知生之命;求之于“不闻亦式,不谏亦人,不显亦临,无敦亦保”之中,以知生之性;求之于“直养无害,塞乎天地之间”者,以知生之气。只此是可致之知,只此是“知之为知之”,而岂令哼枯木,撮风声,向园地一声时讨消息哉?此是圣贤异端一大铁界限,走漏一丝,即成天壤,而废仁义、绝伦理之教,皆其下游之必至矣。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此如有人问到家路程,则教以迤逞行去,少一步也到不得,且举足趁着走,则息驾之日,自不差耳。且如子路死于孔悝,他死上也分明不错,而其陷于不义者,则在仕辄之日,即此是未知生而欲知死之一大病。释氏唯不然,故说个“生死事大,只办腊月三十日一套除夕筵席”。却不知除夕之前,衣食全不料理则早已冻馁而死,到腊月三十日,便煞铺设焜煌,也无用处。乃徒欲据元旦以知除夕,不亦慎乎!

愚以此求之,益见圣言之正大精密,与化工同其自然。先儒诸说,唯朱子“生理已尽,安于死而无愧”一语,为有津涯;其余则非愚所知,而问乱于释、老者多矣。语录有云“能原始而知其聚以生,则必知其后必散而死”,既即释氏假合成形之说,且此气之聚散,听之寿命者,何用知之,而亦何难于知,乃消得圣人如许郑重邪?而朱子答之曰“死便是都散了”,亦聊以破释氏死此生彼之妄,其于圣人之言,则全无交涉,所谓不揣其本而争于末也。诊其受病之原,只误认一“生”字作生诞之日“生”字解,而其或鄙或倍,乃至于此,是以辨贵明而思贵慎也。

释氏说生死有分段,其语固陋。乃诸儒于此,撇下理说气,而云死便散尽,又云须由造化生生,则与圣人之言相背。气不载理,只随寿命聚散,倘然而生,溘然而死,直不消得知生,亦将于吾之生无所为而不可矣。

生生虽由造化,而造化则不与圣人同忧,故须知死生之说,以为功于造化。此处了无指征,难以名言,但取孟子“直养无害,塞乎天地之间”两句,寻个入路,则既不使造化无权,而在人固有其当自尽者。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亦是此意。盖孟子合理于气,故条理分明;诸儒离气于理,则直以气之聚散为生死,而理反退听。充其说,则人物一造化之刍狗矣。

诸儒于此,苦怕犯手,故挐着个气,硬地作理会。乃不知释氏轮回之说,原不如此。详见愚所着《周易外传》,当以俟之知者。

夫子只许闵子之言为中。中者,当于理也,《集注》释此自当。双峰、新安添上“和悦雍容”一义,圣人既不如此说,且《论语》一书,皆经记者檗括成文,非闵子当日止用此二冷语论此一事。且其云“何必”者,则以长府之弊,别有所在,而不系于改不改,不正于其本而徒然改作,则不如无改之为愈,若用之得宜,则仍旧贯而亦何弊,故不云不可,而云“何必”,酌事而为言,非故为雍容和悦也。若明知其不可而故为缓词,则直是骑两头马,柔奸行径耳。以为无与于己,则何如弗言?既已言之,而又何避忌?不痛不痒,做款段而匿肝肠,此小人之尤也,而闵子岂其然!为长府,改钱法也,详《稗疏》。

同类推荐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夜深沉茶微凉

    夜深沉茶微凉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熬的,所以放弃黎明,同样也不想再待在黑暗当中。今生只想守护珍惜她的人,潇洒肆意过这一生,与朋友知己把酒言欢,笑傲这天下~~
  • 无花寒

    无花寒

    将军府的三小姐在大家眼里竟然是个废材,姐姐总是羞辱她。父亲将她嫁给腹黑皇子,她想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总是不如意。她夹杂在天魔神教与冰魂堂的较量中,难以脱身。当她知道另一个一直默默守护自己“他”。她该如何选择?
  • 她来自女权世界

    她来自女权世界

    沈浩发现妹妹有点不对劲。时不时在暗中偷看自己,脸上露出可怕的表情...书友交流群:675710611
  • 侠之大者1518

    侠之大者1518

    没有显赫身世,没有特殊奇遇,没有神奇秘籍,一位普通猎户家的儿子,凭借朴素的做人理念、骨子里力争上游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一代武林盟主、抗倭英雄。。。。。。
  • 剑劫

    剑劫

    我的仙剑世界——当风雪中的腐败与颓废填满这个世界,我站在暗礁上眺望,编织我,梦的天堂!
  • 修灵之都市传说

    修灵之都市传说

    你知不知道有一批拥有‘灵’的人在默默守护着你所处世界的秩序?他们拥有各种各样强大的‘灵’,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正义守卫者。什么刀枪剑戟火箭炮?在‘灵’的面前,统统都不堪一击!
  • 总裁的钻石婚约

    总裁的钻石婚约

    母亲身患绝症,为完成母亲的遗愿,她选择相亲结婚。“我妈刚做肺癌手术要持续治疗。我不用你的钱,但我的钱要用在我妈身上。”一句话,吓跑所有相亲对象。直到遇到他,他气质非凡,和之前的人都不同。她以为他会跑得更快,但他没有。他眼沉如水,“今天结婚吗?可以。”结婚后她才发现,他竟然是前男友的同事!前男友指着她的鼻子说:“你们早就勾搭在一起了吧?”他在公司受到排挤、被她前男友针对,却从不怪她。她以为他只是一个小职员,没想到他认识的都是大人物!当他被公司解雇,她以为他失业了,他却摇身一变,成了她的顶头上司!他到底有多少秘密?还是不是她老公?“老婆,你身上的秘密,好像一点也不比我少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超级佣兵的总裁老婆

    超级佣兵的总裁老婆

    赵凌空的一个未婚妻,让一个血雨腥风的恶魔在都市安安稳稳,其中就因为一张婚约!
  • 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

    本书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本书第一版2004年底出版,在员工关系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本领域研究者、学生以及实际部门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笔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该书进行了重新修订,并根据新的环境和变化,做了大量的修改和补充。对新时期企业员工关系协调机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